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事事的午后刷了一期的《RM》,因为期间钟国等人调侃光洙是鱼人,所以好奇找来光洙主演的电影——《突然变异》。
电影于2015年上映,讲述了青年朴久因参与新药实验变成鱼人,记者尚元、女性友人珠真、朴父和金律师等人因不同的欲望围绕在朴久身边各取所需,终而“各得其所”的故事。
一.欲望(对能给以愉快或满足的事物或经验的有意识的愿望)整个故事因为欲望而沉重。
主人公朴久想要不劳而获获得三十万韩币所以参加了所谓的生物等效性实验,在实验中变异,变成鱼人,进而遭受到更残忍的实验和部分市民的误解与敌对,最终以“死亡”才平息了整个鱼人的故事。
女性友人珠真和朴久相识于网络,在接到朴久的求助后,为了利益把朴久送回研究中心,即使在帮助朴久上诉的过程中她依旧不放弃对利益的争取。
地方大学毕业的尚元想要进入首尔ABS工作,所以不辞辛苦地追踪并记录鱼人的故事。
朴父积极打官司不是为了儿子的权益,而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补偿金,期间甚至想要通过和解获得更多的金钱。
金律师企图通过带有社会热点的官司一举成名,因此给朴父等人提供法律咨询,“义务”上诉,却又在背后勾结制药企业的卞博士。
卞博士希望研究出新药,所以不惜以人的性命为代价,纵然能使朴久恢复人身,也不曾公开说明,依旧拿朴久做着残忍地实验。
[正攵府] 为了使韩国成为新能源的大国,暗中向媒体施压,引导舆论,支持违反伦理道德的实验。
故事的主要矛盾都在各种欲望之间爆发,进而将情节推向高潮,使得故事变得压抑而悲痛。
没有人真正关心朴久的内心,亲人的利用,旁人的殴打,判决的不公,最终朴久被迫回到实验室,在一次又一次非人的实验中“离开”人世。
正如电影借记者尚元的评价说出来的:“骗子变英雄,英雄变骗子”。
所有该得到惩罚的人似乎都逍遥法外,金律师成为政要,连珠真都成了公务员,打压真相的新闻工作者依旧混的风生水起。
所有人物按社会的“秩序”理所应当的发展,极具讽刺意味。
二、本真(〈方〉∶纯洁真诚)整个故事因为本真而温情。
文中主要提到两个人的本真——尚元想要成为真正的记者&想过平凡生活的朴久想要见一见大海。
对于前者,故事反复强调着“真正的记者”,捍卫国民的知情权,揭露社会的真相,为百姓发声。
也借由尚元的人物成长来深化这一“本真”。
在ABS面试前,尚元默念的就是这句话,为了这份本真他想要成为一名记者。
在身边人放弃,上级施压的环境下,他和朴久聊天时再一次提到初心,受到刺激,决定振作重新找金律师商量对策。
可是,不堪的事实使得他开始浑浑噩噩地在编导室剪片;最后,在朴久的“鼓励”下,他重整旗鼓,找回了本真。
对于后者,故事中篇,朴久告诉尚元,他只想做一个普通人。
他喜欢大海,自从高中毕业旅行后再也没有见过大海,这是他的遗憾与愿望;故事最后,在人与鱼的命运选择中,朴久选择成为一条鱼,永远生活在大海中,自由自在,没有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
此外,朴父回归本真,从事社会公益活动。
卞博士回归本真,帮助朴久解脱,在监狱中自省等等。
这一条线是温情而充满正能量的。
三、朱说在高三时因为每天傍晚都有收看新闻联播的习惯,下晚自习回家也喜欢看新闻频道的《24小时》,所以喜欢上新闻记者这个职业。
那时的我也是满腔热血想要投身真相,揭露黑暗,说出心声,因此第一志愿清一色的新闻专业。
事与愿违,阴差阳错在中文系学习了四年,对于新闻渐渐失去了冲动,加上身边不时的负面消息,很大一部分的新闻记者在我的判断里大打折扣,本着“乌龟精神”,越不耻,越厌恶,越害怕,就躲得越远,渐渐也不再关注,不再向往。
尚元的形象还原了曾经我给自己假设过的人生轨道,所以尚元对我来说有很强的代入感,看到最后的他重新振作,找回初心,我是欣慰的。
纵使现在的我对新闻的工作不再那么痴迷,但是对于工作,对于未来,甚至包括三观,我有自己坚定的判断,在前行的路上,或许荆棘、黑暗、迷雾、陷阱数不胜数,但是依旧要前行,因为那是我想要到达的地方,是我想要践实现理想的人生。
朴久的结局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回归宁静大海,远离虚假与纷争,他彻底解脱了。
生于山,长于山,大山里的孩子对海有一种独特的念想。
无论是台湾偶像剧的渲染,还是流行歌曲的引诱,大海至今对我仍具有某种吸引力。
