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对吉姆贾木许的新片the dead dont die 的介绍,突然就很有感触。
警察小警察都是“读过剧本”的人,剧本代表自认为懂得的人生,老的也许年轻过,但是现在准备退休了,等死而已。
小的年纪轻轻,却已经对世界不抱什么期望,让老的都不喜欢。
白农夫口口声声“make America white again”却不知道自己就是个炮灰, 黑人杂工也是个炮灰,被欺负的炮灰。
炮灰贡献当然大, 但是炮灰却没有什么个体意识, 不是太蠢没意识到,而是个体意识的前提一定是跳下海游泳, 不舒适,因此习惯了,从开始就定位好了自己的一辈子的剧本,并且心甘情愿这样活下去。
死的时候,照例要挣扎一下下,却不知道为什么。
醒过来的僵尸, 和即将被咬死的人,在这个小镇没有区别, 都沿袭着惯性,Wi-Fi,咖啡,Siri。。。
小店主人,五金装备齐全,代表着因为害怕失去而努力囤的资源,房子车子工作保险银行存款医疗健康甚至防身武器,统统都不是活着的目的,然而人们习惯了追求它们,带着这些巨大的负担逐渐步入墓地。
直到月圆之夜刨墓出坟,口里依然喊着咖啡Wi-Fi。
小店主人代表一辈子努力经营装备却迷茫不知道为了啥,每次等到鸡汤邮差跟他说外界的吹牛,才有了一点点远方的幻想。
牛人导演,但导演就是艺术家,艺术家都是梵高一类的偏执,灵光一闪,这样解释世界也行得通, 而且非常过瘾, 就是世界是个多面镜子, 这样有点悲观。
我一直以为, 思想,和行为,两件事不是一件事。
谁也不是谁的boss。
所谓知行合一, 应该是走走想想吧。
打个比方,广告说 你每天坐在那里冥想十分钟, 然后你炒股就比大多数人好一点, 这事看起来毫无联系, 但是好像是真的。
然而你这样做了,不久以后,你就发现, 根本就不是真的, 你冥想就是为了冥想而已。
甚至你要穿正装,铺地毯, 放音乐搞的挺隆重。
如果这坐久了,你产生了惯性, 那挺好的。
我们并没有被要求从妈妈肚子爬出来,然而,当你不高兴了,可以去怪老妈吗?
不可以,因为她也没有要求把你生出来。
真的吗,我想如果是负责任的妈妈,这是真的。
生孩子,实在是本性如此,就好像南瓜籽长了一个大大的南瓜,而不是西瓜,也不是蝙蝠。
苹果树结了这么多苹果,苹果也没有要求被结出来,树也没有要求生这许多小苹果。
不要被父母说的“就是无聊了想生个小孩玩玩”给骗了,她也没有要求自己生一个。
所以,虽然只不过到了一个七十多亿人的地球,作为万中无一的你,不能如此轻易的当了僵尸。
谁也却没有欠你一个开开心心的人生,就像父母尽量像你保证的那样“生了你就要负责到底”这类的他们自己都蒙在鼓里的话术,因为你的出现,是大于他们的意志的。
就像南瓜大于生他的藤蔓的意志, 苹果的出生大于果树和浇水的农夫的意志一样。
他们不欠你一个开心的人生,你也不应该被他们洗脑成为一个被宠坏的宠物,你的人生开心与否,跟自己有关,你的人生长短与否,幸福与否,富贵还是恶霸,都是自己的事情。
唯一不好的,应该就是你不是你自己,成了炮灰吧。
我想,天才导演戏谑的故事,是努力想将这一点突兀的表达出来吧。
带着keep america white again帽子的农场主;丧尸爆发的原因,是开采页岩导致的环境变化;众人明明都觉得很不对劲,却又都无动于衷,过一天是一天。
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当然这解释不了仙姑的角色,还有突然meta吐槽起剧本和导演的那一段,也许是贾木许特有的随意诙谐了。
最后灾难到来,包括不关心时事的嬉皮傻脸三人,众人全灭。
只有那几个年纪虽小,但头脑聪明,关心国家大事的小孩没死,象征了希望。
导演访谈里说” I want younger people to be aware. And they are. In fact, the younger people are the leaders now.。。。
Teenager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to me in many, many ways. Culturally, they define us, our music, our sense of style. “还有片中丧尸欲望太强,死了也要活过来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林中流浪汉是抛弃了一切物欲,所以是在众人之上的存在?
