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证了当你想完成一个梦想时,所有人都会来帮你。
首先老爷子天生就喜欢速度类的东西,所以他DIY的设备在别人眼里拿不出手,但是在速度与平衡的角度还是可以的,只是很多细节比如安全、稳定性待完善。
然后他第一趟出远门的时候,也有很多小意外,老爷子表现的态度很豁达。
然后在比赛现场,发烧友们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热爱,所以有了很多转变、支持和帮助,比赛的时候都在帮他打call。
很难说执着一件事是对还是错,不过如果你有这样的事,就去做吧,会有很多人感受到你内心的热爱转而帮你的!
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正处在一个奇妙的转折期。
研究生毕业,因为身份和工作经验问题找工作处处碰壁,受尽世间冷暖。
朋友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让我坐下来看这部电影。
我一开始以为这是一个小人物的圆梦旅程,就像我们大多数看到的励志电影,一个坚持不懈的歌手最终获得了制作人的赏识,一个聪明的运动员最终遇到了一个强力的经济人,等等等等。
我们总是说,是金子总会发光,是良驹总有伯乐赏识,然而这个世界芸芸众生,到最后我的大梦想变成了小梦想,最终消失在人群之中。
于是我对朋友讲:这部片子纯真的可爱,现实中哪有这么多人来帮助你;或者这已经是在上个世纪了。
朋友摇摇头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是一个对等。
与人玫瑰,手留余香。
老头儿在美国的每一步,总有关键人帮助,却总是老人一片善良待人的心。
老人刚下了船,被出租车司机坑掉大笔巨款,被卖花女强抢10美金,却得到了一位黑人同性恋的帮助。
60年代的美国是美国最多元文化与混乱的一年。
1962年马丁路德金发表演说,民权运动和反对种族歧视愈演愈烈。
黑人在那是并不能得到平等的待遇,尤其是这样的异装癖。
也许她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是个怪物,却是Burt口中的sweetheart。
所以,有时候哪怕生活对待你并不容易,或遇人不善,请不要难过。
用一张笑脸和一颗平静的心,也许能换来一手玫瑰的清香。
在新西兰的乡村,一个叫伯特·孟若的善良老头用毕生的经历土法制钢的改装着一辆1920年产的印第安牌摩托,然后一次次的在沙滩上享受速度带来的快乐。
一场和年轻车手们比赛的失利加之心脏病的发作,都让他意识人生有限,终于老头怀揣着信念来到了梦想之地,在美国的巴纳维亚盐带平地上驰骋。
老头的邻家小孩汤姆问他不怕出事嘛?
老头说,你像这样全速开上五分钟,抵得上某些人活一辈子。
要知道危险是生活的调料,你每时每刻都得冒险不是吗?
这样才能让生活过的有意义些,这就是老头的哲学,一个付之于行动的理想主义者。
这是一部描写理想的励志电影,十分的温暖,老头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放在传统类型片里一定是一个激化矛盾的戏剧要素,然而在本片,老头对自身喜好的顽固与执着并没有让村子里的人反感,虽然大家都对他抱有怀疑,却也都默默的尊敬他的选择。
老头要远赴大洋彼岸,临走前邻居提醒他修剪一下杂草丛生的院子,他居然放了一把火烧尽了事,邻居虽然百般无奈,但片尾老头凯旋的时候,这个好心人却早已将他的院子整理的干干净净。
老头从淳朴的新西兰来到纷杂的美国,抄着一口浓郁的口音和不大灵光的耳朵,典型土包子进城的模样,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投来了种种鄙夷的眼光。
这不就是我们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刚刚踏入异乡的写照吗?
