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说《传媒、互联网从业者必看的一部电影》。
但我最讨厌什么“必看”这类词。
这世界还有什么找不到替代品呢,除了氧气。
我也想说这部电影很WEB2.0。
虽然我也很讨厌web2.0这个词。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互联网天才利用点击率杀人,并放到网站上视频直播的故事。
这个网站是:http://www.killwithme.com/.你现在就可以访问。
我甚至想象这段视频放在YouTube会是什么效果。
人们不会怕伤害别人,哪怕是生命而放下自己手中的鼠标。
陈冠希事件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好奇心和偷窥欲大于一切,因为这是本能。
要改变或者教化人类恶的本性很难。
这是人的原罪。
点击率和发行量就是媒体的原罪。
所以他们无法停止对这类事件的报道和炒作。
片中杀人狂徒的行为就是为了报复媒体这种本能。
一个电视台在报道了他父亲自杀的实况之后收视率飙升,所以他最早选择的目标就是那个以为自己找到猛料的电视台记者。
这让我不得不联想到谭静事件。
几乎所有的媒体在做谭静的时候,都不会离开“半裸、妓女、女尸”这几个词。
包括我自己。
对,我们知道这是关键词,会带来点击率的猛增。
我们根本无法抗拒。
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你说你不在乎PV,UV。
那是扯淡。
所以我们可以为了这些完全不会考虑到当事人的感受,不考虑到家人的感受。
当谭静的母亲在电视,在报纸,在互联网上看到大家都在说自己死去的女儿是妓女。
我不敢想象。
但是我们都这么做了。
就象电影里一样,十几万个点击杀死一个人。
我们只是十几万分之一罢了。
这,有什么?
影片展现的世人的冷漠确实很骇人不过,如果真的发生,有多少人会忍住不去当这个帮凶。
不知道这个世界怎么了,人们喜欢用别人的悲剧来娱乐自己。
看到别人生不如死自己会很兴奋。
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我们先想到的是骗子!
这个世界病了
面对别人的悲剧,别人的死亡,人类的好奇远远大过理智人性的弱点,在这场杀人游戏中赤裸裸的暴露。
当一个人的生命,会由于你的一个举动而加剧陨落的时候,你会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呢?
你还会触动那个引发死亡的按钮吗?
Untraceable,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冷漠的社会。
当被害者的死亡在这场游戏中由于点击率的升高而加速的时候,那么多人,好奇的去“欣赏”,冷漠的去“观看”。
血管中流淌的血液,难道没有一点点地温度吗?
当被害者在“万众瞩目”下无助的死去的时候,人们会有一点点的内疚吗?
没有!
一场场新的游戏,一个个生命以更快的速度结束的时候,我的心真的冷了。
人,真的是可怕的动物。
别人的悲剧,别人的死亡,总能这么冷漠的,无所谓。
我对杀手是同情的,因为他面临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他面对了众人冷漠甚至嘲笑的眼光和行动。
他的心里扭曲是有理由的,他是人类卑劣弱点的牺牲品,而那些被害者也在这场“众志成城”的杀人游戏不幸的死去。
我对人类是同情的,何时我们能克服这些劣根,真正摆脱自私,真正珍惜一点身边存在的生命呢?
人生继续,而冷漠继续,在世界各个角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继续
本片的残忍、发指是外在的衣装;本片的重点在于导致凶手崩溃的原因,在于网络的消遣、无情观望甚至是冷漠的起哄。
再说说凶手的鬼才,制造了五段惊悚故事,其中三件非常奇特、惊悚!
