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利器

Sharp Objects,利器之痕

主演:艾米·亚当斯,派翠西娅·克拉克森,克里斯·梅西纳,伊莱扎·斯坎伦,马特·克拉文,亨利·科泽尼,米盖尔·桑多瓦尔,西德尼·斯维尼,芭芭拉·伊芙·哈里斯,伊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利器》剧照

利器 剧照 NO.1利器 剧照 NO.2利器 剧照 NO.3利器 剧照 NO.4利器 剧照 NO.5利器 剧照 NO.6利器 剧照 NO.13利器 剧照 NO.14利器 剧照 NO.15利器 剧照 NO.16利器 剧照 NO.17利器 剧照 NO.18利器 剧照 NO.19利器 剧照 NO.20

《利器》剧情介绍

利器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改编自《消失的爱人》作者吉莉安·弗琳的同名小说处女作,讲述记者Camile Preaker,刚刚从精神病院出来就面临了不少麻烦:她必须回到她的家乡小镇去报道两名未成年少女的谋杀事件。Camile一直和她的母亲还有同母异父的古怪妹妹很疏远,但却被逼和她们住在一起。此外随着调查的深入,她发现自己和被害者有很多共同点,在战胜自己心魔的同时她还要慢慢挖掘故事的真相。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魔法科高校的劣等生第3季九死蓝色时期美人鱼之海盗来袭寻女之旅小人物指环王:力量之戒第一季好汉的梦顺德人家之合家欢单身狗海军罪案调查处:洛杉矶第四季杀了我三次音乐家战后之战极光大冒险这个雪男不太冷我恋爱的一切生死金天鹅瑜伽熊星空清理者生理酱鸣鸟不飞:乌云密布我是检察官金装律师:洛杉矶鳏夫跨美旅钢琴之森殡之森人间烟火为食神探保你平安

《利器》长篇影评

 1 ) 看完这部剧,你应该去看看阳光

一、开始我花了两天时间把这部剧看完,看完之后就开始后悔,看的时候三心二意,导致遗漏了很多细节,留下很多谜团,所以我不得不再去回味一遍,重新梳理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模模糊糊的东西终于有了清晰的轮廓。

事实证明,这是一部疑云重重,暗流涌动的剧,节奏很慢,渐入佳境,乃至于不能释手。

这部剧一直是蒙着面纱的,一切都是影影绰绰,朦胧的,虚幻如同梦境,偶尔泄露的一些东西,我们却不足以把它们串联成真相,直到结局,会发现原来一切都发生在我们眼皮底下。

前面的一切都是铺垫,只为了最后一刻,毛骨悚然到鸡皮疙瘩都起来的时候,震撼到观众。

所以一定要细心地看下去,千万别打瞌睡。

二、故事 女主Camille是一家报社的女记者,尽管她很抗拒回到家乡,但由于工作原因,她不得不回到从小生活的地方WindGap风口镇,调查女童失踪案件,并写成报道。

Camille一张脸颓废冷淡到麻木,身上充满了厌世感,同时她也是一个神秘的女人,隐藏着很多秘密。

她用一个屏幕碎裂的手机听歌,她酗酒,有自残倾向,身上遍布着用利器刻的纵横交错的伤疤,伤疤组成一个个字,这一切都跟她的心魔有关。

就这样,她一个人驱车,回到了风口镇。

风口镇,这是一个压抑的、乏味的小镇,屠宰业是支柱产业,所以农场里养了很多猪。

同时,小镇保守、落后、腐朽,这里的人们整天无所事事,自私、刻薄,热爱非议别人,热衷于传播各种八卦,就如同小镇的名字一样。

警长非常不欢迎camille的到来,防备心很重,甚至是充满敌意的,他对一切都无可奉告,但他并不是真的隐瞒了什么,其实他是因为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对这一切都充满了愤怒。

Camille回到了家,她的母亲Adora对女儿回家感到惊讶,态度是冷淡的,也有些无所适从,看得出来在家里她也是不受欢迎的,她需要在家里借住几天。

这是一个奇怪的家庭,母亲Adora,继父Alan和继妹Amma,继父Alan一味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只有Amma欢迎Camille。

Adora是一个优雅的女人,即使已经年老,仍风韵犹存,衣服和妆容非常精致,踩着高跟鞋,摆弄玫瑰花;与其同时,她在镇子上很有权力和威望。

她的性格强势,喜欢掌控一切,对女儿的管教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

她认为女儿的所作所为都代表了她的面子,她看不惯Camille的不淑女的穿着,还因为后者在车里过夜而大发雷霆,但为了保持仪态,她都是强压着愤怒,从来不大喊大叫。

在之后的调查里,她一直反对Camille去调查女童谋杀案,也许是因为一个体面的女人不应该去调查这种血腥的事情,也许是因为别的原因。

同母异父的妹妹Amma是一个十足的两面派,表面上是听妈妈的话的乖女儿,衣着得体,打扮漂亮,像个乖巧的洋娃娃,但背地里,却又叛逆、又疯狂、又危险,她会半夜偷偷溜出去玩,会嗑药,甚至做出更可怕的事情。

Adora一直对死去的女儿Marian难以释怀,这也是Camille永远无法走出去的伤痛。

Camille还遇见了一个对她充满兴趣的警探,她利用自身优势向他打听案件,在她的调查下,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三、时间线Camille会经常会想起少年时代的事情,在剧里的表现形式,是短促的画面,只有一两秒,一眨眼就会错过重要线索,就像人的记忆一样,变幻莫测,甚至是混乱的。

本剧的时间线是模糊的,但可以通过剧中的细节把时间线填补完整。

Camille在风口镇主要有三个重要的转折点。

第一,初中,Camille是短发,那个时候妹妹Marian还活着,两个人经常偷偷溜出去玩,但Marian死后,Camille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母亲Adora也始终无法释怀女儿的死亡,以至于忽略了大女儿。

第二,高中,Camille是长发,是学校的啦啦队成员,她风头十足,她开始伤害自己。

剧中有一幕,Camille的高中朋友黑人妹子给她按摩小腿的时候,她的大腿流下了血,也就是说,她那个时候就开始自残了。

风口镇有一个特别可怕的传统,在比赛日橄榄队员会轮奸最出风头的啦啦队成员,也就是说,Camille被轮奸了。

但在风口镇这样的环境之中,她以为自己也是这种罪恶的参与者之一,所以她也怨恨自己,她堕落了,她变得很放荡,成为了风口镇引人非议的人物,她的母亲Adora以她为耻;

第三,接着她进入了精神病院,但同病房同样有自残倾向的妹子自杀了,她提前出院了。

妹子经常借听音乐来逃离这个世界,在遇见妹子之前,Camille是从来不听音乐的。

后来Camille就留下了妹子的手机,注意,在精神病院的时候,妹子的手机屏幕就是碎裂的,所以不用纠结手机是啥时候碎的了。

之后,Camille就一直用这个手机听歌,她有自己的手机,但听歌的时候一定是用这个手机,所以第一集开始的时候,她接电话拿错了手机。

后来回到风口镇,有一幕是她在车里听歌把手机扔了出去,但第二天早上她又把手机找回来了。

四、扭曲关系这部剧让观众对母爱有了颠覆性的认知,母爱不仅仅是温馨的甜蜜的蜜糖,更是置子女以死地的砒霜。

在剧中,Adora的母亲,Adora自己,Adora的女儿,无一不是通过伤害来证明自己的爱,同时也得到对方的爱,这是一个可怕的循环,这种畸形的观念已经深植于她们心底。

Adora患有孟乔森氏综合征,会形成这种精神病,是受她的母亲影响,她一直想得到母亲的爱。

她的母亲经常会在她睡着的时候,突然掐她;会在半夜把她带入森林里,把她丢在那里,等她自己走回来,然后平淡地说:“你回来了。

”Adora被母亲伤害了,她觉得母亲不爱自己,所以如果她有一个听话的爱她的女儿,那么她的母亲就会爱她,但Camille让她很失望,所以她把这份畸形的爱给了Marian。

她把女儿当作洋娃娃,她不希望女儿长大,她想一直照顾女儿,Marian很听话很粘人,满足了她这种变态需求,所以Marian被她“照顾”死了。

Camille一直都是叛逆的,她是Adora掌控不了的存在,所以Adora以为她不爱自己,所以把她排除在外,但其实她一直都很想征服Camille。

Camille一直想得到母亲的爱,但母亲一直都特别宠爱Marian,所以Camille对母亲很失望。

下一个受害者是Amma,她已经意识到自己是下一个牺牲品,她知道自己无法逃离命运。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她的精神已经扭曲了,她既是一个受虐者,同时又是施虐者;她表面上是个天使,背地里是个恶魔。

她爱母亲,所以她觉得自己有必要一直做母亲的乖娃娃;与此同时,在这种像洋娃娃一样被摆弄的人生,又让她压抑着很多怨恨和不满,她想发泄,她想得到控制权。

所以警探一开始就说,凶手是为了权利才杀人的。

两个可怜的小女孩,Ann和Natalie都是有些叛逆和古怪的孩子,她们都得到了Adora的特别关照,但就是这样,Amma出于嫉妒,她想独占母亲的爱,于是联合其他小伙伴对她们痛下杀手。

在剧中,其实有很多关于Amma地位和凶手的暗示。

首先,她在小伙伴中间,明显就是处于主控位置,她一训斥小伙伴,小伙伴就噤声了;每当Ann和Natalie吵架的时候,调解的人都是Amma;

还有她知道马基雅维利的那句话,这都表现出了不属于她年龄的特点。

小伙伴们敢大半夜出门玩,也是因为无所畏惧,因为她们自己就是凶手;以及她们在街上对警长说的话。

再说一下,Amma对Camille的异样感情,简单来说,就是又爱又恨,但这爱和恨都是复杂的。

Amma意识到自己难逃一劫,她并非不想从母亲手中逃脱,否则也不用借杀人来夺回自己的控制权了。

她对Camille又羡慕又嫉妒,其一是因为,Camille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受母亲的束缚,她也想让Camille带她离开,逃离母亲的控制;其二是因为Camille有母亲的关注,Amma想得到母亲全部的宠爱,所以她嫉妒Camille,她曾经说过,母亲在睡梦中念叨的都是Camille和Marian的名字。

Amma对Camille的控制欲和占有欲也已经达到了变态的地步。

也许在这点上,她有点跟母亲争夺的意思,她也想控制次Camille,这能够证明她的胜利。

她对和Camille关系密切的警探极尽嘲讽之能事,因为姐姐不跟自己出去,却和警探在约会,这让她很生气。

Amma看到姐姐身上的伤疤之后,问过她,你的身上有没有刻我的名字?

但Camille说她从不刻名字。

Amma又问,男朋友呢?

Camille没有男朋友,这应该让她感觉舒服了点。

有个细节,Amma的排变态舞台剧的老师,他是曾经强奸Camille的人之一,Amma故意去撩他。

舞台剧上Ann的父亲和Jhon打了起来,Amma逃到了小木屋里,然后身上有了伤痕,Camille让她遮一下,但Amma反而自豪又得意地说,她身上的伤疤,像不像Camille的“C”,她想模仿Camille。

其实对Amma逃走这一段,争议还是挺大的。

有人说,这是因为Amma看到两个受害者的亲属打起来,所以害怕了。

但我觉得,这更像是她吸引关注的手段。

在舞台上,她一直注视着Camille和警探,内心是嫉妒的,在那一瞬间,刚好又脱离了母亲的视线,于是她跑进了树林里。

她想占有Camille全部的爱,她想占有Camille的一切,她甚至想成为她。

片尾那个黑人小女孩,表现了对Camille的崇拜,在手上写了“call mon”,但Amma却不屑一顾,还骂了她。

后来Amma问Camille,你也希望我像你一样成为作家么?

