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音乐永不停歇

The Music Never Stopped,最后的嬉皮(台),音乐永不停止,鼓手先生

主演:朱莉娅·奥蒙德,J·K·西蒙斯,卢·泰勒·普奇,米娅·麦斯特罗,坦米·布兰查德,斯科特·安第斯,詹姆斯·乌尔班尼亚克,马克斯·萨瑟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音乐永不停歇》剧照

音乐永不停歇 剧照 NO.1音乐永不停歇 剧照 NO.2音乐永不停歇 剧照 NO.3音乐永不停歇 剧照 NO.4音乐永不停歇 剧照 NO.5音乐永不停歇 剧照 NO.6音乐永不停歇 剧照 NO.13音乐永不停歇 剧照 NO.14音乐永不停歇 剧照 NO.15音乐永不停歇 剧照 NO.16音乐永不停歇 剧照 NO.17音乐永不停歇 剧照 NO.18音乐永不停歇 剧照 NO.19音乐永不停歇 剧照 NO.20

《音乐永不停歇》剧情介绍

音乐永不停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亨利(J·K·西蒙斯 J.K. Simmons 饰)和儿子贾伯利(卢·泰勒·普奇 Lou Taylor Pucci 饰)同样喜欢音乐,但是他们喜欢的音乐却是迥然不同 的两种风格。20多年年,因为对政治的不同意见导致贾伯利离家出走再也没回来过。如今,贾伯利落魄地流落街头,并发现脑部有肿瘤送去医院做了切除手术。但是这颗肿瘤已经彻底破坏了他的大脑,他失去了创作新的记忆的能力,他的记忆永远停留在活在1968年。为了重新走进贾伯利的世界,亨利邀请研究脑瘤与音乐的专家黛安(朱莉娅·奥蒙德 Julia Ormond 饰)来治疗儿子的病情。黛安发现贾伯利对早期的的摇滚乐仍然有感知。但这种迷幻时期的摇滚乐对60多岁的亨利来说简直不能接受,但为了与儿子的沟通,他开始研究起60年代的所有摇滚乐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幸福终末杨靖宇将军东海人鱼传妙女神探第七季以青春之名丧门神鲍旭亲爱的伽利略BanGDream!第二季马克斯新白发魔女传浴血野球场棒球少女寒蝉鸣泣之时·卒家有大姐暗芝居第二季校园鬼谈禽兽草帽警察假面骑士剑死亡凝视印第安·豪斯恐怖巨兽暗黑家族新堂家的复仇沉默公寓午夜木兰情极限逃离冒名顶替那孩子的孩子危情直播重返20岁

《音乐永不停歇》长篇影评

 1 ) 不止于音乐

看完电影来到豆瓣,发现有些影评关注于影片中的音乐。

我决定来说说我的感受。

当然,以下影评是严重剧透的……影片开始的镜头从墙壁上一幅幅合照划过,从少年时期到儿童时期到婴儿时期,预示着这是一个关于孩子的故事。

这时Hunrry家接到医院的电话,得知儿子Gabriel得了brain tumor。

一段剧情后,影片跳回到Gabriel的小时候。

故事在此设计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从未出现却深深影响这对父子的人:Hunrry的兄弟,Gabriel的叔叔 Gabe。

那天父母送Gabriel上学,他们在车上听着歌,那首《年轻的心》,父子玩起他们常玩的音乐游戏,Gabriel准确的说出那首歌背后的故事:Hunrry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1950年6月Uncle Gabe上前线两天前的舞会,Hunrry在舞会上认识了Gabriel的妈妈。

1950年6月25日是朝鲜战争爆发,Hunnry和Gabe上了前线。

在后面的故事里,Hunrry拿着卡带机走进Gabriel的房间,镜头扫过,柜子上摆着一幅小照片,照片上两个穿着军装的男人,其中一个人手拿小号。

想必一个是Hunrry,拿小号的是Gabe。

可想而知战争带走了Gabe ,给Hunrry留下了巨大痛苦,因此他把自己的思念全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给他起名Gabriel,给他的圣诞礼物是小号,带Gabriel给叔叔扫墓,希望他吹小号像Gabe一样厉害,成为西贝伯爵,他也在不知不觉中给Gabriel埋下了音乐的种子。

