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情没煽到位,深刻没深到位,讽刺没讽到位,感觉哪哪都想发力,又处处克制,中途对孩子的同情对后妈的憎恨最终却慢慢被稀释。
说煽情不够,在于家暴场面的展示不够好,绑头发本来是个很好的点,类似《素媛》的尿袋,《熔炉》的笑脸,但在后面直接展示了家暴场景,丧失了想象空间,虽更直面揪心,但却将恐惧力量消解了不少。
全片也缺少情感宣泄的镜头,依靠法庭上的说教吗?
明显力量太弱,哪怕拍一个姐姐抱着弟弟尸体痛苦说话的镜头感染力也会强得多。
说深刻和讽刺不够,重点在于影片仅仅是将家暴场景摆出来,没有任何思考和反思,对于继母、生父的处罚也源于意外获得的监控,可以说是一种很难复制的奇迹。
对于一开始提到的没有任何作为的旁观者是否有罪的话题最后也没有交待,一开始提到的法律程序与人性的比较最后也没有答案。
另外,看本片的法庭戏简直是一场折磨,尽管中韩司法体制不同,但让证人质问被告人、教育被告人、在法庭上大段输出与案件无关的主观评价、两个证人在法庭上旁若无人的自由交流,这些韩国法律应该也不会允许。
而且这场重要的法庭戏的台词也不够精彩,倒像在将继母的行为合理化,对于前期的愤怒、同情、揪心的情感没有放大升华,反而进行了极大的消解。
电影里的人生,总是充满戏剧性。
最令人恐惧的电影,不是鬼片,也不是现实主义题材。
而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那些时常被我们忽略、遗忘的事实真相,却被韩国拍成了电影。
最近的这部高分新片,又再度直戳内心——小委托人
豆瓣8.0,仅有2000多人看过进行评价。
小委托人 (2019)8.12019 / 韩国 / 剧情 犯罪 / 张圭声 / 李东辉 柳善故事的主人公,都有着类似的童年。
尹政烨(李东辉 饰),小孩子们口中的“大叔”,大人们嘴里的“废柴”。
双亲去世,全靠姐姐拉扯大,即便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却也依然学不会拿筷子,更过不好生活。
同样从小缺失母爱,姐姐多彬和弟弟珉俊,却连亲生母亲的模样都不曾知道。
父亲是游乐园保洁员,脾气暴躁,更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家庭。
撑起这个家的,只有姐弟自己。
即便家徒四壁,凉水泡饭,但他们依然苦中作乐,对未来有着无限梦想。
很快的,多彬和珉俊的家中迎来了一位,自称是“妈妈”的女人。
她长得漂亮,有着一头长发,会做饭,也会给多彬扎头发,还会陪着珉俊一起玩。
“妈妈到底是什么感觉呢?
”多彬和珉俊一度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答案。
没有人敢想象,等待多彬和珉俊的,确实无穷无尽的苦痛深渊。
和尹政烨大叔一样,多彬和珉俊也从没学过怎么拿筷子。
在一次极其普通的饭桌上,珉俊不小心掉了一颗豆子。
孩子们不会知道,迎接他们的,不再是妈妈伪装的温柔,而是泄愤的暴躁。
只有10岁的多彬被妈妈掐住了脖子,毫无反抗之力。
一次,两次,三次……暴行愈来愈频繁,多彬也就愈来愈害怕。
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就照着学校教导的“有事找警察”,跑到了警察局,企图寻求帮助。
令人寒心的是,没有人愿意相信她的话。
不过只是家长教育小孩,至于报案吗?
