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的战斗场面,复杂的政治局势,朴实的人物情感,再加上应景的配乐,构成了这部电影的全部。
本片集成了所有高分电影应有的外壳,唯独缺少的是电影艺术必不可少的灵魂。
说好听点叫做空洞的形式主义电影,说难听点叫爆米花电影。
空洞,空洞,太空洞了。
先交代一下电影背景。
1960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成立,他们成功地赶走了殖民他们一个世纪左右的比利时人,对的,就是《泰山归来》里面那些抢钻石的白人。
卢蒙巴:比利时无脑撤退后的刚果接盘侠。
政治观点尖锐,反白人反西方,头脑单纯的民族主义者。
(开场被怼死的那位就是他,历史上他是被雇佣兵苦虐多日活活打死的,电影里做了简化处理。
)冲伯:刚果最富裕的加丹加地区的话事人。
精明、狡猾、大胆且两面三刀的政治家,快准狠是他的人生信条。
善于周旋于各派势力之间忽悠好处,可以像天神一样调和矛盾让刚果种族主义者和白人雇佣军友好相处,并为己所用。
是刚果乱世中曹操一样的枭雄。
联合矿业公司:其实就是三家比利时公司和一家英国公司组成的开矿集团。
啥?
你问我他和刚果政府的关系?
玩过星际的人就会理解,如果没有矿场你的基地就没法升级啊。
说白了,谁支持他们在刚果开矿卖钱,谁就是真正的挂名大哥。
(没有他们就没有刚果军队里的雇用军和飞机,轰炸联合国军队的那架比利时人驾驶的法国教练机就是他们整出来的。
)联合国秘书长:(没错,坐飞机离奇坠毁那位哥)联合国的目的就是将外国军队和外国提供的重武器从刚果清除出去。
还刚果人民一个相对独立的朗朗乾坤。
(现实中秘书长的灰机坠毁是个难解之谜,电影里却做了影射处理。
)康纳:联合国秘书长派去刚果的首席马仔,纸上谈兵的理论派。
他执行的“莫索”行动翻译过来就是“粉碎行动”。
是一个进一步驱赶在刚果的外国人势力的行动。
爱尔兰军队:运气不好抽中烂签的无脑炮灰们。
世界上有三种人,先知先觉的人、后知后觉的人和无知无觉的人。
本片主角爱尔兰哥哥们就是这群无知无觉的小白。
别人吩咐我就来了,别人约架我就打了,别人吹口哨我就回家了。
简直就是骗子眼中的肥羊,赵本山眼里的范伟,政治家眼中的钙中钙。
全片主角唯一自己做主的事就是选择了投降。
战争片如果只是拍子弹横飞四处爆炸,基本上没啥看头。
好的战争片要么是反战主题,要么是爱情主题,要么是人性主题,要么是正邪主题。
爱尔兰哥哥们,一不为正义二不为人性三不为反战,跑到别人的国家一通乱射,还把所有子弹用了两次。
我日,玩真人CS啊。
你倒是把维和精神贯彻到底啊。
片子开头说“非洲就像是熔炉,要么被它融化,要么百炼成钢”,爱尔兰人选择维和而来,最后觉得撑不住撂挑子跑了。
真TM娘炮。
开场的打针戏完美映射整部电影主题。
士兵:“护士小姐,打针疼吗?
”护士:“不疼”士兵:“我草,真疼!
”编导的格局决定了一个艺术作品的高度。
叙事只是声画技巧的堆叠,思想主题与审美才是区别高低的重点。
麦克贝在《危机13小时》里讲的是危机与求生。
冯小刚在《集结号》里讲的是责任与信任。
斯皮尔伯格在《拯救大兵瑞恩》里讲的是生命与价值。
可是本片导演好像只拍了一部《小战场被围脱困指南》,而这个指南的主题却是——投降。
MIDDLEOFTHENIGHT音乐:MonstaX-MIDDLEOFTHENIGHT近些年貌似比较集中的出现了根据历史改编的电影,也让人们见识到了更多的被隐藏的英雄和真相。
这部电影就是在特殊环境下,一个连队在绝对不利情况下的坚持战斗。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如果做人真的没有一点态度,我想,他是失败的,因为他没有坚守的东西。
他连尊严都没有。
最后那拳是一个男人用自己的尊严挥在了另一个男人的脸上。
只是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经历不同。
每个人看到了都是不同的世界上不同的事物。
所以我喜欢世界,我喜欢故事,更喜欢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
很多时候,一个故事你看一遍和许多遍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会见到更多的细节,会更多的佩服作者。
如果一本书,一个故事,连经历读者一遍的阅读都不行,那我想,撞豆腐自杀去吧。
地缘政治在整个世界局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国间博弈,犹如在刀剑跳舞,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小国有小国的悲哀,大国有大国的报复,在整体螺旋上升的历史走势中,不断向上,又好似不断重复错误。
一部以最后投降为结尾的战争电影,让看惯了打到最后一人、最后一颗子弹也绝不投降的我还是多少有点不适应!