直到孩子渐渐长大,直到不知道什么时候Gabriel有了自己的理想,有了自己的价值观,有了自己的情感,直到越战爆发,反对越战,直到摇滚乐的流行,而这些Hunrry都忽略了,他一直认为他喜欢的音乐就是儿子喜欢的音乐,他跟Gabriel从小就玩音乐的游戏……对于战争的不同观点成为影片冲突的爆发点,两代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巨大的冲撞着。

父亲一辈参加朝鲜战争,为自己相信的真理而战斗,他的这种使命和责任感以及对兄弟的怀念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儿子,看到儿子反对战争,点燃自己国家的国旗,父亲终于爆发了,父子大吵一架,从此儿子过上了寻找理想、却流浪的生活。

用是非对错来评价事情总是片面的,战争造成了两代人的伤痛,父亲失去了兄弟,儿子乐队的成员、自己的好朋友Mark也征召入伍最后死在越南战场上。

他们同样承受着战争带来的后果,用不同的方式。

所以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说,这也可以算是部反战题材的影片吧。

父亲态度和情感上的转变最让我感动。

从他一开始得知儿子的病,张口便问医生:“是不是吸毒造成的?

”他始终对儿子不信任,像他自己说的,他认为是那些唱片那些海报害了Gabriel,侵蚀他、伤害他。

渐渐地,Hunrry从选择性的失忆,不愿面对儿子离家出走那晚发生的事,到用自己的老唱片去换儿子最喜爱听的唱片,Hunrry在渐渐的接受、渐渐的理解儿子的世界。

开头他还是对战争的问题很敏感,听到《Desolation Row》时,儿子说:“《泰晤士报》刊登了一张越南长官处死战俘的照片……”他面带尴尬,起身关掉音乐说,我要回去了。

最后他接受现实,承认儿子对于战争的态度是对的,并且一起去看了一场Gabriel最爱的乐队的演唱会。

下面说一些与电影无关的。

孩子们总是在不经意间长大,在不经意间有了自己的梦想,喜爱的音乐也不再是父辈喜欢的,Hunrry却忘了是谁在Gabriel心中埋下了音乐的种子,是谁让Gabriel每次听到音乐时都兴奋不已。

你们不能总是先给别人理想,又在面对现实的时候无情的将理想毁灭……影片探讨的不仅仅是音乐,还有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父辈身上的使命感,上一辈人对孩子的影响,这些是非常打动我的地方。

当听到儿子说:“travel is destination.” 这句话重重的撞在我的心上。

让我想起我和我的妈妈,不像电影里,不像大部分人,上一辈人的观念由父亲影响,我是单亲家庭的小孩,妈妈又是个女强人,她的价值观深深的影响着我,她有很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最近我常迷惑,我们这一代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一定不是像他们一样了,时代不同,经历不同。

我记得有位大导演说过,新一代电影人的东西里没有担当。

我想说这不是我们的错,我们没有经历过,我们生在和平年代,生活物质条件优越。

可是也正因如此,我们存在的价值在哪里呢?

她肩负着使命和理想步步前行,我的目标在哪,我的方向在哪,我的目的地在哪?

Travelling is destination!

也许吧,在路上,就是目的……

 2 ) 音乐让我相信人生是美好的

人生是多么残忍,它让曾经热血叛逆的男孩变得邋遢木讷,让强壮专制的父亲突然倒下。

音乐从来就不是什么解药,在三灾六病的无常里,在最深刻的痛苦面前,它也是无力的。

但当你的人生崩塌,它是那个重建的线索。

“知道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什么时候吗”。

每每听到那个年代的摇滚乐,贾尔伯的眼睛就亮起来了,他兴奋地滔滔不绝。

每一首歌都有它的独家记忆。

小时候在家里唱卡拉ok,爸爸妈妈喜欢听我唱的那首卓依婷的歌,我记得。

中学时候,我在随身听里放刚买的周杰伦的磁带,爸爸在看电视,我把随身听放到他耳边,他说挺好听的,那首给爸爸听的歌,我记得。

后来和朋友弹吉他,120的bpm,两个人的脚一起踩节拍,随着律动晃动身体,那首曲子,我也会记得。

这些时刻,不是所谓人生的高光时刻,只是在后来遭遇到困境,失意,痛苦,不断陷入无意义感时,这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时刻,却闪闪发光起来。