这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她在示好,她可以成为Camille想要她成为的人,只要Camille爱她。

后面有一些镜头,黑人小女孩对Camille献殷勤,给她看了娃娃屋的底座,但这个底座最后被Camille在垃圾桶里找到,说明Amma很厌恶那个小女孩。

字幕表后面的镜头,也说明是Amma已经杀掉了那个小女孩。

总之,她们这些人就是完全扭曲掉了,为了得到爱,不择手段。

五、人物Camille真是一个悲催的人。

她一生都在承担不属于她的错误,她自我厌弃,自我怀疑,然后发泄在自己身上,她的身心已经遍体鳞伤。

很多人都在疑问,当Camille知道真相的时候,她为什么不去报警。

因为她想赎罪,知道真相之后,愧疚感和自责几乎要杀死她了。

她知道了Marian是被母亲照顾死的,如果她不是那么叛逆,如果她也很听话,那么死的人就不会是Marian,她就能拯救自己的妹妹。

这一次,轮到了她的另一个妹妹Amma,她想弥补以前的错误,她想用自己代替Amma,她成功了,她成功地将母亲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自己身上。

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真正可怕的人是Amma。

当她已经从风口镇的过去逃离出来的时候,她必须要回去,再将自己投入那个令人窒息的泥潭;当她再一次以为自己把妹妹救了出来的时候,却发现她面临的是更大的黑暗。

她害怕自己也遗传了母亲那变态的性格,但她只是一个可怜的牺牲品,她是最无辜的人。

她一生的背负实在太沉重了,即使是以后,她仍将带着重负生存下去。

她又怎么承受得住?

我真的为她感到难过,上辈子到底做了什么孽,居然摊上这样的家庭。

警探和Camille,他们注定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所以最后警探对Camille说,他对一切都感到很抱歉,其实是永远的告别,他为Camille身上发生了那么悲惨的事情感到遗憾,也会自己曾经那样轻率地误会她感到抱歉,更为自己无法救赎她感到难过。

John和Camille,虽然年纪差距有点大,他们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同样都对妹妹有很深的感情,跨不过那道坎,所以他们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抚慰。

Ashly她只是一个想出名想疯了的人,她以为凶手杀人只不过是想出名。

她看到床下的血迹,以为是John杀了妹妹,后来她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这件事。

她对Camille的采访一直很在意,她想让她刊登她的访谈,当Camille识穿她的企图时,她便非常生气。

Jackie是一个可悲的人,她知道当年Marian死亡的真相,但她什么都不能做,一辈子生活在愧疚之中,备受良心的折磨,她只能借酒消愁,给死去的女孩送上白色雏菊,以此来获得一点安慰。

Alan只是一个失去家庭地位的男人,他只沉浸在音乐里,什么都不知道。

他只是很爱Adora,为妻子和警长比跟他在一起更亲密而吃醋,他完全地臣服在Adora的魅力之下,更像是她的奴隶。

六、谜团我没有看过原著,所以以下全都是看剧之后的猜测:1、Adora到底知不知道杀人的是Amma?

猜测一:知道。

Adora聪明,心思缜密,和Amma如此亲密,并且两人一起玩娃娃屋,她应该察觉到了。

所以她会对Amma说离Camille远一点,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止Camille的调查,其实都是在保护女儿。

猜测二:不知道。

Adora一直沉浸在她的变态情结中,她只愿意相信女儿是听话的乖娃娃,所以她不会怀疑女儿叛逆到杀人,她对镇上的凶杀案其实不太在意,她不在乎死的是谁,她只在乎女儿在她的“照顾”之中。

至于,Adora一直对Amma说Camille是一个危险人物,只是单纯害怕Camille会把Amma从她身边夺走,因为Camille本身就是一个叛逆的人,Amma对姐姐的狂热态度让她心生不安,所以她一直在努力地赶走Camille。

其实她知道Camille对自己是个威胁。

Adora跟警长的谈话,她已经隐约意识到这些谋杀案是针对她的,但看上去她并不像意识到了这是Amma做的。

2、自行车应该是Amma和小伙伴故意嫁祸John的。

Amma跟农场的工人挺熟的,这不是难事。

3、小木屋我觉得这个小木屋,应该就是风口镇腐朽、保守、不可救药的一个缩影,是一个精神印记。

但还是短发的年少Camille第一次闯进去的时候,里面分明是弥漫着一种凶杀并且是虐杀案的气息。

也许就是风口镇橄榄队员强奸一个拉拉队员的传统,这个小木屋里的那些色情照片与这有关。

4、音乐剧中有很多播放音乐的画面。

Alan始终沉浸在音乐中;Camille也一直在用手机听歌;这是他们逃避世界的方式,也是舒缓紧张的情绪的一种方式。

警长起床的时候,她的妻子也会放音乐。

5、风扇剧中出现了很多风扇,从Camille的家,到风口镇的别墅,还有养猪场,到处都是旋转不停的风扇。

也许是因为燥热的夏天,让一切都处于一种不安的氛围中。

也许这也是对心理状态的一种暗示,也指向梦境、少年时代、幻觉。

剧中很多镜头,闪过少年时代的时候,或者Camille醒来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都是不断旋转的风扇。

6、猪风口镇以屠宰业为主,养了很多猪;警探用钳子试验拔牙的难度时,用了一个猪头;Amma有一回去了农场,看一群小猪仔围在母猪旁吃奶,她还抱了一只猪。

猪应该也是对这种畸形的母女关系的一种譬喻。

查了下百度:猪群具有明显的等级,这种等级刚出生后不久即形成,仔猪出生后几小时内,为争夺母猪前端乳头会出现争斗行为,常出现最先出生或体重较大的仔猪获得最优乳头位置。

七、尾声这整部剧都是围绕女人展开,争夺权力,互相碾压,充满着无声的厮杀,变态、惊悚、伤害,真让人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实在是太阴郁太变态了。

所以看完剧之后,我不由地去外面走了走,当我站在阳光下,由衷地为自己能够见到如此灿烂的阳光而感到快乐和幸福。

 2 ) 女人啊,连自虐都是美学

她爱啃指甲,啃到露出甲肉,残留的一小片指甲分了层,常人看了毛骨悚然。

不啃不行,指甲连着肉的地方痒,指尖又连着心,痒得烧心,灼得人焦躁。

另一个她爱挤痘。

只有自己才能听到轻微的破裂声,以皮肤为介质传来。

白浆涌出的瞬间,皮肤多了个红肿的口子,但心里好像也有个结解开了。

当然这已经是很轻微的自虐了。

她们如果看看《利器》,就能发现,女人们的自虐形式,缤纷得多。

毕竟原作是吉莉安·弗琳写出了[消失的爱人]的女人,心狠手辣。

毕竟导演是让-马克·瓦雷拍出了鸡飞狗跳《大小谎言》的男人,不嫌事儿大。

还有艾米·亚当斯、派翠西娅·克拉克森这样的女演员一个眼神可以演出恐惧,演出绝望,演出疯狂。

2006年,弗琳写作这本书,源自一种不服气:为什么女人不可以愤怒?

她设想,女性的愤怒,被压抑在内心,最终,会变成黑暗的自虐,或隐秘的虐人。

2018年,同名电视剧问世,仅仅在前两集中,就能够以各种自虐的画面、破碎的镜头,渲染出这种被压抑的戾气。

①压抑虐心,释放虐身这种逻辑蛮朴素的。

看《名侦探柯南》你就知道,一般闷声的,作的都是大死。

但如果这个概念,再加上性别差异,就更有张力了。

弗琳后来的《消失的爱人》,也是这种思路的延续:当艾米在原生家庭被压抑在“神奇艾米”的壳里,在婚后被压抑在“酷女孩”的壳里,那种冲破完美形象的冲动,就绝不仅仅是毁灭自己的量级——要更多人陪葬,要尝到新鲜的血。

割伤自己放血,陷害丈夫,缠着绷带,但反而有种诡异的快感影版中,她想象自己成了一具水下的尸体,飘逸的慢镜头没有腐臭感,只有享受其中的自得。

变态美感而《利器》的卡米拉(艾米·亚当斯饰),幸运在早早离开了压抑家庭,及时止损。

但伤害毕竟已经造成。

母亲控制欲极强,二妹死得不明不白。

她一度精神分裂,而酗酒的毛病,延续至今。

行李中除了药就是酒

喝完了,早晨八点多就要去买酒自残的习惯也是。

她一边喝着着葵花伤肝液,一边又不肯太糊涂,学着容嬷嬷的样子,随身带着各种针,太恍惚太茫然的时候,就扎自己一针。

这就好比严刑拷打时,折磨晕过去了,还要用冷水浇醒,要清醒地感受身心的双重痛苦。

清醒和恍惚交错着,两头拉扯着她。

在镜头上,表现为一再猝不及防的闪回女性因社会教化而无法发泄的戾气,在艾米那里,外化成了对丈夫的报复,在卡米拉这里,内化成了自虐。

她随身带着针具,扎进指尖扎针的全过程,卡米拉脸上没有一丝波澜。

针尖从指甲缝里一寸寸深入,但如果真能看出她什么表情,大概是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解脱。

不便扎的时候,随手蹭蹭也是好的

还在手臂上,划拉着字在第一集的结尾,甚至出现令人生理不适的一幕。

卡米拉躺在浴缸里,那场面并不香艳,反而令人心惊肉跳。

她全身都刻满了字②祖传变态,陈年味道密集恐惧症患者先缓一口气。

我要再给你们放个大招。

海报上,一家三口破碎的脸这暗示了,这种压抑出的“变态”,很可能是她们家祖传的,还很可能是传女不传男。

事实也如此。

母亲(派翠西娅·克拉克森饰)感到压力或愤怒时,会拔睫毛。

这属于和啃指甲、挤痘同等级的自虐。

卡米拉突然回家,说要做失踪、死亡女孩报道时,她拔

卡米拉夜不归宿,她也拔

当年二女儿死亡时,她拔

在如今被谋杀的女孩葬礼上,她也拔更要命的,是她时时笼罩的气场,控制欲极强。

女儿不打招呼就回来,她明显是不悦的这不悦,用客气来掩饰。

而客气,显然不该存在于母女间。

这种祖传变态,在[消失的爱人]中也有提及。

艾米的母亲,在书里创造了“神奇艾米”,每样艾米没坚持下去的事情,神奇艾米都做到了。

哪种变态的母亲会做这种事儿啊?

这因子,到艾米这一辈身上,也就变成了伪造自己被谋杀,陷害丈夫。

但《利器》中最可怕的,恐怕还是前两集没显山露水的三妹妹。

她在外穿得成熟,抛着死者的遗物玩。

却还有一套理论

在家却穿得像个乖巧的洋娃娃

先前装作不认识姐姐,在家却扮起亲热的样子

最可怕的是,有个和家里房子一样的洋房模型而与之相比,卡米拉在二妹死亡时,拼命想要抹掉遗体上的口红。

不愿意她像个被动的洋娃娃不愿她像母亲的玩物。

而三妹,在母亲面前,受控得甘之如饴。

躺在母亲怀里相当满足

私下里却有两张脸孔显然是个在自虐和虐人间游刃有余的疯子。

③变成怪物,变成自己弗琳故事里的女性是别致的。

她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怪物。

这种怪物,在男性叙事里,是常见的。

比如[德州电锯杀人狂],人皮脸一家子都是怪物

比如[月光光心慌慌],一到万圣节就爆发狂暴基因甚至不需要太多的人物前史,戾气是祖传的,是简单一提的童年创伤引发的。

毕竟,在很多情形下,男性某些“出格”行为是被社会容许的,比如说脏话、野心、花心等等。

这些负面品质,经过一定的戏剧夸张,很容易用来塑造一只内心痛苦的怪物。

但古典的女性角色,往往是两极,或是温良恭俭让的白雪公主,品德完美无缺;如果行差踏错,就是恶毒的继母皇后,没有中间物的可能。

像玛丽·雪莱,要描绘自己的痛苦扭曲,只能借一只性别为男的怪物抒发。

她在《弗兰肯斯坦》中,重现了男人“塑造”女人的过程:一心想要完美无缺的造物,但爬起来的,却是一只残破不堪、口不能言的怪物。

在[玛丽·雪莱]中,珀西·雪莱还残忍地问:为什么不让这造物成为完美的天使呢?

