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心向快乐第一季

Feel Good Season 1,迷醉伦敦,Feel Good 小姐(港),我要开心(台),Mae and George

主演:梅·马丁,夏洛特·里奇,拉蒙·蒂卡拉姆,奥菲利亚·拉维邦德,丽莎·库卓,汤姆·杜兰特·普里查德,菲尔·伯格斯,汤姆·安德鲁斯,里图·阿亚,托比·班特法,罗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0

《心向快乐第一季》剧照

心向快乐第一季 剧照 NO.1心向快乐第一季 剧照 NO.2心向快乐第一季 剧照 NO.3心向快乐第一季 剧照 NO.4心向快乐第一季 剧照 NO.5心向快乐第一季 剧照 NO.6心向快乐第一季 剧照 NO.13心向快乐第一季 剧照 NO.14心向快乐第一季 剧照 NO.15心向快乐第一季 剧照 NO.16心向快乐第一季 剧照 NO.17心向快乐第一季 剧照 NO.18心向快乐第一季 剧照 NO.19心向快乐第一季 剧照 NO.20

《心向快乐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亲情不弃

电视剧代入感自己哭的稀里哗啦,谁没犯过错,谁没怨恨过家人严苛的对待与“放弃”,然而家人不曾放弃... 看到第六集梅与妈妈视频通话时真实贴切,极强的代入感自己哭的稀里哗啦,谁没犯过错,谁没怨恨过家人严苛的对待与“放弃”,然而家人不曾放弃... 展开看到第六集梅与妈妈视频通话时真实贴切,极强的代入感自己哭的稀里哗啦,谁没犯过错,谁没怨恨过家人严苛的对待与“放弃”,然而家人不曾放弃... 展开

 2 ) 从《断背山》到《心向快乐》,从不理解到感同身受

现在时间是2020/6/6 凌晨5:20 时间停留在520上 我写完这句话 它变成了5:21我不清楚大家身边是否有同性恋的朋友,准确来讲,我不知道怎么称呼他们会显得更尊重一些。

对于“同性”,我经历了不解到理解,支持再到感同身受。

《断背山》让我理解了这样的感情,而《心向快乐》让我感同身受。

同性题材的电影也看了一些,比如《霸王别姬》,却怎么也没有《断背山》和《心向快乐》让我更有感触。

幼年的我,无法想象两个大男人在一起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如何做爱?

2005年李安导演的《断背山》上映,我是在电脑上下载来看的,只是单纯的因为它的名气。

我没想到的是,我会看到哭。

《断背山》中关于形婚背后的女人,孩子,家庭占着很大的比重,这些都是为了体现出当时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态度。

即使,会觉得女人可怜,可是更多程度上会把同情心给男主。

他们似乎,也确实更为艰难一些。

电影名称断背山,这是全片的主旨,象征所在。

Jack在剧中对Ennis说道:我们本可以相伴度过美好的一生,真正的美好人生,有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家园,但你却不想要,恩尼斯,所以我们只剩下断背山!

一切都缘起于断背山,而那确实我们的一切,仅有的一切。

断背山似乎就是他们心中的圣地,在世界上唯一能够做自己,正视自己情感的地方。

他们每次的相聚都需要去断背山,而我希望那里都是断背山。

任何地方都可以让人们做自己。

在他们最后一次的相聚中,jack说:我们认识将近20年,你拴的我好辛苦...... 当我时隔15年再看它的时候,我才发现真的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我们都无法正视自己的情感,在悠悠岁月中,在彼此的生活中进进出出,这样会让脆弱的那一方多么痛苦。

最终如同剧中的人物一样,“打架”,“争吵”,“纠缠”再拥抱着痛哭。

电影的最后一刻,出现了jakc的衣服和断背山的照片,随着Ennis悲伤的眼神,好像那一刻就被融化掉了。

真正的理解他们,真的替他们感到难过,如果你也掉下了眼泪,说明你真的理解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喜欢听其中的插曲《IDon'tWantToSayGoodbye》,当真的去了解一件事物的时候,真的就会自然而然的去理解这样的情感。

有一位“同志”曾经多次找我聊天,他表明身份的时候,我得去向他解释我是直男。

他有一个微信群,我在其中。

我真的有“接触”这群人,一起玩王者荣耀,喜欢玩蔡文姬的小受受,挺可爱的。

这些年间,国外彩虹活动,同性立法等等新闻很多。

我从开始的理解转变为支持。

我和人讨论过关于“同性”的话题,大多人避而不谈或是充满偏见。

我表示出,我很支持的时候,他们问我,你儿子如果是同性恋怎么办?

