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流水落花

流水落花,Lost Love

主演:郑秀文,陆骏光,谈善言,黄梓乐,李昀蔚,吴祉嶠,赵啟岚,徐嘉谦,曾睿彤,刘朝健,黄梓轩,谷祖琳,黄慧君,梁雍婷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22

《流水落花》剧照

流水落花 剧照 NO.1流水落花 剧照 NO.2流水落花 剧照 NO.3流水落花 剧照 NO.4流水落花 剧照 NO.5流水落花 剧照 NO.6流水落花 剧照 NO.13流水落花 剧照 NO.14流水落花 剧照 NO.15流水落花 剧照 NO.16流水落花 剧照 NO.17流水落花 剧照 NO.18流水落花 剧照 NO.19流水落花 剧照 NO.20

《流水落花》剧情介绍

《流水落花》长篇影评

 1 ) 流水落花|郑秀文的花茶

郑秀文自从“情伤”之后,那个“大笑姑婆”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么多年,郑秀文大概是经历过太多的煎熬。

电影获奖了,这算是对郑秀文最大的肯定,是因为故事题材,还是因为郑秀文的经历,这个不得而知。

说起来,这应该不算是郑秀文最好的电影。

故事说起来,其实有点“乏味”。

郑秀文之所以做“寄养”,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经济”。

她有自己的心灵创伤需要修复,但经济上也需要“修复”,这自制的花茶,就这样随便摆在人小卖铺里头的卖,也不知道有没有经过“相关审查”,食品安全可是大问题。

郑秀文的心灵创伤,要开场后很久才会浮出水面。

在此之前,郑秀文已经“寄养”过一些小孩。

这些小孩,大都是有点“问题”的。

只是,这样的问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好多的电影里头,老师,总是充当着这个“反派”的角色,“有教无类”在学校、在老师眼里完全不存在,孩子的问题,永远都是家庭造成的。