"现在的小孩未免也太可怕了。
"
警察不想管,把烂摊子甩给了儿童福利中心。
儿童福利中心想管也管不了,只能上门家访。
循例做一些没有意义的调查和询问,就连“别打孩子”这句话都说的极其卑微。
人家的家事罢了,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干涉呢。
被姐姐安排到儿童福利中心工作的尹政烨,就此认识了多彬珉俊两姐弟。
原本只是无心的一瞥,未曾想却被这俩姐弟黏上了。
尹政烨的出现,似乎给了多彬和珉俊一些生活的希望。
叔叔不仅会带他们吃麦当劳,带他们到游乐园,还会给他们零花钱和手机,还告诉他们妈妈是什么感觉。
多彬这才第一次知道,原来吃汉堡,是可以边吃边掉渣的。
原来妈妈,就代表着幸福和温柔。
原来多彬,也是可以拥有爱的孩子。
但这种爱,她却从未体会过,带来的甚至是无穷尽的绝望。
对于多彬而言,可能是一生中仅剩的快乐,弟弟珉俊死了。
医生鉴定,珉俊死于「外伤性腹膜炎」。
而在口供中却写道,是由于姐姐的多次殴打而导致死亡。
所有的新闻舆论,全都压在了多彬一个人身上。
直到事情发生,包括尹政烨在内的,曾经的那些旁观者们才意识到,多彬所承受的暴力,绝非普通的“家长教育孩子”这么简单。
他们能做的,唯有把孩子从这个人性泯灭的世界中解救出来。
影片中出现的,有太多撕心裂肺的场面了。
孩子被拉扯的长发,撞击浴室地板的声音,嘴边的血迹,脖颈上的勒痕,以及那一声声“我错了”的绝望呼救。
我们无法想象,如果在法庭之上,没有铁证一般的殴打视频,没有代表着依靠的金刚娃娃,没有废柴叔叔的坚持,虐待儿童的真相是否会被就此淹没。
原本象征着未来和希望的儿童,却在成长之初,永远被封禁在现实的残忍之中。
“大人是不能信的,说出来又能怎样呢。
”
真相只会永远的被掩盖,而那些看起来充满戏剧性的假新闻只会成为孩子们一生的阴影。
可悲的是,直到最后,“妈妈”也没有认为自己做错了。
在她看来,孩子是我的,人生是我的,我想怎么做,有谁能管得着呢?
即便是把孩子打死了,也是我自己的事,没有人有资格插手我的人生。
这样看上去荒谬的辩解,实际上并非个例。
抛开片中“后妈”的特殊身份,有多少父母总是以“教育”的名义对孩子实施暴力。
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深信不疑,“打几下孩子是正常的,因为孩子太不听话”。
选自影片短评什么才是真正的父母之爱,什么才配称之为“听话”呢?
“打是亲,骂是爱”的体罚式教育,真的还能被称作是“爱”吗?
这不是爱,这是对幼童人格和自尊的践踏。
更是把子女当做物件、所有品的极端自私和扭曲。
真正的父母之爱,应该是这样的——“孩子们在妈妈的关怀下,学会喜怒哀乐、也学会成长,仅此而已。
”
比起父母的执迷不悟,更让人可悲的,还有许许多多围着“看热闹”的旁观者们。
回到影片的开头,律师事务所面试时提及的经典案例——基蒂·吉诺维斯案。
案发的30分钟内有38个邻居听到被害者的呼救声,许多人还走到窗前看了很长时间,但没有一个人去救援,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
这38个旁观者于法律是无罪的,但人性之上到底有没有罪?
置之不理的老师,撒手不管的警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邻居。
其中但凡有一个人在听到孩子求救时进行有效的调查和制止,或许就不会产生弟弟的死亡。
电影里的多彬,是幸运的。
她抓住了叔叔这根救命稻草,找回了失去了的爱。
但现实里有更多的人,都是像老师、警察、邻居那样装睡的坏人。
即便出现了死亡,人们也只会选择相信案件中的怀疑结论,而非选择对暴力虐待进行控诉。
孩子们在这个人世间承受着多少的苦痛,这个世界也就有多冷漠。
有不少人将影片称之为第二个《熔炉》,也有更多的人对故事的表达提出了质疑和否定。
理性来说,这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电影,逻辑欠缺,叙述也过于刻意。
但我们都得承认,电影正在试图以它的影响力努力改变世界。
“从2001年到2017年,虐待儿童举报增加了10倍,绝大多数施暴者被判缓刑或者罚款,而施虐者5人中有4人为父母。
”
虽然影片的呈现有些偏激,故事也比较单薄,但勇于提出问题、发起思考,或许也真的能唤醒更多的“旁观者”。
光是愿意记录苦痛,并为之呐喊,就已经是反抗的第一步。
醒醒吧,冷血的成年人。
别再做那个,旁观的刽子手。
*本文作者:阿呆
正所谓:虎毒不食子。
可有些人对孩子心狠手辣,根本就不配为人父母!
「虐童」、「家暴」,如此触目惊心的词语,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新闻或热搜里:什么女孩在中考前三天,被父亲杀害。
什么母亲用剪刀戳女儿嘴,用开水往女儿身上泼。
什么被继母长期殴打,孩子成了植物人。
想不明白这种人怎么会如此残忍?