玛丽不可置信地望着他:因为这就是现实珀西施予玛丽的所有痛苦,让她无权再天真,而社会对女性的轻视,又让她连发声的权利也没有。

是整个环境,制造了女性的愤怒,却规定她们只能郁结在心里。

但这只怪物,始终是抽象的,无女性特征的。

而弗琳“为什么女性不能愤怒”的这一问,就是在说,为什么不可以有女性的怪物角色?

她们伤痕累累,自戕也害人,不是男权社会所幻想的纯洁天使,但也不是恶之化身的毒皇后。

她们至多,是吸收了他人的恶,这恶又在身体里蔓延滋长,戾气无处发泄,最终只能以自毁或毁人的方式,将心里的痒撕裂。

在《利器》中,外界的恶,不仅是母亲的绝对控制,还有小镇的诡异气氛。

在幽深的林中小屋,有各种黄色图片,显然不是什么正经地方【你们看不清就好

成年后回到这里,风气依然奇怪散落在空气里的邪气,最能滋养怪兽。

[消失的爱人]里,艾米是怪物。

她一扭头,像一只确定自己控制权的兽《利器》中,卡米拉也是怪物。

她在身上刻满文字,因为没有人倾听她的痛苦,她只能让皮肤替她大声呐喊,把痛苦喊出来。

却又要用长裤长衫把这些痛苦遮掩起来浴缸中满身图腾的卡米拉,像极了弗兰肯斯坦的怪物,破碎,痛苦。

母亲是怪物,错把控制欲,当作母爱。

三妹是怪物,热衷于玩弄母亲、玩弄姐姐,在小白兔和小太妹之间来回切换,致力于做食物链顶端的Boss。

弗琳笔下的女人都如此酸爽,必先把自己自虐为支离破碎的怪物,再重生虐人。

两宗谋杀案的凶手还没有找到,但卡米拉已经听闻,是个白衣服的女人。

只是警察不相信,女人能够轻易撬掉尸体的牙齿。

可当然是女人了,弗琳创造的怪物,一定是女性的。

为什么女性不能是怪物呢?

世界不只有完美的天使,也有自残的怪物,那么,有几只性别为女,也不奇怪。

-文: 姜不停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3 ) 相较于罪案,它更像一场心理疗愈

(文/杨时旸)卡密尔拿着酒瓶出现的瞬间,《利器》的风格就已经确立了,这个女记者满脸倦怠却仍然有着掩饰不住的锐利眼神,她厌弃周遭一切乃至自己,却把自我撕扯化作了另一种难以名状的驱动力,刺进这个混沌又昏聩的世界。

如今,早已不再是本格推理的时代了,那些耸动的诡计和奇妙的密室都已经随着黄金年代逝去,人们更愿意通过罪案看到超越那些做作的、人造的、戏剧性场景之外的广阔空间,见证人性人心的复杂维度与深邃,看见这繁花似锦又遍布疮痍的文明世界下的孔洞。

一系列优秀的社会派罪案故事在这样的基础上拓展着自我的疆界,他们凭借一些重要的符号作为标记,让人们记住,《真探》中的粘腻溽热,《谋杀》中绵延不绝的雨,《七秒》中覆盖一切的白雪,《罪夜之奔》中无边的暗夜……《利器》秉承了这样的传统,某种程度上说,卡密尔是之前所有郁郁寡和、不得志却超越常人的执着的那些侦探的综合与变型,它让人们不可避免地想起这些优秀的前作,如果非要挑选一款可以对标的作品,《利器》确实继承了《真探》的衣钵。

这个故事来自于吉莉安·弗琳——《消失的爱人》原著作者,《利器》是她的小说处女作,其实,相较于声名大噪的前者,《利器》一点都不逊色,在原著中,女主角卡密尔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我”是芝加哥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报记者,因为家乡发生了两起儿童凶杀悬案,而被主编派回逃离许久的故地,不得不重新面对势利的母亲、做作的继父、行为诡异的同母异父的妹妹以及那个热爱疯传八卦的闭塞小镇中的每一个故人,在酒精催化和心理疾病的自毁之中,惨痛记忆与残酷现实彼此交织。

原作的叙述很有个人风格,时常用一种混不吝的腔调,故作幽默和嘲讽的写出那些残忍的记忆以及无助的冰冷,叙述的语气与叙述的内容之间形成了一种力道十足的撕扯,而在改编成美剧之后,导演选择放弃了那些幽默的呈现,而转而加深了对于无助与孤绝的描摹。

对于女主角卡密尔而言,故乡小镇更像一个漩涡,邪恶地自转,吞噬一切,她自己算是逃出生天的一个幸存者,但这一次回归又将自己重新送回了生死边缘。

就像《真探》第一季中现实交织着回溯一样,《利器》也不停地闪回,只是,那些闪回过于迅猛,看起来更像是大脑的瞬间接通与短路,卡密尔在对罪案的刺探与躲闪的缝隙里一次次被熟悉的环境重新激起记忆,儿时所面临的一切像突然迸闪的火花,随时蹿起灼烧自己,然后骤然寂灭,而对于这突如其来的火焰与冷凝,弥合这撕扯的只能仰赖酒精,以及——在自己身上用利器刻画下一串串呓语般的文字,这种旁人眼中的自毁,对于卡密尔而言更像是自救,她从小而为之,让自己周身遍布瘢痕,这是一种确认存在的方式,用鲜血和疼痛对冲某种难以言明的随时要被泯灭和吞没的恐慌。

《利器》之所以诱人,是因为它自身建立起了一个奇妙的坐标系,一方面,它通向当下,一步步探究神秘罪案,那个被谋杀的女孩,被拔除牙齿,像娃娃般摆放在陋巷的窗台,这到底是谁所为,又意味着什么,这与此前的另一桩悬案又有什么关联,而另一方面,它又通往过去,卡密尔自己极力想去忘记和摆脱的过往,逝去的妹妹曾给家庭带来的忧伤,自己青春年少时在小镇的疯狂与晦暗,原本以为忘记的、淡化的、褪色的却都借由这一次返回故土,重新扑面而来。

这两条线索的交织,逐渐演化成向外的辐射与向内的挖掘,记者的身份是不断地探究,她去往警察局,去往一个个自己曾经的同学家中,去往自己母亲昔日闺蜜的饭局,拿到点点滴滴不成气候的料,而与此同时,她也在向自己逼问,自己曾经到底经历了什么,那些一直让自己窒息的灰霾与雾霭到底由什么构成?

某种程度上说,这向外与向内的两种探究逐渐成为彼此的镜像,进而互相渗透、难以区分。

故乡小镇像独立存在于世的具备魔法的地界,踏上此地就会令人眩晕,它像一个兀自盘踞的怪物,等着某些生物上钩。

卡密尔自己头脑的混沌可以解释为酒精长久浸泡的结局,也可以被理解为这小镇、人群、家庭共构的奇怪气场对她的神秘影响,从而,故事愈发扑朔迷离,虚实相生。

对于一些习惯了快节奏罪案剧的观众而言,《利器》的观感注定是奇怪的,因为从外部形态去看,这故事根本没有推理,悬疑堆积在那,慢慢发酵,它倒是气定神闲浓墨重彩地环绕着案件写人、状景、不吝笔墨地绘制每一个人诡异的动作和欲言又止的状态,它极其慢热,甚至,它有更大的企图,一直拒绝让故事真的“热”起来,导演有效地控制火候与温度,强迫一切不抵达沸点,而只在与沸点相切的边缘游弋盘旋,这是一种强迫症般的精准拿捏,一种只把高潮悬挂在远端当做诱惑的漫长前戏。

这种叙事方式与故事本身的精神内核相得益彰。

所以,一切都愈发明了,其实《利器》甚至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罪案故事,它更像一场心理疗愈,用残酷的休克疗法,卡密尔强迫自己面对试图逃避的东西,在刺探外部罪案的同时,为自己进行一场彻底的精神洗礼。

(本文首发《北京青年报》)

 4 ) 杀人不杀酷女孩

先贴一段个人的书评,后面是剧评。

<书评>太震撼了吧也。

论处女作,我就服Gillian Flynn.反正我是没见过哪位作家能把自残这种事儿写得这么迷幻的,给人造成一种“自残和吸毒一样舒服”的错觉。

书里的大反转其实挺多的,在我看来。。。

好些看同名剧的人表示看了几集就猜出了凶手之类,可能是剧表现得太明显了,要不就是被读过原著的人剧透了。。。

反正仅仅看书的话猜到结局是挺难的。

尤其是女主和John Kenne上床这事儿。。。

我看到的时候眼珠都要吓掉了。。。

怎么会这样子?!

最关键的是,女主三十上下了,Kenne家小伙子才十八啊喂。。。

而且按作者的引导,女主难道不应该是和堪萨斯警探在一起吗……还有最后Adora的罪行被揭露和Emma的犯罪事实。。。

要不是被豆瓣某个家伙剧透了,我是死也想不到这种结局。。。

书里对Adora和Emma的描写还不错,若隐若现的,剧中则表现得颇为明显。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看剧说能猜出凶手是妈妈或三妹吧。

说句实在话,我觉得Sharp Objects比白夜行更令我感到惊讶和震撼。

现在看来,读白夜行时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还是因为年龄太小。

它够波澜壮阔,但如果放到现在来阅读,它达不到Sharp Objects带给我的那种毛骨悚然之感。

真的,毕竟我读完Sharp Objects的那一刻真有种想吐的感觉。。。

你非要说这类罪案故事都不真实,那我只能说,是啊,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经典,也不妨碍它令人震撼。

难道情节一定要符合现实才能打动人吗?

照这么说,柯南、福尔摩斯里的故事还更显荒谬呢,然而不还是有无数人为他们陶醉吗?

我们身边没有MBP患者,并不代表它不能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感觉;我们身边没有向同学施暴的女童,并不代表它不能让我们感到恶心;我们身边没有酗酒成性的自残者,并不代表它不能令我们感受到那片阴影的存在。

<剧评>对照原著,吐槽一下某几个角色的选角。。。

不过先说在前面,除了以下吐槽的几位,剩下的角色我认为简直完美,没有任何不合适的地方。

尤其两位女主AA和Patricia!

无论颜值气质还是感觉还是演技都很对啊!

以下说问题。

最不合适的是Eileen.人家原著里明明是个红发的和蔼妇人(应该是白皮肤吧,毕竟红发白肤才比较正常。。。

),你剧里硬生生搞成黑头发的黑人?

