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efer在这部电影里,穷困潦倒素颜黄面,平日穿着也只是一件肥大棉衫,而她,却让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美丽。
她的三个朋友,不为生活所迫却把自己的生活过的一团糟,无缘无故的抱怨烦闷和莫名的嫉妒把她们扯进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个循环一旦进入就抽身不得,并且把她们越套越紧。
因为觉得生活没有希望而拒绝洗头发,头发油腻的让自己老公都恶心;因为忍受不了丈夫的不同意见而分手,分手以后发现自己更加忍受不了的是失去丈夫的孤独;不停地怀疑别人的丈夫是gay,却从没有想要解决自己的婚姻危机;还有那数十年不曾改变的圣诞礼物袜子。。。
哦,天哪,饶了我吧,与其过这种生活不如撮合那两个投趣的男人或者干脆自己单身一人孤独终老算了。
而olivia,却像一头被生计驱赶的骡马,只能心无旁贷的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正是这种坚忍,让她成为了朋友们羡慕的对象。
可以体会一下那种让人窒息的绝望:失业,做钟点工,厚着脸皮向ba讨要化妆品小样,承受不白眼和讥讽,被旧情人的妻子辱骂,满怀希望的认识男人却发现他只不过是拿着自己的钱去泡别的女人的骗子……而这所有的一切,在她用兰蔻晚霜抹脚的那一幕达到高潮。
狠狠地从瓶子里抠出一大块,抹在脚上,粗粗的揉搓管他吸收不吸收。
而绝望的同时也是希望的开始,olivia终于遇见了自己的MR.RIGHT。。。
xxx:um, I guess I have some issues.olivia:You know, people sort of, problems
从《老友记》里面的公主甜妹,到《老友有钱》里的落魄穷友。
40岁的女朋友们活成了什么样。
《老友有钱》是2006年的电影,主演詹妮弗安妮斯顿。
《老友记》里面的公主甜妹。
这个电影里的落魄穷友。
编剧曾参与过《Sex and the city》,这个片子的设定也是四个女性友人。
这个片子是从安妮斯顿视角出发,四个40多岁的闺蜜,一个嫁入豪门,做起全职贵妇;一个跟老公在家做编剧,打算加盖二楼;一个著名服装设计师,设计的服装价格不菲,受众很广;而且他们三个都有家庭,钱更不少;只有安妮斯顿,没钱、没成家、四处做女佣。
贫穷、孤独、不体面,说不出哪个伤更致命,但是哪个都让人不快乐,振作不起来。
现实中这样四个人会不会维持长期友谊我不敢妄论,但是我觉得能把这种关系和各自琐碎生活讲得一点也不出离,导演、编剧、演员全都太在状态了。
哪个人也不夸张,哪个人也不多余,他们是四个类型,他们又是每个人,是一个人,40岁左右的女人可能会感受到他们每个人的感受。
服装设计师
事业有成的服装设计师,曾经拥有几百瓶洗发水的爱美的设计师,嫁给了大家都看得出的gay,她最早发现生活中的沉闷与无趣,无处也无法排解,她嫌弃周遭一切,变得愤世嫉俗,开始不洗头,顶着油头四处抱怨,从服务员的怠慢服务,到超市的有人插队,最终在玻璃门上撞得头破血流,而讽刺的是,她的体贴老公此时在跟刚相识的同性友人看电影(这个同性友人就是《摩登家庭》里的Phil演的,好适合哈哈哈)。
从放弃洗头开始,是她再也找不到生活中火花的开始,是她再也等不来创作源泉,等不来快乐的开始。
编剧
准备加盖二层的编剧,每天与同行丈夫面对面在书房进行创作,故事开篇建筑师就在为他们展示加盖后的房子模型,帮他们描绘看得到海的卧室。
这个憧憬给她以希望,给她等待的理由。
施工的噪音、邻居的白眼让她毛躁不安,。
她敏感善意,担心伤到别人,然而在家中行动时总是磕磕碰碰伤到自己,她的工作室就在家中,几乎所有的日常活动都发生在这个时时刻刻给自己磕磕碰碰的房子里,“不合适”在日常的每一处。
她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理解为什么邻居对她恶意的态度,发现原来是加盖的二楼遮挡了邻居的景观,丈夫对于别人的感受并不在意,一如对于自己太太的一切。
她终于说出自己一早就发现的,丈夫并不在意别人,包括作为妻子的自己,提出分居后,面临的不光是丈夫的缺失,也有工作伙伴的缺位。
但是再次从家中的工位上站起磕到膝盖后,听到了来自保姆的问候“你没事吧”。
她要的,可能就是这一句。
全职太太
四个人里面最有钱,也是看起来最顺的是名副其实的富婆,全职太太,自认为自己的事业就是家庭,养育孩子,安妮斯顿指出,你连这些都有助手(保姆)代劳。
她有保姆,有私人健身指导,丈夫事业有成,还有性生活。
她知足而善良,唯一不足可能就是安妮斯顿在找她借钱不得时候说的她没有工作和对钱不能做主这一句。
但是这之外,剩下那些不知道另外三个有多羡慕呢。