论文答辩结束后,不止一次想要跑到海边看看这位从未谋面的朋友,却缺乏一种和“Running”类似的冲动。
(Running:Run to Ning ®)在我长久的想象中,海浪拍打着脚丫,脚丫踩在沙地,柔柔地,软软地,海风拂面,眼前是海天一色,海鸥翔集,所有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吧。
也许只有当我身临其境时,才能验证大海是否具有消除痛苦的魔力吧。
朱绂2017/5/29
故事梗概,光洙出演的年轻人参与了一次有偿医学实验,结果突然变异,成了一半鱼一半人的生命体(不是美人鱼那种人鱼额)。
然后在社会上引起关注而发生的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
观影后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1.新事物的出现必然引起这个世界的恐慌。
因为什么?因为前所未有,史无前例,不知道该怎么办。
剧中,起初大众态度是很自然的两面性,有追捧,因为喜新厌旧好奇心无限大;有咒骂声,因为这样稀有的存在和人类文明有悖,俨然是个妖怪我们应该打压他。
正所谓一个硬币的两面。
投放于现实,可以应用到同性的问题。
是不是我们的文化教会我们,当新锐观点出现时候我们要努力去说服对方,不允许对立面存在?
然后努力去同化所谓的异类实现天下大同?
对于后一种态度,忍不住多说几句。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提出人类为什么要打妖怪?
给出的一种解释谈到,出于自尊心虚荣心“人类特别喜欢征服自然。
征服自然不够劲,得把自然拟人化的妖怪给干了,才叫爽脆…于是人类打他们就是征服自然,是一种政治正确,是一个虚构的沙袋。
说难听点:人类需要把妖怪编得坏坏的,然后才好去光明正大的揍。
”2.舆论导向。
电影里,受媒体影响,公众出现了几次态度的迂回变化。
例如:Byun教授支支吾吾的答非所问混合记者们曲解信息的强大能力,硬是把一项试验说成了应得诺贝尔奖的科学研究。
这也不得不谈及大众传媒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以及作用。
曾在著名学者Innis Harold教授的《The Bias of Communication》一书中读到过一段话,他提出媒体作为信息传播、交流的介质,本身其实带有非中立性,故存在“偏见”。
另外在新兴传媒时代,营销手段和幕后操作完整控制着舆论走向。
换句话说新闻传媒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力,很多时候我们是戴着有色眼镜去试图得出一个结论。
然而真相则被悄无声息地覆盖起来。
比如,电影当中有一情节颇为离谱,因为一个照片借位,在完成制作后被用来控诉鱼人先生对护士小姐有过精神猥亵。
导致鱼人先生凭空又多了一项罪名,遭受到比原先更加残酷的迫害。
2012年陈凯歌导演的作品《搜索》实则与该电影有着某种异曲同工之妙。
在一篇名为《杀人诛心,残酷未满》的影评中,作者曾写到“那些你在网上骂过的,被妖魔化的人,你在骂的那一刻可曾想过自己看到的也许只是局部真相,甚至根本就不是真相。
很少,因为这样我们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享受这种道德优越感,享受惩恶扬善,居高临下的快感,自得于自己唇枪舌战的智慧,宣泄长久压制的情感。
屌丝们要逆袭,真相什么的统统不重要。
” 补充一点,该文后半部分谈到的利己主义,在这部电影里也有所体现。
尤其是王国维评论《红楼梦》时提到的第三种悲剧观点。
3.所谓羞耻。
鱼人先生有过这样的对白:“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去哪儿。
我非常努力地去想,可是脑海里一片空白。
孩子们也会打我,可是他们好像也没有错…我只想活下去,作为一个普通的人…” 后来他想到了轻生,对,上吊自杀。
可是他忘了自己一半是鱼,鱼鳃反而救了他一命。
此处情节有种以乐写哀的意味,凸显出绝望和悲剧色彩。
分析整个事件,不难看出鱼人先生作为受害的一方没办法好好活下去。
他的台词里最多的就是低眉顺眼地给所有人道歉,反倒做错事的一方变成了国民英雄般的人物。
类似的,比方说一桩女孩子被玷污的案子,受害者除了最初收获的一点点同情最后还是过得很艰难或者被抛弃;然后强奸犯反倒不会受到多少惩罚依旧平静活着。
那么何为羞耻?