导演原话” The problems of mass consumerism, the things that are woven into Romero’s films, have only gotten worse. They haven’t changed. So why would you need to push it? We’re at a crisis because of what his films were warning. “感觉一般般,熟悉的慢节奏冷幽默,不过司机还是又帅又萌,加半星吧 (司机用星战的钥匙链,这也算笑点么=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导演的访谈全文 https://www.vulture.com/2019/06/jim-jarmusch-interview-the-dead-dont-die.html
拍的这么随心所欲的电影,也是不多见了。
世界末日在好莱坞电影中非常常见,但这样的世界末日你肯定不会相信。
因为他没有你印象中的大特效,大场面,也没有高科技,超级英雄什么的。
有的只是一个小镇的居民,普通的警察,普通的酒店老板,问题学生,拾荒人,小卖铺店主等等。
电影以小镇两个警察为主要线索,他们的工作就是在小镇巡查,处理居民的报案。
突然有一天,天生异象,大家都发现了各种不寻常的事,但又不能确信到底是怎么回事。
只是这一天天黑的特别晚,森林里也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现象。
就在大家入睡后,世界末日就这样来了。
第二天,小镇发生命案,镇上唯一的餐厅的老板和服务员死了,像是被野兽咬伤。
但镇上已经再传是丧尸干的,于是警察就去展开调查,调查后发现,确实有问题。
于是一场人类大战丧尸的战斗即将打响。
但当你因为是一部血腥的丧尸片时,电影还给了你科幻元素,于是你看到了外星人。
电影是一部安静的丧尸题材喜剧,喜到丧尸死并没有你以前看到的那么恶心。
比如丧尸被砍头后,你看到的是脖子喷出一股气体,没有血浆,看上去似乎挺反常理,但想想你又会觉得没毛病——《丧尸未逝》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世界电影”,欢迎朋友们关注
毕赣曾是个诗人,因此他的作品,时常被拿来解读。
吉姆·贾木许也是个诗人,但他的电影,却几乎没什么解读的余地。
杀姐看过贾木许的片子并不多。
可他的电影,只要你看过一部,绝对就能认出来下一部。
因为它们乍看之下——对话很尴尬,人物很疏离,正片剧情怪异到基本没啥故事性。
换句话说,就是:这很贾木许。
但拿毕赣与他做对比,显然折煞了这位美国独立电影教父。
毕竟他豆瓣评分最低的电影,都能放到戛纳做开幕影片——《丧尸未逝》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森特维尔的美国小镇。
这里人烟稀少,穷山恶水。
镇中心只有一家餐厅,就连富人阶层的代表,都只是个养了一群鸡和几头牛的老光棍。
而作为主人公的三位警察,就是这里的全部警力了。
影片以一老一少,两位警员的视角为索引,讲述了一个世界末日,丧尸在镇上大开杀戒的奇事。
神奇的是,这部丧尸片并不玩血浆,也没有什么特别恐怖的情节。
甚至于,在老年警员(比尔·默瑞 饰)质疑青年警员(亚当·德莱弗 饰),为什么面对末日如此淡定时。
对方给出的回应是“吉姆(导演)给我读了完整的剧本。
”
《丧尸未逝》里,不仅有丧尸,还有隐居者、丧尸迷、小文青、外星人......如果不是贾木许在结尾时,用旁白点名了主旨,你甚至都不知道这片儿到底想干什么。
也难怪,一些好莱坞大腕宁愿自降片酬,也要接贾木许的电影,因为这一切实在太神奇了。
你没看错,真的是贾斯汀·比伯的前女友瑟琳娜鉴于很大一部分人,应该都不会看它。
杀姐索性给大家透个底:《丧尸未逝》虽然对隐喻构置的并不精心,但它本身只是在讽刺消费主义。
影片中的丧尸,都在重复自己生前离不开的东西。
有的喜欢咖啡,有的沉迷时尚,有的到处找WIFI,有的死捧着自己的Iphone不放。
就像丧尸咬了人会传染,现实中的消费主义也会同化身边的人。
贾木许对大众的跟风,非常嗤之以鼻。
哪怕将这些人,拍成失去思考能力的行尸走肉。
电影中多次出现了,时间错位的提示。
