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金钱与我

My Money & Me,My Money and Me

主演:

类型:电视地区:爱尔兰语言:英语年份:2016

《金钱与我》剧照

金钱与我 剧照 NO.1金钱与我 剧照 NO.2金钱与我 剧照 NO.3金钱与我 剧照 NO.4金钱与我 剧照 NO.5金钱与我 剧照 NO.6金钱与我 剧照 NO.13金钱与我 剧照 NO.14金钱与我 剧照 NO.15金钱与我 剧照 NO.16金钱与我 剧照 NO.17金钱与我 剧照 NO.18金钱与我 剧照 NO.19金钱与我 剧照 NO.20

《金钱与我》剧情介绍

金钱与我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简介:你是否每个月都在为还款发愁?你是否想买一样东西却因为囊中羞涩迟迟不敢剁手?你是否背负着房贷、车贷、学生贷款,喘不过气?让我们跟着个人理财专家凯特琳娜·德弗里克斯和辛妮德·莱恩学习如何理财,了解做好预算的重要性。业内人士还会就买房买车度假给出内部的省钱小建议。行为学专家彼得·卢恩还会用实验说明很多消费者心理,助你更好地做出经济决定。要知道只要你愿意省,钱总是有的!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巢穴梅森探案集第二季曼森家庭大屠杀七小汪警犬队球场少年诡井悬崖上的谋杀月之花园想变得危险的男人生活家救猪行动二十不惑疑犯追踪第四季东北插班生冰川时代4虎符传奇我的简·格雷夏洛特烦恼Doctor异乡人金牌男人降灵日历Z:疯狂与天使继承者绣春伏魔传之血战富士山凤临阁地缚少年花子君非亲兄弟惊沙奇幻贵公子夏天19岁的肖像

《金钱与我》长篇影评

 1 ) 《金钱与我》

《金钱与我》1.不点外卖。

健康饮食,制定饮食计划,细心设计的菜谱。

2.实惠的电话套餐和宽带费用。

3.食品名牌和普通牌子尝不出来区别。

不要为品牌支付溢价。

很多品牌和大众品牌品质没有很大的区别,完全可以平替。

4.养成储蓄的习惯。

人趋向于保持原有的消费习惯。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让我们有能力应对未来的风险。

5.衣服没必要太多。

很多会穿不上。

浓缩的就是精华。

6.医疗报销。

很多人不知道人们合法拥有的税收减免政策。

关注税收优惠。

7.提现手续费。

这完全是不必要的金钱浪费。

8.信用卡。

会让人提前过度消费,也会收取取现费用等隐形费用。

9.锚定效应。

不要因为销售人员的推销,改变自己一开始的消费预期。

10.房子是资产也是负债拖累11.通勤。

汽车年限,引擎,油耗水平,保养费,车险费,税费,公路税。

车险根据具体车辆定价。

换辆小型便捷型新车还是留下老车值得商榷。

12.一直工作(包括养老金)。

避免衰老,有钱有能力解决自己和他人的问题。

13.养老计划。

定期强制储蓄,更难挪用。

没什么时候是太晚的,越早越好。

存钱一定是有用的。

14.东西利用,不要闲置15.约会可以在外面,当然也可以在家里。

16.如果想要获得更高的银行贷款,记得把流水做的更好看(银行信用评价体系)。

17.稍微改变生活方式就能达到目标18.近骑自行车,或者电瓶车。

比汽车更方便便宜。

19.价格是相对的,折扣陷阱。

15折扣5元,和195折扣5元没有区别,但有个人意愿。

20.每月基础消费购物清单。

只有基础消耗品,如纸巾可以折扣时囤货,但不要过多,过多会引起浪费。

21.诱饵效应。

过高的价格,只是一个参考,但是会提高消费者心理预算,花更多的钱去买这件商品。

行内人建议:1.旅游。

旅游避开高峰期。

旅游航班有淡旺季。

酒店同理。

看酒店的网站或者打电话给酒店前台,会有旅行套餐和附加服务,这些在网上看不到。

2.结婚。

结婚也有淡旺季,淡季酒店可打折。

蛋糕可以用假的。

婚纱一辈子只穿一次,租或者二手卖掉。

自己费力制作的食物反而会话费更多的时间与金钱。

3.买车。

买车季度月底会更便宜,因为分销商会刺激销量,达标会有现金折扣。

预先登记或零里程的车,都是由于特殊原因登记的,谈价的余地会更大。

低配置的车二手不好卖,最高配置的和中等配置的价格差不多。

不要把钱浪费在最高配置上,中等配置即可。

不要忘记看经销商信贷资格。

有些经销商信贷利率可能为0,这是由经销商自己承担的。

选择适合的保险策略。

分期?

以旧换新?

还款到最后期限?