我当时犹豫了。

原来我的理解,支持,从来没有放在自己身上。

我思考了3分钟,告诉他们,如果他是的,我也会支持。

我会支持他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以上,是我对于“同性”的一段心路历程。

而《心向快乐》,让它变成了我的感同身受。

原来爱情,无关性别。

不管你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那情感是一样的。

梅·马丁是一个有着吸毒史的脱口秀演员,她有着糟糕的过去,包括现在。

乔吉则是一个异性恋。

梅是一个有上瘾型人格的人,精神脆弱,缺乏安全感,任何时候都可能会崩溃。

像是待在暗黑的地牢之中,期待着会照进来一道光。

而乔吉就是她的这一道光。

在乔吉朋友的生日上,乔吉还是称梅为朋友,这不是第一次隐瞒梅的存在了。

之前在一次婚礼上也是。

这对于缺乏安全感的梅来说,对于缺乏安全感的我来说,真正的感同身受。

你是否爱上一个人,你们在一起,你却从不认识她/他的家人,甚至是朋友?

我不如梅,我没有她的自信,我没有勇气面对对方的家人,朋友。

如果连我的存在,都不知道,我真的会不知所措。

在生日过后,一次意外,由于吗啡的作用,乔吉出柜了。

一个人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乔吉自然也会有着迷茫。

两个人因为取向,性别的原因,分手了。

两个人分开之后,乔吉开始明白一些事情。

她问自己的那些朋友:我们多久没有谈过正经的话题了?

最后说出:“你们算什么朋友?

” 然后清楚自己真正的朋友是谁。

而梅则在互助会,拿着1day的牌子,这意味着她又复吸了。

彼此不喜欢的两个互助会成员开始了“互助”谈话。

像大多数可以让人暂时麻木自己的东西一样,我们似乎永远停不下来。

我们从未想过,我们真正“吸毒”的原因,如果因为某一件事,我们尝试把它做好不就行了。

而不是什么都不做,等它变坏,然后再解除“痛苦”。

梅在经历了一切之后,她对着手机那头的母亲说,我想回家。

原本有些“生分”,赶她离家的母亲说,现在就给她订票,询问她有去机场的钱吗,给她打钱,现在就让梅的父亲给梅煮汤......梅问道:你还生不生我气?

母亲说,我从未生过你的气。

这句话,好熟悉。

我母亲好像就曾这样对我说过,你是我孩子,我怎么会生你的气。

结尾的时候,乔吉对梅说,我不知道没了你 我该怎么办。

结局是两个人相拥,亲吻,是美好的。

我们大多数人在恋爱的时候,都会觉得没了对方,我怎么办?

我怎么活?

生活毕竟是生活,我们把一切交给时间,而时间确实也做到了,我们也放下了。

《心向快乐》是一部女同题材的英剧,可以让你一口气看完,我 也推荐你利用一个周末,午后,一气呵成。

《心向快乐》它关于“瘾”,关于“朋友”,关于“亲人”,关于“爱情”。

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或多或少的有瘾。

吸烟?

看剧?

对某一个人的依赖?

心理学说,成瘾性人格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当然,我们都有缺陷。

对某个事物越是在乎,就越缺少它。

关于朋友,人总会遇到好多好多的朋友。

区分起来可能会简单,谁是能和你讨论正经话题的人。

或者一直在你身边,你都未曾发现。

关于亲人,主要就是父母。

我想着没什么好谈的,因为做子女的,永远不会知道父母对他的爱到底有多么重。

我们可以满不在乎,但是当这个世界开始崩坍瓦解的时候,那个家却永远为你遮风挡雨。

至于爱情,我们分手的原因,我们选择了理性,选择对彼此都好的决定。

明明很在乎,却要不断安慰自己。

实际上我们只是做了“容易”的选择罢了。

想象一下,对方在深渊里,你是否真的愿意做他/她的一道光。

从《断背山》到《心向快乐》,当有天,它们的标签不再是“同性”,而是“爱情”的时候。

人们或许才真正的接受了。

此刻,它们是因为爱情,让我感同身受的。

谢谢!

🥰个人公众号“夏七海” 只有28个粉丝的我 嘿嘿

 3 ) You are being loved.

This is fucking good😭😭😭第四集之前:I fucking love Mae Martin yet this drama is a little bit normal第四集之后:Fucking awesome plot😭😭😭Mae Martin is super genius😭😭😭

I feel like I'm full of birds. 典型的英式喜剧,好多那种冷笑话哈哈哈哈哈,而且除去主角之外人物有为剧情发展和气氛需要脸谱化的嫌疑。

George真的很美美得像戴安娜王妃。

Mae Martin…我发现我只是喜欢小奶狗而已性别什么的无所谓,所以我原来是无性恋吗(误)看到做爱部分会感觉都是女孩子的话会让我容易习惯很多很多…可能也是对lesbian群体本身不了解不过我不想管那么多剧本真的很好很好。

感觉能体会到日常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那种真诚与温暖感觉。

情感很细腻,但感觉铺陈有时候不到位,也可能我本人不够敏感。

剧里的话还是美化过的现实…首先addict被编进去本身就是对taking drugs的一种美化…cant help doing something while knowing that it will bring some negative consequences hhhh但是很多琐碎的碎片化现实又fucking real and fucking touching,Mae和George最后对话还有以前其他的对话里面那些词不达意欲言又止还有反复的sorry, I just... 都好London好生活…我们都一样啊。

You are being loved. 那里真的眼眶湿润了。

not an island...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真的是拯救一个人的根本吗。

md这部里面的感情真的都好他妈流畅啊。

就是在考试周看然后看第一集的时候:这能拍六集?