电影来源于真实事件,美苏争霸年代为了争夺核武器的原材料,在刚果展开了一场政治大战!
其中政客的丑恶嘴脸,刚果独裁将军的凶狠,以及在前线将当做弃子,在本部电影中任主角的爱尔兰维和部队战士们的有勇有谋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战斗本身很小,并没有太多的激烈场面!
在面对雇佣军10倍于自己兵力的情况下,维和部队没有一人牺牲也算是一个奇迹!
究其原因:1、同是欧洲的法国雇佣军头领给爱尔兰维和部队留足了体面,不止两次三番劝降,最后也没赶尽杀绝,并且在判了死刑的情况下仍然一月未执行,明显是在等待政治博弈!
2、刚果的武装部队战力也确实怂,在十倍于对方的情况下,对方还没有什么地理优势,这都打不下来!
实力确实堪忧!
可能因为超长而又奇怪的名字,这部电影被人们所忽视,但却是近几年看过的非常棒的战争片。
作为导演的处女作长片尽管有瑕疵但是无硬伤,气质非常棒。
首先可以称道的是电影对于六十年代外军战术以及武器的真实还原(原谅我还是个军迷),爆点用的很不错,非洲草原的战争戏拍的很带感,尽管有场景单一之嫌。
之所以要特别写这篇影评,是因为电影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而又深刻的真实故事,关于爱尔兰联合国维和部队,联合国如何逐渐摆脱大国强权控制的成长史,一群几代生活在和平中的士兵陷入战争后的抉择。
爱尔兰在军迷眼中是个很弱的国家,这个小国家严守中立,它躲过了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在内的所有战争,也正应如此,才会从这个国家中选择维和部队。
而美苏争霸和联合国的暗中图谋使160名爱尔兰士兵陷入困境。
关于历史真相有很多见解,有人说他们是英雄,有人说他们是懦夫,我想说的是,不管他们投降前是否拼死抵抗,他们还是英雄,他们离开家乡为了别国的和平,奉着一个成立不久的国际组织的意愿,改变祖国不打仗的传统。
怎么说他们都是值得铭记的。
电影不能准确反映历史真相,但它能表现真实的情感,战争中的人性。
本片还间接体现联合国的成长,从为霸权控制的萌芽到世界唯一,正是由于这些勇士的奠基,联合国才成为今天的联合国,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为全人类和平发展的国际组织。
1.联合国的角色为什么总让人感觉是在四处和稀泥,跑到世界各地去当和事佬,可有的时候别人还不领你的情;2.官僚主义的社会,使得官员只会从战略角度考虑问题,爱尔兰维和部队在他们眼中确实只是棋子,为了保全大局,也是随时可以舍弃的;3.实际的战争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特别是现代战争,当两方实力差距悬殊的时候,就没有什么所谓的顽强抵抗了,别人的精确制导武器打过来,你可能还没看见敌人长什么样子,你就已经被灭了。
最后再让我可怜一下这位爱尔兰维和部队的长官,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跟上级请求支援也根本没屁点用处,就这么点人和这么几杆子鸟枪,要面对这么多敌人,还时不时地要担心天上的飞机会来给你送一波子弹雨,真是特么倒了八辈子的霉了。。。
看过的战争片里,这支部队是最有创造力的:躺地用马克沁打喷气战机、子弹壳收集起来增加炸药杀伤、轻机枪只装一颗子弹当狙击步枪使······爱尔兰人的确够狠 喜欢正面刚 打不过也要打 而且还有智慧。
大移民时期 直至今日 到美国的爱尔兰人都混得不错 黑道白道 商界政界 比如克林顿、里根、布什、肯尼迪,还有连意大利黑手党都敬畏三分的爱尔兰黑帮。
爱尔兰本土只有350万爱尔兰人,而美国却有4千万爱尔兰人。
结尾虽然没有太大的高潮 和大BOSS战 但有着狼牙山五壮士觉悟的爱尔兰维和士兵 用自己的倔强和尽职赢得了敌人的尊敬,最终全身而退。
这种结局比全死光那种悲壮式战争片常用模式更让我接受,而且这还是真实历史事件。
推荐豆友都看看 难得的战争片 特效也不错。
4星
格局太小了,没有把刚果当年的政治环境讲清楚,完全专注于爱尔兰维和部队的打斗,使影片缺少如《父辈的旗帜》那样的震撼力,变成一部纯粹战争技术的电影。
影片有联合国高层部队和刚果反叛军的谈判,大意是反叛军希望联合国撤退,双方联手对抗苏联,可是苏联的势力在哪里呢?