究竟是谁感到耻辱?
总体说来,剧情一波三折,非常有意思的剧本。
近年来韩国电影事业的实力不容小觑!
每个角色最终都得到了应有的答案。
鱼人先生多舛的命运到最后也有了一个很好的归宿。
你以为上演的是“尘归于尘,土归于土,而半鱼半人的他则被放逐于沙滩?
”并非如此。
个人而言,欣赏这样的故事结局,不是单纯的悲剧也不是单一的喜剧。
悬念留在这里,给观影后的你们去评定。
关于键盘党,网络暴力一系列的话题有机会还能讨论更多。
最后,关于电影配乐,给个好评。
有反复出现过的,略显荒诞的背景音,运用手风琴为影片增添不少戏剧性。
《突然变异》的的确确是一部典型的韩国佳片。
因为有宝英妹纸和李光洙作为噱头才看的。
一开始以为是搞笑片,渐渐看,才发现其中的讽刺性。
不是一般的感情激烈的片子,所以有人说看不懂,有人说拍的不好,说很多尿点。
但是我觉得,不是电影的问题,而是因为就是想要这么拍摄。
一个人因为药物实验变成了鱼人,到底会在这个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鱼人喜欢的人(宝英妹纸真可爱)为了钱把他送回了研究地,却也是最先看破每个人心里的黑暗点,想要维护鱼人的人。
以为遇到的拍纪录片的善良人其实是奉命而来的记者,想要在这个事件中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能够成为真正的记者,因为他本身学历不够资历不够,所以迫切需要这次机会。
以致于虽然帮了鱼人很多,最终还是为了前途上交了纪录的资料。
不计回报打官司的律师,其实是为了利益的两面派,最后利用这次机会参与了政治。
鱼人的爸爸也只是为了钱。
做实验的医生其实早就有了治愈鱼人的方法,可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和研究只能隐瞒下来,残忍的对鱼人进行实验,虽然对那些对鱼人不当人看待的实习医生进行了批评,说要尊重,但又有什么用呢,在医生眼里的为大众的牺牲,在鱼人眼里不过是痛苦罢了,也不能因为认真对待医学实验,就此摘除内心的私欲。
至于医药社长和记者,一个是为了利益,奥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为了人们内心的欲望,而不顾大众用研制出的本该拯救人的普遍药大肆敛财,一个是为了所谓的民族大义,其实就是对自己有利的爆点,不去挖掘事实,只凭自己的想法就捏造事实并加以传播,来控制舆论。
多么现实的社会,每个人都为了自己,没有人是真正的为了鱼人考虑的,而作为鱼人,不仅没有危害社会,反而最终决定牺牲自己完成医生的实验。
也许是对社会失望了,也许是对大海单纯的向往,就算知道自己能够成为人,也放弃了这次机会而是义无反顾的走向了大海。
最后的最后,每一个人好像都走在了自己的道路上,在被鱼人影响而走向的人生路,除了女主和记者,不知道还有谁会真正想起他。
包括当时为了坚持自己的正义闹得沸反盈天的普罗大众,大抵也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忘了曾经在他们生活中出现的,让他们为之厌恶或者保护或者喜爱的鱼人。
记者看到了女主提供的磁带中的鱼人,想起了鱼人说的话准备去做一个真正的没有违背初心的记者,也许这是本剧的一点希望吧。
总的来说拍的还不错,每个人的心路变化,每个人的蝇营狗苟都有所涉猎,但也许是因为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所以反而显得没有主题而没有更深刻。
其实每一个点延伸开来,都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角度。
奔着高人气的两个主角去的,再外加如今迷上人性方面的电视。
喜欢女主开始的直率,叛逆,也许大人觉得的安稳是靠一份稳定的公务员,是让成为人鱼的儿子能够经济无忧的过完下半辈子。
而,没有父母的女主懂得却是人是个情感动物,仅此而已。
也许,父母对我们的爱对于我们起不到有益的作用。
我们可能不是名牌大学毕业,所以只能在多次公务员失败后拼上自己的健康去养活自己,在毫无人性的记者行业里被嘲弄蔑视不理解。
但是,我们要坚信我们认为的真理。
也许就是在大海里自由自在,没有了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
也许就是当世人遗忘时我对一件事情的执著,当所有人只关心结果时直接将证据销毁,是对一件事情真正的投入感情。
也许就是与自己理想违背时的甘愿入狱。
也许就是在社会上圆滑处事的选择。
也许就是在看透社会后考公务员的决心。
2017年,我希望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多一点点情商。
我看过的电影不算少,但这部却是让我真正想写些什么的。
可以说韩国描写社会黑暗面的电影不少,最有名的便是熔炉。
小女孩畏惧的眼神是我始终记得的一幕。
它由真实事件改编,与戏剧营造出的社会丑恶相比,显然现实存在的人性黑暗更胜一筹。
但《突然变异》不同,她本身就是建立在荒诞的戏剧冲突基础上,人怎么可能变成鱼哪。
电影过程中,导演用他巧妙的镜头成功把我带入了那个世界。
我感受到的是朴久内心的孤独,不是人,也不是鱼,不容于世俗,有人喜爱他,有人仇恨他。
