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幸观看了长空之王的首映。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部传统的军事任务片,那就错了。
不同于那些传统的军事题材,这部电影中有很多有趣又温情的片段和包袱,笑点也都是能让观众接得住的。
我相信导演为了使其更具“适口性”,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其次就是演员的选角我觉得特别好,尤其是胡军老师,他整部剧所体现的情感和神情,我觉得他好像天生就是做试飞员这一行的一样,特别真实。
还要表扬一下王一博,作为新生代的演员他没掉链子,而且戏份蛮重的,感情把握的挺到位,喜欢他和竞争对手之间的那几场戏,还有和周冬雨的化学反应也不错!
具体的不剧透了等上映时大家去看吧!
真的不知道是什么运气竟然中了十点观影团的免费提前观影机会,而且是在北京党史馆CINITY影院的1号厅,长空之王这部电影本就是适合cinity厅来看的,观影效果超级流畅,特别是看歼击机空中动作的时候画面效果特别震撼,如果去看长空的yys一定要去看一下cinity厅。
整部电影由于还没上映就不剧透了。
但是关于这部电影本身可以说不输国外同类型的电影,不论是电影故事情节还是画面效果都很棒,刘晓世导演不光是拍航空纪录片也好,拍情节片也很好看。
而演员对角色的演绎让我第一次清楚的了解了试飞员这个职业。
王一博也一改当年清瘦小生的形象演起了银幕硬汉,军人形象毫不违和。
整部电影感人而又有笑点,值得一家老小都来看。
总之很棒!
写在前面:如果导演想要以个人成长体现国家发展,将个人英雄主义融合到宏大叙事中,无疑他是成功的。
《长空之王》可以看做是一部战斗机和一代飞行员的成长史。
电影选取了隐形战机和隐形战机的试飞员雷宇作为关键点展开。
是一个有传承、有发展、有困极思变,有突破,最终成功的故事。
而在这个故事中,其中体现的大国气象,知耻而后勇的精神,非常让人动容。
电影用了很大篇幅,表现张挺和雷宇的传承。
胡军扮演的张挺是资深试飞员,智慧、勇毅,一点点风趣,他挖掘了雷宇,并在雷宇的成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雷宇的出场还是比较典型的初生之犊,年纪轻轻便有骄人的成绩,聪明而肯专研,然而冲动好胜,张挺仿佛捡到一把利刃的欧冶子,留其锋而锻其韧,这个过程温馨而热血,情感表达不落俗套,不刻意不煽情,但是其中洋溢的坚韧、宽阔和大爱,会让观众不自觉的联想,就是这些人,也唯有这些人,能飞出最好的隐形战机。
张挺呈现的是一位成熟的试飞员的样子,而通过雷宇,观众可以感知到,他是如何成为如今的卓越和伟大。
张挺陪着雷宇飞两次,一次让雷宇直面自己的短板——认知上和精神上的,另一次点燃了雷宇的潜能,重塑他的精神力。
张挺的怀表,雷宇的红绳,是有血有泪的记忆,也是百折不挠的传承,而小朋友的望远镜,红领巾,10号球衣的背影,让他们的付出具有了具象的意义,也让我们被电影激发的澎湃的激情,有一个现实而明媚的着力点。
雷宇的成长,也是试飞事业的成长。
电影中,雷宇的成长线明显,其中两次关键飞行,体现出电影中从未说出口的精神——他因珍惜自己的生命而失败,又因顾惜他人的生命而成功。