但我们的伯特·芒罗善良而又乐观,他除了会去担忧那辆老爷车外从来不为世间琐事而愁眉,他总能用释然的幽默感去化解别人异样的目光,敞开心扉的和每个人交流,无论遇到什么困境他都心平气和处之坦然,他的这种品格打破了国家和种族之间的隔阂,一路上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朋友,无论是变性的黑人,沧桑的老印第安人还是单身的女牛仔到最后盐地的赛车手们都被这个老骑士的锲而不舍所感染。
装备精良的赛车手们看到伯特·芒罗的这台任何方面都不和技术标准的破古董笑掉了大牙,他们奚落着用餐刀休整的轮胎,厨房门板做的外壳以及那个塞着油箱的白兰地木塞,甚至还道出了一个事实,你太老了。
然后老头却认真的告诉他们:也许外表上我老态龙钟,但我内心永远都是十八岁,年轻人,我都可以跟你赛车赌钱。
老爵士安东尼·霍普金斯塑造过的角色可谓千姿百态,无论是高雅的食人魔,英伦的绅士,焦躁孤独的总统还是严厉的尊长,抑或本片潇洒憨厚的老骑士,他总能够把角色凌家于个人之上,人们总记住他诠释过的难以忘怀的人物,却从来无法估量他能给人以多大的惊喜。
片子中这个憨然的老头只有过几次情绪波动,譬如有几次想起他早逝的哥哥,相信这也是能让他坚持不渝的追求生活的动因之一,还有当他听说他的印地安摩托运送到美国时有损坏的那一刹那惊吓,还有得知自己无法参赛的忐忑,到后来所有人都支持他的时候,他豪爽的笑的像个孩子。
最让我动容的地方是伯特千辛万苦来到了心中的圣地,老爷子望着白茫茫而又平坦的盐地,口述着那些征服过这里的骑士的名字,翻动着热泪,他的梦想近在咫尺,看到这里我对安东尼霍普金斯的全身心的演绎所产生的崇敬已经难以言表了。
每个人都有梦想,老头们的梦想可能没有年轻人那么来的汹涌奔腾,但更好比涓涓的泉水,不息不止,润及到他生命的每一个角落,梦想是驱动人生向前的油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扭动它的激情和勇气。
一个人最让人羡慕的,不是外表,不是财富,不是地位,兴许连健康也未必能算在内,而是来自十足的对生命热爱的活力,对梦想的执着与决不放弃。
《世上最快的印地安摩托》,一部轻口味很放松的影片,电影的核心精神却让人不容轻忽,那就是:不朽的决心与坚持自己的梦想,终将会令你达成自我的实现!
该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近古稀的老头,所有的爱好就是捣鼓他的那辆1920的印第安摩托,想尽办法改良如何可以令该车的速度不断提高再提高,20多年来,他在这方面倾注了大量的热情。
小城里的一伙年轻人听说了有关他的一些传闻,慕名找上他要求比试比试,老头上场之后的速度跟那伙年轻的小伙子拉开了望尘莫及的距离。
玩赛车,并且把年轻人远远抛在了后面,快七十岁的人还能干这么酷的事情,真让人不得不有点佩服!
就像老头他自己说,他终身都在速度上做追求。
有一天,他突然决定去美国,去那里比赛,去实现自己二十几年来积累下的梦想。
他隔壁邻居家的小男孩经常去他家,时常帮他干点简易的活,陪他做些机械劳动。
走之前,老头对小孩说:“做人如果没有理想,还不如做植物。
”我觉得这个性格鲜明的老头对他这个邻居小孩的影响并不亚于这孩子的父母。
小孩跟着老头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总像是大哲人身边的小学徒,让人常常看见有智慧在闪烁。
漂洋过海终于抵达美国,老头人生地不熟,逐名追利又市侩,眼里光是钱的美国人让他有点出乎意料,在这种有点现实与势力的国家,老头虽然初初并不太适应,但他抱持的是一种豁朗宽怀的态度,因此不管走到哪里,总会换来人们真诚的款待,人们都很喜欢他,不管在哪,他都是个很受人欢迎的人。
不知道他身上所散发出的那股正能量究竟来自哪里,在外人的眼里,他总是显得一副那么可爱的样子,即使受挫折也没多大所谓,一副很自然的地看得开总要调侃调侃一番但必须要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的原则。
他不喝酒,不抽烟,习惯良好,他说这也许来自他母亲的优质教养。
他一个人住在一间小木屋里,也无从得知他是否结过婚,有没有儿女。
在他老家新西兰有一个女朋友,他们偶尔相聚互相关怀一下。
他为人温和易相处,因此他也总是很自然的就能赢得女性的好感。
像他这样的人,我觉得很值得人尊敬。
希望我到了他这样的年龄的时候,也能有他这样的年龄的潇洒。
在他到达赛地的时候,参加比赛的都是一些装备高强的财大气粗之来头,而老头开来的却是一辆几经土法改良的老古董,赛场的工作人员不看好他的比赛,并且认定该车不合规矩,因此不予他参赛的资格。
这虽然让老头有点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不过他还是努力争取,向工作人员们表达来意,告诉他们他来此一趟的真情实意。
虽然努力的结果并不怎么理想,甚至让旁观者都觉得有点伤心有点小小的绝望,但是老头仍然坚持没有想过要放弃,身边新认识的朋友也一律支持他,希望帮他争取到比赛的资格。
他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打动了负责赛事的那些人,在做了一次预先上场的速度测试并达到不小的成绩后,老头终于赢得了比赛的机会。
他这种为了自己的目标不言放弃,积极地去想办法改变不利的因素的精神,他的坚持与屈尊,是我觉得这部片子里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老头子拖着一辆旧摩托不远万里绕过大半个地球来到美国参加比赛,中途克服种种不曾预料到的困难,即使困难再大也绝不放弃,势必要完成自己的心愿的这一路以来的那种正面的精神,真的很打动人心!