不得不佩服他的“才”!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句话:“有才有德是精品,有德无才是合格品,无才无德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本片的男猪脚就是这么一个鬼才危险品,当然他不是不道德,是被刺激的变态疯狂精神病人。
(刚才的德,不仅仅是品德,还是控制冲动的能力……想问题的思维态度……)这种鬼才类似《守法公民》,一样神奇,无所不能,活脱脱一个撒旦降世。
本片类似《七宗罪》,讲述了五段直击网络的奇特罪案:1、虐/猫;2、放/血;3、炙烤;4、电腐;5、锯/铰。
鬼才小伙的妈妈过世,爸爸心理失常自杀,被网络直播并反复播出,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过分的是遗物竟然在网上被拍卖……撇去本片的意义不管,郁闷的是那个做的最过分的小伙子只是被虐了猫,而为生计奔波的机师、记者,调查案件的两位探员,竟然遭受了最惨无人道的折磨……这个我接受不了。
最近看的电影几乎都是一个派别的,那就是电影故事本身都很一般,导演都在其他的地方用力气。
《网络杀机》也是这样。
故事很简单,凶手建了“killwithme.com”的网站,直播人的死亡过程,点击量越高,死亡速度越快。
就像当年《生死时速》打开定时爆炸新局面,《无间道》开黑帮卧底之滥觞一样,《网络杀机》紧跟时下更为流行的网络犯罪风潮,贴近时代,与时俱进。
同时,FBI女干探最终很和谐地干掉了这个凶手,《网络杀机》也终于回归到了变态得以正法,正义得到声张的主旋律。
正义果然得到了声张吗?
剧末,女干探马什在镜头前干掉凶手之后,努力地将自己的FBI徽章伸到摄像头前,想让每一个点击该网站,兴致勃勃地观赏别人死亡过程,之前的几分钟还在等待她本人的头被飞转割草机打碎的混蛋们看到。
这是一个很主旋律的场面,英雄人物不仅解决了危机,同时也要很高调地进行一番说教,我想她的潜台词便是:你们想看我死吗?
这下你们可什么都看不到了!
看到这个混蛋被我杀了吗?
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但是她无疑错了,因为紧跟着她会看到网站的浏览量还在迅速上升,浏览者们互相打听着刚才那段视频在哪里可以下载?
事实上,这些人根本不关心谁死了,是凶手之前抓回来的直升机驾驶员、电视节目主持人、FBI干探、马什还是凶手本人,观众们根本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死亡本身,只要他们观赏到了真实的血淋淋的死亡过程,谁死了有什么关系?
在FBI干探格里芬被凶手杀死后,有人留言:已经三个男人了,下面将是婴儿了吗?
观众们已经不满意了,他们需要更多的刺激,很多人在说到这个的时候,是需要满足更多的好奇心。
人的好奇心,仅此而已。
每一个去点击这个网站的人都可以这样为自己辩解。
看完电影,有人说,不应该把罪责归于网络,否则人们还将回到蒙昧时代,就好像战争变得越来越残酷,枪击事件越来越多,我们要谴责的人的贪欲,而不是枪、炮、原子弹。
人的内心的冷漠和自私,才是一切罪恶的来源。
我想这样的说法,大体上是不错的。
但是——凡事都有但是——枪大概是可以为我们的冷漠和自私壮胆的,而网络则是为我们的冷漠和自私遮上了一层浓浓的幕布。
有人说,在网上时,你根本不知道在网络那一头的其实是一条狗;其实倒过来也是一样的,在上网时,别人也都不知道坐在这一头的自己其实是一条狗。
网络使我们更好地隐蔽自己,我有什么龌龊残忍的心思,平日里不敢让人知道吗?
没关系,上网吧,网上有足够多的色情网站,足够多的让你叫骂撒泼的论坛,足够多的人在述说着或真或假的隐私让你窥淫,你还可以人肉搜索到把人搞臭搞死,却无需露面……断网以后,在现实生活里,我们还是本来的道貌岸然,衣冠楚楚,言谈谨慎,举止得体。
中国古君子讲究“慎独”,那是因为君子们清楚地知道,在形成几千年里的人类社会中自有一套难以逾越的道德力量在控制着一切,尽管有些人藐视这些规则,但是绝大多数人仍然会按整套道德规则行事,不管心里怎么想,雷池还是不能轻易越过一步的。
只有当一个人独处或者离开社会大环境,来到一个很封闭的小环境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出这个人真正的心思是什么样的。
保不齐究竟是一身的凛然正气,还是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我想,在网络时代之前,我们还真的很少经历过一个真正的独身时代。
无论你怎样的孤僻,绝大多数的正常人,仍然将长时间地浸淫在整个社会里,你想一个人待着?