那么可爱的孩子怎么下得去手?
他们施暴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重男轻女、教育孩子,甚至只是因为自己心情不好!?
面对拿起刀的父亲、泼开水的母亲、发疯般的继母……年幼的孩子根本无力还击,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切。
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口中温柔的妈妈、帅气的爸爸,到自己这就变成了这般模样。
本该天真无邪的他们从此坠入深渊,在一次又一次的虐待中,身体早就伤痕累累,他们逐渐放弃了哭喊、挣扎、乞求。
直到,使不出一丝力气,缓缓闭上双眼……这些残酷的事情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真实发生过!
近些年,这些罪恶的根源也被搬上了大荧幕,向人们发出警示,让人们意识到事态严重,撕开新闻、热搜背后的真相!
比如韩国电影《熔炉》,如果看过想必都印象极深。
这部影片上映后,在韩国引起轩然大波,由于民众施加压力,当局对宪法进行修改,对施暴者增加罪行,同时还规定此条法例同样适用于对残疾女性进行语言侮辱和猥琐行为。
可就算如此,诸如此类的侵害事件在韩国仍然没有停止。
侵害案件的发生还在不断上涨,其中大部分施暴者却仅仅被判为缓刑或罚款,只因为其中80%都是父母!
令人不敢相信的是,《素媛》里那个变态侵害犯的原型赵斗顺,将于今年刑满释放。
谁能想到,这样的人渣竟然还能重新回到社会!?
被他伤害过的小受害者却要永远遭受那段阴影的折磨!
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同样改编自真实事件,争议不亚于上面两部影片——小委托人어린 의뢰인
这部影片与去年5月在韩国上映,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1。
正如评论区里那些包含愤怒、难过的文字——
与之相对应的是它所展现的那些沉重、残忍、压抑的故事,在现实中确确实实曾经发生过。
本片改编自2013年震惊韩国的“漆谷虐童案”。
一名年仅8岁的女童,因内脏破裂,医治无效死亡。
尸检报告指出,除了致死伤外,女孩身上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生前似乎遭遇了非人虐待。
几十处淤青、伤口,下巴、头部多处缝合,手臂关节弯曲变形。
可令人奇怪的是,案发后女童12岁的姐姐竟然主动自首,公开认罪。
然而,随着深入调查,真相也终于浮出水面!
姐姐经过心理治疗后,才指出真正的幕后黑手是他们的继母。
这些年来,姐妹俩如同生活在地狱之中,挨打、挨揍都是家常便饭。
继母还会在浴缸里放满水,把她们的头使劲往水里按。
甚至逼她俩吃下带有排泄物的卫生纸、辣椒、拍裸照……只是写下这些文字,都被气到手指发抖!
难以想象那么小的孩子是如何挨过这些残暴行为。
施暴者扭曲变态的心理,正常人无法理解,有些人甚至正常人无法想象,施暴者是如何做出如此残忍的行为,无法理解他们扭曲变态的心理。
很多时候,当这样的事情就在我们身边发生,当孩子向周围的大人们发出求助信号,大部分人却选择视而不见。
就像电影里,被虐待后,姐姐多彬报了警警察却把这件事推给了儿童福利院。
还说出如此不负责任的话↓
老师明明看到多彬脖子上的伤痕,却假装没看见,说自己很忙。
邻居听到施暴的声音,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在这部电影里,10岁的姐姐多彬和7岁的弟弟珉俊,母亲早逝,父亲又忙于工作,总是早出晚归。
多彬从小就乖巧懂事,会想办法填饱两人的肚子。
不仅会做家务、照顾弟弟,在学校表现也很棒。
成绩好,能歌善舞,还梦想加入偶像团体
妈妈生下珉俊不久就离开人世,多彬对妈妈的记忆也所剩不多。
留下来的照片,妈妈的位置都被爸爸剪掉了。
姐弟俩只好靠想象描绘妈妈的样子。
尽管如此,姐弟俩互相照顾的日子也算无忧无虑。
不难看出,爸爸对他俩没啥耐心,每次他回家,两个孩子就变得小心又拘谨。
很有可能爸爸也对他俩施暴过。
还说生下多彬不过是个意外。
没过多久,爸爸给他俩找了个新妈妈。
初次见面,新妈妈笑容亲切,语气温柔。
加上两个孩子从小缺失母爱,对于他们来说“妈妈”是个美好的词语。
两人很快就高兴地接受了她。
可姐弟俩的灾难也从此开始了……新妈妈虚假的面具被撕开,笑脸背后隐藏的是扭曲和暴力。
吃晚饭时,还没学会用筷子的珉俊不小心把食物洒在桌子上。
新妈妈立即露出本来面目!