这两部分,一个风趣充满笑点,一个悲壮而荡气回肠,可以说,导演是懂节奏感的。
即使明知道这种电影不可能给一个悲剧结尾,也是在全场观众的屏息中听到自己砰砰砰的心跳。
而当飞机擦着雪山重新冲出的那一刻,真血脉贲张。
除了节奏感,导演也是玩弄故事线的高手。
主线节奏紧凑,其他线索前后呼应,张弛有道,收放自如,影片中邓放欠雷宇的敬礼,前后对于敌机骚扰的反击对比,热爱足球的小男孩失而复得的晴空和庇护,一切布局,仿佛这部电影给人的安全感,激动,紧张,澎湃,最后是此心安处。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结尾和彩蛋,一个激扬扬我国威,一个温暖庇我家园,非常催泪。
扬我国威的战机出场,充满机械感和星际感,以及,会引起你最大的民族自豪感。
关于演员的表现。
王一博这一次,又成功藏在了雷宇身后,无论是前期的桀骜和冲动,还是后期的成长和成熟,都表达得恰到好处,其中他站在越野车顶的样子,黄沙落日,平野苍茫,个人英雄主义和集体的奋发图强在此刻融而为一,是让人走出影院也会回味的画面。
并且他这种逻辑型的演员,遇到严谨的剧组,非常的互相成就,并且他本人的信念感和力量感,可以说,如果想找一个年轻演员来体现大国气象,体现百折不挠,他真的是不二选择。
关于胡军,要说,他内娱大总攻的地位,仍然稳稳稳稳,张挺在胡军的演绎下,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角色,强大、风趣、智慧,以及伟大。
表演可能是很难解释的东西,但是呈现是大家都可以感知的。
这一点上说,雷宇和张挺,在选角上,已经赢了。
周冬雨仍然适合这种淡淡的感情线,内敛而美好,距离山楂树这么多年了,她那种笑容仍然可以让人心动,两人相对而立那个瞬间,真的太美好了。
电影上映第一天,不剧透太多了,要说的是,一般我衡量一部电影的优劣,会以他裹挟我的情绪时长衡量,可以让人走出电影院还沉浸其中,不自觉的激动,不自觉的去思量其中的情节以及情节衍生的喜怒哀乐,从这个角度讲,《长空之王》可以说是成功的,他完成了他的叙事,并把想要表达的东西深入了你的思维。
对了,故事不复杂,主题积极向上,底蕴丰富,战斗机炫酷,表达手法上佳,是可以带孩子看的佳片。
王一博的演技,真的还要多练练!
这样的题材,一般都不会忍心打一星,可是我实在看不下去啊!
就是实力派也拉不起来,一看他就出戏!
一听他说话就出戏!
共情不了!
不过影片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震撼,真实还原了试飞员在高空中的惊险和刺激,让观众感受到了战机的速度和力量!
一句话,还是选角色很重要,看到他,我老是觉得假,能理解这种感觉吗?
——不做中国的凌云之志,要做世界的长空之王《长空之王》原定4月28日上映,自4月23日点映开启,点映及预售票房已近7000万,豆瓣热评已有1w多条,这个成绩,可以说非常耀眼了。
本人有幸参加了北京的点映礼,看完电影,听完几位主创,尤其是王一博和胡军等人的分享,我感慨良多。
《长空之王》应该可以作为一个非常成功的职业科普片,带领观众们,走进试飞员的世界。
亲情、梦想、职业,是这部电影的三个重要关键词,构成了看点、泪点和燃点。
(1)看点:试飞员,也是一项崇高的职业试飞员,一个被大众忽略的职业。
提起这三个字,不少人会一头雾水,是测试飞机的工作人员吗?