苏联希望复辟政权,而美国也认为政变违反了民主,那么联合国联合部队参军平叛,到底是为了什么?
中途有什么变化?
最后为什么就停战?
为什么没有救援?
整个大环境没有讲清楚,没有《奇爱博士》那样的冷战思考,变成了主流意识流水线的英雄。
所以我就只能忽略冷战的背景,欣赏这部散发着古典的战斗精神的电影。
在战争中,双方除了战斗,还有一层关系,那就是互相尊重。
对敌手的尊重在这里的两次会面得到了体现,但是爱尔兰投资的电影还是集中在爱尔兰军,对另一位据说传奇的法国雇佣军领袖则表现的不足,他一次次的攻击都被打败,完全看不出谋略啊!
爱尔兰这边真的很厉害,有子弹就打,没子弹也不硬撑,没有煽情,也不缺乏勇敢,当直升飞机在天空飞旋,我们感觉到那个士兵在死亡边缘。
当士兵被擦破一点皮,被炸弹炸起的土埋葬,你能感觉到战争的残酷。
那满地的尸体,满地的子弹壳,都是战争的见证血淋淋。
而另一方面,爱尔兰竟然神奇地没有一个人阵亡。
他们打的很吃力,但是不悲惨,连领袖肩部打了一枪,都没有什么感觉,立刻取出子弹,额头上连汗都没有。
真是绝了!
和《集结号》相比少了悲壮,也许当时的非洲军队实在太差了吧。
好莱坞的枪战片有太多的炫技和花招,有时候需要一些这样简单的写实的战争片,比如前段时间的地雷区,1944,还有描述丹麦二战的4月9日,都特别写实。
()某些字打错,修改过来了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1961年刚果政变后维和行动的一段黑暗历史,一支没有任何战斗经验的150人爱尔兰维和部队,遭遇20倍人数敌人连续五天的阵地围攻战,在成为政治上的弃卒后依然凭着勇气智慧坚持到最后并奇迹般的无人战死。
这一切的背后关乎的是刚成为新事物的联合国及其内在政客的政治梦,各大国间在政治和地盘上的角力以及他们臭名昭著的雇佣兵的介入。
前往斡旋的联合国秘书长座机坠毁的幕后黑手可真是一段难以揭开的尘封往事。
连续被围攻几天,近距离被集火,爱尔兰兵在战壕外平地上跑来跑去,子弹打到脚边墙上就是打不中人,这样最终一个没死。
这是抗战神剧?
这是第一滴血?
当然,这好像是史实。
爱尔兰加强连被“围攻”了几天,一个人没死,子弹打光了就投降。
后来自称打死了几百敌人。
我估摸着,导演非得按这个“史实”来拍,也很难办。
但是,可以拍成非洲部落民兵拿着大刀长矛落后武器,被雇佣军驱使送人头。
可以拍成爱尔兰兵训练有素固守阵地。
然而最终拍成对方手里的枪全是烧火棍,射过来的都是鞭炮,也太辣眼睛了吧。
传记电影风格,因而在故事节奏方面很有阶段性,说不上紧凑或者不紧凑,毕竟事情就是这样子发展的。
无关对错,无关好坏,这是历史本身。
看完之后的个人感觉的话,温吞水。
可能是因为身体状况不是太好因而看起来还是有点吃力吧,不是每部电影都叫《甘地传》的。
还是稍微说一下吧,电影看完之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息。
因为在这部电影里面,刚果黑叔叔人头送得太溜了。
话说开战之前用迫击炮犁地不是基本法么机枪不是设置为固定火力点么,你们是高贵的重机枪啊,射程比步枪远那么多站远一点固定输出不就是了么法国的外籍兵团的话这战术素养真从二战走过?
