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波拉特

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波叔出城:哈萨克乡下佬去美国

主演:萨莎·拜伦·科恩,肯·戴维蒂安,路奈尔·坎贝尔,帕米拉·安德森,简·帕雷特,鲍勃·巴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罗马尼亚语,希伯来语,波兰语,亚美尼亚语年份:2006

《波拉特》剧照

波拉特 剧照 NO.1波拉特 剧照 NO.2波拉特 剧照 NO.3波拉特 剧照 NO.4波拉特 剧照 NO.5波拉特 剧照 NO.6波拉特 剧照 NO.13波拉特 剧照 NO.14波拉特 剧照 NO.15波拉特 剧照 NO.16波拉特 剧照 NO.17波拉特 剧照 NO.18波拉特 剧照 NO.19波拉特 剧照 NO.20

《波拉特》剧情介绍

波拉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用讽刺癫狂的手段,展现了哈萨克主播波拉特(萨莎·拜伦·科恩 Sacha Baron Cohen 饰)到美国的一场“文化之旅”。波拉特在哈萨克国内是个排名第六的主持人,擅长用粗俗搞笑的桥段吸引观众眼球。他的家人也有点儿“怪”,妹妹还获得“风尘小姐”的第四名。 就是这样一个主持人,被派去了美国进行文化学习,并拍回来一部纪录片。波拉特和制片人在人们的欢送下来到了光怪陆离的美国。他开始学习美国的礼仪,接触美国的文化,然而却处处碰壁,处处闹出笑话。这天波拉特在电视上看到心中的美丽女神,心驰神往,甚至忘记了此行任务……能否学成归国,对于乐不思蜀的波拉特还是未知数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昭和歌谣音乐剧直到重逢之日阿基拉的逃亡保密局的枪声余额不足丑女也疯狂万世龙魂市井英雄大电影2.0:两个傻瓜的荒唐事朋友圈儿里的男朋友欲望迷宫喋血边城奥维尔号第一季女心理师之暗夜重生太极2:英雄崛起够了!密令1949醉拳苏乞儿有时我会思索死亡嚎啕大哭的女孩宝莱坞禧年知更鸟罗宾香水山海巨兽书香门第缺宅男女侧颜夺命狙击3破晓始发站谁杀了她我的吸血怪好友

《波拉特》长篇影评

 1 ) 你们觉得可笑吗?其实一点也不。

一个人看,笑不出来。

从一开始就觉得波拉特这个人很可怜,可能是因为到了一个新环境却完全无法融入的被排斥感,可能是因为文化不同习惯不同而被嘲笑的无助感,也可能是因为在异国他乡被朋友抛弃被所谓“爱人”“背叛”的沮丧感,一切都是新的、好的,但一切都是陌生的、不适应的。

他就像大多数做着美国梦的“乡巴佬”一样,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地方乍入灯红酒绿的先进国家,在这里人们嘲笑他的无知、偏见、异想天开,而美国也一如既往地展现出“大国风范”,从耐心教导波拉特“幽默”的老师、教他驾驶的师傅、收留他过夜的犹太人夫妇、教他礼仪的ladies、以及萍水相逢却与他称兄道弟的大学生们,他遇到的所有人都亲切和蔼,温柔包容,忍受他的无礼、粗鲁和千百种令人费解的习惯,他们所有人构成了一个看起来无比和谐的美国——来吧,我们尊重你的文化、理解你的行为、永远让你如沐春风。

可是这一切或许对波拉特来说是一段难忘而美好的经历,但也仅限于日后回忆中极小的片段而已。

这里是美国,无数人梦寐以求挤得头破血流也要来看一看的美国,这里科技先进经济发达遍地黄金,这里的人们彬彬有礼和蔼可亲待客有道。

但这里不是家。

当波拉特遇到那个妓女,和她度过来到美国之后唯一开怀大笑的夜晚,并在送她回到家之后却说“我不能进去,因为我有一个爱着的人,这样对她不好”,之后礼貌地吻别时,我才开始觉得有一丝温馨的味道。

最后的结局并不意外,波拉特被心目中的“女神”拒绝之后娶了这位妓女,并带着她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起生活。

