•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一年到头

一年到头,The End Of Year

主演:陈刚,王昌娥,张彤,冯丁洪,曾韵蓁,王明智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8

《一年到头》剧照

一年到头 剧照 NO.1一年到头 剧照 NO.2一年到头 剧照 NO.3一年到头 剧照 NO.4一年到头 剧照 NO.5一年到头 剧照 NO.6一年到头 剧照 NO.13一年到头 剧照 NO.14一年到头 剧照 NO.15一年到头 剧照 NO.16一年到头 剧照 NO.17一年到头 剧照 NO.18一年到头 剧照 NO.19一年到头 剧照 NO.20

《一年到头》剧情介绍

一年到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春节将近,带着同村的几个兄弟在北京奋斗多年的包工头张国栋(陈刚 饰)正准备放下一年的辛劳,带着女友回家过年,但是一次小小的事故,让他结识了苦于无人装修新房的重点高中副校长白老师(冯丁洪 饰),于情于利,张国栋踊跃接下了白老师家的装修工作。另一面,内科主任医师李家梁(张彤 饰)也准备带家人回湖南老家为老父亲做寿,可不仅车票难求,一心想让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妻子害怕耽误儿子学习,对回家一事坚决反对。张国栋的装修工程出了差错,着急用新家招待归国儿女的白老师急火攻心,进了李家梁所在医院,李妻得悉白老师身份,开始考虑如何为儿子拉上关系……一出回家探亲的戏剧在北京城里上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CelebFive:会议中琼斯的自由国度梦想越走越近盛装恋爱有理由昆仑神宫赛琳娜+厨师第四季好朋友大象你与我和我我的马塞洛傲骨贤妻第三季200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麦当娜咖啡屋即时死亡英雄祭花间新娘钢铁年代我们召唤黑暗东北猛兽蓝盔特战队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陷入纯情银鼠飞天之梦成家立业旧爱共度30天笔仙怪谈摔了个大跟头新楚留香过失致死

《一年到头》长篇影评

 1 ) 《一年到头》紧抓了影坛流行的叙事风格

0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是那部片子?

很多人可能记不得具体名字,但是说到《撞车》(英文名crash),相信很多人都有深刻印象,不仅仅因为片子涉及的种族歧视问题,而是这个影片的叙事风格很特别:故事看似以几个独立的人物故事展开,但是几个独立的故事的场景和主角都有交叉出现,让观众有很强的“巧合”感觉。

说到这里,就可以引出我要说的主题了:《一年到头》正是借鉴了类似《撞车》的叙事风格。

《一年到头》刚开始,装修工,心胸外科医生,中学校长这三个主角相互独立,但是不久,电影中三者在各种“因缘巧合”下交叉发生联系。

显然类似《撞车》情节。

其实去年我就发现在全球得到广泛好评和奥斯卡获奖的两部影片都是如此风格,一部就是上面提到的《撞车》,另外一部就是《巴别塔》。

看来当今影坛不管是编剧还是导演都喜欢这种风格。

当然,这种风格最开始出现是哪部电影我无从而知,但是我知道我最早发现这种风格的片子是《真爱至上》,后来还有韩国的《悲伤电影》(韩国人抄袭好莱坞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当然,如果还从影片主题来讲,《一年到头》反映中国人过春节和《真爱至上》反映英国人过圣诞节是相当的一致。

最后我讲一下我最感动的镜头:就是心胸外科医生看到老婆和儿子把好不容易买到的回老家车票转卖,老婆就是不肯回男方老家过年,一个大男人自己跑到卧室哭泣,最后吓得妻子急忙追回车票男儿有泪不轻弹啊

 2 ) 我哭了

在医生哭的那一时刻我也哭了。

那医生什么都忍着,忍上级,忍同事,忍世道,也忍老婆,到那一瞬间只是背对着大家没声音的哭泣。

回家真这么重要吗?

见父母真这么重要吗?