好吧,黑人就算了,和蔼一点也没问题。

然而剧里这位活像隔壁Supernatural的冤魂演员走错了片场。。。

这位阿姨出现时永远一副诡异的表情,在剧中看来好像身后有什么惊天大秘密等着我们去挖掘一样,完全没有书里描写的那种和蔼可亲。。。

每次看她往Curry旁边一站/坐,那个眼神啊,我看着就觉得毛骨悚然。。。

还有堪萨斯警探Richard.剧中这个角色给人的感觉到还不错,只是和原著不大一样。。。

书里他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堪萨斯来的阳光大男孩,有漂亮的棕色头发和蓝眼睛,很温暖的美国小伙,同时在风谷镇也很“大牌”。

然而剧里的Richard活像个受气包,处处被Vickery欺负似的。。。

拜托他才是堪萨斯来的大牌好不好,虽说原著里两个人也是水火不容,但也应该是旗鼓相当的那种水火不容啊,而不是剧里这种Richard处处被排挤的不容。。。

而且剧里的他给人一种阴暗的感觉,一点都不阳光啊。。。

然后原著里最抓我心的蓝眼棕发也被换成了黑眼黑发。。。

不过这位“男主角”演技还可以,也确实带给了我们一个不同于原著但依旧吸引人的警探。

这点(与原著不同但依旧吸引人)很不容易,值得表扬。

三妹Emma和John Kenne颜值不够书里描写得那么高有点不开心。。。

不过幸好大家演技都在线,所以也就不太care这点啦。

最后,剧中Alice这个人物加得非常好。

第一次看到书改编影视剧中多了原著里没有的人物多得如此顺眼的。

这个人物的添加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Camille的某些行为。

补:上周算是真正追完了这部剧。

可能是提前看了原著的缘故,感觉结局反转设计得算惊艳了,但还是没有达到书里描写的那种震撼吧。。。

原著里发现牙齿的那个场面是混乱的,疯狂的,带着一丝绝望。

尤其是写到Emma“带漂白水味的杯子”,小铺垫做的很好。

相比之下剧中结局给人的感觉就略显平静了。

不过这样处理倒也另有一番韵味。

也许这就是传说中以表面上的平静反衬内心深处的疯狂?

哈哈一己之见啦,大家随便看看就好。

不过还是觉得把Emma入狱的情节拍出来效果会更好。

—为什么杀人不杀酷女孩?

—因为酷女孩才杀人。

2018.8.1.补:2018.9.7.

 5 ) 母女关系是迷人的永恒命题

母女关系的讨论,太迷人了——母亲,女儿,亲密,女人,生殖,性,权力,爱。

Adora对孩子的病态的爱源于她小时候母亲的歇斯底里,因为爱她而折磨她。

所以她想成为一个好的母亲,一个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的母亲。

剧中Adora和她的丈夫都提及过她的母亲,让Camille体谅Adora,说Adora尽力地去做一个体贴的母亲。

而Adora则成为迷恋上通过使孩子病痛而显示自己与母亲不同的病态模样, 以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好母亲。

剧集里当Camille试图和Adora和解时有一幕Adora对Camille道歉,说我根本没有爱过你,因为你内心冷漠,不需要他人的关爱。

而最后一集Adora在为吃药而不能行动的Camille洗澡时对Camille说,你是最像我的女儿。

之后不停地说Camille需要她的照顾来表现自己的爱。

比起Camiile每次都以为自己能与母亲和解,却总是无解,以分离收场; 妹妹和母亲的关系更为复杂。

妹妹知道母亲在控制自己,却仍然控制不住想要妈妈的爱。

说自己不想永远扮小孩,在母亲佯装生气时连忙爬回床做妈妈的好孩子; 在姐姐为了救她让她去报警时她食言,理由是我还是做妈妈的好孩子; 在最后杀人罪行被姐姐发现时,她也只说一句: 不要告诉妈妈。

被控制,被伤害,混合成了妹妹被爱的感受。

让她的性格喜怒无常,残忍,狡猾,却始终因为渴望被爱、索取而显得可怜可爱。

Adora的孩子三个性格都不一样,每一个和母亲的相处方式都不同,但是三个孩子不约而同地带着悲剧色彩。

这源于Adora病态的爱吗,也不仅仅因为Adora,所有的母性中都或多或少含着某种病态,互相拯救或者是互相被推入泥潭,这种复杂性,母子不行,父女不行,必须是母女,那条紧密联系的脐带,从子宫连接到更为深处的地方,从初潮到高潮,同一份血液的供养到同一份生育命运的担当。

 6 ) 拼凑记忆碎片——可能是一篇过度解读的随剧笔记

都在说这剧像《IT》&《真探》,我没看过这俩,但从OP开始,这剧给我满满的感觉就都是《双峰》。

同样舒缓却诡异的BGM展示着故事关键,《双峰》是锯木厂、酒店前的瀑布,还有两座山峰前的Welcome To Twin Peaks. 本剧则复杂得多。

故事也都以少女的意外死亡作为开端,引得一个外人来探寻一座与世隔绝的诡异小镇。

这里的差别是女主并非完全的外人,她也是这个小镇的一份子,所以她受其荼毒,自身就有很大的精神问题。

我认为本剧和《双峰》一样是处处隐喻遍地细节的剧,所以不得不对OP及正剧中的很多镜头都做一番猜测联想。

首先是唱片机的启动。

音乐在本剧中是很重要的元素,它几乎无时不在,而除了一些音效之外所有观众听到的乐曲都是剧中角色所播放的,目前这个播放来源主要有两人,女主与继父,他们的播放设备也恰好是古典与现代的对立。

开篇女主梦中带着妹妹悄悄回家上楼时小心翼翼躲过偏厅的继父,人正戴着耳机钻研乐章才注意不到你们呢

唱片机开启了OP后画面转换为女主驱车在回家的路上,再下个镜头是枯草中的昆虫特写,接着马上透过光晕看到一个荡秋千的女孩,女主的异父妹妹Amma。

OP的倒数第二个镜头是高中时期的疯颓女主在同一个地方荡秋千。

这个妹妹是个潜伏期的疯子,从小生活在两个未知姐姐的阴影下,在家是乖巧的甜美女孩,出门就是火辣的不良少女。

她在家里和女主说最后几句话时的神态,冷酷高傲又面带微笑,近似一种彬彬有礼的警告:千万千万不要小看我哦。

她正处于重蹈女主疯狂之路的酝酿期。

接下来一组镜头都是养猪场,完了镜头再次回到唱片机,之后的转场是搓手的苍蝇和滴血的钩子,然后在钩子还未完全隐去的时候苍蝇那边又是一块新的画面——旋舞的妈妈。

后面还有两个妈妈与继父共舞的画面,全都与滴血的钩子重叠。

后来女主睡在自己的房间受不了又逃离,出了家门往里一看又是旋转的妈妈一闪而过,与OP是同一条裙子。

所以不知这些画面是否暗示,看似神仙眷侣的父母,其实有着血腥的隐秘?

所以舞蹈中的妈妈是令女主挥之不去的阴影之一。

回到OP,在那张跳舞的妈妈与钩子之后是裂开的木材与未知地点以及一个木雕,一张黄图在木雕边一闪而过,看背景是贴在林中木屋里的淫图之一。

木屋前也有一个木雕。

木屋里贴满了淫图挂满了带血的肉,大概有点崇尚原始的意味?

木雕后就是共舞的父母与滴血的钩子了。

接着是一处绿地边缘的铁丝栅栏上一只蜘蛛在吞噬一只猎物?

or是一对昆虫在交配……?

反正此处大概依然暗含父母的某些隐秘。

接下来的画面,大概是OP里最单纯的几个镜头了。

铁丝网尚在的开车女主、车上的报纸、电线网。

大概表示女主困在网中?

因工作所迫不得不回到这张网里。

调亮了图片,图中的女人和高中期女主很像,高颧骨尖鼻子翘下巴电线网之后,又是父母共舞,然后一个SM的画面马上叠加在共舞父母之上。

这里做个大胆的猜测,画面中的女人是女主。

我觉得女主有很明显的受虐/自虐倾向,最后一身疤大家都看到了,而且她要想着当年看到的那些淫图才自慰。

自慰时闪回到青春期盯着天花板,然后现在时眼前就出现了木屋SM图闯入木屋看到那些淫图大概是她人生中第一次那么直观的接触性这回事,那些画面给了她很大的冲击,一直在心中挥之不去。

而且木屋里很多图片是NP,几个男人玩弄一个女人,所以……就在最该正确引导的时期偏偏接触到了错误的反面教材,于是在她心里撒下了M的种子……

后面女主去森林里找搜寻队,看着林子又想到了以前,几个同龄男生追着她跑,她还面带笑容,很显然是妹妹死后高中期她堕落了……

好了OP最后一组!

SM女人、锁链、开车的女主,画面全部重叠到一起,然后两个黑暗中摇摆身姿的女孩,要么是高中期女主要么是Amma,最后是破碎镜面透映着高中期女主在家门前荡秋千,最后的最后,暮色中开车的女主(这里真的美醉了!

)——————————————以下是正片内容·E1——————————————

第一个镜头就是闪回,看到后面我们都知道了开篇即梦中。

这个镜头在女主醒来挂了电话后看向梦中刺痛的手背时又出现了。

个人猜测是高中期的女主,不知处于何地盯着电扇。

电扇这个元素也在剧中多次出现,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我总觉得那些画面中的电扇都很刻意。

女主圣路易斯家中书房桌上的电扇

卧室的电扇

警长办公室窗台的电扇

女主老家卧室的电扇以及OP里那一排养猪场的电扇……这个安排是把他们和待宰的猪联系起来了吗?

我觉得开篇这个梦,意思是女主过去的自己带着妹妹把现在的自己唤醒了,而梦中曾经的自己用来刺痛现在自己的这个东西,可能正是她多年来用在身体上刻字的铁丝。

起床,上班,一切正常。

然后不得不收拾东西滚回老家,此处拿起iPod看到裂开的屏幕出现闪回,却并非遥远的过去,而是当下的现在。

女主离开一个躺在床上的女人,她不高兴,所以背对着女主,但女主只是拍了拍她就走了。

所以是否在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导致了屏幕破裂?

之前在报社去见主编前女主在自己的格子间削笔,桌上相框里是她和一个女人的合影,看起来很像闪回里不高兴的女人,猜测女主成年来到都市后成了bisexual,目前正与一个女人保持着情侣关系。

好啦这些不是重点!

重点是iPod屏幕!

本剧关键证物!

这是开篇女主醒后误把iPod当iPhone,放在耳边没反应拿过来一看才知道搞错了。

这里的屏幕似乎没破裂?

不过由于iPod离镜头太远专辑封面又是黑白所以看不出屏幕到底裂没裂。

这是女主收拾好东西最后拿起iPod,屏幕右边碎了一块,之后她就出门了。

这是女主拎着东西上车后喝完酒给iPod插上插头,屏幕破裂的形状是一样的。

这是插好插头的下一个镜头,屏幕已经裂得更厉害裂纹延伸到了屏幕顶端。

但是!

这里的衣着却和在家最后看一眼iPod的衣着一致!

插插头却是另一套衣服,看袖子。

这是还开在回家的路上,屏幕虽然也碎了一大块但形状又和出发前碎的不一样。

把这四张破裂的屏幕镜头调整为一致的方向拼在一起看一看,只有前两张的裂纹一致,但第二张女主穿的衣服又不同,而且女主似乎有不止一个iPod……前三插位都在左下角,第四张图又成了右下角。

反正看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这剧不仅闪回扑朔迷离,它还玩陷阱啊!

