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推荐,看了第一季和第二季,非常好看、惊心动魄的F1赛车几大参与的公司以及20个赛车选手的起起落落。
之前,我并不了解F1,透过这个记录片加上老公、女儿在旁边的对于一些赛事规则的解释,才慢慢理解这个运动。
赛车选手大部分都非常年轻,L. Hamilton(路易斯爵士)这种36岁仍然处于巅峰的很少。
大部分的青少年从小玩的电子游戏里,赛车肯定是其中一个,对于F1的现实中的速度感肯定很让只能在游戏中体会速度的赛车迷羡慕、痴狂。
赛车选手很多的赛道模拟也都是在一台类似游戏赛车上做模拟。
实际的赛车里,选手对于道路的可见度不是太高,所以他们很多时候对于赛道的设计以及哪个弯道特别具挑战等都几乎是要背下来的。
在赛事进行中,他们必须靠控制中心的工程师来掌握整体赛事的状况(例如:哪个选手车祸出局、选手目前的排名、跑在选手前面的另一名选手的车速距离是多少、谁在选手后面并且有超车的可能、等等。
)这真的是一个Team Sports。
记录片里的二十名赛车选手被采访时,都会提到家人为了培养他们所做出的牺牲。
他们大部分都是来自很普通的家庭、甚至是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家庭。
赛车选手的培养跟很多其他运动的培养一样,都很花钱,可以想象这些选手的家人的付出和幸苦。
这些年轻人都想到了家人,相信他们的家人也很欣慰吧。
Netflix又一个精彩的记录片系列。
推荐!
This F1 document’s key point is survive as the title. So it really don’t put any focus on the champion and winning, or the trophy, flowers, champagne such things you will much likely to see on the TV. It really reveals the B-side of the game and let us to know much more truth about it.1) Speed really matters, you shall always try to drive on the edge, but when you over the limit, safety is your first concern.2) Your teammate is your worst enemy, no friendship between you two3) Age is second worst enemy, the longer you don’t win as grow older , the less competitive you will be4) Talent is not enough, money plays a massive role in the game5) Only 20 seats every season, no promise for next year ,even next match6) Angry, stress, betray, nasty tricky is everywhere in the game. Very cool docu, thanks for Netflix, looking forward to see next season.
提到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你会想到什么?
在条姐我这个外行人眼中,F1意味着速度。
引擎的轰鸣声、快到起飞的车速、车辆相撞造成零件乱飞,这三点构成了条姐对F1最直观的印象。
可是,看了Netflix最近推出的纪录片《一级方程式:急速争胜》,F1对条姐来说不再是遥远且陌生的极限挑战,而是一项充满无限魅力的热血竞技!
F1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等级最高的赛车比赛,它当然是以速度论输赢,但速度显然不是F1的全部。
纪录片《一级方程式:急速争胜》便向我们揭示了速度背后的故事。
F1是一项极其烧钱的比赛。
平均时速可达300多米/秒,启动后2.3秒便可实现0到200米/秒的加速,每跑几圈必须更换轮胎…强大的引擎、碳纤维材料制成的车身、先进的空气动力学套件(主要有前鼻翼和尾翼)…
这些需要什么,需要尖端的技术,需要雄厚的资金。
法拉利车队和梅赛德斯AMG车队是当今财力雄厚、实力强劲的两大车队。
举个例子,2016年,法拉利车队的全年支出达到了3.3亿英镑,约人民币29.7亿。
像法拉利与梅赛德斯这样财大气粗的车队有着大量的资本去研发新技术,签约顶级的赛车手。
随之而来的当然会是十分亮眼的战绩。
而那些不那么有钱的车队,则显得捉襟见肘了许多。
哈斯车队总经理冈特·斯泰纳被问到车队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只有212人。
”这个数字受到了调侃,“你们车队的人比梅赛德斯休假的人还要少啊。
”
资本的操控能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它强大且复杂,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游戏规则。
但有一条无疑很明确:没有强大的资本支持,你很难掌握核心技术,你会因为成本牺牲掉某些东西,这些都会成为夺冠路上的阻力。
平常看比赛时,我们都会把目光聚焦在强者身上,就像那句俗话:世界第一高峰你知道,那你知道世界第二高峰吗?