看完第六集的时候:怎么只有六集该不会我还要等第二季吧。

看到还有第二季的时候:希望我能先紧着复习😭差点忘了夸导演!

色调真的超级超级棒啊,好多镜头都很漂亮,镜头下的人也无比好看。

调色和色彩搭配都太好了…视角也很棒。

看看这个镜头多绝美!

 4 ) Why be normal when you could feel good

Yes, I titled my review by using Jeanette Winterson’s biography for reference. It is true if you look it up in Douban, a Chinese version IMDB/Facebook, Feel Good will in the recommendation list as the searching result. In this website, people retitle this show as ‘Drunk in London’. It is accurate to use Drunk to describe the main character Mae Martin’s life predicament. She wants to get on the right path but couldn't help making a mess, she tries to be normal but cannot get rid of the psychological hint that ‘You need to accept you have a problem’, she wants to build up a stable intimate relationship but loses control due to emotional insecurity. But I still prefer the original title ‘Feel good’. It is hard to be normal in this high-demand world, feeling good is enough.The encounterAfter watching the series in one sitting, I can safely say Mae Martin is the second gay girl character I feel myself fall in love with after Anne Lister in Gentleman Jack. (Sorry, Suranne!) She is a special friend being with me in this strange self-isolation period. Can I call it 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 I couldn’t help replaying the scene Mae and George encountering and kissing in the pub. How romantic it is when you find someone in the crowd only laughing at your stuff, getting your point while you’re being ignored by others. England’s rose and the Canadian corn are like a blazing fire and dry wood. It is not all about how a tomboy chase a straight girl and how a straight girl seduce an unconfident lesbian. This is a vibrant start that I bet each girl is longing for. You might have a relatable journey that you are falling for a person who is not of the same clan but you think the fate drops from the clouds and the refreshing relationship will be working between you two. After oversharing with a stranger, you believe you have a bond and that’s hard to find in life.

Things usually happen like that, but most beautiful encounters will not end in well. Five minutes past, Mae and George are standing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urtain, which implies George is stepping into her life and will be a part of her story. In fact, it does. This is the most subtle camera structure in EP1. It reminds me of how I met my exes, how we consume each other and how I lost them in the end. I suddenly realise I see my own reflection in Mae’s pupils when she says ‘I am not intense’.

Between normal and abnormalIt is rather to say Feel Good is a dark story than rom-com. At least, let’s say it is a heart-breaking life story dress like a love story. Mae Martin's tribulations she experienced in her career, family, and relationships are the main topics of the show. Before that, I’ve had enough of messy ‘permutation and combination’ style relationships in The L Word. Hetero audience hunt for novelty in LGBT TV drama but ignore character’s daily concerns as ordinary persons. They also have issues of how to repair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how to express who they really are in front of their friend who is always in the dominant position. Feel good has a unique texture with life-like characters. Each character in this show is so real. Their witty dialogues tickle my fancy all the time.I can feel the director and the writer manage to keep up a high level of real emotions throughout the show and they capture characters’ dazzling personalities with a brisk pace. In this story, Mae and George are both like premature babies in the incubates, waiting for growth to be big, confident flowers. The director did not portray them as aliens but show strong empathy to care their own inner development. We witness their journeys in pain and sober.My inner journey of watching "Feel Good" is like a roller-coaster.E1: Oh!!! Mae and George are just adorable! E2: Well...I changed my mind. I'd better stand for Mae and Lava?E3: It is a bloody embodiment of "Please never date a straight girl unless you want to date for floods of tears."

Mae is an authentic, awkward, blunt, needy, sensitive girl with forlorn hope on George’s love. In her whole life, she has felt she is not in the right place. There is ‘other place’ she supposes to be. She thinks people are just swapping one addiction for another, while George is her another addiction. My favourite scene is in the EP3. Mae feels humiliated and a bit angry when being told to enjoy the party. Her confession broke my heart for real.‘You grew up rich and white and straight and hot, you won the lottery. Of course, you want to dance. You're surrounded by people that want to fuck you. Of course, I don't want to dance in front of people that would have bullied me in high school. And you are too ashamed to touch me. If you want me to feel confident then hold my hand.’It is not a gay thing. Any underrepresented people could relate to it. There used to be a moment you thought someone in the crowd could see you, but now you found this person knew nothing about your feelings. You notice the intangible huge gap between you. That really hurts.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straight girl, Binky holds the opinion that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by bring Mae and her lesbian cousin together. It is like saying ‘Hey gay girl should stay in your small bubble. That is the norm.’ You all know the hilarious result. Two girls hi each other and ‘see you’ soon. I laughed at this stuff not because there is less possibility for two Tomboys to fa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on the contrary, they may slag off each other), but shocked by people’ ignorance that they think a lesbian will definitely like another lesbian since your are of the same kind. Come on. We are all human beings having clear love and hate. The gentle satire to some self-righteous people is one of the highlighted moments in this show. Sorry, your norm is ridiculous.

