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嘉丽近年颇为高产,《超体》上映前夕,香港公映了她去年的力作《皮下之慌》。
国内直接从英文片名Under the Skin译作《皮囊之下》,私以为,这次港译略称一筹。
这的确是一个关于皮囊的、会让人心慌的故事。
电影散场后很多港人认为这就是部鬼佬版的《画皮》——如果单单只谈部分的剧情,这确实是个异类(外星人/狐妖)披着人皮魅惑人心的故事。
但是在画面和声音的相互作用下,也就不难理解这部片子为何在国外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了。
简单说来,这部电影的看点有三:一声二画三女神。
前两者,请恕言语苍白无法勾勒,当真是要进到影院里才能体验到的感官刺激。
在非常意识流的开篇中,从黑暗到光明,观众随着起伏的配乐被不自觉地“催眠”代入到电影里,“目睹”了一场匪夷所思的宇宙运转般的“启动仪式”。
随后在一个纯白的空间里,斯嘉丽赤裸着将一个女人(一具女尸?
)身上的衣服剥下穿在身上。
那女人流了一滴泪,斯嘉丽打量她,触碰了她的私处,指尖上爬上了一只蚂蚁。
接着镜头一转,斯嘉丽去到商场置办衣物和化妆品,对着小梳妆镜将自己打扮成烈焰红唇的小妖精开始了勾魂夺命之旅。
与开篇的长镜头风格不同,在斯嘉丽勾搭男子的过程中,以第一人称出现的不断跳接的画面让观众与斯嘉丽“合二为一”,体验到她是如何选择猎物的。
独身、独居、没有朋友……这是她的三个标准,一旦对方符合要求,便一路热络地将他带入黑暗。
几段成功的勾搭让观众看到越露越多的斯嘉丽的胴体,以及目睹到可怕的未知死亡。
脱光的男人们都沉入地底,然后在那里消弭,血肉分离,最后只剩下一张薄薄的皮囊在液体中翻飞。
终于斯嘉丽经历了一些不一样的男人们(救人的泳者、溺亡失踪的一家三口、送花男、暴徒和丑男),这之后她无意中看到半身镜中的自己,细细端详很久后将最后勾搭的那个丑男从陷阱中救出,只身从摩托男同身边“逃离”。
经历一场大雾后她来到某个苏格兰小镇,邂逅了一个善良的男人。
相处相爱的戏码过后,在例行公事男人要进入她身体时,她忽然发现自己的下体有异。
她再次奔逃到森林,在她休憩时意识似乎与大地合二为一,此时她差点遭到伐木工强暴。
挣扎中伐木工撕开了她的皮囊,她碰着“自己的脸”仔细端详,最终被伐木工放火烧死在白皑皑的雪中。
某种意义上,这是一部成功的超现实惊悚科幻片,或者,也不是,毕竟在某些表达上,确实过于晦涩艰深,而最后结尾的改编呈现多少有些违和。
影片惜字如金,除了必要的台词(搭讪),几乎没什么对白。
含义都在画面里。
初始的开篇,事后想来,正是斯嘉丽被“制造”化为人形的过程。
从学说话发音,到睁开眼睛,从混沌的黑到通透的眸子,早已注定她是一个异类。
类似的过程在中间还出现过一次,摩托车男检查斯嘉丽的外貌和眼睛,不只是在确保伪装的万无一失,更是在确保她还是它。
斯嘉丽一直从小圆镜中看自己,尽管有很多通过倒车镜观察她的镜头,但从未与她对视。
而当她看到镜中人,她的全部的皮囊,在这场无止境的角色扮演里,她开始困惑与失焦,在大雾(心里的陌生情感)中迷失方向。
她试着吃人类的食物,看人类的风景,接人类的吻,如水仙般打量自己在镜中的样子。
在“试图”成为人的过程里,皮囊外的一切她都做到了,然而与男人交合时她才发现她始终是个异类,皮下之慌,只能再次逃走。
在林中小屋休憩时,她似乎感知到了盖亚的意识,与森林共感。
而当她差点被侵犯皮囊被剥下时,她端详“自己的脸”,她本体的脸面无表情,直至毁灭。
她的外星同伴还在不停搜索她,而她皮囊与身体燃尽的灰烬与飘雪一起洒满了整片大地。
原著还有很多黑暗讽刺的部分,在电影中都被弱化甚至摒弃,只留下了和人最直接相关的部分。
电影通过镜头画面很好地表现了原著小说的几个重要议题:身份认同、人性、势利与悲悯。
这些议题集中体现在斯嘉丽身上,在她这趟看(人类)与被(观众)看的旅程中,完成了一场关于身份的探讨。
外星人从哪里来,为何未来,我们不得而知,但皮囊之下,更深层的构造与内心,却是它们也不知的,最为诡秘的“宇宙”奥秘了。
最后补充一点,片尾字幕的颜色在白与红黄间间断性变化,配上那复现的音乐,令人有种错觉,是真的吗?