有人为他欢笑,有人为他流泪,可那又有什么意义,他最终还是无处可去。
朴久,不善言辞,个性木讷,没有自身的主见,喜欢一个人,就算被她背叛也没有任何怨恨,“我一直想为你做些什么,可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这是他进入实验室前去见爱人最后说的话,也是电影中他第一个离去的背影,转角侧影中透露的悲伤仿佛渗透进我的心里。
父亲,律师,记者,爱人,这四个在他变成人鱼后一直围绕在身边的人,他都以诚相待。
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说:1. 讽刺人性冷漠,可以说,导演与编剧很好的利用了戏剧冲突来实现这一目的。
久去找朴宝英饰演的光洙女友(珠真),珠真一边敷衍久,一边不加思索的拨打制药公司电话,出卖久几乎是她的条件反射。
实验研究人员可以说在用残忍的方式来对待久,乙醚实验中,35cc错打成95cc,出错人员竟还能在玩笑,看到那一幕,我不禁脊背发凉。
久的葬礼上,记者同事只关心新闻素材,丝毫不在意久的离去。
2.体现现代社会大V掌握着少数人的话语权,律师懂得利用舆论,卞博士所在一方也懂,不同的是,他们为了利用舆论,不惜捏造事实,然而,无知无觉的民众只凭耳听便做出判断,忽视久受害者的身份,在心里先为他定了罪。
3.现代年轻人只知追逐热点,电影中提到,久的事件出现后,形象被制作成周边,学生购买周边,求拍照,久顶着鱼头做出爱心的一幕其实很荒唐,也很讽刺。
4.影片最后给久一个选择的权利,变回人还是继续当鱼,久选择当鱼,很多人解读为对社会,对人性的失望。
我倒不这么认为。
久在不知道人生归处时,不知道自己可以变回人时,他的梦想便是做一个平凡的人,找一份平凡的工作,娶妻生子。
可知道自己可以变回人了,他的梦想却变了。
是因为他没有勇气去面临社会的压力,宁愿保持鱼身,在大海中终日飘荡。
小时候,我们都曾听过人鱼公主的凄美故事,化成泡沫消失是美人鱼的最终归宿。
《突然变异》讲述的也是一只(?
)半人半鱼的故事,只不过他是上身鱼下身人,故我们暂且称他为鱼人。
将这样一个怪异的鱼人放在现代生活中,他的命运又将如何?
鱼人,原名朴久,本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年轻人,却因参加了一次医药实验,基因变异成了半人半鱼的状态。
在这个看似接受新事物极快的社会,鱼人的出现显然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接受范围,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事件。
起先,鱼人的出现让世人发现了用人体去做医药实验的残忍事实,官司采访接踵而至,医药公司及研发者都受到谴责。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会那么顺利。
作假的证据,引导的舆论,渐渐将批判的矛头转向了鱼人,让鱼人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世人其实很简单,只要有心人士稍稍一误导,事实的黑白就不一样了。
在鱼人的身边有这样几个人。
隐藏记者身份的故事记录者徐常元,医药研究者卞博士,朴久喜欢的女孩珠真,朴久的辩护人金律师,以及朴久的父亲。
这五个人,看似都在为了鱼人的事情奔波着,可实际上各怀他意。
有的为了钱,有的为了名,还有的为了利。
虽然鱼人不是一个人,可是他却比谁都孤单、寂寞… 于是,他想到了上吊自杀,可偏偏忘了自己是条鱼,想死都死不去… 实话说,起初对这部片的剧情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可结果却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它通过一个鱼人事件,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实该令人反思。
虽因为长颈鹿欧巴自带的喜剧效果,为这部深刻沉闷的电影增添了一丝生气,可那又与鱼人的凄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部电影的剧情其实非常简单,简单到我反复删减之后还是觉得剧透了许多。
然而它表现出来的社会现实,却是各人各有判断。
社会是残忍的、冷酷的。
它可以很轻易的被邪恶之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善良的人很容易妥协于现实,而自己却不曾发觉。
就像成为人体试验品的朴久,走上普通人道路的珠真,被利益冲昏头脑的卞博士,还有不自知的成为舆论帮凶的徐常元。
我认为,徐常元在这部影片里一个特殊的角色,他既是舆论制造的帮凶,也是朴久的朋友,他知道鱼人的痛苦,却也只能无奈陷入社会的暗圈。
虽说追求人人平等,但人的三六九等依旧在社会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受到前辈的欺负,受到领导的摆布,在明知朴久的苦闷却无能为力。
只能默默地询问一句,记者向世人展现出来的是真实的吗?