那些是让你真真实实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快乐”的时刻,那么珍贵。

记忆有时是负担,过去的美好会让你对未来心灰意冷,但有时又治愈你。

电影《一一》里吴念真和日本朋友坐在车里聊天。

日本朋友说“music make me believe life is beautiful"。

吴念真说以前爸爸每天都在听音乐,但他很讨厌他爸听的音乐,直到十五岁初恋时突然间那些音乐全都懂了。

“Then she left,the music stay with me”。

后来她离开了我,音乐却留了下来。

好多人都离开了啊,相爱过的恋人,最深爱的亲人,有一天,勇气,热情,甚至健康的身体,都会离开。

时间就是这样疯狂,就像被偷走了十几年时间的贾尔伯,他不明白,爸爸不是还不到五十岁吗,怎么说他老了。

他是那么强势,而我一直在反抗,我追求的他从来不赞同,他摔毁了我的海报和唱片,我愤怒地对他吼出“Go to the hell!

”,我们从来不理解彼此。

但他怎么突然就老了。

他不是每天十点会来吗,怎么突然就永远不来了。

电影的最后,贾尔伯终于有了新的记忆,在那首“the dead”的歌里,他记起了爸爸带他看的这场演唱会,他们一起大声地唱着这首歌。

他注视着舞台上的偶像,而爸爸注视着他。

那些对抗都不重要了,他深爱着爸爸,爸爸更深爱着他。

那是贾尔伯,也是爸爸,生命中最愉快的时光。

 3 ) 音乐永不停歇

1. 今晚的两部电影 都起始于大脑.2. 无论如何 片子的起手 已经决定了不会大错. 我们喜欢温暖.3. 如果有一天我失忆了 我想 当好不容易想起的时候 我一定会被触动到.4. “all you need is love”.5. “112不是个坏数字”. 当然了 是我的幸运.6. 不止披头士 申花也属于马赛曲.7. 边看边辨音识曲 根本停不下来.8. 我没有那么喜欢bob dylon 但居然也听别出了他的声音.9. 比起虚拟的 杜撰的 科幻的 自以为感人的爱情故事 音乐永远是那个真正撩拨心弦的赢家.10. 最高兴的一点在于 明早开始 多了很多耳机选择.11. 片尾的summer song 给电影画下完美句号 也给上海这个炎热到我已然习惯的最好(第四声)季节 画下句号.

 4 ) 因为音乐

因为音乐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因为音乐简单的生长依然随时可以为你疯狂因为音乐怎么会有沧桑所以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因为音乐在那个地方依然还有人在那里游荡人来人往……看过这部电影,首先想到的竟然是王菲、陈奕迅的《因为爱情》。

感觉很相似,音乐的力量就是这么伟大。

改编自真实故事的《The Music Never Stopped》,一对同样热爱音乐的父子,一段真实的父子亲情。

一个因为脑部肿瘤始终将记忆停留在20年前,再也无法增加新的记忆的儿子,一个因与儿子喜欢音乐类型迥然不同思念儿子过甚的父亲。

在儿子住院治疗期间,发现当儿子听到那些曾经被认为带坏他的那些音乐时,奇迹般的想起了听到这些音乐时的故事。

父亲为了拉近与儿子的距离,再也不愿失去他,也听起了这些在当时称作流行的歌曲。

并完成了儿子的梦想——去看一场Greatful Dead的演唱会。

虽然父亲已亡,但是从此儿子的记忆中中又有了新的一段,一段父亲与他共同参与的片段。

失去对过去的回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也许真的出现那一天的时候,作为当时人的我们并没有什么感觉,只是在当别人对我们说起过去了多少多少年时,我们会俏皮的说一句,“没脑子的时候真是时间飞逝。

”但是在别人看来,那将会是一段怎样难熬的经历,爱你的人,一次次被你忘记,不得不将每天来看你的信息写在纸上,这样才能让你每天看到这张纸的时候记起他们。

“我不知道会不会记得见过你,但是我将无比荣幸的第一次再见到你”。

被这句对白无条件的感动的。

在人生短短的几十年中,能够遇见你真好,能够再次遇见你同样美好……

 5 ) 理解父母希望我们过他们认为对的生活的这种想法

我喜欢和音乐有关的影片,始终坚信,无论何时何地,音乐永不停止。

只是没想到这部片子的题材和侧重点,是这样的沉重。

20年的光阴,双亲是怎样度过,儿子又是怎样度过,只因沟通的少?