People distorts the definitions of ‘normal’ and fasten it to the minority. I became to realise the reason why the writer did not let Mae choose Lava, another lesbian girl who’s crush on her, even though a lot of my friends stand for them. ‘If you were my girlfriend, I’d make you come in under a minute.’ is the coolest line in this show. Lava is cold but affectionate in her own way. The writer probably wants to break the stereotype that it is easier to love your own kind. I think Mae must bottle a hidden line up: Hey, I cannot love you just because you are lesbian too.Reframe your selfAfter watching it a second time, I changed my impression of George. I shouldn’t have been so mean to her when I watched the first time last week. This time, I see her struggling in her new identity. She hurries so much to put lesbian label on herself by saying ‘I have a girlfriend’ to the wedding photographer and ‘I belong to here. I finger my girlfriend a lot’ to the bartender, in order to cover up her inner uncertainty. ‘Your sobriety. Your gender identity. Is there anything isn’t my responsibility?’ She is facing the greatest pressure in her life. Being with Mae is like pulling up seedlings in her mind to help herself grow, in friendship, and in the workplace. But actually, the key point is not about learning how to be a lesbian. Instead, she needs to learn how to express a real herself, uncover her real feelings to the people surrounded, just like Binky says ‘If you are bothered, just tell us.’ There is another storyline of Mae’s narcotics anonymous meeting. This kind of support group is quite common to see in British/American dramas, like Killing Eve and Flack. As a student with a coaching background, I feel negatively surprised to see team members sitting in a circle and saying ‘I am an addict’ followed by self-introduction. Is it really work to settle a matter by giving themselves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that they still have problems? Or they just gather to find I am not the worst one. In EP 4, Lisa Kudrow hits the nail on the head. Everyone feel better or you feel better when people address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Every time when Mae suffers a setback in relationship with George, she turns to Maggie and Lava. However, the temporary sense of belonging is self-deception.Like her mother, Mae is a strong, impulsive, stubborn women. But she also has the vulnerable side.‘But you told me you loved me first. That was the best moment of my life. I’m embarrassed. I let myself think that someone like you could be with someone like me. I’m not a boy. I’m not even a girl. I’m like a failed version of both. Why am I such a freak?’ She has so many feelings. What she wants is being accepted as what she is, being stick with a new healthy addiction. That is George. In the last episode in season 1, Mae decides to return to George. The plot seems to quite rush. I wouldn’t say they are the perfect couple and I still doubt the relationship will last. But I would like to regard them as a pair of ‘learning buddy’ in this journey. George is the still and quiet habitat and Mae is the Pac-Man. Story is over. Life needs to go on. They both have too much to learn, not only for love but for lives.Alien they seem to be. No mortal eye could see. The intimate welding of their history. by Thomas HardyOther things I want to addressBesides main characters, each supporting role is so lovely: Phil, Binky, Mae’s father, the bartender, and the bellboy in horror hotel. I love the script! I am especially impressed by Mae’s father. He has the wisdom of affairs handling and can read people’s mind accurately.

"You are still and strong, you wear your heart on your sleeves, you are fiercely passionate." ‘Your young lady must be needing you now. She’s off on her own, adrift in uncharted seas.’He is absolutely one of the best father roles I’ve ever seen.Now I can say I am ready to graduate from Feel Good after finishing this review. Thank you, Lisa, you remind me of the scotch egg I’ve had in Yorkshire. I am glad you enjoy it too. I will probably visit Blackpool to see the beautiful sunset one day. See you guys in season 2!

by Lssiedusky2020.3.31

 5 ) 越是个人的,越是普遍的

我是T。

我想被女孩推倒。

我曾对亲密关系关系成瘾。

我沉迷于女孩们的暗面。

注视着Mae Martin的时候,我感到被看见。

我的初恋来自离异家庭。

我15岁的crush有抑郁症。

我的前任同时有躁郁症和人格分裂症。

我从未刻意因一个人的过去而选择她们,但somehow,they turned out that way.也许因为那种人格的张力不必隐藏也会隐约浮现吧。

也许是因为我天生喜欢戏剧性,喜欢刺激。

And all didn’t end well.情绪是会传染的。

在高二的时候我曾经那么厌恶自己。

一边大哭一边猛抽着雾化咖啡因的时候,在大雨里奔跑的时候,觉得自己空虚,孤独,一无是处。

虽然我没有真的产生substance addiction,但那段为了控制睡眠而交替大剂量服用褪黑素和咖啡因的日子,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后怕。

