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社团
Club Zero,零号俱乐部,禁食社团,饥饿教室(港)
导演:杰茜卡·豪斯纳
主演:米娅·华希科沃斯卡,西瑟·巴比特·科努德森,埃米尔·艾尔-马斯里,萨姆·霍尔,卡米拉·拉瑟福德,艾尔莎·泽贝斯坦,阿曼达·劳伦斯,凯莉·芙塞丝,马修·德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英国,德国,法国,丹麦,卡塔尔语言:英语,法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简介:诺瓦克老师在一所私立寄宿高中开始了新教职,讲授一门饮食营养创新课程,其先锋的理念挑战着一些传统的饮食习惯。其他老师和家长都不甚设防,一些学生更是深受启发,加入了神秘的零度社团。详细 >
整个片子就是蠢蛋社团,老师蠢学校蠢家长蠢傻逼孩子更蠢,邪教尽头就是蠢和智商不足。但能顶得住饿确实厉害,是群厉害的蠢蛋
怎么感觉那么熟悉呢!细思极恐!
换以前肯定看不完。
看得出讽刺,也看得出真诚。精英教育,积极主义,还有富人的环保平等论,都表现得不错。没想到ben加入了这个小圈子,但是这一步挺棒的,想想也有道理。
厌食症与暴食症的双重福音,看完之后觉得蛮恶心的
主题很新,抓住当下这股xx节食法盛行、以环保自律名义鼓吹自控饮食的时代风气,以夸张极端、脱离现实的情节走向表达观点。但故事的完整性不如《小小乔》,人物扁平,行为缺乏足够的动机和逻辑,讽刺的指向模糊不清。对这类电影有特殊偏好因此即便对执行成果不太满意依旧想打及格分,两部片子记住豪斯纳这个导演了。ps: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吃呕吐物这个连想象都会觉得反胃的画面,影片开头的警示确实很有必要。
豪斯纳的作品太有辨识度了,新片风格完全和《小小乔》一脉相承——怪异而充满讽刺味的故事(这部讲几个富人家庭的孩子加入一门节食课程,少吃最终不吃成为他们的人生信仰),形式感构图和运镜,跟韦斯安德森一样狂热的配色狂人(不得不说每个画面的色彩搭配都超好看!),聒噪突兀的音效配乐(东方弦乐、击鼓声、哼唱等)。因为主角们吃得都很少,整个电影的节奏也变得迟缓,各种食物让我看得好饿…上次《小小乔》就比较有争议,估计这次仍然会有人觉得这位女导演在故弄玄虚,比起上次有科幻设定打底,这次的故事还是单薄了点。
Have u been eating- -have u been cheating? 一如既往地捕捉到了它想要对准的主题所拥有的那种病态,以及烘托诸多不安的气氛。角色们对食物关系的紧张与念叨,在这个别样、似中邪的俱乐部之下,被包装为一个更强的信念以及更具符号意义的讨论。但这些讽刺与宣召都仅停留在空洞并且诡异的喊话中,它实在未能真正把角色的故事和这里组装起来。《小小乔》的优点都保留下来了,但缺陷却被放得更大了。
兰斯莫斯式的文本,韦斯·安德森式的视觉,豪斯纳式的单调和日式配乐。她设计了一套世界观,做一个社会实验,然后自娱自乐一黑到底,最后再掺杂一点宗教隐喻,只是观感很无趣,也就能夸一下导演的作者意识吧。
讽刺得好彻底。让本来就有厌食症和糖尿病的孩子绝食,我拍案叫绝了。
mia很适合当鞋教头子
要用又白又左的语气说,Isn't it obvious? 食物是他们能抵抗这个世界唯一的工具。看完怒吃一个全家桶😊
@Cineum Cannes有趣的是讽刺或者拥护vegetarian都可以解释~配乐有点出戏…看完觉得能大口吃饭真的好爽…好饿
[Cannes 2023]4.5 看到评分这么低几乎没抱期望,但没想到从头到尾都是我的菜(这算无意识进食吗?)。跟鲁本居高临下的影像缴文不同,禁食俱乐部在豪丝娜的镜头里既是宗教和偶像崇拜的新生,同时也是在挖掘疯狂的历史和根。
PUA无处不在,教师对学生,学生和家长,家长和学校,而社会就是另一种学校......
什么牛马东西,神经病中的神经病,字面意义上的倒胃口。豪丝娜一天吃几顿啊癫成这样?
描述了时下流行的diet pattern从政治化到宗教化的过程。吃什么是每个人的选择,但是哪里又有真正的free will呢?
3.5 我觉得还挺好玩的
两星半。应该翻译成零卡俱乐部之类的更好吧?白人猎奇cult片,却鸡贼地把神秘的almighty mother推给亚洲佛龛里的白莲花。豪斯纳还是想如《小小乔》那样玩一场社会实验来讽刺白左话术,但是对behavior control的套路理解得太浅薄
豪斯娜到底要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