现在的学校,究竟是怎么了,是个教书育人的地方,还是只是个缴费收钱的地方。

这样的环境,让“问题孩子”更加的问题,没问题的孩子更加的“唯唯诺诺”,郑秀文恨其不争,但终究是无可奈何。

因为,即便是她,当反问“寄养是讲分数的吗”时,也没人给她答案。

在故事开始,感觉陆骏光还是个很靠谱的男人,很多时候,郑秀文在家里是个白脸,陆骏光很善解人意的当红脸。

只是,后来的剧情发展下去,慢慢滑了边。

让人很难不想起现实中的郑秀文。

可是,在这个问题上,郑秀文的处理方式是不是有点问题呢,还是很值得商榷的。

丧子之痛,这绝对是个打击。

郑秀文一直走不出来,这也不是问题,但老公选择走出来,想要继续生活也没什么错。

可是,郑秀文困在原地了。

这不是谁的错,只是,生活就是这样,遇上了,那就是“命”。

这些,都不是陆骏光出轨的理由,郑秀文是可以堂堂正正的质问,然而,这一切于事无补。

两个人都觉得无奈,两个人都觉得委屈。

不同的是,一个人愿意改变,而另一个一成不变。

故事里头的郑秀文,还是选择了“原谅”。

只是,大概这种“原谅”,不是陆骏光想要的,也不是郑秀文想给的。

经历过了,落花流水春去也,那都不是事儿。

故事很“平常”,只是在讲一个小品。

“寄养”这个话题,大概只是个引子,以往的港片里头,大概率会“主题突出”一下,这部里头也没有。

郑秀文对寄养的孩子,寄托了太多的感情,有一部分是感情的投射,但她也学会了放手,那些孩子,是她生命中的过客,但也是她念念不忘的花茶,回想起,总会有一丝余味。

 2 ) 生活的无奈。月有圆缺。

开始觉得很像郑秀文,看到评论,发现真的事郑秀文啊。

好像没有了以前影片那种无厘头,太朴实了。

没了公交线路的工作,又因为生活所迫,男主女主开始了寄养家庭的工作。

随着孩子被送来抚养,女主越发有责任感,真的关心孩子也有耐心的教育、培养孩子,以至于孩子要离开回归自己的家庭,女主对孩子的不舍。

这种离别有如割肉,女主想要领养,可相对比之下,工作人员说,国外有更好的领养家庭,如果真的为孩子好,那无疑孩子在国外比跟着女主要强很多。

女主只能放弃。

不断有孩子送到女主身边,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但他们相同的都是女主的孩子。

落花流水一样,不变的是母亲的爱,变的是一个个长大展翅离开的孩子。

多么希望最后在女主离世之前,所有的孩子都事业有成,回来看望自己的第二位母亲。

但这一画面在影片里也只是女主的梦中。

虽不知孩子们现在的事业和模样。

但他们过去的身影仍在女主的脑海。

现实生活里,这样的离开也会是永别,虽然有一个记挂着孩子的母亲,可是生活,离开的孩子已经不需要这样的港湾。

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落花流水。

珍惜当下,你所拥有。

 3 ) 郑秀文《流水落花》,一个母亲失去孩子后

她是一个爱小朋友的人,跟小朋友相处,她能直接得到快乐。

她是一个失去了孩子的母亲,孩子去世的时候三岁,遗传性心脏病,基因来自于她。

所以,她拒绝再生孩子,害怕再次失去小孩的可能性。

她是一个特别普通的女人,没有大志向,耽于日常,也热爱日常。

失去孩子,摧毁了她的日常,身体里有一个无法愈合的伤痛。

做寄养家庭是我们的女主角天美尝试的自救行动。

生活是一滩死水,小朋友的到来搅动了天美的生活,也激活了她。

寄养的第一个孩子在叫森仔,森仔又爱说话,性格还有点孤僻。

天美总是很紧张。

家里丢失的一百块钱,森仔被吓得尿了裤子,隔天森仔打架天美被叫到学校。

森仔拿钱是因为被欺负,他因为没有爸妈,带着有色眼镜的教导主任也站在欺凌者的那一方。

天美和森仔的反应很有意思,小小年纪的森仔带着一身伤沉默不语,似乎早就接受了现状,大人们本来就不会站在这一边。

天美提出抗议,明明受伤的是森仔啊。

换来主任更多的说教。

离了学校,天美对森仔说 ,只要你一句话,我就去给你讨公道。

对森仔来说,讨公道这件事在此刻变得没那么重要,跟天美在阳台吃雪变得比较重要。

天美跟森仔的关系越来越好,森仔跟丈夫一起给天美过生日的场面温馨美好。

可就在这时,森仔的亲妈出现了。

负责领养程序的莫姑娘建议天美送森仔走。

面对森仔的离开,是天美第一次表现出恐慌和愤怒,他是货物吗?

说送走就送走。

在这之前,我们隐约知道天美跟何彬失去过一个孩子,到他们做好准备做寄养家庭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 。

表面上看来,他们已经渐渐从失去孩子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显然没有。

让天美产生强烈收养心情的孩子是小花,在小花之前,菁菁试着叫天美妈妈是被拒绝的。

相比其他孩子,小花跟天美失去的那个孩子一样,有明显的先天缺陷,但是能治好。

天美想要在小花身上做出弥补,却被告知,机构有一个打分机制。

天美并不是最适合的领养家庭。

这是能打分的事情吗?

这是天美第二次发怒。

天美还有一次发怒是对丈夫。

平心而论,天美的丈夫何彬表现不错,无论是做寄养家庭,还是天美沉浸于照顾小孩子而忽略丈夫,何彬都表现比较配合。

坏就坏在男人好像永远有选择。

天美发现丈夫出轨到确认和对峙,这件事短暂地抢占了天美的注意力。

阿明受伤对天美是个警示,很多人说天美也太快原谅丈夫了,其实不是原谅,而是没那么在意。

当你受过巨大的创伤后,丈夫出轨也许变得没那么重要。

你爱干什么干什么吧,只要别影响我照顾孩子。

天美跟何彬总共做了六次寄养家庭,养育过七个孩子。

终于,天美老了,病了。

无论是失去过孩子的伤痕,还是养育过七个孩子的美好时光,都像流水一样远去。

但永远不会消逝。

流水、落花、日子,如是而已。

 4 ) 涌入流水的落花,是爱与思念延续的十三年

花儿一样的孩子们,流到了寄养之家。

落花一世,流水一生。

有些时候我们都在这流淌的时光里,成为落花。

流水落花,本意指的是光阴的流逝。

落花流水,正过来读像是一败涂地,但反过来读却有了一些意境美,影片编剧罗金翡是贾导的妻子,在上一部短片《叹息桥》中就有了不错的反响,这次她的文笔更加细腻了,或许是因为自己也已为人母,更能共情片中的母亲。

也是她鼓励导演申请香港电影发展局的“首部电影计划”,中标后拿到了几百万港币的投资,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流水落花》。

影片讨论的是香港特有的寄养家庭制度,寄养家庭是一种社会福利制度,未满十八岁的孩子如果遭遇家庭变故,没有能够符合条件的亲人看护,就可以申请寄养家庭。

寄养家庭每个月可以申领到6000港元的补偿金,等到孩子们遇到了符合条件的领养家庭,就会离开。

由此,寄养家庭像是一个暂时收留孩童的中转站,来到的第一天就注定了孩子们不会在这里呆太久。

影片聚焦的寄养家庭,女主人天美曾有过一个可爱的儿子,三岁时儿子因天美家庭遗传性心脏病去世。

天美和何彬二人经历了丧子之痛后,由于遗传疾病不敢再生。

直至天美失业,能让天美重新回归母亲身份,又能补贴家用,于是夫妻二人萌生了做寄养的家庭的想法,影片在短短数分钟就用片段回忆的方式勾勒出了寄养家庭的背景。

天美虽然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观影中能发现导演很清晰的拍出来了天美作为一个寄养母亲的成长。

因为是寄养家庭,天美要承担看护孩子的大部分责任,考虑到年龄问题,刚开始做寄养家庭时接到的孩子都比较小。

影片的细节中处处能体现出二人作为新手爸妈的生疏。

影片一共有三次关于天美的“成长”。

第一个小男孩的母亲由于吸毒被传唤,小男孩来到了寄养家庭暂时生活,天美和何彬看到男孩失禁时惶恐无措,没有回避孩子就在室内抽烟。

此时的天美可能不够称职但足够爱护孩子,所以她在男孩涉毒的生母上门叫嚣时宁愿受伤也坚定的站在身前。

这时的天美就像新手妈妈一样,即使没有适应母亲的身份,也已经有了作为母亲的责任感。

第一个小男孩教会了天美怎么做一个“寄养妈妈”。

第三个小女孩小花是个先天性唇腭裂患儿,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大大小小多场手术。

小花性格可爱懂事,真切的叫着天美“妈妈”,天美也在小花被班上同学议论时坚定的给小花鼓励支持,这次她动了真情,真的想要收养小花,她向社工请示却被告知成为领养家庭是不可以选择被领养人的。

