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来源:《琴之森》漫画完结图作者:漪禾2007年这一年有日本三大钢琴漫画之称的《交响情人梦》《神童》《琴之森》都推出了新作。
其中《交响情人梦》作为最为人知的一部,在06年推出真人电视剧以后紧接着在07年推出电视动画,讲述天才学长和天才学妹从合作到相恋的故事。
《神童》也推出改编自原作漫画的真人电影,讲述身患美尼尔氏综合症的天才钢琴少女与钢琴专业复读生之间淡淡的爱情故事。
此外还有今天要讲的由MadHouse制作的剧场版动画《琴之森》。
虽有天才却无关爱情,而且在满是天才的音乐漫画中,还出现了一个并非天才的普通琴童。
这是琴童与天才的故事,是虽然讨厌钢琴却从小立志成为专业钢琴师的琴童雨宫修平,和赤脚弹奏只有他一人能弹出声音的钢琴的天才一之濑海之间的故事。
《琴之森》日版海报即将参加全日本学生钢琴大赛预选赛的雨宫修平因为外婆生病从东京转学到乡下,在这里到遇到同班的一之濑海。
在学校旁的森林深处有一架只有海才能弹出声音的钢琴,雨宫听着海在森林里赤脚弹奏的琴声很受感动。
他们的音乐老师阿宇野在听到海可以弹奏这架本属于他的钢琴后要收海为徒,并要求海也参加预选赛。
这两位被钢琴选中的两位少年注定在这个夏天相遇,注定要在全日本学生钢琴大赛相遇,未来也注定要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相遇。
整个片子节奏非常好,从两人相识开端,到彼此相互欣赏发展,以海也参加钢琴比赛为转折,钢琴比赛预选赛为高潮。
一气呵成,顺畅无比。
影片的主题是钢琴和孩童。
被钢琴选中的两人通过彼此对钢琴的执着重新认识了钢琴。
很多人将这部片子的深层意义归结为天才与勤奋的探讨,是的,钢琴要独自忍耐枯燥的练习,更要发自内心的喜欢。
当雨宫还在追求绝不出错的极致追求时,海已经超越了这种极致,赤脚弹奏出只属于他自己的风格。
天分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但合规不逾矩地弹奏本身就已经放弃了属于自己风格的可能性。
在琴童的世界里,我们都是雨宫修平,却心里渴望着一之濑海。
两个钢琴少年的相遇。
除了探讨天才与勤奋以外,雨宫和海作为两个孩童都为彼此展现了最大的真诚。
真诚是孩童普遍的天分,但随着年龄的成长和世事的经历,这种天分都会被逐渐磨损。
动漫里真诚的孩童是我们潜在的期待,我们期待在孩童时代普遍的真诚就算历经沧桑也不会被磨损丝毫:雨宫虽然对成功渴望,却不会让这种渴望扭曲了他善良的内心;海虽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大人们那些流脓的污秽并不会沾污他明澈的双眸和修长的手指。
所以,动画让雨宫遇到了海,让海遇到了阿宇野。
让他们有这样的人来纠正他们在成长路上可能会出现的偏轨,再加上两位可以称得上合格的母亲来保证他们最起码的生活。
这就是动画一直给我们的慰籍,它温柔地回应我们的期待。
帮助主角纠正人生轨迹的阿宇野导师。
本作改编自漫画家一色真人的原作漫画,该漫画从1998年开始连载,2000年一度暂停连载,2005年恢复连载。
2007年被改编为剧场版,2008年获得日本文部省文化厅媒体艺术祭第十二回漫画部门大赏,原作漫画也于去年2015年完结,全套26卷。
剧场版改编了漫画里的小学篇,漫画的中后期两人一起参加了萧邦国际钢琴大赛。
一色真人表示,自己是在看到斯坦尼斯拉夫•布宁于198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冠军的电视重播时获得了灵感,剧场版里海也曾绊倒在肖邦的作品下。
一色老师还为漫画找到一个传说作依据,传说莫扎特死前曾交待把《F大调钢琴鸣奏曲曲K280》交给一位二百年后住在森林里的少年,这个住在森林里的传奇少年,就是故事的主角海。
《琴之森》漫画第20卷单行本封面。
说起一色真人可能有些陌生,但提起她的名作搞笑幽灵漫画《花田少年史》应该不陌生,这部1994年开始连载的作品,在2002年被改编成TV版动画,其主题歌选用的还是后街男孩的歌曲呢。
一色老师的作品中人物线条粗重,乡土气十足。
但都是些纯真善良保有童心的角色,雨宫和海就是如此真诚待人的孩童。
就算她漫画里的成人世界也是如此,无论是妓女,耕地农民,还是欠租房客,她笔下的成人世界似拙实朴,让人大笑中带有温馨。
《琴之森》原作漫画本来是以天才海为主角,但动画版的监督小岛正幸和编剧蓬菜龙太商量以后,决定以雨宫的视角切入。
笔者认为这个选择非常巧妙,以雨宫这个勤奋练习的琴童的视角切入,不再只有天才的独唱,而增强了天才和琴童的对比,增进了剧场版的真实感和深度。
此外,剧场版的成人世界里并不是像一色真人笔下那么纯真善良,这方面对海的生活环境的刻画就比原作漫画要真实的多。
海生活在成人世界的最底层,他要给居酒屋打工,要忍受醉酒男子的训斥和对母亲的调戏,还要和学校里比自己高一头的大胖子打架。
从雨宫的视角切入,给海的生活环境以真实的刻画,让这部片子的真实感倍增。
