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欣,一个人的名字, 也是一部电影的名字。
一部电影,应该有属于她的一份情怀;一部电影,应该有能让人心里泛起涟漪的冲动;一部电影,应该有让人感同身受的喜悦与酸楚。
故事讲述的是俊贤在电影院遇到了一个名叫“王家欣”的女孩,之后他千方百计寻找这个女孩,但是一无所获。
然而在他寻找王家欣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也叫“王家欣”的人,特别是其中一个叫做王家欣的女孩,她陪着俊贤走过很多地方,问过很多人。
从一开始觉得俊贤愚蠢,故意戏耍俊贤,到后来长久的陪伴,她喜欢上了那个傻里傻气却为爱执着男孩。
在俊贤还在寻找“王家欣”的时候,他发现自己一直在找的人其实不叫“王家欣”,而是“王安欣”。
原来自己一直找错了人。
那个一直陪在俊贤身边的女孩,总是会在对他生气离开后,又为他做了她能做的所有。
俊贤曾在海边大喊:“王家欣,你在哪里?
”而王家欣则喊:“我在这里。
”没错,其实王家欣真的真的一直在俊贤的身边,从来没有离开,只是俊贤自己没有发觉。
所以,俊贤找的到底是谁呢?
那个名叫“王安欣”却被俊贤误认为叫“王家欣”的女孩,还是那个一直陪在俊贤身边找“王家欣”的王家欣呢?
也许,俊贤找的是“王安欣”,但命运找的却是“王家欣”。
那、你还等不等?
-- 当然等,都等了这么久。
要是我一走,巴士就来了,那不是很可惜?
有时等等也不是坏事,可以在这儿静静地、看看周围景色、看看周围的人,都挺有趣的。
《王家欣》的“可爱”之处或许就是在于片中流露出的一种单纯的情怀吧。
电台倾诉寻人的桥段倒是让人很怀念从前每天晚上用aiwa听广播的日子。
这是一部能够让人带着傻笑看完的电影。
影片的OST配合得相当有水准。
吴千语的演技在本作中估计有2个涨停板的拉升,呵呵。
珍惜眼前人。
<图片1>
其实,我爱上一个女生,她叫王家欣但是我和她失去了联络,于是,我从电话簿中找出所有姓王的人….1992年,坪洲少年陈俊贤邂逅了清纯的戏院女售票员阿欣,对她一见钟情。
第二天他再到戏院找她时,发现她已离职。
在那个只有call机,手机尚未普及的前互联网年代,要找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人,谈何容易。
唯一的线索是女生胸口的名牌“王家欣”,于是俊贤开始了对王家欣的漫漫寻找之路。
1 谁是你的王家欣
倾尽心力寻找一个几乎是陌生人的“爱人“,在精确计算爱情成本的今日,陈俊贤算是亏大了。
而年轻的爱正是因为不计成本而动人,俊贤甚至不在乎找到后她是不是还记得自己。
隔着卷帘门谈给你听的歌,还想为你再唱一遍,仅此而已。
从电台中听到俊贤的寻人,吴千语扮演的王家欣约他见面,只是想看看是不是真有这么纯情的傻子。
结识之后,她慢慢被陈俊贤的执着打动,陪着他在整个香港到处寻找他心中的爱人。
他在找王家欣的旅途中,也成了别人的王家欣。
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对青春爱恋的所有怀念,并不是因为那个被回忆打磨得愈加完美的“王家欣”,而是那么爱着“王家欣”的自己。
俊贤找了很久很久,才发现一开始就找错了,王家欣的名字原来叫王安欣。
影片中的遍寻不得似乎是因为错了的名字,现实中,我们找不到可能是因为,一开始,我们心中的王家欣就是错的,真实的他\她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让他\她活在青春记忆里才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在1995年的公交车上,不论俊贤之前预想了多少次重逢的场景,他也猜不到此刻在公车重遇阿欣的自己,只是静静看着她而已。
他不再是整日弹吉他的坪洲少年,而是在工作中摸爬滚打的地产销售。
青春已逝,幻梦不灭,只要你别撞破这个秘密。
2 错过多少王家欣
太容易找到一个人的今天,我们却不是那么热衷于重建联络,相反,在不断和过去的人和事失去联络。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俊贤通过拨打电话簿中每一个王姓人士的电话来找阿欣,他找到了无数的王家欣,装外教教吉他的王家欣,很久没有case的名侦探王家欣……也遇到了爱上他的王家欣。
王家欣,你在哪里?