买车通常有优惠,多沟通多了解。

4.买房。

买房的时间有淡旺季。

不要透露心里价位给房产中介。

拍下房子的问题,多看多选多参考。

5.生娃。

税收优惠。

减税,退税,免税,税收优惠政策,很多人不知道,因此错过了。

6.教育基金。

 2 ) 爱尔兰纪录片《金钱与我》观影笔记

摘抄网友影评,共六集,每集都是由为一个家庭分析省钱计划+一个经济学实验构成1、Endowing Effect 赋予效应 - 人会倾向保持原来的选择,一旦选择了某一个品牌的黄油就总是拿这个牌子,其实是有平替方案的。

学会在遇到更优惠方案时,放弃原来的已经习惯的但更贵又没必要的方案。

寻求消费满足真正的需求,少为品牌溢价付费。

2、 Anchoring Effect 锚定效应 - 如果有人在你的脑海里放了一个数字,它会影响你。

你需要记住的是你最初的想法,这对你来说很重要。

学会在购买前计划好自己的花费和所需商品/服务。

3、Undermine the benefits of long-term saving 低估长期储蓄的回报 - 学会储蓄,学会长期储蓄。

4、Relative Price 相对价格 - 人们对高价商品的溢价更不敏感,比如¥10vs¥15更多人会走更远省¥5、但¥400vs¥405大多数人就不愿意走更远省¥5 - 学会关注相对价格,作出理性判断。

5、Decoy Effect 诱惑效应 - 商家会用诱饵效应让消费者买自己想卖的东西,如果只有预算内和中档商品,大家倾向买便宜的,但是商家通过同时展示预算内、中档和高档商品,会让买家更愿意加钱去买超预算的中档商品,比如轻奢款。

设置预算,坚持预算。

6、Ultimatum Game 最后通牒游戏 - 人们不仅仅在意利益/价格,而且在意是否被公平对待/过程是否公平。

 3 ) 听过这么多道理,希望可以过好自己的人生

同样是短小精悍的纪录片,每一集都邀请不同类型的人参与节目,观看别人的消费方式便能明白自己消费方式的弱点。

巴菲特有句名言叫在投资中不要做错误的事情,同样,如果想要提高储蓄率那么在消费习惯上也要养成合理的消费方式。

第一集:Catherine在日常消耗品上放弃品牌忠诚也许是省钱的一大秘诀,譬如说合理地使用拼多多。

人人都需要无论是短期的攒钱计划还是长期的储蓄目标,这有利于合理地规划日常花销。

第二集:Lorna and Keith当房子成为负资产的时候怎么办?

这也是当代中国许多城市正在经历以及未来很多城市将要面对的问题。

理性地判断或持有或处理都是考验财商的重要决策。

无节制地购物是错误的消费习惯,特别是没必要的囤积癖。

适当的断舍离可以理清生活的思绪也可以通过出卖二手回笼一部分资金。

第三集:Louise养老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特别是我们这一代出生于20世纪末的人来说,未来的养老压力必然要大于现在。

正确的策略是越早开始越好。

赠送礼物是一个美好的品德,但在人情上过度的给予会给自己的经济状况带来一定的影响,合理的购买礼物并寻找合适的邮寄方式能尽可能得节省资金,感恩中国先进的电商以及低廉的物流成本。

第四集:Muiris高收入不一定意味着高储蓄率,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准必然需要更多的金钱。

适当改变生活方式比如降低点外卖及外食的次数,自己做饭;自制咖啡而不是外卖;降低打车的次数,选择公共交通等。

高收入人群想要存钱首先做的是一定程度地改变日常的消费习惯,这不一定会很大程度的降低生活质量,但一定会省下不少钱。

第五集:Orla无意识的囤积是浪费资金的一大原因。

合理利用退税政策能省下一大笔资金。

如果不能控制冲动消费,使用现金消费会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第六集:Rose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提前购买过多食材放在冰箱过期直接扔掉是浪费资源和金钱的一大原因。

为缓解资金的流动性紧张可以大额消费使用信用卡,但日常消费不建议。

寻找免费的娱乐项目如去公园露营而不是昂贵的收费项目。

多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金需要提前预备。

 4 ) 《金钱与我》与我——怎么成为自己的消费情况整理师

全文4200字,前面为六次节目的故事梗概,省钱技巧及我的个人反思,拉到最后是这六次节目涉及的通用消费整理技巧,欢迎大家和我交流国内要怎么使用这些省钱技巧。

【第一课】故事梗概:一名女性想攒钱给女儿举办婚礼,但是她是月光族,理财顾问发现她一直吃外卖、使用名牌食品而不是平替、从放高利贷的钱庄借钱,于是理财顾问针对性的给她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这位女性通过少吃外卖,少买名牌食品,把借钱对象换成利率更低的银行攒下了钱。

省钱技巧:1. 由于赋予效应,人会倾向保持原来的选择。

应该定期检查自己的各种必备生活套餐,如电话、燃气、宽带换取更优惠的套餐。

2. 减少外卖次数,可以提前做好一周的食谱个人反思:我也有名牌倾向。

去年我开始用app买菜做饭,但是买菜的过程中会顺手买一些其他生活用品,比如牙膏洗手液海绵擦,但是某马某咚上这些产品价格不便宜,除了使用打折券以外,还是在淘宝pdd上直接购买比较划算。

就以胡椒为例,我顺手买了一瓶单价30的现磨胡椒,但淘宝上的价格是十五元以内,而且我也确实吃不出味道上的差异。

类似这种产品我就应该提前在其他平台上购买。

我之前记账的时候发现我每个月一个大笔支出是话费,移动的营业员经常说有优惠套餐提供给我,结果不经意间我的话费反而高的吓人。

我准备去营业厅咨询有无价格更低的套餐。

为了对抗赋予效应,企业中会要求各部门每年提出改善项目,通过年降等方式节约旧项目的成本。

个人也可以借鉴企业的操作,记账加定期分析。

【第二课】故事梗概:一对夫妻拥有两个小孩,因为工作地点变动,他们要还老家的房贷,交工作地点的房租,生活非常拮据,他们求助的目的是想攒出6w在工作地点买房。

理财顾问发现他们:1. 妻子会为孩子买很多衣服,多到一天可以换三套2. 丈夫会从信用卡取现,但信用卡取现哪怕只取20也需要2.5的手续费3. 丈夫每天会花15块买拿铁和晚餐4. 原来的房子因为当地房价崩溃已经变成了负资产,原价25w但是现在要卖的话只值13w,他们需要考虑是保住房子还是卖掉房子最后他们通过停止无节制的买孩子的衣服,把钱交给妻子集中管理,记账,丈夫在家吃饭,搬回原来的房子开车上班等方式攒下了钱,同时买房也不是他们的刚需了。