尤其他们在片尾的募捐会之后回去路上,她丈夫对她说的“你是这里面最美的”,而且她的丈夫不是gay。
落魄女佣
安妮斯顿,甜妹小公主,在这里演表面最落魄的老友,曾经是贵族学校的老师,受不了富二代们在经济上对她的奚落辞职,为了生计去做小时工,为人打扫卫生。
一段错误的感情,爱上有妇之夫,男人快速抽身,她却再也无法自拔。
朋友介绍男友给她,却不小心介绍了渣男,计较懒惰并且不在乎她,但是也说出大家的心声“你这样的怎么会单身”,“是啊,你去问我的前男友”。
遇人不淑又深陷不能自拔,她也在期待转机,但是能有什么转机呢,年华流逝,自己什么也没存下,想抓住的留不住,不想得的爬上额头,是不是因为皱纹呢?
昂贵的面霜只能靠去各个专柜索要试用装得来,最后一点也要挤到挤不出为止。
然而雇主家这样的面霜总是一整瓶又一整瓶。
她不止一次从雇主家顺走昂贵的整瓶面霜,报复一样,一大块一大块的用在自己的脚上,雇主也是有钱老友介绍的,老友之间恐怕也早就知道,就像知道她的贫穷一样一清二楚。
他们互相珍爱,又互相在对方身上找平衡。
最终安妮斯顿貌似钓到金龟,不是喜欢的类型,从形象到性格并且还是富贵的小气鬼,但是他们能说到一起,是不是也是中年之后的各取所需与退而求其次或者是权衡呢。
总之最后看起来安妮斯顿就要什么都有了,不过长镜头好几秒的安妮斯顿的若有所思,欲说无言,又好像说了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一个都不是我们,每一个都是我们。
中年的逐渐看清人生真相,明白自己终究很多不能,自己的力不从心,永远的时不我待,各种无可奈何,各种等不来,各种放弃和认命。
逐渐看清自己就是鱼肉,做不了刀俎,不会像电影小说一样等来转机,我们能做的是自我麻痹,假装沉醉于“你是最美的”;或者破釜沉舟,放弃生活与事业的伴侣,迎来更大的自由,给自己更多自爱;再或者迎头撞上玻璃墙,然后继续顶着油头抱怨生活中的不公平。
但是更知道,时来运转,偶然就遇到金龟或者改变自己命运的时机,真的不太可能。
得到稳固的终身伴侣不是成功的标志,丧失生命的热情与火花才是衰老的开始。
发表于个人公众号 鹅鹅鹅又鹅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yNDM4MjY3NQ==&mid=2247483709&idx=1&sn=3d2e4f9b8dc0ed8405557c782a1738f4&chksm=c1d7e581f6a06c9757cc242830334aeb85a8190f9713d7cdf1e3336eff75141f8e116059dcea#rd
I like the movie. 虽然不是通常我喜欢的那种电影类型,而且剧情也显得很琐碎,但是有了一些人生阅历以后再看会觉得导演把人物的心理把握的这么准,在很多电影展现的美好梦境之下,有时候我们也会经历电影里那些莫名的愤怒、委屈和生活的失控感。
尤其是在美国呆了三年经历了美国文化,更能懂得电影表达的很多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现实很多时候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不过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有评论说他们看不懂这部电影,说情节有点乱,也许用影片中的一句台词来说,就是它不是用来让人懂的,"you are not supposed get it, it is deliberately confusing." 因为这就是生活,四个女人的生活,在一部不到一百分钟的电影里体现出来,大家说要正二八经“懂得”这部电影,有点不现实吧。
其实,看完后,想想,电影有时候不需要观众懂得,哪怕有些许的想法也不错。
夫妻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男女朋友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是又复杂又微妙,生活中让你心烦意乱的事情多了去了,但不论如何,还是经常憧憬一个fabulous life吧,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可以和他/她共享那一生的人。
:)
相比伴娘和皮帕李的私人生活,既没有前者的喜剧闹腾也没有后者的文艺精致,就是这样赤裸裸得没有高潮,通篇废话,无聊到像是去商场闲晃,回家之后也不记得什么。
真的是太生活化了,普通人的生活化。
到了中年也没什么转变的余地,结了婚的离婚,没结婚的换个伴。
朋友和自己的丈夫讨论她为什么还没结婚,一方说她只是还没遇到那个人。
这是她后来碰到贱人还将就了一段时间的原因吗?