...还有对亲密关系的焦虑。

只要觉得无聊就会想找对方。

只要对方不回就会觉得生命被抽干,觉得自己是一无是处的垃圾。

会不安,会百爪挠心。

我在初三毕业的暑假打电话给我的心理老师,告诉她我爱上了一个抑郁症的女孩,我想帮她,我想和她做爱。

老师要我保证我们会在“能闻得到阳光的地方”发生关系,然后告诉我,我救不了任何人,我做不了任何人的英雄。

如果受不了,我必须走。

我必须先爱自己。

《心向快乐》回应了非常非常多有关LGBT社群生活的亚主题:挣扎的自我认同、痛苦的过去、“出柜”对伴侣关系造成的张力,甚至当George眉飞色舞地描述自己对某位理想型男性的痴迷时,Mae的感受对我来说都熟悉得令人痛苦。

但最关键的是,Mae同时存在于剧内剧外。

她同时也是自己的故事有意识的讲述者。

她完全接受了自己的过去,并且知道分享它能为他人带来怎样的理解和慰藉。

这非常了不起。

我感到被看见,被回应。

我感到并不孤独,而这点给了我信心。

所以....谢谢这部剧的存在。

谢谢Mae和我们讲述她的故事。

 6 ) 谁没在年轻的时候心猿意马过

其实,不得不承认一点,相较于艺术电影《燃烧女子的图像》,像《迷醉伦敦》这样的轻松又带些许感动的生活剧情更加具有引起广泛共鸣的能力。

作为一位脱口秀演员,梅马丁其实选择了一种相对边缘的生活方式,然而我想,导演表现的她的情感状态,恰恰是告诉我们,其实很多时候的我们也遇到同样的感情困惑。

我们, 即是,又不是梅马丁。

首先,在感情上,在美好的爱情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是梅马丁。

在梅马丁第一次上台表演时,她用阅读一些文献的幽默比喻来自嘲视奸前任的行为,这在les群体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细腻的心思让我们无法抹去那些曾经的感情关系留下的痕迹,也无法做到对一个曾经同床共枕互相进入身体的实实在在的女生完全忘怀,心软大概les的通病,虽然很多人口是心非。

很难想象,一个人进入了你的生活,把你从一开始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日子中揪出来,然后,有一天,在一切都努力向着未来的美好迈进的途中急刹车,这个时候那个美好的未来成了雾中风景,你的车也不知道往何处开。

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恋上直女的les是成为相对失败的角色,因为直女向来贪图一时的暧昧,并非真心一往无前。

在爱情中,更多的时候是抱定必败的心态让我们彻底丧失了修补或者缝合感情裂痕机会的原因。

而这种不坚定,恰恰就是梅马丁不能持续稳定的维系一段关系的原因。

这一部分是因为在过去的经历中,父母与她的关系不甚乐观,致使她潜意识当中认为自己会成为一个失败的人,可以说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这种心态让她更倾向于在一段关系中成为过渡依赖对方的形象,这很大程度上为一段本来就稍显脆弱的关系加上了压力。

在剧中,当梅马丁逃跑之后,一切似乎搞砸了之后,对方再次出现在面前。

然而,很多时候,有些情侣感情之间的小裂缝恰恰被迟迟的等待而不至所撕裂成鸿沟。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的太强烈的代入感会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迷失自我,想象着自己活成自以为的剧中人物,然而,这种即刻的涟漪对我们的整个生活宏观上并不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但是,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的情感营养品。

 7 ) 成长的George和幼稚的Mae

深夜刷完了6集,希望有第二季,分别表达一下我对两个主角的看法(如标题)GeorgeGeorge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心迹,比较内向的一个人。

这一点也导致她在身份认同上不是那么快。

这个女主的直女变弯心路历程很真实,她因为爱而成长,主要有两个转折点,第一个是摔伤后让朋友call corn(也是全剧最甜的点哈哈)然后在医院里表露心迹,其实前面也有伏笔就是她参加完婚礼回家想象着对mae说 love you,marry with her。

而在喝多受伤进医院打了吗啡之后,则第一次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对于一个直女了那么多年的人来说真的很不容易。

第二个转折点我认为是在教室对着喊别人基佬的女生大声呵斥并冲到校长办公室说应该教学生lgbt相关知识,此时她已经逐步认同自己喜欢女生所以才会注意到基佬这个词对gay来说有多么冒犯(这在以前在她潜意识里大约是不会引起强烈反感的现象),她在学着认同自己也在找寻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开始学着表达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六集下来George有很大的成长,她试着去体贴mae,甚至最后坦诚说要一起承担包袱(当然开始出现单方面的包容,这会让对方愈发觉得自己是一个victim,这是一个隐患,如果有第二季这样的心态会出问题)Mae有两条线,一条和父母的,一条和女友。

两条线都体现了mae是一个内心脆弱敏感不肯承担责任且总是以受害者自居的人。

首先是父母线,中间有一段是父亲对mae说在把mae赶出家门后,母亲天天跟着看mae,我看到这个觉得可能是一个母女缓和的关键点,但似乎mae一直一直介意自己被抛弃,依旧没有安全感,道歉也只是为了获得对方的关注与爱,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正如她开头说:这是第十二条中的第九步。