《花田少年史》漫画新单行本封面。
真实感不仅仅来自人物的刻画,还有强力的制作团队和高强度的作画实力。
该作不仅有日本顶级音乐制作团队,还来捷克爱乐乐团担任弦乐配乐,更邀请到世界级钢琴大师阿什肯纳奇为片中钢琴演奏场景配乐。
阿什肯纳奇作为常驻日本的世界级钢琴大师,以70岁高龄首次为动画电影配乐。
本人对录制非常严格,即使普通人听不出来什么差别,他自己称有时候在左手小指下落的一瞬间速度就已经慢了。
剧场版制作之前无论是古典音乐爱好者还是原作漫画爱好者都很担心,会不会出来以后整个片子的钢琴演奏都成了阿什肯纳奇大师的风格。
但大师本人表示自己的钢琴演奏只是为了配合整部电影的整体需要,而每个人的演奏风格都是不同的,因此他会根据片中不同人物的演奏风格也根据人物性格加以调整,成片中而每个人的演奏风格都是不同的。
阿什肯纳奇大师本人同时也担任了该作的音乐顾问。
本片的主题,森林中的钢琴。
除了演奏了片中的钢琴演奏场景,阿什肯纳奇还演奏了由NHK资深音乐人篠原敬介亲自创作的电影主题曲,篠原本人对于外国音乐家演奏自己创作的音乐这件事也感到非常自豪。
虽然基本上在音乐大厅录制,但也根据片中不同的场景,森林,教室,琴房,比赛大厅,音响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更加适合不同的场景需要。
监督小岛正幸曾导演过一色真人的热门漫画《花田少年史》,自己也在早年看过《琴之森》,当时还在想“如果有人来做这个动画就好了”。
后来映画的时候自然就找了导演过一色老师作品的小岛监督。
小岛自己也没做过音乐相关的作品,也是欣然接受了。
作画上有关钢琴演奏的部分按照脚本-演奏-分镜-作画步骤来,虽然乐谱本身几百年都没有什么更改,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演奏习惯,按键深浅快慢,抑扬顿挫都有所不同。
因此只得先将大师的录制用影像拍摄下来,再画分镜,最后再画原画。
最初小岛监督觉得演奏的场面作画用2格就可以了,但实际上用2格作画画阿什肯纳奇大师弹奏的影像,成片效果里弹奏的太快了根本看不见手指。
所以最后采用了逐格作画。
键盘用了3D制作,手指的移动则都是手绘,钢琴机身的黑色部分也有手的倒影映出来。
从小与钢琴为伴的少年。
小岛监督和音乐制作人冈田花费了整整7个月的时间制作后半段30min的比赛场景。
先是根据阿什肯纳奇演奏的场景画了分镜,再画原画,最后再贴音乐。
贴着贴着又有些变动,音乐制作人设计师都来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再改动。
整整制作了7个月,实在是很折磨的一件事。
在预选的比赛中,本来是想让修平和海以及誉子三人分别弹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A小调K 310的第一到第三乐章,但因为第二乐章不是很流行,最终让修平和海分别弹奏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A小调K 310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选了更适合誉子的巴赫的意大利风协奏曲赫大调BWV 971第3乐章。
与世界音乐大师们聊天的少年。
由于本作并没有续作推出,所以在后半段比赛中突然蹦出的誉子其实是有些突兀的。
誉子在原作漫画中后期有很大发挥空间,但小学篇中并没有多大占比。
如果不推出续作的话,其实誉子这部分可以缩减一些的。
原作漫画于去年完结,不知道这部作品什么时候可以改编成tv动画。
《四月是你的谎言》大火以后,期待这部作品也可以再掀音乐动画作品的热潮。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最安静最柔软的地方,比如之于海的这片森林。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努力的去追求,去付出,很拼命,也很执著,甚至有些太过用力,用力到忘记了最初的本真。
没有爱了,就不懂得如何去弹出最感人至深的音符。
机械地去做去完成,不是爱的本意,所以,没有快乐,也没有发自内心的东西。
这些,都是修平与海的差别。
一个自小练钢琴的富家公子,与一个自小只能在森林里弹破旧钢琴的穷苦孩子的差别。
如果没有遇到他,也许,修平会恨上钢琴。
可是遇到他了,这个在森林的月光下幸福弹琴的男孩,这个用心在与音乐与自然交融的孩子,教会了他更多书本外的东西,发自内心的东西。
天赋与生俱来,勤奋应该鼓励,执著本就没错,可是,懂得享受懂得用最初的那份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最应该的。
也许已经忘记最初的那份爱了吧?
爱过什么的?
为什么触动过心的?
想要用什么来让自己的心充满的?
想要怎样让生活充满幸福的意义的?
什么是让自己感到踏实和安心的?
什么是让自己在茫茫大地间阔然挺立而艰难前行也无所畏惧的?
