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献礼聊斋拼盘影视剧《我和我的兰若寺》。
个人观感:《画皮》>《鲁公女》>《莲花公主》≈《聂小倩》>《崂山道士》完全没有必要将五个故事硬接一块,转场还用蒲松龄落井与井底之蛙鬼切磋故事这样的尴尬小品来过渡,把片长拉到两个半小时太过笨重,整体来看就陷入了矛盾,碰上无聊的想快进跳过,讲到精彩的又惜时长短无法挥毫展开。
像《崂山》这样的三句话寓言生插到电影里,还放到第一篇,实在赶客;而《莲花》偏低幼,是孩子睡前读物的水平,想象力乏善可陈;《小倩》则新瓶装旧酒,把背景调到民国,但情节单薄,续写又不够亮眼,时代成了空壳;最好的是《画皮》,以古代夫妻情解构现代婚姻观,微恐带志怪,余味令人毛骨悚然,总算有点聊斋的底色;《鲁公女》无功无过,再叙人鬼恋,把人界与黄泉粘连,情感浓度最大,拿来收尾正好。
聊斋:兰若寺 (2025)6.62025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动画 奇幻 / 崔月梅 刘源 谢君伟 邹靖 黄鹤宇 刘一林 / 卢力峰 林强
小时候看过很多版本的《聊斋》。
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王祖贤饰演的聂小倩。
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现在一切都变了。
这部动画电影上映前,就蛮期待。
今天周末,就带着老婆儿子去了电影院。
买票的时候才发现电影时长两个半小时,有点担心八岁的儿子坐不住。
好在整部电影画风奇幻,充满东方色彩,很对小朋友的口味。
电影一共由五个故事组成,如果把讲故事本身看作一个故事,那么电影由六个故事组成。
前两个故事都是铺垫,抛砖引玉,为的是引出后面的故事。
个人感觉可以去掉,那样电影节奏更明快。
而且大家都是奔着兰若寺来的,不如直奔主题。
《倩女幽魂》的故事翻来覆去拍了很多个版本。
所以为了求新,电影把聂小倩和宁采臣的故事放在了民国。
聂小倩风姿绰约,很二次元;宁采臣一心为民,立志学西医救中国;燕赤霞用手枪击退夜叉姥姥后对宁采臣说,现在是乱世,去西北,有大事发生。
然而宁采臣在国看家危亡之际,还是选择了儿女情长,带着聂小倩的骨灰去了南京。
故事的结局上去很美满,但缺乏深度。
和《聂小倩》比起来,压轴的《鲁公女》剧情更抓人。
十六年的等待,苍老了张生的容颜。
兰若寺的井水焕发了张生的容光反而成了悲剧的导火索。
故事的前期铺垫很足,地府的画风阴郁而不阴森。
个人觉得五个故事里,画风最妙的就是《鲁公女》。
彼岸花多次出现,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然而要说深刻,还得是《画皮》。
看不穿,是你失落的魂魄;猜不透,是你瞳孔的颜色。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五个故事,各自独立,道尽人间情与事,唯一一点关联就是都发生在兰若寺附近。
电影有拼盘的感觉。
也许主创觉得讲一个故事时长不够,而如果没有《聂小倩》和《画皮》,观众又觉得陌生。