《长空之王》带我们认识,试飞员这一伟大而神秘的军种。
影片开头就是一段惊险刺激的空战,驾驶着三代战斗机的雷宇(王一博饰)驱赶侵略我空的外来机,最终因为发动机的问题,放走了外来机,自己也陷入了困境。
在几千米的高空之中,雷宇镇定地处理着各种应急状况,成功回到了基地,而这一极限行为,也获得了试飞大队队长张挺(胡军)的赏识,邀请他加入了试飞大队,在经历了严苛的选拔后,雷宇正式成为了试飞队的一员。
然而试飞要做的,是挑战极限,需要模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飞行员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带回飞行数据,在这基础上进行调整修改。
第一次试飞时,雷宇在极限的状况下,选择了弃机跳伞,而同在一个机舱的张挺,临危不乱地处理完问题后,驾驶飞机回到了基地。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一次试飞的数据卡,是空的,雷宇在慌乱之中,忘记了数据卡的事情,导致这一次试飞,白飞了。
在极限的环境里,面临极限的身体条件,要保持清醒的思考和敏锐的操作,克服生理极限,为几行数据、为未来的战斗员而战。
这是中国影史上,第一次,把试飞员惊心动魄的工作过程,搬上大银幕,填补了这段空白。
接近两个小时的观影时间,现场观众完全被影片磅礴的飞行画面,真实的飞机,以及快速的叙事节奏震撼住了,不同于过去传统主旋律,《长空之王》做到了真实。
散场时边上的中年男性和朋友说,这个票价来看飞机,都是值的。
(2)泪点和燃点:亲情与梦想的矛盾雷宇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天之骄子,他是狂热的飞行爱好者,对飞机和飞行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带着这种热爱,他报考了航校,成为了飞行员。
而在这背后,是母亲整夜的担心受怕和以泪洗面。
当雷宇侥幸活下来后,父母来基地看他,希望他回家,成为一个普通人。
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雷宇知道他的命早已不只属于自己,他没有办法放弃,他没有办法只为自己而活着。
父母在,不远游;雷宇的父母和中国传统父母一样,并不要求儿子做多伟大的事情,有多了不起的成就,他们只希望雷宇是一个寻常人家,成为万家灯火中的那一家,过完平凡而普通的一生,平安健康就好。
然而雄鹰先天就属于蓝天,每一根羽毛都闪烁着勇敢的光芒,这样的人,天生就属于蓝天,于是游必有方,雷宇选择了战斗回到了试飞大队。
而父母也从他的选择里看到了勇气,从被动地接受选择了主动理解。
一生要强的父亲,并不懂试飞的条件有多恶劣,多危险,在离别之时,他只能站在楼梯口,叮嘱儿子:注意天气。
这大概是一个父亲给试飞员儿子,最无奈而又最饱含爱意的挂念。
大多数人在阎王面前捡回命后,会有严重的PTSD,雷宇也不例外。
在事件复盘后,雷宇再次挺身而出,成为了主驾驶,这一次,在经历同样的问题时,雷宇突破了自身的极限,带领后架,回到了基地。
雷宇是一个复杂、独特的人。
而正是这样的一个人,成为飞行员战斗时最后一道防线,用生命去测试每一架飞机,宁愿在测试时与飞机同生共死,也不愿在未来的战场上,看到飞机被敌人所击落。
虽千万人,吾往矣!
而在雷宇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那就是队长张挺,一个飞了十几年的老飞行员。
操作精湛,临危不惧,无论是多恶劣的环境,多危险的状况,张挺都可以成功起飞降落,数次和死神擦肩而过。
他知道他老了,所以把更多的心血放在了培养年轻人身上。
他会藏起雷宇的调回申请、把首席的位置让给邓放、带年轻人们去公墓缅怀前辈、给他们包饺子做饭,让这群远离家乡父母的孩子,感受到关心与挂念。
张挺这个角色,是中国空军自建立起,每一个向死而生的飞行员的缩影:他们不惧死亡,无愧于自己的职业与身份,把最清澈的爱献给了国家。
唯一有愧的,只有自己的家人。
妻子奔波留下的车票,与儿子失约的诺言,没能在父母膝前尽孝的无奈,在张挺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雷宇,自己驾驶着飞机飞往无人区,他看着太阳的光,流下眼泪,也留下最后的遗言:爸、妈、老婆、儿子,我爱你们。