其实王家欣就在身边。
因为爱上他的王家欣就在身边,俊贤常常忽略,甚至争吵。
影片的最后,所有叫王家欣的人们在一起聚会,聚会结束时吴千语饰演的王家欣却不见踪影,俊贤追回她了吗?
影片没有给出答案。
但,无论他是否追回,在虚幻的寻找王家欣之旅中,收获过真实的友情和爱,不枉荒唐岁月。
3 你是谁的王家欣
影片开场是梁咏琪饰演的王安欣与“大细路”男友吵架,然后她突然跑到坪洲,想打听自己少女时代认识的一个坪洲纯情男孩陈俊贤。
她慢慢了解了那些她不知道的追寻故事,也感动落泪了。
然后,打电话给她的男友,分手吗?
No, 约晚上吃饭和好。
也许,你也是某个人心中的“王家欣”。
当秘密揭开,你会感恩于过去那些你不知道的坚持与爱,却往往不会沉溺过去,而是对现在和未来更加珍惜。
但求我热心永在赠你在远方的未来王家欣,我将等待,送给生命的最爱 ——————主题曲《给王家欣》
等巴士的时候,王家欣说,等待并不傻,这个过程可以看看周围的风景看看周围的人,也很有趣啊。
所以,俊贤也等下去了。
不是傻傻的等,而是用尽了各种方法,打电话去电台告白,却被另一个王家欣整蛊,也因此跟这个王家欣有了很多交集。
翻开电话簿一个一个电话的打,找私家侦探帮忙。
本来以为找到了却也是空欢喜一场,却没想到帮别人找到了三十年未见的老友,也帮姐姐找到了真命天子。
最后还搞了一个王家欣联谊会。
等待、寻找这个过程真的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王家欣爱上了俊贤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让这个故事更好看。
一直在寻找虚无缥缈的人,身边默默付出的人却看不到,这也是爱情的阴差阳错。
原来女主就是林峰的千语bb啊。
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好像是来自于《羊皮卷》,一人离家数年去寻找宝藏,未果,遂还家,却在自家种的树下找到了宝藏。
近日看完《王家欣》,突然想到这个小故事,非常的感动。
我们一生中,也许有过一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时候,在寻找,却一直未曾找到想要找到的东西,于是很失望,于是对生活失去了兴趣。
其实,如同罗志祥的《转角遇到爱》一样,我们转换个思维,会发现,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比我们追寻的东西,更加珍贵、更加美好的事物。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便是这个道理。
其实这个道理,许多的影视作品也一直在讲述。
不过《王家欣》的讲述方式,非常的有特点。
这也是电影一开始就吸引住我的地方,我想许多人青春的时候也有过在路上偶遇一个人,却日思夜想许久不能忘怀的时候。
我就隐隐觉得我也有过,似乎是青春的一个小点缀,想想都是美的。
但我却从来没有鼓起勇气要过联系方式。
《王家欣》的男主角却不是,他爱上一个人,日思夜想,于是便化成了无数个催命般的电话,还好香港比较小,不然男主角的地毯式搜索将是一个青春时的噩梦。
在寻找心仪的王家欣过程中,他找到了另外一个王家欣,一个一开始觉得男主角的泡妞方法很恶心,然后被感动、感化,帮忙一起找,最后喜欢上了男主角的漂亮女孩,在她的帮助下,他发现他一直在找的人,不叫王家欣,而是王安欣。
其实《王家欣》的故事真的很简单。
有时候简单是种劣势,有时候简单是种优势。
我喜欢这样的简单。
让人觉得非常的纯洁,这种小清新的电影,出在香港,让人觉得更是难能可贵。
有时候也让人想起阿牛的《初恋红豆冰》,同样是那么纯纯的,没有一丝的污染。
寂静的海岛,复古的村屋,和睦的乡亲,简单的人事关系,纯洁的男女爱情,没有纸醉金迷,没有大恨,没有大恶,没有生离死别。
最后的一首《给王家欣》让电影升华了。
首尾呼应的手法。
我喜欢这种表达方式,就像《致青春》里后面的红日一样,就像《路人甲》最后的舞蹈一样,让人心驰神往,让人又扼腕叹息。
青春只有一次,无论怎么度过,那都是你的青春,独一无二的青春。
每个人的心中,应该都有那么一个或者几个”王家欣“,如同一首歌,拨动你的心弦。