做着没有之前那份体面的工作,她看上去不痛不痒,面对外人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好像都可以容忍,这是麻木,妥协还是无所谓?
这部剧类型说是爱情,里面一点爱情也没有,整部剧的沉闷也只是早在平日里司空见惯。
我烫到手你怎么也不关心一声;我也不明白我和她怎么会成为朋友的,友谊成了鸡肋;什么时候我们的观念变得这么不一样;你到底有什么好生气的,不要一天到晚怒气冲冲好吗,我的新朋友在这;讨论的话题永远是这几个。
要是年轻的时候就会想说,这个家伙一直在消费我的时间,以后尽量少和她出来,做绝的人终究还是少数。
所以,电影里大多数是四人聚在一起多,两人见面通常是有事情。
只是认识多年而已,和朋友没有关系。
所以当他们总是要顾忌到安妮斯顿的时候总是有点纠结,这段不能回报自己任何东西的感情还让自己烦心。
假装不介意终究只是假装,可是人生已经如此得艰难,有些虚情就不要拆穿,况且我们还认识一场。
人物的设置让男女关系和朋友之间处于同一境地,消费时间。
所以安妮斯顿带着那个贱人一起去打扫的地方,也给了对方工钱。
他们的关系还没达到免费阶段。
没有憧憬,所有情绪留在表面,对自己恼怒,怎么自己当初努力争取的东西现在变得可有可无?
但只是焦虑愤怒而已,四人中只有一位离了婚,因为她选择了直话直说,你有口臭。
你怎么可以说我胖了呢,我一直顾忌你的感受没说你口臭呢。
她还一直强调对方是个不顾他人感受的人,而她是。
她越表现这一点是希望丈夫也能像她这样体谅自己,可是对方从来不是,所以即使你当上了为别人考虑的全国楷模,他也不会觉得什么。
看看结尾两位丈夫对他们的妻子说你是今天晚上最美的,她们有多开心,谁在乎你爱不爱我,这时候说我爱你哪里有这个效果,说她们穿着你设计的衣服真美属于隔层赞美,需要思考下,他的意思是想赞美你的才能,你的原因她们才漂亮的。
所以女方不会觉得你是在夸奖她,是在夸奖她们。
所以,既然都虚情假意了,那就说得直接点,不用担心她们会戳穿你,她们只会高兴得微笑受用。
人到中年,记忆力伴随着细胞老化而衰退,仿佛走到如今这步过着这样的生活是件莫名其妙的事。
所以才要纪念日什么的,不然我们还有相见的必要吗?