电影的最后,露天球场里的小孩快乐地踢着球,观众席上爆发出铺天盖地的掌声和欢呼,抬头,雷宇驾驶着飞机,带着战友们拉出彩色的烟,为这场球赛喝彩。
这就是张挺、雷宇、数万人坚持的,守护的,渴望的。
他们希望的,不过只是一个和平的家国,安居乐业。
(3)王一博和胡军的表演,给电影加成不少娱乐圈最近流行老少配,“老”演员带“新”演员,这样的组合,既能充分保证演技,还能确保影片的流量和曝光度,喜闻乐见。
电影里,张挺和雷宇相辅相成,而影片外,王一博和胡军的表演,也是这样。
王一博的表演有了很明显的分成,青涩、倔强、热血、坚持、放弃、勇敢,在雷宇的每一个阶段,王一博都很优秀地完成了表演的内容,将雷宇这个角色,呈现给观众。
他放下了太多的偶像包袱,在这部电影里,已经初具成熟演员的质感。
他就是雷宇,只有他才能演好雷宇,这就是演员和角色的互相成就。
王一博的演绎让我再一次坚信,给青年演员机会,他们身上有一个宇宙,可以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从春节档的《无名》,到五一档的《长空之王》,王一博的进步肉眼可见。
而胡军老师的表演,也是游刃有余。
这些年,他一直参演主旋律电影,为我们贡献了无数精彩的角色,留下许多高光时刻。
他对自己定位十分清楚,从前,他是偶像剧里的男一号,如今,他是正剧里的前辈。
无论是戏里戏外,他都是“张挺”。
结语片尾,有个小小的彩蛋,其实是王海烈士的语音,和张挺在影片中的表现不谋而合。
至于具体说了什么,就等大家到电影院看完,才会知晓啦。
一直到字幕缓缓升起,影院的灯亮起,我们仍然沉浸在影片的泪点燃点爆点之中,久久无法忘怀。
祖国,终将会记住那些忠诚于他们的人。
致敬每一位为祖国奉献青春、热爱与生命的人。
五一档期,抽出两个小时,去影院观看这部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长空之王》,相信绝不会令你失望。
长空之王 (2023)6.52023 / 中国大陆 / 剧情 动作 / 刘晓世 / 王一博 胡军
雷宇(王一博饰) 从前线“战斗员”到后方“试飞员”,电影《长空之王》以雷宇的成长和国产新型战机解决“心脏病”形成最终战斗力双线并进,讲述了一个并不复杂却极吸引人的故事。
吸引人的点在于:几乎不为人所知的试飞员群体,真机实拍的歼-20、歼-16、歼-10C等多款我国现役最先进的战机,试飞员与战斗机,都是我们日常难见的“隐秘的角落”。
陌生=新鲜=好奇,就如已经cinity120帧、杜比全景声、巨幕、普通2D各种版本看了个遍的我,依然想继续体验动感4D和IMAX版《长空之王》有什么不同。
果然是不同的,当身下座椅随着战机直上云霄、瞬间俯冲而晃动摇摆,不知从何处吹来的风忽大忽小掠过身体,我只能紧紧扣住左右扶手任寒毛竖起丝毫不敢松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银幕,嘴角紧抿唯恐自己叫出声而影响了他人,这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新奇体验,怎一个刺激了得!
诚如雷宇第一次试飞装上新发动机的歼-20时所感叹的:太爽了!
影片一开头,就是高燃的极限长空竞速,明明敌机已被锁定再进一步就能……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发动机罢工空中停车了!
眼睁睁看着敌机脱逃,自己还得靠参数、拼技术想办法把战机飞回去,这让憋着一口气的雷宇耿耿于怀,也让张大队一句“想不想飞 隐身战机”成功诱(拿)惑(捏),心甘情愿地到试飞局报到。
“隐身外形 复合材料 还得有个好发动机”。
眼界宽广、理论知识扎实的雷宇,是“会飞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新一代“专家型”试飞员的好苗子,心心念念着“泰山”发动机能否如期装配隐身战机,列装部队好到前线“报仇”,这一点“执念”让刚进试飞大队还没完全转换身份的雷宇不可避免地犯了错。
停飞的年轻人被派去学习包降落伞,申请调回原部队前飞最后一次,自己包的伞救了他一命却与亦师亦友的张大队天人永隔。
“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即使已经看了几遍,冲击力不再像第一次看时那般强烈,中国军人舍己护民的牺牲精神依然让我每每忍不住湿了眼眶。