省钱技巧:1. 不要囤积过剩的无用物资2. 各种小贷平台、信贷平台可能收取高昂的手续费,要小心这些隐性开销3. 在家吃和自己带咖啡可能能节省很多钱4. 关心自己的医保账户,也许有些保险可以覆盖自己的开销5. 在房价不确定的时候,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买房,故事中的夫妻就是决定回老家住每天通勤上班6. 婚礼蛋糕最下面一层如果用泡沫代替,不仅可以让蛋糕看起来更大,还更加省钱个人反思:这一节课涉及到的资产情况也比第一节课复杂,有更多可以借鉴的东西。

1. 注意是否囤积无用物资。

我妈和故事里面的妈妈一样喜欢买衣服,我每次回家都在从我妈的衣柜里面捡衣服穿,然后都要被我妈拉着买衣服。

而且自从我妈开始刷抖音拼多多以后,经常会买一堆不贵但是也没啥用的东西。

我管不了我妈的消费情况,她开心就好。

我最近买的比较后悔的东西是几款数字版ns游戏,很贵又不适合我,但是数字版已经不能退了。

只能说下次在买数字版游戏前一定要下载demo确保自己真的很想玩。

2. 不要轻视信用卡平台的收费。

银行存款一年只有4%的利率,但是各种信用贷款渠道的收费动辄10%以上,很容易陷入利滚利的被动局面。

我一向不喜欢提前消费,不过我也有一点要注意,去年有张信用卡没用,收了我100元管理费,我今年至少得拿出来用个几次。

3. 自己准备食物和咖啡。

我上班的时候一般就是速溶对付一下,但是周末就很想坐下来慢慢喝咖啡,去年给自己买了个摩卡壶,一套200,比起动辄20+的外卖咖啡,已经性价比很高了。

4. 需要学习保险知识。

5. 我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房,但我有一个和我一样一穷二白的朋友去年靠自己存款买了一套小房子,她也是上班地方和房子离的比较远,所以她把房子整套租出去再自己和别人合租在公司附近,省钱还房贷。

【第三课】故事梗概:一个很辛苦的老妇人想攒出自己养老金,理财顾问了解以后发现她虽然很辛苦但存不下钱的原因:1. 同样是给自己和别人买了大量用不上的东西,比如给美国亲戚寄食物,给孙子买一打昂贵的袜子,给自己买好看但是穿不上的衣服,而且因为要用国际快递,快递费比食物本身都贵的多2. 没有自己的车,一直租车,老妇人租的老车保险和汽油都很昂贵,还要被收环保税最终理财顾问要求她减少快递频率,限制每周花费金额,更换自己的车,储蓄下自己一半的收入达到攒养老金的目的。

省钱技巧:1. 买车最好的时机是月底,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最后一个季度的月底,或者是每年的最后一个季度2. 买车最好买中等配置的,因为基础配置的想转手的时候不容易脱手,高配置价格则更高昂,转手的时候也是一种浪费3. 买车的时候要注意车贷利率(原视频说是看经销商信贷,这个我不是很懂),选择利率低的经销商,可以上网多搜索优惠信息4. 储蓄要尽早,用攒下来的钱去创造复利,哪怕是买货币基金都比放在银行里面一动不动好(当然有很多远超货币基金的投资选择)个人反思:这节课提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就是自己储备养老金,随着养老保险的改革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完全依靠国家和子女养老已经不现实了,每个人都要在自己还有劳动能力的时候进行养老金的计划。

1. 虽然花钱是重视别人的表现,但是使用别的方式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比如我父母在小城市,现在尚有劳动能力,我之前给他们寄的东西昂贵不实用,我现在在回家的时候会多做家务,教他们用app,陪他们出去玩,效果比我买他们用不上的东西好得多。

2. 快递的时候需要控制重量和包装。

我以前帮人寄过快递,快递超过一定大小以后,快递员会根据重量和包装大小衡量最终收费金额,如果重量不大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用过大的包装盒。

3. 和房不同,汽车是现代社会的消费品,要考虑车的性价比,不要在车上投入过多的金钱。

有房的话买车需要拍车位,没房的话买车以后租房的成本也要上升,所以对一般工薪族来说非必要不要买车。

【第四课】故事梗概:一对年轻的男同情侣收入颇高,但是花钱大手大脚存不下钱,现在他们想买房,理财顾问发现他们:1. 咖啡、酒、食物,所有的都是在外消费2. 在出租车和旅游上花了过多的钱最后理财顾问要求他们减少外出用餐的次数,开始自己做饭,自己带咖啡,用共享自行车代替出租车出行。