女主记忆错乱,以我们现在所看的情节发展的时间线并不是女主从头到尾经历的,她的每一个举动做的每一件事都鬼知道是她的第几遍了……其他证据:

上车前放东西,打开前车后盖上没字,一关就有了。

上图是晚上回老宅前在车里擦口红,又闪回了一下,DIRT后多了一个Y。

这集看完我的想法是有点懵的,就是它表面看起来好像演了一集很普通的故事,浑浑噩噩的女主因为工作需要回到有着黑暗过去的家乡,触发了她很多旧日创伤。

小镇看起来很简单,地方小得可怜人也少得可怜,在夏日明媚的阳光下其实一派枯寂。

于是少女的尸体就这样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发现,情节的重大推进让女主的工作终于有了可书的内容,却也令她的精神愈加脆弱。

这剧的重点是女主,看她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黑历史,如今又能否战胜那些往日阴霾。

可这些重点却摆明了不会轻易让我们看透,所以我完全不想去猜这剧接下来会怎样,能把剧中给出的信息整合好就够了。

女主还在城里时看到一座建筑然后闪回到家乡一个地标,火车尾的白衣女人看到青春期女主走近后就往里退了,难道女主在那时已经发生了什么让别人看到她就回避的事?

归乡次日在街上晃悠经过这里,不知道这个小火车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晚上入住旅馆后,在卫生间给浴缸放水,盯着马桶上的污渍想到了之前在门外看到员工推着清洁车,心里大概在吐槽这破旅馆的卫生吧。

但是后面喝酒时更快的闪现了一个滴血的画面,从色调看应该就发生在这个环境里,但画面太模糊看不清到底怎么回事。

难道是她又在身体上刻下一个新词?

接着女主往镜子里看了一眼,突现从前的自己。

(题外话:我觉得就E1高中期女主出现的每一次看长得好像都不一样……这里是第一次出现被丑一跳……)这一段就是展示女主混乱的心理活动,各种画面的闪现可能是她当前这个状态之前的事也可能是之后的事,反正我们所看到的事情发展的时间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很多扭曲断点拼合出来的。

(啊想到AA那部最文艺的科幻片《降临》)

泡澡时思绪再次回到过去。

一个人在森林的水潭里漂着,突然听到枪声吓一跳,眼见几个男生经过这里于是赶紧沉下去一点,好的两个男孩跑过去了,可最后那个男孩却发现了她,竟然还对她举枪!

女主害怕的几乎要全部没入水中,还好男孩只是吓唬她,摇了摇头笑着跑了。

这里男孩摇头笑的意思很大可能是觉得猎物真胆小没意思,但我总觉得这里不太简单……

女主上岸后看到那几个男孩靠在一辆车上喝酒,后来女主在森林里闪回高中期被人追着跑后面那些男生也是人手一瓶酒,镇子就那么点人,又是差不多的地方,估计两个时期是同一伙人。

发现小屋,沉溺其中。

我认为这个小屋是那些男生崇尚某种原始文明的秘密基地,后来女主落入他们手里然后咳咳。

但我又觉得如果有着如此黄暴的过去,女主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回来的吧……

这一夜过去后,次日女主开始工作,在车里音乐响起,女主拿起iPod调整了一下。

这是在森林找到搜寻队女主和牧师打完招呼画面就切在车里,播放了这首歌,与C线专辑封面一致,但裂纹和衣服又与之前出现的完全不同。

上图那组镜头之后乐曲不变但画面变为夜晚,女主经过之前入住的旅馆,一脸端详的样子似乎初次见到。

然后就是在老家门外倒酒、喝酒、擦口红、吃清嘴糖,输密码,这组看似连贯的镜头其实都不一样……

图1似乎与这一天的衣服一致,都是灰色长袖,但是却多了戒指,左手拇指和右手无名指戴戒指上次出现是在圣路易斯上车出发前给iPod插插头,也就是图2,戒指与服装都与iPod第二次出现破裂一致。

图3-4应该是连起来的,但最后输密码似乎又是图2的衣服与戒指。

在这组镜头中女主吃完糖后又闪回了一下iPod。

终于女主开进了自家大门,在优美的乐曲下踏上门廊,看了眼玄关没人,然后直接坐到了屋外,无缝衔接过去女主很爱自己乖巧听话的妹妹,听到妹妹说那些有关死亡的话题后生气了是在用强悍掩饰自己惟恐失去妹妹的害怕。

她现在坐在这里思绪飘回这一幕,可能是在懊悔自己当时让妹妹感到不安了,也可能是她现在就像妹妹说的这种状态。

综合这一整集给出的信息看,妹妹的死可能与女主有关,所以她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中,认为自己是个罪人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

妹妹的死因到底是什么目前尚不明朗,已知信息只有女主回到卧室后躺床上闪回那场戏,似乎她们吸了点致幻物,女主神清气爽,妹妹却快虚脱了,然后开始抽搐。

但她并不是死在这里,因为后面女主打开妹妹的卧室回想关于妹妹最痛苦的记忆,之后关门离开前最后的镜头是床边一根输液架。

所以可能是吸毒不良反应害了妹妹,抢救后调养了一段时间无效死亡。

但也有可能和吸毒无关是妹妹本身有病。

从回忆中脱身后妈妈也发现了女主,此处玄关的样子又与女主之前经过往里看的不一样。

不说灯光,而是花的摆设位置不一样表面看妈妈是一个精致贵妇,即使一把年纪皮肉松弛了也保养得好好的,夏日的夜晚穿着粉嫩嫩的丝缎睡袍与老公一起听着小曲喝着小酒,感受微风拂过的惬意这样一个从头到脚都散发着优雅二字的女人,对自己女儿的突然出现感到十分意外,言谈举止都有些尴尬,却也没有太过疏离。

只是随后一提到女主的工作内容,妈妈就绷不住了,直言不讳的表示自己对这类事情的反感,更不希望女主掺和进去。

这里她扯了好几次睫毛,是一个情绪波动时的习惯性动作。

妈妈送女主进房后离开,这个镜头实在令我理解不能。

因为所有闪回都是出自女主的视角,她在不停的回忆过去,在她的脑海中过去与现在交织,这个过去是很多年的过去也有她近期的生活,不按顺序的不停闪回,她也会把过去的人或事放到当下的环境中闪现。

比如玄关这组,以花的位置为参照看图2和3应该是当下同一条时间线,但她却在图3闪现过去妈妈跳舞的画面,图1就鬼知道是哪个时期的画面了。

所以在女主进房关门后,观众已经脱离了女主的视角,是在旁观妈妈的行为,这里突然冒出个幽灵妹妹来到底啥意思啊?

不是妈妈也有病就是彻底的单纯鬼片吓人手段了。

在故事中主人公无知的情况下有鬼出没……可这剧并不是恐怖片啊,虽然看到这一幕我也有点被吓到,但不是惊吓而是意外。

怎么会有一个小女孩出现在那里?

应该不是实体否则妈妈不会视若无睹,那就完全不合理了啊!

╮(╯_╰)╭之后是女主躺在床上梦魇再起,待不下去跑出家门去了酒吧,本来只是单纯买醉结果碰上个处处碍事的烦人警察,喝完酒回车里,点播音乐。

这组镜头太快了所以都有点糊就不放全画面了不然会缩图

醉后在车里睡了一夜发现打不着火了

这一集的iPod破裂镜头全在这里了接下来是走出车子寻求帮助,然后开车回家,停在家门外喝了口酒才进去。

女主来到镇上的第二天一直是穿这件灰色纯棉上衣,晚上进卧室后没换衣服就躺床上,然后受不了出来喝酒,在车里睡了一夜,回到家里,衣服都没变,只有早上在门外车里喝酒穿的是第一天从圣路易斯出发的那套。

进屋后本想偷偷回房,没想到还是被妈妈发现,好好教训了一顿。

这段妈妈几近暴怒,似乎情绪非常不稳定,之前都是在尽力压制,但是女儿夜不归宿惹怒了她,她不想再装作女儿怎么样和自己无关了。

而本来也很生硬的女主看到妈妈那么激动不得不服软,主动道歉并解释自己啥都没干。

妈妈选择相信,情绪快速平复。

这场争吵中我觉得反倒是一边默默无语的继父比较耐人寻味……两人吵架时他的姿态都比较畏缩,手里捏着切好的西柚到底是吃呢还是不吃劝两句?

要劝的话劝谁呢?

他不知道啊,他希望自己是透明的任她们去吵。

女主回来住的前一夜他也是老老实实坐在一边看着母女俩聊,谁说话脸转向谁。

感觉他应该是凤凰男,女主妈妈是old money,房子啊各种资产都是女主妈妈的。

否则是个有钱男人的话,妻子和继女会这样当他不存在似的自顾自吵吗?

他也肯定会帮着妻子教训继女,甚至对于一个前科累累的继女,他的态度也会很恶劣。

要么他就是个从小无忧无虑的小金童,只活在自己精致优雅的情趣世界里,世俗的一切他都很无奈,就当不存在。

沉迷乐曲的继父是个好人吗争吵结束女主回房,回想了妈妈扯睫毛的动作。

这次扯得特别激烈,所以她会劝止妈妈。

这也算是一种轻微自虐的方式吧?

第一集扯睫毛的几处,图1是女主回家那晚,好好的说着说着话就不自觉的扯一下,表示她对女主的突然出现非常无所适从;图2是女主夜不归宿在发火,拼命的扯得脸都狰狞了;图3-4是女主回想图2又闪回到了葬礼上妈妈的这一幕;图5是女主发现尸体后在警局做笔录,最后闷了两杯酒下个镜头就转回家里妈妈也呡了口酒接着马上扯睫毛,她非常的心神不宁。

明知母亲是这种情况,女主还要回家住,这不是自找罪受么?

不过重看女主回家前那场开车戏经过了一次旅馆,回家后和妈妈交谈的内容,我感觉这次是她以为的来到小镇就直接回家住,回乡当然就要回家住,至于旅馆住了一夜大概是别条时间线。

回到之前女主结束争吵回房,闪回了一些以上画面然后就整理库存,发现酒都被喝光了,于是去便利店买酒。

这里老板看了一下表,不到五点。

时间有点早,那么这个买酒的情节可能出现在回家之前?

要不就是她爹妈有早起的习惯……这段戏的前后也没有钟表镜头,不晓得是属于哪个情节前后了。

买完酒去采访已遇害女孩的家人,爹是个控制狂,这种怪人在这座小镇并不稀奇。

然后女主又晃到那个纪念碑那里了,再接着就发现失踪女孩尸体,最后回家。

神秘的Amma终于露面,原来竟是早已见过的滑轮女孩!

女主很意外,问你为啥不认我?

虽然有黑历史,但女主从前到现在应该都只是作自己,加上现在又精神脆弱,可以说为人十分单纯了。

但是这个妹妹就不同了,一看就是两面三刀的惹祸精,女主绝对被她玩得团团转。

想知道为啥女主和已故妹妹的房间都那么小,一打开就看到床,这个继妹住的却是个大房间……虽然,人家现在是家里唯一的小公主,可是当年家里只有女主和妹妹的时候她俩没人住这个房间?

【我知道我很无聊了……】

银灰浴袍侧梳麻花辫的AA太美了!!!

既贵妇又少女!

>333<最后一身刻痕,很多乱七八糟的线条,应该没啥意义就是自己随便划了自虐,还有些三角啊和其他的符号,难道是堕落期别人在她身上的杰作?

最后就是一堆字母了。

除了最后定格的单集片名外,我只认得出左臂上这个“DARK”,其他角度都很难认。

然而这个单词实在不算什么……这剧黑暗、女主深藏黑历史,不用你提醒我们也已经知道了→_→断断续续写了几天,E1的细节终于整理完毕……我这篇笔记也和剧里各种闪回和细节一样是非直线叙述的,因为要把相似点聚集在一起。

所以可能看起来很乱,大家见谅E2已经出来了,不晓得我又要磨多久……————————————————————E2————————————————————OP结束后女主戴着耳机躺在床上自慰,一会儿看到在旅馆住的那晚盯着风扇时闪现的木屋黄图,一会儿回想到发现女孩尸体的情景,包括地上一滩水映出的蓝天,群鸟飞过的窄巷上空,还有尸体与淫图的交叉等等……直到一扭头看到高中期的自己站在床边才被惊醒。

一串镜头中只有这些与过往相关图1和2是一个连贯镜头,大概又女主将现在的自己放入了曾经的自己那个阶段的困境中;图3应该是个单纯回忆画面,从发型看右边是女主,她和当时的一个朋友在学校?