在森林里,月亮下,那一瞬间弹出的音符,跳跃如星辰般散落的感动,是直入人心的,那份爱。
没有爱了,请不要再执著。
不管是你的梦,还是某个人。
一直觉得日本的动画片,或者连续剧有种浓浓的夏日情节,就是故事都发生在夏天,其实在日本夏天非常短暂,也许是因为这种短暂,让很多人很向往夏天,于是有了很多夏天的故事。
这种夏天的味道,有种让人平静的力量,当天空变的蔚蓝,森林郁郁葱葱,女孩子穿在裙子在微风中伫立,仿佛一切美好的事情都会发生,很多美好的回忆都会在这个夏日里,让你的记忆一点一点复苏。
不是很懂音乐,听不出钢琴弹的好坏,但是那个夏日森林中弹奏的钢琴声,配合着月光,竟然如此美丽和浪漫,仿佛一个童话。
那个叫海的男孩子把森林中的钢琴当作玩具,能弹奏出像月光一样的琴声,没有拘束,没有限制,喜欢就是喜欢,不为谁而弹琴,不为比赛,只是喜欢钢琴。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弹出最美的旋律,这就是天才。
海就是钢琴选中的手,在月光森林里只有他能让那台废弃的钢琴发出声音,但是天才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是靠着勤奋,靠着努力去,和理智的喜欢去追求音乐的梦想。
难得是修平的男孩子并不因为,钢琴选择了海,老师选择了海,而没有选择他而对海心生愤恨,他还是会把海当作朋友,当作努力的目标,并一直鼓励海去面对钢琴。
也许这种纯洁的友谊,只适合小孩子吧,也许很多年以后,当他们再次相遇,因为不同的境遇和才华,这种友谊会消失殆尽,甚至变成愤怒。
但是当我们看到蔚蓝的天空,白云在夏日里感受微风拂面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个关于月光森里里钢琴的故事。
热血少年之间的友情啊,太窝心了。
海跟修平道别后跑着离开,一边挥泪一边喊加油,修平远目。
这一目其实真的很窝心啊。
囧然发现我很难表达东西出来啊!!!!!!
里面的音乐真的很好听,会让人有也想弹出这么好听的音乐的冲动(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另外如果闭着眼睛听的话,感觉想有人在我脑袋里使劲弹一样,心脏也跟着一上一下。
总结,电影这东西是要分时间场合看的。
有很多优秀的人。
他们淹没在茫茫的人海中,就好像普通人一样,平平,没有特别之处。
但事实上他们是多么的与众不同,他们的才华即使只有月光清冷的照射也可以闪闪发光。
然而这个世界上除了他们,还有很多其他的人。
一些曾经相当杰出的人物也许无意也许有意地制造了很多被称为“规定”的东西。
在多数时候,大多数的人将这些奉为神旨。
惯性思维让人们以为,规定就是全部。
不符合规定的就是错误的。
这,不是一种悲哀吗。
钢琴之森。
这是一部很清淡的作品。
画面精致细腻,音乐悦耳动听。
借助主人公,那些单纯的小学生,我想这部剧场版动画更多的是在说一个关于梦想和现时的故事。
一之濑 海。
雨宫 修平。
当你的手指弹响森林中孤独但是音色绝美的钢琴,赤脚踩在踏板上,陶醉地闭上眼睛,在“我的钢琴”的世界里遨游;而我只能坐在练琴室里面对厚厚的乐谱反反复复,怀着憎恶的心情,跳跃着精心保护的手指,弹奏“别人的钢琴”。
修平,出生在音乐世家里的孩子。
当他站在刚刚转学的小学的教室,面对陌生的同学做自我介绍时,他说:“我从4岁起练习钢琴。
我的梦想是成为钢琴家。
”自豪的说,要成为钢琴家。
而事实上,他只是一直活在“父亲是伟大的音乐家”这样的阴影里面,憎恶着钢琴,却不得不练习。
片中有许多细节很巧妙。
修平和海在去森林里看“传说中的钢琴”的路上,他从口袋里拿出手套仔细地戴好。
为了弹钢琴,为了成为伟大的钢琴家,这双手无论如何要好好保护。
在之后的情节里,海在和同学打架时修平拦住他并对他说,他的手现在已经不是打架的手了,它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修平不是娇生惯养的娇贵公子。
他只是在别人安排好的世界里活着,却不知道“我的手,由我来决定它做什么”。
规定。
枷锁。
海,出生贫穷,经常逃学,有些邋遢但是很有个性的调皮少年。
每个晚上他从窗户翻出来,坐在森林深处的钢琴面前,整个人就改变了。
月光无比温柔地照亮林中空地,少年闭着眼,微笑着扬起手,飞快地移动着灵巧的手指,沉醉在自己的世界。
镜头旋转,浓密的森林洋溢着欢快的钢琴声,轻盈得像是要飞起来。
如果说修平的钢琴是一起长大的、不得不在一起的搭档,那么对于海来说,钢琴就是自己最为知心的伙伴。
之后的两人分别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了不同的目的,从好朋友变成了舞台上的对手。
我要和你放手一搏。
修平这样说。
即使有天才音乐家阿字野 壮介作为老师,也确实天赋过人——海最终还是落选了。
10个参加决赛的名额里面,没有37号,一之濑 海。
海抬头一个一个数着名字,嘴里不停地念着“37号,37号”。
看到31号的修平,看到33号的誉子,一直到四十几号那些完全陌生的名字。
短短的公告里面没有他一之濑 海。
不是全场起立鼓掌吗,不是大家都为我欢呼,喊着“再来一首”吗。
为什么偏偏没有我的名字呢。