谩骂、罚站、拳打脚踢,甚至用手狠狠掐住孩子的喉咙。
当她面无表情地摘下手腕上的皮筋,开始绑头发。
就代表她要对无辜的孩子下手了!
这样的事情只有0和无数次的区别。
一旦发生,就无法停止。
接触的时间越长,新妈妈阴暗的一面就越肆无忌惮地释放。
虐待孩子的手段也越来越狠毒。
当多彬浑身湿透,意志不清地躺在冰冷的浴室地板上。
两个大人竟然还能若无其事地在外面吃饭。
比身体上的疼痛,更让她难受的是爸爸那句:我也不想看到她。
之所以带着两个孩子,也不过是为了钱。
看到这我忍不住要爆粗了!
这种人真TM连畜生都不如!
亲生父亲对此无视,恶毒的后妈就更变本加厉了。
不只自己动手,还威胁多彬,让多彬去打弟弟!
多彬怎么舍得打弟弟?
连这样轻轻一下都心疼得不行!
珉俊被打翻在地,而多彬也只能在后妈离开后,才敢抱住珉俊边哭边道歉。
这样的暴力行为越来越多,后妈下手越来越狠。
直到最后那次,珉俊弱小的身体再承受不住如此残暴的施虐。
他撑不住了,带着满身伤痕和痛苦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可这件事并没有因此结束,恶魔仍然在找理油给自己开脱。
顶着妈妈这个称呼,嘴里吐出来的却是如此不要脸的威胁!
手把手教多彬作案过程,让她替自己顶罪。
尸检报告可以看出,直接死因是外力引发的肠道破裂。
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根本不是一个10岁的小女孩能做到的!
即使如此,后妈仍然丝毫没有悔过之意,更没打算放过多彬。
珉俊的离开给多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她不敢回忆,更不敢说出真相。
甚至还被迫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无法想象,多彬爸爸、以及后妈这类人到底是怎么做到如此冷血无情?
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样做是违法的?
杀人是要偿命的吗?
事实还真是如此。
原来,后妈实际上就是个诈骗的惯犯!
不仅被判了刑,进了监狱都不老实。
在法庭上,当所有的证据都摆在眼前。
她仍然毫无悔过之意。
大喊着自己这样不过是为了教育孩子。
认为妈妈该做的事情她都做到了。
然而,这并不能成为她施暴和结束一个生命的理由!
因为她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
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
也许,她的童年也并不快乐,她也曾经在暴力中煎熬成长。
电影里,多彬遇到了愿意站出来帮她说话的律师。
可在镜头之外,在现实当中,又有多少可怜的孩子,在阴暗的角落里,日复一日忍辱负重。
没有人愿意认真听他们讲话,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们。
甚至,他们连外面的世界都不敢过多接触,更别提找到向外界求出的方法!
电影最后曝出的这样一组数据↓
尽管这部电影被热议、被关注。
可几部这样的电影,也仅仅是像人们发出警示,并不能真的改变什么。
只希望,当我们真的遇到类似事件,当有发出求助信号,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竭尽全力,管一次「闲事」,或许就能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
最近你开心吗?
如果你开心的话不妨看几部韩国电影,让你的心情瞬间down入谷底。
看韩国电影最怕什么?
最怕影片一开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出现了这句话,意味着影片中主人公所受的苦痛现实生活中都有人曾经遭受过,甚至犹有过之。
不是又泼国产的凉水,整个2018年国产电影能够有反应现实的,《暴裂无声》,《药神》,《无名之辈》,就算这样还不得不把道理七拐八弯的绕的不能再绕,似乎说实话是件偷鸡摸狗的事情。
韩国的电影是能够迫使**改变法律,而国产电影则能够使电影撤档删减或者把“伟大”改为“小小”。
(听说最近游戏出了个分级?
18+不能出现暴力色情,那18+了干嘛?
1+就可以了不是)影片主要讲述的虐童案件,主体是虐童案,实际上还有其它的分支。
个人认为看电影是绝不能抱着“一定对或是一定错”的想法去看。
继母是恶的代言人,她所犯下的罪行令人咬牙切齿,但其实错误从她的父母那一辈就开始了。
由于缺失了母爱,导致她根本不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她如今殴打多彬,谁能知道她小时候是否也遭到过同样的事件呢。
假如多彬的事件没有律师的介入,谁敢保证多彬不会成为下一个“继母”呢?