最后的两幕故事讲得道理也很正确,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也正是我觉得的。
一幕是男主角在两年后,终于在地铁上偶遇到了当年的“王家欣”,还是那么美丽动人的“王家欣”,而男主角,经历了那么疯狂的寻找之后,竟然没有主动上去搭讪那位心中的女孩。
我很理解他,那位“王家欣”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梦太过于美好,就让它深藏于心底,不用再去打破。
第二幕是许多年后的“王家欣”,给自己的男朋友打了个电话,以示和好。
这一幕告诉我们,珍惜现在,两个人走到一起,并不容易。
是的,爱情并不容易,我们也许错过了很多对的人,我们也许遇见过很多错的人,但既然最后选择了和“某某某”在一起,就要好好经营,爱情的种子,最终结的是善果,还是恶果,在于你自己。
同《飞一般的爱情小说》一样是一部寻人的故事,同之前《点对点》一样是一部讲港人情怀的,但这部显然要好些。
其实这类寻人的故事我比较喜欢归类为“阿离型”就是倚天屠龙记中心心念念臭小子张无忌的那个阿离。
殷离一直在寻找张无忌,却不知身边的阿牛就是张无忌,即使最后得知真相还是走了,金老先生说,真正的人,真正的事往往不及心中所想的那么好。
我也有那么一段时候疯狂的寻找小学时喜欢的姑娘,四处打听,在那个时候一座城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而我要坐车前往一个陌生的地方,在她的学校门外等着放学,以期在放学的人潮中找到她。
后来找到了,我们寒暄了两句,留了qq,然后就这样了。
我甚至都没有说出在心里盘旋了很久的那些话,我喜欢你,我想你,所以我来了。
没有,我没有说,我甚至觉得尴尬,我在找到的那一刻失去了所有的情绪。
就像电影最后 俊贤在公交车上看到了心心念念的王安欣,画面里出现和王家欣的对话,“你打算找到什么时候”“直到,找到为止”是的,找到了,也结束了。
如果最后俊贤和王家欣像《飞一般的爱情小说》一样,寻找的人和寻找中遇到的人在一起了,或许是完美的,如果不,也不错,因为那时年少。
等等,我去放个《后来》听听。
这里我要引用毒sir的一句话,青春最动人的本质是“纯真的自我感动,与盲目但不痛苦的爱”。
当时我看到这句话,真的是被戳中了。
其实寻找某个喜欢的人,不过是在完成当年自己的一份执念,试图通过艰难的寻找过程平衡执念带来的折磨。
但找到了就等于还了愿,故事到此结束,就不要再问然后了。
这是志明与春娇之后,看的第二部粤语原版的港片。
片中阿欣清新的气质让俊贤一见钟情,更重要的是,她是第一个给出他赞赏的人。
在别人都不愿意听他唱歌的时候,有人理解他,肯定他,她对于他,是相知的人,是幸运的缘分。
也可能正是因为看起来找不到才更想要找到,就像有时候爱不到才更想爱一样。
让他如此坚定地开始找寻阿欣。
而另一边的王家欣,起初被他的执着打动,也在慢慢跟他一起找阿欣的过程中,感受到他的善良、乐观和笃定,慢慢喜欢上他。
我一直觉得陪喜欢的人找喜欢的人是最悲情最隐忍又是最难以让自己脱身的,她为他去给绍叔送奶茶、不忍心告诉他真相怕他失望而在被他发现后伤心得痛哭又抑制不住去表白,被怨后又回到坪洲为他举办王家欣联谊会,最后默默离开,看到这些的时候,都让我觉得这个女孩真的很美好。
一心一意为了喜欢的人,真好。
而俊贤,当知道自己把一直要找的应该是王安欣而不是王家欣的时候,崩溃和伤心的冲击是必然的,但冷静下来忽然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时,无疑又是富足的。
正如最后他写给王安欣的信,等待有时是有趣的,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
我觉得人有时候会在一个时刻一段时间被一个想法禁锢住,所以需要被人等待慢慢醒悟,正如俊贤对阿欣、俊贤对王家欣。
而真正的阿欣,在多年之后,看到那封信,听到那首歌,知道了那段故事,会感动,也更加懂得了珍惜。
影片开头俊贤问阿欣公交车迟迟不来,还会接着等公交吗,阿欣说会啊,万一我刚走它就来了岂不是很可惜,何况,等等有时候也不是坏事,可以看看周围的风景,看看周围的人,很有趣。
“值得吗?