《一级方程式:急速争胜》这部纪录片,更多把镜头对准了法拉利、梅赛德斯等顶级车队之外的中小型车队。
它们有的在比赛直播中可能就是陪跑,就是衬托,甚至属于镜头一扫而过的那种。
不同于比赛直播,纪录片令我们更细致地了解了比赛成败背后的故事。
威廉姆斯车队曾经辉煌无比,曾九次拿下年度总冠军,更是让七个车手拿到车手总冠军。
可如今的威廉姆斯,不仅战绩一落千丈,还面临着资金问题。
幸而一位加拿大富豪出面,为车队注入了大量资金。
可投资总是有条件的,为什么要投资一支英雄迟暮的老牌车队呢?
加拿大富豪投资威廉姆斯,是想锻炼自己的儿子,让自己儿子做队中的主力车手。
威廉姆斯牺牲尊严换来了这笔投资,但这并没有改变车队的窘境。
他们成为了2018年赛季的倒数第一。
红牛车队,近年F1赛场上强势崛起的热门车队。
因为老东家主营功能饮料,当初建立车队完全是出于推广宣传,所以引擎等赛车核心技术是红牛车队的短板。
红牛车队与同样拥有F1车队的法国雷诺汽车公司达成合作,由雷诺公司为其提供引擎支持。
红牛车队屡创佳绩,雷诺车队却接连失利。
雷诺一直不肯为红牛升级引擎,红牛便放弃合作,转而选择了本田。
双方开新闻发布会时,红牛的车队经理满脸自信,雷诺的车队经理满脸无奈。
然而,反转来了,雷诺挖走了红牛的首席车手。
双方再次见面时,又是大型名利场。
雷诺车队经理:“你现在需要新引擎,又需要新车手了”(吼吼吼地笑)红牛车队经理:“是的”(面无表情)“你还有钱花在引擎上吗,你把钱都砸在车手身上了”(冷面反击)雷诺车队经理:“我们的钱足够的”(笑不出来)雷诺与红牛算是杠上了,这很让人期待F12019年赛季啊。
除了红牛车队与雷诺车队的“相爱相杀”,来自东方的“骚粉车队”印度力量也是十分具有戏剧性。
印度力量车队由印度富商维杰·马尔雅创办,维杰·马尔雅是被印度警方通缉、欠有10亿美元的境外逃犯。
2018年赛季,维杰公开表示自己是无辜的,并且不会出售车队。
然而当他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已经被警察逮捕了。
维杰被捕,印度力量车队因此陷入危机,加拿大富商又出现了…他买下印度力量,还和之前一样,他的儿子将是车队的首席车手…
多好的爸爸啊《一级方程式:急速争胜》虽然少了法拉利与梅赛德斯两大巨头,但它同样能让你结结实实地感受到F1的巨大魅力。
赛场上的速度争锋、同队车手间的摩擦、中游车队间的竞争、车队背后的资本角逐…能带你深入感受F1这项烧钱、刺激、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热血竞技。
5个大陆上,21场赛事。
10车队,20名车手。
你的队友就是你最大的敌人。
1.All To Play For.周五练习赛,周六排位赛,周日正赛。
时速超过320公里,高潮非常高,低潮非常低。
2.The King of Spain.迈凯伦,费尔南多•阿隆索,阿塞拜疆巴库赛,卡丁车赛道,雷诺的赛恩斯击败迈凯伦。
3.Redemption.红牛最后一年的里卡多VS维斯塔潘,第6场摩纳哥,名流汇聚,里卡多夺冠。
法拉利、梅奔每年预算3-4亿元,威廉姆斯才1.25亿英镑,金主就是说话好使。
是不是每名选手都联系3球。
4.The Art of War.雷诺掌握着F1引擎技术,给红牛做。
红牛表示:我们付头等舱的钱,拿到的确实经济舱的票。
最终终止交易,红牛改用丰田。
里卡多也转会雷诺。
5.Trouble At The Top.印度力量,最有效率的F1车队。
一级方程式诞生于英国,所以银石赛道就很有意义。
印度力量老板卷入政治,车队被托管。
6.All Or Nothing.孤注一掷。
F1非常贵,对普通人是不可能的。
奥康从一文不名,到拥有潜力不止是做赛车手,还能争夺冠军,非常励志。
但赛车运动是一项有趣的行业,才华只能让你走这么远,金钱才是主要角色。
凌驾于积极性和努力之上的东西是存在的。
这项运动就是缺少机遇,需要专注于自己的事,专心做到最好。
佩雷斯在祖国面前最终退赛,成绩不佳却能保留席位,因为可以带来赞助,而奥康却失去了2019的席位。
7.Keeping Your Head.哈斯车队的格罗斯让需克服老撞车的坏运气。
F1车手的性格,他们是不想要任何人超过自己。
8.The Next Generation.未来可期。
瑞士的索伯车队善于发现人才,舒马赫、维特尔、莱科宁都来自索伯,从索伯出去的车手一共拿了12个冠军。
新加坡大奖赛,弯道最多的赛道,勒克莱尔2019签约法拉利,埃里克森不再续约。