不是吗?
这场视觉的催眠持续到最后一刻都还在设问,表象上看到的,表象之外,是何物呢?
Copyright © 2014 www.AKIRASTAR.com(獨孤树) All rights reserved.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外星人以人类血肉为生,但在数次狩猎后逐渐萌生了想要成为人的念头,于是逃避目前的生存状态,但最终被自身与人类的差异而吞噬的故事。
冬季阴暗寒冷的苏格兰为影片提供了绝佳的场景,也跟影片的气氛无比契合。
尼古拉斯·罗依格的《天外来客》和蠢朋克的《电磁人》和本片在主题和氛围上都很相似。
看完本片,这两部电影也是首先被本人想到的。
《天外来客》在剧情构建上的努力尚不至于脱离一般电影太远,而蠢朋克的半自传电影则颇有一些文艺逼格,动不动来个长长长的镜头,而且没有一句台词。
应该说,本片可以看作是《电磁人》的外星姐妹篇。
但这三部电影讲的都是“异人类”与人类关系的故事,基调都是忧伤而疏离的,不同于一般的好莱坞科幻剧情片。
推荐大家把这几部放在一起看了。
我觉得开头被扒衣服的裸女是上一位用来色诱地球人的外星女一号,因为有了人类的感情所以被斯嘉丽接替色诱工作,并不是什么斯嘉丽用来换皮囊的地球人,电影开头看完如果你不理解的话,看完电影结尾看到斯嘉丽逐渐人化的过程总该理解了吧。
首先看电影开头:摩托男从一个桥下拉上来一个女的,注意大卡车是停在路边的(这个大卡车里没有人,因为司机就是这个女的),我觉得这才是摩托男找到这个女的主要原因,然后摩托男把女的装上了车,接下来电影就切换到了斯嘉丽去换衣服的镜头,他们穿的是同样的衣服(你可以理解为这是色诱的工作服),卡车是她们的作案工具,换完衣服后,有个特写是裸女流出眼泪的镜头,特写镜头肯定是导演给的重点暗示,如果你看到现在认为这个女的是一个普通的地球人的话,继续往下看,电影后面,斯嘉丽从畸形男的丑陋皮囊得到了启示,终于认识到自己也不过是一个披着皮囊的外星生物,然后抛弃了大卡车,开始想要变成一个人类,然后去了一个餐厅,学人类那样吃饭,被一个陌生男小心爱护,然后产生了人类的感情,电影这时候也在同步播放摩托男到处疯狂寻找斯嘉丽,这说明什么?
就是产生人类感情肯定会被外星同族不可原谅,就此立即下岗被下一位“斯嘉丽”接替工作,这就是一个女主不断更替的循环,所以也就解释了开头那位裸女流出眼泪的镜头用意,因为她作为一个外星族人,已经人化了,所以就要下岗了,并且她身体上的那只小蚂蚁,也在暗示裸女已经成为地球上的生物这一点。
并且在斯嘉丽完成换装后的下一个镜头是,摩托男把自己的摩托车从卡车后面推了出来(看下图),说明装着外星女一号的那辆卡车是摩托男开回来的,也就侧面说明了刚开始那辆卡车是外星女一号开到桥边的。
这部电影节奏很慢,但是导演传递的道理却是那么珍贵又那么容易忽视,皮囊之下是什么?