还是啥地方溜达,看着前面的人争执;图4不明;图5是E1女主在圣路易斯开车回乡时闪现家乡小火车看到的女人,这次终于知道原来是她自己,那时又把假小子期的自己和高中期的自己放一起了。

这里她当时受伤了,难道是堕落初期被那些男生搞的?

最后惊醒眼前的年少自己也是镜中反映伤痕,似乎这次受伤引导了颇为重要的事情?

又是风扇当下:旋转的风扇透映在镜头焦点罗斯福总统夫人的画框上曾经:女主模仿着风扇的转动也许这个时期的女主并非是作假小子装扮,而是因为崇敬埃莉诺·罗斯福所以造型上向她靠近?

从前两个时期,以后我就称短发为初中期,长发高中期以区别。

一个臭美的妈妈

一个阴冷的妹妹

一个埋头吃的继父本集短短一个出场,已经彻底暴露了女主妈妈的惺惺作态本质……你体现母爱的方式就是给三十多少的女儿切苹果吗……上集还觉得她有点真情实意,只是不善表达,现在看她彻头彻尾都是自私冷漠。

这里说很关心社区,这里小女儿要去参加葬礼她就不让,因为要确保她的行踪。

真的替别人感到难过就会全家出席,你女儿跟着你一起去不会比这样更安全了吧?

指责女主把这事当做工作任务,可没别人比你更把这当做一场社交秀了吧……不过后面女主直接在别人致辞时肆无忌惮的观察记录确实冷漠了点,更加在该悼念时还离场,正常的话谁后面还让她进别人家门啊……去了又是各种打探。

那位Jackie阿姨很奇怪,为啥每次见女主都激动得像久别重逢,一个劲的夸她漂亮,她对她有什么不可告人的迷恋吗……

乐师继父

因为死亡女孩母亲致辞而眼含泪光的女主望着扯睫毛的妈妈,两人都触景生情了……然后女主又想到了更伤她的一幕。

主动与母亲亲昵,却遭到无情拒绝。

妈妈宁愿守着妹妹的尸体也不施舍她一个拥抱。

不知道女主离开是已经打定主意还是因为衣服裂开……刻痕瞩目。

去便利店买针线遇见了妹妹,这个角色真是虚伪到爆啊,在家里假装伤心,等家长出门马上溜出去玩,生出这样的女儿大概是给妈妈的教训吧……

中间的小姑娘好可爱!

本集第一个iPod镜头,屏幕似乎是完好的?

在死亡少女家门外,大概是为了给自己一点进去的勇气,所以女主拿起尖针自烹了一道餐前菜。

尖针插进指甲缝(我打这几个字都觉得疼)候闪现

画外群众音,看来女主的风评很差,可以盖章黑历史是淫乱了

证据2巧的是,为首长舌妇的老公,正是过往与女主非比寻常的男人。

给了好多女主看他的镜头女主向长舌妇们套问死亡女孩的家人,大家都说哥哥不对劲,但是他有一个拉拉队长女朋友,把他保护得很好。

关于这个哥哥确实很奇怪。

首先演员就一点不像高中生好吗……说他是大学毕业都绰绰有余。

这个哥哥在E1出场时女主对他的形容就是基佬天菜,说明生活在大城市的女主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本质?

那他的女朋友就是用来掩饰的?

但以哥哥那内向木讷的性格看,他完全不会去找胡子自己粘上,怎么看都是拉拉队长主动当他女友。

最奇怪的就在这里了,哪个高中的拉拉队长会和这样的愣头青在一起?

拉拉队长的标配是校霸啊!

难道拉拉队长也是弯的所以两人互相掩饰?

这里要吹一波我的小墙头。

看到她出场惊喜极了!

还是那么美也比FDTD里瘦了!

Jackie阿姨将女主从长舌妇手中救下,然后对其又是一番惊叹赞美。

女主从前有很大的问题,这个应该是熟悉她or她家的人都知道的事,但只有Jackie没有以指责或嘲弄的态度看待那些事,反而是很真挚的表达对她遭遇的同情。

所以女主后面会对警探说,Jackie是唯一真心对她的人。

这个阿姨的表现虽然有些怪或疯癫,但目前看来人不坏。

应该是自己讨厌自身及环境,但无法挣脱所以得过且过,可是她对一切看得很透彻。

不像女主妈妈,一直在自欺欺人。

又不是十恶不赦的大坏人,谁不曾美好过。

所以Jackie真的没有说谎,只是这份好母亲全都毫无保留的给了妹妹,女主从不曾感受过,所以女主只能认为这是一个谎言。

撇开角色问题不谈,我很喜欢这一段。

结婚三十年,彼此都已步入暮年,但除了外表上的衰老外,他们的优雅和爱意都未减分毫。

皮肉松弛也可以穿着小黑裙踩着恨天高,白发苍苍也可以给你一个宽厚的胸膛,在你忧伤时邀你共舞一曲。

这种生活状态真的太神仙眷侣了……当然在这剧中,美好的表象下一定暗流涌动。

这次他的柔情蜜意也化不开她心中的悲痛,而习惯了默默承受的他只能再次缩回音乐的安乐窝。

女主心魔化为白衣女子这剧的剪辑太跳跃了,本来还是女主站在别人家门外望着重症妇人回房,镜头一切就是女主回家开门,然后闪回到从前自己追逐妹妹的情景。

这一段完全揭晓了为何女主会和母亲那么生分(不止黑历史问题),母亲又为何如此悲痛。

原来,已故的妹妹是妈妈心中唯一的宝,她可爱乖巧的小女儿啊,除了她妈妈眼里再没有别的孩子了,现在那个Amma也不过是一个失败的替代品,再没有谁能像Marian那样招人疼爱了。

女主和妹妹的年龄差应该在五岁以内,所以应该是从她记事起,妈妈的眼中就只有妹妹。

她会把一切疼爱和关怀都给妹妹,自己则随意得仿佛不是亲生一样。

就上图那种情况,哪个正常的妈妈不是先抱住跑在前面那个再对后面那个招手一起揽入怀里?

怎么能让人家就那么急刹车僵在原地尴尬得笑容渐渐逝去?

成长在如此环境中,女主还能那么爱妹妹,一是她本性善良,二是妹妹真的很乖很可爱所以大家都爱她。

更会让她妈二十年几年了还无法释怀。

妹妹的死应该和女主没有关系,否则妈妈会放过她?

女主后来堕落了,大概是因为妹妹死后妈妈对她更冷漠挑剔,时不时就提到妹妹刺伤她,所以她才会破罐破摔。

如果妈妈在妹妹死后把爱转移到了女主身上,这家人应该会很幸福了吧。

从小妈妈给女主造成的阴影真是如影随形

然后看到房间地板风扇转动投射的光线,闪现一个诡异的妹妹,这太TM奇怪了。

这就是E1开篇第一个镜头。

妹妹疯了被困在什么地方吗?

回房换衣服出门,上车后音乐开始,本集第一个iPod破裂镜头出现。

听着小曲心情不错,闪回曾经高中期和一个女孩一起听歌。

所以女主其实一直是拉拉吧???

可是车子一经过小火车,又闪现高中期自己穿白衣一脸血和早上醒来看到床边高中期自己一脸血的画面。

到处晃悠之后走进了酒吧,被几个同龄男子打趣。

wicked也含有放荡的意思

女主以前不会和他们群交过吧……

听到同伴说了那句话后,白衬衫男就走了。

我们知道了他叫Kurt,是否他曾经真心对待过女主,但是并没有得到回应?

所以态度会和其他人不一样?

女主对他显然也是有点特别的。

 7 ) 歌曲

S01 - VanishThe Dance (A Place In The Sun Soundtrack) - Franz Waxman 片头曲What Is And What Should Never Be - Led ZeppelinSmall Town Heroes - Hurray For The Riff RaffI Can't Quit You Baby - Led ZeppelinRing of Fire - Eric Burdon & the AnimalsDietro casa - Ludovico EinaudiCome Down - Sylvan EssoMotherless Children - Steve Miller BandThe Way It Used To Be - Engelbert HumperdinckChord Left - Agnes ObelTumbling Lights - The Acid 片尾曲S02 - DirtGlance Backwards - Jeffrey Brodsky 片头曲Les moulins de mon coeur - Michel LegrandThere's a Key - M. WardIn The Evening - Led Zeppelinblack screen - LCD Soundsystem 片尾曲Keeper of the Key - Carl PerkinsA Woman's hands - Joe TexI'd Rather Go Blind - John VerityPienso, luego existes - Mario VinuelaS03 - FixDance and Angela - Alexandra Stréliski (片头曲:这个人应该是本剧配乐,多首歌都是由她重新演奏)Plus tôt - Alexandra StréliskiThank You - Led ZeppelinThere's a Key - M. WardMama's Gonna Give You Love - Emily WellsI Was Wrong - Chris StapletonPort De Bras - Michael RobertsConcerto in D Minor, BWV 974 (Based on an Oboe Concerto by Alessandro Marcello): II. Adagio - Johann Sebastian Bach (由Alexandra Stréliski演奏) 片尾曲E04 - RipeCupcake Kitty Curls - Mark Batson 片头曲In The Evening - Led Zeppelin What Is and What Should Never Be - Led ZeppelinYou Made Me Love You (I Didn't Want To Do It) - Pasty ClineMama's Gonna Give You Love - Emily WellsYou Don't Know - Leon BridgesChanging Winds - Alexandra StréliskiRiders On the Storm - The DoorsDear Mama - 2PacTexas Flood - Stevie Ray Vaughan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 - Nana Mouskouri 结尾至片尾曲Tumbling Lights - The AcidBasic Instinct - The AcidThinking of a Place - The War on Drugs (片尾曲:去年最爱的一首歌之一)S05 - CloserDance and Angela - Franz Waxman 的人声哼唱版本 (片头曲)I Got the Blues - Glen Morris & Duane EddyA Man Without Love - Engelbert HumperdinckIt's Impossible - Perry Como

 8 ) HBO只有大尺度?我来告诉你这部新剧有多神!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影探”,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第70届艾美奖入围名单公布,依旧是HBO横扫…经典神剧[权力的游戏]以22项提名领跑,而接棒神剧[西部世界]则以21项提名紧随其后。

兰尼斯特姐弟和接待员们纷纷入围大奖!

虽说HBO豪迈的手笔必出精品…但更重要的是老司机的眼光毒辣刁钻,开发的剧集全都掐准了观众的胃口!

(除了尺度,还有深度)就在HBO艾美奖领跑的同时,一部剧悄然开播。

探长我先吹一波:明年艾美奖,这部新剧绝对领跑!

利 器Sharp Objects

卡蜜儿·卜蕾,看似烂泥扶不上墙的小报记者。

在她事业毫无起色时,总编让她赶赴家乡密苏里的风谷镇报道一起悬而未决的谋杀案…

她的家乡风谷镇去年曾发生少女被勒死的凶案,而案件尚未侦破时又有少女失踪。

边远小镇、少女失踪、连环杀手…主编希望卡蜜儿赶紧奔赴家乡,抢下这个报道。

但毫无事业心的卡蜜儿没想要借此翻身。

时刻离不开烟酒滋润的她,挎包里没准备化妆品,反而大大小小酒瓶子到是不少…

就连矿泉水瓶都被她偷偷换上伏特加!

