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几部科幻大片的上映,有关科幻的话题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科幻片这一独特的类型,总是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震撼的视觉特效吸引着大批影迷。
这种基于一定科学事实的想象,具有不可忽视的启发性。
毕竟连爱因斯坦也承认: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曾说——我爱科幻的理由,是它不断提出宏大的问题:宇宙中有什么?
世界将会如何终结?
我们的科技会毁灭我们吗?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能从这些精彩的故事中学到什么?
詹姆斯·卡梅隆,堪称当今世界最伟大的导演之一。
1997年,他执导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取得了18.4亿美元的票房,打破全球影史票房纪录。
2009年12月,他执导的科幻电影《阿凡达》上映,该片全球总票房超过27亿美元,再次打破了由他自己保持的全球影史票房纪录……
而之前卡梅隆“炮轰复联”的新闻引发了不少争议,他说——我希望我们能很快对《复仇者联盟》感到疲倦,并不是说我不喜欢这些电影。
只是,除了雄性激素过高、没有家庭的男人们花两个小时拼死冒险顺便摧毁城市之外,还有其他故事可以说。
这番话虽有不满但也还没到“炮轰”的程度,不过令人好奇的是,作为《阿凡达》和《终结者》导演的他,口中的“其他故事”是些什么故事呢?
或许这部堪称科幻神仙打架的纪录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可以给出答案。
豆瓣评分9.2。
说大神云集绝对不夸张,几乎好莱坞所有参与过科幻大片创作的,幕前的幕后的,你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这部纪录片里出现了……
卡梅隆在其中相当于主持人,而节目嘉宾阵容堪称史上最豪华——导演有克里斯托弗·诺兰、雷德利·斯科特、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
演员有威尔·史密斯、阿诺·施瓦辛格、基努·里维斯……
作家有《三体》英文版的译者刘宇昆、特德·姜、安迪·威尔……
信息量是不是有点大?
有人评价它为科幻界的「复仇者联盟3」 。
全剧6集,每集围绕一个主题:外星生命、外太空、怪物、反乌托邦、智能机械、时空旅行。
这部纪录片几乎涉及了科幻电影所有的可能。
如果你是科幻迷,那么这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科幻盛宴。
如果你对科幻不太了解,这部纪录片就是最好的科普。
在第一集跟卡梅隆对话的就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这两位伟大导演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他俩面对面交谈是很多影迷期待已久的场面。
而斯皮尔伯格回忆了他和科幻的缘分,提到童年时父亲对他的影响。
老斯说——宇宙的概念是我爸爸灌输给我的,他用一个卷毯子的硬纸筒制造了一个直径5厘米的反射望远镜,然后我就看见了木星的卫星——那是他指给我看的第一个天体。
我还看到了土星环,那是我六七岁的时候。
斯皮尔伯格的父亲还带他观看了狮子座流星雨,这让他萌生了拍摄外星人电影的想法,才有了后来的《第三类接触》。
对于人类来说,外星人无论是龙虾系(《第九区》)、触手系(《降临》)、还是小灰人系(《第三类接触》),我们最关心的是他们是善意还是恶意的。
霍金就曾警告过:如果我们真实遇到高等外星文明,可能就像美洲土著居民遭遇哥伦布,境遇并不会很好。