是人性,是情感。
然而人类是如此地容易迷恋皮囊,忽视人性和情感,最终走向了毁灭。
正是我觉得最后那个陌生男一开始并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并没有多看重斯嘉丽的美貌,而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和帮助她,所以最后打动了斯嘉丽,心甘情愿做出了回报,也让人化后的斯嘉丽走向了自我毁灭。
影片超现实的配乐融合充满生活气息的街景,导演不断地让我们从斯嘉丽这个外星女的视角去打量和思考着地球人的世界,去思考皮囊之下的人性,是一部值得回味的电影,
《皮囊之下》是根据荷兰米歇尔法柏的同名惊悚小说改编,讲述一个披着人皮的外星人,在地球四处猎杀地球人的故事。
但猎杀这个词显然为电影增添太多商业电影中的硬科幻色彩,所以当影片用诡谲的方式从宇宙炫光慢慢放大到瞳孔时就已经让部分期待的观众一头雾水了。
而电影在前半段散漫且不厌其烦的描述斯嘉丽约翰逊如何观察以及勾搭男人也是在挑战观众的忍耐力,直到他们对电影的期待值只剩一睹斯嘉丽约翰逊的全裸。
不过这也恰恰映照了影片中斯嘉丽约翰逊扮演的人皮外星人色诱地球男人的情节,为什么色欲会成为被外星人所利用的诱饵?
也许当下绝大部分观众抱着看斯嘉丽约翰逊女生妖娆果体来欣赏《皮囊之下》的现状算是有心无意的做了一次解答,他们仿佛在观影的某个时刻所散发的色欲便成为了外星人的猎物,同时片中的那些男人并不是单一的角色,而是象征一个种类一个性格的男性群体。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斯嘉丽约翰逊拍的三部片都是R级电影,另两部分别是《唐璜》和人畜无害的《她》。
当然比起前两部显然是《皮囊之下》更能去考验斯嘉丽约翰逊自身魅力和演技空间。
电影中在表现人皮外星人猎杀地球人的过程主要运用到了三个步骤:观察,沟通,色诱。
“观察”在片子里出现的比重极高,你会经常看到镜头里的斯嘉丽约翰逊从车内往四周环境观望,然后就会从客观视角转到眼睛的第一视角,镜头便不停的对准来往的路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以此来表现外星人搜寻和观察的部分。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觉得电影意识流的原因,一般的情节电影里的人物和画面都是带有信息的,这些信息可能包括关于角色的动机以及后续剧情的的伏笔,而《皮囊之下》里这些对准路人的类似新闻里的偷拍镜头显然是不具备这类媒介效果。
但这并不代表这些镜头是完全空白没有意义的,这些画面完全是在表现外星人的日常以及她行为的程序化。
“沟通”是影片中最稀有的东西,有对话的几场戏寥寥无几,而且发生的对话都是在车上。
当然这是属于导演的有意为之,因为他在某个程度上是把片子做成了公路片,他迷恋苏格兰阴郁冷感的风景,他想通过角色的行程来捕捉苏格兰的遗世独立。
影片中斯嘉丽扮演的约翰逊在车上接触过四位男性,有耐心的,年轻的,丑陋的,紧张的,但是你会发现他们对谈的内容永远都是一致的。
千篇一律询问家庭信息和工作情况,最后借用女朋友的话题来勾起角色的性欲,这里同样是为了表现外星人的机械化工作模式,同时也是为了点出这几个男人上钩完全是因为外星人那漂亮的皮囊,仅此而已。
“色诱”是影片中最能与科幻二字相互勾连的。
斯嘉丽约翰逊成功勾引男子之后会带领他们来到一个镜面构造的完全黑暗的封闭空间,随着斯嘉丽的衣裳一件件的剥离,男子也随之跟循加脱衣服直至陷入窒息的液体层,最后肉体和皮肤的分崩离析构成了影片最具邪典Cult味道的画面。