”“但至少我尽了力。
”
男主在戏院对买票小妹一见钟情,第二天返回表白却发现小妹离职,男主记得小妹教王家欣,通过电台和卖艺寻找王家欣,不巧被女主王家欣注意,女主从对男主不理解到理解,在帮男主过程中爱上男主,男主却执意找王家欣,期间二人结识很多王家欣,并帮戏院大爷找到初恋,后来发现男主记错名字,是王安心,男主伤心,女主表白被拒后伤心离去。
后男主姐姐恋爱准备出国,希望二人和好,女主为男主举办王家欣联谊会,男主登台献唱,女主伤心离开,男主去追寻女主不得。
几年后,男主在公交车上再次遇到卖票小妹,却没了当年的感觉。
旁白适时插入:追到什么时候 就是追到见到为止。
就此为止了。
以梁咏琪扮演的买票小妹寻找男主为回忆的线索,最终没有找到男主。
从当年聚会最后的合影来看应该是男主与女主在一起了。
电影放完了,我一个人待在车里,车窗半掩着,春雨飘了进来,带着木棉花的味道。
其实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情节熟稔得仿佛在你我的人生里预演无数。
那个时候,它还叫《王家欣》。
现在,它改头换面——《寻找心中的你》,仿佛市面上的三流言情。
我默默吐槽着,车载音乐切到了《晴天》。
故事的情节也许有点老套,网上已经有人总结过了:“他想回去找白晶晶,却遇到了紫霞”。
这个故事的架构,还像是江南惯用的某个句式——少年付出了一场无妄的无望的暗恋,女孩给予了一次古老的温柔的旅行。
少年叫陈俊贤,女孩叫王家欣,你们看,多么普通。
主人公生长的地方叫坪洲,那是香港的边陲小岛,有点像我的家乡,与市中心相去百里,隔着一道江海屏障。
这里谈不上旖旎明媚,四周鳞次挨着古旧的房屋,爬满了盎然的绿色,路上罗列着日常的琐碎,隔着几条街,就能听到巷邻的嫁娶。
慵懒的人们,辛勤的人们,他们漫不经心地相遇,欢笑地招呼彼此。
对了,我们也有滩涂,星罗散落蓝色的棕色的舢板,少年们喜欢乘舟漂过彼岸,去看人来人往的骑楼。
那样清新的小镇,那就是电影里的坪洲,日出日落,奏着单纯的牧歌。
十几年前的某一天,就在那同样的小镇,我待在昏暗的房间,电脑游戏屏幕是唯一的光亮,在屏幕里,巨大的石板轰然落下,砸碎了一个女孩的天灵盖,那个女孩叫林月如。
很久后我知道游戏的主创姚壮宪彼时遭遇了一场孤独的暗恋,他把所有的心情投射进游戏里,这样的心情后来被唱进歌词:“给你的爱一直很安静,来交换你偶尔给的关心。
”其实俊贤的爱一点也不安静,他与知己“王家欣”一见钟情,很快就写进歌里,他四处寻觅、碰壁,不惜昭告天下,又仿佛霸气的君主。
他总是露出一排牙齿傻笑,笃信缘分的美好结局,一点也不像那些初涉情场的小男生:怯懦、自卑、患得患失。
但他又共享着绝大多数暗恋者的命运,誓要穷其年华,却只能在女孩不知情的背影里,枉自消磨着热血,却用尽了力气。
真正安静的“林月如”,是真正的“王家欣”,她们善良美好,默默地凝望他,默默地奉献,花光了柔情,也用尽了力气。
我知道女权主义者会嗤之以鼻,也知道很多人会笑——呵,多么俗套的桥段。
是啊,我们好像真的见过太多。
不止是林月如,还有相寻梦里路的晏小山,不识张郎是张郎的殷离,至死守护着胡斐的程灵素,追逐了那些年的柯景腾,阿亮学长身后的小水,我们不会忘记少女时代的徐太宇,我们不会忘记那些寄往海角七号的信笺。
此恨人人有。
即便是这种“同名”的梗,我们也记得那个娴静的少年藤井树,风拂过窗帘轻抚着柏原崇精致的侧脸,他明明暗恋着有相同名字的少女,却至死才被发现那丝宛如春蚕吐出的心意。
我们说自己受够了《同桌的你》、《栀子花开》这些戏码,我们说自己受够了反复堕胎,我们不屑千篇一律的桥段,却反反复复在《那些年》等电影里怅惘若失。
我们发现自己不需要太跌宕曲折的剧情,原来我们只需要一段感情,它可以不用波澜壮阔。
《王家欣》这部电影,其实有戏剧化的处理,不能说十足十的真实。
但是它热忱、真挚,它不需要容纳经天纬地的梦想未来,却一样可以有少年的热血,不需要有绵绵缱绻的亲密接触,却一样可以有少女的温柔。
青春片虽然已经满地都是,但我并不排斥。
曾经面无表情地看过《匆匆那年》,身边的女孩子却泣不成声,她说,“如果再见不能红着脸,是否还能红着眼”,这句歌词,是不是很好?