9.Stars And Stripes.星条旗。
第二集团的竞争,是很久以来最激烈的一次,投入了数百万的资金,竞争到最后只剩下了两支车队,雷诺和哈斯。
老欧洲对新世界,法式贵族对抗美式纯力量。
霍肯伯格大战尼克,最终尼克代表的雷诺胜。
10.Crossing The Line.先看完2回来看的1,原来1聚焦的更多是中游车队和转会以及年轻车手,2就转向了火星车和顶级车队。
片尾的BGM很赞,适合大场面。
如果你问我2018赛季的F1和这部纪录片哪个更精彩,我想我可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F1我看了很多年,背后的工作也略知一二,但自从梅奔开始统治赛场以来比赛确实远没有了往日的精彩。
正当一众车迷的热忱开始消退之时,这部纪录片横空出世了。
作为一个以感性为主要认知模式的观众,我对纪录片向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不过看完本剧之后,我想,假如一部纪录片能带给你对它所记录的对象的全新的,更深如的理解,那它必定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
正像看完地球脉动的我仿佛认识了一个全新的地球,看完这部纪录片的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赛场。
首先带给我的冲击来自对中流车队境况的纪录(一部分原因是梅奔和法拉利拒绝了拍摄)。
我知道哈斯在赛场上力不从心,却不知道车队的每一员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我知道勒克莱尔的励志故事,却不曾面对面地听他放飞理想……这部纪录片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将F1这项体育运动所含的戏剧冲突完美而冷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除去这难得的视角,本剧对于细节的捕捉更为动人。
记者会前霍纳的一句“西尔贝来了吗?
”与会上西尔贝不乏嘲讽的回应相呼应,我难掩狡黠的坏笑,勒克莱尔谈到他加入法拉利的理想时如是说“我心中法拉利是最理想的车队,我的教父比安奇(死于车祸)曾很有希望加入他们。
”我又不禁擦了擦湿润的眼角。
如今2019赛季落下帷幕,2020赛季冬测已经开始,我很高兴看到了多年以来最精彩的F1赛季,更期待本剧第二季的上映,也希望业界能暂且放下对流媒体的偏见,毕竟Netflix真的拍了不少好片。
最后缅怀一下19赛季逝去的英灵Thank you Charlie, Thank you Antoine, Danke Niki.题外话:疫情当前,作为焦虑高三党的我难免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将复杂的人物事件简单化、类型化。
所有呈现的片段围绕预设的主题,隐去同主题不相符的内容。
而隐去部分有着相当的“真实”价值。
镜头语言、剪辑、台本指向制作人员肤浅的价值判断。
如果你拥有成见,这部影片会加深成见。
如果你知道事实不是如此,你只会觉得愤怒。
很遗憾掌握了如此多的资源竟做出这样的成片。
两星给可看性,有许多不易见到的场景。
两星也给这部影片的观感—恶心。
==========================================================================如果此片定位于纪录片,那么各种人为的“拼接”处理并不妥当。
而且影片的虚浮的价值判断和无处不在的导向,实在是太难看了。
1.比如剪辑掉暖胎圈,赛车不经过暖胎圈直接起步。
将A车的镜头拼接到B车。
将时间线打乱制造气氛等等。
2.红牛阿塞拜疆的撞车事件。
事故发生后,赛会对两位车手均给予训诫处罚。
FIA声明摘录如下:“两位车手都有责任。
33号赛车(维斯塔潘)两次变线,尽管变线幅度比较小。
3号赛车(里卡多)承认他尝试超车时向左侧抽头太晚了。
因此,尽管事故的起因是33号赛车的变线,但是3号赛车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听证期间,两位车手都表示了悔过。
”(http://sports.sina.com.cn/motorracing/f1/newsall/2018-04-30/doc-ifzvpatr5144141.shtml)罗斯布朗的评论摘录如下:“在巴库站正赛中,里卡多与第一弯之前撞上了队友维斯塔潘的赛车,两位车手都退赛。