省钱技巧:1.在看房的时候记得拍照,特别是房子的问题,这样回家看的时候可以冷静下来分析未来这个房子真正花钱的是哪部分。

要多看,不要看了一间就拍板定下来2.房子的要价可以要八折。

和房产商聊天的时候不要说自具体金额,不然他们会以这个金钱为目标3.买房的时候也要考虑佣金、房产税,那也是很高昂的费用4.在夏天和圣诞节买房(可能不适用于国内)5.对小金额的钱也应该敏感,要警惕几块钱的小支出。

比如自己带充电宝比起借共享充电宝更划算,比起买饮料自己带水杯又健康又省钱。

个人反思:这个系列反复提到自己做食物省钱这件事,对于已经开始自己做饭的小伙伴来说,这个思路其实还可以拓展一下。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专业服务,比如保洁,做饭,洗空调。

以前有个鸡汤叫做“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自己应该省出时间提升自己”,但是随着个人瓶颈的到来,随着35岁魔咒的到来,随着内卷文化的盛行,省钱会变得比赚钱更容易。

一些专业性不高但频率很高的事情如果可以自己动手会不知不觉省下很多钱。

比如长租公寓会收取10%左右的服务费,但如果从个人房东处租房然后自己打扫,节省的租金和管理费加起来也是不小的节约。

比如每年至少两次的洗空调自己动手能剩下至少100元。

留心这些细节,然后自己动手。

欢迎补充我没有想到的细节。

【第五课】故事梗概:这次故事的主角也是一对夫妻,正准备二胎,想买一套有花园的房子。

他们同样在消费上存在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灾难式购物理财顾问没收了他们的信用卡,给他们未来一周要花费的现金,要他们在规定金额内消费,并且着手把他们囤积的无用商品倒卖出去,还要他们更换了更便宜的医保套餐,这些举措可以帮他们每年多省2w多欧元。

省钱技巧:这次的省钱技巧主要是报税和退税,由于国情不同,这部分可能对国内的人没什么帮助,大家记得每年5月之前进行个人纳税申报就行,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小细节1. 对于有购物癖的人来说,每次去超市都要想好要买什么,做好消费清单,停止使用信用卡2. 善用二手网站3. 商家会用诱饵效应让消费者买自己想卖的东西,如果只有预算内和中档商品,大家倾向买便宜的,但是商家通过同时展示预算内、中档和高档商品,会让买家更愿意加钱去买超预算的中档商品,比如轻奢款。

买家要注意不要上了商家的当。

个人反思:这一集大量时间都在说这对夫妻不使用信用卡以后财务状况的改变,我去年也有一段时间停用了自己的信用卡。

当时我下定决心搞清楚我的财务情况,开始记账,我有两张信用卡,花呗和n张银行卡。

以前我也习惯刷卡然后次月还款,但是刚开始记账的时候信用卡的延迟支出对我统计每个月的真实消费带来了很大困难,我搞不清楚花的钱要记在哪个月。

于是我关掉了花呗,暂停使用信用卡,花了两个月理清了自己的开销的真实水平。

我也把银行卡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基本通过支付宝扫码支付,每天用excel记一次账,现在就算用信用卡也不会混淆账务了。

【第六课】故事梗概:这次是一大家子找到了理财顾问,夫妻有三个小孩,他们需要为小孩的上学攒钱,双方都觉得自己虽然不擅长管理钱但是没有浪费,为什么存不下钱呢?

理财顾问帮他们从冰箱清理出大量过期的忘记的食物,无意识的信用卡消费省钱技巧:1. 如果想去度假,要尽早安排行程,预定酒店、机票,可以省下不少钱2. 如果通过电话或者酒店自己的官网预订房间,可以直接问酒店目前的优惠套餐,也许有意外惊喜。

3. 生活中也要有JIT(Just in time)的概念,吃的用的消费完再买,杜绝浪费。

个人反思:去年过年前请室友去酒店的自助吃饭,大众点评上价格138元,结果我电话咨询的时候对方说在做活动只要108元。

酒店可能是一个弹性比较大的空间,如果不是很繁忙,预订之前电话咨询一下也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何成为自己的消费情况整理师!

】1. 要有明确的计划,比如3000元是一次旅游,50w是房子首付,每月2k是自己的养老金,知道自己到底要攒够多少钱。

2. 找到自己的支出习惯,整理自己的账单,根据项目进行汇总分析,从中找出消费的大项,进行削减。

比如一个人想减少餐饮费,他在外卖上花了很多钱,但是几乎不自己做饭,那他省钱的重点是减少外卖的次数,而不是减少自购食材的价格。

这么做可以在保障生活质量的同时减少开支。

3. 制定预算,并且坚持记账,定期复盘。

凡是预则立,可以从周到月到年的制定自己消费预算,定期调整,搞清自己的真实余额。

4. 要有足够的决心。

调整消费其实和减肥一样,最终目的都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气馁不要觉得没有意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 ) 打开格局,建立理财思维

这部纪录片,将从生活中最本质之处带你一起慢慢变富,帮助我们提升财商、建立有效的金钱观。

.是钱在控制你?

还是你在控制钱?

是无时无刻不窘迫的月光?

还是有底气的花钱?

是喘不过气的网贷、花呗、信用卡?

还是零负债?

本片共有6集,每一集都会有一个遇到财务问题的家庭,理财专家会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过程中你可以审视自己的生活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很有借鉴意义!

.深度提问:1、你的目标是什么?

(钱相关,长期短期皆可)2、你的经济现状如何?