但紧接着它又会告诉你,这是源于人为造成的地球自转轴偏移。
也就是说,所有的灾难和厄运,都是人们自己铸就的。
大部分人简单浅薄的欲望,就是末日来临的最大征兆。
虽说片中的三位警察,都在对抗丧尸的过程中被“同化”了。
但故事里还是有逃出生天的三类人:①躲在森林里的隐士,因为他早就六根清净了②保持童真的孩子,因为他们对一切依然充满好奇③给奇异博士当过老师,现在终于现了真身的外星人尴尬里充满了绝望,调侃间还留下一线生机。
这就是贾木许,从不表明立场,却时刻充满情绪。
他的这部作品,虽说借用了B级元素,但归根结底,丧尸还是完全融入了贾木许独有的体系里。
你可以说,他这叫自我重复,暴露了创作上的惰性。
但另一方面,贾木许在商业电影勾连宇宙、占据主流的大时代,却仍旧能坚持自我,这本身就很难得。
在他的前作上映时,有媒体问过他对于好莱坞的看法。
贾木许这样回答:“好莱坞片方的问题就是胆小,他们害怕任何无法评估其市场表现的作品。
在这样的好莱坞片场制度下,任何创新之作都是个奇迹。
他们害怕任何他们不知道如何营销的影片,害怕在艺术上有大胆尝试的作品。
”有这样的想法做支撑,贾木许的一切反传统、反类型、反美国主流文化的做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对贾木许产生了兴趣。
那杀姐更推荐你,去看看他的处女长片《长假漫漫》,或者最为人称道的《天堂陌影》。
如果可以接受,那你绝壁会爱上贾木许。
不过,就算丝毫无感也没关系。
因为这位美国诗人始终在那里,用不断地自我坚持或者说重复在高喊:只要好莱坞固步自封一天,我就一天这么剑拔弩张地耗下去。
我想讲的跟电影没有太多关系,只是这么简单又情节温和的丧尸电影真的适合一边抱着爆米花,一边关上手机,忘掉工作,忘记前女友对你的刻薄,也不用刻意去理解电影的剧情。
就简简单单的和导演演员一起听着那些尬聊对白,然后昏昏沉沉的睡去,不用管结局如何,不用想前女友是否还会回心转意。
只是在乡村音乐的背景中 尘归尘,土归土。
一切感觉都不是多么重要了。
【本文涉及无关大剧情走向的剧透,慎读】
剧照走出电影院的第一反应真的是太冷了。
这次的贾木许放弃以往的“教育式电影”,即“我要把我所有的文学音乐历史哲学方面的知识都传达给你”派,而走了一次讽刺诡异风。
大概导演是在体恤观众朋友们大夏天的太热了,开空调又太不节能吧。
总体来说还是挺成功的,继热门吸血鬼题材之后,贾木许又将手伸向了僵尸主题。
整部电影一句话就是:穿着贾木许的衣服——既然要刻意,就刻意到底咯。
写满尴尬的警察团队,格格不入的停尸房老板,还有打酱油的众小镇居民和来客,几乎没有一个人的设定是所谓合乎电影常理的,但正是这种反常感令电影直给观众送冷风,露出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我还是蛮能理解为什么本片在戛纳上口碑没有那么高的——导演风格极强、极富个性以及嘲讽性质、同时铁打R级本质的本片,确实是很难博得主流观众的一致喜爱。
几个细节:青少年三人组的结局没有交代很清楚,跟同伴确认了一下,应该不是我看漏了,来客三人组也有点炮灰,可能目的就是拿自己的车碾压一下smart;墓地警车上的对话很有意思,虽然从Adam Driver一开始关于主题曲的台词就有些可以猜到;“Wifi”使我看到了自己时候的样子,尽管我手上可能拿的不是刘海款iPhone而是5s;不拍动物大概是因为太难拍了,感谢鸡腿的友情出镜;Bill Murray在《丧尸乐园》里头的扮相不知为何久久在我脑内徘徊,Adam Driver的钥匙链算是个小彩蛋,Tilda Swinton在停尸间里与两个尸体的那段我觉得设计的很好,整个人边憋笑边发抖;影片本身细节我觉得做的很好,很多东西要么是在玩梗,要么是有寓意的,加上两首洗脑原声(我还专门看了一下片尾,歌曲那里真的只写了一首Dead Don't Die)和还算恰当的升格慢放把气氛搞得很好,真的同时达到了恐怖与搞笑的双重效果,但这更让我觉得人物设计令我有些摸不着头脑,或许导演是想借此代表各类人群才放置了这么多角色,倒不免显得故事有点支离破碎且刻意——这种刻意感却或多或少失去了其他情节设置的那种讽刺式刻意感,令人有些出戏,这点包含了部分新闻、广播、解说、特效还有镜头表现,特效还能说效果倒也蛮好玩的,但一切的一切归总到了最后一小段说教着实令人有些失望,某种意义上倒挺符合"this is gonna end bad"的预言。