两位车手都受到了FIA的训诫。
不过布朗在赛后的简报中没有对此次事故的当事人进行批评。
“我不想评论哪位车手应当对此负责或一支车队应当如何管理车手,但我认为赛事干事对于两位车手做出训诫决定本身是正确的。
但我会从技术上进行强调,一旦里卡多确定要走那条线,而麦克斯改变赛车线以便封堵那条线,那么里卡多就只是一个‘乘客’“,布朗写道。
”(http://sports.sina.com.cn/motorracing/f1/newsall/2018-05-02/doc-ifzyqqip7942215.shtml)红牛要求两位车手向车队道歉。
领队霍纳评论摘录如下:“他们已经被告知需要冷静下来。
我们不想介入他们之间的争夺,但我们曾经多次强调过,他们必须在赛道上给队友足够的空间,那样我们才能让他们比赛。
在那次不幸的事故发生前,他们都是那样做的。
我不想责怪他们中的某一方,因为他们都需要为这起事故负责。
他们知道自己完蛋了,而且必须回到工厂向所有员工道歉。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99135653229259535&wfr=spider&for=pc)劳达的评论摘录如下:他(劳达)说:“在我看来,70%错在维斯塔潘,30%错在里卡多。
如果维斯塔潘你整天往他身上挤,那你到底是让可怜的他往哪里去呢?
这道理是很简单的。
”而在谈论到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时,劳达则透露:“如果他们俩都是奔驰车手的话,我会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来,和托托一起,告诉他们这起事故致使他们工资降了多少。
我们曾经(劳达是指过去处理汉密尔顿与罗斯伯格的问题时)确实曾考虑到过这个方法一次,但最终并没有到不得不这么做的地步。
”(https://voice.hupu.com/f1/2294506.html)SKY的Ann对此次事件的评论也明确表示“It‘s a racing incident”,即比赛事故双方有责。
(http://t.cn/Ru0B5UA?m=4234612089241517&u=2175227337)附某位小车手对此事件的评论。
比较偏激仅供参考,摘录如下:“周日上午最后一场小组赛,我因为前两场被罚得太多,已经失去了晋级决赛的机会,当成训练吧。
我的速度不错,倒数第二圈时有个家伙,从后面离我还有一个车身时就想从内道塞进弯里,我自然不会留给他空间。
于是他直挺挺的撞上我一起出了赛道。
我下车问他想干什么?
他理亏沒吭气。
这情况和巴库站时里卡多超车撞击维斯塔潘差不多。
我看到很多车迷在指责维斯塔潘,作为车手,我认为追尾全责。
我们每个周末在赛道上拼搏战斗,没有理由和义务留出空间来让后面对手超越,后面的人必须考虑超车的风险,这就是我的态度。
”(https://mp.weixin.qq.com/s/8sps3RDBxfWZLjHUuVrQag)以上摘录的是官方、红牛车队、围场人士、车手对于红牛阿塞拜疆的撞车事故的评判。
较争议的地方在于3、33号各自负有多大的责任,见仁见智。
但是本次事件属于“赛道事故”,即双方有责是共识。
而在影片第三集,本片仅播出两位当事人VER和霍纳对此的中性评论—霍纳:对阿塞拜疆撞车非常生气、VER:我们在争夺名次,但是你当然不想同你的队友撞车。
任何表达此次事故是“赛道事故”的观点都没有呈现。
而另一位当事人RIC则"可以"明确表达—“我很清楚我不是肇事的人,我算是被迫感到内疚”,同时配合剪辑的画面,各种明示暗示阿塞拜疆撞车事件是一次“责任事故”,责任在VER,RIC是无辜的。
至此,本片的主线和基调已经开始变成批判红牛,而RIC遭受到了不公的对待。
而RIC遭遇到的不公还在继续...3.2017年,据说VER与红牛新的合约超过了里卡多的价码,会让RIC很受伤。
VER的2018前半个赛季确实很糟糕。
但事实是2018年已经是他在红牛的第三个赛季了,也是他和RIC做队友的第三个赛季。
红牛和大部分人一样清楚VER和RIC之间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在影片中并没有展现。
RIC说道:红牛喜欢制造头条打破纪录,所以他们更青睐VER。
言下之意我和VER之间没有差距,甚至我的表现更好?