3、钱都花在哪些地方去了?

.观看心得:1、不要迷恋那些经济上难以负担的物品,很多有格调、又有品质的反而是那些小众又平价的品牌。

2、学会在购买前计划好你的花费和所需商品/服务,确保自己生活有质的同时,没有(低效)物品囤积的困扰。

3、记录每一天的支出,月末汇总,了解每个类目的正常支出,找出当月的问题花项。

借助数据帮助我们安排下一个月的支出计划,根据类目津费合理安排自己的支出。

4、消费要谨遵当下,避免提前消费、铺张购买、为想象的计划(没落地的那种)买单的那种行为。

5、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当我们经济困顿时,活好自己,不去麻烦别人、不随意释放自己在金钱上的爱心就是对周围人最大的帮助。

6、如果你实在对于花钱没什么概念,回归现金支付,好好感受现金支付的那种“流失感”。

tip:信封法,将每个类目预定的金额现金放进每一个信封中,严格安排我们的支出花费,习惯这样的方式后,就会很自然地执行下去。

 6 ) 观后即评

2023-1-11-第一集学习新词:赋予效应,即我们在一开始接受了某项服务就不愿意再进行更换,尽管随着市场的变化这项服务已经不再具有性价比。

结合实际,上大学后第一张电话卡伴随我到现在、中国银行开卡的时候勾选了短信提醒直到今早还在每月扣我短信服务费、b站会员连续包年开通后放任不管双十一更划算的年费,以及开了之后利用率很低的各种续费会员卡…这些自动续期服务就这样像小鸡啄米一样在我察觉不到的时候搬走了我的钱,虽然短期内金额不大,但长期来看,却也是不容忽视的。

由此推算开来,就需要建立长期思维。

把消费周期拉长了去看。

打破定视:贵的品牌的就一定好。

主人公对麦片、黄油,茶叶的品牌有执念,认为贵的就一定好!

然而把价格不同的食物给主人公品尝,他们却尝不出来哪种是贵的。

这一点有待商榷的是,上述实验只排除了口感上的差异,但对营养价值、添加剂类别等没有做区分。

尽管如此,却可以提醒我们不要盲目从贵,至少应该做一下性价比对比。

想省钱就别懒:主人公喜欢点外卖,我不喜欢点外卖,却总喜欢在回家路上顺手买吃的,这样就可以不用做完饭了。

戒掉这样的习惯,一个月也能省三百呢。

 7 ) 金钱与我 小记

纪录片 金钱与我Ep1.- 人们有占有欲天性,如果一个东西已经属于你,你就不想失去他。

你习惯的一些用品、服务可能不是最划算的,可以寻求更实惠的替代品。

另外,也许可能尝试先攒下钱,然后就不想花了?

- 喜欢追求品牌,但可能你根本就体会不到名牌和本土品牌的区别。

可以试试超市的自营品牌,也许也不差呢!

- 提前计划一周的菜单,避免点外卖。

引申一下,提前列好购物清单再去超市,只买清单上的东西能帮我少买点吗?

- 即使要借钱,用不同的方式,贷款、信用卡、银行…产生的利息差异很大。

寻找更合适的方式进行- 生活小tip:旅行可以避开高峰期,周二周三买机票,没有特定目的地,哪里便宜去哪里。

Ep2- 主人公搬回老家啊后,虽然男主人每周需要花费八小时通勤,但一年能省下8000欧,还是值得的。

所以,还是要平衡一下,用时间、辛苦换金钱- 给孩子买衣服(其他也是一样)要适度,够穿即可- 生活小tip:结婚如果避开高峰期,经常会有折扣。

婚纱礼服不介意也可以卖掉Ep3- 主人公已经六十了,没有存款,热衷于给家人买礼物,邮寄跨国包裹,还有一辆需要高支出的马自达。

她没想过存钱养老,打算工作到死。

当然这样风险很大,换一辆车,减少跨国包裹,在特殊日子寄包裹且尽量减少包裹重量,每周设置预算,减少支出。

一年能存四千欧元(近三万人民币)。

虽然具体金额不一定能借鉴,但找到咖啡因子和可缩减的大额支出,设置预算是可以执行的- 经济学建议:重视时间和复利的魔法,越早考试理财越好Ep4- 一对收入可观的情侣,几乎不做饭,每天的咖啡,频繁打车,出门约会,看着日常的支出因为高频让他们没足够的钱买自己的房子。

要缩减开支存下钱必然意味着有所牺牲,做好这个觉悟- 经济学心理:我们在大额的消费时往往不在意小额的折扣,如都是节约十块钱,买衣服讨价还价很难,买房拿到一点折扣省下的其实很多。

但生活中可能有人大额消费时却不知道讨价还价,却纠结买菜时的五毛一块Ep5- 这集是一对爱囤货的夫妻,家里有个小屋堆满了各种因为便宜、冲动之类的原因买下的东西。

他们儿子有几十个安抚奶嘴,虽然他一个都不用。

因为想试试不同的材质颜色款式,也许儿子会接受。

类似的消费思路,跟我简直如出一辙…当初的我不就是这样,现在应该好一点了- 经济学心理:A是预算内的东西,B超了预算,C算是远超预算。

如果只有AB,一般人会选择A,但如果有三个选项,会有很多人选择B,这个就是“诱饵效应”Ep6- 适度合理利用信用卡,避免高额利息。

超市购物提前列好清单,尽量不买清单之外的东西。

提前计划一周菜单,按需买食材,不浪费。

家庭日等尽量寻找不花钱的活动。

- 经济学心理:人们倾向于公平的交易,如果过程不公平,即使能拿到部分收益,也会有人拒绝交易。

Summary:设置预算,坚持预算。

重视咖啡因子的效力。

适度消费与囤货,杜绝浪费。

寻求消费满足真正的需求,少为品牌溢价付费。

 8 ) 用品牌营销的套路反向思考,如何避免消费狂囤积癖?