春运挤成这样真有必要回去吗。

之前我是嗤之以鼻,笨,这么多人就不会贝。

我信誓旦旦自从十八岁从不想家。

离开家乡快两年了,同来的人里面,我是唯一一个一次都没有回去的人。

我不想家,妈问我会不会的时候,我说不会,我能听得出来她的语气,我听得出来,可是她只是停了一下,马上就说,那样也好,回来贵,得好几万块钱。

我想我有点变了,对大家跟对小家,大家是父母,小家是老婆。

大家要回,不就是一个月的时间,最多四千的花销吗。

小家也要,医生的老婆,包工头的老婆,让我觉得温暖。

不少人可能会觉得自己想那个医生,山沟沟里面出来,变成衣裳光鲜的人上人,到过年,回老家的时候,才会显露自己的出身。

 3 )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从开始,这一路观看的心情都拽得紧紧的,祈祷着剧情可千万别出什么意外,圆圆满满的过个好年。

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再大的事,再多的不容易,都要完完整整的过个好年!

虽然整部电影都蒙着一层灰色,有写实的医患矛盾、有教育升学难、有农民工讨薪。

但幸好,在包工头、李医生、白老师的背后都保留着这个社会的温情。

最后,随着李医生的痛哭,随着蓝莲花的一曲“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所有紧张的情绪才算真正放了下来,长舒一口气。

 4 ) 轻松又沉重

让我笑着哭泣的电影,感受到了导演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还有幽默。

印象深的几个点:1、农民工讨薪被打被抓,心酸的事情用喜剧的方式拍出来了,让我第一次忍不住笑着哭出来。

2、张国栋过年前的准备和他手下工人的娱乐,老土低俗的很真实,这里对生活的热情让我第二次忍不住哭泣。

3、导演对人情社会的种种现象的描摹,真实、闹心还有点幽默,张国栋把白老师闹到医院后的一段看得我笑死了。

4、这部电影和万箭穿心里对中年中层干部的塑造让我怀疑导演是不是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啊?

都是泼辣的妻子、窝囊的丈夫,妻子虽然爱家但性格尖酸常常刺痛家人,丈夫难以在家中获得情感的满足,还好这部电影里最后导演给了李主任温情,不然可能又是一部万箭穿心了。

5、电影最后给了每个人一个温情的结局,也给了我难以言说的感动。

电影上映时间2008年,可能拍摄于2006,里面的一切都那么老土,可感觉却充满希望,时间过去16年了,生活越来越好了,可希望却越来越少了。

疫情之下,当年4亿人的春运难再有,这是劳动力流转的陷于困境。

可需要做工挣钱的人怎么办呢?

是困在外地还是困在家乡?

 5 ) 太真实了,我们中国就需要这样的电影

今年,很多人都无法回家过年了。

即使可以,回家之路也变得更加艰难。

但即便如此,也依然挡不住成千上万人,千里迢迢地往家里赶。

看新闻说,今年春运期间发送旅客将达到17亿人次。

平均每天,都有4000万人,在回家的路上。

越是不容易,越是让人想到这个问题: 为什么每逢过年,我们都那么想回家?

或许,过年对我们的意义,从来都不只是“过年”而已。

而回家,也从来不只是简单地“回家”。

2008年,有一部叫做《一年到头》的电影,让我真正明白了,“回家过年”这四个字,对中国人的特殊意义。

虽然这部小成本电影,画质感人,但过了10多年再看,仍然是“春节题材”里,最牛逼的那一批。

电影开始,就是拥挤的火车站,密密麻麻的人群,你争我抢,生怕买不着票。

10多年前,网上买票,还不是那么方便。

高铁网络也没那么四通八达。

要抢到一张回家的车票,真的是没那么容易。

《一年到头》讲述了三个主角“回家过年”的故事。

其中之一,就是叫张国栋,是安徽合肥来北京打拼的包工头。

他带着几个老乡来北京干装修。

因为踏实、靠谱,他混得不错,成立了自己的装修公司。

今年回家,对他来说,有特殊的意义。

因为他处的对象小梅,答应跟他一块儿回家了。

他要趁着过年,在老家订婚,也让父母见见未来的儿媳妇。

但拦住他回家的,还有几件烦心事。

第一个,当然是票难买。

第二,就是工钱要不回来。

他和手下几个农民工,认认真真搞好装修了。

谁知业主赖账,不给工钱尾款。

没钱,怎么回家过年?