天美心灰意冷,送走小花后消沉了很久,第三个孩子教会了天美怎样成为一个冷漠的“寄养妈妈”。

直到第六个姐弟二人来到寄养家庭,天美已经轻车熟路的掌握了和孩子们之间若即若离的关心和照顾,也轻易回绝了第七个少年的留宿请求。

这时的天美,已经学会了怎样去爱更多的孩子,她的爱从最开始的稚嫩转为对寄宿孩子们的大爱。

我认为这是很难表现的人格成长过程,但导演把它处理的润物细无声又环环相扣。

把“天美”的坚强和柔软都演到极致的人是郑秀文。

郑秀文凭借“天美阿姨”这个角色,光荣拿下了今年的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这也是我最初进入影院的动机之一。

导演的访谈录中提到郑秀文时满满的赞叹和感谢。

郑秀文作为一早被敲定的角色,也曾让贾导胆战心惊。

因为贾导仅有几百万的注资,把一切打点好后几乎付不出主演人员的酬劳。

是郑秀文拍板支持说“把钱都花到制作上吧,我零片酬出演。

”或许是对电影的热爱,或许是铁杵成针,郑秀文这部看似“毫无回报”的影片,为她赢回了梦寐以求的金像奖。

2019年,许志安的“出轨门”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令人唏嘘的是,现实中的郑秀文和电影中的天美都选择了原谅。

天美选择原谅和不离婚是因为担心影响寄养家庭评分,以后不能再照顾小朋友,现实中的郑秀文为何选择原谅,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郑秀文把天美的柔软和强硬都诠释的非常到位。

一个青年丧子且无法继续生育的女人,需要坚固的盔甲防护起自己千疮百孔的心,也需要无数孩子的爱让她回归母亲的角色,并在这个角色中完成自愈。

究竟是什么样的爱,延续了十三年?

天美和何斌二人在十三年间陆续照顾了七个孩子,平均下来其实每个孩子在家生活的时间都不长。

导演很用心的用黑幕专场和天美发型的改变来表现时光流逝,却从不拍摄孩子们的离别。

导演说如果一个人经历过一些事,她的情绪和状态是可以从发型表现出来的,就像一开始天美凌乱的长发,小花喜欢摸着天美的长发入睡,小花离开后天美就剪掉了,剪掉的是长发,也是过去的时光。

从开始做寄养家庭到天美暮年,十几年的生活一直和小朋友度过。

夫妻二人的心态从一开始的“补贴家用” “做不来就送走”到“你留下了,下一个小朋友住在哪”。

这让我想起贾樟柯《山河故人》里的那句“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天美和何斌的儿子虽然永远停在了三岁,但是他们作为父母的爱却真真切切的停留了十三年,他们的具象到了每一个遭遇变故的寄养孩子身上,而孩子们的成长又反过来治愈了二人。

最终爱变成了大爱,因为每个寄养孩子,都是夫妻二人爱的延续。

我不想把他们神话,导演拍摄的初衷也是想表达他们都是普通。

人物性格与成长,生活与诗意,爱与羁绊,无一不往,犹如人性的碰撞。

来到寄宿家庭的孩子宛如落花,无根无靠的飘落流水之家,而流水之家把他们承载到遥远的彼岸,继续流淌。

我一开始觉得,落花是孩子,流水是寄宿之家,后面感受到孩子们给予天美的疗愈和救赎。

我想,流水落花,就像这个成语本来的意思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落花,一直流淌在名为时光的河中,到达我们不同的终点。

所以在片尾,天美幻想中,在寄宿家庭生活过的孩子们从当年他们住过的小卧室出来时,每个人都是当年的模样,这或许暗示了寄宿的孩子们都没有过来找过天美,也或许表明他们都已经奔向了新的人生。

我们不能阻止时光流逝,小河流淌,但我们能铭记岁月,也能不忘相遇。

这或许也是导演使用黑幕专场,而不拍离别的原因吧。

落花一世,流水一生。

所以我们都在这流淌的时光里,成为落花。

 5 ) 流水落花

电影名字起得很好,流水落花-寄养家庭。

开篇的镜头好美。

镜头是先落花再流水,名字却是流水落花。

——要么不说话,要么尿床,没得选择。

——你以为他有得选择吗?

·先是寄养,再是领养,领养不可以选择领养对象。

——如果我们可以好好照顾他们,直到找到一个最适合他们,可以永远依靠的家,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祝福。

他们始终有自己的路要走,你可以帮的小朋友绝对不止小花一个。

 6 ) 临时亲密,持续疗愈

不记得自己是否有看到或听到《流水落花》在内地排片上映的消息,也许是这几年对电影关注少了,也许是影片本身的风格注定它很难赢得一定的热度,又或许是这样一部安静的影片很难被推至热门位置。

如果不是郑秀文终于在 10 次提名金像奖后凭借此片摘得最佳女主角的消息,恐怕很难会找来这部片子看。

影片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一对年轻的夫妻,在失去年幼的儿子后,持续接收因家庭问题而需要寄养的儿童,以此不断推进生活。

孩子们口中的天美姨姨与彬叔叔像是生活在没有出口的围墙内的人,纵使外面春去秋来、花花世界,夫妻二人永远卡在了小白花窸窸窣窣落下的那一刻,他们存在于这个世界,却囿于那一方可以听雨看山的阳台,狭窄的客厅和如流水一样的寄养孩童所形成的感情出口里,这种释放并不带来显然的伤害,甚至疗养自我,造福他人。

电影开头的几幕就点了题:长满小白花的大树在风的作用下形成了落花,落花坠入河面,被流动的河水悄然带走。

某户人家的窗台上倒是留下了几颗本该流走的小白花,在阳光下的玻璃瓶里被人的意念来保持新鲜。

随后故事便在郑秀文扮演的天美姨姨工作发生变动、社工家访、接回第一位寄养孩子等一系列镜头中慢慢展开。

影片完全让人感受不到香港作为大都会的城市感,倒也奠定了全片的基调:隐秘的角落里普通人家稀松平常的故事,它不需要多么炫目的景色,和一些华而不实的光鲜亮丽,故事本身就是质朴的。