小冒坚持原创的856篇 到底是钱在控制我们,还是我们控制钱?

自从2023我立下要做攒钱女孩的小目标后,从方方面面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财务状况,把上班规划和分析的技能拿了出来。

之前虽然分享过很基础但有用的方式——记账和预算规划,但其实这一切都是需要消耗我们的意志力,去克制自己购物的欲望,在享受生活和努力储蓄之间做个艰难的取舍。

所以我希望的是,我能从根本上改变消费的欲望,由“不能买”变成“不想买”。

所以我认真打开了一本学生时代的必修课教材,新版的《市场营销》。

是的,我没有打错字,就是专注于营销的教科书。

比照商家营销我们的套路,反向锻炼出能避免这些套路的心态,师夷长技以制夷,知己知彼。

01 从消费者的动机和个性入手教科书最大的优点,就是逻辑全面,结构清晰。

大家都能明白的营销有两个基本点:发现潜在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满足这些需求和欲望这也是我们总会被消费主义套路的原因,那些被制造出来的“需求”。

营销概念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唤起这些需求。

成功的品牌营销,一定有好的心理学和行为分析学知识打底——为什么人们会消费,且不会消费其他竞品。

1.动机(motivation)是刺激行为产生从而满足需求的驱动力。

大家都很熟悉,马斯洛关于人的5个需求层次的理论,但很少考虑过自己是怎么一步一步被引导,消费逐渐升级的。

拿食品为例子:首先,这是生理需求,是生存的基本,必须优先满足。

所以这类日用刚需永远都有需求,竞争也激烈。

消费食品这件事,本身很合情合理。

其次,是安全需求,大家一定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购置我们信任的品牌,而不是三无自制这种低价产品,涉及自我保护以及身体和财产的安全。

这类升级也属于正常。

在品牌竞争的红海之中,开始有品牌将情怀,故事,社交需求,网红效应逐渐附加在食物之外,这就是人的社会需求所关注的点,爱和友情,品牌认可度,po在社交平台的小小满足感,人们也逐渐愿意为这类附加价值买单,相信这份溢价带来的“与众不同”的体验感,很多新品牌想要杀入市场,靠的也是这种区别化战略。

最终极的营销,就是满足了个人需求——身份,地位,财富,品味的象征,也是消费带来的自尊,自信,成就感。

很多奢侈品的火爆,就在于此。

食品届也有各种各样,卷无止境的奢侈消费,那些名字都没听过,罕见昂贵的天价食材,工艺和原料取胜的高端调味品,在日消的奢侈才真的低调奢华,富贵逼人。

消费的不断升级,也是顺应人的本性,大家都想体验更好的需求。

2.个性(personality)指人的一贯行为或同样情况重复发生时做出的反应。

品牌营销中,总是利用大家或多或少,追求个性的心态,放大“品牌”的影响力,让人更能接受知名品牌的溢价。

成功的品牌,人们只要提及这类产品,就会第一时间想起。

他们成功利用到了人们看待自己的方式和他们希望其他人如何看待他们的方式。

汽车、家用器具和家具、杂志、家用电子产品、服装、装饰品和休闲产品,也常常体现在购物场所上,比如中产的象征,某姆超市。

信息时代,放大了这种信息的重要性,也让跨越阶级的奢华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近,总会让人忍不住想要踮脚尝试一把贵妇的快乐。

偶尔的奢侈放纵无所谓,负担得起就好。

但大家也会被品牌误导,买了XXX的奢侈品,享受到比自己更高一级的生活,就等同于阶级上升。

我刚看完关于警惕消费主义的纪录片《金钱与我》,其中总结出来的省钱攻略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过度消费,不超前消费,不奢侈消费。

所以,应对这种消费套路,还是要考虑清楚。

我曾经写过买前五问,非常实用: 双11要开始了,买前五问最后劝一劝自己 现在还得加一个问题,到底为什么选择这个品牌,如果价格偏贵,是不是非他不可?

02 改变固有消费习惯,愿意尝试改变纪录片《金钱与我》还提到了一点,人们一旦开始了某种消费,就会不由自主维持现状,哪怕改变服务,换个品牌会节省钱,也很少会主动改变。

纪录片分析了人的“锚定效应”,我们也可以从《市场营销》里的消费者学习理论中,找到应对方法。

众多消费者行为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即大家都有自己的消费方式:从何处咨询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信息,面对不同备选方案时使用何种评价标准,不断累积经验,学习如何做出购买决策。

一种是行为学习,指重复经历某种情景所产生的自动反应过程。

驱动:促使个人产生行动的需要。

可能表现为动机,例如饥饿。

提示:能被消费者感知到的刺激或标志。

反应:消费者为满足驱动而采取的行为,强化:收益。

消费者感到饥饿(驱动),看到提示(广告牌),便采取行动(买一份三明治),从而得到收益(味道好极了!