影片的色诱表现回到最简单的肉体吸引,想必这也是为什么要选择斯嘉丽约翰逊的原因,但影片的呈现上是属于慢炖的,节奏上属于梯级递进的,这也是影片区分“色情”概念的重点所在。
第一位男性只是到了封闭空间,第二次则是让我们看到了走入液体层的画面,第三次才让我们看到了液体层里血腥的一幕,而且每一次的色诱都是属于美艳但不色情低俗,这当然与导演的艺术美学有关,包括全片的低照明,大量小景别画面,控制着影片冷峻神秘的氛围,大大的消弭了情欲主题一直引导给人的低俗之感。
但观察,沟通和色诱只是影片的前戏,当斯嘉丽约翰逊扮演的外星人被面相丑陋的男人激发了人性欲之后,她开始尝试吃人类的食物,甚至开始审视自己的这副美丽皮相并去思考皮囊之下人类的内心到底想要拥有什么。
她天真的以为皮囊可以用来报答善良的人,却万万没想到也会糟来杀身之祸。
一个伐木工人对其强奸未遂之后意外破坏了她的皮囊,外星人身份暴露之后他归西于一片火焰之中。
其实影片之前对色欲的立场是很中立的,男性的欲望来自本能,外星人的谋杀是任务模式的,所以到了最后这个关于男性对“皮囊”的拷问终究还是以男性的暴力行为来作反面描写而告终。
若是身为女人,尤其是美人。
哭,有无数人敞开怀抱。
笑,有无数人鞍前马后。
就连走在一条最普通的大街上,也会因为路人打量的目光而被注入不可逼视的艳色。
她就站在那里,四周为她黯淡,她一动不动,等待有人奋不顾身。
就像一株捕蝇草,不需要多余的奔跑,自然会有猎物送上门来。
但她的猎杀从来滴血不沾身,因为无需触摸,猎物就已经落入陷阱。
你不懂她的游戏。
她只需要对你不坏,你就已经兴高采烈。
她只要不说话,你就以为她对你另有深意。
她只露出锁骨,你已经表露无遗。
最后还未碰到过她的发梢,你就已经成为标本墙上一只风干的蝴蝶。
是的,美人就是这样猎杀。
这是身为女人最佳的消遣游戏。
但她的外表,那么鲜艳,就像秋天红透的浆果,谁也忍不住想要采摘。
这赐予她趣味的皮囊也会成为致命的靶心,不断吸引危险逼近。
她必须时刻提防,哪怕敲车窗的少年也有可能随时产生歹意。
她必须时刻小心,哪怕最简单的友谊也可能源于最原始的冲动。
在她的世界,几乎没有与皮囊无关的牵挂。
这一身皮,能成为雨天路人温柔的黑伞。
这一身皮,能化身他人婚礼上失焦的菲林。
这一身皮,能替代便利店缺席的零钱。
这一身皮,能变成水杯中的迷魂剂。
女人站在远处捕猎男人,男人躲在近处伏击女人。
无论这皮囊下包裹什么样的灵魂,总有人愿意为之煞费苦心。
我有一身画皮,躲在画皮后看人和脱下画皮看人,人就不一样了。
若已身为美人,如何还能简单的生活呢。
在我的理解中,这个片的母题并不是“诱惑”,“猎杀”,而是“塑人”。
片子一开始的斯嘉丽约翰逊是赤裸的,在机车男的帮助下获得了一套女性的外衣,之后又学着其他女性涂口红。
这里可视为她获得了人类最外在的一层皮囊:“衣着打扮”。
我们现实的社会教育我们以貌取人,以衣装品味来评价一个人。
哪怕片子一开始斯嘉丽还是非人的时候,她仅凭一身单薄的外衣也能行走在熙攘人群之中毫无违和。
然后她学会了人类的第二层皮囊:表情。
表情即外表(现)的情感。
她学会了笑着搭讪那些路边的男性,尽管她心中空洞虚无,但虚伪的表情却让她在与人的直接沟通中毫无破绽。
这时的她已经在社交关系中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人。
接着她见识了前赴后继消失在海里的一家人,但她只是无动于衷地捕获了自己猎物:业余潜水员。
这里不得不插一句,在这个片中水的意象一样很重要,大海如同斯嘉丽一样是天生的诱猎者,利用人类的情感欲望,将人们一个个拽入大自然的深渊。
包括片中被斯嘉丽诱捕的男性也都浸泡在如海底般的液体中。
而这液体究竟是什么?