用通俗易懂的话说双亲与儿子之间就是在——制气但,这——气,一制就是20年。

65岁的父亲,把儿子喜欢的乐队的每首歌的旋律和歌词烂熟于心、和儿子去看这个乐队的演唱会,做一切能使儿子恢复全部记忆的事情,只因他和儿子均年轻时的冲动导致20年双方互动的空白。

一旦为人父、为人母,就会理解父母希望我们过他们认为对的生活的这种想法,是正确的。

看着片中65岁的父亲几次流泪,我泪眼婆娑 。

 6 ) THE FIRST TIME

FIRST TIME TO FORGET.FIRST TIME TO REMEMBER.也是第一次在这里写评论。

和电影一样,当一部电影真的走进你的生命,你知道这实属不易。

开始剧情平淡到让人想起无数部类似的电影。

像是要对付剧名的绵延不绝。

直到GABRIEL站在病床上吹起了号,那个时刻你突然明白这终是一个走进音乐的生命。

这也是音乐的神奇之处。

当你走进它,一切人都变得平等起来,无论是巨星还是乐迷或是个所谓门外汉。

也正是此刻,剧情带着一个停留的记忆,让你开始好奇,他是谁。

和他自己一样。

平淡里流转着光怪陆离的变化。

HENRY激烈的辩白,却融化在了GABRIEL茫然的眼神里。

至此,剧情线条明晰起来。

关乎曾经,关乎当下。

关乎父亲,关乎儿子。

关乎相同的音乐,也关乎各自不同的旋律。

当GABRIEL停在时光里,回旋不出的时候,HENRY用一盒自己的曾经,换了一盒儿子的曾经。

近乎激烈的变化,随着记忆一并呈现。

HENRY等不及记下的赢票热线,病床上的一个可能被收走的电话,以及请回了那个曾经拒之门外的女孩。

而他要的只是“一次交流”。

就像他说的IT'S NOT JUST FOR GABRIEL.BECAUSE IT'S THE ONLY WAY I CAN TALK TO GABRIEL.直至父亲用生命换来了GABRIEL一次当下的记忆。

GABRIEL在最后的疯狂寻找那么措不及防。

当那些误解和错误都消融在同一段音乐里,他们在剧里会心一笑。

曾经,记忆消解的猝不及防。

而当下,记忆回来的也猝不及防。

带着了解和一段无记忆的记得。

当你走进记忆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不经意间的画景早就切换成当年,包括环绕的那群音符。

围着你,一直在。

GABRIEL最后的疯狂寻找,就像《回忆积木小屋》里的那一次潜游,一层层的潜进回忆里去,去看那用一生堆砌起来的笑或是泪。

有如一切电影的未完待续,他们走出墓园。

海面之上的那一层回忆,原来还只是冰山一角。

 7 ) 音乐串联父爱母爱的记忆体

一个顽固古板的父亲亨利为了帮助儿子贾伯利重新获得长时间记忆的能力,开始接受自己完全不理解并与自己喜爱的音乐相悖的60年代迷幻时期的摇滚乐(到后来完全熟记Grateful Dead的每首歌和每句歌词),让我看到的是为了弥补自己20年前犯下的错并且重拾父子之情所做的各种努力:为了和儿子有更好的交流,卖了自己所有唱片换回了60年代迷幻时期的摇滚乐唱片;当听到电台有竞猜抢答获得Grateful Dead门票的号码急忙用老婆口红记下来的场景,老婆看到都很惊讶;因冠心病发住院用电话抢到Grateful Dead门票,激动的回答出Uncle John’s Band的时候激动的样子;演唱会前因为儿子一句好笑而买了一身嬉皮的装扮,并且片中细节也有他跟着乐队一起唱着感恩而死的歌曲,这就确实从侧面印证了他熟记感恩而死的歌曲(虽然不敢说是全部歌曲);离世之后,在葬礼上放的那首Touch of Grey,其实也是想让儿子知道就算他离开了也会一直喜欢感恩而死,并且音乐医学家黛安也说过歌曲可以帮助贾伯利连接每段记忆,虽然之前只是记得1964-1970年左右的事,那是影片刻画他最爱摇滚乐和民谣乡村的时候,但是我想这首新歌会衍生出他重新获得长记忆的能力,至少是让我们从这个细节看到的美好愿望。