修平知道结果后,并没有因为自己事实上是本次比赛的第一名而雀跃。
修平弹得很好,没有一点错误,堪称完美。
但是当他在观众席上听到海的演奏时他就认定自己输了,因为他又一次听到了真正的“海的钢琴”。
因此他只是追问母亲,为什么入选者里没有阿海的名字。
他的母亲用惊奇的声音解开了整个谜团:因为他弹奏的不是比赛指定的,莫扎特第八钢琴奏鸣曲K310。
其实在海坐上钢琴凳的时候,他的手指灵巧地跳跃着,演奏的确实是指定的乐曲,莫扎特的K310。
但是当他弹到一半的他高高扬起的手停在空中。
那是一种模仿——模仿的他的老师,模仿别人的演奏技巧。
所以那不是海“自己的钢琴”。
于是他的心安静下来——他扯掉领口的领带,踢掉脚上不够正式的球鞋——就像在森林里演奏自己的钢琴一样,弹奏起他常常在月光下独自享受的旋律。
所以他输了。
因为他没有遵守规定。
不过正像阿字野老师说的那样,其实有些东西是不能比较的。
投入的爱和感情会使音乐富有激情,即使弹别人的乐谱也一样会变成“属于我的钢琴”。
感情是不能比较的。
规定更不能否定这种感情。
当然,还有这感情所培养的天赋。
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这句话现在不适用了。
天才在很早一前就开始被埋没,不是有个成语叫做“怀才不遇”吗。
太多的规定变成约束,变成枷锁。
事实上开锁只是几分钟的功夫,只需要一把合适的钥匙就可以获得自由。
可是你越是想要什么,就越是得不到什么。
所以再出众的人也只是砂子,和其他真正的砂子在一起,被时间海洋打磨成灰烬。
梦想。
现时。
才华。
现时。
成功。
现时。
打破它。
不论用什么手段都可以吧,如果你不想变成灰烬。
人死了都是会腐烂的。
那个时候每个人都一样——神奇的分解者将把你的肉体还给自然母亲。
但是总是有些东西会变成虚幻和缥缈存留下来,将你的故事传颂。
只有金子才能被歌唱。
你想不想做金沙?
决定权说不定就在你的手上。
如果你又刚好拿到钥匙,不要犹豫了,去拥抱属于你的自由。
钢琴之森。
剧场版动画。
于1998年开始漫画连载,至今单行本销量累计突破350万册。
影片中为了体现“天才钢琴少年”的设定,特别邀请了世界级的钢琴家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亲自担当主要的钢琴演奏。
在一个多小时的电影中,汇集了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等名家的经典曲目。
也可见制作方的诚意。
担任动画制作的是在之前推出了倍受好评的《穿越时空的少女》与《Paprika(红椒)》的MAD HOUSE公司。
看着海和修平,不自觉想起光仔和塔矢亮修平啊,当你第一次听见海的演奏,你是否也会震撼也会不甘?
一如塔矢亮和光仔相遇,轨迹拐弯的瞬间我相信天赋,我也相信勤勉可以弥补先天不足这样,就可以在跌倒的时候只是怪责自己不够努力,而不用唾弃自己正如安踏的广告词:你没有他的天赋; 世界,不公平?
但你有梦想的权利。
让心跳成为你的宣言; 让疤痕成为你的勋章; 让世界的不公平在你面前低头。
最后,海没有悬念地落选规则,一直都是凡人的阶梯,天才的枷锁幸好,阿宇野懂得放飞一个不羁的灵魂,海是何其幸运但是,这都不是我想要说的我要说的是,另外一个故事我喜欢钢琴的声音,但是没想过要学但我是真的有很认真地在考虑要不要学小提琴大学前,写下要在大学里完成的事,小提琴有在其中《雲のむこう、約束の場所》,有一段小提琴曲,佐由理在放学后拉给浩纪和拓也听的,浩纪在月光下拉的,名字是《サユリの旋律》当时的画面和旋律,让我痴了好久那个整个世界静下来的感觉一直在脑海浮现这一举奠定了小提琴在我心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大二的时候有段时间在考虑小提琴的事,一直在衡量,在说服自己然后,遇见了一个人虽然之前一直在强调缘分什么的,但是不得不要承认,小提琴很重要,如果不是它的存在,就不会后来的故事也因为这个,我差那么一点点就去豁出去了,差那么一点点就要去报名了虽只是一点点,却也足够浇熄满腔的热情明白自己没有心机在那个时候再多出时间,所以放弃还记得你当时说我不可以找借口对啊,我也知道啊,我自己就可以BS死自己了我可以再给自己承诺吗?
我还可以憧憬吗?
看见海半路出家的时候,我有点心动,也许不止一点
07年的电影,现在13年这已经有75条影片摆在那了,很明显肯定不会有人看到我写的影评啦不过这正好————————————————————常玩lol,常遇到这样的光景:例1:甲:这局已经没法打了,输定了,肯定要被虐了,不用再浪费时间啦,等20分钟的投降时限到了就投降吧我:这就投了?
怂成这样?
既然那么轻易就放弃的话,麻烦一开始就不要开这局游戏甲:打个游戏而已,不要扯得那么大义凛然的我:连打个游戏都这样的话,可想而知现实里真要遇到点什么事就更不用指望了然后是各种脏话、问候家人...例2:我:刚才是哪个XX发的投降?
又不是不能打了,怎么才这样就要投了?
乙:不想浪费时间而已,快点投了重新开一局吧(多次投票没能通过投降提议以后)乙:谁点的”不同意投降“?
MD,你们自己玩吧,我挂机了我:劣势就一定要投降?
劣势就一定会输?
你玩个游戏就一定要遇到优势局才继续打?
只要一劣势就赶紧投降再重新开一局?
