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曾赠
主演:陈晓轩,方嘉怡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益阳方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4
简介:丧父的12岁小女孩明月,在暑假里由于怀疑和嫉妒,将妈妈的情人推入水中疑似死亡后,迎来了人生的初潮。但是这一切,在她云淡风轻的应试化暑假日记作业,灿烂童年式的描述中结束了。影片表达的是一个小女孩成长的孤独和羞耻,同时也刻画了人在面对体制时的自我分裂和粉饰太平。 《明月的暑期日记》有一种独特的诗意。 大量隐喻符号和主..详细 >
这种类型短片是北电的老艺能了,每年都有那么几部。值得夸耀的无外乎是各部门的协同水准非常之高,导演的作者性和独特性。但是说真的这可是北电的毕业生,制作水准并没有到让人惊讶的水准。真正让人觉得审美疲劳的是表达的方式。梦境,水,金鱼等符号的滥用;大多数毕业作品中会出现的父权的缺失,并随之一同出现的幻觉与符号重构。现在的毕业生都太爱这些东西了,你拍我也拍他拍她也拍,千篇一律地呻吟着无病的痛。有些伤痕是很难去放大的,特别是当你没有那么痛的时候。不过,它的呈现没有支离破碎还是说明这个剧本根本上还是非常扎实的,只是希望以后我们换一些个表达方式,意象的堆叠并不会显得很高明。
恋父情结的女孩,想取代妈妈的位置。这短片是我比较喜欢的那种。
有点金基德漂流欲室的赶脚,一个故事一条线
梦境中“金鱼”涌出、母亲“附体”的那一刻真赞!两本日记,一本方言、一本普通话也是十分用心的设置。剧本就文学性而言完成度很高,集中地塑造了少女长大成人的敏感、多疑和孤独,可惜符号堆砌得太满,同时不喜欢通篇念日记的处理,显得有些违和,它打破了文本营造的静气和韵味,还有些故作天真的刻意
虽然有很多隐喻,但还算有趣有吸引力,那条鱼儿从胯下游出的画面真好,比较成熟的画面和音乐了,七月半路上的萧瑟那一幕也很震撼,唯一不足在于暑假日记这个形式用的还不是很好,这样的旁白似乎有另外一种呈现形式。渔船里摇摆的家很有意思,整部片子生活质感做的很好。
可以get到意象,就导演想要表现的那种情绪。但是设定太假,妈妈是舞女的部分流于表面,当然也是时间太短造成的。 两种日记,不同心情,极为讽刺。
全程揪心,梦境与惊悚的段落相当惊艳!
少女心事、孤独成长,表现手法浑然一体,潮湿又静谧的江边空间营造得相当成功,内心世界的噩梦段落亦很出彩。短片以暑假作业(日记)带出了成人世界与青春季节的双重文本,有个性也有共性。作者的自觉,更令它与同在湖南在地的《杨梅洲》、《鸡蛋与石头》形成了有趣的互文。
淹死的水猴子上岸简直封神!
苦苦的夏天,少女故事里家总是比自身大。想讲的事挺多的,梦境那段意象完成得很棒,最后一点日记内容的对比非常苦涩,就是很不喜欢只是以老师偷看日记为线索开启叙事。三星半。
俄狄浦斯情结下的执念和反抗,视听上运用了大量符号化元素进行隐喻
有几个镜头很棒很惊艳很诗意,但是,无内容基础的“诗意”只能是廉价的唬人的东西。看了几个短片,发现可能是时长限制,短片真的很难拍出什么好东西来。 @2019-01-29 18:32:54
女孩成长中的两级对立,梦境总是潮湿的,如同她的家即船,总是飘荡在水中。
FUCK MAJORITY.
7;金鱼暗示初潮真的惊艳到了
忧郁!