在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老头子带上他心爱的印第安老古董摩托信心满满的上场,一路上像是披荆斩棘般,乘风破浪地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速度高峰并打破了纪录,速度达到超过200公里/小时的超级成绩,在场的人都为他狂欢起来了。
在赛道上在风中驰骋与速度亲密接触的时候,他忘记了身体的疼痛,抑制住自己身体开始不适的反应,他在速度里,像是希望自己快点快点再快一点,希望可以达到有多快能多快地冲向前方,最后倒地停下来的时候,他靠近排气孔的左腿已鲜血淋淋,像是一块被烤了的肉。
同时,他也为自己争取这次实现梦想的成功的最终结局而感到由衷的喜悦和高兴。
一个七十岁的人,有谁能想象得出,能干出这样辉煌的事?
而这也并非老头追逐梦想的最终结果,恰恰相反,只是一个不断逐梦的成功开始。
当你到了七十岁的时候,做为现在的你能事先想象得出那时你在干什么吗?
也许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在安享天年了吧,有几个人还会再像这样去为梦想而劳神费力。
因此,我非常佩服这位老人,他实在很了不起。
当日后遇到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我希望在那个时候我能想起这位为了梦想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老人,他身上闪耀着的特质,无不深深地感染了我。
今年我看过的最喜欢的片子。
普通而传奇,简单而疯狂。
我完全被这个70岁的老头的简单、豁达、执着、坚强和天才所征服。
影片手法质朴明朗,安东尼·霍普金斯的表演细腻精湛。
它不是文艺片,不是励志片,也不是传奇片,更不是爱情片,在我看来就是一个老头的生活片。
它讲述的是一个真人真事,新西兰人伯特·马诺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修理和改装了一辆1920年印第安牌侦察摩托,在他70岁的时候,不顾一切冒险来到美国犹他州以完成他毕生的愿望:在巴纳维亚盐带平地上驾车狂奔。
他最终创造了陆地速度的世界纪录…… http://wuqing.org/
光动嘴的人并不重要,他们只能看到别人犯错,告诉别人如何改进,而荣耀只属于真正上场的人。
——罗斯福每天清晨六点,伯特都会骑上他那破旧的摩托车在海边跑上一圈。
伯特的梦想是去美国盐湖城参加比赛,为了改装这台车废旧的零件早已堆满仓库。
伯特的生日会上,亲朋好友们为他凑了点钱支持他前往盐城湖。
但本地的年轻机车党闯进生日会,要与伯特比速度。
结果却未尽人意,由于伯特的摩托车实在太过老旧,伯特输掉了大家凑来的钱。
但伯特并未灰心,又开始为了前往盐城湖而攒钱。
但留给伯特的时间不多了,医生诊断伯特患有心脏病,并告诫他不能在骑摩托车。
但伯特知道自己的病后,立马将房子抵押准备出发。
出发当天伯特感叹朋友们没有为他送行,但这时当地的年轻机车党却赶来。
他们愤怒的拍打着孟若的车玻璃,但等伯特打开车窗,机车党却将一沓钞票扔了进来。
没有太多言语,机车党们用骑士的最高礼仪为伯特开到送行。
一路坎坷伯特终于来到美国,从未来过大城市的伯特先后被出租车和买花女骗钱。
但善良的伯特打动了旅店老板,并在一家汽车修理厂做工,利用自己高超的技术剩下了不少钱。
但前往盐湖城的路上意外再次发生,拖车车轮脱落导致摩托车被摔到路边。
年已七旬的伯特根本抬不起沉重的摩托车,还好在一位印第安人的帮助下伯特再次踏上旅途。
伯特因心绞痛无法开车停在路旁休息,遇到了交警,但交警听到伯特的故事后免去了处罚。
伯特还遇到了搭便车的军人,两人有说有笑终于来到了盐城湖。
可报名早已截止,焦头烂额的伯特碰巧看到了好朋友吉米。
吉米是很有声望的赛车手,在吉米的劝说下工作人员答应给伯特检查摩托车。