到底是在玩游戏还是游戏在玩你?
乙:但这劣势已经这么大了,输定了的时候不投降还干嘛?
我:你玩这个游戏究竟是为了什么?
就是为了那点输赢吗?
————是的,国人现今的大环境,无论做什么都只是为了输赢,根本就忘了一开始要做这件事时的初衷了一般玩家也从来只选最强的英雄,最稳的战术和阵容,其他的都是另类,其他的“非主流”就会被喷,因为你这样会害别人输!
从作为整个领域基础的一般玩家就可以窥探到整个圈子的风向国内的lol职业战队,整天就说自己有多大的决心要取胜,有多远大的抱负要做世界冠军,平时的训练多么用努力多辛苦比赛里只能看到大家互相模仿,你稳我也稳,越来越缺少创新和可看性国内的稳定带来了一片“我们是世界第一”的假象,而等到了真的国际大赛上,国内的站队的“稳”却完败于其他国家敢拼敢打的激进战术之下或者说保守的坐井观天的风格打法,完败给了他人天马行空的战术想象力,华丽的赏心悦目的打法!
(13年5月左右的世界全明星赛)上面用lol来举例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国内的普遍情况就是这样,很多的人只关注到表面的东西而早就忽视了事物的本质就连这的不少影评其实也差不多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啊?
这片是在讨论天赋与勤奋究竟孰轻孰重吗?
是在讨论高富帅与屌丝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明明同《海上钢琴师》一样,这是想告诉你,去弹自己的钢琴!
去做自己!
才是我们真正的人生啊!
看看现在的你,看看现在你的生活日复一日的模仿别人,日复一日的功利主义你缺的就是一个脑海里的莫扎特来质问你是在谈自己的琴吗!
来要求你把自己人生的乐谱归还他!
...我记得当我看到一之濑海在钢琴前甩开领带,脱掉自己的鞋并甩飞的那一刻,瞬间泪崩!
是的,弹自己的钢琴!
凸!
“去TM的莫扎特!!!
”
个人觉得就音乐这个话题来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
真实自然单纯深刻。
一直以来将钢琴作为不得不履行的使命,而忘记了爱钢琴的心的城市来的音乐世家的少爷,因为遇见野生派的爱音乐的乡村少年,而重新发现了努力的目标。
而刚开始,在阿字野拒绝雨宫而接纳海时,我以为雨宫会对海有所嫉妒,很庆幸这个片子的三观很正,并没有这种黑暗的情节。
虽然少爷一开始因为发现自己并不是所谓的天才,难过和失落有,但是并没有产生嫉恨,真是可喜可贺啊!
也从另一方面感觉到了真正的音乐人的高贵品质。
就想曾经看到工作地附近的音乐学校的广告语写到:学音乐的孩子都不坏。
那时药家鑫案甚嚣尘上时还偶有嗤之以鼻,但如今想想,是真的,音乐能陶冶情操,对艺术真正的喜爱会纯净心灵。
而邪道什么的,是个体并没有去真正的领会那种美好。
看了这个片子后,看到很多人都在影评中讨论天才和凡人的区别,认为天才不劳而获而使凡人产生挫败感,这样的设定让人心生厌恶,所以这个片子的打分貌似也不高。
我觉得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其实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天才比我们想象中要多很多的。
就是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充斥着各种天才,不用听课也能考高分,老师教一遍便能理解,背书总是比别人要省时省力。
各种学霸中,有一半人在努力,而有一半人,本身就是天才。
甚至连交际能力的广泛活跃,都是一种天生的技能。
你觉得自己是凡人,呵呵,那是你的努力目标错了,可能在你还没有发现的领域里,你别他人要厉害得多,只是你没发现,也或许你自怨自艾于自己是个废柴,所以一辈子都不可能发现这件事。
世界是矛盾的,理科强的人的文科基本上渣,文科逆天的人理科渣的人绝大多数,所以天才这回事,很可能只是,他,被发掘出了,某种本能。
总归来说,我根本不觉得这个片子说的是一个天才的成长史。
一之濑海这个野生少年,家境贫穷生活困苦,所以从小就很寂寞,他在树林里发现钢琴这件事,就像孩童发现了一件大玩具一般,于是弹琴成了他对生活的依赖,就像灌篮高手全国大赛遇上的山王工高里的主将一般,还是婴儿的时候就抱着篮球的孩子,怎么可能打得不好。
所以并不觉得海他没有勤奋过,他也许不懂音阶,也许看不懂乐谱,但是他一个人享受着音乐,可能从小到大,每一天每一天地都沉迷在这件大玩具中,他的努力,是从孩提时纯粹的喜爱开始,所以乐感才会超乎常人的敏锐,不过在一个在大人的督促下一刻不停把钢琴当作学习的孩子眼中看来,这种完全门外汉的野孩子,拥有这种超乎常人的敏锐乐感,便就是天才了。
好吧,暂时我们就当这个为天才的成分吧,毕竟谁都不想刻意去否认这一点,但是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最后成功的大多都不是这样以喜好来成就的天才。
天才常常只会沦为激励出凡人进取心的工具。
就像我一度觉得,海会不会只做了雨宫的嫁衣裳呢?