影片表现的的确如此。
可是奔驰也有和红牛同样的想法?
摘录如下:梅赛德斯车队非执行主席尼基-劳达透露:梅赛德斯车队去年曾经尝试签荷兰车手小维斯塔潘,最终维斯塔潘选择了留在红牛车队。
劳达对此的解释是,马科博士下手更快。
“是的,我们真的和维斯塔潘谈过,”劳达在银石赛道对《ORF》电视台说,“我们在2017年夏天跟他和他的父亲谈过。
”“汉密尔顿是最棒的车手,但是他需要一个能给他施加压力的队友,这样他才能展现出真正的能力。
他需要有人来激励他在赛道上的表现。
”(http://sports.sina.com.cn/motorracing/f1/newsall/2018-07-06/doc-ihexfcvk6193776.shtml)影片首集就对比了澳大利亚站VER的失误和RIC的好成绩。
在阿塞拜疆站,影片又是以VER“故意”撞车、RIC无辜受冤的笔法叙述。
直至摩纳哥站,VER犯错撞车失去前排发车的机会,RIC逆势夺冠完成救赎。
多好的剧本。
从不被车队看好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到最后取得比队友更好的成绩赢得胜利,这是多么痛快,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儿。
但是我想说...经历过糟糕的上半赛季,VER和RIC的差距也不会消失,特别是综合VER当年下半赛季的表现。
而整部影片直接掠过下赛季VER的强势,仅一带而过。
毕竟这就不再让人觉得痛快和激动人心了嘛...4.第四集,RIC选择与红牛分道扬镳。
影片之前的铺垫和渲染也让这个决定看起来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末集,最后一站发车前,台本写道:A:“红牛今天下午遇到小问题了吧?
因为VER和RIC不能同时使用夺冠策略(winning strategy)。
”B:“当然了,RIC要离开红牛了,我想即使要做选择显然也会选择维斯塔潘对吧?
”果然,在比赛中红牛让RIC身后的VER先进站,台本:A:“RIC在赛道上领先VER,但VER的策略可能更好。
”B:“我觉得红牛已经不再想取悦RIC了,反正他要去雷诺了,对吧?
”直至最后,VER第3完赛,RIC第4完赛,RIC果然输给了VER。
霍纳TR中向RIC表示完祝福后,切到RIC的采访:“我感觉我每场比赛都很努力,但在我的控制以外老是有事发生。
这是很让人灰心丧气,我只想好好表现,获得胜利。
”终于,RIC要(能)离开红牛这个伤心地了。
而影片交代的阿布扎比站红牛策略上的人为操作又让人对红牛多了一分愤慨,对RIC多了一分同情。
可是事实是上述所说吗?