我想,这就是人们所谓的“羁绊”吧,它产生的契机可能是一瞬间的心灵相通、一个留恋不舍的眼神、或者仅仅是离别时额头上的浅浅一吻。

也只有在那一刻,这个滑稽可笑的外来客才真正的将“美国”这个冷冰冰的名词深深纳入心中,并赋予它炙热的温度。

 2 ) Borat-分不出小丑的闹剧

2007年2月16日Borat,全名是:“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很长的名字,长得另类,内容更另类。

美国的恶搞电影看得很多,政治讽刺类的也有一些,但是把恶搞搞得如此有深度,把讽刺做得如此透彻得,至今为止,我只看过这一部。

和它相比,以前看过的那些文艺恶搞片简直就是在“隔靴骚痒”。

片子的中文介绍很多,有兴趣得可以自己去查看一下,但是英语不成问题的朋友最好还是去搜一些英文方面的介绍,那些花絮部分实在可以给人太多的surprise。

男主角是美国知名的脱口秀主持人,也是因为脱口秀涉及的政治话题过于敏感,主持风格过于尖酸而辈受争议的主持人,也许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英国上下他的节目会好评如潮,并且连英国女王都被吸引而成为他的粉丝了。

毕竟,在英国谈论政治就像谈论天气一样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这一点从歌星影星接受采访时都会大讲特讲政治问题上就不难体会出来。

那个知名的脱口秀我没有看过,但是看完整部影片之后,我对男主角科恩的整体上的感觉就是“丰富”二字。

很难想像这个人的脑子里究竟装了多少东西,可以做到这样的一针见血却又是如此地雅俗共赏。

堆砌成山的脏字全然没有降低影片丝毫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有人说这部电影吸引了奥斯卡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它抓住了极对美国影评人协会口味的“文化冲突”(这一点上,《断背山》被《Crash》撞倒就是明证),但我仍然愿意相信美国影评人协会不会如此地肤浅,他们当年可以一针见血又不失礼貌地指出《无极》特效上的投资应该多分些在剧本上,那么如今当他们接受《Borat》时绝不会仅仅只是被所谓的“文化冲突”二字所吸引。

电影的拍摄手法用一句话很难概括,我个人的感觉它就像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整人型真人秀,虽然有些词不达意,但一时间也想不到更好的形容。

科恩带着自己的拍摄班子,一行8人(8人啊!

),以美国洲际间的强制性法律条款差异为切入点,乔装成片中的“Borat”,说着蹩脚的,语意混乱的英语,在洲际间掀起阵阵文化冲突的小旋风。

可以说,整个影片的拍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戏剧。

8个人的身份不再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他们扮演着来自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的记者,打着拍摄纪录片的旗号,从纽约穿越到加洲,一路采访下来,居然骗过了许许多多的美国人。

谁又能保证自己在街头或是餐饮旅店等处接受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记者“Borat”采访时,丝毫也没有嘲讽亦或是兴灾乐祸的心态呢?

而在下一秒,当你知悉真相,你才明白,自己不过是科恩的讽刺闹剧中一个荒诞的小丑,当你在笑着Borat之时,对方却正在一旁一脸痴傻却无比精明地一眼瞥到你内心深处的嘲笑,光线暗去,你看不到他脸上的冷笑是多么地讽刺。

梁晓声在某篇文章里提到生活时说,生活无非就是让别人笑笑再笑笑别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科恩想向大众转达的某种信息之一。

如果是的话,那么他做得实在是成功得近乎完美。

科恩的表演已经超越了镜头和屏幕,我实在很难想像他在骗过大众之前是不是早就已经先骗过了自己,才会在镜头前表现得如此完美,让人即使在看过之后,即使在知道本故事纯属虚构之后,仍无法不去置疑Borat是否确有其人。

身为犹太人的他,在影片中所扮演的却恰恰是极度痛恨犹太人的哈萨克人,这种加诸于本我和另一个虚构的自我身上的讽刺似乎就是有意在告诉观众这部影片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基调在进行。

当他去向人请教美国式幽默时,对方告诉他,有一种最通用的幽默是,你要先设定一系列铺垫,让听笑话的人把下面要发生的都当成是真的,然后在谜底揭开的那一刻,幽默的效果就达到了。

这分明不就是在暗示着这部电影吗?

情节在脑中回顾到这里时,我忍不住在心里笑了起来,嘿这家伙,就边美国人最引以为毫的幽默感都要拿来反讽一番!

你在这部讽刺电影前笑了,你被讽刺,你说它不好笑,你更被讽刺。

实在是高明!