总而言之,贾木许开心了,演员大概也挺开心的,拍摄团队大概也挺开心的,观众简直要被丢到北极去了,还得被逼着说"it's a real nice place"。
很难评分的一部电影,最后思索了一下还是先给了6分。
最后说一句自己的废话:以后要是我自己拍僵尸片,滚字幕的时候我要给每个角色都起个名字,然后写成“in the memory of”。
1.对白略尬,好似捧读2.致敬希区柯克 惊魂记 和 鸟3. 剧本冗余,略显编凿附会,如3个hipsters,3个小朋友。
这两条线像是在凑时间打酱油4. 男警员说读过剧本(script) :这个梗很爽。
可以看出全片荒诞的气氛是一种常态。
其他丧尸片往往对zombie的出现会有较长的接受期,显得假正经。
5. zombie执迷于生前的爱好
Oh, the dead don't dieAny more than you or IThey're just ghosts inside a dreamOf a life that we don't ownThey walk around sometimesNever payin' any mindTo the silly lives we leadOr the reaping we've all sown...---Sturgill Simpson
作品提名一览:
一部风格迥异的丧尸片有那么一丝好笑;有那么一丝冷峻;有那么一丝恐怖;有那么一丝温暖;有那么一丝批判;有那么一丝嘲讽。
这就是水瓶男Jim Jarmusch带来的(自编自导)新作《丧尸未逝》。
身体关系(累成狗、想睡觉),这篇影评就不详解了,简单谈一下个人感受。
1,Jim Jarmusch新作,延续了一贯的格调---“不着调”不要误会,这个词搁在这不是“贬义”,而是“中性”。
就笔者看来,所谓的“着调”,就是走“大众路线”,迎合观众口味,没有自己的特色、观点、思想。
反观“不着调”,即走“小众路线”,狭义理解:看得人少,被边缘化;广义解释:有个人印记、偏人文思考。
简而言之,两者的受众群不同,就内容实质而言,各有千秋。
2,演员演得很高兴,是不是要笑场了...Bill Murray越老越像意大利老帅拉涅利,剧中饰演一名特淡定、忒怀旧的小镇警长
Tilda Swinton拿起太刀成了“星战”+“漫威”结合版古一法师,剧中饰演剑术秉义的停尸房看守人(不是地球人)
流行歌手Selena Gomez+Austin Butler,这组搭配确定不是在重温“Selena Gomez+Justin Bieber”的昨日情缘?
朋克教父Iggy Pop继续不务正业,出演留恋咖啡的僵尸
3,剧情古灵精怪,给你们瞧一瞧什么是“文艺腔”的丧尸剧a,文学辞藻比如:ashes to ashes,and dust to dust(尘归尘,土归土)b,画面影像比如:黑夜里、丧尸中,一袭白衣、手持太刀的月下传奇Zelda(这名字游戏迷不会陌生,老任旗下的超级游戏明星“塞尔达”)c,音乐回响一部作品,至始至终,一曲乡村民谣控节奏,不带换的,什么情况?
Jim Jarmusch如此迷恋这首同名歌曲?
有可能,但仔细观察,还存在另一种情形,那就是导演有意识地将歌词融进故事,换句话说:加长版MV,懂了没有?
4,故事的弦外之音,含沙射影了啥?
a,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世间之人,追名逐利,可到头来,归为尘土,随风而逝。
b,人,常常留恋的,不是生命本身,而是身外之物(金钱、物质),这些东西,能不能带走?
又能不能带来?
想一想,岂不可笑。
c,世界的走向。
随着环境的日益苛刻,人类未来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说不准末日之时,人们真的会像行尸走肉一般,互相侵蚀、相互吞噬。
终。
编剧★★★☆☆(故事留于形式,最后是“难圆其说”,还是编剧故意而为之?
不解亦)导演★★★★☆(自编自导,思想性值得借鉴)演员★★★★☆(演得随性,不做作)剧情★★☆☆☆(故事过于单一,挑剔的人会看不下去)视效★★☆☆☆(简朴美)音效★★★☆☆(主题曲有意境,其他就一般了)推荐度★★★☆☆(不一样的“丧尸剧”)
活久见系列。
是的,你没看错!