行,但是你一个人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你最多只能一个人的时候使劲憋坏,真要使坏了你还是得跑出来到人群中来。
但是网络时代就不是这样,我们的自私和冷漠在网络时代终于找到了最好的温床。
因为在这个时代,公众监督的力量被最大的削弱了。
如果一个人真的想离群索居(前提是生计无忧的话),他完全可以做到99.99%的独身,东西可以在网上买,吃的可以在网上订,他最多需要接触的人无非是送货员,把东西接过来,把钱给他连话也不用说一句,就可以继续回到房间里,拉上窗帘,关掉灯,面对发光的屏幕点击下一个网页。
他也完全可以在家里使坏,诱拐、诈骗、盗窃、杀人、诽谤,你还想干点什么呢?
“慎独”在这样的时代里,像是一个笑话了。
没有人接近你,没有人会知道你有多坏,你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不会受损……满足了所有这些前提之后,即使你本来只是一个不好不坏的普通人,你能保证自己的冷漠、自私、贪欲不会几何倍数地增长吗?
若干年后,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彼此无需见面,人人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电脑屏幕……那个时候,人类内心深处潜藏的卑劣的东西能被我们“慎独”的约束管束住吗?
我总在想阿西莫夫的《赤裸的太阳》。
如果说我们抛弃性善和性恶的无果之辩,只将人视为一张白纸,在教化和监督之下人会向善,在失去教化和监督之下人会向恶,那么未来我们向什么地方去?
罗恩•哈伯德在他的《地球杀场》里说:“人,是一个濒于灭绝的物种。
”
电影不难看,就惊竦片而言,显然够不上十分刺激,但也绝对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
情节虽然会被人攻击老套,但掺杂了大量网络因素,所以如果不是苛求的话,其实应该可以接受。
基于网络的谋杀2.0现在网络上什么都讲2.0,而这个故事明显就是一个标准的谋杀2.0——按照网站浏览量来决定一个生命的死亡速度。
这个命题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2.0的味道。
从这一点看,编剧应该深谙网络传媒之道。
但是,如果深究网络光环背后的实质,其实这种观众参与甚至主导的谋杀,在1.0的电视、广播和网络上,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类似的控诉和反思,连带各种电视作品,也早已经屡见不鲜。
就以还没有完全成为过去的汶川地震中,一些媒体报道的趋向和人们无意识下形成的一些舆论导向而言,这种隐约可见的旁观快感已经不能用偶尔来形容。
因此,在媒体功能充分发育到过分程度的美国,这种“旁观的杀戮”成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力量,也就不那么让人意外。
但是,在这种杀戮的过程中,究竟谁更有罪一点?
首先,我不认为应该把罪责归于网络。
这和不能将同样的罪责归于电视、报纸和书籍,是一样的道理。
否则,人类只能彻底在中世纪的黑暗蒙昧中沦落。
而所有以此为理论基础,来论证舆论管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企图,也完全可以无视。
相信这种论据的人,不是脑残就是别有用心。
其次,所有的旁观者虽然必须背负道德的审判,但一样不应该对此承担主要的罪责。
因为人类存在的一大根基,就在于好奇心的广泛、持久存在。
因此,在我看来,那些在报纸、电视和网络上大肆制造、张贴、传播,给他人旁观无责任旁观杀戮可能的人,才是真正应该被指责的对象。
在电影中,当FBI的网警被锁在硫酸池中的时候,Killwithme.com的站长一脸无辜地对他说,如果没有人来看这个网站,你就只是坐在一池水中。
言外之意,所有的责任都是那些旁观者的。
但是,是谁设计了所有的这些陷阱,为所有有旁观欲望的人提供了机会,并将旁观行为与杀戮本身关联起来的呢?
这些问题其实不需要答案。
抛开极端化的因素,在所有1.0和2.0的传媒杀戮中,传媒本身都不过只是一种工具。
工具是没有善恶的,善恶只在于运用工具的人。
所以,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新一代的网络技术手段,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怎么样的影响时,其实真正能造成影响的,依然只是人的内心和欲望的挣扎。
这一点,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会有什么变化。
微软的赞助真的很糟糕以前类似的电影中,高科技的代表符号,一般都是Apple。
这一次,终于可以看到微软了。
虽然很久以前,在《真实的谎言》里,“蓝天白云”也曾经在施瓦辛格的身影旁露了一小脸,但比起这次的赞助力度,那时的微软公关部门显然小气太多了。
不过,几乎每隔十几分钟就要闪现一次的Windows Vista标志,配合上整个故事的情节,给人的感觉是如此的诡异。
仿佛Vista就是专门用来给黑客做“肉鸡”用的——不光是一般受害者的电脑被黑客干掉,到最后连FBI的网警也难逃黑客的魔掌。
一句话,看了电影,你绝对会相信,这个世界上就根本没有安全的电脑,尤其是那个“该死”的Vista。
或许,这真的印证了某些技术杂志上的“评测”。
但我宁愿相信,这是微软公关部门的一次失误。
就和宝马汽车的中国市场部门,居然让刘德华在《天下无贼》里一边开着宝马车,一边高声叫嚷:“你以为开好车的就是好人啊!