我们应当谨慎回复外星人的问候。
斯皮尔伯格在《ET外星人》和《第三类接触》中塑造的外星人都是善良单纯的天外来客形象。
甚至在设计ET外星人的形象时还参考了爱因斯坦……
当然也有些电影将外星人塑造成邪恶甚至充满敌意的反派,外星人入侵地球,人类奋起抵抗,如《独立日》《第九区》等。
当卡梅隆开门见山地问《星际穿越》和《盗梦空间》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是否相信有外星人时,诺兰和很多人一样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要在电影中构建一个完全不同于地球的陌生文明,是一件庞大又琐碎的工作。
我们可以构造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或者一个我们未来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这种“无中生有”,需要自圆其说。
在电影《阿凡达》中,这项工作已经具体到电影中的每株植物都有自己的名字。
电影《第五元素》的导演吕克·贝松甚至创造了一种简单的语言——神语。
当然能熟练运用的只有导演和女主角米拉·乔沃维奇。
而回到地球展望我们自己的未来。
有意思的是很多电影倾向表现未来黑暗的可能性——末日。
可能把我们干掉的是人口过量、气候变化、核战争、人工智能武器……
可能很多人都想象过一人、一车、一把枪的末世生活,本质上是对狩猎生活的幻想,《我是传奇》就是此类代表作。
当时施瓦希格也在竞争这个角色,威尔·史密斯”苦口婆心“终于把施瓦希格劝到退出。
他说:相信我,你是州长,你不会有时间拍的。
此外还有《1984》、《饥饿游戏》这类无人向往的未来——反乌托邦题材。
电影表现了一个充满监视和专制的世界,其实科幻的意义不是用来预测未来,而是选择未来。
而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很多人表示了对人工智能反噬的担忧。
科幻电影一早就注意到这个可能。
《终结者》、《银翼杀手》、《普罗米修斯》、《西部世界》都属于这类。
《星球大战》的导演乔治·卢卡斯却认为,作为人类的我们不应该去害怕人工智能,因为未来一定是人与人工智能共存的世界。
《终结者》的主角施瓦辛格认为,这其实是一场人类与人工智能的进化比赛。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人类自身不够优秀,机器人一定会反过来让我们尝到苦头。
在科幻电影中,人类不仅能想象未来,甚至还可以摆脱时间的束缚。
穿越,是人类终极的梦想。
它意味着人类可以回到过去,甚至修改历史。
世上从此有了”后悔药“,没有比这更吸引人的故事了。
斯皮尔伯格就是一个穿越爱好者,他监制过的《回到未来》系列电影就是穿越代表作。
当卡梅隆问到他对时间旅行的看法,老斯表示他真的咨询过霍金。
霍金的答案虽然令人有点失望,但科学是一直在发展的,没准哪天就出现新的理论证明回到过去是可行的。
而科幻电影的脑洞何止一种,不能回到过去就去未来吧。
电影《星际穿越》结尾,男主和白发苍苍的女儿四目相对,令人唏嘘。
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处在高度紧张的生存竞争中。
科幻电影成为了新的精神放逐地,科幻创造的世界使得观众暂时脱离了现实,获得片刻的超脱。
正如玛丽·奥勃莱恩描述的科幻电影的诞生——一门新的艺术就这样诞生了,这是一种由它自己的巫师们在黑屋子里表演的部落的仪式,它引导观众进入松弛、半睡眠的状态,如同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里描述的那种梦境:睡眠有时会使哀伤的眼睛闭上,把我从自己周围人们那里暂隔开 。
中国电影进入科幻领域的时间尚短,但科幻小说《三体》的成功预示了中国科幻的崛起。
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有大批优秀的国产科幻片进入我们的视野。