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果你不是很在意那些挑战人的容忍程度的脏话的话,你会发现很多话说明得其实都是另一层意思。

我眼中最经典的桥段是马术会那场戏。

那场戏的所谓“群众演员”和之前的很多一样,都全然不知自己正在参与一部美国最讽刺的电影之一的拍摄,自己的每一分表情和情绪的变化都已经被摄入了镜头之中。

当科恩站在马术场中央以一个哈萨克人的身份诅咒着伊拉克人的时候,周围观众的反应,每一个欢呼,每一分表情的变化,都被摄影机捕捉得恰到好处,精准到仿佛这一切完全都不出他的算计一样。

随后当他以美国国歌的曲调唱着哈萨克的国歌来表示对美国的支持时,整个影片的政治讽刺效果达到了高潮。

据说,马术会的拍摄结束后,摄制组的器材车被不知情的愤怒群众困在当场几个小时无法离开。

需要在此处加个标注的是,布什的政策支持据说在该洲支持率很高。

好奇的我甚至还查了一下科恩那个脱口秀节目的介绍,在反种族主义、同性恋、伊拉克问题还有女权问题上,似乎都有涉及。

如此看来,这部电影可否被看作一个expansion版的DaAliGShow(科恩节目的名字)呢?

而这次,通过大银幕,科恩把自己的主张,甚至说把自己的某种个性化标签,传播到了国际。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在我们观看并不可抵制地哈哈大笑的同时,我们也甚至在毫无觉察的情况下被卷入了这场闹剧之中。

可是,这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毕竟,生活,无非就是自己让别人笑笑再自己笑笑别人罢了。

 3 ) 要赖只能赖上帝

很久以前看过一套美国电视节目,叫“X”什么,记不住了,节目的形态大致是恶搞+真人秀+偷拍,每期节目都请一大堆现场观众来和主持人一起比X的手势,所以我记住了一个X。

而真正的节目主点是播放主持人扮装成各种各样的人去整人然后偷拍的情行,比如有时候主持人会扮演成一个相亲者,去和姑娘们相亲,然后状况百出,或过于粗鲁,或过于紧张,然后姑娘们做出的各种自然反映都被偷拍了下来,再然后拿到节目上播,被偷拍的人们也会被请到现场,与观众们一起尖叫、欢笑、鼓掌……美国人好像挺好这口的。

所以在我看来《波拉特》就是“X”的升级换代,只是这次前因后果叙述得完整些,故事情节连续些,料放得多些,玩得猛些,但是换汤不换药,我一直觉得这位波拉特就是当年那位“X”的主持人,那哥们儿经常幻化成各种形象出来见人,而且老外们又都长得差不多,so...嗯嗯。

《波拉特》又名:《波拉特:哈萨克斯坦人的美国学习旅程》、《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担而学习美国文化》等等,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这片子在走边缘路线,而且是奔着得奖去的。

影片确实很边缘,被偷拍的也尽是些边缘人物或团体:犹太人、女权组织、黑人、同性恋、吉普赛人、极端宗教份子、妓女……但这部影片其实根本没有立场,既不站在强势一面,也不倾倒于弱势群体,完全中立。

所以影片上映之后才会有弱势群体声讨反对,而强势的一面才会一笑置之或者大力追捧,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弱势群体要的是关注,而强势的一面总要表现得宽容,不管实事是不是真宽容。

一切矛盾、冲突大概都来源于不了解。

而不了解可以赖语言不通、文化差异方面,甚至可以赖到上帝身上去:当初为什么要毁了巴别塔、搅乱人类的语言?

可是上帝也会怕啊,如果人类齐心合力建成巴别塔上帝将会被拉下神坛。

所以宽容并不是人类甚至是神类的本性,相较之下误解可能来得更重要些,所以波拉特在美国状况百出并不是反映哈萨克斯坦落后无知,美国人并不用沾沾自喜,如果反过来一个美国人去哈萨克斯坦学习依然会状况百出,因为不了解,也不想真正去了解。

因此波拉特也并没有通过学习了解美国,他根本就没顾得上学习,他在美国完全我行我素,以自我的方式行事,所以他带回过国的不过是iPod和mini iPod、恨犹太人变成恨基督教,这些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实质并没有任何改变,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让大家都抢着去说话,可却不愿意听别人在说些什么,这东西大概是在巴别塔倒下的时候上帝赐予给人类的。