其次,母亲也是为了支撑起家庭的开支,开始上班(虽然毕业后就一直是家庭主妇);和老亨利吵架时把错误归到自己身上的自省意识,想想所有有口角的人都能做到这样哪还有的吵;在老亨利对黛安治疗贾伯利方法存在异议时,继续支持黛安,够英明。

再就是串联整部影片的几位音乐家Bob Dylan(虽然第一次知道他是从欢哥刘欢嘴里知道的,中国好歌曲里面评价周三提到迪伦就是这样简单一把吉他和简单的曲调唱出灵魂的歌手,后来知道这货牛逼,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且影响披头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和麦卡特尼还有后时代歌手崇尚自由,反战,赋予摇滚乐生命和灵魂,插个片段;2004年出版的Chronicles, Vol. 1中文简体版译名为 《像一块滚石》,是不是影响老汪啊老汪在好声音里面也提到过迪伦而且他自己歌里面好多...像一块石头的,而且老汪本来就是玩摇滚的,这都等于是开山祖师了,老汪还不顶礼膜拜),Grateful Dead,Beatles(披头士我最熟的还是hey judy)等等

 8 ) 为了儿子我可以放弃自己的喜好

所有名字与音乐有关的电影我都无法抗拒,但看完了才知道,这是一部借着音乐的外壳,讲述有关父爱的电影。

父亲亨利和儿子贾伯利都喜欢音乐,然而两人喜欢的音乐风格迥然不同。

父亲喜欢的是四五十年代的怀旧老歌,儿子喜欢的是六七十年代的迷幻摇滚。

儿子一心想做音乐,父亲却要求他上大学,但他还是在大学的入学晚会上拂逆父亲的意思,逃去看他最喜爱的乐队Grateful Dead(感恩至死)的演唱会,但最终没有赶上演唱会,这是他一生的遗憾。

儿子的乐队在学校的音乐会上焚烧美国国旗,以此反对战争,提倡和平与性爱,此举彻底点燃了父亲的怒火,对于在爱国教育中成长起来观念保守的一代人,焚烧国旗是一件不能被容忍的事,父亲与儿子的家庭战争一触即发。

在父亲眼里,对于经历过二战洗礼的他们来说,国旗是他们老一辈人用生命捍卫的精神领土,父亲的兄弟也曾战死在战场上,你玩音乐可以包容,你偷跑去看演唱会也可以接受,但你焚烧国旗,践踏我们用生命守护的东西时,扑灭你的叛逆火焰不由分说。

儿子也早就受够了这个家庭顽固古板的氛围,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后,医院通知老两口找到了你们的儿子,你们的儿子却因脑瘤压迫神经失去了创建新记忆的功能,也就是他对于眼下的人与事都不能再记住,近乎处于痴呆的境况,并且他的原始记忆也永远停留在了1968年。

父亲亨利了解到音乐能对损伤的大脑起到一定恢复作用,但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于是他找到了研究该项目的专家戴安,来协助对儿子进行治疗。

戴安也果然发现,只要一播放贾伯利曾经喜欢的音乐,他痴呆的大脑就立即活跃起来,甚至能够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他能对这些他曾经熟悉的音乐侃侃而谈。

但父亲仍不能接受儿子喜爱的这些迷幻摇滚,他把它们视为精神毒药,甚至要赶走专家戴安。

但回到家,妻子终于再也受不了他的顽固不化,儿子之所以变成今天这样子,正是因为你当年的强势一意孤行,作为父母你们从来只是禁止他做什么,却从来没试着去理解和接受他所喜欢的东西,你总是说自己听的音乐是多么美好动听能让你回忆往事,却对儿子所热爱的音乐嗤之以鼻,难道他所爱的不正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吗。

