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嬷的梦中情人》是两岸签署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第一部同期首映的电影。
结果,它迅速被淹没,几乎没有引起注意。
原因很简单,内地院线用普通话重配了一版,电影精髓就完全给毁掉了。
从片名到对白再到配乐歌曲,它都写明了台湾制造,主打本土方言。
一旦配成普通话,这部电影的价值意义就荡然无存了。
如果你想一看究竟,那么,一定要选择后面出来的台湾三区版本。
开场很长一段时间,完全不知道这部电影要演什么,一度还以为是讲《不老骑士》,老头骑机车环岛,励志又热血。
直到进入电影片场,方才明白,这是一部致敬电影的电影——紧跟了前几年的国际电影大潮流。
老爷爷给孙女讲故事,重忆台语片的辉煌时代。
另一边是失忆的老太太,依然深陷在银幕旧梦当中。
影片布局居然和《天台爱情》有相似之处,里头也有叫黑轮的损友,也有一个讨人厌的大明星,但综合下来,《阿嬤的梦中情人》显然比《天台爱情》好多了,你能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并且玩了不少老电影的招式。
记得重看上世纪80年代的国产电影,演员越是严肃认真,如今的观众就笑得越厉害。
时代不同,观众接受的表演风格也不同。
夸张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特征,有些浮夸恰到好处,但蓝正龙和安心亚又时常夸张过头。
我想指出的是,这种夸张并非是台语片带来的。
参照结尾彩蛋的电影片段,或许在今人看来,当年演员的表演是有些许夸张之处,但也不至于厉害到《阿嬷的梦中情人》的程度,纯粹是用夸张来制造笑料,迎合现在的观众。
其实任何阶段的台湾电影,它离好莱坞都太远太远了。
几大电影强国尚且无法抵御好莱坞,其他国际地区也只能在我家有个好莱坞的幻想中,暴露出好莱坞电影的强大。
邵氏电影和黄金时代的港产片尚不敢谈,台语片始终还是家庭手工小作坊,“有个好莱坞”更多是幻想以及讲给后人听的一厢情愿。
很简单,让你举一个台语片的代表作品,绝大多数人都说不上来。
原因并非大家不知道,而是台语片确实没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然后还能在电影史上流传下来的。
电影里面,一个“大制片厂”,没有全景盛况不说,从头到尾就是一间温泉旅馆、一家“大戏院”。
当年北投可能是很热闹,但电影表现出来还是太小家子气。
一个电影编剧的生活,不是整一个松山健一造型,学学桥本忍的工作状态就能得来的。
编剧胡思乱想,明星做作夸张,导演现场打瞌睡以至于长眠不起。
他们习惯信手拿来,东拼西凑,007打怪兽。
制作效率可能是挺高的,只因当时观众的欣赏水平就不算太高。
回顾下台语片的美好时代,前面是台湾被日本殖民,后面又是国语片的崛起,台语片完全是面向中底层劳动人民,不怕山寨低俗。
这种受众基础也决定了台语片不会长卖,因为它的制作水平决定了无法被留存下来。
进入上世纪70年代,与香港粤语片的兴盛倒过来,台语片就彻底衰竭了。
取代它的电影类型,也在十几年后的新电影面前败下阵来。
其实,我并不喜欢片中“电影已死”的论调,完全是为了凭吊而凭吊,为了抒情而抒情。
台语片和国语片的市场争夺,是台还是不台,那更多是被政局形势所左右——哪怕是在今天的台湾。
台语片衰竭后,紧接着有李行的健康写实,有琼瑶剧,有台湾新电影,有朱延平,然后台湾电影一度死了,直到《海角七号》又焕发生机,再然后就是今天的台片台客台风。