是欲望?
是罪恶?
我觉得都不是。
先往后看,斯嘉丽又分别从不同的猎物身上获得了皮肤,血肉……她终于在生理意义上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人。
而当她在社交和生理方面都成为人的时候,她的心理却不相匹配地空洞着。
直到她遇到一个奇丑无比的男人。
他很自卑,也正因为他的极度自卑,导致他极度在意自己的存在。
当斯嘉丽想像诱惑其他男性步入她的泥沼的时候,却惊讶发现在这个男人身上,她意识到了一件她之前从未意识到过的事存在:“我”是什么?
她开始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容貌。
从这一刻起,她开始天性般地从内在塑造自己。
至此,我认为那个囚禁男性的海洋并不只是欲望或是罪恶的象征,而是她的“意识之海”或是说“潜意识之海”。
当她漫步于“意识之海”表面,海底却已悄悄将那些他人榨干,无论好坏,他们都成为了她的一部分。
她之所以放走丑男,也是因为意识到“我”的存在后,她不再盲目地用他人的形象来构造自己的意识。
她开始试图理解人类的喜好,吃蛋糕,乘公车,与男人生活。
就在她以为自己已经由外及内变成一个真正的人准备与男人做爱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仍不完整。
她惶恐地拿灯照着自己的下体,然后离开。
我认为这里她欠缺的东西是“爱”。
尽管她从外表到意识都成为了一个人,但她依旧没有学会爱。
为什么?
因为融入她意识的男人都没有这项能力。
或者说,片子像是在比喻假设存在一个徒有躯壳的人能否在人类社会中学习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爱的能力的人,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太多空洞的皮肉,太多装饰过的欲望充斥着人类社会。
片尾渴望成人的斯嘉丽被虚伪丑陋的守林员施暴,在罗列如矩的树林前,被拨下了易破的皮囊,露出了石油般黝黑的本体。
石油,多少植于地表的树木腐烂融合汇聚起来的产物,如同个人的意识汇集模仿同化了多少他人的形象。
而这本体末了在雪地上熊熊燃烧,森林默默地注视着,只剩下灰烬似的白雪不断从空中落下。
ps.你问机车男象征着什么?
我也还没有想通,也许把他的行为罗列起来能找到些线索。
一刷英文版,肯定会有些地方错漏,欢迎指出或是和我讨论新的看法。
我没有B站就不能活。
在B站上看的皮囊之下,这是一部悲伤而冗长的电影,还好有小伙伴们不断分散注意力。
开场15分钟左右基本没有BGM、没有音乐诶!
中间穿插也是,对白没几句。
要么就是口音极其浓重的日常对话。
好多人冲斯嘉丽女神来看,我对她无感,但影片里觉得欧洲人真是脸小呀!
身材很丰满。
讲的是一个外星人对人类世界的观察,她色诱孤单没有牵绊的男人,并以此赖以生存。
她观察人间百态,亲身经历了人的情谊,想改邪归正、融入人类社会却失败被人类消灭的故事。
电影描述人类社会很真实,我们爱动物、爱孩子、互相帮助、给予陌生人问候,但也有居心叵测的坏人。
女主看到有牵绊的男人就不主动搭讪了,那些男人怎么一经勾引就上钩了呢?
还不是看中女主的姣好外貌?
殊不知她就是一张画皮。
他们也是好人,热心指路,但也想贪便宜、贪女色,女主利用这一点,或许也是一直得逞的原因吧。
我想那些男人实在孤独,本能和冲动是一样的,除去一张皮,肉体都一样,付诸东流。。。?
我真的不喜欢只看脸的人,好不好看都成了遍布全球有优势的惯例,这不公平。
后来一个奇丑的人其卑微的灵魂令女主动了恻隐之心,丑陋皮囊之下,他其实是个好人,所以免于一死,女主也通过他经历转折。
后来她决心叛逃,碰到了好心人。
那个大叔真心善良,想了想,也就在苏格兰可以这样,民风淳朴,在高科技的大城市人性早已冷漠,才不会牺牲时间甚至腾出房间让陌生人住,我们是不是也和外星人一样了呀?