包工头张国栋只能带着弟兄们讨薪。

第一次去,他们被小区保安打了出来。

第二次,受到新闻的启发,他们开始了“花式讨薪”。

开着小货车,打着标语跟着业主。

最后,在警察和记者的帮助下,才讨回了部分装修款。

《一年到头》虽然拍的是回家过年,但通过“过年”这件小事,把中国社会的种种现实,浓缩于其中,并且一环扣一环,让我们看到了不同阶层的真实生活图景。

比如说,电影里的张国栋,代表的就是成千上万普普通通的农民工。

他们虽然在城市打工,但在他们心中,可以真正称作“家”的地方,依然是在农村。

因为他们的父母在那儿,孩子在那儿,他们所有熟悉的关系网络,都在那儿。

他们并非不想融入城市,只是现实的种种阻碍,不论是户口、房价、子女入学等等困难,都把他们挡在了城市之外。

他们虽然亲手参与了城市的建设,但在繁华的高楼大厦面前,他们始终像个局外人。

所以,过年回家,对他们来说,就不只是“节假日”那么简单。

一年到头,只有在这几天,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

只有这几天,他们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地方的“主人”。

今年,因为疫情,好多农民工不能回家过年了。

他们所在的城市,也鼓励他们就地过年。

并且推出了很多政策,让他们在城市也能感受到过年的温暖。

但说真的,除了需要他们为“大局”考虑,牺牲回家过年的权利时。

在平时,我们是不是也该多想想,如何让城市也能变成他们的家。

而不是总把他们当“外人”,用种种限制条件,把他们挡在门外?

在电影里,让包工头张国栋回不了家的第三件烦心事,是他的另一个业主——白老师。

因为看到房子装修出了纰漏,白老师一下承受不住,心脏病发,住院了。

这下,包工头张国栋不但要在过年前装修好房子,还得在医院照顾他,搞不好,连家都回不了了。

这个白老师,是电影的第二个主角。

他是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副校长。

但表面风光的他,却是一个独居老人。

儿子一家移民去了美国,还生了一个小孙子。

老伴儿放心不下,跑去美国帮忙照顾。

平时,就白老师一个人在家。

这回过年,儿子一家要回国,所以他才想把房子装修一番,一家人热热闹闹过个好年。

谁知道,包工头张国栋请的一个临时水管工不靠谱,偷工减料,导致房子漏水,出了大问题。

这才让白老师一下晕了过去。

对白老师来说,过年,就是难得的一家团聚的日子。

所以看到房子没装修好,他才那么着急。

这就是电影触及到的第二个社会人群。

过年,不仅仅是对农民工这样的“底层人群”很重要,对所有人来说,都有不可取代的意义。

像白校长这样,可以算是社会的“上流阶层”了,但作为一个老人来说,什么也比不上一家人团团圆圆。

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发展到很多人可以移民外国的地步。

但是在最基本的情感层面,还是非常传统。

家人之间的感情,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最大的牵绊。

所以,对白老师这样的人来说,过年也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只是简单过个节,更是平时飘零四处的家人,难得的团聚机会。

在电影里,为了让白老师尽快康复出院,包工头张国栋去给他的主治医生送红包。

而这个主治医生就是电影的第三个主角——李家梁。

李家梁是那种农村家族的骄傲。

从小地方湖南湘潭考到了北京,还留在大医院当科室主任。

靠着自己的拼搏,在北京买了房,还娶了城里的媳妇,生了小孩。

用过去流行的话说,就是那种“凤凰男”。

村里亲戚家的孩子来北京打拼,都会托他帮忙照顾。

但让李家梁烦心的事,也是过年回不了家。

今年过年,是他父亲的八十大寿,老人唯一的愿望,就是能见见小孙子。

但儿子今年中考,妻子对他的学习抓的很紧,不让李家梁带儿子回老家过年。

这让夹在中间的李家梁很是为难。

父亲的八十大寿,一辈子只有一次。

再说爸爸含辛茹苦,把他供上了大学,如果这点心愿,都不能满足他,还算什么儿子?

但儿子的中考也只有一次。

平时就强势的老婆,肯定不会同意他带儿子回去。

再说,票也不好买,买不着票,想再多也是白搭。

这可怎么办?