其实我觉得嘛,不如好好讲讲《鲁公女》,电影就叫《聊斋之鲁公女》,时长一个半小时左右,妥妥。
聊斋:兰若寺影评,推荐,虽然本质上不算一部完整的电影,反而是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5个故事由兰若寺井下串起来的单元剧。
五个故事完全独立,除了画皮恐怖氛围拉满感觉不太适合孩子看,其他都挺合家欢。
这五个故事按我的喜好度排序的话是画皮>鲁公女>莲花公主>崂山道士>聂小倩。
其中崂山道士是由毛毡做的,比起小时候木偶版的那个“要学神仙,驾鹤飞天”,显得角色可爱许多,故事也比较轻松诙谐,小时候只觉得他心术不正、好逸恶劳,当了这么多年牛马才知道,我也没好到哪去,怎么说呢,今早朋友还跟我分享了一句话,人生就像一盒瑞士卷,有人分到瑞士,有人分到卷。
莲花公主,是对原著改编最大的故事,但是改成小孩真的好搭,尤其那种少年侠气,看着确实感人。
聂小倩,背景改到了民国,从简单的个体爱想引点大义之爱,但是讲的太浅了,整个故事其实跟时代背景关联度不大,所以是我最不喜欢的故事,但是旗袍小倩还是挺好看的。
画皮,我最喜欢的故事,堪称完美,除了画风是宋画尽显古风之美以外,节奏氛围都很不错,基本是原著重现,但着重的对陈氏的刻画,尤其结尾最后那两个字,这不比背景改到现代还现代吗。
这一集,主要探讨的不再是出轨或者美色诱惑,而是聚焦在画的那层皮上,那层套在身上以适应社会的皮。
鲁公女,真正的纯爱片,呜呜呜,跨越时空生死也要在一起的爱恋,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视觉效果很好,很追光。
其实时空和生死的距离并不远,真正远的是主观臆断产生的隔阂。
引人深思。
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故事常看常新。
都很好,最喜欢的当属《画皮》,整个篇章带给你的那种微妙的心理恐惧感和不停回味互相摩擦,忍不住想来聊几句。
首先必须要大夸特夸视听,事实上一些动画大师作品会有明显真人电影的视听思维(比如今敏)。
《画皮》篇章最惊喜的一点,它的视听非常有“电影感”,画面完全向中国画的留白和透视关系看齐,大全景全是国画的透视关系,个别镜头颇有胡金铨的风格。
经典电影中关于“镜子”的意象在本篇章里也是被玩明白了。
再说画风,这一篇章更有古画质感,俯瞰过去,陈氏的院子,与小叔子家一墙之隔,人物关系就这样被巧妙的铺开来了。
还有画皮妖与王郎在书斋的对话,倾斜的画面构图,隔着纱,亦如看到王郎此刻歪倒的心,让人身临其境般的好像参与了陈氏与王大郎的故事,窥见了她们人性中的所求所欲所失。
讲述视角上,此版更多的给予到了陈氏关注。
比起王大郎的心猿意马到心虚、复活后的后怕,我先看到了陈氏的坚韧和反抗。
陈氏慈眉善目,眼中满含悲悯。
她听着王大郎的开脱,并没有给予原谅。
画皮妖入侵时的勇敢,奋力向前试图守卫住这个家。
画皮妖灰飞烟灭之际,她眼中并没有痛快,而是痛苦,这是两位需要庇护的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可怖如画皮妖,也是求个一瓦遮身的残魂,隐忍如陈氏,也是留住一个家好避开人言可畏,谁有真正能由得了自己?