未来可期。
*本文作者:RAMA< END >
这部纪录片信息量实在太大,每一次对话都值得仔细体会。
作为科幻迷,二刷的时候拉了影单和书单,慢慢的补完。
最后一集花了很大篇幅讲神秘博士,人总会离开,但生活还要继续。
科幻之外,总要面对真实的生活。
01.外星生命电影:《第三类接触》1977《怪人》1951《降临》2016《独立日》1996《阴阳魔界》1962《魔茧》1985《侏罗纪公园》《世界大战》1953《世界大战》2005 斯皮尔伯格《神秘科学影院三千》《来自外太空的它》《地球大战不明飞行物》《天外魔花》1956《人体异形》1978《超时空接触》1997《索拉里斯星》2002《星际迷航》1966-1969《童年的终结》2015《阿凡达》2009《怪奇物语》《异形》1979《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异形4:浴火重生》1997《异星兄弟》1984《异形帝国》1988《第九区》2009《ET》1982书:《双面好莱坞科学科幻大不同》(台译)西德尼·珀喀维兹 《科技之美》安娜李·奈维茨《世界大战》HG威尔斯《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加里·K·沃尔夫《20世纪50年代的好莱坞及低成本电影的重生》布莱尔·戴维斯《索拉里斯星》斯坦尼斯拉·莱姆《童年的终结》亚瑟·C·克拉克《你一生的故事》特德·姜《死灵之书》02.外太空电影:《2001太空漫游》1968《星球大战》《地心引力》2013《月球旅行记》1902《沙丘》《火星之旅》1918《月球上的女人》1929《登陆月球》1950《禁忌星球》1956《星际旅行》(即星际迷航)1966-1969《星际旅行》2009《飞侠哥顿》《椿十三郎》1962《战国英豪》1958《搜索者》1956《星球大战外传 侠盗一号》《异形》1979《九霄云外》1981《星河舰队》1997《意志的胜利》《异形》1986《沙丘》1984《阿凡达》2009《第五元素》 1997《银河护卫队》《火星救援》2015《阿波罗13号》1995书:《地球到月球》凡尔纳《月球上最早的人类》HG威尔斯《惊人的科幻》《异乡异客》罗伯特·海因莱因《地球上的绿色山丘》罗伯特·海因莱因《星际旅行》戴维·杰罗尔德《巴比伦五号》戴维·杰罗尔德《双面好莱坞科学科幻大不同》(台译)西德尼·珀喀维兹 《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加里·K·沃尔夫《星球大战如何占领宇宙》克里斯·泰勒《星河舰队》罗伯特·海因莱因《沙丘》《火星救援》安迪·威尔03.怪物电影:《侏罗纪公园》1993《科学怪人》《维克多·弗兰肯斯坦》2015《弗兰肯斯坦》1931《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1994《弗兰肯斯坦》1910《科学怪人对地底怪兽》1965《变蝇人》1986《异形》1979《异形大战铁血战士》《我嫁给了外太空怪物》1958《黑湖妖谭》1954《金刚》1933《绝地五十尺女巨人》1958《异形》1986《异形3》1992《异形4 浴火重生》1997《生化危机》2002《生化危机》电子游戏1996《生化危机2 启示录》2004《生化危机3 灭绝》2007《生化危机4 战神再生》2010《生化危机5 惩罚》2012《生化危机6 终章》2016《星球大战IV 绝地归来》1983《怪奇物语》2016-2017《宿主》2006《怪形》1982《环太平洋》2013《幽浮魔点》1958《杀人鼩》1959《机械怪兽》1953《毒蜥蜴》1959《开端或结尾》1957《巨爪》1957《哥斯拉》1954《哥斯拉》2014《全体怪兽大进击》1969《机械哥斯拉的逆袭》1975《哥斯拉》1998《伴我同行》1986《外星人》1982《第三类接触》1977《七宝奇谋》1985《凶火》1984《闪灵》1980《吵闹鬼》1982《ET》1982《变形博士》1980《人体异形》1978书:《好莱坞科幻电影、科学与世界末日》西德尼·珀喀维兹 