我们谈论什么呢,我对我们之前相处的日子都没什么印象。
骨质疏松的问题无论你有钱没钱都逃不掉,在这个年纪钱的作用是让自己觉得还好有钱可以花钱打发时间,所以才有那个捐助会而不是直接把钱捐掉。
最后引用张爱玲的话,世界上没有哪段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你我之间不过是消费彼此时间的关系而已,所以不用太过伤心。
有没有钱还是很重要的,毕竟伸手问对方拿零用钱是极大的考验。
这种可以离间一切感情的东西还是少提比较好。
事实上,朋友是一样很奢侈的东西。
特别是那种很多年,很多年的老友。
当彼此拥有,只是生活的习惯,或者只是小小的占有欲。
友谊便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她知道你的成长过程,知道你的情感经历,知道你琐碎的生活习惯,甚至很可能知道你每天的schedule,却很可能have no idea what you are thinking about...她可能雪中送炭,更可以锦上添花。
但如果生活只是平淡的让人畏惧,连与人分享都需要勇气---拿出时间的说些无聊的事情,的确需要很大勇气,她们便很可能成了消费你时间的主流customer。
Anyway。
看这部电影是为了Jennifer,但整部电影,好像只有她,不知道在演些什么。。。
好了,这个电影足以值得一个半小时的耐心去对待。
但如果要说好看,首先要有忍受电影中女人们喋喋不休后的觉悟,端正了态度,才从其中看出一些滋味。
很不幸,是失败的味道。
四个女人,多年老友,其中三个有名有利:财产继承者、作家和设计师,而另一个,Jennifer Aniston饰的Olivia,则惨到要做女佣。
私生活一团糟糕,只靠打电话骚扰一个结婚的前男友排解寂寞。
经济拮据,整天计算着花费,想着法子如何厚着脸皮领取商场里的试用化妆品。
而身边的朋友则出手阔绰,比如当Joan Cusack饰的Franny谈论着如何捐助200万给某个慈善活动,某个朋友问这个Franny,你为什么不捐钱给Olivia的时候,她一脸诧异,不置于否。
但事后她和丈夫在车中谈论此事,不仅捐助,连请Olivia收拾家务的念头都被谈论中否决。
这对体面的夫妻,他们只是想到是让一个老友接受帮助时候彼此有可能的尴尬。
所以后来Olivia为报一个健身教练培训班向Franny借钱的时候,Franny拒绝了,她说,假如你去做心理辅导的话她愿意赞助,而这根本没有必要去学的东西,她则要和自己的丈夫商量。
富裕的人看自己的穷光蛋朋友。
渐渐的感到不可理喻,不是不愿意帮助,而在她这个层面,感觉的是面包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层面,所以她也好心给Olivia介绍男朋友。
一个令人发指的混蛋,只是在陪Olivia工作时候闲坐着,也要分一份所谓劳动的钱。
然后请另一个女孩喝酒。
Franny为介绍错了人感到遗憾,但更遗憾的是,她感觉认识的Olivia已经无法挽救,以至最后她和自己的丈夫说,假如现在遇见,还会不会与她成为好朋友。
肯定是不会的。
你说这是资产阶级的虚伪也好,但确实,当人们身处两个阶层的时候,友谊是奢侈的,更不现实。
另两个人,Catherine Keener饰的作家Christine与她的丈夫,也是工作合作者,相互长期忽视。
她们借助扩建房子期待去重建他们的感情,但不幸运的是,只是更大的背离。
Frances McDormand饰的设计师Jane,则陷入她人生最大的迷惘中,她对一切失去了兴趣,连头发也懒的洗,却为生活遇见的一切不快较真。
她孜孜不倦的争吵,一刻不休的愤怒,好在她有个体贴的丈夫,丈夫的耐心与恭维虽然没有化解Jane的焦躁情绪,但毕竟使家庭免于崩溃。
这个电影,几乎没有情节,可看的只是细节与表演,虽然我们还远没有富裕到她们那样的程度,却不可避免的有些感同身受。
从Olivia的角度,生计才是最大的问题,她连最混蛋的男友也能将就,她能在那些有钱朋友对她糟糕生活调侃中坦然下来。
所以她的生活可以逐步向好,虽然结局是童话的,遇见一个有钱人。
而她的这些朋友,却真的在失败的途中。
生活与情感无限溃败,面对富裕的物质生活,内在是无比的空虚。
一如我们一样,虽然物质生活在不断的上升。
但依旧面对着工作、房贷、孩子等等的问题与压力,却真的没有任何心思关注下自我。
很多时候情绪失控,更多时候空虚无聊。
偶然会遇见一些过去的朋友,这么些年他们一如既往,收入很低但却毫无心思。
我不会羡慕他们,但真的为自己的现状感到无趣。