亨利此时才如醍醐灌顶,他终于能够放下成见,去学习欣赏儿子所喜爱的音乐风格,他把自己收藏的老唱片都拿去卖了,换了儿子喜欢的音乐风格的唱片,他每天都去疗养院里,陪儿子一起听他所喜欢的音乐并试着去理解他的感受和思想。

即使自己被查出心脏病住了院,他也仍把电话拿在手边,准备随时抢两张“感恩至死”乐队演唱会的门票,以弥补儿子当年错过演唱会的遗憾。

功夫不负有心人,躺在病床上的亨利回答对了主持人提出的有关“感恩至死”乐队的问题,顺利拿到了演唱会门票,然而医生却禁止他带儿子去,理由很简单:你们一个心脏病,一个失忆症,怎么放心让你们两个人去看一场吵吵闹闹的摇滚演唱会。

然后亨利用这样一段理由最终说服了医生:我不管儿子喜欢的是哪支乐队,如果儿子有喜欢其他乐队,而他们的歌能帮助儿子康复,那么我也会是他们的粉丝。

他只要儿子能够康复,不管什么样的音乐风格他都是能够接受的。

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在这一刻达到了高潮。

父子俩终于成功去到了演唱会现场,演唱会上,儿子在为台上的乐队狂欢,而父亲则深情地注视着俨然像个正常人一样的儿子,在他心里,儿子能够恢复健康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儿子也说,跟父亲一起看“感恩至死”乐队的演唱会,是他生命里最愉快的时光。

儿子享受着与父亲共度美好的时光,但他的记忆还停留在1968年,他不知道父亲已经悄悄变老了,并且患上了心脏病,终于在某一天的上午,母亲只身一人来到疗养院,儿子却困惑不解,指着墙上的记事板,急迫地说:爸爸每天早上10点过来。

他不知道,他的爸爸再也不会出现了。

儿子在父亲的葬礼上痛哭流涕,母亲搂着他的肩膀告诉他:这是人生的必修课。

我们总有一天要面对最爱你的人离去。

看电影的时候我哭了,这篇影评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哭了,因为我父亲的爱也跟电影里的这位父亲一样深厚,也许天底下所有的父爱都是这样深厚。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对来自他人的爱太后知后觉了,等到失去的那一天,才会意识到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父亲在的时候,儿子亨利对每天父亲的出现习以为常,等到父亲不在了,他才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最深厚的爱已经不在了,他再也不能跟父亲一起去看“感恩至死”演唱会了。

小时候的我有时会梦到父亲死了,然后梦里哭得稀里哗啦的,早上醒来眼睛就肿了,我无法想象如果父亲不在了我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现在我长大成人了,有了自己的思想,时常跟父母意见不一致,这是两代人的思想碰撞,因为两代人成长的社会环境不一样,就像电影里父亲跟儿子,是不可调和的。

但再激烈的思想碰撞,意见向左,一旦触碰到亲情的底线,便都不再重要了,就像父亲对医生说的:我不管他喜欢哪支乐队,我只在乎他们的歌是否能让我的儿子康复。

这就是父爱,为了儿子我可以放弃自己的喜好,为了儿子,我可以喜欢任何一种音乐。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面向高分小众电影的影评推荐,让我们认识更多国内大荧幕上看不到的好看电影。

 9 ) 只有爱,如此共鸣

最后一个嬉皮士,又是一部讲伟大父爱的催泪弹,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昨天》,同样伟大的父亲和一个让人不省心“孩子”,伟大的父亲为了儿子的康复走完了最后一程,过去的20年父亲用自己的生命弥补了对儿子缺失的爱,在走的时候他是幸福的。

在自己葬礼上播放感恩而死的歌曲,真是一个令人声泪俱下的老嬉皮士。

一代精神的延续“我会挺过去”,对于勇敢和坦然的诠释,父亲想尽办法带着儿子去看感恩而死的现场,看到儿子一脸童贞的幸福微笑,此时此刻这位伟大父亲的心结已开。

片中儿子对父亲的失忆,我认为只是儿子对于父亲的抵触情绪而已,一个心中有爱的嬉皮士公拥有一颗敏感而纯真的心,难道不是嘛?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跟这个操蛋的世界抗争