武装起自己,一味追逐自己的猎物。
她和大叔好上了,这时候我都差点感动哭。
她寄宿在大叔家里,有次全裸在镜中看着自己,包括在镜中端详自己的脸,我想她正在打量自己、人类并接受自己融入人类的事实。
我想她更多是想作为回报偿还大叔,女生想初尝爱情的滋味却意外发现自己没有那个功能。。。
太可怜了。
是不是我们一味在玩弄感情中停留太久,遇到纯粹感情时反而失去了爱的能力了呢?
就像女主深陷迷雾中一样。
另外我也在想,我们可以从男欢女爱中得到快乐,是不是也是赋予人类的特权?
外星人没有,动物不知道有没有,是不是这样人类真的高出一等?
经过这一次,她学会了愧疚和自卑吧,就叛逃了,却遭到森林管理员的猥亵。
可见人类不只是善良横流,也是电影真实的地方。
她在迷糊中感到松树随风摇曳的通感给好评。
外星人已经准备从良了,却被人类算计。
人性太复杂,或许外星人无法承受,活生生把一个善良的外星人给杀了,就因为内心的害怕。
影片有些细节捕捉到位,比如都市中世人百态;外星人试图品尝人类食物一口吐出来;开头穿上女人皮囊时那个女人的眼泪;听到音乐外星人轻轻触动的指尖。
科技、知识像冰冷的武器武装我们,让我们冷漠无情甚至出现变态扭曲,如同时钟指针的弯曲。
可别忘了情感似冰雪天的热源,可以感化一切力量。
音乐之类都是情感的流露。
Let the emotion flow.皮囊之下,我们胜过外星人的是流动的血液和情感。
最后,我想人类间的情感是伟大的,有感化的力量;尽管科技发达,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超越这个。
是不是理智与情感的超现实版?
我拿着电影给我爸看时,他一味说能不能看些正能量的片子?
我想我心智的叛逆期才刚开始,哈哈。
女神这两年可谓相当高产,不仅在商业片上一路高亢,贡献了全球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黑寡妇,文艺片上也颇为可圈可点。
去年的唐璜里的自黑,到Her神龙不见首尾的献声,再到Under the Skin里真真切切地脱了。
(鉴于约翰逊女神已经好多年没有这么慷慨大方地“脱”,那些声讨不够值回票价的童鞋,请自觉回家补点爱情动作大片。
)鉴于本部电影是女神从影以来,脱衣穿衣镜头最多的一部,于是,就这么一点,已然要给到四星。
但是,如果是要拖家带口去看本片,还是请转隔壁厅看看Depp叔叔。
说回到电影,之前完全没有看过小说,也没有看豆瓣介绍,初初看下来以为是充气娃娃如何懂得真爱的故事。
直到电影最后,女神被伐木工扒弄坏了皮囊,而被迫自剥时,才明白,哦,原来不是充气娃娃之恋,而是一个关于未知生物的故事。
所以看这种电影最关键还是要能熬,就像跟一位老牌手打牌般,撑到最后看对方能出到什么绝招。
从开场,几乎5分钟长度的星云图,再切换到椭圆,圆形,最后瞳孔。
一切看似毫无联系,却又适当地解释一切。
一个开摩托车的男人到路边草丛里抬了个晕厥的女人上车。
女人被放到一个无法被确认的空间里,一个黑色的人型生物将女人的衣服脱去,在脱完那一刻,黑色生物变成了和女人一样的生型脸蛋。
她穿上了女人的衣服,在要离开那刻,好奇的望下女人的阴部,用手碰触,手尖上有只黑色的蚂蚁。
摩托车男离开后,这位女人也下楼了,她到了商场,穿过人群,买了件皮草,顺便在化妆品店里驻足了下。
这段,其实暗示,这位外星人在学习人类的行为。
去化妆品店,则是因为,这个地方一般是女人的地盘,是最适合学习女人行为的地点。
导演的一组主观镜头,各种年龄的女人在享受化妆,也是说明了这点。
于是,一件皮草,一个口红,她上路了。
这一路,其实也就是假借约炮之名,实则是绑架男人。
这段也是电影最长篇幅的一段。
四个男人,一二两个都是手到擒拿,第三个是男人跑了,第四个是她放走了。
衣服也已脱到背心,Bra,全裸的渐进节奏,进行着穿脱更替运动。
她所找的男人,大部分也是些边缘人。
单身独居总是最佳的选择。
故事的转变,是女人在堵车路上收到对面堵车男人送的花,而花上面有卖花男子的血。
大抵是女人第一次碰到人的血,才那样惊慌失措。
而从到对海边遇难一家的无视,到之后放那个丑男人一条生路,两者的对比,让前后两段故事看似无任何联系,实则从侧面反应了,这位外星人在一点点地学习人类情感。
而大雾中,她离开了卡车,丢下皮草,一件单薄的红色紧身衣在高速路上行走,则暗示了,她抛弃了她的外星小团队。
在餐厅里点的黑森林蛋糕,是她第一次体验食物。
吐了后,人们投来的目光,让她感受到了来自皮囊下的不安。