偏偏母亲是个倔强的人,对方越是强调自己的受害者身份,mae妈越是倔,于是在父母线上的和解尝试是非常失败的。

不过最后一集mae哭着说想回家时,母亲还是心软了,毕竟是亲妈,但这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解。

但不可否认的是,没有人是天生的瘾君子,小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mae会这样未可知。

但25岁的成年人真的不要一直强调说对方的抛弃,如果真的不要了怎么可能随时同意和你打视频电话(狗头)。

女友线,看了有点生气,在一起这段感情中很明显George其实有更多的付出,mae一直都没想过要改变自己重塑自己,让自己忙起来独立起来,一开始的粘人和急着寻求对方在朋友面前介绍自己以获得安全感并一次次以爱之名半胁迫,完全不顾对方也只是一个刚被掰弯自己心理建设都没有做全的自己的爱人,后来身份被承认之后又被迫害妄想症觉得对方理想的是男生并自己逼迫自己往那边靠拢,却始终不敢坦诚地与对方就这一方面进行交流,可能一开始看了会觉得mae很可怜,焦虑得睡不着觉,自卑不自信,但自信是自己给的,交了那么多女朋友首先要对自己有身份认同,我是女生我喜欢女生,对方喜欢我是我这个人不管男女,不是因为男性特质也不是因为女性特质,自己就是自己。

然后就去爱对方,如果对方最后真的选择男性了,那就是对方的问题,而我(mae)有真诚地去爱你,展露真实的自我,那你不喜欢我我难过但也没办法,恋爱中忌讳的就是很多过度的焦虑破坏了爱情本身的美好,然后分手后又陷入自卑之中无法自拔。

恶性循环。

和男性相比之后的自卑其实在很多t的心里都会有,但请相信如果你的爱人是真的爱你,你不要被这个所桎梏,你就是真诚地去照顾对方表达自己的爱,这样才是一个良性循环。

而且在剧中很明显的一点是,mae因为自己的自卑其实把对方也带入了消极,正如最后George把这形容为包袱就可以体现。

自己的自卑自己无法处理还要对方的包容理解来哄着你,自己被分手消极还和别人make love。

真的幼稚!

爱得真诚坦荡,不要伤害自己深爱的人。

 8 ) 太戳了

我自觉自己也算容易成瘾的人,还低自尊,所以很懂这剧里的痛点。

有自知之明所以不敢碰任何赌毒…比起Mae是好在我没有那么狂躁。

我觉得自己对亲密关系成瘾真的是the saddest thing ever heard.不知道是爱眼前这个人还是单纯需要找个人满足自己的成瘾需求。

更别提找了个直女了,更加煽动自己不安情绪。

听对方说分手之后比起女生会找男生就心里很堵。

从理性角度来看,其实这不能代表任何事,并不是说这段感情是“一时兴起”或者“错误”,只是她本身更容易被男性吸引而已。

但是听起来就很沮丧。

心中某处总觉得哪天必须要面对自己成瘾这个事情,对现在的感情不能百分百投入。

Life is suck.

 9 ) 我今天遇到了一个Crush

最近的下饭剧从压抑的纪录片换成了《feel good》(不要被《心向快乐》这个傻白甜译名骗了),大概25分钟一集的时长正好吃个饭能看完。

看第一集尤为畅快欢乐,女主叫Mae,是个T,在酒吧说单口喜剧(脱口秀)。

女二George坐在台下get到了她的每一个笑点,然后主动在表演结束后去找了Mae。

喝酒的时候两个人还玩起了常见的喝酒游戏:一方提问另一方回答,撒谎或者回答慢了就要喝酒,喝完提问角色互换。

(我跟朋友玩的时候规则是这样的剧集里应该也差不多) Mae开始提问,-“你几岁?

”-“when did you lose your virginity?”-“你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

” 然后轮到了George,-“你来英国多久了?

”-“披头士里你最喜欢谁?

”-“Are we on a date?” ——我们在约会吗?

气氛开始诡异起来。

Mae开始结巴,幸好她朋友走过来说了一番话,临走前说,“enjoy your date.” Mae顺着话说,“他说我们算在约会那就应该是吧。

”George说,“我以前从来没有和女孩子约过会。

”Mae问,“那你和女孩子接吻过吗?

”George说,“当然。

气氛彻底变得暧昧,以尴尬的形式表现出来,两个人都低头喝了一口酒。

在Mae抬头继续提问“你喜欢电影吗?

”的时候George的一句“你想吻我吗?

”打断了掩饰两人心绪的游戏。

然后她们接吻了,Mae大脑中的盲音响起,背景里酒吧的条状霓虹灯宛如电压不稳忽暗忽明。

看的时候我心里的想法是这不是典型的crush吗?