而《波拉特》获奖大概是给各方面都找到了一个出口,不论是弱势的声讨还是强势的宽容,之后,大家还是该干嘛干嘛,还是甭琢磨世界大同天下为公这件事了吧。

 4 ) 文明国奇遇记

波拉特和母鸡的文明国奇遇记于是1贫民窟里热烈的告别仪式之后,波拉特带着母鸡上路了。

说是说,为了建设伟大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去美国学习,结果却要从用马桶和西餐礼仪开始学起,愚钝地学习幽默语法,固执地追问女权主义的真相……波拉特真的很好学,在街边,向滑板黑人小孩子讨教如何穿得像大歌星,结果,露着大半条内裤,被赶出了酒店;在正经餐会的空隙迫不及待地拨打报纸角落的应召电话,结果,来了一个露着大半个胸的黑人妓女,被请出了餐会;在半夜,被请进热情好客的人家,却因此落入犹太女巫的陷阱、看到蟑螂作法,洒了大把钞票最终落荒而逃……这一切并没有教会他什么,直到心目中的女神出现在电视机里、在花花绿绿的杂志上,他仿佛才知道人生和美国的意义是什么,甚至为了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性感女郎和制片人裸身肉搏一场,以至于两人分道扬镳,他被抛弃,成了在异国他乡的流浪者。

直到他亲眼看到录像带中的性感女神在游船上的表演,美梦这才破灭。

旅行重新回到应该有的路线,他带着新老婆、IPOD和同性恋者用的工具假手,回到了贫民窟。

万民同乐。

哈萨克斯坦因此更像美国了。

Happy Ending。

3因为他在文明大国旅行,所以,旅行中的波拉特才是个地地道道的哈萨克斯坦男人。

仿造这样的思路,你会发现,旅行中的我们才是地地道道的我们。

就好比说,在西藏,我们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没有信仰。

错误的喝一口酥油茶,其后果会不会比在马桶里洗脸要好一点呢?

文明是经不起错位的。

就好像马桶是不能用来洗脸的。

哪怕是文明的潜规则,也经不起错位。

就好像痴情汉绝不能爱上人尽可夫的艳舞女郎,美国国歌只能用来歌颂伟大而独一无二的美国,屁股和内裤不是不能暴露在星级酒店里,但你不应该穿老土的西装来做这件事。

2不过,这不是纪录片。

波拉特当然不是哈萨克斯坦人。

哈萨克斯坦当然也不是那个贫民窟的模样。

不过,你千万不要打开它的官方网页,因为里边都是宣传哈萨克斯坦的内容,包括哈萨克斯坦国内的情况介绍,外交活动报道,甚至还有哈萨克斯坦的天气预报。

波拉特和哈萨克领导人的合影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你知道的,伟大的Photoshop和电影特技已足够建造魔戒三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国家、小人物又何足挂齿?!

3关于这个电影,全世界影迷分两种,一种是因为看到波拉特而狂笑,另一种是怎么也笑不出来。

也不排除一名观者兼容两者的情况。

第一种人的条件反射性能非常好,哈萨克斯塔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家,这不重要。

穷人在美国大街上大解、逢人就要亲吻、在马桶里洗脸、犹太人还会让一部分地球人莫名其妙、又极端固执地感到可怕;狗熊的威慑力大过手枪……这一切已足够让人大笑一通,带着长在DNA中的优越感。

这部电影的创作人并不打算羞辱少数民族,只想告诉美国人,他们是多么看重自己的文明。

而他们的文明,和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文明比起来,并不见得就不古怪。

瞧瞧毫无美感的女权主义者,瞧瞧神经病般的宗教集会,瞧瞧吧。

第二种人的良心甚好,很可能羞耻感也很强,对于片中屎尿屁的夸张尤其愤愤然,觉得不上档次。

其实,波拉特爱漂亮女人,像个男人;爱自家的母鸡,像个农夫。

耻笑他就好像在耻笑一部分人类。

波拉特对文明的错位接纳,完全就如同哈哈镜,照出一本正经的大文明那骨子里的荒谬感。

不笑的人,或许是过分严肃、或许是过分正经,但无论如何,可以说是过分文明了。

 5 ) 最让我震惊的是本片下面的影评

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影片,以极其荒诞、低俗、恶心的方式反映着两种极端文化类型的反差。

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认知失调,两类不同的认知是不可能被调和的,在双方的眼里,对方都是魔鬼的化身。