不过其实也无所谓,只要少年快乐即可。
海自由而自然地弹琴,发自内心的依赖音乐,音乐才会依赖你,《海上钢琴师》这个片子很枯燥,但是其实说得也大致就是这样一个情结,对某些常人所以为的天才来说,音乐是最亲密的人事物,但是他们不能被更高的目的心所束缚。
否则天才便同样跌为凡人。
所以海之类的天才,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值得嫉妒的地方,他们就像一辈子不会成为职业的票友一般,也许只会唱折子戏,对于他们来说,一时间的享受和美好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他们是不会影响一直努力的人成为职业的道路。
当然我也希望有续集,但是又希望续集只留在脑补中便好了,因为如果有一天,海也像雨宫一样,想要成为日本第一甚至世界第一,他就会经历和雨宫一样的枯燥的学习和反复的练习中,也可能会出现讨厌一直陪伴自己长大的琴出现瓶颈的时期。
这是生活中难免的,就仿佛很多人包括我一样,把兴趣当成了工作时,会经历很大的矛盾和煎熬,不过当平静下来时,偶尔也会想起曾经的喜欢,并且坚持下来。
所以其实不需要嫉妒,都是一样的,天才不可能是无往而不利的,就像很多自以为天才的艺术家成了疯魔,就像片中一直影射的莫扎特一样,只靠天才生活,是不会一直受到生活眷顾的。。。
一旦为了现实生计,天才便随时能跌为凡人。
所以我倒是有些庆幸这个片子讲诉的内容,是海成就了雨宫,而不是雨宫成就海。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并且,就连阿字野老师也没有随便说雨宫没有天赋,他拒绝教导雨宫,只是因为兢兢业业于成为日本第一的雨宫没办法带给他额外的感动而已,并不代表他不好,事实上雨宫在同龄人中已经很好了,而比赛之后阿字野的嘉许也不是违心的。
所以,少爷只需继续努力,并且学会热爱的心,就可以了。。。
其实分明这个片子一点也没有在歌颂天才啊,大家难道没有看到么?
歌颂的只是热爱音乐的心啊,否则就不会花那么长的篇幅来讲誉子的故事,虽然很努力但是害怕比赛害怕已经有内定的小女孩,海鼓励她的那一幕真是无比美好,坐在家里大大的马桶上,喜欢的狗狗陪伴在身边,弹琴的感觉像风一般的快乐。
厕所公主虽然稍嫌恶搞,但是同样无比美好。
海的比赛则说明,他如果按部就班地弹,他其实也能成功,但是他更看重自己的心情。
音乐、绘画、唱歌、舞蹈,这个世界,其实有很多让你觉得快乐的事情,一旦抛却了功利心,切实的享受它,一定会更美好。
各种文艺作品,莫不是都说着这样的一个主题,只是大多的时候,我们没办法理解和控制自己的心情而已。
我一点儿也不否认雨宫为了成为日本第一的这种功利心,这能让他更好成长,获得引人注目的成就,是一件同样美好的事情,不过这也会注定了他在求索的路上,会比海要花费更多的勤奋努力,品尝更多的艰难困苦。
所以我想影片的主旨应该是说要以享受感恩和真实喜欢的心情去弹琴才能弹出让人感动的声音。
就如雨宫最后离开时的感触一般——原本他为了更多别人的心意或者是功利心去弹琴,所以一度将琴视为敌人,但是因为海而发觉了还能够是因为真实的喜欢而去为一件事努力的心情,所以那些能够成功的人,除了天才和努力之外,应该还是有强烈喜欢的心,才能坚持到最后并且成功的吧。。。
雨宫遇上海,在森林里听到那个野孩子弹琴,由衷地发出:好棒,好好听。
这样的感叹。
我觉得有时候这样的感动邂逅,就是人生中本来最美好的事情了。
另外,有个和”热爱心“无关的题外话,也无关乎天才不天才,是个人觉得艺术这东西,有时候需要些出挑和创新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
但是也就如海没有办法进入决赛一般,大多数人还是会觉得传统的美才是久经磨练的。
的确即使是离经叛道,经过千百年沉淀也能成为经典,而一旦消弭于过程中,也不过是优胜劣汰而已。。。
在我看来,这又是一个有关天赋的故事。
从来就不喜欢这样子的题材,可能是自己太过平凡,才会产生这种嫉妒心理吧。
所有作者都会在描绘这样的有天赋的少年时,着重描写他成长过程的悲惨与孤独,但是这个少年必然是不会被这样子的环境所影响,总是能够有一颗明亮善良的心。
他不会在乎什么物质上的东西,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最重要的,可能会缺失亲情,但是将来必会受到他人带来的温情,然后成为了不起的人。
但是我就是不喜欢这样子的情节,为什么再努力都不会超过他们这些有天赋的人。
在看火影忍者的时候也是这样,看着鸣人虽然从小就是被欺负的对象,可是他最后还不是依靠九尾的力量成为了很强大的忍者了吗?
谁又知道他爸爸妈妈是那么厉害的四代,是人柱力之族强大的成员呢?
大家看的时候似乎都是更偏爱这样一个炙热的角色。
看着后来的佐助一步步走向了黑暗,就在想,人人想着鼬是天才,佐助却是怎么也比不上他,人人想着鸣人是那么敢于拼搏,可是他轻而易举就能拿到别人的力量。
钢琴与忍术,都是所谓勤奋与努力比不上天赋的技能。
但是,作为一个平凡普通的人,怎么能不在心里向往他们的出乎寻常,怎么能不在心里埋怨自己的不争气呐?