香港并不是四季分明的地方,但影片中穿插的表现自然的镜头与主角变化的造型却在处处演绎春夏秋冬的更迭和时间的推移,同时也让全片始终在一种自然安静的氛围中推进。

每个被寄养的孩子都各有个性,各自带着完全不同的故事,影片也都尽量交待清楚孩子们各自的特点,让整个故事的线索不停地流动变化。

幸福的家庭大多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正是这些“问题家庭儿童”的故事集合让影片在情节推进上整体丰富了不少。

而另一方面,天美姨姨和彬叔叔这条看似恒定的故事线索也在不断地铺开,既交待了接收寄养儿童的背景,也讲述了两人生活及感情的变化,这条线索上的很多场戏,比如天美姨姨在一些场合不合常规的暴怒、抵触性生活、逐渐佝偻的背,都能体现出导演对细节的细腻把握和自然呈现。

我想很多经历过影片中这种丧失的人多少会有些感同身受。

有意思的是,在这里,又出现了丧子夫妻中男性出轨的桥段,不知道是否有权威的研究从生理和心理上去了解这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

当然,要接收寄养孩子的需求让天美姨姨坚定地选择了不离婚,而这其中我想也应该有彬叔叔长期以来不断容忍天美姨姨通过收养儿童来缓解丧子的痛苦不无关系,这样的生活模式既在形式上需要彬叔叔,情感上也代表了他对家庭以及与天美姨姨另一种形式上的付出。

天美姨姨和彬叔叔都代表了人的复杂性,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简单地断定一个人是好是坏,无法决定是否要彻底结束一段关系,或是全情投入。

亲子关系是影片呈现的另一重要主题,父母对子女全心全意的付出美好、伟大而崇高,这毋庸置疑,也是最经常被讨论与歌颂的。

但当这种情感被无限放大时,我们常常会忽视子女在成长中对父母的反向回馈,哪怕孩子成年以后的所谓“孝敬父母”也总是被看作对父母养育理所当然的回报。

影片中寄养孩子与临时养父母的关系设定,将父母和子女的亲缘关系拉得更远,再加上这里的养父母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失去,让观者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孩子作为被施予爱的一方其实也在无时无刻不在回馈给父母爱和成长。

影片中寄养儿童不断地到来又离开构成了一段段回忆,无形中疗愈着天美姨姨,转移注意力也好,释放无处安放的母性也好,正是这种付出滋养了遭受不幸的人。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将天美姨姨和彬叔叔捆绑在一起的那根绳子,是一个家之所以还能持续的核心。

他们不断流转在临时性的亲密的关系里,却持续地、恒久地被这些关系所滋养,得到疗愈。

在这一点上,丧子家庭与寄养儿童的结合算是全片剧情上十分巧妙的设计了。

整部影片有很多表现环境的空镜,绵延的山、干涸的河、宽阔的桥、下雨的阳台,空荡荡的没有被子枕头的床,窗户上没来得及撕掉的卡通贴纸,阳台上等待被晾干的玩偶,扔进垃圾桶的玩具、冰淇淋、烟和打火机。

一方面它们让观众看到了另一个更贴近大自然的香港,这里可以是任何一个存在在都市以外的安静角落,但它偏偏是存在在香港的安静角落,刻画了另一种刻板印象以外的香港。

另一方面,频繁出现的空镜并非毫无意义,它们在通过画面讲故事,与孩子们相关的物件记录着他们与这个家庭的交集,丢掉的烟表示天美姨姨的决心,墙上的领养广告是心生领养想法的某种外在表现,有时干涸有时流动的大河提示着春夏秋冬的更迭。

阳台在影片中出现了多次,很多重要的对话都在这里发生,这种半户外半室内的空间代表着人与外界的过渡与连接,就像天美姨姨在接收与照顾寄养儿童进入自己家庭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与外界和世界的连接一样。

在这个意义上,寄养儿童和阳台是有着同样功能,他们属于家庭之外,却是家庭的一部分,联通着家庭的内与外。

空镜的呈现很容易让人诟病为幻灯片,但在这部影片里却是恰到好处地配合了故事和情绪。

结尾部分的情节“大彩蛋”让人精神一振,但细想却有种弄巧成拙的混乱感,这样的电影大概不太配得上如此刺激的反转。

不过倒是很容易让人感叹一下生活的荒唐与无奈,这层效果可算得上一种升华吧。

在天美姨姨的幻想中集合全部寄养儿童的桥段在情感上稍显用力过度,在表现形式上又太过老套。

不太喜欢影片的尾声,但也想不到更好的结束方式了,只是隐约觉得结尾隐藏了太多无意义的镜头,不够深刻、饱满。

瑕不掩瑜,总体而言,电影还是很有感情的,故事的呈现唯美、娓娓道来,像是阳台上一盆无需太过关照的栀子花,不够起眼,但它很香很美很温柔。

 7 ) 我要有天美姨姨这样的妈多好

Sammi在七次提名,终于跻身影后的一年之后,才终于把《流水落花》看完。

万万没想到的是,扮演过各种荧幕形象(都市OL、胖妹、警察、上海小姐等)的郑秀文影后殊荣落在一个“师奶”角色身上。

同样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电影会对我如今落到的人生节点有所裨益。

故事讲述一对夫妻在丧子之后成为寄养家庭,与8个小孩经历的生活片段以及在这过程中这对夫妻如何修复关系。

这是一部日式质感的电影,简约、留白很多,故事世界很小:一间屋、一间杂货铺、一条道路、一座桥、一条河。

因为寄养家庭的特殊性,与每个孩子的生活时间或短或长,展示给观众看到的都是一些琐碎的日常,偶有挫折,总体来看是平淡、对于大荧幕来说甚至有点“无味”。

但这恰恰不就是观众的真实?