”,而底下的观众还满场欢呼鼓掌,是一样的。
神话中的黑客要说电影里最让我发笑的,就是那些关于黑客的情节和描写。
其实也不能怪这部片子的导演和编剧,基本上,所有的好莱坞电影中,涉及到网络,就必然要有一个上帝是老大,他是老二的黑客角色存在。
这次,黑客不仅可以做一个关不掉的网站,更可以随意黑掉他想黑的任何一种设备,从电脑到汽车到手机。
甚至不需要接触到这些设备,因为据说这些东西都联网了。
这种科幻式的描写,当电影来娱乐其实没什么了不起。
但如果真的以为这个世界上的确存在这样的黑客和黑掉某些电脑设备的可能,就有点离谱了。
基本上,真正的黑客所能做的,其实非常有限。
因为即便是联在网上,要想黑进特定的电脑,所需要的各种先决条件,说出来会让所有人彻底晕菜。
这就更不用说还有多少网络之间,根本是不互联的。
黑客的本事再大,也不可能黑掉联不上网的电脑。
否则他就不是黑客,而是神仙了。
就便是现在是台电脑都上网,只要使用的时候注意一点,绝大多数的黑客也一样拿你没办法。
当然,究竟怎么才算注意一点,其中还是有点学问的。
不过,不去那些乱七八糟的地方,不要相信任何来自网络的诱惑信息,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到处乱说乱写,基本上就可以算是注意到这一点了。
如果这样都有黑客来黑你,那你只能赶紧检讨一下,自己是否真的知道一些不该知道的事情了。
这部电影事关好奇心?.NONONO. 这仅仅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事关网络用户事关"观众"的一小部分。
当然这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网络杀机》,我觉得,更大一部分是在表述,网络的发达,从电脑,手机,PDA任何渠道轻松的上网就像广告里宣传的一样无辜。
上网当然是无罪的。
可是,就像女主角谈及"网络中立组织",她心里在问:“网络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在国内,暴力色情和政治是不允许在网上传播的。
在美国在欧洲,只要你满18岁只要你是成人,那么就从法律意义上觉得你有一个作为成人的辨别能力。
从影片里来看,Owen父亲自杀的镜头在网上广泛流传被下载被上传成百上千日复一日慢镜头快镜头的重复着。
新闻频道因为自己无意抓拍到这“独家新闻”而欢欣,有人因为卖掉他父亲失掉落下来的手表而受益,其他看客们则茶余饭后有料谈资,有觉得可惜有觉得无所谓有觉得好笑的。
当然,这又不是他们父亲。
他们或许就当电影来看。
但对Owen来说呢?。
谈资本没有错,事情发生了大众当然有谈论的权利。
但新闻呢?
有看到大家讨论的电影中的BUG,比如为什么女主角在逃出车子之后发现车灯亮了之后又坐回车里。
其实当时我也没想通,但理由是肯定有的。
她可能觉得Owen只是用网络连接到她的车载系统,然后作为一名这方面的专家太相信自己的判断。
所以我就释然拉,自我感觉解释的通。
但另外一点,我没想通。
女主角的上司,就是在第二起案件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
他确实明确指出希望大家不要再上网浏览此网页,就算是无意的浏览瞬间的点击都会加剧受害者的死亡。
并指出每个浏览的人都是共犯。
可是我觉得,为什么他不给大众分析一下。
为什么大家的点击会造成这种结果。
那些数据到底意味着什么?