当年法国被德国人用两个星期攻占这种黑点果然是毫无意外啊就这群外籍兵团的素养,能扛一个半小时真心不错了黑叔叔你们这样子无脑送死了队友之后就撤真的好么感觉起来真相是魔兽争霸3里面自定义的防守地图在这里我觉得我有必要为看过这部电影的诸君普及一下战争之中的战术、策略和套路这样诸君万一穿越过去成为法国外籍兵团老大的雷内的话,能打得漂亮一些打仗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战士扛住法师使劲抽牧师奶好好了诸位,去拯救世界吧老规矩,稍微说一下电影中我抉择比较有意思的部分吧。
机枪狙杀者随身机枪携带者成就达成
这么垃圾的片子分有这么高
爱尔兰版的集结号
一点也不紧张的围城战
一场莫名其妙的战斗(这个规模说是战斗都有点勉强),莫名其妙地开始,莫名其妙就投降,然后故事结束得要有点莫名其妙,所以整部影片看得我真有点莫名其妙,不太明白在豆瓣上为啥评分这么高。
well.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有点悲惨,回国居然也不受待见。配乐不错!毛瑟行动的失败点在于印度维和部队的屠杀?
历史上有无数次被数倍于己的多数围攻而冤死的士兵小队,这样以少胜多存活下来,并得到最终正名的实在属于幸运至极,值得爱尔兰人骄傲与书写。只是国际间的政治博弈,实在是牺牲了太多士兵与平民,到底为的是谁的利益,谁能说清楚。除了决策层,多数人都只是被历史裹挟着努力活着,能打出这样漂亮的自卫战,属于给予人光明希望的故事了。
一个没经历过战争的连队以及领袖,在千人围攻下坚守几天。领导虽然一开始有判断失误,后面却也越来越厉害。战斗几天,子弹都用了两次,一个都没死…牛逼。战斗很刺激,剧情很不错,好评
士兵们向昆兰敬礼的时候,我也在心里默默地向他敬了一个礼。不容易啊,他也没啥经验,在反围攻战斗里充分运用了他所有的知识、资源、急智,每个决策点上都做了最好的决定,带着这队小伙子高高兴兴出门去(其实是图样图森破)、平平安安回家来,最终得到历史的公正评价。男主身材不错,一查,擦,是他!
真实的屈辱投降历史就这么被杜撰,也是挺考验脸皮的
小分队式动作片的典范,几场智勇与意志的交锋非常好看,20比1的悬殊兵力,把每颗子弹用两遍的绝境战术,视死如归的勇气,都令人赞赏,军人永远是政治家的棋子,还好历史最终还了他们应有的荣誉和尊严
有点乏力
大型没落贵族自夸现场
啥也没拍出来。
类似野鹅敢死队/我们曾经是战士,只是场面和情节都更简单些
或许他们真的不懂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但是作为军人,在战场上他们所知道就是要活下去,这个过程就必须去感受子弹穿过脸庞的感觉以及尽一切可能的消灭敌人。
本片可以和《哈马舍尔德悬案》结合看。矿业买家不变的情况下,供货商之间打起来了:金发碧眼的私营公司派法国雇佣兵试图赶走联合国维和部队,然后是成群结队本地黑肤军人要独立要收矿权……爱尔兰士兵被围攻后喋血……去调停的联合国秘书长飞机失事。
这个故事教导莴们, 联合国=狗逼. 就苏联 或者 南非, 或者任何一个狗逼国家, 口以 把 爱尔兰无辜士兵 送到非洲荒野, 然后 用大炮武装20倍数量的食人族 杀死 这些 爱尔兰人.联合国 无非就是 狗逼的马甲,披上叻, 还指挥起上等人叻, 真 阶级斗争, 射喙割命
没拍出紧张感,拍出神话感了。不过联合国秘书长被击落这事,确实是个大事件,现在还是未知之谜。故事的背景有意思
打了个几十年前的水平。 小国凑热闹啊
好像是军武推荐的。基于真实事件改编。1961年了爱尔兰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装备真心差。150位兄弟被无耻政客弃子……最后弹尽粮绝投降,关押一个月后回国,被掩盖……第二任联合国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 在飞往刚果的飞机上失事(影片中可能是军阀和矿业巨头干的)。话说 爱尔兰军队没那么能打 可以理解为法国雇佣兵和黑叔叔们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