在观影过程中没想到会被期间的关于孩子早年夭折的冲突给来上一拳,作为一个两岁儿子的爸爸,看不得这些。

但在看天美姨姨与孩子们爱与被爱的互动中,还是会暗暗叹息:如果我有这样的父母该多好啊?

给孩子底气、为孩子撑腰,在中式家庭教育底下的我未曾尝过。

但我现在有机会,把我学到的这些用到我的孩子身上。

养育不是单向的,是双向的,小朋友会用一些简单的事情去教会大人怎么成为更好的父母。

电影的另外一条主心骨是讲述夫妻关系,故事中丧子本就是一道很大的槛,再经历丈夫出轨,Sammi在其后的采访中,提及到“婚姻是过程,不是答案,能够坚持走下去关系就修复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会用“经营”一词来形容婚姻吧,够我用很长很长的时间去实践。

 8 ) 流水和落花(含剧透)

一对夫妇的孩子因心脏病而死去,而开启寄养之路。

从自闭男孩,到妹妹,到兔唇女孩,到乖男孩,到一对姐弟,最后到混血儿,每寄养一个孩子,夫妻俩的情感都有变化,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特点,他们把真心都投入他们身上。

从孩子身上,夫妇汲取了不同的强大的能量。

夫妻矛盾从兔唇女孩开始,妻子想要收养她,但是丈夫不肯,最后妻子询问负责人,得到“收养不能选择特定孩子”的回复,而陷入低落。

在寄养乖男孩的时候,妻子发现丈夫在外面有一腿,在强烈的争吵后,双方的不满一次性爆发——丈夫认为妻子把心力和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忽视了最亲的丈夫;妻子抱怨丈夫需为孩子的死负责,但丈夫却说每年只有他在祭奠孩子。

但不管怎样,这段情看着就要散了,但丈夫恳求妻子给他一次机会。

两人的关系随着最后两个孩子的到来而得到修补,两人慢慢地,在和孩子的美好生活中缓过气来。

但什么事情都有终止的时候,最后一个孩子离开后,妻子病了,是有遗传史的心脏病。

丈夫在妻子的最后时光里一直陪伴她,给她做冰淇淋汽水。

如果能一直互相依偎的话,该多好啊。

本片的故事是好的,是打动人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构成了关于爱的故事,很高兴能见到近年来这类探讨香港社会问题港片兴起。

演员的表演很自然,夫妻两人和孩子们都演的挺好的。

Sammi从年轻到年长,不仅可以从她的妆造中看出,也能在她的表演中看出来。

但本片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1.每个故事结束之后的黑屏有一种割裂感 2.画面太过日系,虽然香港乡村的景色在香港电影很少看到很独特,但我觉得还是要有点港风 3.剪辑节奏存在问题,虽说是慢节奏的文艺片,但是还是要有些节奏的起伏的 4.配乐——虽然没有音乐是种留白,但也需要在合适的位置放这种留白。

 9 ) 陪跑二十年,被提名十次,港圈天后终于变影后了

你知道被奥斯卡奖提名最多次的演员是谁吗?

提示一:她提示二:总共获得提名21次提示三:还会背唐诗

你答对了吗?

没错!

这个人就是梅姨,梅丽尔·斯特里普,她单是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就已经高达17次,老陪跑员了。

梅姨虽然陪跑多年,但也多次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并且她的成就早已经有目共睹,也不需要再证明什么。

反而像小李子这样的演员,经过了漫长奋斗,捱过了岁月洗礼,奉献了几部佳作,却没有一座分量十足的奖杯在手里,确实难免会失落。

好在如今小李子也已经抱得奖杯归,不愁前路没人给。

无独有偶,国内也有和他同病相怜的演员,熬了多年,终于一飞冲天!

她就是新晋香港金像奖影后——郑秀文。

这是郑秀文经历十次金像奖提名后,第一次获得影后。

之前的九次落空早把她搞麻了,她甚至觉得自己陪跑是应该的,久而久之都习惯了这种状态。

但《流水落花》的出现,让她洗尽铅华,终于绽放。

这是部聚焦寄养家庭的电影,在国内属于相当小众的题材。

相关政府部门会负责监护未成年的弃婴、孤儿之类的孩子,但部门或者下属机构的能力有限。

因此他们会筛选一些符合条件的家庭,代为照顾这些孩子一段时间,这就是寄养家庭。

这些家庭可以在抚养期间得到一定的补助,影片中郑秀文扮演的陈天美和丈夫就看上了这笔钱。

陈天美刚失业,丈夫何彬开车的生意也不景气,做寄养家庭多少可以补贴点家用。

即便寄养家庭的评估审核再严格,他们也都顺利通过了。

终于迎来一个孩子,森仔。

他们就此变成了照顾小孩的天美姨姨和彬叔叔。

但这个森仔小小年纪就沉默寡言,平时也是一副了无生趣的样子。

任凭他们怎么精心照料,森仔全都无动于衷。

有天,陈天美忽然发现有一百块不见了,找遍了各处,找到了森仔头上。

结果,森仔不光不说话,还吓得尿了床。

她只好作罢。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很快陈天美被老师叫到学校,被告知森仔打架了。

原来森仔的学生证被同班小霸王抢了,要一百块才会还他,他就从家里偷了钱。

谁知小霸王收了钱还故意把学生证扔在地上,羞辱森仔没爹没妈,这哪里能忍!