这里需要从前一天阿布扎比的排位赛说起。
规则规定,Q2做出最终成绩的轮胎用作起步。
在Q2第一次飞行圈时,红牛给RIC和VER都换上紫胎。
但是Q2第一个飞行圈后,红牛两位车手的紫胎成绩都不理想,不能保证安全进入Q3(反例是2019年澳大利亚站因为红牛过于自信GAS在Q1被淘汰)。
所以Q2第二次飞行圈,RIC和VER均换上最软的粉胎做成绩,确保顺利进入Q3。
VER使用粉胎的成绩顺利进入Q3,之后中游车队成绩全部完成,RIC第一次紫胎做的圈速已经能让他进入Q3,所以红牛便让RIC停下来放掉第二圈。
这样RIC和VER的起步轮胎就不同,RIC使用紫胎起步,而VER是前六位中唯一使用粉胎起步的车手(紫胎起步明显是更好的选择)。
到了正赛,VER因为使用更软的轮胎磨损会的更快,且由于引擎问题,VER起步即落到了第10名,一路超车对轮胎的损耗更大。
所以在VER无论如何都需要在RIC之前进站。
从排位赛Q2开始的一系列阴差阳错,让VER和RIC的策略不一样,最后VER完赛名次好于RIC。
而到了影片中,影片毫不忌讳的将原因归咎于红牛车队的偏袒与不公。
这也与前集RIC的独白呼应:“现在和红牛的关系就有点尴尬了,我预计会被孤立”。
阿布扎比回场圈,霍纳在TR中向RIC表示完祝福后,比赛工程师紧接着向RIC表白了:“Anyway... I echo Christian's comments mate,it's been a pleasure for the last five years.Thank you.”“Yep you're a ******!” “I love you too.”。
当然这一段被忌讳地掐掉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6954422?from=search&seid=9064913297579521467)RIC在其他采访中透露过他们之间的关系:“我和西蒙是完全两种性格的人,西蒙(比赛工程师)和我,我们的性格是完全相反的,且差异之大是你能够想象不到的。
但我们之间拥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他理解我,我们之间从来不需要猜测。
如果我在比赛中表示有前进的欲望,他就会不断地为我的比赛添加燃料。
他和我很对路子。
他是那种在周日的比赛中我会想念的人。
”(https://m.weibo.cn/2814877363/4308880647817123)影片中的剧情可能是人们喜闻乐见且愿意相信的,影片没有表现的种种却构成了更真实更复杂地Formula 1。
制作人员是没有能力分辨其中的缘由还是有意这样处理?
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恶心,还有遗憾。
12 看到 survive to drive Hass老大说的 we are under box,we are new here but for sure we are here not to make numbers, we are here to compete看着车手的眼睛,我能看到他承担的风险这个剧可真是,目前没有一点是关于法拉利车队的,开头就一直是法拉利。
是啊,你是个车迷就肯定得是法拉利粉,真该死啊,一想到恩佐那个点头,法拉利你活该有这么多粉丝,又一想到这么多年的拖拉机,我就接连sebastian是哎和摇头,哎,你可真是凭着大众和车手对你的热爱,挖着最优秀的车手,前赴后继去开拖拉机。
big boy sport高级选手的赛事。
那些想吸引大量粉丝的运动或者行业,和那些不想吸引的比如underground音乐,到底区别在哪?
你不想让这个被更多人看见,因为更多人意味着更多可能性,他们会作为更具竞争性的对手假如你,甚至做粉丝也有人比你更具有竞争性。
大家都是聪明人,都不是傻子,尤其是见过大钱,大人物的人,少爷也是知道自己进Williams 是为什么,也知道自己想要啥。
车队老板也可以大方的在镜头面前讲出来,没什么好隐瞒的。
03 公牛的这个经理可真是,阴阳怪气,不喜欢。
04 红牛和雷诺的经理见面的那几秒真的是,原来大佬也会尴尬。
红牛的经理可真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聪明,认清现实,目标清晰,只要不违法认清什么的在比赛成绩和老子的破纪录任务之前,其他一切靠边站。
05 或许这些记者们,他们关注着所有车队所有人,可能更宏观一些。
哇塞这记者问的也太直白了,直戳人心啊。
06 这些人的生活确实也不稳定,每次合同可能就一两年,担惊受怕的,但是人家赚的也多啊,哪怕是个非常小的车队的车手,三十多退休以后肯定生活无忧了,真的那些真不是像我这种挣一千多的人该考虑的。
有一天这也会轮到我的。
09 hass的这个经纪人可真的是,晚宴上说的很到位。
敢接roman是那种孤注一掷要获得些什么,一旦获得就会傲视一切,但你这不是只有你自己啊,这是一整个车队啊。
竞技比赛就是这样,有成绩才能说话,就像我,人家一句,学术成果不够,你什么也说不了。
roman比赛中真是充满了对别人的抱怨,一切错都是别人的。
Life general is like this, if you always let other people get on, you will stay behind.眼睁睁看着charles从罗密欧到法拉利,激!
动!
我好像一直都很喜欢看竞技体育,更接近human being本能。
说实话,以前的F1只关注汉密尔顿,维特尔,kimi。
通过这部剧集让我之后会更加关注印度力量,雷诺,哈斯这些车队。
这里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速度体验,真正感觉到拿着超级驾照的他们的厉害之处。
每一个人都很厉害。
没有了大舒没有了螺丝,原来还有这么多牛逼的车手!