真实与谎言界限究竟在何处?
现实是,英雄变成骗子,骗子却成英雄。
英雄与骗子之间只有一线之隔…影片的结局,是朴久的选择。
无论他是人还是鱼,他都做出了解脱自我的选择。
有那么一个男人,他把社会弄得混乱不堪,他让人笑,也让人哭。
可是,是社会让他变成既不是人,也不是鱼,又有谁知道,他到底是什么…善良并不代表不闻世事,只不过了然于心却自己承担,这才是朴久真实的写照。
最后,表白一下三位主演。
长颈鹿欧巴,整部片90分钟,他本人的样貌仅仅出现了三次,还都是不好的事情。
从头到尾顶着那笨重的鱼头,完全无法通过眼神和面部表情来表现鱼人的情感,但是他却很好的利用声音、肢体语言以及鱼头的角度,让观众感受到了鱼人的无奈、苦痛和绝望,给个大大的赞!
宝英妹纸,即使操着满口粗话也还是那么可爱怎么破既跟仲基拍完狼少年后,这次又跟仲基欧巴的好朋友长颈鹿欧巴拍了鱼人,什么时候这三人一起上个动物世界还是挺好玩的哈哈前段时间还跟林周焕欧巴拍了鬼神君,期待下次跟赵寅成欧巴合作,这样好基友们聚会就可以带上一点红了 “天德瑞拉”大叔,每次看天熙大叔的剧都有一种疑问,到底“家族诞生”里的黑洞和演员李天熙到底是不是一个人,总觉得很神奇。
如果说光洙是把自己的喜剧细胞带入了演员生涯的话,天熙大叔就是呈反面发展完全。
只要一变身演员,就完全看不到喜剧的影子,真不愧是一个好演员。
最后的最后,我个人认为这还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四星分别给三位演员以及社会问题,不知你的感想会是如何呢?
作者:@芥末酱小姐_呛电影<图片1>“我想,作为鱼继续生存下去。
”这究竟是对生活有多绝望,才会决定尘归大海。
虽然这部电影题材独特、故事滑稽、角色有趣,但却充满了讽刺意味。
电影对于人性缺失、媒体扭曲、社会残酷、人权丧失、是非混淆的审视……已经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答案与真相。
他参与药物试验之后变异成人鱼,因为怪异有趣的形象一度成为大众追捧的明星,又因为异于常人的形态跌落进入令人惊恐的深渊。
这就是人们处在当下时代中,对于大众文化善恶好坏的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丧失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
在如今,好的也许会被说成不好的,不好的也可能会被说成好的,只要人们愿意,一切都有恃无恐。
人们就好像是与这个社会无关的观望者,随着一股风潮涌入了队伍的行列中,成为其中一员跟随呐喊,却对自我行为没有任何意识。
人们举着道德人性的大旗,去接纳一个人,又去摧毁一个人。
在这样一股诡异的风潮里,媒体却不能成为正确的风向标,反而害怕这风就这么无声无息的停了。
没有人在乎事情的真相,人们只愿意去相信他们所看见的而已。
没有人在乎人鱼的痛苦与死活,他只不过是大社会下人们一时觉得有趣的玩具而已,突然觉得无趣了,也就没有了价值。
在利益面前,一切上帝赐予的美好人性都变得面目可憎,就像他父亲在他自杀抢救的手术室外追问究竟能赔偿多少钱一样。
舆论能够造人也能杀人,利益也会吞噬掉人性原本纯真的内心。
最后他说,“因为追求真相,才是真正的记者。
”也许是对媒体留下的最后一丝希望吧。
他走向大海,决定做一条鱼。
当他被社会排挤成异类的时候,他决定重新做回试验品。
在冰冷的实验室里,他因为注射药物过量而晕厥,围观的医生们却玩笑一样地说,“不是95cc而是35cc吗,原来弄错了啊,哈哈哈。
”这一幕让人不寒而栗,我一直相信,真正可怕的不是这个社会,而是人心。
人类丧失人性的底线究竟会在哪里,没人知道,但我却害怕这底线是无止尽的。
就像会长所说,“价格不是由我们决定的,而是人们的欲望。
”围绕在他身边的所有人,都是为了自身利益,没有人真正意识到他也是一个人。
可现实又那么残酷,上吊自杀都因为有鱼鳃没有脖子死不成,多么荒诞可笑,又可悲凄凉。
在外貌上,他确实是异类;可从内心上,他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可这个社会和社会上的同类却生生地把他逼成异类,推向了绝路。
如果不做人,是不是就不会绝望?