愤怒的森仔就和对方打了起来,然后被一顿胖揍……

结果到了办公室,负责人居然愣是把森仔说成过错方。

陈天美非常生气:被欺负的是森仔,怎么被批评的也是他!

其实这只是寄养儿童会遇到的问题之一。

他们不仅会被同龄人欺负,还会被大人当成坏孩子。

大概是因为经历过不少类似的欺辱,才使得森仔不愿说话,不相信大人。

由于森仔一言不发,陈天美也没有和负责人啰嗦,但她在回家时告诉森仔:只有你说一句,我一定挺你!

陈天美确实是想通过寄养家庭赚钱,可这不意味着她不会对孩子好,反而是她和孩子相处的感情越深,就越容易悲伤。

毕竟寄养家庭是临时的,一定会迎来告别,她爱的越多就越难割舍。

森仔的离开就是这样。

没有监护权的母亲找上门来骚扰,使得福利机构必须改变森仔的寄养家庭。

陈天美听到这个消息,立刻火冒三丈!

他是个人呐,怎么可以不管他的感受,随意地把他带到这、带到那!

陈天美真心喜欢森仔,她愿意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的选择。

当初被欺负的时候,她要为森仔找老师理论,但森仔不愿意,性子爆裂的她最后就没有去。

与其违背孩子的意愿,让他经受痛苦,不如陪伴他,在他需要的时候为他出头。

这个时候,她的在乎就是她的不舍。

森仔终究还是走了。

好在悲伤不会停留,它也会向前走。

不过,森仔的经历只是他们这个寄养家庭的开端。

患有唇裂的小姑娘、爸爸进监狱的姐弟、留学的外国孩子,他们喊着一声声“天美姨姨”进入到她的生活,然后又一个接一个离开这间房子。

陈天美就像往复的流水,短暂地承接着这些落花,最后望着他们各自奔天涯。

影片虽然如此动人,但其实没有半点煽情,好像全都稀松平常,连转场都只是一瞬黑幕,呼吸般地把人从这段故事带到下段故事。

郑秀文在采访中也说:“导演没有刻意把天美姨姨神化,角色外在和内心有很大反差,一开始她也不是带着天使心去做,但当回顾时才发现,原来所做的,或者这些小朋友留下给她的,是这么有价值,也是感人的大爱。

郑秀文最初收到剧本的时候就被感动的一塌糊涂,很想帮这位新人导演,可她除了表演啥也不会,能做的就是不要片酬。

可这样还不算完,她又担当了电影主题曲《我这样活了一天》的演唱,而这首歌最后也获得了金像奖。

郑秀文可以说是电影和音乐双开门的全能影后了,你印象中还有哪个歌手演戏也如此猴赛雷?

其实导演没写剧本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人选,他需要这个角色外面看起来很硬朗,但内心有点脆弱和温柔,在他心中非郑秀文莫属。

而郑秀文和角色确实有些阴差阳错的契合。

影片中,陈天美一直热衷于照料那些孩子,除了金钱的需求,更多的是因为她的孩子早夭了,而寄养的孩子恰好给了她治愈。

但是她在孩子们身上倾注过多,冷落了一直以来陪在身边的丈夫。

他也背负着丧子之痛,需要和天美相互慰藉,然而陈天美已经在孩子们身上找到了安慰。

当妻子无暇顾及他的时候,他便滑落到了错误的窠臼——出轨了。

电影之外,郑秀文四年前也曾遭遇过丈夫许志安的背叛。

当年,许志安和黄心颖在车内亲热的视频被传出来,弄得满城风雨。

两个当事人,一个有妻子,一个有男友,可以说 是24K 纯背叛了。

就在很多人再也不相信爱情的时候,郑秀文最后选择了原谅许志安。

电影中的陈天美也选择原谅了丈夫,但原谅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她和丈夫经过争吵吐露内心,这种坦诚是修复关系的基础,却不是圆满的必要条件。

他们的心结始终都是丧子之痛。

冲突只是让他们开始处理创伤,而愈合需要的是漫长时间。

悲伤虽然会向前走,但总免不了回头,因为它就潜伏在伤口。

郑秀文聊到这段剧情时,也认为原谅只是开始,而不是终结。

陈天美后来病重住院,那些曾经照顾过的孩子已不在身边,唯一相伴的就是丈夫何彬。

何彬始终知道陈天美患有心脏病,和他们去世的孩子一样,不过他隐瞒下来了,即便在争吵的时候也没有透露或者责怪。

陈天美去世之后,他像他们过去聊过的那样养了条狗,一人一狗,在流水落花的季节慢慢走向远处。

悲伤会向前走,悲伤也会回头,但它最终还是会像条狗,成为陪伴你的记忆。

其实刘德华原本想演何彬这个角色,不过被导演和郑秀文拒绝了。

郑秀文后来表示华仔的演技自然很好,就是长得太帅,不适合这个角色,更重要的是两个人的喜剧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对观众进入故事会有影响。

这点确实,他们从《孤男寡女》这部电影开始,在20年里演了8次情侣。

郑秀文和刘德华,恐怕会是一些人最早磕过的 CP。

也是从《孤男寡女》开始,郑秀文在金像奖一直被提名,从未第一名。

这么多年,她尝试过《钟无艳》《瘦身男女》这样的喜剧片,也试过《长恨歌》《花椒之味》那样的正剧。

*《圣何塞谋杀案》剧照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形象,而其中很多作品都有华仔这个老朋友、老搭档的身影。

今年华仔给她颁奖的时候,她先一把抱住了华仔大哭。

从荧幕情侣到多年好友,小李子和凯特也是如此。

小李子托起奖杯的那晚,激动泪奔反而是台下的凯特。

他们就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荧幕情侣,你记忆中最美好的荧幕璧人都是谁呢?