过去,我常建议他们这样,批评他们那样,现在,喝完酒,吃完饭,回忆一下往昔,絮叨一下现状即可。
除了攀比以及那点虚荣心的满足,真不知道生活的终极是什么。
是的,爱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无论过程中如何动摇与游移,假如坚持下去的话。
也许生活,就不至于真的溃败了。
大多数时候我比较喜欢看肥皂剧不需要动什么脑筋糊里糊涂嘻嘻哈哈的过一个半小时或者2小时主要是生活已经够无趣并且无奈了好吧这部片子看的很是沉重写实的生活好像看得到周围的人有四个主角的影子女人们微妙的友谊关系家里琐琐碎碎总能让你抓狂的地方或者事情有时候出门碰到什么都不省心有时候有一份不想要的工作很痛苦可是没有工作别人同情的眼神让你更痛苦想开始一段新的恋情好让自己忘记那个怎么都忘不了的人可是总是忍不住偷偷打他电话又慌慌张张挂断通过介绍认识的那个却又烂得很于是鼓起勇气找已婚旧情人,结果人家冷冰冰让你死心想要家里人的关心结果发现爱情早就被冲的淡了又淡有钱或者没钱有家庭或者没有如果每个人是一种饮料的话那她们都是白开水简单又真实品尝起来却各不同
坦白講。
沒有看懂。
難道因為我不到40歲,沒有錢,沒有房子,沒有結婚,不關心服飾和虛假的籌款公益活動,但還關心所謂愛情和我的頭發。
So desperate. So depressed.我不希望自己40歲的時候有這樣的friends with money.也不希望自己成為誰的某friend with money.他們甚至不真的在乎對方。
婚姻問題。
脆弱心腸。
害怕老去。
渴望真愛。
自我意識。
易受傷害。
好像大家的青春期都晚來了20年。
過了躁動的年紀再匪夷所思的對生活滿腹牢騷不是很可悲?
不愛洗頭的姐姐說的是,好像在等死。
我不想一直抱怨抱怨,害人害己,傷神傷身。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恐怖的更年期?
終於在快要結束的時候每個男人都對女人說--你是今晚最漂亮的。
然後女人都露出滿心微笑。
真理是就算有錢有朋友,但是常常只差那麼一句話。
亂言。
因为老友记瑞秋的封面点进来的 同样也是因为被“老友”这样的标题吸引,再看了下影片分类和演员表 毫无疑问,点击进去看了下。
整个剧情 生活化 场景切换很快 节奏也比较快。
4个不同身份职位地位的女人因为老朋友的关系连接在一块,由此展开了不同的生活场景。
当然主角还是以瑞秋为代表,这也是最为代表大众的底层角色。
没有什么特别吸引眼球的点,比较平铺 但是整个剧情下来 还是有让人深思的点。
爱情 友情 工作 婚姻 幸福...这些命题一直都存在 一直都需要人去解答。
如果是一份答卷,每个人的答法一定不一样 没有所谓的固定标准的答案,都代表不同的意义。
有没有价值和意义对每个人来说 都只有自己才能慢慢品味。
四个中年好友,成就高低不同
看过就忘了,只记得不太喜欢这个电影讲故事的方式,有点乏味。
失望呗
下到个翻译巨烂的版本,严重影响观看心情
不痛不痒
well written
我觉得很真实,虽然平淡。每一个人都有我们的影子,你的中年危机是怎么发生?
每个人都是有点问题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虽然电影没啥意思,但是估计人到中年比较能理解
像是看了两集《靓太唔易做》
这么棒的cast演了这么一部不痛不痒什么都想碰却什么也没讲明白的流水账。中年中产的无病呻吟不是靠洒脱、理解甚至幸运就能解决的。开放式的结局本应该令人有所想,却变成了戛然而止的失望。至于到底怎么办,等我先变成有大house的中年中产再说吧哈哈哈。
总有人比你更有钱
细节描述很赞,等到四十岁还要重新看的电影。
I love it, I just love the same pathetic life, same as mine
08.02.17.凌晨1点21分.看的我好无奈的一部电影,忍着把它看完的
有点担心我以后的人生了,想起了Jennifer的另一部, Good Girl
其实一般,剧情散
大失所望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问题,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而想扩大别人的问题,不好但是改不了。过自己的生活,支持别人,若干年后的我再看又会做何感想。
All you need, is someone who actually c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