而律师的善,其实更多的建立在多彬的悲惨境遇上,他和周围的邻居从本质上说并没有区别,就像一开始“路人无罪”的论证观点一样。
假如他没有直面多彬的悲惨遭遇甚至弟弟的死亡,他依然无动于衷。
所以你看,大善的背后,也依然有着小恶。
隔壁的邻居看似关心,但每次都只是嘴上说说,事到临头一句“别人的家事”轻松的说服了自己,但是她就很可恶了吗?
现实中有多少人,甚至会觉得这样“吵死了”呢?
打这段的原因是,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的现在,人们似乎越来越失去对事情的判断能力,似乎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非黑即白。
但是所有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啊。
不知道大家还会不会记得去年还是前年的一个新闻,一个孕妇由于一个小男孩在旁边吵闹而故意伸出脚导致男孩受重伤。
当时评论几乎一边倒的谩骂孕妇,怎么难听怎么来。
其实孕妇有错吗?
当然有错,错大了。
但是难道男孩甚至男孩的父母就不用承担一丁点的责任吗?
男孩接二连三的跑进跑出将帘子打在客人身上,父母不见踪影。
但是那段时间,无数人似乎落地成佛了一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攻击,谩骂。
其实在我心中,这些人比那个孕妇,甚至这个继母,更加可怕可恶。
说回电影,其实这部电影的剧情部分我认为是不及格的,转折非常生硬,推动剧情发展的事件几乎通过口述硬生生塞在你的眼前。
而且我认为弟弟也太“工具人”了吧!
就失去弟弟的时候,给我更多的反而是“恩,剧情要推进”的感觉...这部电影能够拍出《熔炉》的高度,但是还是差了一些。
优点在于秉承了一贯的细腻情感。
其实在前半段的时候我一直觉得啊,我能撑住不哭,但是当满天星的礼物打开的那一下就开始有些控制不住自己了。
以及韩国一贯的黑暗系风格和对当下社会的血淋淋的探讨。
这部电影继续沿袭了韩国大胆的风格,什么都敢拍,什么都敢能过审。
在看的过程中有几次快进,不是因为剧情难看,是因为画面让我不能直面人性的恶。
又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不免会被拿出来与同类型的《熔炉》《素媛》等同类型真实改编的韩国电影做比较。
看过一些影评,比起其他影片,《小委托人》确实稍有逊色,在故事线、人物形象的刻画也还有一些缺失。
比如两位小孩子的母亲是怎么死的或者消失的,孩子的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以至于父亲可以对如此虐待的行为可以袖手旁观,甚至是一个帮凶;比如后妈为什么能够内心毫无波澜的打死孩子,可能影片中在庭审时提到一点她可能也没有母亲,但是难以体现出之间的关联。
这部影片更多的是局限于对孩子之间的关系,后妈虐待孩子,以及对孩子的解救。
旁观的邻居为何只说一句“又来了”,大好人叔叔为什么也只是在弟弟真的过世之后才会去帮他们。
这些才是真正让这桩悲剧发生的幕后推手。
最让人难过是小女孩说“别相信大人,他们都只是嘴上说说,不会真的帮忙,弟弟已经不在了,如果我相信了大人,我也会不再的”。
但是即便是电影有过度煽情催泪的嫌疑,我也愿意推荐这部电影。
在这个流量时代,我们需要这种类型的影片,即便是韩国,我也愿意为这种直面过去的勇气买单。
在这个利益时代,从不缺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邻居,我们又何尝不是冷漠的旁观者,如果下一次求救的是我们,谁又会是那个好人叔叔。
不能因为拍了社会敏感题材就说是部好电影。
男主面瘫演技,女孩程式化哭泣。
小女孩和小男孩的性格和生活处境实在是产生不了共鸣。
在一个从小没有妈妈,爸爸也是漠不关心,并有一点点狠他老婆的情绪下,小男孩多少应该有点自卑吧。
后妈的变态为什么不深入的挖一挖,现实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变态。
人民高举大棒,打倒变态的时候,是否想过,变态就在人民群众里。
男主的成长刻画太单薄了,所以反转的时候,显得让人觉得尴尬。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韩剧天使】 欢迎联系授权转载)童年无非分两种。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有的小孩从出生就被爱包围,其中包括家人的关心和保护,还有同学和老师以及长大后遇到的各种人的爱。
而有的小孩从出生开始就不被喜欢、不被期待,甚至家长会辱骂殴打小孩,小孩求助,又得到不帮助和保护。
假如有小孩在七八岁就被家庭暴力,而你恰好知道它的始末,你的做法是帮助她还是视而不见?