但也同样,双方(或者双方中的某一团体)都会觉得对方可爱。

用肤浅对抗深刻,肤浅必胜;用良知对抗虚伪,良知必胜。

我不了解这部电影的背景,于是也看了看其他人的评论,真是让我震惊,大跌眼镜。

一众人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姿态,随意评判别人的理解。

把虚伪无耻称为良心,把道德理性称为文化输出,不管是不是好的坏的,一并把自己当成上帝,俯瞰众生。

高高在上的教育别人要开得起玩笑,不要有那么强的民族自尊。

我很奇怪,你们这些人明明在现实中锱铢必较,明明一直想成为韦小宝但不得而耿耿于怀,为什么到了这里立刻换了一副嘴脸,变得道德优越,变得清明澄澈?

甚至还有说什么自由包容的,让波拉克把他做的所有事情都去你家做一遍,你还自由包容吗?

这个片子让我看到了那么多虚伪自私、自命清高、无知无耻的豆瓣评论者。

学了一点三脚猫的名词就来邯郸学步,你们来看这部片子真是浪费。

好的电影,是能够让真诚的人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让无知无耻的人展出自己的清高虚伪。

这部片子完全能达到了这个水平,非常推荐。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我就是那个清高虚伪的人。

我也承认,我与你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你们只会呈口舌之快,凡是与你们不同的言论都是蠢,凡事不过脑子就骂。

在现实中,你们依然是那个唯唯诺诺,把自己当上帝的无耻之人。

 6 ) 荒诞....

这部片子我是在凌晨一点看得...看到两点三刻左右我觉得这部片子还不错很搞笑也很荒诞说的是一个哈萨克斯坦记者与其制片人去美国取经的故事其中发生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搞笑荒诞令人捧腹的故事很具有讽刺意义讽刺了在哈萨克斯坦的乱伦,妓女美国的教会,留学生,以及上流阶层的宴会,所谓的动物保护,甚至还有斗牛和黑人的嘻哈文化恩的确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Borat操着一口一塌糊涂的英语(个人觉得比日本人讲英语还好一点,可是语法漏洞百出)介绍自己住所的时候便开始BT了...好吧...比如姐妹是妓女比赛的第4名,Borat还和她深情地接吻了..好吧...比如Borat见人就用吻脸颊的方式行礼,还乱搭讪...伙计,可是在美国诶...差点被群殴死...在地铁里那只鸡也出来秀了一把鸡肉,地铁里也是一片狼藉...溴事很多很多估计我用手指和脚趾夹起来一起数也数不清所以不举了也有好恶心的用马桶水洗脸...买了一只熊当保镖(最后熊头出现在冰箱里,很精彩)把便便装在袋子里,举到餐桌问别人怎么处理以及猥琐的6cm--14cm还有么便是最强大的了:裸蹦和制片人打架时候的吃屁屁,以及两个老裸男在正在举行宴会的餐厅互相追逐打闹旁若无人嬉戏...太强大了...估计是偷拍的(柱状体打上了黑条,在此建议制片者换成Bush或者阿扁的头像)荒诞是因为Borat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a片女星私自更改了国家给与的伟大任务,改变行程去追这个女的,满嘴挂着"sexy time"体现了哈萨克斯坦人无穷无尽的性欲以及生殖能力,在此我表示一下小小的感慨...写不下去了俄,第一次写....总结:其实还是值得一看得拉

 7 ) 常识是什么

我们总以为有一些东西是常识,但是文化的差异是巨大而有趣的。

片名很有趣: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尊重对方的文化是困难的,很多我们称为陋习。

讲不清楚什么叫人类进步,讲不清楚什么叫尊重。

Sacha是一个没有权威感的人,很棒。

对于自己的文化、环境敢于嘲笑,作为犹太人,却可以不正经的玩笑他。

难能可贵。

所以作为个人,我这样的一个个人,learn what from America才是对的、好的、应该的呢?

有标准和指导吗?

 8 ) respect the difference

Shocked.some kind of documentary movie from a compere of KZ.The big culture shock.About the individuals and races,about Jesus, the wives and women, the respects, the people and the culture.To know that at least that we have to respect all the other cultures, especially the ones we do not understand.To know that some problems we confront maybe not only that loathsome when we see it merely from the surface,some people we used to regard as something dirty or ignorant also have their sadnesses and thoughts, even though you cannot think as them, you should not dismiss their thinking as a member of the human beings.Shocked and go back to your way to do some little things to the society, to make it some place better for us to live in.