其实那滴卖花人的血,就像撒旦的苹果,以致于她开始有了人的情绪,能感受到外界对自身的影响。
之后遇到的好心人那个桥段,是有些老套,不过庆幸电影没有准备把这个故事当做通俗爱情故事来描写。
好心男人无微不至地照顾,女人慢慢对他有感情,并决定以身相许。
可无奈,在性交时刻,被男人弄吓到,跑去用台灯照自己下体。
(这处直到最后才明白,原来是怕自己的皮被捅坏了,额,为什么不买一条质量好,且功能齐全的皮呢?
)然后就是在森林漫步思考,碰到伐木工。
惨遭猥亵,且最终被伐木工扑到,强奸未遂,却把她的皮囊弄坏。
无奈下,她只好褪去皮囊。
却被伐木工一桶汽油浇身,且无良得点燃了火,最后在白茫的雪地里,她抱着自己的皮囊,一起化为黑烟。
很明显一部故事大纲里以科幻片为归类的电影,却显然没有被这个标签框定了电影的风格。
而缓慢,松散的情节铺垫,如意识流般的镜头,只在约翰逊女神色诱男人的片段里,在妖艳的背景音乐铺垫下,方能感受些科幻悬疑感。
而除此之外,这部电影更像一部关注女性意识觉醒的电影。
这部电影呢,用了非常多的象征手法,而这些象征则一点点地埋在似有似无的情节里。
从开头,星云图的象征即生命的诞生,外星人对皮囊阴部的一瞬凝视即对性觉醒的开始和指尖上的黑蚁象征着随性而来的危险,勾引陌生男人们的高速之路即性的尝试之路,再到与一个男人若有若无的感情即感情或者爱的实验,最后对伐木工人试图强暴自己的坚决反抗即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一部完全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里,斯嘉丽·约翰逊的表现很有有突破性,如何在一个文艺片里演好一个外星人,远比在商业片里演个变种人来的难多了。
虽然我猜了女神演的肯定不是正常人,(以为她演充气娃娃),还是看到结尾才明白 -- 原来女神演的是外星人呀。
于是,不能怪女神演的不够像外星人,也不能怪我眼拙,就只好当作导演最后出了张好牌。
分这么低,看的时候还是有点担心的。
但是事实上是看得非常爽,无比诡异和狰狞的镜头和配乐挖掘着我内心的恐惧感,眼球刺激部分颇多(但就算要表现丑也弄得太丑了吧,导演去世)。
但是我不能把握主脉络,对斯嘉丽扮演的角色行为摸不着头脑,就是说对我剧情的理解还是差了些,还得靠看问答来捋清故事究竟讲的什么。
不过这也反映了导演的一些问题,每一部分的气氛、悬念营造得很好,无处不是荒诞惊悚,但对整体的把握还是稍弱。
而斯嘉丽的表演非常内在化,也是为了表现其不常的意识形态,但还是回到叙述层面上的问题,这也使得电影始终笼罩着一层薄纱,并不是缺点,因为显得灵异惊悚,但自认为没读过原著小说的观众几乎不能一遍完全看懂,而简介都不看的可能更难把握清楚故事核心。
不过倒是觉得因此再看一次也不过分。
I can not say this is not a 'good' movie. It certainly was hard to enjoy, with thin plot and camera takes that seemed to stretch infinitely without any stimulation on the horizon. But there is no sloppiness or pretentiousness going on here. The story and the delivery are both sharp and clean cut. The uneasy and uncomfortable feeling from watching the film was struck up intentionally to symbolize the state of residing in an alien body and walking an alien land. The cacophonous sound track, I have to say, is a very smart move. By abrading the audience's nerve endings, it literally put us under the skin of the heroine, not passively counting on our imaginations to take on the task, but actively forcing our sensory into the play.