甚至边开车边喝…同样是做女记者,曾经还是超人女朋友时简直就是职场丽人,如今却成了酗酒的老油条。

(危险行为,切勿模仿)

她还破罐破摔式的形容自己:我们的家乡要么是有钱的上流世家。

要么就是一文不值的垃圾,而我是有钱人家的垃圾!

对于卡蜜儿来说,回家乡采访本应如鱼得水…毕竟回到熟悉的地方,拥有可靠的人脉,随随便便采访就能掌握别人搞不来的干货。

但她的现实,却和我们的想象相反:风谷镇因为她的到来,而变得草木皆兵!

先是警察局长对她的采访表示无可奉告…接着她的到来立刻在镇上传开…更诡异的是还有眼线暗中观察着她在小镇的行踪…

如果说局长反感记者是情理之中,那么卡蜜儿的母亲对她的表现完全在意料之外!

趁着夜色,卡蜜儿回到了久违的家,当母亲看到她时却冷冰冰的怼了她一句…“恐怕我的房子还没准备好迎接访客…”明明是家人,却被当作客人。

在母亲的眼中她甚至是个不速之客!

抗拒采访并不是因为她没有上进心,而是因为家乡风谷镇丝毫不欢迎她的到来…警察提防着记者借机炒作新闻。

小镇居民不愿面对凶案留下的伤疤。

母亲则害怕她的出现打乱现在的安逸生活。

就在卡蜜儿和各个方面势力焦灼时,那个失踪女孩的尸体出现了。

而风谷镇又陷入了新的恐慌…

其实[利器]的故事显然不是“一次罪案采访”那么简单…更像是扒开过往的“一次揭秘”之旅!

正如片名[利器]和海报中充满裂痕的脸,割开风谷镇的凶案,也划破了卡蜜儿隐藏的回忆。

卡蜜儿究竟经历过什么?

首播集中刚刚回乡的她,对观众来说仍是个迷…但当镜头掠过浴缸中的卡蜜儿时,昏暗的灯光把她赤裸的身体照亮,而她的皮肤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刀疤!

这部[利器]改编自吉莉安·弗琳的处女作…一部[消失的爱人]让观众见识了她的想象力,充满复仇气焰的腹黑妻子把男人吓的瘫软。

和[消失的爱人]里被夸张的中年危机不同…这部[利器]的故事更为复杂!

现实中少女被害的连环凶案提供悬疑背景,回忆里卡蜜儿的家庭悲剧则是故事的核心。

艾米·亚当斯这次无疑抢到了好剧本…虽然没有奥斯卡加持,但她绝对是无冕影后!

无论是超人女朋友的逆天颜值,还是和外星人上语文课的文艺知性,她都轻松驾驭…奥斯卡先放一放,明年艾美视后没跑了!

老戏骨派翠西亚·克拉克森饰演了母亲一角…而以[小丑回魂]成名的新生代索菲亚·莉莉丝饰演过去时里的童年卡蜜儿。

这三个女性形象构成了整个冲突:卡蜜儿揭开回忆,母亲回避回忆,而童年时的卡蜜儿则串联起了对立的矛盾…

除了演员卡司到位,本剧的导演更是添彩!

虽然让·马克-瓦雷的名字稍显陌生…

但是他的作品你绝对如雷贯耳:最近常被拿来和[我不是药神]对比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和去年的热门美剧[大小谎言]都是他的手笔。

他的镜头写实有力,细节都成文章,抓住演员瞬间的微表情带动情绪性的叙事…就连他的配乐都让你忍不住加进歌单,循环播放…在[大小谎言]开播后,剧中小女孩克洛伊的歌单很快便被剧迷扒出来收藏循环!

集结了好剧本、好演员、好导演…这部[利器]想扑街都难!

刚开播就在豆瓣电影获得8.6分,IMDB获得8.5分,更保持了烂番茄96%的新鲜度…

但好评之外,也有剧迷批判[利器]的拖沓炫技…

不是说好了吹上天的节奏么?

其实前面的剧情是经过探长我的梳理的,如果按照原汁原味的马克叙述手法…这部[利器]简直就是另一版[西部世界]的诡局!

所以,想要看明白[利器]需要一点点技巧…多时空叙事的巧妙串联

追[西部世界]时最令人头大的就是理清时间线…在HBO刚播完[西部世界]后,便送上[利器]考验大家的追剧技能有没有掌握熟练。

在首播集开头,两个女孩轮滑回家…进门时他们俩小心翼翼的躲开父母的视线,然后悄悄的回到楼上自己的房间。

但房门打开后床上却躺着女主角卡蜜儿…

注意这段戏的两个细节:推门前她们两人所处的正是卡蜜儿的家,复古典雅的装修风格显示出年代感…推门后则变成了现代的装修风格,墙上还贴着奥巴马的海报说明时间在当下…

当女孩用别针刺痛卡蜜儿的手时,两个女孩瞬间消失不见,只剩下惊醒的卡蜜儿。

这段前戏巧妙的表现了卡蜜儿的梦境!

梦境中童年时的卡蜜儿和妹妹回家,而推开门后她们穿越到卡蜜儿如今的公寓…梦醒的节点就在别针刺痛卡蜜儿的瞬间。

凭什么判断这个女孩就是童年的卡蜜儿呢?

仔细看女孩口袋里装的零食…在成年的卡蜜儿醒来后,床前的地面上出现了和梦境中女孩口袋里同样的零食包装。

(据说童年的味蕾体验,决定了一生的口味)

类似的场景转换在剧中不止这一次,而除了骗术叙事之外[利器]在细节里做足了文章…只不过细节撒的很多很碎,全靠观众亲自采集!

等待观众亲自探索的细节

这是一部“罪案、悬疑、惊悚”的美剧,但[利器]又和从前的这一类的美剧有明显区别…在故事进程中,镜头撒下海量的细节。

而观众就像参与解密游戏一样,需要亲自去观察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还是从那个惊醒卡蜜儿的别针刺痛开始…为什么不是叫醒,而是疼醒?

注意联系后来的剧情细节:卡蜜儿公寓的桌子上,镜头一闪带过了密密麻麻的刀刻痕迹,全都是消极的单词。

当她在旅馆里自慰时,回想起童年经历…画面是男孩们的俱乐部,里面摆满了打猎收来的动物皮肉以及重口味的情色图片。

但这些男性的暴力行为,却为她带来快感!

再联系卡蜜儿全身刻字式的伤疤。

针刺的梦境、暴力的自慰、曾经的伤疤…这些细节展示了卡蜜儿不为人知的一面,而她很有可能遭遇过虐待并产生自虐倾向。

首播放送完之后,别急着关掉播放器…这段英文侧面证明了卡蜜儿的遭遇:如果当你或你身边有人正在经历自残或有精神异常行为可以联系的求助热线。

(类似的贴心之举在[十三个原因]中也出现过)

在结尾处,她还回忆起了最痛苦的画面…和自己一同玩耍的妹妹躺在棺材里,而她试图擦掉尸体的妆容,找到某些痕迹。

妹妹也许经历了同样的遭遇,却没挺过来…

如果她们曾遭遇虐待,那会来自谁呢?

控制欲极强的母亲,没留下痕迹的生父,或者是卡蜜儿曾经在小镇交往的男友…这些嫌疑人将是接下来剧情的重点。

边境、小镇、美国人的边缘生活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趋势…越来越多的美国影视作品都在关注一个地方:那里偏离繁华的东西海岸,深入内陆和边境,那里似乎和现代脱轨而踟蹰不前。

泰勒·谢里丹的边境三部曲…去年横扫各大奖项的[三块广告牌]…探长我上周还在吹谢里丹的[黄石]…再到这部HBO的出品的[利器]…

感受一下卡蜜儿的老家风谷镇,多年维持不到2000人的规模,大部分靠养猪屠宰营生。

滞后的发展,脱节的生存,让人看不到任何希望。

连孩子们都说:这里死的透透的了!

当发生了针对少女的残害,就连被害家庭都因为要继续抚养一大家子而无暇顾及案件进程…这比[三块广告牌]更让人看不到希望。

而警告和指南却都贴在警察局的一亩三分地…13年前,[银河系漫游指南]里贴在半人马座的拆迁地球通知再次上演,令人无奈。

所谓[利器]既是指卡蜜儿受虐的经历,也是透过这道疤痕对社会病灶的一次窥视…就像最开始的那个镜头…

童年时的卡蜜儿滑着轮滑,她拼命加速试图抓住妹妹的那一刻就像寓言般,美得痛彻心扉。

伸出手,救赎的其实我们自己。

 9 ) 解谜了!几点想法梳理

白衣女人 | 谁咬的Ashley的耳垂 | Amma 行凶过程和动机 | Camille 悲惨的一生全部剧透!!!

深度剧透!!!

只有像我一样已经全部看完并独自回味了整整一夜的网友才可以看!!!

书没有看过,看了一些网上的分析,暂且整理一下。

求网友和我讨论 1. 白衣女人白衣穿在生者身上是圣洁高贵,尤其是对西方社会女性来说。

剧中白衣服穿得最多的就是 Adora,完美女主人,尤其照顾女儿的时候更会穿上白衣。

不管是警长、闺蜜还是丈夫,没有人可以对她说不。

而 Camille 竟敢从啦啦队队长变成一个自残疯子,开着一辆可以在灰尘上写字的破车,做着凶杀案调查;她这样一个堕落的女儿对优雅从容的 Adora 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型 永久性 可持续性 以及毁灭性污点,不断搅动重重浑水,毁坏她的形象。

除了最后 Camille 需要妈妈的时候。

这时 Camille 也被迫穿上了白睡衣。

Adora 终于满足了多年的愿望,将女儿变成她所谓母性实为酷虐的祈求者、朝拜者和牺牲者。

当然与其说以白色来譬喻,更准确地说,Adora 的行为是一种症状,如果子女具有独立人格而无法被物化成人偶,她就无法成为别人眼中的圣母。

Adora 算是一个普通的穿白衣的高贵变态,但 Amma 才是真正的行凶幽灵。

她说自己是 Persephone,与 Hades 统治地狱,施加严刑;但 Persephone 是被绑到地狱去的,每年一半的时间在地狱度过,另一半时间由妈妈 Demeter 带回人间。

同时她也是狩猎女神 Artemis,血腥又多了一重。

Adora 看得见她的时候,她作柔弱幼女状以占据妈妈的全部。

长辈都以为是普通少女,但她是同龄人的权力中心,拥有绝对决定权。

回顾 Amma 经常说的话,有两句:一句是 Dont tell mama,另一句是 Shut up Jodes —— Jodes 就是帮她加害 Nathalie 和 Ann 的小伙伴之一。

引诱 Nathalie 的时候她大概就穿着白衣,将脸用粉涂成白色,因此那个拿着枪的小男孩(他妈也是很疯,好可怜)看到的是她。

一对病入膏肓的母女相互控制并且控制周围的人,不看到最后真是无法想象。

2. 真正的凶手故事的神奇之处就是将 Adora 的控制狂症状早早揭示出来,而 Amma 的疯狂只隐含在细节之处。

看完全剧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把 Ann 和 Nathalie 杀死的,不知道 Adora 是否知情,不知道 Alan 是否知情(虽然他对 Adora 是知情的),这一切只能靠原著和想象力了。

关于过程及知情人:有一篇挺全的分析 根据原著大概讲述了行凶的前因后果。

首先,Nathalie 和 John 之所以从费城来到 Wind Gap,是因为之前 Nathalie 把剪刀扎到同学眼睛里了。

此后,她曾把缝衣针戳到 Ann 的脸上,还咬掉 John 女朋友 Ashley 的耳垂。

书中也写到 Amma 与 Ann 和 Nathalie 一起玩,曾在林中虐待动物。

真正关心 Ann 和 Nathalie 的是 Adora,而 Amma 出于嫉妒,叫了小伙伴帮她作案。

先是骗 Ann 说 Adora 要见她,要开一个 Tea party,用高尔夫球场车(网上说车在剧中有一个画面,so what,那谁能猜到凶杀案跟这个小车有关)把她带到林里,给她涂指甲油、刮腿毛,而 Ann 感觉不对想逃跑的时候就被直接按住,Amma 用衣服将她勒死。

此后的 Nathalie 也是以同样的过家家茶话会的理由被引诱的,在折磨了两天之后才完全杀死。

至于为什么 Ann 的自行车会在屠宰场附近,以及 Nathalie 的血为何会在 Ashley 和 John 的床下,只能推测是小伙伴们一起给 John 栽赃的。

不太可能有 Ashley 的参与,虽然她为了吸睛也说不定干得出这种事,但她好像比较笨吧。

普遍认为,Amma 跟随 Camille 回到 St Louis 之后交到了新朋友,这位黑人小姑娘 Mae 就是第三位受害者。

她首次出现,和 Amma 一起轮滑的时候手上就有了那种塑料指甲油,在片尾字幕后闪回的镜头中第一个抓在铁丝网上的手也是她的。

最后一集的晚餐中埋藏了许多线索:Mae 非常崇拜 Frank Curry 和 Camille,而 Amma 立刻就说她是个 kiss ass(潜台词:我看你是不想活了);睡前 Amma 还问 Camille 是否希望自己成为作家(你爱我吗你想让我做点什么你才会爱我)。

我怀疑,晚餐时Mae 在手上好像学 Camille 一样写着字,写的是Call mom,是否说明她当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在劫难逃?