看首映时最震撼的是张大队的牺牲,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试飞员是和平年代距离死亡最近的人”的含义。
重刷再看时的关注点则更多地转移到雷宇回答父亲的话上来:“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人失去的不仅是尊严,还有自信,以前失去的,我们这代人要拿回来”。
非常喜欢王一博这几句台词的处理,举重若轻却掷地有声,简简单单的一个“拿”回来,内含多少九天风雷,只有真正的试飞英雄们才能体会。
九天震风雷,王者惊寰宇。
电影《长空之王》吸引人之处,当然还在于几近占据片长三分之一的试飞+“空战”。
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每一帧都足够精彩,而这,却是我国内地电影大规模应用LED虚拟拍摄技术的一次全新尝试与挑战。
今日《长空之王》官方微博发布的幕后特辑中提到:搭建700余平米的U型屏、269平米的O型屏,还原机舱,模拟真实操作……以诚意与敬意,展现我国最先进战斗机的巍巍英姿和试飞员们波澜壮阔的试飞经历。
https://weibo.com/7735797737/4899063416226190 而参与《长空之王》虚拟拍摄指导的经历,让浙江传媒学院电影学院副教授,时光坐标传媒科技创始人、电影视效指导陈奕写下了相关论文:《长空之王》 虚拟摄制中光影运动的创作探索。
《长空之王》虚拟摄制中光影运动的创作探索 qq.com 国防科技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詹庆生在《﹤长空之王﹥:国族叙事与时代文化表征》一文中提到:中国空军电影还有很强的发展潜力,本片在影像语言、电影质感、特效制作等方面已展现巨大进步,展现的歼-20、歼-16、歼-10C等中国战机极具现代感、科技感甚至科幻感,空战镜头调度利落、剪辑犀利、特效逼真,虚拟拍摄实现了战机动作、演员表演与空地环境的有机融合,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美感和震撼性的视听冲击,也为空军电影创作探索了宝贵经验,中国空军电影前景可期。
《长空之王》:国族叙事与时代文化表征 qq.com
《长空之王》幕后剧照
春节档看了部《无名》,被流量明星王一博尬得我PTSD,所以《长空之王》上映时听说是这位绝望的文盲主演,楞是提不起兴趣。
平台上线后花了6块钱补看了,暗自庆幸没有浪费一张电影票钱。
我实在想不通为啥一定要请面瘫脸的王一博出演男一号,全程一个表情,像个机器人做动作,看不出任何情绪变化,自始至终只顾着狂拽炫酷。
尤其是其父母来看望他一起吃饭时那一通像小学生背书一样的高谈阔论,丝毫感受不到慷慨激昂的责任和使命感或是视死如归的决心,让我尴尬得浑身起鸡皮疙瘩,竟生出几丝厌恶。
看主旋律电影情绪如斯,真是罪过!
感觉全程王一博都是紧绷着、端着的,游离在整个故事和背景之外,与其它人格格不入。
剧里周冬雨演的军医也让我出戏,这两人甚至不如邓放演得自然。
全程最感动的是张挺葬礼上其妻掀开裹尸布的那一刻,演员的眼神让我不忍直视,即使是一边做饭一边在看这般随意,也不由得鼻子一酸泪流满面。
作为基本属于军盲的女人,我对飞机及驾驶技术完全没有发言权,只是看完有点感觉不太对劲儿。
为什么试飞中动不动就双发停车,动不动就起火?
即使小概率事件才能搬上荧幕讲故事,那明明已经故障并牺牲了最优秀的试飞员,为什么不做设计更改,非要选择复飞?
所谓的尾旋伞不就是给飞机加个减速伞吗?
或许伞的结构有独特设计,可一个开伞抛伞这样的设计难道很困难吗?
用得着总设计跟着瞎掺和,还多次汽车试验最后实飞时还是出幺蛾子?
你把试验关注点放在伞对机身稳定性的测试上,我都感觉高大上,不明觉厉得多。
不管电影拍得咋个烂,电影让我认识了一群新时代在刀尖上跳舞不断挑战飞行极限的空军试飞员队伍,他们不惧生死,用生命为国产飞机发动机研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值得所有人尊敬并铭记!
只是这样的一群人也应该得到电影人的用心尊重,而不是屈从资本,用王一博之类的流量明星来圈钱亵渎。
不知道你们看完电影的感受是如何?
我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脑子冒出四个大字不是“功不可没”,是“没有必要”!