大抵就是我这样的黑暗心理了吧
幽深葱郁的森林里,一架钢琴静静地沉睡着,它与它那些设置在镁光灯舞台下的同类不同,只有月明星稀的夜晚,它会沐浴在月光下,林中的小动物会毫无畏惧地走进这个大家伙,钢琴就像一个沉默的人,静静接受着它们的抚摸。
这是比童话更加梦幻的场景:一个贫穷人家的孩子—— 一之濑海,常常会在这样的夜晚,伴随着月光奏响这架钢琴。
他没有受过正统钢琴训练的手弹奏的音响,是完全经由这架经常沉默的钢琴、流泻的月光和幽美的森林浸淫得来的,那乐音仿佛就是由这森林奏响的,就是这森林和月光的呼吸,就是这森林和月光的音乐。
雨宫修平——著名钢琴家的儿子,从小就接受良好的钢琴训练,自然地以成为优秀的钢琴家为目标,即使是这样的一个孩子,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乐音,也不由自主地抚住心口,震撼不已,除了这仿佛由自然共鸣而出音响的震撼以外,还有一个事实,就是多年练琴的他,却根本无法奏响这架钢琴。
仿佛是被钢琴选中了一般,只有海可以奏响它,让人觉得钢琴也有生命,也会选择主宰它的人。
“有生命的钢琴”,这个设定有如幻想故事一般,而《钢琴之森》却没有过多地渲染这种幻想色彩,故事只是说,这架钢琴原是属于修平和海的小学的音乐老师,曾是著名钢琴家的阿字野壮介的,他曾经是修平妈妈毕业的音乐学院的明星,就像很多故事都有的那种天才:有名望的家庭,令人望尘莫及的天赋,众人的瞩目,顺理成章的成为人尽皆知的钢琴家,然而他随后遇到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命运的玩笑。
一次车祸侥幸生存,然而代价却是赔上他的钢琴家生涯。
手伤愈合后,这双手永远只能做一双普通人的手,与钢琴无缘了。
送走了曾经为他特制的钢琴,他开始学着习惯普通人的生活,然而褪去了光环的他一蹶不起,直到来到有他曾经的钢琴的小镇。
“多么想,多么想再听一次那样的音响……”他在森林中跌跌撞撞寻找着,钢琴,它还在那里,只是这原本只属于他的钢琴却像抛弃了他一般,无法奏响了。
音乐原本就属于和它心灵相通的人,只是这架钢琴特别挑剔,它无法容忍一双属于消沉之心的手奏响它,甚至无法容忍一双技巧无懈可击却没有太丰富灵魂的手,那是阿字野的手,那是修平的手,这架骄傲的钢琴,打击了两个对音乐执著追求的人,却偏偏青睐自学自弹,拿它当一架玩具的海。
修平大概是察觉了钢琴的不屑,随后尽管他怎样克制自己,也还是无法遏制他对因为可以奏响森林里的钢琴而被阿字野强烈要求要收为徒弟的海的嫉妒。
“我和他不属于同一类人”,修平这样想着,刻苦练习准备参加钢琴大赛,而海,一直吊儿郎当,很讨厌别人对他任何管束的海也被推荐参加。
一天,修平对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从小我就被父母安排要学钢琴,为了钢琴,我牺牲了很多,也怨恨过,为什么我要出生在钢琴家的家里?
你知道么,一直,钢琴就是我的敌人”。
因为是被迫的,修平在真真正正完整地领略到音乐的美并与钢琴建立心灵的交流之前,就踏上了音乐旅途,尽管他完美地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做了,但他的灵魂在抗拒着钢琴。
他的天赋是充足的,他可以做到技术上的无懈可击,然而因为缺乏那种对音乐从心底的欣赏与敬畏,他的声音缺少像海那样摄人心魄的力量。
音乐本就是自然的脉搏、人心的风景。
在技巧之前的,是音响和心跳的共鸣。
对于人来说,音乐的意义要纯粹,就像海一样,音乐对他来说,是原原本本的音乐,不是父母的期望,荣誉或是金钱。
漫画版《钢琴之森》的副标题是The perfect world of KAI,对于海来说,那架森林里的钢琴是他的伙伴,那片有钢琴的森林是他的世界,他在夜晚躺在钢琴那漆黑如镜的身体上入睡,就像在所爱的人的怀抱里一样,他弹奏它是一种交流,他可以对它敞开心里的任意一个部分,他的声音紧紧地和那片茂林融为一体了。
自然地,钢琴选择了这样的人。
在钢琴大赛上海动人心魄的演奏后。
修平令人心酸地承认了自己的不足,努力输给了天赋,但他认识到了自己一直以来忽视了要弹出自己心灵的声音的错误,他问阿字野老师:“我能演奏出像海一样感人的音乐吗?