不妨在评论区交流一下。

讲真,他们之间相互见证,相互支持,这种友谊简直比他们的作品还要好看。

郑秀文这次夺得影后,她在讲台上发言的时候,说到:“我想和天下所有怀有梦想的人说,追求梦想的路困难重重,你们一定要继续,记住这个画面,梦想是留给永不放弃的人的。

我好开心,这次终于不用陪跑了,我今天是冲线的那一个。

我是歌手,最后想轻轻哼几句歌: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我等到花儿也谢了。

”她笑着结束了这段话,好像把过去岁月里的背叛、友情、努力,全都串联到了一起。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大概就是这回事。

我呢,没什么特别的愿望,就是想收集一些珍贵的点赞和关注,当然,如果你不小心转发给了亲友,那也是猴赛雷的呀!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

我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美式

 10 ) 影评人舒琪评流水落花

舒琪《如果有电影》用了三期讲流水落花,评价很高。

【只要有電影】第216集(2023-08-03)我看了《流水落花》3次,不但耐看,而且感覺一次比一次好,是過去一年來所有新導演首作中成績最好的一部;但有點難以理解的,是一般輿論與網絡反應,對影片卻頗為冷待,態度相對其他幾部幾乎一面倒熱捧的作品,更顯得格外嚴苛。

影片在各方面的水準和高度都相當平均,也許是導演相對平(誠)實,描寫對象雖然都是中下層,但卻「野心」不大,更無意以什麼宏大或重要的社會議題為旨,不論主題、劇力、鋪陳抑或表演都靠大量細節及點滴積累而成,所以便被急於表態和泛評論的文字作者口洙筆伐了。

同樣被不公平對待的還有鄭秀文。

她在影片裡飾演的天美姨姨(這名字改得真好!

)雖然不是無懈可擊,但卻含蓄內蘊、層次分明,是她多年來刻意拋棄喜劇路線作多方面嘗試最圓滿的表現,堪稱修成正果,比去年任何一個資深抑或新進的女演員都強得太多了!

《流水落花》(中):細析劇本結構精密、言簡意赅、和細節與肌理之豐富【只要有電影】第217集(2023-10-03)有說賈勝颯、羅金翡編劇的《流水落花》劇本單薄,故事空洞,故作留白,其實交代不足,關鍵的細節不敢直寫。

都是一派胡言。

恰恰相反,劇本寫的十分細織,紋理清晰,前後呼應含蓄微妙,肌理和細節都十分豐富,很多地方只有三言兩語,要求的卻是觀眾的主動參與,(根據劇本提供的線索),以其想像力推敲简中因由,在新導演作品中,相當罕見、難得。

我會覺得它與《毒舌大狀》是去年香港電影中最出色的兩個劇本,雖然風格與路線迥異(《毒》片採取的是峰迥路轉、大起大合、以情節為主的寫法),但整體成績卻各擅勝場、不相伯仲。

《流水落花》(下)金獎完全忽視,惟導演能力與表現手法皆勝過去年年輕新導演说明《流水落花》(下):金馬獎完全忽視,惟導演能力與表現手法皆勝過去年年輕新導演【只要有電影】第218集(2023-13-03)《流水落花》在去年台灣金馬獎中連一項提名都沒有,是一次嚴重的被忽視個案。

最最起碼,是影片的(原創)劇本和女主角獎,都遠勝獲獎的《百日青春》和《燈火闡珊》的張艾嘉(簡直難堪死了)。

賈勝枫的導演能力和手法有很多新導演所沒有或 handicapped 的優點,包括選角準確(所有大小角色沒有一人是失手的,尤其是用了陸驗光演鄭秀文的丈夫,其平實和相對上陌生的外型,大大地幫了鄭秀文洗盡鉛華的演出一把)、調較小演員幼細入微、對日常光線變化的敏感(場景變化不多, visuals 上卻不覺單調)、和對複雜場面(如親子運動會一場)駕駁有度等。

很多人很輕易(懶惰?

)地便把他標籃為日系風格、有是枝裕和 feel ,又質疑他有高人(如張叔平)出手相助,其實都有點無聊..

《流水落花》短评

赶在mi今晚拿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纯个人私心内定)之前去看了限定场的#流水落花# 。片段式的叙事,让情绪偶尔被突如其来的剪辑戛然掐断,但仍然被@郑秀文Sammi 饰演的天美姨姨静水流深的表演拥抱了一下,轻轻地,稳稳地。那天在Podcast里听李心洁说不是只有当了妈妈的人才懂得爱小孩。郑秀文此番的演绎正正给了我这样的感觉,不着痕迹的,发自本能的。收起巨星光芒的郑秀文,与都会女性毫不沾边的天美姨姨,也许不是郑秀文,但也是郑秀文。祝愿她今晚顺利摘金。

9分钟前
  • 一粒球。
  • 还行

模仿日本家庭片并不是香港电影的出路,还有是借着本片给郑秀文补发的金像影后吧,安慰性质居多。

14分钟前
  • SleepWalker
  • 还行

只是流水不是归宿,只是阿姨不是妈妈。

15分钟前
  • Nemooo
  • 还行

淡淡的,生活中很多事就连生活本身也一样,很多时候使劲也没用

16分钟前
  • psycat
  • 推荐

很像是枝裕和,但更加寡淡,缺乏表达,恭喜Sammi终于拿到金像奖,安慰也好,肯定也罢,这绝对是你应得的,但真的好希望可以再看你演一次《孤男寡女》式的傻大姐啊。

17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可能期待太高,落差就太大。即便是 sammi 的粉,也不得不说这个剧本很单薄,人物线太浅,真的是“流水”和“落花”。剧本不行,给她的发挥空间自然就少了,这个奖,唉。