可等工作人员检查机身时再次震惊了,这台1920生产的摩托车太过破旧,甚至连刹车装置都没有。
为了能参加比赛,伯特想尽各种办法掩盖摩托车的问题。
伯特的事迹传遍了整个比赛场地,车手们都在帮他,并为他筹集了回家的路费。
在大家的帮助下伯特终于有了参赛资格,但这辆摩托车有两个致命的问题。
速度过快时车身会摇晃,并且会烫伤车手的腿。
伯特却不以为然,在解决了车身摇晃的问题后便踏上了赛道。
随着伯特的速度越来越快车身开始摇晃起来,为了平衡车身伯特昂起头保持平衡,但大风却让伯特没有了视野。
在闭着眼通过最后一个测速点时,伯特翻车了 。
看着自己烧焦的小腿伯特望着天大笑起来,因为他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
ps:其实老头最吸引我的还是他的幽默和真挚,或许是因为他对于摩托车诚挚的热爱,让他永葆年轻,永远十八岁,永远那么有朝气。
这样强大的人格魅力,让他一路上都有陌生人愿意帮助他(还有几次艳遇)。
就算遇到的困难,他也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他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摩托车倒地了,扶起来就好了!
2005美国剧情片《世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全球累计票房1829万美元,定级PG-13,豆瓣评分8.9,时光网评分8.0,IMDb评分7.8。
“老当益壮”的电影版释义。
男主追寻梦想、勇往无前的经历非常感人,非常励志,如果一个老人都能如此拼搏,尔等我辈还有什么借口可以懈怠呢?
男主的经历印证了心态年轻才能克服万难,正如男主所说,自己的心态是25岁,这让我想起了香港歌星谭咏麟的口头禅“永远25岁”。
“男人至死是少年”这句话用在男主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首次参加极速挑战赛时既有心脏病,又没有安全措施,其实他是带有车毁人亡的思想准备的,真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怀有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心,结果是第一次参加极速挑战赛就打破了世界纪录,太励志了。
老戏骨安东尼·霍普金斯演得太好了,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与角色融为一体,演得既可爱又讨喜,正如角色一路上处处受欢迎一样,因为他淳朴、善良、与人为善。
影片掐头去尾的中间部分是公路片,男主长途跋涉、千里迢迢、自驾前往极速圣地,一路上发生了许多趣闻趣事,每个人都为这个矢志不渝的老者所感动,还有了两个老妇的艳遇,男主的老年生活真是令人羡慕,有梦想、有追求、有激情,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男主第一次参加极速挑战赛就创造了世界纪录,片尾字幕说,之后9次参加极速挑战赛,其创造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要知道男主是单枪匹马用原始方式设计和改装摩托,他的设备和技术都是非常落后的,因此他的世界纪录极具含金量。
本片中最为励志的一句话是——“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还不如当植物”。
这和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中说的“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如出一辙,《喜剧之王》是1999年,本片是2005年,也许本片编剧在台词酝酿上受到了《喜剧之王》的启发?