李家梁正不知道如何是好,包工头张国栋来给他送红包了。

虽然平时,李家梁也会拿医药公司的回扣。

病人只要吃一瓶药,他会给开两瓶;只需要住两天院,他会让病人住7天。

这在医院里,不算什么大事,大家都如此,你不这样,年终奖就拿得少。

但对于病人送的红包,他还是不收的。

所以,李家梁拒绝了张国栋,但听说张国栋要去火车站,就拜托他帮自己买三张火车票了。

这也是咱中国人才懂的冷幽默,在春运时期,要贿赂医生,火车票比钱还好使。

就这样,他解决了车票的问题,剩下的就是说服妻子了。

在这三个主角里边,李家梁应该算是社会的“中产阶级”了。

出身农村的他,靠着知识改变命运,在城市安了家。

但只要父母还在,他就永远会回到农村过年。

因为那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根,是他出发的地方。

《一年到头》这部电影,通过“回家过年”这件事,把不同的社会阶层窜连在一个故事里。

不论是“有钱没钱”,所有人想的都是“回家过年”。

因为对中国人来说,过年,不仅仅是过年;回家,也不只是回家。

对于我们这个历史悠久,但发展迅猛的国家来说,过年意味着休养生息,也意味着,重新回到自己出发的地方,检视我们现在的生活。

对于飞速发展,传统社会结构分崩离析的这个时代,过年也是我们难得的机会,重新建立血缘关系之间的情感联接。

让我们有机会可以和家人见面,重新确认彼此的感情。

在一年三百多天中,我们可能都独自在外,面对这个越来越原子化的陌生人社会。

只有过年这几天,我们才重新回到了传统中国的家族结构。

每个人聚在一起,不因为任何利益,只因为血缘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所有人都啥也不求地对彼此嘘寒问暖。

这就是回家过年对我们的意义。

所以,你能知道,为什么不能回家过年,会让那么多人感到着急、悲伤、难过、愤怒……在电影的最后,张国栋帮李医生买到了回家的火车票。

而李医生的妻子也最终被丈夫感动,同意带儿子回老家过年。

白老师也康复出院,和家人在新房子里团聚。

而包工头张国栋,开着小面包车,带着未婚妻和老乡们在大年三十回到了老家。

但愿现实中的我们,也和电影里的人一样,所有问题都能圆满解决。

最后,希望大家今年都能顺利地回家过年。

即使不能回去,也希望你能在异乡,感受到家的温暖。

 6 ) 为什么我喜欢坐火车

小时候每年老爹都要带我回老家,从兰州到西安,下午上车第二天早上到。

那时候我家连小康都算不上,大部分时候只能选择硬座,有时候要买站票上车补卧铺。

从登上火车就使劲儿往补票车厢挤,然后再一路挤回补好票的车厢,通常折腾好就要到傍晚;安顿下来后老爹开始准备吃饭,方便面、香肠、榨菜当然是硬座旅客最常吃的食品,尤其是晚餐时间整个车厢都飘散着各种香味。

吃完饭有些人会打打牌,聊聊天,有些独自乘车的人就开始昏昏欲睡了,一晚颠簸,第二天天未明时火车路过宝鸡,睡眼惺忪的人们开始洗漱收拾行李,有的人会趁这档儿再吃碗泡面。

天亮了,走下火车,风吹在还暖呼呼的身上有些凉,老爹提着个大箱子,拉着我走过那时候看起来很长的通道,外面就是“年”。

大学第一年过年自己和同学排队去买票,早上6点就去售票窗口排队,中午换人回去吃了饭下午接着排,一直等到3点出票;从羽绒服里掏出一厚叠儿学生证还有包着钱的塑料袋,在一名大高个儿同学的护送下把学生证和钱送进窗口大声吼“7张!

到兰州!

卧铺!

学生票!

挨在一起的!

”层次,重点分明。

回家那天早上5点就从寝室出来,几个人拖着大包小包走到公交终点站,花1个多小时到火车站赶着点上车。

上车第一件事就是忙着和隔壁换票,终于大家到一个隔间了,拿出零食,小吃,一路上嘴都不得闲,每个人的脸上都贴着“回家”两个金字。

每年一过12月,我的嘴里就总是哼着《金蛇狂舞》《步步高》,这种盼过年的心情从没变过。

有同学嘲笑过年急着回家的我们,鄙视农民工们扛着大包小包挤破头的排队买票,挤破头的回家。

我无奈的笑笑。

人与人之间看法相差太多,有些东西别人不理解,也不愿意去理解。

有的人直到上大学也没有坐过火车,更别说春运期间的火车。

但那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仪式。

当你走进候车大厅,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忙忙忙碌碌的来来回回,他们提着小巧的旅行箱,背着沉重的编织袋,有的孤身一人,有的拖家带口。