20分钟前
  • Maan
  • 较差

今日份的感动,sammi真的吼棒吼棒哎。无声的转场,营造出的割裂感,是戛然而止的寄养时光。拍社会议题会是港片的新出路吗,水会一直流淌,人也会慢慢变老,但感情不会消逝,快看那边,是#流水落花ps:结尾的空镜头真的很美,一次温暖克制又富有诗意的表达,感谢。

25分钟前
  • 精灵维达尔
  • 推荐

郑秀文演的好棒,各个年纪的神态体态都到位了。故事一般,年轻夫妇本为了拿抚养费,接寄宿孩子来家里抚养,后来有了感情天美姨姨想要收养,彬叔叔拒绝。原来两人本有孩子,因遗传病没能存活,天美姨姨不愿再生,这成了两人心里过不去的坎。彬叔叔甚至开始出轨,而天美该如何面对没有孩子、丈夫背叛自己的生活……当工作和家庭重叠,天美又该如何面对这一生。【人物】塑造上,天美与孩子的相处不如彬,彬明明很少陪伴孩子,但获得孩子更多的喜爱。【主题】心里不相信爱,人世间也就都是流水落花,没有真爱。

29分钟前
  • 推荐

故事和男女主演的表演都很喜欢 如果能够像天水围的日与夜那样 融入更多本土化特色会更好

34分钟前
  • 普拉蒂尼啃脆梨
  • 推荐

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郑秀文!当年摩登洋气的港片女郎,如今穿着最市井的布衣胶鞋演妈妈角色也依然美丽动人,正如她自己歌词里唱的那样:「任她们多漂亮,未及你矜贵,因有自信所以美丽。」寄养家庭的故事竟出乎意料地好看,甚至看到很多年前许鞍华《天水围的日与夜》的影子,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只有港岛屋村的平淡生活。最后她在弥留之际看见寄养过的孩子回来,唇腭的自卑女孩小花、被家暴虐待的男孩文森、叛逆淘气的姐弟、想要成为真正儿子的非裔混血——“ 儿子死了那么久我连做梦都没见过他,不过最近我开始觉得 他没有离开过,他在用他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回来我身边。”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流水落花春去也」隐喻时间的无穷,「天上人间」指的是空间的无垠,从过去到现在直到永远 她的悲怆都不会消逝、无论在天上还是人间。

37分钟前
  • 曼靑
  • 推荐

看着分那么低不想看,因为有郑秀文就来看了。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不敢相信这是2022年的片子,更不敢相信还入围了金像奖(郑秀文获奖另说)。演员,特别是小演员非常失败,也许不是演员而是导演的问题,因为节奏和流畅度也是一塌糊涂。导演求求你快下去让许鞍华来吧。

40分钟前
  • momo
  • 很差

比起其它讲述社会流离失所人群的护工等类型片,真得是几乎没有任何波澜的平静,就是那种日本乡间画风的平静,剧情上也几乎难以看出有明显的感情冲突,当然明显雕琢的对白和镜头语言还是很明显的。女主角的发型和样子真得是变得很奇怪,除了最后很难看出时间变化啊。金像奖女主角嘛,也就过得去吧,有点太明显啊。

42分钟前
  • p122416
  • 较差

这一批“现实主义”香港新导演似乎有种共性:对现实题材的切口敏锐调研扎实表达克制(这部颇有种是枝裕和感),但戏剧化和影像化的功夫就差了点意思;结尾舞台剧似的全员返场实在有些蹩脚。

45分钟前
  • sdebut
  • 还行

真的不能看普通话版本 太别扭了。孩子还得是自己的才好

50分钟前
  • 犭星犭星
  • 较差

#2023百丽宫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流水落花,都是生活的痕迹,蜡笔涂鸦,模糊的身高线,雪糕加汽水,眼角的泪。电影平稳舒服,带点生涩,除了主角的演技,其他角色也可圈可点,多处直视镜头的眼神,很真诚。

55分钟前
  • 空条奈奈
  • 还行

若是白话再加一星

58分钟前
  • choateli
  • 较差

流水落花,这个成语看上去很美,但它却是形容春残的景象,也比喻好时光的消逝。寄养家庭就是一池水,每一个被抛弃、被寄养的孩子都是离开枝头的落花,落花只能被动在水面上漂流,也许平缓,也许起伏,有一天它会找到自己的岸边停下。

60分钟前
  • 小小斌
  • 还行

“落花”是离开原生家庭的孩子,“流水”是寄养家庭,流水让落花继续源源长流。后半段亦可反向理解,因为两者是相互的。难得见到对文本和视听都如此清楚明白的新导演,在叙事之外,基本全程调用视听语言技巧完成主角的内心变化,看似润物无声,但情绪上有严格的起伏节奏。听完导演映后谈更加佩服他对文本和视听的透彻。讲的是寄养家庭与孩子之间的共生需求,不同孩子来与去既为主角带来陪伴,也是其心结之物的延续。导演甚至故意使用会让观众产生不快的黑屏手段去制造割裂感,目的也是为让观众感同身受,刚刚建立的感情突然中断,我在看片过程中已完全get到。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pp我是不是对我妈不好

1小时前
  • 3479
  • 较差

亲人的离去像梅雨季节…无处不在的潮湿感…

1小时前
  • 1零一一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