另有一些关于种族歧视的问题讨论:将剧中 Mae 的死与类似的美国黑人女性受害新闻作出对比,再联系到剧中南方小镇 Wind Gap 扭曲的节日庆典、以及如同隐形的黑人女仆 Gaela。

很值得回味,可惜剧本身并没有作实际的探讨。

Adora 是否知道 Amma 是凶手?

钳子是她的,高尔夫球车也是她家的,Amma 在她的严密监管之下,她应该很熟悉嵌着牙齿的娃娃屋,她不笨,反而非常习惯于生存于反社会变态之中(她的妈妈),她已经缜密地杀死了一个女儿,丈夫也死心塌地地追随着她,不敢多说一句错话(说了也会被她老练地挡回去)——因此她完全猜不到或丝毫不知情的可能性很小。

有些人认为 Adora 反对 Camille 调查并告诫 Amma 远离 Camille,也许是为了防止 Amma 被揭发逮捕。

这样想也不是没有可能, Adora 就算知道了也绝不会表现出来,毕竟只要看上去得体,不管死多少人、死的是谁,她都不介意。

病理专家阐释 Alan 这种丈夫在孟乔森综合征患者母亲的周围非常常见,无视日常惨剧,让出一家之主的地位。

考虑一下双峰里 Laura Parler 的母亲,对父亲 Leland 的行为不闻不问。

她最后似乎被诊断为—— Judy。

这位专家还说,虽然孟乔森综合征真实存在(据说有些护士会抢走孩子),但这部剧的故事实际发生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但的确有一个1999年的案子,母亲杀死了十个孩子当中的八个。

关于动机:Richard 在审讯 John 的时候对警长说:we were looking at the wrong half。

虽然他早已推测出凶手的动机是渴望权力的掌控,但是,由于猪的牙拔起来很困难,警长和侦探根本没考虑过女性嫌疑人。

再回想一下 Amma 杀人助手的这句 Or she, don't be sexist, chief ! 女权主义救人的时刻到了,凶手就在你面前a警长!

网上提到,原著说拔青少年的牙不是特别难,不知道谁可以验证一下(验证一下原著就可以,do not 拔青少年的牙验证)。

同时,网上说长期受虐的人会混淆虐待和爱意,也会在施虐的时候认为受虐对象得到了关心;Amma 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也是从母亲那里继承来的。

此外还有人觉得 Amma 对 Camille 的依恋混杂有性冲动。

嫉妒、占有、权力、虐待、爱、性、死。

哎嘛不知道了,谁去问一下弗洛伊德 etc。

3. Camille Preaker,一个凄惨的人有些网友怀疑 Camille 的生父是警长。

因吹斯听,但不是。

据说她爸就是一个普通傻逼,把她妈搞怀孕以后逃之夭夭。

Camille 在给 Richard 讲述林子的故事的时候,认为球队队员和他选中的啦啦队队长所做的事情是双方共识达成的决定,而 Richard 作为一个健全的没有受过虐的人,立刻就意识到这是强奸。

Camille 认为自己在林中被五个男生强奸的过程也有自己的参与,就像在学校受欢迎一样,她想要成为强者,而且就算她心中某处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受害者,大部分受到性侵的人在无言的结构压迫之下都会恨自己而不是怨恨施害者,几乎是条件反射。

妹妹去世不知道是这之前还是之后的事情。

总之后来她就一直自残(除了全身她的公寓、母亲的住所餐桌还有车上都有,朴实的刻字/字体/自体艺术)确认自己的存在,然而不幸见证了自残朋友的自杀,并从此保存了朋友的手机,开始听音乐(以前是不听的)。

然后她完全脱离 Wind Gap,脱离母亲,采用隔离法,对自己的过去否认得更加彻底。

最凄惨的是她不知道,Curry也不知道,她虽然极其勇敢,但她的确是一个凄惨的受害者,终生受害,并将在剧中不断再次受害。

回到 Wind Gap 写报道不仅慢慢发现了母亲(和Jackie,另一个凄惨人物)的真实面目,还和 Richard 和 John 发生了凄惨的故事。

最后,她救了 Amma 回到 St Louis 之后还在反思,如何与 Amma 相处、自己是否遗传了母亲的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等等(Curry 读那段的时候我心碎成粉),结果发现 Amma 才是凶手以及受害人+1。

凄惨的善良而勇敢的人物。

关于 Richard,这俩人是不可能在一起了。

(网上说)书里描述 Richard 看到 Camille 领口的伤口,惊笑着说:这是啥?

你自残啊?

Camille 立刻明白,此人非我族类。

一种典型的健全普通人,不是坏人,但完全不能理解什么是创伤。

创伤很深的人必定会有一些或是伤人或是伤己的行为,将痛苦外化或内化,在普通人眼里都是荒唐可笑、有病、变态,因此 Camille 最终会被阐释为 slut(pathetic piece of shit)。

但世上没有几个人是没受过伤害的。

她已经在如此悲剧中靠自己艰难幸存下来,还将继续用一生忍受下去。

如果这样一个人物自杀,实在是情有可原。

SO SAD。

此剧架构缜密,细节与留白中更意味深长。

Camille 自体艺术词汇以及片中镜头的一些字就不提了,免得太长。

(比如她开车去Wind Gap的时候路标写着 Last exit to change your mind,还有刚到警局的时候墙上挂着 Dont be a victim 等等,“女孩学会保护自己”。

啧啧,啧啧啧)和 Big Little lies 相对照也是有意思的。

有人说,如果说大小谎言中的女性可以集结起来为彼此提供庇护,利器则更多地展示女性之间的互相摧毁。

最后,就一点,我想不通林中小屋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就这样了,想得头疼 祈福。

 10 ) 利器不是杀人的武器,利器是家长的言语、行为、态度、情绪。

《利器》开画就好评如潮,网友纷纷表示HBO发挥真是太稳定了。

出了一集就夸它未免言之过早,所以我又耐心等待了一周,看了两集之后才决定下结论:如今《利器》豆瓣8.5分,IMDb 8.5分,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本文不会有任何剧透,毕竟本剧才播出两集,这两集仅仅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不看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局是什么。

《利器》改编自《消失的爱人》作者吉莉安·弗琳的同名小说处女作,所以剧本就有了保障。

而导演让-马克·瓦雷曾执导《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

马修·麦康纳和杰瑞德·莱托也在他的调教下分别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

《利器》短评

前面节奏慢,结尾又处理得过于仓促。但我还是好喜欢!适合夏日消暑。

7分钟前
  • a little mark
  • 力荐

不到最后不给答案,却拍了这么长

12分钟前
  • g1823
  • 还行

无病呻吟的有点让人讨厌,虽然很难坚持但还是看完了,最后一分钟高潮也是可以啊

14分钟前
  • 回音
  • 较差

压抑2023年10月3日二刷

18分钟前
  • 你的盒饭掉了
  • 力荐

叙事节奏和几位女演员的表演完全电影级别,作为悬疑剧虽不乏反转却能做到令人细细品味不寒而栗的“高级”,豪宅里的优雅和谐的夫妇与乖顺的少女像象牙铺就的地板,以外表粉饰一切残忍、邪恶与扭曲,比任何恐怖片都要来的毛骨悚然,是我看过最好的悬疑剧之一无疑

20分钟前
  • 死亡食社
  • 力荐

第一集就看不下去,心理问题精神创伤自残之类的题材实在接受无能。。

22分钟前
  • 髮國总捅姆8⃣佩
  • 很差

实在看不出哪里好看,莫名其妙拖拖拉拉,三集看下来剧情没什么进展,就找人闲聊,最烦是她妈,老太太也太啰嗦了。还有打乱时间顺序的剪切,看得心烦。这季完结我就不信真有大部分人喜欢到给四五颗星。短评热评都是些什么人哪,太假了。

25分钟前
  • Stephen Curry
  • 很差

妈妈照顾孩子那段真是让人毛骨悚然,相比之下人牙地板倒没那么恐怖了。

27分钟前
  • 心锦意阑珊
  • 还行

第一集反复点开又反复看不下去,动不动闪回剪辑,到处挖坑故弄玄虚,悬疑没看出多少,每个人物都像是神经病,一集弃

32分钟前
  • 张腾森
  • 很差

和大小谎言还是在很多地方很像的:剧作上,故事由一件凶杀案而起,一群人的生活都因此受到牵连,真相逐渐浮现;视听上,长焦、手持、短暂迅速的闪回、相似动作的转场(这里用的更多了,本来就是很显目的技巧,反复用没意思)。

36分钟前
  • RayonVert
  • 较差

显得十分高级的乱跳式剪辑真的让我感到不适,除此之外还行,另外现在看见代理性孟乔森这几个字就胃疼真的

39分钟前
  • 还行

父母皆祸害小组金钻级荣誉会员。

40分钟前
  • 薄荷清柚
  • 推荐

闷。剧情只值一个电影。

42分钟前
  • 独孤大厨
  • 很差

节奏太缓受不了。

43分钟前
  • 千帆远岫
  • 还行

很creepy的故事,千疮百孔五毒俱全的小镇,病态的毒瘤一般的居民,权利、阶级、谄媚、陷害和明里暗里的流言,所有的恶表现得克制且隐秘,看似和谐安详其实病入膏肓。导演碎片化的闪回应用,极高的悬疑制造,提升了整个剧的水准。

48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已经耐不住性子看这么拖沓阴冷的剧情了,没找到继续看下去的冲动。

53分钟前
  • 较差

好平庸的作品!受不了了,最多拍三集故事就讲完了拍了8集

55分钟前
  • Zoe
  • 较差

这个妈也病的太厉害了,为了自己的成就感,叫亲生女儿都杀了,喂老鼠药给女儿吃,🐂🍺,那个当爹的,禽兽不如,他又不是病人,在旁边一声不吭,该死。小女儿这么小就会控制人,到哪儿杀到哪儿,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可怕。

57分钟前
  • Vivian
  • 推荐

《遗传厄运》

60分钟前
  • 昆汀的影子
  • 推荐

我真的坚持了3集,我尽力了

1小时前
  • 涮锅不吃肉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