”“会的,只要你更热爱自己的音乐。
”老师这样回答他。
三个执著于钢琴人,天赋的钢琴家,努力的钢琴家,和已放弃追求的钢琴家,这一刻似乎都找到了新的起点。
《钢琴之森》传达的不是音乐纯粹的美,也不是人们如何为了音乐努力奋斗,而是人与音乐,这自然与人交流的语言的共鸣。
《钢琴之森》同样也表现出了现实的无奈。
将厚望寄予孩子,强迫孩子做事,却从不想到要启发孩子——作为一个人的心智,将成功理解为表面化的东西,包括钢琴大赛的结果,尽管海的琴声感人至极,但因为没有按照乐谱演奏,从而被剥夺了晋级的资格。
阿字野老师问海的妈妈:“我可不可以带他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日本容不下他的钢琴。
”信天翁不会按照人设置的轨迹飞翔,海也是。
人往往喜欢追求些表面的东西,忽略掉一些本质的东西,而他却以敏锐的心灵和过人的天赋把握到音乐最为本质的东西,因此钢琴选择了他,音乐选择了他。
森林里的钢琴,静静地睡在森林的古树荫下,等待月光和那些灵性的灵魂奏响它。
背景资料(黎亚原创评论,非转载)《钢琴之森 - The perfect world of KAI-》由一色诚创作的青年漫画,此次由MAD HOUSE改编为剧场动画《钢琴之森》。
制作阵容的强大使得本片气氛清新优雅,内涵深厚幽远,虽在剧情上没有过多跌宕起伏,也没有过多商业元素,却是真正具有成为经典作品的气质和素质。
比起一色老师的漫画原作,剧场动画在画风和人设上对原作人物进行了大幅优化,使得画面和人物形象比起原作更加舒展优美。
在弹钢琴的动作得分镜上精益求精,将角色弹钢琴时优雅潇洒的指法完全凸现出来,令人叹为观止。
叙事上,将原作的诸多漫画语言转换为更适合电影的叙事手法,因为是剧场动画,情节节奏较漫画版有所加快,但在重要情节上却利用电影的时间感放慢了脚步,从而制造悬念。
剧情上删减和重新编排了原作中较为现实的情节,比起原作更具优雅清新的气息。
不过尽管作了这诸多的调整,剧场版《钢琴之森》对原作的主题意蕴还是做出了较好的还原和提升,伴随着世界级钢琴演奏家阿什肯纳奇的演奏,富有艺术底蕴。
最后很想说的——自我杂感看完《钢琴之森》,我真的有一种感觉,这片子说的就是我想说的。
小时候学小提琴,我是被老师选上带着新奇的感觉去学的,可后来这种新奇感就被严格的考级、恐怖的老师(真的会因为我拉不好打我、踩我、掐我)、根本不懂音乐只是想让我学点东西的父母给磨灭了,到后来练琴变成了我的噩梦。
到后来我放弃了音乐转向了计算机和美术,从来没有人强迫我干这些,把这些干到多么好,我只是自己非常想做好这些,也为此吃了很多苦,但我最原始的兴趣没有被磨灭,然后我果然成功了。
再后来,我又开始对音乐感兴趣了,比起小时候,我了解了更多的音乐知识,也在一些系列事情的刺激下真正领略到了音乐的美好,然后自己也克服困难地学,我感觉这一次我真的能做到克服一切,看完《钢琴之森》我就想,如果我的音乐是像海那样通过与音乐最自然的接触学来的,也像我的电脑和画画一样学来的话,也许我早就成功了。
一系列的感悟让我最后觉得,没有爱,什么事情也做不到极致。
《钢琴之森》恰好也要表达这样一种观点,认为人应该看重由内心生发而出的情感,让自己用最自然的感情取去热爱自己所作的事。
原文地址:http://hi.baidu.com/leas/blog/item/aa0ea977dbcae41fb151b905.html
一般般
没什么打动人的地方,可能海的闪光点就在于他不墨守成规,但影片何必一踩一捧(至少我感觉是这样),为修平不值,既不笨拙(即便笨拙)又为梦想努力的孩子比主角更出彩。
。。。借着交响情人梦的高人气推出的劣质山寨品 无非就是几个元素的粘合 还黏的不怎么牢
关于天才和勤奋的动画电影。人们总在鼓励释放自我的同时,又用各种规范去打击真正释放的天才,所谓感动只偷偷存在于不为人知的心底,就像片中那架神奇的钢琴只能被弃置在森林。也许天才太少,平凡人是大多数,人们对天才更多是妒忌和不公正对待,所以把荣誉赋予那些努力的孩子。
佳作,该导演还拍了藏獒多吉
我就想说,有种音乐叫爵士,它是提倡即兴演奏的哟亲……根本走错地方了就不要埋怨日本太狭窄、比赛方太拘泥于规则了吧orz
这样的人设和画风看着看着竟也习惯了。便所姬同学很强大。
当那个女的在一个很唯美的图片背景下,坐着一个会飞的马桶弹着钢琴的时候我真想摔电脑...
和你一起看的电影
森林中的钢琴
震撼到了。可惜我不学钢琴,学的真该看看,思考下自己学琴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是一部非常腐的动画,从一开始海的出现就萌发了腐的意境
去掉日语配音就以为是国产动画了,人设不用心,故事也中心不明,唯有背景画得勉勉强强,简直是史上最差剧场
还是看不惯日本片 尤其是动画
简单的剧情,也没什么突出的内容,但演雨宫的小孩好让人喜欢噢,怎么可以这么懂事,而且天才少有,平凡人的世界才是真谛. 2012年01月08日
我怎么觉得我快要看睡着了
三个角色:一个曾经的神,一个后起的奋斗少年,还有一个公认的当世天才。很喜欢这种看似老土的热血构架。
忘了标
《钢琴之森》日本很温情的动画节奏总是那么慢。好多好多的台词来烘托感情。感觉这部片子本来想讲一下艺术不应该拘泥于一些规则或者标准,而是应该自由的,独立的,开放的。其实主题还是挺明确的。但是我看完以后却脑海中印出一句“有天分就那么了不起吗?!”哈哈!不过他们片子的优点就是很细腻很细腻
故事没吸引力 有点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