《恐龙是怎样炼成的》《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或《现代普罗米修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好莱坞与低预算电影的重生》布莱尔·戴维斯《神秘科学影院3000》《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加里·K·沃尔夫《有谁去那里》约翰·W·坎贝尔《惊骇科幻小说》《帝国的逻辑》《马路必须转动起来》《死亡之手》《我印象中的哥斯拉怪兽之王的五十年史》威廉·茨茨伊04.黑暗未来影片《我是传奇》2007《最后一个男人》1964《最后一个人》1971《后天》2004《奇幻核子战》1964《世界末日》1998《十二猴子》1995《雪国列车》2013《人猿星球》1968《猩球征服》1972《决战猩球》1973《猩球崛起2 黎明之战》2014《猩球崛起3 终极之战》2017《艾利之书》2010《终结者3 机器的崛起》《超世纪谍杀案》1973《人类之子》2006《饥饿游戏》2012《1984》1984《平克·弗洛伊德 迷墙》1982《发条橙》1971《妙想天开》1985《分歧者》2013《太空堡垒卡拉狄加》《饥饿游戏3 嘲笑鸟(上)》2014《饥饿游戏3 嘲笑鸟(下)》2015《盗梦空间》2010《移魂都市》1998《极度空间》1988《全面回忆》1990《高堡奇人》2015-2018《惊魂下一秒》2007《少数派报告》2002《盲区行者》2006《银翼杀手》1982《黑客帝国》1999《蝙蝠侠 黑暗骑士》2008《蝙蝠侠 黑暗骑士崛起》《明日边缘》2014《终结者》1984《V字仇杀队》2005《机械战警》1987《行尸走肉》2015-2018《疯狂的麦克斯2 公路勇士》1981《疯狂的麦克斯》1975《疯狂的麦克斯 狂暴之路》2015《迷离境界》1959-1964《阴阳魔界》《侍女的故事》2017《活死人之夜》1968《活死人黎明》2004《僵尸世界战》2014《惊变28天》2002《僵尸肖恩》2004《丧尸》1979《僵尸之地》2009书《我需要知道的一切尽在阴阳魔界》马克·道奇亚克《我是传奇》李察·麦森《最后一个男人》文森特·普赖斯《散布、改编与记忆,人类如何躲过大灭绝》安娜李·纽威茨《人猿星球》皮埃尔·布尔《时间旅行简史》詹姆斯·格雷克《神秘科学影院三千》埃利奥特·卡伦《灾难生存守则》艾丽萨·威尔金森《1984》乔治·奥威尔《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加里·K·沃尔夫《饥饿游戏》《分歧者》《我们可以把记忆批发给你》菲利普·K·迪克《菲利普·K·迪克精选集》强纳森·列瑟《判官爵德》布伦丹·麦卡锡《我需要知道的一切尽在迷离境界》马克·道奇亚克《侍女的故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行尸走肉》《活死人之夜》《僵尸世界战》麦克斯·布鲁克斯05.智能机器影片《终结者》1984《终结者2 审判日》1991《终结者3 机器的崛起》2003《终结者4 救世主》2009《终结者 创世纪》2015《2001太空漫游》1968《地球停转之日》1951《大都会》1927《迷失太空》1965-1968《禁忌星球》1956《我 机器人》2004《西部世界》1973《西部世界》2016《黑洞》1979《神秘博士》《星球大战》1977《星球大战外传 侠盗一号》2016《甜心先生》1996《太空站》1986《宇宙静悄悄》1972《霹雳五号》1986《大地惊雷》1969《巴克·罗杰斯在25世纪》1979-1981《机器人瓦力》2008《她》2013《太空堡垒卡拉狄加》1978-1979《太空堡垒卡拉狄加》2003-2009《星际旅行 下一代》(星际迷航)1987-1994《罗梭的万能工人》1935《普罗米修斯》2012《银翼杀手》1982《银翼杀手2049》2017书《菲利普·K·迪克精选集》强纳森·列瑟《怒月》罗伯特·海因莱因《巨人 福宾计划》《星际旅行》戴维·杰罗尔德《巴比伦五号》戴维·杰罗尔德《我 机器人》艾萨克·阿西莫夫《海伦》莱斯特·戴尔·雷伊《罗梭的万能工人》卡雷尔·恰佩克《机器人会梦到电子羊吗》菲利普·K·迪克06.