电影改编自世界著名摩托车手伯特·孟若的生平,真实而又生动的再现了一代传奇车手跌宕起伏的一生。
故事开始于1899年,孟若(安东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饰)降生到了这个世界上,从小体弱多病的他甚至被医生下达过“死亡通知书”,但幸运的是,孟若还是顺利的长大了。
1915年,孟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摩托车,从此开启了与风竞速的生涯,直到七十二岁那一年,孟若依然没有放弃自己曾经的梦想。
他改装了二十年代购入的印第安牌侦查摩托车,从新西兰骑往美国。
一路上,孟若结识了易装癖者蒂娜(克里斯·威廉斯 Chris Williams 饰)、寡妇艾达(戴安·拉德 Diane Ladd 饰)、销售员佛兰多(保罗·罗德里奇斯 Paul Rodriguez 饰)等一干有趣的朋友们,在他们的帮助和鼓励下最终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
有幸看到这部电影,有幸在不惑之年送给自己一部摩托车,有幸在自己精力充沛的年纪享受到了风与自由。
一个人的梦想与金钱,制度都没有关系,只有在这样的梦想目标下,才能结识到真正的友谊,邻家的小男孩,异装癖前台,老寡妇,越战归来的小伙,赛场上的大咖,彼岸的老摩迷,老伯尼与这些人的结识都是因为他的梦想。
追逐自己的梦想吧,任何时候都不晚,哪怕已经72岁了。
有些人活了一辈子可能也没有那一瞬精彩。
我终会死去,我希望我死在疾驰的印第安摩托上,72岁的伯特一生追求的极限最终得以实现,这种极致的热爱和坚持给人莫大的鼓舞。
到底是怎样的信念,怎样的心态,才能促使一个人如此持之以恒的坚持呢?
我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每天忙碌于工作家庭之中,极致的热爱如星火般微弱,可我还是觉得人如果失去了热情,心中没了那束火把,我们的生活将会失去真正的动力,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灰白。
所以无论生活多么痛苦,我们也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印第安摩托。
光动嘴的人并不重要,他们只能看到别人犯错,告诉别人如何改进,而荣耀只属于真正上场的人。——罗斯福
倔强又可爱的老头
不知道怎么评价这片子,作为传记的原型此人是伟大的,但就电影本身来讲正能量爆棚,全片没有大的矛盾点,都是出现问题立马解决,没有伏笔毫无起伏,导致结尾高潮时由于情绪累积不够也得不到爆发。综上所诉此片不算是个成功的片子……
没看完。
爱好,就是信仰
比较平平无奇
相比于作为运动传记,本片更符合治愈的公路片。不得不说很多处处理的音乐和镜头相当诡异,总感觉遇上了坏人。另,豆瓣的第一段简介就是瞎掰扯,根本不是本片的内容。
在生活中,总有一种方式去练习学会不再害怕。
冰面,0度甩出,至少滑行200米,毕竟300公里时速一秒就是近百米,3秒差不多200米
公路+体育励志
新西兰赵本山远赴美国破纪录。前半段公路片后半段体育片,过程中少不了淳朴乡亲、艳遇、热心人以及小小的恶意,对年代的还原挺粗糙的,我完全看不出来这是个讲60年代故事的电影,好在全片风格特别清亮,流程中有些没来由的人物和没动机的尬聊,霍普金斯在这些时候演法类似赵本山。
虽然影片在人物的刻画上很是薄弱, 但充满人生哲理的语言依然像一支鸡血针。
哪怕一生只有一次超过了所有的人,也比平平淡淡的人生更精彩!
老头演技很好,故事进度太慢
励志,我不爱。老帅哥。
男人至死都是少年,又是一部安东尼霍普金斯的个人秀,片中的一些插科打诨还是蛮有意思的,不过整体还是经典的励志电影模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有点古早味十足了~
好豁达的老头,好淳朴的群众!这家伙女人缘也忒好了吧,你是怎么做到的!哈哈
没怎么感动到,公路片一般都不会出什么大差错。沿途的未知就是它的魅力所在。难得自己找到喜欢的,年纪不是问题,停止却步就没下面那些有趣的事了。
连流水账都不够格!全方位的零展开甚是离谱
三十岁没有梦想的人,看着一个头发皆白的老头讲,对我来说(骑在摩托车上)5分钟,赛过别人的一生。mo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