)。

通常也会结合认知学习,因为高级策略不是品牌让你觉得你该消费,而是你自己分析研究后,发现,买它值得。

消费者从思考、推理和心智问题的解决等非直接体验中学习——认知学习,它是指把两个或多个想法联系起来,或是根据简单观察到的他人行为结果调整自己的行为。

各种铺天盖地的洗脑式营销,就是针对这一学习过程,不断刺激,植入概念,让大家不自觉把产品等同于一个好概念。

从而引发了品牌忠诚度(brand loyalty)——长期偏爱某一品牌,并持续购买,它源于对之前行为的正强化。

纪录片里很多建议和措施,都是在打破这些费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1、不要对品牌盲目崇拜,不是只有贵品牌,才是好品质好质量。

性价比高的产品也很多。

2、不要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时候,过度享乐主义,应该根据自己的收入条件,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

3、积极了解新的服务收费和产品信息,发现性价比高的新套餐,积极更换,比如保险,医疗服务,退税方式,各类固定套餐收费(手机、宽带)等。

03 反营销套路的逆向思维在看这本《市场营销》的时候,针对里面的营销手段,我都在思考我作为消费者,避免套路的方式。

比如产品营销失败的几个要点:1、产品的差异点不明晰所以我是真的需要这个新功能吗?

可以用其他已有产品替代吗?

2、产品开发之前,市场和产品的草案不完整我是真的需要,还是被文案说得心动?

3、在关键因素上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找到每一个营销中的bug,可能这一个“但是”对应的不完善的体验,就可以避免我们的激情消费。

4、产品推出的时机不对我们也要警惕,各种忍不住冲动消费的时间节点,比如节日,生日,纪念日,年底季末每个身心俱疲的日子,总是很想买买买,图个开心。

做攒钱人的一点,确实要放弃曾经的生活水平,有很多纠结的时刻。

谁不会花钱享受买开心呀?

每一个平凡的社畜,遇到的困境都是一样的,能够坚持储蓄的人,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精打细算,节省下来的。

品牌都如此努力地在研究我们消费者的心理,行为和心态,我们又怎么能不与时俱进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买商”呢?

希望今年我们都能得偿所愿,机智消费,快乐搞钱,努力攒钱 从0开始做攒钱女孩:戒掉消费主义,快乐消费!

作者:小冒,年读12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50w+,用爱发电。

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百家号/头条/腾讯新闻读书账号@芸淡风倾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公众号/豆瓣@芸淡风倾,微博@芸淡风倾_紫薰。

 9 ) 金钱与我

i don’t love money,but i love what money can do for others.the ultimate goal for me would be that even though I will always want to work would be that i don’t have to.其实有些道理我都懂,不过实践起来发现自己多多少少都有些小毛病。

不过看完才发现,其实我已经花得很省了(一直坚持记账),其实是我挣得少😭1.减少点外卖和出去吃2.不要迷信大牌,尝试平替3禀赋效应4大额支出要慎重(房车)5过度消费,买以后可能会用到的商品,断舍离6锚定效应7尽早为退休金做打算8税务和保险,医疗可以抵税,养车很贵(fuel tax insurance)9相比大额消费,小额支出更不容易被注意10诱饵效应(奢侈品选项会让人提高心理预算)11用现金消费12看纸质账单13如果交易过程不公平,消费者会拒绝交易14选free的场所游玩

 10 ) 金钱与我20191103

这部片子是极简群里的小伙伴推荐的,正好最近财务也有些问题,就去看了,一共6集,一集24分钟左右。

是专业的理财专家帮助解决财务问题。

剧中的每个人的消费问题都在自己忽视的、不经意的习惯中。

理财专家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给每个人设置小挑战,都完成的不错。

第一集的主人公喜欢点外卖,对一些名牌的黄油、麦片、煤炭等有个人的执着,使用的电信套餐也比较贵,主人公总是入不敷出。

最后主人公开始自己做饭,减少外卖次数,尝试使用廉价的替代品,很有希望攒到希望的数字。

第二集的夫妻俩妻子爱给孩子买衣服,甚至连明年万圣节的衣服都买好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的,不要随意囤东西,提前一年买的衣服,到时候很有可能就不喜欢了。

老公每天在咖啡和午饭花的较多,而且喜欢用信用卡取钱,手续费也是不小的一笔。

关键是他们买的房子贬值特别特别厉害,价格只剩不到一半,且出租租金不能覆盖房贷,夫妻俩另外租房的消费也不少,最后夫妻料决定搬回自己房子,多花一些通勤时间。

第三集是个61岁无存款无退休金的老太太,她原本没打算退休,她爱给身边人买东西,经常给远在美国的亲戚寄东西,单单运费每年就要900欧元。

油耗大的马自达一直舍不得放弃。

看的时候我就想她寄给美国亲戚的东西美国又不是买不到,跨国的邮费多贵啊,多不值。

最后老太太减少邮寄次数,换了小排量的车,还是给自己存退休金,毕竟天有不测风云。

第四集是一对同性情侣,过的真的好小资啊,每周三次约会,偶尔说走就走的旅行,爱买酒买咖啡,爱打车,这不就是我理想的生活吗!