人们在寒冷的冬天热得满头大汗,在拥挤售票厅因为买不到票气的捶胸顿足;但每个人眼睛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这种热闹喧嚣又微妙的感觉只有你站在春节前夕的火车候车大厅里才能感受的到。

春运的车厢里总被是挤得满满当当,要通过一节车厢的困难程度堪比杂技表演,但你会看到孩子们从这里跳到那里,从一个空隙钻到另一个空隙;大人们聊着天,时不时哈哈大笑;学生拿出自己的娱乐设备;情侣说着悄悄话;还有丈夫哄着生气的妻子,打电话叫家人接车的少男少女。

夜幕降临,卧铺车厢熄灯后,硬座的人也靠着,倒着,躺着,坐着,各种姿势进入梦乡。

人们带着一年的疲惫回家,不管上一年他们事业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打工是赚钱了还是还债了,学业是进步了还是原地踏步中。

在那时候,过年成为唯一的念想,像候鸟迁徙,鱼儿回游一样准时,像穆斯林到麦加朝圣一样虔诚。

他们要回到出生的地方,为了看望亲人,为了探望朋友,为了过年,也许这就是中国人的信仰。

不管我在哪里,在做什么,踏上火车的那一刻,我只想回家。

 7 ) 不管是哪个阶层,只要相拥,就有温暖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生动、真实地呈现了中国的社会百态,而且有效期至少还有100年……影片中讲述了不同阶层的故事,老师和医生代表的中产阶层,装修工人代表的底层阶层,但这部影片没有宣扬阶层的对立,而是让我们看到,无论哪个阶层,都有属于自己的温暖生活,都有活出自己的滋味,同时,每个阶层也都有自己的无奈。

剧中,医生有医闹,加班的苦恼,更有面对复杂的社会,由于需要维护自己所处阶层的光鲜,考名校,求升职等等,而无法与亲人团聚的无奈。

老师有出息了的子女远赴他乡,无法亲守身边的酸楚。

而装修工人,有欠薪的痛苦,有被同而不和的身边人坑的无奈……但相对底层阶层,幸福却要简单得多。

由于没有那么多维护阶层光环的事需要顾及,而能够说回就回,说走就走。

剧中,装修工人为女友买戒指的那一幕,真的温暖极了,幸福跃然银屏,令观众感同身受。

自己曾经也有过那样的时刻,可至今没有那种幸福的感觉。

当看到价格是5500的时候,女友觉得好贵,但装修工人还是买下了,对于她而言俨然是珍贵的礼物,得到了心上人的真心……可我记得,当时我花了6666元,买下它的时候,我的内心却没有多大的幸福,而更多是有点羞耻,6666啊,几千块钱的东西,太便宜了,别人都是上万甚至是大几万的,可是我却只能买这种便宜货,好没用……我想,其实就算我买了几万的戒指,也远不能实现电影中的那种幸福。

一方面,由于自己的眼界更开阔,总知道别人有更好好得多的来对比,还是会觉得自己没用;另一方面,见多了心也野,对于那个她,总觉得不能像电影中那样唯心唯意,总觉得自己可以遇到更好的,因此,做这个事的时候,倒有点像在按流程办事了,而不是发自内心地表示承诺……说白了就是不安分吧……可惜的是,就算现在想安分了,也没多大用了,因为这是有意识的。

而只有无意识的安分,那种压根不知道、或者没想过别人有完全不同于己的生活而自己可以或者应该去追求的无意识,才是真正的安分了……无论身处什么境地,只要有周围人的支持拥护,总能获得踏实的幸福;反之,孤独一身,感受的只是自我怀疑的痛苦,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属感的痛苦……而我现在,就是处于这样的境地中,呜呼哀哉,生何其悲也……

 8 ) 回家: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1月20号下午5点,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最后一科结束。

6点,办理退房。

6点半,还回借来的自行车。

随即到北大南门外的火车票订票点,因为七点开始放票。

那里已经排起了很长的队伍,约有三四十来个人。

天气寒冷,你可以听到连绵不断的跺脚声,还有连绵的抱怨声:“怎么到时间了还不开门?

”八点多我排到了窗前,之前的一位仍然没有离开,里面的小妹已经熟练地喊起“后面的到哪里?