时间旅行影片《回到未来》1985《时间简史》《星际穿越》2014《圣诞颂歌》1951《康州美国佬奇遇记》1949《回到未来II》1989《大力神在纽约》1970《终结者》1984《终结者2 审判日》1991《环形使者》2012《命运之门》2004《时间机器》1960《时间机器》2002《雷霆万钧》2005《前目的地》2014《比尔和泰德历险记》1989《土拨鼠之日》1993《神秘博士》1963-2018书《时间机器》H.G.威尔斯《苍穹微石》艾萨克·阿西莫夫《进入盛夏之门》《漫威科幻故事》《时间陷阱》《圣诞颂歌》查尔斯·狄更斯《康州美国佬奇遇记》马克·吐温《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加里·K·沃尔夫《星际旅行》戴维·杰罗尔德《巴比伦五号》戴维·杰罗尔德《环形使者》《时间旅行简史》詹姆斯·格雷克《莫洛博士岛》H.G.威尔斯《隐形人》H.G.威尔斯《雷霆万钧》雷·布莱伯利《你们这些僵尸》罗伯特·海因莱因
我哥这个人,除了找我借钱,就是让我替他解决麻烦事,除了比我大八岁外,完全我就是他的哥哥,但是呢,他从小到大给过我两个东西让我特别喜欢,一个是高考后送我一个诺基亚的QD游戏手机,当时很屌的;另外一个就是他把我领进了电影世界,能让我生活在这样艰难的现实世界里,电影给我的陪伴是其他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
初中,应该是99年2000年左右,我哥当兵复员回家,我俩一个屋住,我爸当时为了让我好好学习买了一台学习电脑VCD,当然,我都是玩游戏的,我哥那会经常晚上会拿回来一些电影碟跟我一起看,其中有两部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一部《异形》,一部《黑客帝国》。
可以想象,对于一个刚刚小学毕业懵懂无知的十二三岁的小孩,对世界刚刚有了一点点认识,一部《异形》这样的电影,带给我的恐惧的冲击力是无法想象的,我当时躺在床上,用手捂着脸,时不时的看一眼,还不敢表现的太害怕,怕我哥嘲笑我,影片的后半部我直接装睡钻进被窝里,但阻挡不了恐怖的音响效果,以至于多年后我看遍了科幻题材的电影,就是不去看《异形》系列。
这部电影当时对我造成的阴影,延续至今。
伴随着恐惧心的是好奇心。
《黑客帝国》对世界观的颠覆可想而知,原来世界也可以是虚假的,子弹也可以躲开,人类可以被控制,未来不一定美好而是黑暗。
插在基努里维斯脖子上的数据线好像也插在了自己的头上,一个全新的世界开门了。
那个时候《科幻世界》杂志的兴起,现在想想应该是时代科幻潮流的产物。
每月一期,国外的罗伯特·海因莱因、艾萨克·阿西莫夫和阿瑟·克拉克,国内的刘慈欣、王晋康、何夕,当别人在读名著的时候,我已经在科幻里不能自拔,当时还对理科特别的感兴趣,但是只怪自己脑子笨,怎么学也学不会,弃理从文,到现在还是特别佩服理科牛逼的人。
科幻电影是我最先接触到的电影类型,进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又接触到其他的类型片。
纪录片里,有几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物奇怪语》里的怪物设计为什么没有脸?
因为我们做梦的时候经常会在梦里梦见一个人,你知道这是一个人,但就是看不清它的脸,它有时候是美梦里的主角,有时候是恶梦里的追击者,真的是这样;另外一个,基努里维斯是在和小伙伴一起排队买麦当劳的时候被导演看中的,因为他们看起来吊儿郎当的,哈哈哈,命运啊!
雷德利斯科特好像他的电影一样,不苟言笑,一脸严肃,逻辑思维清晰。
看着几个大神导演谈笑风生,放心了很多,希望你们可以拍出更多的好电影!