最后情侣俩开始减少约会次数,但是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不会减少的。

开始喝速溶咖啡,外带午饭,使用公共自行车,在自己舒服的范围内省钱。

第五集是一对四十多岁的夫妻,几个月后将迎来第二个孩子。

原本夫妻料过惯了两份收入没有孩子的生活,大手大脚,现在几乎月光,而且有买房计划。

夫妻俩都很喜欢买东西,就是逛商场随手买回来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放了满满一屋子。

他俩给我的启示就是不要随意买东西,真的需要才可以买。

第六集是个五口之家,夫妻俩想给3个女儿存大学基金,虽然两份收入,但每个月依旧入不敷出。

每周在吃饭上花费很多,采购很多食品,但是又懒得动手,最后只能扔掉。

爱吃零食。

接受挑战后,开始自己做饭,减少零食的购买。

主人公开始看纸质账单,尽快将负债清理掉。

视频里还有很多省钱tips,但更适合爱尔兰人,关于医保,买房,办婚礼之类的。

我看了之后,反思自己,貌似也没什么收获,我吃饭在食堂和家里,偶尔外食,不租房,现在不太喜欢囤东西(虽然还不够彻底),我已经够省了,估计这个财务专家要是来给我解决问题,怕是提不出什么意见吧。

《金钱与我》短评

挺有意思的纪录片

6分钟前
  • Sherry
  • 推荐

实用性不高

10分钟前
  • 淘淘悦木有腰
  • 还行

讲最最最无聊的生活花销

15分钟前
  • 影像作者
  • 较差

当我们看到别人花钱的点有些奇怪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生活里也有很多在别人看来很不必要的开销,去除掉这些,其实生活很简单,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东西,金钱来之不易,下次想花钱时想想这个东西值不值得我用辛苦挣来的金钱换取

18分钟前
  • 猛犸象艾格尼丝
  • 还行

第三集122欧过一周。其实在国内这个特殊时期生活费都是这么多。3000欧卖了1.6L马自达.5佩服第五集四十代结婚夫妇还要生二胎的勇气。关于理财方面就不佩服了。第6900部标记看过

19分钟前
  • 2006-03-19加入
  • 推荐

朴实的经济观。虽然但是,资本国家的穷人感觉都过得挺体面的呀!

22分钟前
  • chuchu
  • 还行

看了之后反思,我貌似没什么能省钱的地方了,不过月光,但是随地铺张的日子真的很滋润

25分钟前
  • 钟磬音
  • 推荐

有点震惊,以爱尔兰的工资水平和欧元的购买力,他们是怎么做到负债的?落后限制了我的想象

29分钟前
  • 青语
  • 力荐

key takeaway就知道生活处处有羊毛记得及时去薅(特别是稅)除了欲望很多时候懒是花多钱的元凶吧哈哈哈哈。至于欲望是如何被制造的倒是很早就知道的事情

31分钟前
  • aya
  • 还行

我觉得还可以。既然无法开源,那就千方百计努力节流!

32分钟前
  • X同学
  • 还行

看完1-3集,我做了两件事1,去移动取消了累赘套餐2,把6月到7月的账记了并看我的消费大头是哪些,哪些能紧缩。

35分钟前
  • Lisa Wu
  • 力荐

比较触动我的是那个黄油必须吃某个品牌,茶必须喝某个品牌。最后全部推翻,发现其他替代品也可以。没有哪个品牌是你必须效忠的。

40分钟前
  • Am21FFY
  • 力荐

有些小窍门还挺有启发的。1,定时查看电话,网络等订阅服务的价格/套餐,寻找更划算的价格,一年省出一顿烤肉。2,线下大额购物选季度末最后一天,急于成交得好价。3,货比三家,等几天再买,让销售主动降价。

45分钟前
  • 小猪快跑233
  • 推荐

爱尔兰人超前消费太厉害了。每集模式:家庭消费求助+定制改善消费习惯+内行tips+消费行为实验+坚持计划后每年可省钱。我家可没有负债消费。1、不要欠钱,不要提前消费2、不要过度买衣服3、定期存款

49分钟前
  • 我兰儿
  • 推荐

01少点外卖02少买衣服;经济高峰期买房到经济衰落期直接贬值60%;少用信用卡取钱;03 25岁存养老金;西方人真的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54分钟前
  • Makepeace
  • 推荐

这纪录片纯搞笑的,咋省钱?烟别抽了,酒别喝了,妞别泡了,外卖别点了,衣服别买了,天天在家吃挂面啃馒头,省不下来钱你来抽我。

57分钟前
  • 爱国爱党2023
  • 很差

选取的拍摄对象都还算比较典型,不过对国内具有参考意义的部分不多,如果有时间还是可以一看的。很不喜欢每次相关从业人员提出建议时的快剪,明明一个固定镜头就能轻松搞定的事,偏要快速晃来晃去切来切去,加上语速较快,被晃晕乎还什么也没记住。

59分钟前
  • 二十世纪梨
  • 还行

金钱

1小时前
  • 很差

收房在即学费告急双重经济危机下=消费适当降级第一步,拉出近五年账单,仔细分析。第二步,分离出过度消费,采取措施列计划。1、可有可无选择无;2、不要过度依赖品牌;3、必须品可选平价替代品;4、在单位少点外卖,一周最多两次;5、平时去老妈家蹭饭,周末自助;6、少买杂七杂八衣服,闲鱼闲置;7、巧妙使用信用卡;免息支付;积分兑换等。第三步,直播少看…付款前,给自己冷静期5分钟,是否真的必须?!

1小时前
  • 含章酱
  • 推荐

看完还挺有帮助的,给出了很多实际的攒钱方法,已经开始记账了。

1小时前
  • 仿生德语人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