 10 ) 幸存者

Gabriel的父亲把儿子房间里的海报撕了个乱七八糟,并怒气冲冲地把他挚爱的音乐全砸了的时候,我想起一些事。

我哥本来就爱看小人书,初中的时候又非常迷武侠小说,据我妈说,他上课不听讲,就是低着头偷偷地在课桌下看这些不务正业的东西。

不务正业,这是我妈的措辞。

我不知道这中间到底经历了多少次没收、被老师逮、被家长骂,最严重的一次,是有一天我们家包了饺子等着哥哥放学回来吃,但是他晚点了,像Gabriel一样,没赶上。

这也没什么,饺子放到锅里热一热就好,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吃呗。

但是热了三轮他都没回来,饺子都干得有股恶心的味道,可突然我就听见我妈怒气冲冲地揪着我哥冲进来,手里拿着一本绿皮的厚厚的射雕英雄传,然后把我哥直直地拉到厨房,当着他的面儿把那本小说塞进了火里面。

十几年前那会儿我们家用土灶台,大锅下面的火在保温状态时是虚捂着的,塞进去的时候书没被立即点燃。

但是我妈那天无比生气,于是她操起铁杆把火捅旺,然后又用了特别大的力气去扎那本书,想让它尽快燃起来。

边塞还边训我哥,下次再敢偷着看这些东西,你所有的闲书都是这个下场!

这是我脑子里无比清晰的一个场景,从来没有忘记或者模糊。

我还记得那本书实在太厚以至于小口处的温度根本没那么大本事把它彻底烧完。

当我们把书救出来的时候,上半部分还是绿皮但下半部分全成了松软的灰。

而且那本书是从表哥那里借来的,就这么被母亲烧了。

哥哥是怎么想的我从不知道。

十二三岁的他戴着厚厚的眼镜默默地杵在灶旁,什么都不能做。

看着自己心爱的东西被生生地毁在眼前而无能为力是不是会心痛地说不出话来。

而现在的我再回到那个场景里审视这一幕的时候跟Gabriel的母亲后悔没能留住孩子的心情是一样的。

我有时候希望我是个姐姐,在那个场景里能说一些话去保护那本书,去承认我妈做了一件多么残忍的事。

我这么说也许不公平,父母难道不都是为了孩子好么?

但是当父母做出这些事情的时候可曾想到过公平?

Gabriel的父亲不是非得要孩子喜欢他的喜欢但却不能接受孩子的喜欢吗?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要打架抽烟喝酒当混混,不要想课本以外的任何可能分散你学习注意力的爱好、乐趣或是想法,丁点儿都不要。

家长的想法很简单却很霸道,受教育完了以后一定要“娶个娇妻,组建家庭,有份体面的工作”。

跟Gabriel的父亲的说法如出一辙。

一定要听我们的,因为你个小毛孩你懂个屁。

他们眼中的不务正业形形色色总结起来,都是阻止你人生辉煌的绊脚石。

只要影响到学业的,小说、篮球、收音机……那都是需要踹得远远的绝对不能碰。

后来我哥爱上了篮球,恨不得死到篮球上也愿意的那一种。

砸坏了好多副眼镜,堆砌了一房间的杂志,一有时间就冲出去打球。

当然,他们说,又影响了学习。

再之后的冲突我也不清楚,我只知道亲近的人若不支持你爱做的事,那你有多大的成就感就会有多大的挫败感。

达人所愿,讨好的不是他人就是自己,从来不能并行。

如果每个人都像男主角这样只有短暂性记忆的话,伤害值和刺痛度是不是就可以降到最低了?

没脑子的日子过得很快,像电影里描述的那些小细节,比如Henry听儿子欣喜若狂地描述Bob Dylan的Desolation Road和那个时间点发生的一切时情不自禁地流下的那滴眼泪,在他试着聆听儿子内心的声音时一切都豁然开朗了。

他愿意尊重儿子的道路并谢谢儿子给他解释这一切的时候,儿子反问了一句:“谢什么?