借着这股强台风,方才出现了《阿嬷的梦中情人》这样的电影。
对这个片名,它的辨识度实在太低了。
导演为何不突出“台湾电影”,原因可能是电影根本就是主打爱情。
可能,它是有一个严肃的内核,但导演也不想搞得悲戚戚,索性还是玩疯一些,欢乐圆满。
而在今天看来,比起内地院线片的藏藏掖掖,最后那个乳霜植入广告太亮了。
阿嬷,一个让人很有亲切感的称呼,一看就是台湾电影,台语的说法,有很多跟潮汕话很像,特别是每次听阿信讲台语,虽然有种土土的感觉,还是亲切得想发笑。
之前看《低俗喜剧》了解了一些制片人的内幕,这一次男主角是一个编剧。
而且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王牌编剧,可惜,编剧只能是幕后,风光的永远都是镜头里的男女主角。
1956年台湾电影揭开了台语片风起云涌的黄金年代,当时的电影创作元素天马行空、疯狂奇想,堪称台湾影人大展激情与梦想、狂热而美丽的时代。
而影片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衍生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在“我”的外公的回忆中,他和外婆的爱情故事慢慢铺展开。
去年开始,我的外婆也是开始要进入老年痴呆了,这是医不好的一种自然病,亲人只能看着他们渐渐地失去记忆,对至亲至爱的人都不认识了,或许,下一次回家,外婆会将我彻底地忘记,她会问你是谁,即使告诉了她,她也不知道我们是什么关系,她的眼神变得呆滞,她的动作变得缓慢,她的表情变得僵硬,童年和外婆的时光好像变得很远很远,怎么能说老就老了呢。
致敬老电影,致敬我的外婆,致敬每一对恩爱到老的夫妻。
海角七号,艋舺,翻滚吧阿信,爱的面包魂,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以及这部,浓厚的海岛气息,熟悉的闽南腔调,平常事被放大,有了时间的积淀,越来越喜欢台湾电影,特别是好的故事,好的题材,这部电影,时间段有点老派,蓝正龙和安心亚来演恰到好处,挽回了很多眼球,他们演技到位,虽然电影看到一半就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但因为他们出色的演出我笑了,也感动了,电影中大部分演员都在几部电影中见过,大有美国好莱坞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这次小编要向大家介绍2013年发表的《阿嬷的梦中情人》,由导演北村丰晴与萧力修共同执导。
这部电影带领观众回到1950~1960年代的台湾,一窥当时闽南语电影的黄金时代。
本片在剧本编写上相当特殊,采取「镜框式」手法,就像一个相框,把往日的回忆一一的保存,组合成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电影。
一开始的时间是现在,男女主角已经步入老年,女主角蒋美月(沈海蓉饰/老年)患有失忆症,将自己深爱的家人都忘记了。
男主角刘奇生(龙劭华饰/老年)虽然哀伤,但是性格积极的他,誓言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唤回心爱老婆的记忆。
刘奇生向孙女小婕(李亦婕饰)细数年轻时的恋爱过程,同时也等于向大众揭开了台湾往昔的电影史。