无意义的牺牲是领导选择撤档的原因,其流露出的价值观试图走捷径被官方认可。
殊不知,适得其反,与解放军(征兵)价值观背道而驰。
试问,哪个家长,哪位高三生会在观影这部电影后流下激动的泪水然后报名参军。
我要是当地的人武部,宁可放映《流浪地球》《战狼》《红海行动》,也不会放映此部影片,每一帧都透露出低级红,高级黑,好在审查领导慧眼识珠,选择撤档,不然十一上映,不知会有多大笑话。
哭不出来是无奈,没有思想是硬伤。
试图反情节讲故事,而整部影片是大大方方的正规军讲述,反情节不但没加分,还成了影迷的吐槽点。
影片从试飞员雷宇一次试飞开始,同时也指出我国当前隐形战机存在的薄弱点,以及迫切创造世界一流的隐形战机的决心。
开战即决战。
为解决即飞出极限数据,又能保住飞机的矛盾,试飞员们一次一次的试飞,最终试验成功。
多个地方戳中我的泪点:一家三口的对话,当父母来看,受伤的飞行员雷宇。
一家三口的对话,让我泪流满面。
当又一次试飞,遭遇危险,雷宇没有放弃,队友一直坚持,最后完成了试飞。
邓放最后向雷宇敬礼!
影片满满的正能量,为伟大祖国航天事业的崛起点赞👍👍👍
长空之王
长空之王
长空之王
长空之王
长空之王
长空之王
7月末才来看这个片子,然后看到评分6.6……各位,你们的良心不会痛么!
就冲着片尾那几段不甚清晰的音频,除了著名的81192之外,其他几段据说都是J20的试飞员和塔台的真实对话,人什么时候会这么说话,你们不懂么?
我知道,大多数的军迷,航空迷看不上这部电影,这电影里有不太数得过来的各种基础性错误(这一点某乎已经分析非常透彻了),正因为如此,你们入不了戏;你们觉得这是在侮辱试飞员,侮辱中国空军;可是,正因为你们是军迷,正因为你们瞥一眼就能认出各种战机,你们不知道试飞员是干啥的么?
中国最顶尖的飞行员们,要知道他们的学历不比你我低,军衔绝对高过大部分的军人,就算不做试飞员,收入福利大概率好于你我,为什么他们还要一代一代前赴后继去拼命?
我们好不容易有一部敢于向广罗大众讲述他们的电影,难道不应该先鼓掌叫好?
正因为你们是军迷,你肯定也知道超视距作战是怎么回事,雷达锁定是怎么回事,可是我给你打包票,中国14亿人,起码有13.9亿人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如果片子不拍成这样,看雷达屏幕上两个点不停跳动很有意思么?
两个高手比拼内力,非内行不能懂其凶险,如果这时候不是金大侠站出来告诉你,左边那人叫张无忌,用的是九阳神功,你怕是要说,这是哪家龟儿子在这里扎马步,吃饱了撑的不?
正因为我们是军迷,我们应当比别人理解更多;我们有义务告诉一起看电影的人,什么是金头盔,大概可以理解为空军年度比武里,最牛逼的那10个人;我们有义务告诉他们,为什么一群金头盔,要挤到大西北山旮旯里去,做那脑袋拴在裤腰带的事情,只因为我们在20年前被欺负得太狠,81192这个数字,是一个碰不得好不了的疤;我们有义务给大家科普,飞机为什么要试飞,为什么在仿真模拟技术那么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是需要一群人去测试飞机的极限,他们处置的每个险情,都有可能成为飞机的重大改善点,抑或是成为未来真正战斗机飞行员的飞行教材,要求全文背诵我们有义务在他们不肯跳伞,拿命换数据的时候,沉默,并且制止别人的嘲笑。
“摔也要摔在跑道上”并非是一句口号或者空话,而是他们的信仰。
哪怕这个电影糟糕到一塌糊涂,我还是要对他们致以最高的敬意 —— 那就是我的眼泪,一直在脸上肆意流淌,从头到尾,没有停歇。
各位军迷,这个片子被打了6.6,绝对是爱国的你我的耻辱,而绝不是他们的。
很多年前有个电影,叫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的主题曲叫做《对待》,韩磊唱的,我想我们都应该想想,什么是正确的对待。
“你说我跟不上时代,付出的对待该不该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不管别人怎么看待也许你忘了怎么对待,刻骨的对待难以更改对待生活要用火一般的热情,在对待中寻找答案面对着共同的对待,我看见你不曾离开春天的对待汇成永远的大海,年年月月一代又一代”
剧情稀巴烂,周冬雨这个角色真的尬的不行,有啥必要?