完全可以投稿到“我今天遇到了一个crush”小组的程度。

然而这只是第一集,甚至在第一集还没结束的时候问题就展露出了残酷的冰山一角。

接下来陆陆续续涉及到LGBT/addict/原生家庭各种细碎不足为外人道的烦扰: George作为侄女不想向朋友公开她和Mae的关系,Mae做为addict(自称已经戒了)却偷偷藏了止痛药,还有Mae十多年被赶出家门和表面看上去和谐无比的原生家庭倒刺般扎在心里的问题。

大家都爱看crush,热烈甜美如烈火烹油,初遇时候对方展露出来的闪闪发光之处令人着迷,而关系变成恋爱之后总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更不要说组成家庭、养育子女等后续缠缠绵绵无绝期的鸡毛蒜皮了。

剧集也不会只有第一集前半部分光鲜漂亮的热恋环节,毕竟是改编Mae的现实经历拍出来的,重点完全放到了烦恼和解决烦恼上。

正如《亲爱的小孩》被批恐婚恐育,而最令人恐惧的地方是这就是真实故事改编的,这就是所有被社会教导毫不知情地轻易踏上婚姻这一条暗藏荆棘之路的女生被一带而过的那部分。

虽然每个人都在经历自己现实的烦扰,喜欢看crush这种拥有完美甜味的故事也情有可原,但正因为如此,这些聚焦现实的剧集才值得一看。

毕竟我们说到底还活在现实里,我想或多或少心思细腻的人都会对此产生一丝共鸣。

 10 ) 喜剧脱口秀演员的半自传爱情故事:这些我们都经历过所以感同身受

Mae Martin不仅是《Feel Good》的女主,是本片编剧之一,同时自己也确实是一位知名喜剧脱口秀演员。

《Feel Good》不仅沿用了Mae的名字,故事也基本上是她现实生活的翻版。

3月19日,Netflix发行了新剧《Feel Good》,豆瓣译名《心向快乐》,但我更喜欢之前的译名《迷醉伦敦》。

这是一部甜甜的同性爱情剧,讲述了毒瘾缠身的单口喜剧演员Mae Martin和“直女”女朋友的新恋情。

从相识到同居,只需要一集。

Mae Martin: 才华横溢的喜剧脱口秀演员

许多观众都为Mae的魅力所折服,而我看完剧只有一个感觉,导演太会选演员了,要知道单口喜剧并不是那么好演的,而Mae在舞台上自然到让所有人相信她作为一个喜剧脱口秀演员的才华。

后来一查资料才知道,Mae Martin不仅是《Feel Good》的女主,是本片编剧之一,同时自己也确实是一位知名喜剧脱口秀演员。

《Feel Good》不仅沿用了Mae的名字,故事也基本上是她现实生活的翻版。

和《Feel Good》中的女主角一样,Martin来自加拿大。

加入《The Young and the Useless》剧团以后,Mae便开始了自己的喜剧生涯,16岁时便获得Tim Sims Encouragement Fund Award(为鼓励戏剧演员新秀设立的奖项)提名,是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提名人。

在脱口秀演出之余,Martin还是加拿大CBC电视台电视喜剧小品系列《Baroness von Sketch Show》的编剧,并凭借出色的剧本撰写才华获得过2次加拿大银幕奖最佳编剧奖。

2011年,Martin移居英国,开始在英国参与一些电视和广播节目。

2018年,Martin首次出现在Netflix《全球喜剧人》系列中。

Martin的关键词:性别流动Martin虽然的确与男性和女性都交往过,但她拒绝被贴上“同性恋”或者“双性恋”的标签,她一直谈论的便是,性别是流动的,性倾向也一样。

如果你翻看Mae以往的脱口秀节目,你会发现她和剧中一样,在各种各样的舞台上调侃自己的“年少无知”,自己沉迷毒品的黑暗经历,自己的爱情故事。

在BBC第4频道,Martin有一档专题栏目《Mae Martin's Guide to 21st Century Sexuality》(Mae Martin的21世纪性别指南),专门讨论社会与性别问题。

在另一些舞台上,Martin也谈论过“为什么你是同性恋”、“与异性交往”、“生来如此”、“天性还是规训”,这些节目的碎片拼凑起来,便成了我们看到的《Feel Good》。

《迷醉伦敦》为什么这么戳心?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Feel Good》也一样。

剧中George在遇到Mae以前都是异性恋,因而难以跟父母和身边的朋友启齿自己有了女朋友的事,而这也成为了两人矛盾的触发点。

Mae在自己的节目中吐露心声,说自己不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但更怕George将自己视为男性。

我们都知道,即使是在性少数群体中,也是存在“鄙视链”的,“双性恋”在同性恋群体中其实是非常不受待见的。

《Feel Good》所反映的核心在于同性恋的性别认同,可能与大多数人的认知不同,许多同性恋并不认为自己的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相反。

尽管取材于Martin的真实人生,George这个角色其实是许多人的集合体。

“搬来英国之后,我和一些女孩约会过,她们中的确有一些从来没有和女生在一起过,我会和她们共同经历这个过程。

实际上,这个过程是既辛苦又有趣的,同时很多事情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压力。

我觉得我能够理解这种动态的变化,我们只想要展示性别流动的事实。

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变成这样,但她突然爱上了一个女孩,然后立马感受到了要重新建立自己的身份与认同的压力。

其实她并不是必须要去面临这些压力,她只是爱上了一个人而已。

她必须要重新去建构自己的性别认同,甚至是自己的世界观。

我们真的很希望观众能够感受到剧集中体现的对George的同理心。

”还有第二季吗?