年轻时的刘奇生(蓝正龙饰)是一位闽南语电影的编剧,当时台湾的北投是戏剧的拍摄胜地,号称是台湾的「好莱坞」。
刘奇生是个忧郁小生,虽然在剧组的人缘很好,也受到当红女主角金月凤(天心饰)的崇拜,但他的内心世界是如此深沉,缺乏知音。
直到在某次的电影首映会上,他遇见了蒋美月(安心亚饰),这个平凡清纯的乡下女孩,为他的世界开了一道门。
当时蒋美月还只是个热情的粉丝,因为仰慕当时第一小生万宝龙(王柏杰饰),所以鼓起勇气来到台北参加演员征选。
在刘奇生的暗中帮忙之下,她成功地加入训练班,渐渐获得担任群众演员的机会,却因此受到当家花旦金月凤的排挤与欺压。
不会讲闽南语的蒋美月为了饰演好角色,努力地练习闽南语,在刘奇生的鼓励之下开始踏上女主角之路。
在这段过程当中,刘奇生也不知不觉改变了他原先孤傲的性格,努力的面对自己的导演梦想,如同剧中名言「有梦最美,月娘相随」,就在两人合力筑梦、情感逐渐升温之时,蒋美月获得女主角机会,刘奇生也开始接棒担任导演。
一切看似顺利开展,未来一片光明,刘奇生却因为帮制片公司老板签本票,而被恶性倒闭,锒铛入狱。
起初刘奇生不想耽误蒋美月的青春,选择放弃这段感情,但蒋美月不离不弃的守候,还坚持着四处去歌厅走唱,存钱买下了两人初次相见的戏院,这样的温柔等待终于破镜重圆。
没想到年老之后换成蒋美月失意,刘奇生是否能唤回一生的挚爱……这部电影当中有许多「圆」的意象,将「美月」、弹珠「Beautiful Moon」、电影剧本「为爱奔月」、阿姆斯特朗「登入月球」等,配合笑中带泪的情节,带出「团圆意象」。
主题曲〈打电影〉节奏轻快,歌词充满早期民间生活气息,也成功将现代音乐元素结合复古内容的歌词,获得第50届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提名。
除此之外,本片的另外一个主轴在「对闽南语电影致敬」,因此片中的许多画面和台词,都是从黑白电影当中撷取出来,进行运用及模仿,例如:多元的题材、字幕的方向、道具的制作、台词的编写、闽南语歌曲〈思慕的人〉的搭配……等。
丰富而多元的历史题材,在电影当中完全无违和感,反而营造出一种具有复古趣味的氛围,小编认为这堪称是一部很成功的文创电影呢!
内容来自 大众影评网
高强度加班以后找部电影放松放松,台湾小成本剧作从来都是首选。
这部电影的题目言简意赅,一看就是讲爷爷奶奶们的爱情生活,也就奠定了怀旧电影的小情愫—讲的都是简单的生活,反映的却是大时代变迁。
电影一开头跳出一个可爱的老头在划水、骑自行车,还有孙女对爷爷的调侃,幽默的语调,备感亲切。
美丽的失智老太太,注定又是一段粉红色的恋爱情结略略重口味的初见、更意淫场面的深刻了解,男女主角以一颗平凡的弹珠定情。
然后大祸降临,等待,重逢。
整个故事就像那颗Beautiful moon一样简单,通透,让人记住了我流泪了因为婆婆想起了外公那个感动的眼神这个故事,最感人的就是最后一幕,前面多少鸡血,多少无聊对白,都值得了。
电影是可以放二轮,但是人生永远只有首映,没有放二轮的机会,所以一定要好好把握。
最怕自己没有梦想一步步走向死亡,有梦就去追。
可是追梦的过程很孤单啊。
没事,我陪你。
有梦最美,美月相随。
你是喜欢看太阳出来,还是喜欢看太阳下山?
我喜欢看太阳出来。
夏天的太阳几点出来?
5点40分。
冬天的太阳几点出来?
6点10分。
现在还没出来?
换月亮出来了。
去哪里,不去天堂就好,然后...去了地狱谷结婚戏演不演你根本就没有近视!
PS:想说看似乱哄哄的表演,其实大家也是在努力的。
为什么生哥喜欢的不是红玫瑰?
强势的女人还是不及单纯的女生有更大吸引力吗?