当陈氏救活丈夫,对这段婚姻、和她的处境,她受过的侮辱,不对等的关系、他人的流言忖度,她呆滞了,她将万般情绪呕了出来,化为一句——恶心。
看得我立马头皮发麻,鸡皮疙瘩直起。
也让一直以来总被被盯着美颜女妖和有妇之夫之间艳情纠葛的故事,上升到振聋发聩的现实议题。
再夸夸编剧,千言万语只用两个字概括,妙啊。
在平行时空中,我不清楚陈氏是否会勇敢出走,但我想有一些东西毅然在她心中发生改变,这就够了。
先说整体观感:又看了一遍长安三万里。
看长安三万里的门槛是小学语文水平,看兰若寺大概需要初中语文水平,私以为是编剧的极限了。
怕大家忘了先帮大家回忆一下长安三万里我们亲爱的追光干了什么。
为了把那几首古诗串起来,编了个狗屁不通的高适李白的爱情故事,为了碟醋包了顿饺子。
到了兰若寺,编剧有点烧脑了,聊斋的故事怎么串起来好难哦,于是乎摆烂说咱们来拍单元剧吧。
最后发现整个结构散架了,自作聪明的在每个故事里加个水井,加个兰若寺地点当线索。
友情提示编剧一下,我初中语文老师教我们写记叙文的时候确实是这么教的。
再来逐一点评这五个故事。
第一个崂山道士,作画很炫技了,算是加分项。
其他的照着原故事基本一字不差编的(我记不清是初中课本还是高中课本学的了)。
第二个莲花公主,算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了。
一开始我没想明白为啥要把人物设定成小孩,看完后面几个明白了是要跟后面那些炫压抑书生区分开。
故事的内核设定成了童心与幻想,算是有效改编。
但就是强行加个春江花月夜让我ptsd犯了。
知道你们编剧会背这首诗了,满意了吧。
第三个聂小倩,编剧给设定成了民国背景。
我不确定编剧是否想隐喻战乱是恶鬼,迫使情人分离。
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还算是不错的隐喻。
整体故事算是平庸的恶,大部分跟影版倩女幽魂差别不多,只不过给了个he的结局。
最让我不理解的是开头小倩进宁采臣屋露出肩带的操作真的有必要吗,你电影不还是主要想给小孩子看吗,这真的适合小孩子吗?
第四个画皮想讲夫妻的若即若离。
故事大概就是聊斋原文的妻子版视角扩写。
我倒觉得把这个故事设定到现代或者民国会更有讲头,可以试着探讨婚姻的义务和婚而不爱的压抑。
或者加一个妻子最后弃丈夫而去的结局,表达一些女性主义。
可惜编剧换不得。
最后一个鲁公女是可改编性最强的,也是最显出编剧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接受好的故事。
编剧那似乎有个什么he指标,如果一个故事不he就浑身发痒。
这个故事好好写完全足够单独成篇的,追光你们当时编青蛇的扩写能力呢去哪了呢。
救别人还是成全自己这种电车问题,编剧不烧脑整了两条鱼让主角来救??
担心年华老去耽误所爱之人前程,编剧直接一颗aptx4869喂给男主??
两人相见不相识,女主直接超雄不听不听上吊自杀??
在黄泉里男主拉起鼠掉的女主就跑,莫名其妙就给女主拉回了阳间??
所以男主之前让女主投胎是为了啥,直接卡bug赖着不投胎不就结束了吗。
让我写可能会写一个两个人死生错过的be故事,留一个死去的瑛儿总会遇到一个愿意为他奉献的书生的开环结局。
结局那个彩蛋更是神中神,乐子中的乐子,后面座位的大姐直接没忍住开始大声骂追光,给电影院所有人都逗乐了。
编半天没达到爱死机里那个狐妖和男孩故事的皮毛,编剧的首要任务还是好好学习初中语文证明自己有通过初升高语文考试的能力。
从《长安三万里》后就开始期待这个团队的下一部作品了,只是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本片是5个短篇小故事通过两只小动物和蒲松龄串联在一起的,在整体性和流畅性上天然就不及《长安》,但由于原著故事本身的出色、主创们的尊重原著以及动画技术的发展,本片仍然具备很高的可看性。