我说这分明是林夕的一个戏作,如同《北京欢迎你》这种政治任务,不一定赋予真心。
她说那又如何,反正我很感动。
我愕然,这莫非就是陈升唱的那句:写歌的人假正经,听歌的人最无情。
作者与读者,都习惯代入氛围。
想必如此。
我很喜欢电影最后的处理,俊贤与记忆中的“王家欣”不期而遇,他却没有上前相认。
就像九把刀说的那样,可能他喜欢的,只是过去很喜欢她的自己。
这样的故事,很多人屡试不爽,因为观众们需要温习那些无能为力的过去。
这些过去,像一盘棋一样,摆在那里。
而一旦走出电影院,他们仍要逡巡在复杂的社会。
“但故事的最后,你好像还是说了,拜拜。
”《晴天》唱到了末尾。
有人问,俊贤和王家欣,是否在一起了?
那不重要了吧?
不重要了。
很多人会说,不要顾着追逐眼前,忘了身边,说不定身边才是你最爱的。
可是白晶晶和紫霞,王家欣和王安欣,究竟谁是挚爱,孰真孰假,梦中叫了谁的名字更多,十年踪迹十年心,谁又能说得清呢?
我们能再三肯定的,永远是那些没有浮出水面的情思,永远是那些无力惦念的徒劳无功吧。
如此而已。
一定有些什么 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不然 草木怎么都会循序生长而候鸟都能飞回故乡一定有些什么 是我所无能为力的不然 日与夜怎么交替得那样快所有的时刻都已错过忧伤蚀我心怀一定有些什么在叶落之后是我所必须放弃的是十六岁时的那本日记还是我藏了一生的那些美丽的如山百合般的秘密——席慕容《如歌的行板》
作为一个男生,全程被俊贤的笑暖化。
浅浅的酒窝,笑起来是那样的美好温暖。
如果我是女生,一定会被这笑俘虏,就像我现在看到笑得很甜的女生会觉得世界很美好一样。
曾经喜欢过一个姑娘,就是因为某一次看到她融化我心情的笑。
那次喜欢,是一年半的时光。
电影的情节很简单:俊贤在电影院遇到一个叫做阿欣的女孩子,电影结束后,俊贤因在电影院睡着,被锁在电影院里,和阿欣隔着一扇卷门交流,阿欣是第一个欣赏他音乐的人,当然值得开心,两个人又一起去等公交车,等了很久很久,终于等到。
隔着公交车窗,两个人无法听清对方的声音,他错过了她工作的地点,她错过了他的联系号码。
俊贤俗套的落入爱恋,但是他并没有俗套的结束这个故事。
他开始想尽各种办法找那个叫王家欣的女孩——喜欢他音乐的阿欣,在这过程中,他认识了另外一个王家欣,也正是他的举动,连接了不同点的王家欣。
他认真努力的寻找着他心中的阿欣,始终带着温暖的笑,让人怀疑他是不是一个不懂得忧愁的男孩,他始终相信着,相信他会找到阿欣。
后来他知道了,那个当初遇到的女孩不是叫王家欣,而是王安欣,哭得像个小孩。
这是一个关于错过的故事,有遗憾,有温暖,有感动。
你我都曾爱恋过一个人,但很少有人会像俊贤那样执着的去寻找,很少有人能像绍叔那样,一等,就是三十五年。
陪着俊贤找阿欣的王家欣,她听到电台因为不相信还有这样执着的人而想办法整俊贤,到后来因为俊贤对爱情的执着而喜欢上他。
她害怕他在找到阿欣后会忘记她,便和他拉勾,依旧坚定的去帮他找阿欣。
1995年,俊贤在公交车上再度遇到阿欣,那个他曾经苦苦寻找的阿欣,可是他并没有去打招呼,那时的他再见她或许心境还有波澜,但是曾经的那份感情已经在岁月的脉络里化成了心底最柔软的回忆,沉默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初恋本就是美好而会有遗憾的,有美好盛开在记忆深处就足够了。
俊贤和王家欣最后怎样了,影片并没有给出交代。
不过,我相信他们最后在一起来。
王家欣们举办了一场联谊会,俊贤唱了一首歌,唱完后一直陪着他的那个王家欣跑了,他去追,影片没有告诉我们他有没有追到,不过从后面的合照里可以看出,他追到了她。
也许,在追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自己已经喜欢上了王家欣。