忧郁编剧奇生,老年玩世不恭,天后红玫瑰的痴情,却不及beautiful moon弹珠,清新白裙子,让人动容。
白漆,黑轮的老友,拍戏瞌睡的导演,色色的老板,台湾有个好莱坞,致敬曾经的黑白片。
注意到这部片子是喝奶茶的时候,看到店里在宣传。
只是觉得预告片中,美月说“你这个红面鬼”很搞笑。
于是特别记住了这个一直在奶茶店宣传的台片。
可是看完后才发现,这部片子和名字真的一点都不符。
算是一部温情的,怀旧致敬台语黑白片的轻喜剧。
虽然手法夸张,但不能否认,导演把杂乱平淡的故事讲的生动精彩。
整部片子节奏快慢有序。
循循渐进。
从轻快的相遇。
到激烈的相爱。
最后缓缓的牵手HAPPY ENDING。
还不错。
至少比同时段出的国产偶像毫无逻辑的爱情垃圾片子好太多了。
豆瓣第一篇长篇献给阿嬷。
XD看了两遍,哭了两次,第二遍哭得比第一遍还严重。
你等我四年,我却等了你五十年,是时候让月亮出场了。
看预告的时候觉得这就是部很搞笑的电影,没想到搞笑之余还有些很让我感动的东西。
台湾电影在大陆普遍不受重视,我所在的城市很多影院甚至都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存在,有的就是排一天就再也看不到了,更有甚者前一天发布的影讯还有场次,第二天就改别的片了。
第一遍是在情侣厅看的,全场不过8个人,我坐在比较靠前,看到片尾《为爱奔月》重新上映时真的有被感动到。
第二遍干脆包场,全场就我一个观众,直到快结束时进来一个保洁人员‘陪’我看了一会。
如果经常看台湾的综艺或戏剧懂一些台湾常识的话,看这部片会找到很多笑点。
真心觉得不错,唯一的遗憾就是广电引进的版本把台语全配成国语,其实没有这个必要,影片讲的是台湾黑白电影的发展,用闽南语更能体现所要表达的意思。
最恶心的就是明明讲的是gan,却翻译成cao。
该搞笑时搞笑,该感动时感动,算不上佳作,但值得一看。
这只是我昨天的观影小记罢了。
磨了半天,他终于也跟着我去看了《阿嫲的梦中情人》,如果不是想一起去看,我估计我会等着看免费的吧。
结果泉州只有两家电影院上映,去的那家晚上只有10:35的,结果,我们是第一个买票的,也是最后买票的,当然,我们就包场了。。。
其实,电影和预告长的不是很像。
电影,更加平淡;预告,感觉更加有看点。
海报上说,那些年,阿嫲很抢手,结果,原来蓝正龙更抢手。
其实,多了那些年、多了九把刀的话,反而觉得一部其实蛮不错的电影掉了一点价。
本来说好的原声电影最后变成了配音,大呼不过瘾后,我们开始自己用闽南话配音了。
为什么红玫瑰会念成红面鬼,这也只有懂闽南语的人才会懂吧。
结果,一些只用听闽南话才能听出的笑点意外之间消失了,感觉平淡了许多。
不过不得不说,其中的一些镜头确实太……毕竟放映厅里只有两个人包场了。。。
结果,电影外的对话就变成了。
你的内裤什么颜色,你的胸有多大。。。。。。
好吧,不得不说,男生可以找机会带女生看包场电影。。。
我觉得这部影片就是适合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看的影片,果然场下有个神吐槽意外地不够专心,结果感觉影片有些平淡,情节有些不明所以,很散漫的感觉。
情节跳跃的感觉十分强烈。。。
不过感觉很美好。
电影里,蒋美月和刘奇生的爱情故事在上演,场下,我觉得两个人的感觉也很不错。。。
影片里,某位男演员穿着白色的西服,他说,我也要买一件这样的衣服,我说,然后呢?