那我宁愿做一条鱼,在没有歧视的大海里自由自在。
他说他喜欢海,可只见过一次,是和朋友在沙滩上嬉戏;第二次,是看着父亲把自己的骨灰洒向大海,他在内心对这个世界做了告别;第三次,他永归大海。
在海里的他,似乎看起来是快乐的,至少没有侮辱和鄙夷。
他是一个化学变异的人,而社会上却是一群思想变异的人类。
虽然电影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想要表达的内容过多导致主题不明确,整个电影阐述过程平淡无奇没有激发内心情感的表述,但对社会现象的披露和唤醒人性的缺失方面还是有很深的意蕴。
《突然变异》完整版
这部电影在很多人物心理细节刻画的很到位。
男主久的愿望只是想成为一个普通人,像普通人那样工作、生活、娶妻生子,然后却做不到。
刚开始奢望能变回人,到后来看清了一切后,可以选择变回人,却宁愿做一条鱼活下去。
这是对这个社会有多绝望,他明白了就算身体能够变回人,他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过回"人"的生活。
记者刚开始是想用媒体的力量帮助弱者,把事实的真相让所有人知道。
刚开始也是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而利用久,到后来慢慢发现记者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样,人们知道的"真相"不过是媒体编的谎言而已,媒体操纵着整个社会所有人的知情权。
最后是社会的舆论和媒体扼杀了久最后重新成为"人"的机会。
<图片1>是不是因为李光洙才想到看这部电影呢?
很大一部分,毕竟我还是很喜欢看起来蠢蛋,其实聪明入骨的男孩子的。
李光洙很聪明,第一次担任电影主角挑到了一个很好的题材。
虽然在90几分钟里露脸不到三次,每次不超过一分钟。
但这并不妨碍他是最俘获人心的主角。
李光洙之于鱼人就如法鲨之于frank。
明明有颜值却非要玩才华。
不过反正看电影么,总要不那么不肤浅地看几次的。
<图片2>原本想看蠢萌的李光洙,却看了一个多小时蠢萌的鱼。
在电影里一个一无所长且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想赚钱,要么捐精,要么试药。
李光洙饰演的朴九显然选择了后者。
于是在无良制药公司的实验里,他变成了半人半鱼的鱼人。
新闻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有人把他当做英雄,有人认为他是骗子。
他对有些人来说是朋友,又是有些人的明星。
是一部分人信奉的神明,也是一些人打击的恶魔。
他既是鱼,也是人。
片子一直在用喜剧的角度给我们讲一些智能苦笑的故事。
鱼人的外表像一面镜子,照出来的是最深层最现实的东西,他不怎么说话却让我们又哭又笑。
<图片3>人类讨厌未知,社会排斥异类。
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要么奉做神明,要么贬为渣滓。
他的身边皆是矛盾。
父亲想拿到补偿金,记者为升职拍摄纪录片,律师想赢得民心支持弱者,所谓”女朋友“也只是内心有愧陪伴左右。
世界因为无法改变的鱼头变了。
在实验室时,医务人员不小心用错了剂量却对着痛苦的鱼人哈哈大笑。
社会的眼里鱼人的外表即非人的内在,没有人觉得这样的样貌依旧是个值得尊重的人。
每个人都在拼了命同化自己寻找认同,鱼人爸爸最大的梦想是想让他儿子考上公务员。
高中的时候看的卡夫卡的【变形记】(反正这不是富二代进村真人秀),读到主人公变成甲虫时旁人的态度是震惊的。
荒诞现实主义跟这部片子如出一辙。
大家依然关心着他没法工作该如何去支撑家庭,没人关心他变成一只甲虫要如何生活。
社会在冷漠里膨胀扭曲,一觉醒来,变异成一只甲虫或者一条鱼的应该是人们的思想。
<图片4>鱼人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明星,一个效应。
说明这并不是个例。
同样觉得自己格格不入的人们将鱼人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标榜着自己。
这两天看了【金星小姐】画面很糙,剧情很糟。
但理儿很明。
一样是绝无仅有的外表,但金星心如明镜。
讲到在比利时遇到出租司机的事,她说:“无论人活在什么样的社会阶层,职业背景,性别状态,人就是孤独的。
”生来孤独,生来我们都是鱼人<图片5>后来鱼人死了。
没有获得爱情,没有得到尊重的死了。
这不是主旋律电影,告诉你相信就会成功。
那他被什么杀死了?