今天咱们就聊聊这部电影,名叫——《小委托人》
这又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韩国的电影似乎一直在通过改编真实事件,以此来警惕人们。
可无数个案例告诉人们,这个方法根本行不通……到底是社会的冷漠还是人性的扭曲呢?
多彬(崔明彬 饰)和敏俊(李柱原 饰)小姐弟俩和生父一起生活,父亲在他们眼里是危险的人物,他们极其害怕父亲,也不敢在他面前提起生母。
有一天父亲带回家一个女人,告诉姐弟俩智淑(柳善 饰)以后就是他们的妈妈。
和继母生活后,相比起害怕父亲,他们更害怕母亲。
因为,母亲对他们家庭暴力。
敏俊不会用筷子吃饭,夹菜总是掉的到处都是,这时候妈妈拿出头绳,将头发梳了起来。
姐弟俩都表现得惊慌失措。
弟弟犯错误,姐姐受罚。
姐姐身上有肉眼就能见到的伤痕,但她知道她可以报警,可以找老师寻求帮助,邻居和保安都知道她被家暴的时候。
可是,身外旁观者的他们并没有帮助到她。
妈妈知道她报警,对她实施了新一轮的家暴。
郑烨(李东辉 饰)是一个一心只想功成名就的律师,可是在还没有拿到新工作的offer,他暂时在儿童福利机构工作。
多彬最初找到郑烨寻求帮助,郑烨帮不到忙但他不像其他大人那样冷漠,他会带着姐弟俩游乐玩耍。
令人意想不到的就是——弟弟敏俊被继母误会还发现偷拿钱,继母再殴打他的时候将他打死了。
事后继母还要求她承认是她打死的弟弟。
这件事又上了新闻,引来了无数人的关心和指责。
多彬不敢说出事情真相,同时她也再不相信人们的帮助。
律师郑烨知道后自责不已,为他们的案件四处奔波寻找证据。
不过,翻案的希望非常渺茫。
不管是早就知道真相的旁观者们还是在最后才知道事实的关注者们,他们一开始的做法都令多彬心寒,无法再相信大人。
她不知道是自己做错了还是大人做错了。
正是因为如此,在法庭上律师和法官叫她说出事情真相时她一个字都不敢说,还紧张的望向继母。
当人们都在指责继母的时候,我想说,为什么没有人指责姐弟俩的生父呢?!
他比所有人都知道继母的本性,他的冷血、放纵和默认害死了他的儿子。
无论是家暴还是其他暴力,在韩国出现的几率都非常大,因暴力而死亡才被引起广大关注的事件数不胜数。
比如被网络暴力而死亡的崔雪莉、金钟铉等;再比如韩国女团April对内霸凌事件,AOA前成员权珉娥与队长申智珉的霸凌事件。
拍再多这类题材的片子给社会提个醒也没有用啊;但是,如果不拍那么警惕的人将会更少;至少,韩国人还在拍摄关于家庭暴力的黑暗又现实的社会;相信不久的将来,因为它们的存在,总会帮助社会进步。
想要看的小仙女们,关注公众号【hanjuts】后台回复 小委托人 可以收到链接
爷服了这片子能上八分,前两幕看起来像个7分的片子,从熊这个道具一出现整个第三幕就一直在尬演,导演扯着嗓子喊,快看正义要打倒邪恶了,都给我爽啊。
题材和孩子演技各一颗星,这么好的题材挖掘的也太浅了,主题除了惯用的表现男主人物成长之外,只是肤浅地反应了儿童家暴的现象,批判下社会冷漠,完全没有对社会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只是单纯煽动情绪,套用小人物主持正义,帮助弱小击溃邪恶的模板。
完全是依靠儿童家暴这种极端设定突出弱小来吸引同情,只引导观众情绪却没有深入的思考以及更有意义的主题输出是可怕的。
换句话说,只要表现社会问题,煽动情绪,题材包含妇女儿童拐卖,政府腐败,政治敏感事件,性侵,网络暴力等题材,消费观众同情,如果只是卖惨并强调这种事儿不对,这个社会的一些群体不行,是非常低级的。
创作者一定要走在观众前面,思考事情更深层次的原因及出路,不然不是蠢,就是坏。
说实话,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内心五味杂陈。
和像《素媛》《熔炉》《七号房的礼物》等韩国电影一样,近年来韩国电影一直注重对于现实主义题材的刻画,反映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
影片《小委托人》聚焦于当今社会的虐待儿童问题,以后妈对子女的虐待为主线展开故事的叙述。
无论是饰演后妈的演员对于后妈狠毒形象的表现,还是饰演小女孩的演员对于受到虐待后的麻木 无力的诠释都可谓淋漓尽致。
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在影片的一开始就有字幕“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该部影片改编自韩国真实虐童事件漆谷虐童案,然而现实比电影中更加残忍。
人们之所以会害怕“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是因为人们不愿意去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他们会为这些不完美而感到感慨 痛心。
我的观点和许多网友一样,这部影片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忽视一个孩子的控诉。
有人问:孩子起诉自己的父母难道还有天理吗?