只是由于从原著的几百个故事中选取的五个短篇的标准不统一,导致五个章节的目标观众也不统一,比如《崂山道士》故事简单、法术神奇,毛茸茸的质感会更讨好低幼向的观众;《莲花公主》可可爱爱,反派虽有些狰狞,对于低龄的观众仍可接受;但《倩女幽魂》和《画皮》,画风则显得成人向,尤其是bgm,虽比不上当年灯笼飘来飘去的那一版,但影院里还是有孩子害怕了;《画皮》《鲁公女》则完全是成年人的爱情故事了,对于孩子理解起来可能有难度。
其实如果主创们砍掉《崂山道士》《莲花公主》,只保留后面三个故事,画风更暗黑一点,电影主题突出“情”字,人鬼,人狐,人蜂或者其他的什么跨物种来上一个,电影会更紧凑,时长会更短,表达会更犀利,艺术性会更高。
但这样会损失很大一部分的未成年观众,商业上不经济。
即便《聊斋·兰若寺》有缺点,但我仍然推荐。
《聊斋志异》作为一部非常出色小说,许多故事已经做过影视化的改编,但除了83童年阴影版外故事类型不够丰富,这一次追光动画选取的仍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几个名篇,在片尾写着有彩蛋的时候,我还以为会有聊斋第二部,毕竟原著还有那么多好故事,但《三国》一样期待。
影片是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蓝本,将古典奇幻故事与现代叙事手法融合,呈现了一场极具视觉震撼与思想深度的盛宴。
影片的叙事采用 “一寺一树一井” 的独特结构,用《井下故事》巧妙串联起《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这五个经典聊斋故事,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构建出别具一格的篇章式结构。
这种叙事方式既保留了原著短小精悍的特质,又赋予电影连贯的整体性,让人置身于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奇幻世界。
在角色塑造上,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很有现代感。
聂小倩一改往日柔弱形象,化身掌控自身命运的独立女性;莲花公主兼具古典柔美与坚韧勇气,充分展现了东方女性的力量;《画皮》中的陈氏勇敢撕下婚姻面具,揭示了女性在传统关系中的压抑与反抗。
这些角色的重塑,让人看到了女性的觉醒与人性的深度探索。
在视觉表现上,影片中融合了六种截然不同的美学风格,毛毡和宋画风,让人印象尤其深刻。
《鲁公女》中的黄泉世界,更是打造出一个恢宏壮丽的东方亡者景观。
《聊斋:兰若寺》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对古典文学的创新解读,让人在奇幻故事中思考人性、爱情与命运,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魅力。
追光用这部电影告诉大家:《聊斋》里不仅有画皮和聂小倩,还有崂山道士、莲花公主和鲁公女。
(散场时有人在大声疑惑:前两个故事真的是《聊斋》原著里的吗??
)看的时候有一点感动,能把中国传统故事,用先进的技术和画面展示出来,保留其内核的同时又不失创新。
这一点,也是一直以来喜欢追光的地方。
画面上,简直是追光动画的实力展示:崂山道士的毛毡质感,莲花公主的可爱童真,画皮则像是古画动了起来。
每一个故事都有不一样的画风,每一种画风都很美。
故事上,改编得相对于追光以往的作品要保守一些,非常忠于原著,但仍旧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崂山道士》最后的水中捞月,画龙点睛,升华了主题。
《莲花公主》把人物改成小孩子,也是很妙。
还利用蜜蜂的特点,让窦旭认识了8字舞,从而在最后传递信息,这一笔也很灵。
《聂小倩》把背景改在了民国,突出“乱世情”,但故事核心框架完全没变。
《画皮》很大胆,把关注点聚焦在了夫妻,结尾有讽刺之意,和我期待的完全不同。
《鲁公女》应该是最多人喜欢的,有让人感动泪目的时刻,把原著里张于旦的读经改成了鲁公女要救够九条命,这点很好。
两个人物都刻画得让人喜欢,黄泉的场景非常震撼。
