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橡树酒馆
The Old Oak,老橡树,让我们酒在一起(港)
导演:肯·洛奇
主演:戴夫·特纳,厄布拉·玛丽,克莱尔·罗德格森,特雷弗·福克斯,克里斯·麦克格莱德,科尔·泰特,乔丹·路易斯,克里斯茜·罗宾逊,克里斯·戈兹,简·帕特森,亚瑟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法国,比利时语言:英语,阿拉伯语年份:2023
简介:英格兰东北部煤矿工业区的小村庄里,汤米·乔·巴兰坦经营的老橡树酒馆是村里的最后一家酒馆。一天,一辆满载难民的大巴车驶入村庄,这些难民即将在村里安家。即便自己收入微薄,巴兰坦还是热心帮助难民女孩亚拉,两人之间发展出了坚固的友谊,村民也在两人的感召下逐渐放下成见,走向团结。详细 >
没想到小狗最有效 Snoop狗狗金棕榈有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Marra!
看哭了、
太平淡了 昏昏欲睡
如同谱写了一首关于善良的生存法则的颂歌 但却未见任何人物的扩写 镜头也从未施舍给人物一点点鼓励 仅凭善良的天性让人物在这部电影里打转 却无法掀开善良老实背后那厚重的悲凉
整个片子前半段其实还是比较能直击人心的,曾经生活的终结,村庄的没落。但我觉得后半段直接把那四位往反派去塑造有待商榷吧,其实他们基本的观点也没有问题,无论是酒馆还是村庄比起属于叙利亚人来说还是更属于在这里生活的一辈子的人们。尽管后续的活动是试图在与村庄内的所有人产生联系,但对于原住民来说他们对那些外来者的抵制其实也是可以被理解的。狗死去后男主去回忆领养狗的过程那段其实还蛮感人的,那只狗仿佛是从昔日的矿井时代穿越而来,但正如美好的事物都是如此短暂一样,被现在的年轻人养的狗给咬死了,仿佛也是如同这个村庄短暂的辉煌一般。结尾巡游的画面很有趣,或许也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开头用纯对白和时不时出现的相片还是挺有想法的。 2024-8-12看
【2024上影节】难民问题与工人问题的结合。十分温情的肯洛奇,影院里哭倒一片。情节设置上有刻意的成分,但确实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电影
肯·洛奇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聚焦底层工人和外来难民间的关系,虽然略显温吞、单薄和理想化,但以良善渐次融化坚冰的人道追求依然值得赞许。资源枯竭经济停滞活力消逝的小镇,老橡树酒馆摇晃歪斜的招牌,尘封多年隐患满满的废弃房间,也映衬出资本-技术加速时代对个体的无情碾压和旧日时光的一去不复返。相聚一块共同吃喝确乎是屡试不爽的增进情感凝聚力量之途。梦想成为摄影师的难民女孩雅拉与历尽风霜屡屡失意却仍勉力行进的酒馆老板TJ这两个角色都刻画得挺立体。如天使般的小狗玛拉的降临与逝去让人不禁落泪。大教堂里关于希望的那段“主旨自白”稍有点生硬。收尾虽昂扬得仿若奇迹但依然保持一个无解的态势,或许也只能这样谢幕了吧?(7.0/10)
化平凡为至深感动的能力早已在风格的固化下沦为了普通。故事是温吞无聊的,技法是老气横秋的,肯·洛奇这个年纪拍片估计也是玩儿了。
3.5分。左派急先锋的伪现实主义。
肯·洛奇版的“希望的另一面”,老橡树这次是否能够黄丝带?
肯洛奇水准失常的一部
〖36th GRFF〗像一种触不可及的美好愿景,社区对难民的态度转变要以死亡为引子,生硬但似乎又是真实写照
7️⃣ 第一次看肯·洛奇就是12年前在moma同一个厅。懂得罢工是对上位者的反抗,也懂得对难民的关怀,eat together, stick together
平庸,无趣,刻板印象
过于理想化了,我们都知道现实是怎么样的
第一次看肯洛奇。能想象他拍工人阶级的故事应该好看,前半部分各说各的怪话像在读人类学访谈,重新开始生活的救赎虽老套但是感人,后半部分的走向太过刻意,看到和解竟然是以把Yara的家变成哭墙达成,我真是吓得差点从座椅上蹦起来。导演,您理不理解有时候怜悯也可能是强者对弱者的特权?(题外话:mubi go真的好好用啊)
1.5 / 满口说着希望与相信,但这次肯洛奇要我们相信什么?是稀烂的人物对话还是偷懒的剪辑?甚至连一点构建人物关系的热情都看不到。拿到中小学作宣传放映都会觉得很勉强……
手术刀导演肯·洛奇完整展现了小镇难民议题的发生、发展,每一场谈话,每一次冲突爆发,都遵守着议论的规范。难民问题已被讲述了很多次,这次他呈现了一份“解决方案”,让本片看起来有点主旋律的意思,过去电影里的残酷没有了,倒是多了些温情。
我还是挺为这故事所感动的。重启的公共空间、重建的社区、重聚的人情与重拾的信心。作为异质的他者流入的难民和萧颓的当地底层的交互,就像腐朽的身躯需要新血的更替。
分手的决心之感动英国人物版,在海边埋葬让自己重获新生者的尸体,立下与老白男分手的决心。一个曾经锋利的人逐渐为生活变得犬儒,又在抉择再一次到来时决定做点什么,有点意思的选材,但是拍的未免太煽情又太1.0,非常乏味和刻意。结局没有把酒馆前厅拿出来接济难民让人大松一口气,以为停止了无穷无尽的正能量时刻,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搞出来了全镇走上街头献花这样我小学作文里写都会尬的手发抖的桥段压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