我觉得就像《何以为家》这部影片当中主人公将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如果父母不能履行好抚养子女的义务,孩子们就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最后我也希望正在接受不公平待遇甚至是虐待折磨的孩子们能够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走上法庭,控诉伤害自己的那个人。
1豆瓣评分8.1的《小委托者》主要讲述了一对受到继母虐待的小姐弟向一名律师寻求帮助的故事。
亲生父亲再婚找了一名外表靓丽的女人,但谁曾想到蛇蝎心肠的她只因自己对生活不满便将所有脾气都发泄在了无辜孩子身上,一次发了疯的暴打将小男孩杀害,她便嫁祸给女孩,强迫她说是自己杀了弟弟,好心的律师为她平反,在法庭上,小女孩终于鼓起莫大的勇气指证继母。
真实的痕迹在电影中随处可寻,同样有凶神恶煞的施暴者和弱小无辜的受害者。
同样有毫无人情、淡漠不已的亲生父亲。
(真真真有辱父亲二字)
同样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甲乙丙丁。
同样也有许多和律师一样愿意站出来为受害者平反正义的“被委托者”。
02看完电影后,让人不仅气愤的是继母的行为,更让人倍感心寒的是周围人的态度。
从小,我们受到教育也因此相信:正义永远不会缺席。
但冷漠的我们永远作为等待者,期待着真相和正义能够“张手张脚”,自己从阴霾中蹦跶而出;亦或者,我们作为对他人期望者,希望别人能够殷切关心,火烧不到自身,那灭火的工作就交付别人就行。
社会其实一直在包容这群冷漠的人类,当事件发生被报道出,社会所有的炮火与矛头都攻向于施害人。
其实,很少有人发现那群冷漠的人,比如周边街坊邻里,他们都是事件发生的纵容者。
社会很少有真正实际的权益可以去保护那些发声者和指证者,相反,他们的一个小小举动会被另外一群恶意滋事、不怀好意的人群所审判,没有受到保护外加一些恶意使得原本冷漠的人更加冷漠。
如果周边邻居可以发现异样立马报警,如果生母能对孩子多一点关心,事不至此。
为正义去发声永远都是一件值得骄傲和荣耀的事情。
03事件发生至今,已有许多媒体和网友们议论纷纷,大家作为母亲、作为子女,都能去体会到女童所承受的痛苦、继母和亲生父亲的恶劣行径。
但当我们以常人的心态去指责、去辱骂当事人之时,大概率可能他们也并不觉痛痒,若非如此,那当女孩受到伤害而哭求停手的时候,他们早就会感受到他人的痛苦、他人的撕心裂肺而立马停止并为此产生内疚和后悔的情绪。
但他们没有!
这些人很有可能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ASPD)。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ASPD):一种犯罪型人格障碍,其特征行为是情绪的暴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对他人冷酷、仇视、缺乏同情心、缺乏羞愧悔改之心和不负责任的方式。
这是一种精神疾病,其中一点特征就是缺乏羞愧悔改之心,漫天唾沫对他们几乎免疫。
当然,他们的行为是值得唾骂,“被委托“的网友们发泄愤怒情绪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来一个群体大反思,社会上肯定多少存在这一类的人群,拥有魔鬼般灵魂的他们外表看上去和他人无异,我们无法提前劝阻他们去看看心理疾病,但能做的是对周遭事物多留一个关心,多添一份慈悲心。
人人都在探寻活着和存在的意义,却很少有人明白,如若你的一个小举动就可拯救一个人,被他人永远铭记和感恩,他人对你的记忆难道还不足以证明你存在的意义吗?