”那个人犹豫了一番最后决定要站票了,为此他又再次确认了一下有没有其他到杭州的车次,硬卧或硬座。

里面的小妹已经有点不耐烦了。

如果在西站,售票员早就提高嗓门了。

他后面的我一直紧张着,就像在第一场政治考试开始时那样,心纠结在一起。

因为我还是担心买不到回家的票,毕竟离七点开始放票已经过去很久了。

如同那时患了强迫症一般叮嘱自己先写名字,同样,当时我在反复背着车次、终点、时间。

2517,这个已经很熟悉的数字排列,报上去,然后等待回应。

后面的人都伸长着脖子,呼出白气,手机铃声此刻仿佛都消失在黑夜和昏黄的灯光之中。

那几秒,顿时变得很长。

她的几种回答我早已在脑中想好,不管结果怎样她都会是同一种表情。

买不到票的人很多,她已经无暇对任何一个不走运的人表示遗憾了。

还好,我买到了回家的票。

逆着队列走出,很多人的目光聚集在火车票上,同样我也是,看着票面,而不顾另一只手里攥着的找回的零钱。

那晚的晚饭是相当的晚,不过也吃的相当的爽。

买到票是这一年最好的结尾,不管成绩怎样,这一年到头了,终于自由了。

可以不再去记忆那些理论、思考那些问题了,不用再躲在我那个半地下室里看着铁窗子想象自己眼下如同一只囚鸟,不用再留恋吃饭时那短暂的休息时间,中午床上那一天之中寥寥无几的射进来的阳光。

有一两次晚上实在学不进去时,循环播放着许巍的《蓝莲花》,歌声响起,向往也响起。

情景当然是从买票、检票到回家开始。

1月24号晚八点,混迹于北京站二楼第三候车室的人群中,很多人翘首以盼,电子屏幕有发车时间——九点,但是没有开始检票的时间。

焦虑的烟圈升腾,人们的心中的硝烟也在弥漫。

没有人愿意拥挤,可是从检票口那里像一支箭一样飞奔下天桥到月台再上车,这的确是一段奔向自由的旅程。

你周围奔跑的人就是这一年里你碰到的形形色色的有印象没印象的人,那个天桥就是要离开的城市,那些检票的就是冷漠无情地递给你最后结算的工资的家伙。

等我上了车一摸书包侧面的口袋,陪伴我考研的那个大肚水壶早就挤没了。

它也自由飞翔了。

也许是回家前的艰苦卓绝,还有这一年大事小事的了结,更加衬托了火车奔驰在自由轨道上的那种感觉。

前方是安详宁静的海滨小城,有海鸥和灯塔......在看完《一年到头》这部电影后,颇有感触,尤其是结尾处火车站里熟悉的景象,音乐自然响起(很赞配乐),不自觉的一种对前方期盼和向往的感情倾泻出来。

我就不说它的内容了,这是一部好电影,很适合在下了车回到家之后观看,那就是我们旅人的生活。

 9 ) 这么牛逼的电影,中国08年就拍了一部

春运开始好几天了,越近年边,返乡热潮一天高似一天。

这里借用《蓝莲花》里一句歌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用来形容中国人迫切回家的愿望。

过年回家,早已成为每个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事情。

一年忙到头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赚钱和家人团聚。

回家的车票,你买好了吗?

小编的心早已归心似箭,车票早早预定好。

今天推荐一部和过年回家有关的电影,希望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回家过个团圆年——《一年到头》

