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涂污的鸟
Nabarvené ptáče,色鸟(港),异端鸟(台),The Painted Bird
导演:瓦茨拉夫·马尔豪尔
主演:彼得科特拉尔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哈威·凯特尔,巴里·佩珀,朱利安·山德斯,乌多·基尔,阿列克谢·克拉夫琴科,提姆·卡尔克霍夫,Jitka Cvancarová,Antonín Mas
类型:电影地区:捷克,斯洛伐克,乌克兰语言:捷克语,德语,俄语,斯拉夫共通语年份:2019
简介:影片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描写了东欧“二战”期间的悲惨景象。小男孩的父母把他送到乡下避难,但与他失去了联系。男孩开始在各个村庄之间流浪。因为他的黑头发、黑眼睛,村民认为他是吉卜赛人,会给村子带来不祥,以各种方式折磨他。他曾被埋在土里,只有脑袋露在外面,乌鸦将他啄得伤痕累累。他目睹人们在暴力、堕落和无知的牢固链环中彼此..详细 >
人间惨剧变态剧故事会
传说中的天煞孤星 太惨了 想到了《自己去看》
@欧盟影展 电影里全是熟脸,后来一查简直是神级的卡司组合,结果来了个“叫得出名字的导演风格拿来主义大乱炖”,我真怀疑这个导演有任何一点自己的东西吗。而且这些风格都杂乱无序地堆砌在里面,前脚搞点布列松的意思出来,后脚拉丝冯提尔来了,穿插点贝拉塔尔吧,没缓过来黑泽明也凑个热闹,大结局那个阿甘正传风格简直快把我气乐了,而这个糟糕的流水账文本还真应该让泽米吉斯照着阿甘来拍。
Der Klang//二刷 爱 好 希望
埋掉宠物,放走纸船,嘴唇紧闭。。。放大的局部,走得很远。四处流浪的犹太小孩,一路所见所闻,最后发现他几乎没说过话。一个失语者,只是在最后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伴随一首轻柔的歌曲。太压抑了,看得我很焦灼,这个地方现在还在打仗。
剧情
被涂污的鸟,如同被驱逐离群的个体。史上全程看得心里最难受的电影!!!人神共怒,堪比《伊甸湖》!可怜的小男孩Joska为什么这么惨!四处流离,寄人篱下,连连碰尽世间各色坏人和变态景象,受尽人间之恶,地狱折磨。黑白沉重的影像,使鲜血俨如流淌的油污,粪便也被弱化了污秽感。寡言少对白,部分影像风格极具Béla Tarr的影子。没想到在这片里可以疯狂吸猫(´・ω・`),Barry Pepper又演大兵角色。He got a name, JOSKA.
感觉跟战争关系不大,小男孩因为战争颠沛流离只是故事的“因”,而非愚昧和欲望的“因”,这么看的话电影的主题其实混乱的很
85/100地狱本来就没有色彩,黑白吞噬着一切希望,流放于其中是旁观的群体也是默默承受的个体。暴力、欺凌、冷漠、人性就是如此愚昧且丑陋的,土地再不停滋养着罪孽,看不到任何生机,死亡时有发生因为恐惧不详所以每个人都在传播着恶意,堆积之下厄运缠身,从承受者转变为加害者也只是找回身份的认知以及自己的名字,"我们以为自己很安全,但是我们没有做到",如果要对标贝拉塔尔的作品不是《撒旦探戈》而是《鲸鱼马戏团》。
看完的感觉是 像是跟着主角一起走过了漫长的人生 太牛逼了
背负着一万斤“恶”长大的人类又将“恶”“托付”了下去。哪有什么上帝。
又臭又长,只见着悬在头上的刀,没体会到聚焦人物本身的半点关怀,仅仅是没有温度的苦难陈示装置罢了。
典型的剥削影像,远不如16年的银狮《战争天堂》。拍一个以剥夺生命作为最终目的的互害社会,一个以伤害对方作为生存法则的绝望之地,但方式过于激进,把极端的苦难施加在孩童身上。被涂污的鸟,被戕害的人,是用强意象做太浅显的对照。摄影自然是美的,但是技术的诗意一定程度也在粉饰内部逻辑的暴力。一场影像的战争已经打响了,我不会加入这个阵营。
黄暴(情节)又干净(风格)版的《金黄色回忆》,东欧电影对画面的高质素和对历史与人性影响之深邃观察又回来了。战时被动而成的恶童,体验了整个世界的罪。
太压抑了,没看完
其实电影改编的焦点还是在于“主人公身份的明示”以及“最后失语的结局”,当然这两点本身也是智者见智的问题,总体来说电影对于小说原著的改编还是很凝练,黑白影像对这类主题的呈现也确实极富表现力。
5/10
关于战争
529|3.5,小男孩的经历没有和背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全片变成了小男孩流浪最后被红军收编了的故事。摄影还是很棒的。
【30/HKIFF45】(其實是在iTunes租的,因為在片單上於是湊個30部整數。)被塗污的鳥被視作異端,與環境格格不入。戰火之外人性亦殘酷,一點點剝奪了男孩眼中的光芒,從抱住養鳥老人到對親生父親無神的目光,他一直墜落。攝影的沈重感靜謐感很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