”到这里,所有的一切辛酸和懊悔涌上来,因为Gabriel并不记得这场对话了。

遗忘才是那个最大的杀手,什么伤害遗憾喜悦激动全部失色。

还有西莉亚来道别时Gabriel说:“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还会记得我见过你,但初次见面我一定还会很高兴的。

”甚至他与前女友20年后再相见,塔玛拉在几分钟内含着泪水第二遍向他解释照片上她的那些家人时,每一帧就只剩下了心疼。

是否忘了,才能去除一切苦痛?

是否忘了,才敢对自己的唯一的热情抱有恒久不变的坦诚?

是否忘了,才能在那些记忆的碎片里找到片刻的温情?

可是整部电影讲述的却是寻找丢失的记忆,在老人的努力下修复幸存的亲情,而且他成功了。

这迟来的20年后的释怀来的这么艰辛,怎么能忘。

我不敢说如果没有烧书,没有阻止哥哥打篮球的话他就能变成优秀的作家或者运动员什么的,我不是为了谴责父母,我只是觉得如果当时事情可以反过来变成鼓励那现在可能就不是电话里长久的相对无言。

我只是羡慕Gabriel在脑瘤手术后有限的记忆容量里,总算存储到父亲的理解和爱。

我只是希望我们自己将来可以不要变成固执的独断的“过来人”。

我也希望哥哥依然能疯狂地写文章,疯狂地打篮球,疯狂地去做他想做的事。

父子两人穿得花花绿绿的并勾肩搭背地高唱着”I will be fine. I will get by. I will survive.”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都是幸存者。

毕竟我们都没有放弃沟通。

《音乐永不停歇》短评

故事是温暖的但我早已不温暖了相比于美好我可能更适合毁灭

6分钟前
  • 南瑾
  • 很差

to the golden times & all that music

10分钟前
  • 𝗯𝗮𝗰𝗸𝟮𝗯𝗹𝗸
  • 推荐

只能说,看不懂。

12分钟前
  • 四壁雪
  • 还行

歌都不错

16分钟前
  • 彩戏师wala
  • 还行

超级幼稚又自以为是能博取观众的电影,如果每个人都像你那么弱智,这电影才感情好,尼玛那演技没有更做作了。

18分钟前
  • 2046
  • 较差

台词太无聊,儿子的表演很低级。

19分钟前
  • tqqqqq
  • 较差

“最后一个嬉皮”,Grateful Dead变得如此感人,太好的电影,哭了8次,太好了……

20分钟前
  • RD
  • 力荐

哭的稀里哗啦

21分钟前
  • 肖恩
  • 力荐

父亲在音乐中与儿子和解

23分钟前
  • 静茹
  • 较差

很久没有遇到泪点与《松子》并驾齐驱的电影了。太棒的电影,值得一看。

25分钟前
  • 方小孬
  • 力荐

★★★☆

29分钟前
  • 刈戈
  • 还行

用嬉皮摇滚年代的记忆串起父子之间的种种过去纠葛,在闪回插叙与音乐治疗重新建立起对家庭情感的对接,青春成长的隔阂往事。这不光能触动老派摇滚迷的那颗沧桑之心,更能击中温情的G点。在那些节制,静态,暖色调的镜头节奏下散发出浓浓的人情味,老爸儿子看“感恩而死”那场真是温馨至极。

34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爸爸,我看了一千部电影,这让我第一次大哭。爸爸,你是最伟大的。

37分钟前
  • XD|醒来。你在。
  • 力荐

1986年3月12日星期三,除了时间以外,音乐也是一剂良药,随时准备接受音乐的洗礼!summer song

42分钟前
  • 紫松
  • 推荐

感恩而死的歌迷 这么好的故事被拍成这样儿 太难过了

47分钟前
  • 怪逼稳稳
  • 还行

一开始以为是一部音乐片,其实更多的是关于亲情,以音乐为载体的父子关系的修复,让人感动的更是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还是感觉略显冗长,但仍有不少画面段落能够很真切的让我动容。★★★☆

51分钟前
  • Q。
  • 推荐

跟菜菜一起看的

55分钟前
  • >_圈~
  • 推荐

60s,老毛语录对中国青年=摇滚对欧美青年。

58分钟前
  • 叨叨
  • 还行

感觉没有领会导演的想表达的心情。

60分钟前
  • 梁生
  • 还行

太喜欢六十年代那些歌儿了,干净又随性

1小时前
  • 仨门儿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