如果中国自己要拍科幻,很多要从中学习。
“我发现其中一些有趣,其中一些是为Cameron的Avatar续集设置的。
他们专注于过去40年的电影和电视节目,而很少关注以科幻小说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这是冰山一角,展示了年龄较小的一代无法拍摄的老电影,因为除了一些快速剪辑外,它“看起来很糟糕”。
与导演,作家和演员进行了一些很好的哲学讨论”“我发现其中一些有趣,其中一些是为Cameron的Avatar续集设置的。
他们专注于过去40年的电影和电视节目,而很少关注以科幻小说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这是冰山一角,展示了年龄较小的一代无法拍摄的老电影,因为除了一些快速剪辑外,它“看起来很糟糕”。
与导演,作家和演员进行了一些很好的哲学讨论”
1.alien life 对外星生命的想象总有参照,我们将它们与自身对比。
2.outer space 星际旅行的概念,科幻电影鼓舞我们往更远探索。
3.monsters 怪物像我们的阴暗面,我们消灭它们以排解恐惧。
4.dark futures 对反乌托邦和后末日时代的描述是给我们的警告,“注意了,如果我们这样做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5.intelligent machines 我们需要对抗的不是机器人,而是我们自己想要创造机器人的愿望,我们才是固执的反派。
人类的问题在于认为机器人是低一等的存在。
人类值得成为幸存者吗?
机器可以拥有权利吗?
你随时要准备拔掉电源。
6.time travel 诺兰:We desperately want to hang on to this reality and it recedes.What time travel allows us to do is to say "okay,but what if we could?"
E1 外星人《第三类接触》与《ET》 电影中更多加入家庭的元素,更具有人性色彩1.第三类接触(探究生命的意义)2.独立日 世界大战(外星入侵题材电影,人性黑暗面)3.超时空接触 降临(沟通)4.异形(外星人的形态)5.第九区(难民 隔离)6.阿凡达(外星人是否比人类更有人性)E2 外太空 冒险—未知《地心引力》开场画面《禁忌星球》《星际迷航》希望《2001》《星球大战》宇宙真正的怪物 是军事工业复合体《星河舰队》 人性的邪恶面带入外太空战争和政治宣传探索 殖民 剥削《阿凡达》《第五元素》中的语言《银河护卫队》《火星救援》E3 怪物恐怖故事vs科幻故事早期:神话故事 民间传说等超自然现象近年:科学 基因科学 人工智能等《侏罗纪公园》 人性的恶“生命自己会找到出路”《弗兰肯斯坦》《变蝇人》用新科技扮演上帝的角色唤起我们的恐惧和幻想《异形》 和《生化危机》中的女主角和女性主义《怪形》《环太平洋》《哥斯拉》反映了怪物被创造时的时代精神《怪奇物语》聚焦孩子E4 黑暗未来对人类末日的恐惧 末世类型电影以狩猎为主的生活的幻想《我是传奇》世界没了人类将会怎样 存在的孤独《人猿星球》反乌托邦 未来社会的最糟糕的情况 人类自相残杀《饥饿游戏》《分歧者》《1984》《十二猴子》《全面回忆》《盗梦空间》《黑客帝国》矩阵世界 选择自身命运《蝙蝠侠》《机械战警》中的宗教思想 耶稣 死而复生《疯狂的麦克斯》《迷离境界》《阴阳魔界》《使女的故事》《行尸走肉》人类重建社会僵尸电影E5 智能机器科幻变成了科学现实 机器崛起《终结者》 灵感来源于卡梅隆的一个梦残忍 不达目的不罢休T1000 机器人眼中的机器人的概念对科技的警示实际上并不是在阻止未来的机器人,而是阻止研发机器人的人们,人类才是真正的反派《2001太空漫游》HAL9000的自主意识 和开头的猩猩一样的行为 杀人《地球停转之日》《大都会》《我,机器人》机器人三大定律《西部世界》人类与机器 生命的起源 自由意志乔治卢卡斯的两个机器人的正面形象机器人—朋友《机器人瓦力》人性《她》萨曼莎 我们不能太过依赖智能机器《太空堡垒卡拉狄加》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不愿承认他人的价值人类值得幸存吗?
我们可以和机器一起进步人工智能 感情《星际感情》Data 机器能拥有权利吗?
《银翼杀手》奴隶视角叙事同理心E6 时间旅行《回到未来》 主张自由意志怎样玩弄悖论 “祖父悖论”《终结者》在时间上来回穿梭的话,我们还能否拥有自由意志我们能否改变过去或未来?