车队经营不易,车队经理的压力,通队竞争、撞车。
让观看者激情澎湃。
由衷的心疼奥康!
另外加油里卡多!
加油kimi 的新车队罗密欧!
真心觉得这部片子应该由F1自己来拍,能讲出更好的故事,更多的热爱。
哈斯阿尔伯特的double out,小车队有自己的心酸和自己的执念。
之前Reddit上有人问,backmarker在F1有什么乐趣和意义?
They race for the fun。
如果可以的话谁不想赢?
可是能在顶尖的圈子里在同一个赛道上运行,已经物超所值的耗光他们所有的力气了。
围观的人尽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嘲笑Stroll是毫无天赋的拼爹少爷,Marcus带资进组只是给乐扣做个陪衬,威队最后的尊严还不如去套个现,雷诺厂队如今就偶尔欺负一下沦落街头的迈凯轮。
可是他们21个国家连轴转,背靠背再靠背,测试调教升级都不能拉下,模拟器开到可以闭眼过弯,两个小时滴水不进,3个月之后再来一遍。
有钱谁干这个啊if not for the fun。
在吃喝嫖赌吸大麻和training过完走线之间选了后者,Lance是个挺可爱的少爷。
头歌在巴林的double puncture简直就是personality builder。
多少人回了P房停了车就拉倒了。
退役视频里面Kimi(一如既往得冷着脸)说:follow your passiong for racing,一辈子的对手之间的惺惺相惜才真是难得。
(虽然Kimi也TR里面也喊过头哥‘‘what a joke’,但是我愿意相信这句话是真心的。
毕竟头哥在赛车界除了对racing的一片真心和无人能敌的天赋,真的不剩下什么了。
)最喜欢的是胡尼克,Ericsson和Ocon的片段,Netflix极尽能事的写了他们的天赋,努力和性格。
三个性格超可爱的年轻帅哥,天赋在身(Ericsson去年也是几次超过了乐扣的表现),少年成名,后天努力(Ericsson21场比赛滴水未进,Ocon能闭眼跑完模拟器...),这几乎是爆米花电影HE的保证。
最后的几乎像不忍心用镜头语言讲述结局一样,netflix只是用文字草草的交代了他们各自的结局 - Ocon和Ericsson都没能secure2019年的车位,胡尼克继续在雷诺虚度光阴。
还有几乎没什么水花的范多恩,一样让人惋惜。
2019最让人激动的除了big guys in the room,就是小朋友们了。
看着Noris和Russel站在发车线前,感觉自己一瞬间又回到了梦想的起点。
年老的英雄们有的含恨离开,有的苟且挣扎,可是总有人年轻。
我认识头哥那年,也是那么年轻的脸,巴林的天,也是那么蓝。
因为奈飞的F1纪录片要出第二季了,所以补完了第一季。
drama又激动人心,差不多十年没有看比赛了,但看完极其期待新一季纪录片和2020新赛季。
我jio着官方每年和奈飞合作拍一季纪录片比啥宣传都强。
梅法没有授权,专注于中下游尤其是第二集团纠葛缠斗反而更有料。
从这个角度说港版的极速求生更合适,比起梅法这种不计成本又有厂牌做技术后盾的大车队,其他车队面临更多的生存压力。
红牛、雷诺和哈斯,对照起来看就很有意思。
红牛不缺钱,但不是厂商车队,前几年有过巅峰,但现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没有厂商的技术支持,引擎问题上最终还是宣布和雷诺分手。
雷诺,老牌厂商车队,背后是“世界上最大汽车制造商之一”的雷诺,但现在只能艰难得保持第四,来自厂商和辉煌历史的压力很大。
哈斯,北美新贵,第三年就已经开始冲击雷诺,试图争取中间集团的领头,但经验不足,一场比赛连续两次换胎失误直接结束比赛,是很低级的错误。
显然三者竞争红牛目前最有优势,但本田的引擎靠得住吗?
无厂商支持会不会成为一个不定时炸弹?
雷诺有钱有技术,但没有成绩,准确说是没有足够好成绩,之后能够挤入第一集团吗?
哈斯,个人很喜欢的车队,我喜欢新鲜血液,但整体明显不稳定,维持车手阵容选择会让他们后悔吗?