7.2 诡异的故事、场景、配乐,偶尔还是有感触的,波澜不惊的晦涩、缓慢、闷。
气氛诡异的渗人啊.........台词不多全靠耐心...这种绝壁会引人深思的片子。。我还是.... 看不太懂.....
under the skin, there is humanity or vanity?
信息量好低的点子电影,有点违背对开场镜头的期待。
没看懂
要脱么找部好点的剧本又脱啊
偏实验性的电影,画面诡异,对话极少。剧情留白较多,引人遐想。寡姐为本片献身,还是有点草率了。
好像是属于那种情色演示片,短片,不好看,看了评论说是科幻片,所以看不下去时候,就快速拖放,到最后这个女的显示是外星人,被一个男的点火烧死了,影片结束,不知道这影片什么意义
皮囊之下。用寡姐的首次全裸戏做噱头的简直了。但这片确实全靠寡姐颜值撑着,几次我都想关电视了。从超体到攻壳到皮囊之下,寡姐对演仿生人上瘾了。电影还是实验性和概念性太强,典型的电影节电影。没有连贯性的故事,人物逻辑也很莫名其妙。结尾却是让人有点震撼。也是很少在电影上看到苏格兰。作为寡姐颜粉,我还是最喜欢她在伍迪艾伦电影中的那种性感撩人。
杜兰特快来看!!出了斯嘉丽的全裸皮囊,也没什么亮点了,还不如《画皮》。
分了四次终于看完~~~就算有女神的三点全露,对着这片也完全硬不起来啊~~~
Oh loved it! 冷冽、诡异、美妙的视听体验。被吞食的欲望人体化作皮囊漂浮在水里好像蓝色的水母。/斯嘉丽约翰逊抚摸自己的身体那一幕好动人,仿佛那身皮囊终于属于自己。/喜欢结尾,下雪了,仿生人褪去皮囊,感受到了疼痛。becoming human being.
正面领教了苏格兰天书。
叫什么皮囊之下呢,干脆叫斯嘉丽写真集,保证大卖
等了1h40min终于等来《画皮》里的一幕。这种实验先锋电影我是看不来……苏格兰太多次在电影中仅仅作为一个背景出现,苏格兰人民也一直因为自己的口音被刻画成低俗、落后的人。多少部在苏格兰拍的电影主角是冷艳高傲的英格兰(外星)人了?!不服!
4.0
1. 2046地球漫游 2. “我不是不行,是没有” 3. 人长得丑连外星人都不想拿来当披风(just kidding) 4. 符号是点睛还是冗余要看个人喜恶了 5. 苏格兰英语才是外星语,谢谢。
配乐好有感觉,这副皮囊,人的嘴脸,一览无余。
6.0/10 分。2023.08.28,初看,蓝光。原著作者米歇尔·法柏生于荷兰,目前定居在苏格兰。作者强调如果把小说搬上银幕必须在苏格兰的高地取景。。。剧情晦涩难懂,勉强给个3星。不适合一般观众。。。最后的我的理解是,外星人太黑了,她想变成白人。。。那个丑男,亚当·皮尔森,他是真的长成那样的,我开始还以为是特效。。。
5.8,这是斯嘉丽拍的比超体还烂的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