社会舆论媒体导向逃不开干系。
电影里除了鱼人的另外一位男主是个记者,受任拍摄鱼人的纪录片。
面试时他被问到“为什么一定想当一个记者?
”<图片6>上司看都不看他一眼说:“你是地方学校毕业的?
”网络世代的发达,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决定了媒体的影响力。
几篇报道就能把非人道生物实验变作诺贝尔医学奖最有力的竞争者,几个采访就能把无辜的少年描摹成猥琐的性侵犯。
媒体道德界限模糊与不可估量的舆论力量让人背脊发凉。
里面有个情节,一个老太太带着一桶红油漆恶狠狠地说:“让人恶心的家伙,滚回你的北朝鲜去”并且把油漆泼向鱼人。
与北朝鲜八竿子打不着,但牵扯到爱国政治一切就是正义。
这种感觉似曾相识。
片中是真的“资本控制舆论”鱼人之死反倒促成制药公司研究新药,媒体纷纷抹黑鱼人。
看看赵薇事件,程度比北朝鲜油漆不知轻到哪里去了。
<图片7>鱼人的梦想是作为一个平凡人平凡地活着。
很简单又很难。
大家在为他吵得不可开交时他沉默着喝水,离家出走却不知道走去哪里。
他说:“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去哪,我非常努力地去想可是脑海里一篇空白,他们会打我,可打着打着我却笑了。
”鱼人总是小心翼翼,卑微着悲喜。
对于一切默默接受且对于自己造成的麻烦愧疚。
这显得很可怜,也很可悲。
然而鱼人还是没有死,他早就知道自己可以有变回人的法子,但他想以一条鱼的身份活下去。
既然不能成为一个平凡的人,那不如做一条自由的鱼。
他选择了大海。
有些事情,这个死鱼眼看得比谁都清楚。
<图片8>最后看到有人说:本来没想哭的,一想到李光洙这个傻小子就泪目了<图片9>详情关注微信公共号:EVElab<图片10>
别被李光洙在跑男里的幽默综艺感误导,别被海报的温情色调欺骗,也别因为略带科幻设定的人鱼之变而对场面和特效有多大的期待。
这只是一部既无“笑点”,也无“泪点”的电影。
这,是一部讲述了人们拥抱着寒冰取暖的故事。
记得《东邪西毒》里,梁朝伟说“酒,会越喝越暖;水,会越喝越寒。
”对,这就是看完电影的第一感受。
很冷,但你其实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这里开始会出现剧透了,否则我没办法继续这篇影评,所以还没看的童鞋可以看完再来。
………………………………本片导演权五光,是个笑起来太像岳云鹏的家伙,如果你去搜他的资料,目前讨论最多的也就是这部电影而已。
但是这个“狡猾”的家伙,在电影里玩了一个trick。
收购简美药业的财团就叫做“五光”;几次剧情反转虽未明言,但不言而喻都是五光操控了舆论,操控了律师,操控了电视台,甚至操控了民众;快结尾处出场打着乒乓球冷笑着说“关我屁事”的财阀,就是五光的boss。
因为电影进行到此时,情节几次反转,善恶互换,好与坏,同情与憎恨之间的界限已经被模糊的一塌糊涂。
很多观者已经叹息了几轮了,恕我猜测一下,也许这就是导演想告诉我们的话“这就是人类会做出的事情啊,我只是一个导演,我把它拍了出来而已,你们是笑是悲,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们期待的李光洙,只能凭着佝偻的后背,柔弱客气的声音,和上半身的肢体动作来完成整部的表演,去诠释这个角色。
因为全片真实露脸只有在葬礼上的一张遗照而已。
全程都是一张大鱼脸。
看完电影后我又重新看了几版宣传片,宣传片里唯一出现的“没变异的李光洙看着长出蹼的双手吓到爆的镜头”,并没有出现在电影里。
这点我还是蛮欣赏五光导演的,在电影里把演员身上“人”的表征全部剥离在画面之外,你们看到的光洙就是一个半身人鱼。
除了结尾走向大海的镜头,前半段也基本没有给过光洙本身之外的太多全景镜头。
观影过程中其实导演一直在向观众暗示,让观众遗忘他为人的原本一切。
最后当光洙投奔大海的时候,才给出下半身的镜头,那还是一双正常人类的双腿双脚,但是这个时候,他已经选择为鱼了。
不是套路的套路,关于剧情的几次反转。
其实当看电影名称的时候,观众就会自行想象出很多公众对鱼人的反应情节,同情-厌恶-关心-质疑-拯救-践踏-反醒等等,太多类似的电影,无非是此间套路。
的确电影一开篇就简单直接的用一组块切镜头帮你们所能想到的都展现了出来。
然而五光导演却把反转的理由安排在了套路之外。
第一次变化是因为记者误读这个实验可以帮大韩民国获得诺贝尔奖。
第二次变化是财团律师利用一张照片引导舆论误读光洙的变异是因为一次不堪的“打飞机”事件等等。
理由可笑却也真实。
不要以为结局的平静就是自由,看到一个讲电影的微视频谈到电影结局的时候,自以为是的说,“选择回归大海终于找到属于他的平静和自由,因为大海里没有歧视,没有侮辱,没有人类的种种恶习等等。
他在大海里是快乐的。
”屁话!