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原创的《井下故事》部分,蒲松龄自带吐槽,蛤蟆和龟也非常具有喜感,能让人在饱满的情感之间得以喘息。
总之,去电影院看绝对不亏。
如果看完之后能去书店拿起《聊斋志异》,那这个电影就更具有意义了。
前面2个故事,毫无意义,很空,后面故事正在看,这个电影没意思,浪费时间,像新手拿来练手了,故事堆叠,我在家看小说不好吗,以后再也不看追光动画的作品,本来还满心期待,浪费钱,莲花公主虽然漂亮,完全就是洋娃娃的翻版,你这好歹是国产古动画,整个洋娃娃,不伦不类的,影票怎么好意思那么贵的
喜欢的顺序是45321,画面自不必说,追光的画面一直顶级,这次终于好好打磨了剧情,每个故事都与所在的朝代背景结合,12童年向,345讲情,都是那些老生常谈的故事,重要的是老树开新花,恐怖的地方幽冥诡谲,轻松的地方诙谐幽默,感人的地方动人心弦,节奏把握的很好。
《崂山道士》简单的一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不要贪心,好高骛远,故事上没什么创意,主要是画面表现手法采用毛毡,人物场景生动活泼《莲花公主》充满童趣的一场大冒险,把解救蜂巢幻想成英雄救美,配合盛唐的恢宏场景,极具浪漫《聂小倩》民国人鬼情,把原故事与时代背景结合,乱世中人性的恶与鬼魂的善,谴责旧社会把人变成鬼,小倩从鬼化人也正了暗喻了采臣行医救死扶伤拯救国家的时代精神,最后上升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倒大可不必……《画皮》明代夫妻情,妻子在经历了丈夫背叛后思想的觉醒。
视角多次给到妻子的面部,从一开始的怀疑隐忍,再到鬼被处决时的怜悯(鬼也只是不过想找个家,与她自己的处境有何不同),到救丈夫时的坚定,再到最后听着丈夫辩解时的嫌弃,含蓄内敛,压抑的情感在最后的两个字中爆发。
正可谓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鲁公女》转生轮回情,回到追光舒适区,这种男女跨越障碍的爱情故事可太熟了,白蛇那么多部没白沉淀,黄泉路,奈何桥,孟婆汤的场景做的很棒,阴阳两隔,来世再见
其实保留《聂小倩》《画皮》《鲁公女》,把片长切成2小时左右就很好了。
兰若寺中一口井,古往今来几多情。追光的技术早已无需担心,甚至总能在美术设计上带来不小的惊喜。毛毡版本的《崂山道士》有些流于形式,宋画风格的《画皮》却实打实地美出了新高度,古朴典雅,极具神韵。剧情偶尔欠缺打磨虽是不争的事实,但也不至于见了厂牌就让别人请编剧,简直是黑出了一套固定模版,看着都可笑。拼盘电影本就难搞,有勇气开启这个题材已经很不容易。成片效果虽有不足,在豆瓣的评价体系里也绝不至于是个6分作品。归根结底还是踩了某类群体的尾巴,触碰了时下所谓的创作禁区。论品质绝对是7分以上的作品,在个人评价标准里属于7分电影,鉴于无脑一星的喷子太多,偏要给个四星。
画皮和鲁公女封神,聂小倩想打负分,其他的合格。聂小倩改在民国就算了,燕赤霞还拿枪击退姥姥,蛮颠的。片尾曲是二手玫瑰的命运。嗯是的。
1部烂片等于6部烂片,大大节省了观众看烂片的时间,感恩!贴心!
追光目前看过的最难看的一部据说是几个导演分别做的篇章,是想看看谁比较能扛大旗吗我的建议是把前三个故事的导演编剧都辞了,第四第五个留下来做美术,导演真得另找看着我“想看”里写的捧追光《兰若寺》踩光线《小倩》的短评,真的百感交集,当然,《小倩》依然比这部烂
拼的还不如《我和我的家乡》系列,人家好歹还原创故事呢。动画电影没有想象力,拍了干啥,技术再好也是皮。鲁公女加一颗星,因为我之前不知道这故事
一度认为《画皮》是插在XX上的鲜花,开篇古香素雅的“动古画”对我的眼睛不要太好,鬼怪的惊悚滋生成现实的恐怖、画面几次对准陈氏恐惧的神色,都看得人毛骨悚然,故事里的三人谁才真正地失了心呢?《鲁公女》前半段看着就平常却稳当的爱情片,后面竟到了强娶也能浪漫动人的程度,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反转的脑回路我是真看不清。《崂山道士》的毛毡质感可爱又吸睛,可惜寓意略表面,呈现没张力。《莲花公主》童真但无聊。《聂小倩》的新编太胆小了,除了重现白蛇浮生和加特林轰赤发鬼还想表达什么?而串联起五个故事的《井下故事》本来就不算好,硬要算作一个故事的话,就很差劲了。画面做这么绮丽,结果故事讲成这样还要让蛤蟆乌龟犟半天、让蒲松龄硬夸,也太幽默了。#院线首映