他说,骑着白马去你家接你。
我不知道,对于我来说,我看的不够仔细,我只看见了爱情。
在电影工作背景下的爱情。
如某个预告中所写的:“forever love,"其实很多时候,世界上演的是,猜到了开头,没猜到结局的故事。
电影未上映,聊到了他弟弟和他女朋友,结果,几年的感情也分手了,其实谁知道会不会走到最后,他最后也肯定不会骑着白马来找我。。。
结局谁也不知道。
只是依稀记得,2013.2.22,我们一起看花灯,一起看电影。。。
只有我们两个人自己的电影。
不知道结局,也许是电影里的forever love,也许是台湾落寞的黑白电影。
可无论结局,曾经的记忆都不会磨灭,曾经一起走过的街,曾经一起聊过的天,亦如电影里边的人,曾经一起拍过的电影,曾经一起做过事,说过的话,出过的丑。。。
这些,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这是我看到的电影,仅此而已。。。
出了电影院,寂静无声。。。
走在大街上,人烟稀少的路。
可是,心是暖暖的。。。
因为。。。
有梦最美,月娘相随。。。
很诧异这片子在豆瓣上的评分。
女主角演技浮夸不说,整个剧情无非又是天真无邪可以让你赢得男猪脚、天真无邪可以让你当上女猪脚、天真无邪可以让你毫无非议地拥有一段感人的爱情。
我看到了女猪脚是如何上位的,体会不到她真正付出了什么努力,体会不到她真正有什么特长,只是因为童年的那点阴影?
就值得无条件可怜,去疼惜她?!
而真正的金月凤呢?
没有过多的刻画,我反倒因此更相信她的隐忍、她的刻苦、她的坚强以及她的深情。
可愛,清新,搞怪,向電影致敬。至此我覺得華語電影界只有臺灣電影才是活著的(<=當然這是意氣用事一時激動的話語,勿當真)
1时间2小时有些部分为了本该演员和文学就能足够表情的段落用音乐表现拖沓了时间2都说是怀念台湾电影黄金时代但是大背景胶带不足观众陌生感3演员有好有坏导演风格导致还算统一4歌曲不错5美术服装编排一般6后面感人部分是文学导致,但是加上前面弱的文学证明导演并不高于其他导演7整体还不错喜欢
孫女的聲音極度蛋疼,老年外婆的臉大到安心亞要哭了吧!一顆星花癡藍正龍,一顆星給台語片橋段!
看不下去
看得出是小成本,小卡司的制作,细节良莠不齐。但是有怀旧,有搞笑,有励志,有泪点,有煽情,有老一辈电影幕后人的梦与爱。已经算好看。电影承载不了太多,有梦很美,有梦则追。特意挑选了一家解放前的老戏院去看(李安《色戒》里那家),有加分。三星半。
天心抢眼,蓝正龙可圈可点,也就这样了。
浓浓的温情真的不错~最近真的很喜欢怀旧风的电影呀。相伴一生的感情,老去时的回顾才真正让人动容。台湾也有越来越多的好电影了……
一天只一个场次,偌大的厅坐了不到10个人。散场的时候看到两对老爷爷老奶奶,互相搀扶慢慢下电影院长长的楼梯。去洗手间的时候,看到其中一个奶奶不会用自动出水的龙头,我教她用。出门,看到同样满脸皱褶的老爷爷张望着洗手间门口的方向。生活的感人程度,一点,也不比电影弱。
名字是硬伤,不过要不是这名字我还不一定会去看。诚意十足。最可惜的一点是国语配音。
逝去的就是逝去了
电视里放的无聊看两眼 额啊 屌丝的逆袭么 那啥13亚果然就适合什么呼呼路线 继续走下去了 旧时代 我不懂 再见- -
三星半。總是容易被講電影的電影感動(雨果的冒險、大藝術家)。康康跟安心亞版本的思慕的人好聽動人,後半段哭戲多配樂也用的猛,俗套煽情但還是真摯感人。看完很想去找台語片來看看。因為嗓音太好認而發現李亦捷是青春好七桃的主持人,但竟然沒認出她是「當愛來的時候」的女主角!
女主就是一颗牛奶糖
安静说故事的电影没好评 电影是要完蛋了
向台语片致敬,力度不够。蓝正龙怎么那么像陈坤啊?!Anyway,“我们过去爱梅花,现在爱太阳”这句台词不错。
有梦最美,月娘相随 至黑白台语片的情书
好片!
劇本很不錯,尤其最後用暗號當做恢復記憶來確認彼此的愛,真的有讓我感動到。
接受无能!
剧情幼稚演技做作的催泪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