 9 ) 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

《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的调笑功力确实了得,而且我既不是哈萨克斯坦人,又不是美国人,所以就理所当然地可以笑地更开。

听说本片上映以后反响极大,造成哈政府出资在《时代》杂志上登出文章,告诉美国人哈萨克斯坦并不是电影里所说那样。

另外,波拉特那件性感泳衣虽然只在片中出现了5秒左右的时间,但其影响及引领潮流的能力却是“不是黑色也不是蓝色的灰色西装”无法匹敌的。

影片表面上虽然极力凸显哈国主持人的蛮荒,但在另一方面,也狠狠地踩了美国一脚。

嘲笑美国的反恐战争,讽刺美国的大国情绪,同性恋,嘻哈,房车流浪汉(垮掉的一代?

),疯狂基督教,色情行业,哪样都被导演恶搞了一把。

不过也只有这种亚文化才能接纳波特拉——美国主流文化严重的蛮荒,这样也就成了一种讽刺。

波拉特最后终于学会的"NOT"的笑话,美国文化却另他失望不已。

所以波拉特才回到家乡,继续嘲笑自己的邻居,那样才是低俗又可爱的波拉特。

http://imapollo.blogbus.com/logs/20101821.html

 10 ) 听说在美国很火,但是我实在接受不了里面的油墨

波拉特大叔就是个无法理喻的怪胎~当然,美国人的确是在自嘲~我相信他也无意丑化哈萨克斯坦~但是我实在无法看下去~完全的屎尿屁笑话~如果能适应这个丝带儿,也许能看出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我道貌岸然惯了,所以还是接受不良。。。

《波拉特》短评

论无节操秀下限的胆色和手段,萨莎拜伦科恩天下无敌,极度的搞笑伴随着极度的恶心,就是他的标签。这部惊世骇俗的恶搞讽刺片直接拿一个和他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和民族开涮,哈国人民可谓是躺着也中枪,也竟一举拿下金球奖最佳喜剧电影。伪装哈国记者欺骗和偷拍采访者,甚至引来了多起诉讼。表面恶心哈国,实则嘲弄美帝,战争、男女平权、同性恋、种族主义等

7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我真的完全木有笑出来........= =

11分钟前
  • 较差

低俗但有趣

16分钟前
  • cjs2005
  • 推荐

非常无趣,真正的烂片。有些人能理解美国爸爸那种愚蠢自大的幽默感,真是神奇。

19分钟前
  • JOJOORC/Z
  • 较差

太搞了,太讽刺了,笑死我了.

23分钟前
  • 树木希凉
  • 还行

R

27分钟前
  • fiorile鱼
  • 还行

荒诞成份多的离谱

31分钟前
  • 德东耶美
  • 还行

'...not!'

32分钟前
  • 宋一枚
  • 推荐

Jokes: 1. ethnic/racial, 2. dirty, 3. knock-knock, 4. light bulb, 5. "not" jokes. 这个情节铺垫很好,后面用上了。最喜欢的台词:I'm not attracted to you anymore! Not!

34分钟前
  • 小A
  • 推荐

喜剧就喜剧,别整这种烂活好吗看一半不想看了,有点接受不了

35分钟前
  • se'irim
  • 较差

萨莎·拜伦·科恩的代表作,看完《独裁者》马上把这部找来看掉了,真的是节操无下限哈,居然黑我大哈萨克斯坦。

40分钟前
  • stknight
  • 还行

还可以这样搞笑。

45分钟前
  • 最烦装逼
  • 力荐

无聊

47分钟前
  • Fantasy
  • 很差

抱歉,实在无法理解和认同。

48分钟前
  • 黑大头
  • 很差

昨天在电视上看的,惊讶啊~

50分钟前
  • Crazy Wen
  • 还行

啊,不行了,好久没看过这么搞笑了,唱国歌那里真心把我笑翻了

52分钟前
  • 派翠克
  • 推荐

开头很有意思,越到后面越粗俗,最后我就抗不住了。

57分钟前
  • esse
  • 还行

don't like it. too crude.

1小时前
  • Jean
  • 还行

做作,烂片,无理取闹。

1小时前
  • 低头吃草
  • 较差

这个片真的好低级啊,这跟多年前美国人通过傅满洲宣传中国人是黄祸有什么区别

1小时前
  • 疯人院的秘密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