电影2008年正月上映,还记得那年大雪,很多人过年回不了家,很多人被大雪阻在路上过年。

豆瓣评分8.2。

导演王竞只有一部《万箭穿心》为人熟知。

主演陈刚是个实力派演员,主演的影视剧很多,也许你见过他饰演的角色,但知道他本人的影迷不多。

和同期上映的《长江七号》3398万票房相比,《一年到头》没有知名导演和演员助阵,票房惨淡到只有132万。

不过,它是一部“好电影”,里面包含了农民工讨薪、票贩子猖獗、医患关系紧张、孩子学习是家庭头等大事等社会现状。

导演用轻喜剧的方式,讲述春节临近,三伙人过年回家的故事。

只不过有人千盼万盼回家过年,有人左等右等家人回家。

笑着笑着,小编就看哭了。

北京,是千万人上班挣钱的地方,也是千万人日思夜想的故乡。

包工头张国栋带着同村的几个兄弟在北京干装修。

春节将至,张国栋梦里都是带女友回老家结婚的情景。

今年,他准备带女友回家订婚。

火车票都买好了,也给女友买了戒指,本来过年是一定要回去的。

但他临时碰到另一户人家着急装修,那家本来请好了装修工,说好年前完工,但工人商量都没商量,都跑回家过年了。

张国栋过去一看,只要工程加快些,他们年前肯定能完工,也不会耽误回家,就签下了这单活。

着急装修的是某重点高中的副校长白老师,老伴、儿子、女儿、孙女今年要从国外回来过年,所以房子一定要在年前装好。

本来一切进展顺利,房子装修完了,就差验货,张国栋和兄弟几个拿到钱就能回家。

而白老师也可以安心等待家人过年回家团圆。

但是装修出了问题。

这还要回到过年这个问题上来,因为年关将至,很多人都回家过年了。

缺一个水电工,因为女友表哥是做建材这一块的,张国栋就从女友表哥那里寻找门路。

谁知道女友表哥是个不靠谱的,介绍过来的人也不靠谱。

把暖气板装反了不说,浴室里用的水龙头也是劣质冒牌货。

这不,暖气一直送不上来,劣质水龙头一掰就断,水流了一地。

刚装修好的房子,又变得一塌糊涂。

身体本来就不硬朗的白老师,一激动晕了过去,被送去了医院。

这下子,装修的钱也别想拿了,很可能还得往里赔好大一笔钱。

在这之前,他们刚完工一户人家的装修,因为户主奸猾狡诈,故意挑毛病,不给工程尾款。

后来还是找记者跟拍户主,才拿到部分尾款。

农民工讨薪是个老问题了,因为国家在这块制度上的不完善,农民工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更何况,就是有制度,还有人往里钻空子呢。

好在张国栋和白老师都是讲理的人。

出了事,张国栋没跑,白老师也没有故意讹人家。

白老师只希望张国栋能在年前装修好房子,钱一分不少。

张国栋只能带着哥几个把人房子装好,还帮人搬了家。

工程结束,离过年只有两三天时间,火车票是肯定买不到了。

即使这样,也没能阻止他们要回家的心。

最后,张国栋开着自己的老旧货车,带着女友和几个兄弟,踏上回家路。

白老师也如愿住进装好的房子,和家人团聚。

还有另外一家三口,也是电影里的主角。

丈夫李家梁是北京某家医院的主任,妻子是医院里的护士,儿子正在准备中考。

李家梁的父亲今年八十大寿,按照老家的规矩,男八十是大事。

前两天,老父亲特意打来电话,问他们什么时候回家过年,让把孙子带回去看看。

所以,李家梁准备带妻子和儿子回老家过年,为买票的事情也操了不少心。

但是妻子以儿子中考要紧为理由,坚决不回老家过年。

母亲为儿子学业着想,这没有错。

不过李家梁想要带妻子儿子回老家和父母团聚,这也没有错。

票好不容易买到了,妻子还是不愿意。

当看到屏幕里的中年男人因为不能回老家过年而放声大哭的时候,小编心里那叫一个难受。

记忆里,仿佛只有小孩子才会又哭又闹。

越长大,我们的心越来越坚强,哭泣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长这么大,还真没见过哪个中年人哭成那样。