等等类似的中心问题。
这毕竟已经是第二起了,第一起的还可以理解为他自己本身都不觉得这些数据重要。
然后下面的第三起,以及女主角的第四起。
那些不停闪动的数字就像是死神越来越近的召唤。
还是他怕讲解的太详细以后会引领新的犯罪浪潮?。
如果有达人理解,麻烦给我解释下哈。。
因为我还是相信人性本善,在知道自己的行动会加剧别人的死亡,如果是我,再大的好奇心我也不会点开网站。
结局一如既往的要小小揭示下主题。
“how cn i downlod this Video...” 一个网友在那个网站上的留言。
似乎在预示着其实一切都没有结束,这是一个循环。
我们怎么才能打破这个循环呢?
除去这部电影想表达的,其他方面感觉平平。。
还是有点意思的,搞这种杀人直播做噱头有点意思。
不过凶手的动机有些离谱啊,挺扯淡的,你自己做这种杀人的勾当是怎么给自己正当理由的?
你爸自杀是自己干的别人又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就因为有人拿这事做宣传搞流量你就要杀掉别人?
虽说比较愤怒的情况下情绪失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这么聪明不会想不通互联网这点事吧?
假如有人用你的这种手段,把你爸自杀的视频到处传播,你要怎么找到他处刑?
杀人直播的创意还蛮有意思,只不过凶手的动机有点问题,你爸是自杀的啊,杀那些传播视频的就算了,你连警察也杀,就因为你觉得他们没有负责去禁止这些内容??!
你自己可是自己动手证明技术够好警察是无能为力的,用你的技术去传播视频你让警察怎么禁止啊?
就假设警察本能禁止自己可以禁止的视频,但是没有去做。
可是美帝这不是讲自由的国家吗,卖淫嫖娼吸毒都有自由的国家,互联网上成吨的乱七八糟的信息没人管,你要直接消灭美国政府吗?
自由和权利/安全是相违背的,奥巴马不是说过吗, 自由和安全,两者只能选一个。
美国人一方面把自由放到无比高的地方,到处宣讲传教,不自由毋宁死。
可问题是自由和安全你只能选一个,一个加强另一个就会被削弱,自由从来都是有界限的。
美帝不能讲黑人不正确的话,这是美帝的自由界限,不过美帝从来不关心别人的自由界限。
这种精神分裂挺有趣的,一方面高呼自由,另一方面,对于过于自由导致的安全问题又成了新问题。
如果要保证基本安全,就要监视公民信息,必然损害公共隐私,如果选择呢?
一方面互联网上各种极端信息没人管,另一方面电影里这种对于互联网监管缺乏的问题又加以指责,那要怎么办呢?
到底互联网要不要监管,监管多少?
谁说了算啊?
现实里对于互联网极端暴力血腥视频国外同样是主流媒体不会披露的,一样会被封锁,这方面还是没啥问题的,不会有电影里的问题。
电影里的凶手只能说是变态了,脑子不正常,滥杀无辜的屑。
电影里很有意思的直播杀人在现在成为了现实,现实里的韩国n号房事件,网友围观犯罪行为,虽然主犯被抓,但是围观犯罪行为的几十万观众有人能惩罚吗?
其中用到的匿名聊天工具小飞机,要不要负一定责任?
如果不是匿名交流软件围观的网友敢如此大胆吗?
可是当人们需要匿名交流软件需要隐私的时候该使用那些软件呢?
隐私和安全/自由只能是相互妥协,不用用非黑即白的思想。
不过起码国外还能给侵犯隐私的企业公司狠狠罚款,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连一个🐎都凑不出来,更没有啥监管,路还长呢。
惹了些小小的争议。
元老级饭丝嗤之以鼻,只为娱乐的直呼影片还可以再天真再暴力一些。
就像一些网络高手所言,这是一部有点脑残的影片。
果真如此,那么只能对不起内行人了。
千疮百孔,还挺迷恋自己结痂带疤的胴体,这不仅仅是自恋地自我过高评估,也是自娱自乐的牺牲精神,而且,这个时代挑肥拣瘦,但很买它的帐。
还有一些人不能忍受以虐猫做引子,我的朋友就为这,关了DVD。
这说明同为生命个体,有时有些低等动物的存在比一些所谓高级的人还要有价值,对此,我也赞同。
无论如何抨击此片的拙劣,网络暴力的小面目还是展现的比较透彻。
这当然是管中窥豹,网络从来都不比现实纯净。
何况躲在屏幕后,为所欲为的空间是可以纵横无限延伸的。
以暴制暴,不可!可是,有时这似乎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影片中面目清秀的男孩代言了漠视无情的冷暴力迫害下重生的恶魔,故事告诉我们,他一开始也是个充满阳光的好青年。
有些错,无法揪出错的根源,因为一旦求个究竟,第一个被按到案板上的就是人的良知。
而看客成为小白鼠的可能性也不是零,有句话,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落在自己头上就是百分百的概率了。
还是要说影片讲述的故事,说毫无新意,话出口,我也就犯了一个令人讨厌的错。
在这里,还是说问题很普遍,故事很生活比较妥当。
记得我曾在某论坛看到一个自称要结束生命的绝望贴,浏览量也比较多,无论真假,当时跟帖的人无非分作那几派,劝慰的,开导的,找到共鸣言自身的。
唯一让人无语的是恶语攻击发帖人的,也许是另类的关怀?