我愿意相信,他们最后在一起了。
陪伴的力量可以抵御时光的侵蚀。
过了二十多年,阿欣去找家安园,去找俊贤,知道了这一切的故事。
看着过往照片的时候,她内心里涌动最多的大概就是柔情——一种永远不会被岁月磨损的力量,这也让她更加懂得了珍惜。
影片没有那些恶俗的情节,只是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简单却温暖的故事。
后来的俊贤去了哪里,谁都不知道。
但我相信,以他那善良的性格,不屈的精神,还有那温暖美好的笑容和同样善良的王家欣,他们一定过得很好。
生活本就艰难,可还是要努力活出一朵盛开的鲜花。
像俊贤的笑一般,温暖美好。
是《缘路山旮旯》没能拍出来的那种港式浪漫、温情。重要的不是寻找的结果,而是过程中结识和影响到的人们。香港那么小,可以很轻易的把这么多同名同姓的人聚集在一起。旧的是好的,未来也需要充满希望。向往伦敦,同时大骂资产霸权。
港式爱情片,小清新,吴千语很漂亮!
舒舒服服,简简单单,当年《一碌蔗》的初夏清新风味尚在。但我心目中的结尾,应当是:中年王安欣前往坪洲家安园,而中年俊贤走出院落接待了她,都没有表明身份,结尾处,中年王家欣在厨房朝外喊“俊贤,洗手吃饭啦!”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俗人,被自己的俗气打败了。
心中的念想落脚在哪里?
没法不快进
迷影情结,以及怀念过去的香港(坪洲)。在香港电影逐渐消失的今天,我觉得,这已经够了。
也许过了天真的年纪,已经欣赏不了这种偶像剧式青春爱情片了,会觉得很幼稚。其实我们都被这类影视作品和音乐骗了,这类作品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是“喜欢就会感动她,真爱无敌”,可是很多时候这种感情只是一厢情愿,甚至会给对方带来麻烦和负担,真正爱一个人是应该让她觉得轻松和愉悦的,而不是因为自身的喜欢给对方增添无尽烦恼。
近年看过最好的香港小清新电影,关于岁月变迁和身份认同的讨论被藏到夸张却真实感人故事中,王家欣是张志明以后最动人的姓名符号。
导演水平不够,拍得很稚嫩;编剧水准不够,台词写得生硬;演员演技不够,很多情节只是凑合。但不算难看,因为故事还算有看点。吴千语很漂亮。
不常见的港式小清新,故事和节奏都不算好,演员演技也很青涩,看着挺尴尬的,反倒是坪洲这个地方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下次去香港应该会去看看。
“如果我一走,巴士就来了,岂不是很可惜?”
有时候就是这样,太阳散落在你身上,当夜晚降临才想起来了,但为时已晚。吴千语还不错,盛君这个年纪就一脸少妇样,我喜欢
所有人演技都那么做作也是不容易。剧情也幼稚。分数怎么那么高的?
怀旧小清新
在香港歌坛,如果没有歌唱实力,就只能装纯情男孩来赚粉丝。
弱智!
简单点,青春的回忆简单点
细节处理很弱智啊
4.5顆星。找錯了名字卻找對了人,證明執著也沒有白費,還幫助了那麼多人,這個年代還有這麼單純的人嗎?這種港式小清新我還是願意看的,有誠意。黃又南好像從《香港有個荷里活》之後就一點兒沒變,笑起來一直都憨憨傻傻的可愛得要命,吳千語長得很大氣。
有无试过为了一个名去爱上一个人,我试过。有时候,男生就是这样幼稚,大概我们在小时候,都爱上个某个名字,我们想象这名字背后的女生,是怎样的性格,怎样的人,不管她是不是,我们爱上了,心目中的王家欣。即使后来遇到更好的王家欣,即使后来发现,她不算是王家欣,是王安欣。情窦初开,朦胧到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