于适的光芒不会被掩埋。他只会越来越闪耀。
虽然有各种槽点,但是看到城市上空飞过的j20,还是要致敬无数为了这个国家奉献了一切的人们
恶心了航空人、恶心了电影人、恶心了观众
剧情为了服务男主让其他角色基本成了工具人,最不满男主那条莫名其妙的感情线,但是老张的下线还是让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最后那几段“云淡风轻”的录音再一次让我破防。
通过一个试飞员的成长故事,侧面展现祖国航空事业发展的艰难与伟大。视觉盛宴的献礼片,全程惊叹、震撼和感动。
剧情稍显老套,大飞机很燃。全家适宜。王一博一点都不拉垮。
最好的是最后那段录音。
以前总说“《泰坦尼克号》上映20年内,任何人拍海难戏都是自取其辱”。现在我觉得《壮志凌云2》上映20年内,任何人拍空战戏都是自取其辱。
既感人,又励志!好片!
就。。。。。。。。。
这基本可以算是一部主旋律里面的主旋律影片,伟光正甚至无法正确的形容本片的主题!只是主旋律下的包装只能说是一个非常“套路”的故事;男主雷宇因飞行成绩突出,被选拔到试飞队,去后遭遇几多不顺,萌生退去之心时,再次突发状况,欣赏雷宇的伯乐张挺队长,与其共同执行试飞任务时遭遇不测,于是雷宇决心继承队长遗志………这种剧情,说实话,就算说是电脑写的剧本我也信,毕竟相似的情节实在太多了,何况影片内,主角的弧光实在太重,成长过程又实在太机械和被动。影片值得三星完全是因为胡军扮演的张挺的英勇牺牲和片尾真正的烈士遗言,因为他们,国家才能继续繁荣昌盛!
非军迷觉得还可以。不知道是不是有违反军事常识的地方,反正我是没看出来,也不可能逐帧辨别特效有什么毛病,所以这两方面在我看来都还可以。试飞员的工作虽然没有前线那么紧张刺激,但也十分惊心动魄了。看过电影才知道,所有设计指标都需要试飞员去触碰极限,真的是玩命的工作。胡军牺牲那段还挺感人的。爱情线略微无聊。王一博的表演个人觉得比《无名》好。隐形战机出场较少,没有看过瘾。最后的空战不知道是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哪怕只是击落两架无人机呢,也是真正的战果了。如果在影院看可能会更爽吧,还能多半星。
主旋律,好尬!
开头结尾出彩的平庸之作
上午刚看完空王,给5分,特值得花时间去影院观看。说几句观后。先鸡蛋里挑个骨头,总体感觉时长再长些会更好看。例如,张队夫妇以及雷宇女军医两条爱情线刚刚看出点滋味影片就结束了,不过瘾。另外, 雷宇与邓放的战友情也没看过瘾,有点遗憾。再说过瘾的。结尾歼20与敌机的空中缠斗,绝对漂亮!尤其是雷宇锁定敌机,请示领导是否开火那个瞬间,特牛逼!还有在结尾时,导演剪辑了一组试飞员在牺牲前与地面的最后通话,每名试飞员的语调都十分平静,就像马上要出差嘱咐家人一些琐事那样…看得我立马泪奔。还有好多类似细节就不剧透了,大家自己看。最后说下胡军与王一博的表演。完全把两代军人的传承感演绎出来了。王一博的人物弧线就像一道彩虹,而胡军就像是那个画出彩虹的大画家
有点偶像剧通病,水时长。
对男三于适印象深刻,不管从演技还是颜值上都能打~
虽然挺套路的,但整体还不错,不过感情戏真没必要。另外前后驱赶敌机看着是过瘾的。最后的录音让人破防。。。PS:八哥是有,但是加起来都不如10马赫跳伞和F14干翻两架SU57让人出戏。PSS:男主三飞三出事,简直是扫把之王。。。╮(╯▽╰)╭
试飞场面也就是个正常的军教片水平吧,文戏太可怕了,就是从头到尾翻来覆去罗里吧嗦的空话套话吹牛逼,听得都快吐了,却连敌对势力的国名都不敢说。王一博确实面瘫,面瘫倒不是干不了表演,只是要有适合自己的角色,到了这样一部本应很热血的电影里,这张脸就是在给观众的热情降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