光洙在最后一次回到记者家的时候说过,我想要躲起来,却终究无处可去……那些人一直在打着我,到最后我被打着打着居然笑了出来……其实打我的人也没有错对吧?
他想要自杀却恰恰因为自己的身体变异而没办法死掉,有人在的陆地他根本无处可去;即便科学家有办法把他变回人样,但是已经见识到所有人情寒冷的光洙也没有办法在以人类的模样与人相处了。
即便是回归大海,不过是找一个地方苟活而已,根本不是鱼,哪里在大海里来的快活。
电影没有让人发笑的韩式幽默,也没有用手到拈来一煽击中让人泪流的泪点,就像寒冷的夜里,喝一碗冰水,看完电影之后,心会越来越冷。
夙昔有士,欻焉墜塵,舉國嘩然。俾人笑哂,教人悲涕,兹一人,亦一魚之事。
如果我是怪人 其实我很美 看到最后好感动
看完第一反应就是可惜了。我觉得这个故事的创意很好,但可惜格局拍小了,除了上吊那场戏和结尾前的小高潮,全片没有什么太多感动我的地方。有些地方主演们心境的改变太快站不住脚,关于一些问题的探讨还是比较浅显只停留在表面,能推动剧情和抓住观众的细节太少。
感觉只有壳没内容
文艺不够文艺,批判又不深入,点子又不夸张,沦为四不像。
还行
变形记的噱头很棒,但真的好无趣,不知道编剧到底想干嘛?前半段主打变异人生的人情冷暖社会阴暗,主线却搁在记者身上最后来了一个坚持真相还原事实的故事。导演叙事不温不火絮絮叨叨,演员和李光洙的遗照一样都是一会一个蹦出来来吓人的吗?真是浪费题材。
野心太大靠科幻的外衣没能完全驾驭
回到人类最初的起源,鱼,回归自然,远离浮沉,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2022-06-19想看。
突然变异成鱼的人只是个背景。主角是围绕在鱼人身边的那些人,一个个登台唱戏,又一个个被治愈。多么神奇的世界
挺好的变形记,白瞎题材了
我很喜欢尾声那一个镜头——鱼人赤裸全身,面向大海,一步一步走向海的深处。那一瞬间有被打动。从渴望还原为人,到最终放弃做人,这一过程真是耐人寻味。人,太复杂。社会,太浮躁。回到人类最初的起源,鱼,回归自然,远离浮沉,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光洙真可怜,就露两面,其实只算配角吧= =)
冲着光猪看的 可全片处于特效化妆的他 也就露了那不超过10秒的真面目 但光洙撒发出的绝望与无助的感觉颇为真实 全片有着对现代人的讽刺寓意 而且呈现出的画面颇为真实 也刻画很多令人厌恶的角色 可是总感觉差点意思 却说不出来是哪的原因
韩国电影在讽刺社会的道路上真是一条路走到底!不过,黑的漂亮!
前半连珠炮高讽,后半偏软看似放弃实则用诙谐现实主义结束,宁选做鱼不做人。韩国擅长的题材,手法新颖。
用一只鱼人的故事来展现人性泯灭世态炎凉,可惜节奏慢的让人睡觉,剧情深刻但不够吸引人。
还挺深沉,题材很新颖
很棒的创意,立意也异常有现实意义,而且我对海鲜类毫无抵抗力qwq
小清新了些,闷闷暗暗的看着好着急,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奈何演员太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