我们的命运能否改变?
时间旅行的重点是为生命中的各种可能性承担责任《环形使者》改变自己的生活 世界自杀What if《星际穿越》人类为时间旅行付出的代价 家庭聚焦于空间对时间的影响“双生子悖论”《命运之门》和恶魔讨价还价HG威尔斯《时间机器》蝴蝶效应《雷霆万钧》《前目的地》雌雄性时间旅行禁忌爱情故事《比尔和泰德历险记》《土拨鼠之日》时间循环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生活《神秘博士》英式幽默死亡
1外星人形象设计——情感投射ET——老人额头异形——阴茎造型,同时具有男女性别特征(破坏观众伦常感受)2外太空作为创作基点 伦理,社会,文化,哲学投射科幻世界建构——创作特定语言吕克•贝松《第五元素》小词典 《阿凡达》植物纳威语英语介绍不用在影片中提及复杂设定,本身已加强现实感(给影片润色)科幻冒险 给科学探索以精神引领3电影院——安全处境中的想象恐怖片——科幻片 宗教神学——20世纪的科学发展斯皮尔伯格——十二岁儿童视角电影中的隐喻《侏罗纪公园》男主直升机座位上两个母带——“Life finds a way”《异形》《生化危机》母性形象的代入《怪形》人类——外星人 无从分辨的恐惧孩童视角——引发孩提时期恐惧,着眼于儿童到青少年的过渡期(对世界认知)4科幻作品——重塑认知视角后末世世界——反乌托邦——建构现实规则5关注机器人失控瞬间(戏剧冲突)友好机器人——浪漫人类情感投射人与机器(复制人)区别——同理心6史蒂芬霍金to斯皮尔伯格:“可以去未来,不可回过去”《回到未来》所使用的优秀媒介——逐渐消失的照片
一、大导演的名利场老雷《异形》《普罗米修斯》:宗教、宇宙、哲学、暴力、性、侵略、黑色幽默詹姆斯·卡梅隆《阿凡达》《终结者》:斯皮尔伯格《E·T》《第三类接触》《头号玩家》《辛德勒名单》:同理心(共情共鸣)、童心(童话家)、温情卢卡斯《星球大战》:自嘲是外太空的肥皂剧,却是很多导演的引路人。
慢慢积累(模仿名家大咖)。
鼓励小盆友想象和创作(不要小瞧12岁小孩)《黑客帝国》:个人选择的高光时刻二、科幻的魅力:太空世界是未知的无限的,可以任意想象和创作。
(人类需要想象)1、从外太空、外星人、怪物、黑暗未来(反乌托邦、末日启示)、智能机器、时间旅行六个角度来剖析了科幻片内核。
2、科幻片都是具有警示意义的。
3、未来是人工智能(AI)的世界,AI算法既优化了人类生活也弱化了人类的作用。
对于AI必须要有限制,千万不能赋予其感情(人性:同理心)。
电子产品只能当工具,太依赖电子产品反而成其奴隶。
4、时间旅行:极可能穿越到未来(近未来的宇宙世界:时间膨胀效应),不能回到过去。
时间旅行是有代价的。
5、只要保留人类文明就会灾后重建。
可是幸存的人将永远带着伤和疼痛,永远不可泯灭。
第一集的主题是外星人,提到了很多听过没看过的科幻电影,比如「第三类接触」,「异形」等。
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说对外星人行为的描写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本身存在的问题,例如种族隔离、入侵等,到阿凡达时期更为明显,人类成为了入侵屠杀其他星球的“外星生物”。
在对“外星人”与“人类”的一次次描述中,“人类到底是什么”才能得到更深入的思考和定义。
二是外星人形象设计师提到想要创造出令人恐惧恶心的形象,可以增强外形的性暗示,让外星人具有滑溜溜的类似爬行动物的外貌;而想要创造可爱亲切感的形象则放大眼睛和额头;「ET外星人」中的外星人造型即是从大萧条后老人的形象以及爱因斯坦的形象中得到了启发,远远的眼睛透着一种透着伤感的睿智和亲切。