志怪不够怪,笑点不够笑,剧情太稀碎。
果然是“新文化”系列第二部,有《长安三万里》文化气质!传承经典、敢于创新!两场梦、三段情→贪心、童心,乱世情、夫妻情、生死情!《井下故事》15分钟,《崂山道士》15分钟,《莲花公主》20分钟,《聂小倩》30分钟,《画皮》30分钟,《鲁公女》40分钟。最爱鲁公女,应该做成长篇的,媲美《白蛇缘起》!更期待明年暑假《三国1争洛阳》、明年底《水浒1风雪山神庙》、后年暑假《朝花夕拾》了……
蒲松龄棺材板按不住,真是太刻奇了。其一,堆砌元素,自我耽溺,正如片中所言“故事不行,才会整花活”;其二,观念陈旧,鲁姑娘朝张于旦高喊“就算不记得你,你也要强娶”,震碎耳膜;其三,几个故事串联,想象力匮乏,没一个好看的;其四,对蒲松龄世界观照搬,原创度极低,看得人如坐针毡。
这次追光真的可以扬眉吐气抬头挺胸做人了,保留了优点改掉了缺点。优点缺点是什么反正大家都知道。代表个人宣布这是迄今为止追光最完美的作品!当然,要说:谢谢蒲三爷!追光是站在巨人的肩膀头儿上才交出这样的答卷的!
①首先电影真的好看,跟同行的小伙伴都认为,不是烂片,是佳作,完全不理解为什么一些评论给一星二星说是烂片;②是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有一部力作,很有传统文化特色,很多场景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美;③五个故事各有特色,有泪点有笑点,身边有大哥最后抹眼泪;④推荐大家去看,是很好看的电影。
又臭又长看的尿急,前俩故事过于幼稚,后面情爱故事又同质性太高,女角色像是同一个配音毫无区分度,女鬼也是清一色白幼瘦。动画居然完全比不上真人电影,封建糟粕的内涵也原封不动呈上,失败的一次改编
从小就喜欢看聊斋的电视剧,这次电影很惊喜,在保留原始故事内核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独特改编,属实是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民国版聂小倩,乱世人鬼情更好磕了嘿嘿
好久没在影院里看到困了… 嗯…越来越困…画皮最困…
《崂山道士》借修道讽刺人性贪婪,《莲花公主》借梦赞万物有灵,民国版《聂小倩》借时代动乱显现女性崛起,《画皮》借妖鬼揭露人性之恶,《鲁公女》借生死轮回展现情比金坚。
我作为熟读聊斋的成年人,看这两个半小时十分无聊。其实徐克当年做倩女幽魂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在聊斋中注入了新意。结果我们如今还原汁原味拍聊斋,还采用了最讨巧的讲故事方式,只是换个皮肤插点志怪故事进去,到底是图什么啊?(除非就是只想给小朋友看,但是画皮也不像给孩子看的呀)PS 燕赤霞说要去西北之后,我还以为宁采臣要掩卷叹息“学医救不了中国”,然后带聂小倩去延安呢。
一下看六个聊斋故事,2.5小时实在太漫长了,故事框架情节基本没变,也就是几句话的故事用现代动画水准重新演绎了一遍,画面确实不错,只是故事都是耳熟能详,情节基本都知道,完全没有新鲜感。真的这样的投资太浪费了,难道就不能自己写一个好故事出来么?非的再去抄一遍古人作品。
横批:坐井观天。彩蛋:《三国第一部:争洛阳》
现在大家对中国动画要求都这么高了吗?这部动画水准还是相当不错的,竟然都还不到七分。几个故事的话,鲁公女>画皮>聂小倩>崂山道士=莲花公主,尤其是前两个几乎是五星水准,不管是作画水平还是故事深度都非常不错。有情人的故事,穿越千年,依旧如此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