好在结局是温暖的,丈夫放声大哭那一刻,妻子似乎理解了丈夫,同意带儿子一起回老家过年。

电影的最后,三伙人以合家欢局面收场。

但愿今年过年,每一个你、我,也都能回家团圆。

不要等爸爸妈妈催你回家……他们想你,只是不说。

 10 ) 我们每个人的春运故事

我是在最后,当许巍的《蓝莲花》响起时,看当片中的火车站汹涌的人群,大包小包,拖儿带女,彻底喜欢上了这部电影。

因为,我仿佛在这些人群中看到了我。

看完电影,我就边听片尾曲,边写。

情节:很平凡-春运。

小人物,小故事,不骟情也没有大场面。

情结,不平凡-春运。

对于我,以及我们,常在外的游子来说,或家人不在身边的人来说,每个人每年都会有着这样或那样与春节与春运的故事。

一年到头,到了这个特殊的时候,一切都因着而重要起来。

春节,家,春运,情,交错着,忧与乐,喜与悲,紧张与盼望。

一张张平时不起眼的车票到了这时,却承载了很多故事。

排队,找票贩子,挤车,加班,换班,没票,找关系,有票,却又上不去,换车,被卖。。。。。。。

而每年,这段时候,都是全家人最关心的:有没有票,好不好买,有没有其它方式。。。。

老人总说不好买就不用回来了,太麻烦; 异乡人总说,春节不回来,就不叫过节了。

听过个故事,说一个台商有一次在大陆过年,可是在春晚听到《常回家看看》,潸然泪下,第二天就买机票回去了。

因为这个故事,我也很喜欢这首歌。

以前不听话,一回来经常出去玩,害得爸爸老生气说,你是回来看我,还是看朋友。

后来,懂事了,不大出去,即使出去,到时间就回去;父亲生病后,更是整天整天不出门,有时甚至3天不出门。

a后来父亲老后,看着他的脸,摸着他的手,我知道,我看一次是一次,摸一次少一次,就像电影里的主人公说的一样。

当看到医生无力地坐在床边哭泣,我的心和他一样沉重。

这次春节恰逢百年不遇的雪灾,我不知道多少家庭的相聚梦因此而破灭。

多少老人的盼望落空,多少儿女的惊喜不能分享;多少一年到头的这一刻就这样消失在风雪中。

只希望老天爷,以后在春节时给个好天气。

让我们这些一年到头在外的人,能好好在春节时与家人享受一下积累了一年的亲情,爱情,快乐,喜悦和盼望。

《一年到头》短评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回家过年的渴望

6分钟前
  • Mia
  • 还行

非常后悔在王竞导演来之前没有看, 即使除去一百四十万的成本, 这样的剧本这样的片子, 完全超出我的想象, 拍的非常非常的好

7分钟前
  • 找了很久找不到
  • 力荐

讲了不少实在的事,情节紧凑

8分钟前
  • Davies
  • 推荐

这电影太好了!

13分钟前
  • 刘一涵
  • 力荐

蓝莲花一下子把气氛烘到这儿了

14分钟前
  • 天地一沙鸥
  • 还行

蛮好,浅浅的温暖

15分钟前
  • boks
  • 力荐

剧本单薄。跳跃。但主题好。

18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还行

好精彩的多线收束。今天资料馆放映还有主创来了

23分钟前
  • bor
  • 推荐

李医生一哭,蓝莲花响起,我这个没春运过的都给“吓”哭了……

24分钟前
  • Mumu
  • 还行

很受不了陈刚的滋啦滋啦地假北京口儿!

27分钟前
  • 佟贝勒
  • 很差

回家的故事

31分钟前
  • 闲潭影
  • 推荐

民工讨薪、医闹、过年车票、孩子升学考试、托关系帮忙(国栋的大舅子骗子杀熟,为了稳住白老师费劲给李主任买票,这里真见中国人的人情关系之复杂和国人之精明),此片种种问题至今仍然是中国最普遍的社会问题。最后买票回家过年那段我真的看哭了,过年出远门回家抢过票的人更会懂的。7.7

35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small things reflect big issues in China, including social, family and power. touching but not sentimental

37分钟前
  • 葱油饼
  • 推荐

节奏没问题。

40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过年,回家。片尾曲《蓝莲花》

42分钟前
  • azure
  • 还行

最强贺岁片!!!

46分钟前
  • 观者
  • 力荐

每个人都是好人,但人之间相遇就是一种矛盾。如果不是人的问题就是这个社会的,或者是社会变革的一个前奏。社会群像缩影其实很难拍,所以难免符号化(比如我不是潘金莲),完成度高,好看。

48分钟前
  • 姜大噪
  • 推荐

我真的看到一半看不下去,直接跳結局,"人在囧途"比這部好,劇本太過寫實,民工沒有保障,並不是拍電影就能解決,應該要實際解決。不懂為什麼很多人給很高分,覺得好恐怖。

50分钟前
  • IOYOI
  • 很差

令人心烦的春运和大团圆的结局,中国需要这样的电影

55分钟前
  • 菠萝
  • 力荐

10多年前的春运还是一票难求,那时候机票可以疯到“北京到西宁到上海到湘潭”中转,10多年前的民工还在为薪酬争权,所谓“文明讨薪”…10多年后的现在貌似情况好转了,新的问题又来了。王竞《万箭穿心》更早更温和作品,“多张票你愿不愿意跟我走?”笑泪…

56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