E01 外星人沟通人类是什么E02 外太空探索外太空的电影其实是propaganda因为在地球上的人类生存危机只是时间问题,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向外探索新的星球。
而不会有人傻到愿意登上那些寂寞又艰苦的飞船。
所以拍这些电影是为了种下这样的种子E03 怪物life always find a way电影中的怪物是个安全的噩梦怪物深植我们内心E04 黑暗未来我们可能已经身处其中E05 智能机器E06 时间旅行时间旅行就像跟魔鬼做交易时间旅行是一个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的概念,起源于HG Wells的《The Time Machine》时间旅行去到未来很正常,但去到过去就会引发很多搅动和悖论。
大牌, 但内容粗糙
科幻不只是孩童的梦境,也是人类夜空的璀璨繁星。
2018 看了几集 弃,全是炒冷饭,拿以前大牌导演的代表作再出来聊个天而已,毫无内容毫无创新
好莱坞精英的现身说法
嗯...所涉及到的所有作品中,70年代以后的电影和电视剧基本上都看过,所以看这纪录片会少了很多新鲜感。但看到一众大师们表达自己对科幻的看法和一些作品背后的故事仍是非常有趣的。大爱Ted Chiang
只是一次笼统的回顾
整整六集然而并没有那么多干货。为什么我不喜欢看纪录片,因为相比文字影像传达信息的浓度太浅、速度太慢……
作为一个科幻迷,看见各位大佬们各抒己见,头脑风暴,火花四射,卡梅隆和斯皮尔伯格依旧精神抖擞,头脑睿智,期待更多视觉盛宴!!!有这么多站在电影艺术顶端的人痴迷热爱着科幻,讨论着科幻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我一点也不怀疑,科幻的魅力还将更加大放异彩。
电影片段剪辑+卡梅隆找的圈内人来一通冠冕堂皇嘴炮,如此循环N次,凑满一集。没什么雷点,不过作为纪录片来说,真是模范级别的乏味。
科幻迷可以看一辈子
太想做好的心态,反而挤压到技法——大面积地使用采访、画面,切割到破碎的科普与主题拼凑,非主非助的访谈,鸡肋如是。
乔治·卢卡斯电影《星球大战》上映时,有一位卡车司机看了这部电影,觉得很不错,于是也开始拍电影,这个司机就是詹姆斯·卡梅隆
B站。很难得的纪录片。卡梅隆是作为采访者直接采访各位导演、演员、工作人员耶!所以全程很有思考深度和碰撞的火花。内幕是一手的。建议不要错过。
属于这个时代人们精神世界的铸造大师们。
一场殿堂级别的对话,卡梅隆、斯皮尔伯格、诺兰、乔治卢卡斯、吕克贝松、吉尔莫、基努里维斯……能有幸看到各位导演对科幻进行教科书般的探讨,不得不说,导演们对很多内容思考的深度和体量,并不是我们所能轻易企及的,我们除了学习和思考,同时也能收获一份横贯整个影史的豪华科幻影单也是美滋滋的!
实在是太无聊了,采访了一堆人每个人上来都讲几句假大空的话,快看破防了,世界还真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科幻串烧。含诺量还行。为什么不请维伦牛蛙。
单集短,主题大,说不透。其实里面的信息观点几乎都不新,还是适合初级科幻迷多一些。对于俺们看过一些科幻的来说,主要是爽!!!
来来回回就这些话,boring
分数虚高,比较失望。影视资料援引丰富,台前幕后访问众多;人物所言流于陈词滥调,不外乎各类媒介多少年一直宣讲的人性隐喻、警世寓言;走马灯式的人物轮番空谈,感性抽象、程式化与碎片化,力度互相抵消,一片平淡混乱。倒是能管窥导演们的一贯风格:卡神的强势抢话,诺兰的悲观,斯皮尔伯格的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