第一,儿童虐待与正常家长打孩子是两码事,现在的观念容不得打孩子,但是很多时候打几下孩子是正常的,因为孩子太不听话。第二,本片中关键证据是视频,如果没有视频呢?现实中将会有百分之99的案件没有这个视频。第三,为何不调查邻居获得证据证人口供。
男主实在太弱了,最后的庭审也不给力,正义的气势呢?太不解气了
三星半。1.比《美国田园下的罪恶》差一些。2.家里有一个可以录音录像的玩偶很重要。3.最喜欢那个小胖子男同学。
1.想起隔壁喝农药自杀的邻居大婶生前有次和我聊起她小时候她妈的对他们兄弟姐妹劈头盖脸、拳打脚踢的家暴往事,印象很深的一个就是被抓着头发直接从二楼楼梯拖下来,根本不管她们身体疼不疼…当时听她讲话时,我无比惊愕,万万没想到如今看起来有些慈祥的老奶奶曾经会是那样一个人?然而,尽管如此,她依然被她们兄弟姐妹赡养……2.想起在天津遇到的“黄鼠狼事件”,自己的善心跟不上自己的能力,导致不够勇敢的我也成为冷漠的“人类”,然后为此而自责好几天……3.如果那时候我“死”了,那些直接或间接伤害过我的人/朋友会为我的死感到愧疚吗?…我更能确定的是,爱我的父母肯定会非常痛苦……
技法好拙劣啊,拍摄和剧情bug好多,情绪也是硬推,我已经很配合的要被煽情了还是被不合理逼到瞬间出戏
这么好的题材拍得这么烂在韩国电影当中实属罕见,剧本粗糙,节奏拖沓,人物扁平,甚至连演技都如此劣质实在是令人汗颜,这应该是我见过演技最烂的韩影男主之一了。一分给题材和小姑娘的演技,其他的不及格。
电影本身三星半,看完之后能引起观众对家暴问题的关注,这也是电影的一种作用,值得四颗星。有部分情节比较像熔炉。
什么叫人文关怀,这就是人文关怀。希望有关部门能放宽对社会题材的把控,让更多的有社会正面效应的影片出现在我们的大银幕上。
好题材 烂电影 这片子能上8分也太好笑了点哈
韩国这十年都跟法律飙上了,但是感觉有点矫情。本身是个格局比较小的题材,不太好拍成4星,各种人物的设定都非常精巧,剧本设计上比较戏剧化,配合小格局,及格分。
还以为韩国电影在走下坡路,谁知道人家只是转型了。
哭了 姐姐抱着弟弟说对不起的时候破房了
其实电影很一般,但是意义很重大。试想罩国有这样的事,最后肯定是今日头条里的人血馒头
真实事件改编 唉 好痛 我赞成好的结局给人希望 但现实远没有这么幸运 剧情设置还是浅尝辄止 社会舆论发酵和庭审戏能细致点会好一些吧
这么好的题材拍成这*样居然有8分,换个有点水平的导演估计又上9分了...
感情强行建立,剧情强行推进,完全无法表现律师男主的态度转变,更无法表现孩子对他的信任和后期恐惧对观众的投射。。
韩国真的很善于拍摄这样的题材,但是这种电影往往没法看,看了真的很扎心!而且又是真实案例改编,真的不敢相信有这种畜生爸爸和禽兽继母!为什么不判死刑!
两星半吧。得这么高分应该是主题助力,片中除了母亲,其他的演员都很让人出戏,而且剧本过于刻意,情节编排性太强反而失去了戏剧的张力,导致影片可看性降低了不少。
前半段铺垫得不是很好,后半段升华就有点升不起来
真实事件改编,控诉制度漏洞,人道主义与亲情内核。完全对标《熔炉》和《素媛》的作品,讲述一起虐童惨案。可以称之为拯救儿童三部曲了。与前两部相比,本片在剧作层面还有瑕疵,但是不妨碍仍然重磅的催泪效果,同时对于此类案件办理难度等细节刻画异常真实。在垃圾山里找证据的一场戏与《黑水》中在资料山中翻证据的场景产生了奇妙呼应。充分证明了律师有多么不容易。请回答1988里的“娃娃鱼”李东辉此番化身正义律师毫无违和,从抵触帮忙到全情投入的转变过程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