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骑师
El Jockey,Kill the Jockey,Matar al Jockey
导演:路易斯·奥特加
主演:乌苏拉·科尔维罗,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丹尼尔·希梅内斯·卡乔,玛丽安娜·迪·吉拉莫,丹尼尔·凡尼戈,Roberto Carnaghi,路易斯·齐姆博夫斯基,Rolly Ser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西班牙,墨西哥,丹麦,美国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24
简介:雷莫·曼弗雷迪尼是一位传奇骑师,但他的自我毁灭行为开始盖过他的才华,并威胁到他与女友阿布拉尔的关系。在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比赛当天,他遭遇了一场严重事故,而这场比赛本可使他还清对黑帮老板西雷纳的债务。雷莫之后从医院消失,游荡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他摆脱了自己的身份,开始发现自己真正应该成为的样子。但是西雷纳想要..详细 >
#HKIFF 49th# 令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电影,整体看下来的观感与《陨落之星》观感类似。所有人物的行为和动机是令人捉摸不透的,男主人公的名字Dolores(桃乐茜)是具有双重指涉意味的,一方面预示了他将经受痛苦(dolor),另一方面也预示了他之后的女性气质转向
从今天起,《艾米莉亚佩雷斯》便不再孤单
莫名其妙的意象,噱头有余剧情不足,乱七八糟的
理解主创想表达一些东西,但恕我浅薄没太理解他想表达什么
烂的要死
越到后面导演貌似失控也不知道要说什么,但是这种疯癫适合我。
说不上好看,但挺有意思的,色调喜欢音乐挺带感。有不少记忆深刻的镜头:马跑跑步机、给马(取精?)测兴奋剂、第一视角骑马镜头。
奇幻派暗喻我们荒诞的一生
纳老师变装变美了,片子是真难看
This is 非常艺术
有点贾木许的感觉。个人很喜欢,五星强推
【釜山电影节】如果说仅仅是一部带有黑色电影气质的运动片,可能就小觑了导演的野心。他吸收了不少阿莫多瓦的元素:性别转换、夸张的性爱、失控的人物,而最突出的要数时尚味道十足的音乐以及莫名其妙的舞蹈表演,将电影变成了眩目的大型MV。但导演并没有加以节制,却越玩越疯癫,各种超现实的意象层出不穷(反重力行走、黑人小孩),令叙事变得语焉不详,观众如堕雾里。
剧情太过抽象我没完全理解,只记得一只蚂蚁爬进了婴儿的鼻孔,男主蹲在广场上尿尿(大概是想表现跨性别后的转换),四个小孩突然出现叫男主妈妈,男主老婆和一个帅t疯狂做爱,男主在监狱里踱步突然沿墙壁走上了天花板,以及悬浮在马厩生下来一个黑人小孩。tiff首映后观众向导演提问。问他片尾曲是什么,他说因为这是他爸写的,就他爸写的不要钱。问他为什么使用一匹白马,他说这个跟表达没有关系,随便写的。问他为什么纳是白人却生出了黑人小孩。导演说因为有一天梦到自己老婆生了黑人小孩,他很疑惑,她老婆说孩子小时候就是这样,以后就好了。问他为什么选纳威尔来演,他说因为纳一看这么精彩的剧情差点不要钱,只是说,“好!让我们开始做吧!做女人,做瘾君子,做爸爸,太棒了!”不要钱的演员就是最伟大的演员。行吧。
诡异,魔幻,视听漂亮
电影开始才发现原来是纳老师 拍的很有风格 就是有的时候有点过于抽象了
#81st Venezia Competition# 3/10 前半部分还算有趣,但随着单薄剧情的推进,重复先前的机灵显然已经不再奏效,坐如针毡。@PalaBiennale
阿莫多瓦feat阿基,仅仿造出二者的表层,既缺少对现实的映射,又将性别的流动作为纯粹的人设噱头。依靠机械性的表演、人物-情境的错位和剪辑的速率变化制造间离,获得饮鸩止渴的喜剧效果,然而段落间的弱衔接让全片很快陷入了技法的重复展现,递进性与差异性都极其有限,观感非常疲倦。
音乐不错
《波斯语课》男主新片(女装扮相比小雀斑好看),女主则是大热英剧《豺狼的日子》里小雀斑的老婆,很浓郁的南美风味,黑色幽默简直太逗了,可把我给笑喷了。很多彩蛋,配乐和歌曲都很好听,玛丽安娜长得很像年轻版的愿茶。就冲这真是男人与马的调侃就值得你看看,何况还这么幽默。
配乐不错,有几段镜头语音还挺可爱的甚至喜感,一半不到前一排观众脑袋开始点点点,带得我也犯困了…看完发现不是我一个人在座位里一脸疑惑就放心了。撞栏那段真好。提酷狮奖了但Remo到Dolores/Lola的转变缺乏说服力,导演你到底想表达的是主角两个人格互相切换,还是主角性别认知改变?触发转变的契机在哪,别突然拿主角偷女性大衣和提包被小孩叫妈糊弄观众,虽然人也不是不爱看Nahuel(嘴脸)但脑子里全是“导演你到底想要讲什么,这些带一点意识流的台词和镜头最后到底有没有它们该去的地方”于是继续往下看,谁知道中途跑的观众才是最勇敢的。Ana和Abil和Lola适合“你们三个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虽然结局转生变成了俩妈咪的女儿,这怎么不是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结局,都南美洲了那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