“我是个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我整个20岁的人生似乎都是围绕爱情展开的,所以我想写一个爱情故事。

我们想写一个充满难堪但同时也很诚实的现代爱情故事,我希望人们重视感情。

关于这些角色,我们想讲的还有很多,我们很乐意拍第二季。

”采访部分文字译自Thrillist对Mae Martin的采访:How Mae Martin Mined Her Life Story for Her Bingeworthy Netflix Comedy。

《心向快乐第一季》短评

出柜方式清奇。

5分钟前
  • 砂糖橘。
  • 还行

女主人设 ,真心不喜。所谓的狗改不了吃屎吧,表面再nice也掩饰不了内心的自私腐败。

7分钟前
  • 海鹰
  • 还行

生活是一种瘾叠加又一种瘾,有没有一种瘾与迷失无关?

10分钟前
  • Lyshan
  • 还行

“她并不是真的爱你,她爱的只是爱这个概念。”可是如我所想,爱更多的是一种共识,一种理念,在两个人之间。关于性别认同我有relatable 的部分,但因为距离和语境,或仅仅是一个没有共识的对方,从没有机会可以说起。而我的生活也只是看完起来抽一支烟,让自己对另一种物质上瘾。但我喜欢lava(

13分钟前
  • 喻青
  • 还行

恋爱中的小细节过于真实…

14分钟前
  • 醉舟
  • 推荐

时间有限想讲的又太多导致剧情有些跳跃…George是个好直女,是Mae还需要长大,不过如果有人愿意包容你幼稚敏感的一面,长不长大又有什么所谓呢。

16分钟前
  • somnoliento
  • 较差

???就这?一星给菲比,一星给Lava

18分钟前
  • 红色人字拖
  • 较差

在我十九年的人生里 我从未见过如此粘人的t

23分钟前
  • Wulibaba
  • 还行

做过stand-up的真的很懂自我解剖。Mea和妈妈的关系好有意思。英剧现代剧的配乐永远好评。

26分钟前
  • zy_
  • 推荐

George快去和Lava在一起吧,Mae很像是一个困在女性身体里的直男(等第二季揭穿TA…)Lava!我觉得你可以去追我在《The L Word》里深爱的Tina!还可以去找我在《Queer As Folk》里深爱的Liz和Mel这对couple一起骑摩托、喝咖啡、谈论油画和装置艺术!或者去撩一撩可爱的Adele !(我最近真的好爱看女生和女生谈恋爱,喜欢看她们互相撩头发,美炸~)

29分钟前
  • 平原区山顶洞人
  • 还行

哪个傻逼贴上的喜剧标签

33分钟前
  • flâneur
  • 还行

喜欢这个题材,可惜cp感太弱了,许多我明知道该深有感触的地方却无法触动我。

34分钟前
  • 雪碧阿童木🍊
  • 还行

xx网飞

39分钟前
  • 牛岛隆太
  • 很差

很一般

42分钟前
  • 习影记
  • 还行

看见了菲比💖

47分钟前
  • 就一普通小孩
  • 较差

即使在海边小屋的那一席话看起来很美好 可自始至终我感觉不到任何真诚 又堵又生气;不想对抽烟 喝酒 吸毒上瘾 但有时又需要借助这些麻醉自己来暂时逃避残酷的现实 当觉得自己是“human garbage”的时候 多说几遍“you‘re loved”

52分钟前
  • 妖怪相
  • 较差

可是性取向真的不是流動的啊…

53分钟前
  • 宇宙夾縫
  • 较差

人还是要有一个宏愿给自己作为定锚。现代社会饿不死大部分人了,女主妈妈“菲比”也说,“我们给了你所有你想要的,但你还是去当毒贩。你就是个被宠坏的小公主。”其实所有让你成瘾并且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依赖都应该被检视一遍。人就像小小星火在自己的欲望和懦弱之塔里燃烧,从小最早接触的是俄国文学的人,看这个是会难受的。因为它把苦难抹掉了,有爱缝补一切。正如我们生活的日常。但终归,还是粗放了些。爱,是那些溺水之人的辅助呼吸机,能救他们一命,但也仅此而已。苦难才能让他们顺畅呼吸。但这是个喜剧小品,松弛温暖,女朋友大度真诚。感情戏拍的很真实。成年人的成瘾生活还有待挖掘。

58分钟前
  • 无情剑客多情剑
  • 力荐

1. 主角不认为自己是女的,就不要说是姬片。谁要看跨和直女在toxic关系里纠缠 2.镜头和磕晕了一样。 3.我想看美女,全片丑男含量过高。

1小时前
  • 奇下其因
  • 较差

so green

1小时前
  • Eudemoni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