迈凯拉伦,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让这只曾经辉煌的车队沦落到这个地步。
印度力量,艰难中挣扎成长起来的个人车队,即使是最开始的吊车尾我也很羡慕,因为没有中国力量。
同样是个人车队的索伯,几经易主之后也没有起色,之前的老板挖掘了很多世界冠军。
威廉姆斯,老牌车队之一,也是唯一女性领队的车队,但是这个积分数,我也不知道该作何评论。
失去带资进组的stroll,下个赛季会不会更艰难。
下飯正好pre season看看 有些鏡頭確實帥
竞争激烈的赛季,速度与激情的争夺
素材整合得太好,一集一个故事,F1这运动真的全都是business!无法争二的车队故事也这么有趣,各种爱恨情仇、相爱相杀啊!(只是想想如果上赛季英超的让四大战能成拍纪录片多好...但球员们好像又没有这些车手们敢说
接在本赛季澳大利亚站之后看完的S1,适合我这种刚入门f1的新手辅助比赛观看。分不太清阿萍这赛季的涂装和当年的印度力量,ocon在纪录片里俨然一位励志型车手,步步攀爬,和现如今舆论说他“挤压队友生存空间”完全不同。
希望19赛季也会继续出!!!爱网飞爸爸!
多么直白的钱味~
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恶意剪辑,直接把佩大师拍成不会开车的带恶人
新手友好,轻松入坑。唯一就是强迫症患者习惯性试图把人—脸—队对应记牢,在一季时长内实在太有难度,就差掏出小本本边看边做笔记了。原来网飞并非故意不拍梅奔和法拉利,只是没拿到许可。但聚焦于二三梯队也别有一些意味。年年陪跑但还能坚持烧钱的小车队,大抵真的是情怀使然吧。喜欢丹尼尔里卡多~
怪怪的
乐扣那集还不错,其他不记得了
想看法拉利··
就看了两集多
这拍的真的太好看了!!之前从没看过f1比赛,除了汉密尔顿一个车手都不认识,但还是看得津津有味😂里卡多太可爱了像只大型黑色拉布拉多,勒克莱尔和加斯利这种从小比到大的剧情真的好好磕!至于维斯塔潘…让我意识到要对博格巴马夏尔们心存感激……比起爱整活和懒,火药桶太可怕了。难以想象团体运动里有这么个水平高的刺头,分分钟更衣室爆炸的节奏。还有F1是真拼爹呀……还是喜欢平民运动,我头像这样的贫民窟小孩也可以当大英帝星才是竞技体育魅力所在😂
太棒了,终于有点理解F1这项赛事,而不仅关注谁最后站上领奖台。
比F1的比赛精彩几百倍!
堪比宫斗剧的围场纪录片,剪辑也是不嫌事儿大。去年大家都在关注火星组相爱相杀,这部片子正好可以补上漏掉的地球组故事。也正是因为没有渣法,我才能心平气和地看完,没有气到爆炸。
一到三季,充斥着队内同伴相互竞争,甚至仇视的氛围,觉得这些顶尖车手,除了竞争意识比较强以外,为了职业的生存,格局和眼界也很狭隘,人性的丑陋面被扭曲放大,感受非常不好。原来看比赛直播的时候,赛场上的戏剧变化扣人心弦,很享受,看了这些幕后事情,反而像宫斗剧一样,换了风格,不那么...
好看!(开始熟悉这代车手了
第一季的剪辑水平真是巅峰,显得18年格外抓马,几乎每个人都贱出汁了,在后采暗婊it's not professional and not ethical!但16除外,还没有被窝法折磨的嫩生生乐扣😍网飞把333关系拍得好差,难怪鱼哥后来不乐意拍了,明明鱼哥面对anyone都defend like 🦁️,格罗斯让一直开f1是一种安全隐患🔥……难以想象网飞指定男主,鱼哥的纯牙皇后Denial不在(甚至英语老师也不在),24年还能有什么素材播(预测一下,会恶剪334的抓马争冠大赛。。R.I.P. 🪦💧 “Jules死去的时候有70公斤,是一个体格匀称的成年男人,他在铃鹿那场大雨中变成了自己体重的1/10,永远的守护着所有向极限发起挑战的人类车手。”
看了一集,对这项运动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