两本作文内容的朗读对比点得精彩,但文本诉求的现实主义相当脸谱化。
7.5 只要不搞奇观隐喻和无痛呻吟(或许的确有痛,但是没有那个能使人共情的表达能力)的毕摄就已经算比较好的了。能再锦上添花,今晚看的三个短片里这个确实比另两个要高明不少。女主角选的真好,好看也有戏,开始觉得冒出方言的部分突兀,后面原来也是有设计的。配乐真的比另两部好太多其实是一个反向《老兽》的故事,所以看到中后段觉得特别好,结尾被大家称为神来之笔的超现实片段反而破坏了前面的整体美感,作为导演的风格尝试,自然有人喜欢有人讨厌,不过这段超现实拍的的确可以。对于孩子视角的处理和《冬冬》一比较就知道年轻导演的确是差火候的如果能做成一个欲望的和解就更好了,真是没看到过任何一部对长辈欲望的宽恕,难道大家都还是“为老不尊”那一套?相比于其他想当然的情节,这个超现实处理也可以称之为一种讨巧的手段
导演请指教认识的曾赠,看了这个毕业作品真的有点东西,选题就很棒了,符号化意象的处理也很好,被金鱼的镜头惊艳到了,最后暑假作业的反转,值得回味,很喜欢。
很棒!无论是那段对女孩初潮的描写,还是结尾写给自己和写给老师的日记本的对比都好得令人振奋。导演好有灵气!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这种类型短片是北电的老艺能了,每年都有那么几部。值得夸耀的无外乎是各部门的协同水准非常之高,导演的作者性和独特性。但是说真的这可是北电的毕业生,制作水准并没有到让人惊讶的水准。真正让人觉得审美疲劳的是表达的方式。梦境,水,金鱼等符号的滥用;大多数毕业作品中会出现的父权的缺失,并随之一同出现的幻觉与符号重构。现在的毕业生都太爱这些东西了,你拍我也拍他拍她也拍,千篇一律地呻吟着无病的痛。有些伤痕是很难去放大的,特别是当你没有那么痛的时候。不过,它的呈现没有支离破碎还是说明这个剧本根本上还是非常扎实的,只是希望以后我们换一些个表达方式,意象的堆叠并不会显得很高明。
恋父情结的女孩,想取代妈妈的位置。这短片是我比较喜欢的那种。
有点金基德漂流欲室的赶脚,一个故事一条线
梦境中“金鱼”涌出、母亲“附体”的那一刻真赞!两本日记,一本方言、一本普通话也是十分用心的设置。剧本就文学性而言完成度很高,集中地塑造了少女长大成人的敏感、多疑和孤独,可惜符号堆砌得太满,同时不喜欢通篇念日记的处理,显得有些违和,它打破了文本营造的静气和韵味,还有些故作天真的刻意
虽然有很多隐喻,但还算有趣有吸引力,那条鱼儿从胯下游出的画面真好,比较成熟的画面和音乐了,七月半路上的萧瑟那一幕也很震撼,唯一不足在于暑假日记这个形式用的还不是很好,这样的旁白似乎有另外一种呈现形式。渔船里摇摆的家很有意思,整部片子生活质感做的很好。
可以get到意象,就导演想要表现的那种情绪。但是设定太假,妈妈是舞女的部分流于表面,当然也是时间太短造成的。 两种日记,不同心情,极为讽刺。
全程揪心,梦境与惊悚的段落相当惊艳!
少女心事、孤独成长,表现手法浑然一体,潮湿又静谧的江边空间营造得相当成功,内心世界的噩梦段落亦很出彩。短片以暑假作业(日记)带出了成人世界与青春季节的双重文本,有个性也有共性。作者的自觉,更令它与同在湖南在地的《杨梅洲》、《鸡蛋与石头》形成了有趣的互文。
淹死的水猴子上岸简直封神!
苦苦的夏天,少女故事里家总是比自身大。想讲的事挺多的,梦境那段意象完成得很棒,最后一点日记内容的对比非常苦涩,就是很不喜欢只是以老师偷看日记为线索开启叙事。三星半。
俄狄浦斯情结下的执念和反抗,视听上运用了大量符号化元素进行隐喻
有几个镜头很棒很惊艳很诗意,但是,无内容基础的“诗意”只能是廉价的唬人的东西。看了几个短片,发现可能是时长限制,短片真的很难拍出什么好东西来。 @2019-01-29 18:32:54
女孩成长中的两级对立,梦境总是潮湿的,如同她的家即船,总是飘荡在水中。
FUCK MAJORITY.
7;金鱼暗示初潮真的惊艳到了
忧郁!
两本作文内容的朗读对比点得精彩,但文本诉求的现实主义相当脸谱化。
7.5 只要不搞奇观隐喻和无痛呻吟(或许的确有痛,但是没有那个能使人共情的表达能力)的毕摄就已经算比较好的了。能再锦上添花,今晚看的三个短片里这个确实比另两个要高明不少。女主角选的真好,好看也有戏,开始觉得冒出方言的部分突兀,后面原来也是有设计的。配乐真的比另两部好太多其实是一个反向《老兽》的故事,所以看到中后段觉得特别好,结尾被大家称为神来之笔的超现实片段反而破坏了前面的整体美感,作为导演的风格尝试,自然有人喜欢有人讨厌,不过这段超现实拍的的确可以。对于孩子视角的处理和《冬冬》一比较就知道年轻导演的确是差火候的如果能做成一个欲望的和解就更好了,真是没看到过任何一部对长辈欲望的宽恕,难道大家都还是“为老不尊”那一套?相比于其他想当然的情节,这个超现实处理也可以称之为一种讨巧的手段
导演请指教认识的曾赠,看了这个毕业作品真的有点东西,选题就很棒了,符号化意象的处理也很好,被金鱼的镜头惊艳到了,最后暑假作业的反转,值得回味,很喜欢。
很棒!无论是那段对女孩初潮的描写,还是结尾写给自己和写给老师的日记本的对比都好得令人振奋。导演好有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