就像恨铁不成钢转而棍棒伺候?
可是正常人的思维恐怕没有那么多的弯弯道道,“叫发帖人想死早点死,别说了不做”这应该不是热心话吧。
三思而后行,勿做投井下石之人,古人的训诫真是一道指向光明的路。
好奇一定不是错,可是双刃剑有没有危险,不一定试了才知道。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教训,奇怪的是,这个世界也从来不缺重蹈覆辙的惨痛故事
如果一个残酷的犯罪行为正在网络上直播,你会去看吗?
如果没有人知道的话,你会看吗?
坦白说,我真的可能会去,你呢?
where are your morals?或许网络有时真的会让人迷失道德。
PS:计算机真的很深入我们的生活了,或许,谁控制了你身边的计算机系统,就控制了你。
当女主角说:“他入侵了我的汽车电脑系统”。
完了,哈,汽车电脑系统要是真的和windows一样这么弱就惨了。
题材很不错啊很虐杀手段也很新颖,就是结局有点....莫名其妙的就结束了
情节扣人心弦喏...大家好好反思一下在网络上的一些行为吧
题材不错!可惜导演主角并没有太亮眼的表现
非常不错的片子
可怕可怕可怕可怕可怕可怕可怕可怕可怕可怕可怕可怕
节奏太慢杀手太嫩
大众的围观者心态.
自由的代价
喜欢
虽然年代久远但前面拍的确实挺好,后面反派露面之后就没什么太大意思,开始是直播虐猫,访问的人越多死的越快,身上划几道然后注入抗凝血的这样就流血致死,虐一个记者被灯光烤死,将监控安到了女主家门口但未进行任何操作,利用女儿下载游戏安装了木马访问女主家的所有文件,后用假的合成声音将男探员骗到,后利用盐酸将其溶解,但后来通过眼睛知道一个描述的自杀视频,原来是反派他爹是一个大学化学教授,但自杀被上面的记者拍到视频,并砸坏下面的车,掉的东西被一个人捡到,这些探员并没有对网上恶意攻击进行制止,导致反派一系列的复仇,这些死的并不是无罪,而是精心策划的结果。女主发现这一切之后,在车上被控制,并被打晕整回家里电锯直播,后女主通宵晃绳子抓住边上柱子将男主制服,后开枪打死,结束了一个系列,这个和csilv美剧也很像
Untraceable.DVDRip.XViD-iMBT
一般化的警匪故事。网上杀人直播,越杀越嗨,警方受到挑战发奋却破不了案,最后罪犯作死抓女警(猪脚)来杀又笨拙疏漏被其努力反抗击毙。全案警察没起作用,这点比较少见。
除了太调低FBI的电脑水平,其他方面还是做的挺好的。
The whole world wants to watch you die; they don't even know you.Gregory的片子,和他的神作”一级恐惧“没法比,惊悚有余,悬疑不足。
2月1号
那些死法亏他们能想的出来!
节奏还是很抓人的,也有一定想法。不过还是属于那种看完就算的悬疑商业片
乏善可陈
这个太残酷了,又忍不住想去看。
被这部电影震惊到了,不是因为它剧情有多精妙、拍摄技巧多高明——事实上它就是个充满套路、非常夸张的商业电影,但它有一个很新颖的卖点——如果不受法律约束,点下鼠标即可杀人,有多少人会随手来一下?想想都让人感到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