就在今年5月,一部名为《丧尸未逝》的丧尸片,不但入选了戛纳电影节,而且是作为开幕影片上映,并且获得金棕榈大奖的提名。
各位看官肯定会说,丧尸片谁没看过啊,《行尸走肉》播了很多年了嘛!
电影也有很多啊,从《惊变28天》,到《生化危机》系列、《僵尸世界大战》、《我是传奇》,谁要是天天上网却没看过几部丧尸片,那就等于是中国人却没吃过宫保鸡丁啊!
但是要说一个丧尸片能入围戛纳电影节,甚至获得金棕榈大奖的提名,机智如你也会明白,这肯定不是普通丧尸片那么简单。
先说本片导演,大名鼎鼎的吉姆.贾木许!
出生于1月22日的水瓶座,人称“美国独立电影的宗师”。
话说贾木许从20年前就被以我为首的一群(青年)影评人所热爱,2002年他和陈凯歌等15个导演合作拍摄的影片《十分钟年华老去》可以说代表了当时世界影坛的最高水准。
(而我和几个哥们一起为这部影片写的影评也代表了当时国内影评届的最高水平!
)
贾木许的电影通常会看得人目瞪狗呆,不知道在说什么。
其实他的风格说白了就是“反常”:剧情反常,人物反常,拍摄手法也反常。
他说:“人生通常没有剧情,电影为什么要有?
”这其实是每个水瓶座的通病!
贾木许的电影总是以一种轻松但又荒诞的气氛开头,然后慢慢把你领入他布置好的,与众不同但魅力十足的光影世界。
比如《丧尸未逝》这部片子,从一开始就透着诡异的气氛:一上来就是一辆警车缓缓驶过空无一人的墓地,基本上已经把这影片里两大主要阵营都指明了—— 丧尸和警察!
下面这两个警察是本片主演,他们的来头可都不小:
先说这个年轻的,他叫亚当.德赖弗,就是《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里的凯洛.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这两部电影里都是一样的囧傻呆萌,真是不知道他怎么能持续不断的获得片约。
岁数大的这位就更不得了了,比尔.默瑞,大名鼎鼎的电影《土拨鼠之日》的主演 《土拨鼠之日》究竟有多伟大呢,这么说吧,是它开创了时间轮回题材影片的先河,之后的电影比如汤姆克鲁斯的《明日边缘》,什么《源代码》、什么《恐怖游轮》、什么《忌日快乐》,这些影片见到《土拨鼠之日》都得跪下叫爷爷。
《恐怖游轮》2009;《源代码》2011;
《明日边界》2014;《忌日快乐》2017 在这之后你还会见到一个更让你惊喜的人, 剧中人物叫Zelda,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妻子同名。
其扮演者就是---:
没错,就是《奇异博士》里的古一法师!
帅气逼人的蒂尔达.斯文顿在片中饰演以为殡仪馆老板娘,同时也是一位武士刀大师。
她将在影片后半程里一个人斩杀丧尸,无人(尸)可挡。
接下来介绍丧尸产生的原因,不得不说其实相当敷衍:
极地水力压裂开矿活动,不知如何就导致了地球自转的失衡,进而极大影响了日照小时数,以至于丧尸们就从墓地里复活了。
其实你也不用care到底丧尸是怎么复活的,这就像你的女朋友生气一样,不要费力研究她为什么生气(反正也研究不明白),只需要知道解决的办法就好了。
要说这部影片里的丧尸还是...好吧,挺萌的,他们复活之后并不是一味地杀人,而是......
是的!
他们冲进了一家咖啡馆,开始疯狂地喝咖啡,不怕烫,也不怕撑,喝完所有咖啡之后,心满意足而去!
倘若以后再有人跟我说他嗜咖啡如命,我就让他看看这个!
接下来的丧尸就百花齐放了,有喜欢士力架的:
有喜欢无线网的:
还有喜欢时尚的摩登女丧尸:
“他们会被生前做过的事吸引”,从坟墓中爬出来以后还在一门心思、奋不顾身的追求这些东西。
看到这里你肯定想的和我一样,在众多僵尸片里,这样的设定和思考也不算太优秀呀,就凭这就能进戛纳吗?
这里我就要告诉你一个大秘密了,这个片子要换成是你我,或者任何一个亚洲导演,那肯定都不能进戛纳的!
但恰恰只有贾木许可以。
为什么呢?
因为首先,贾木许是来自美国的导演,却又一向与好莱坞对立的独立电影导演,他的每部影片都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印记,尤其是他那种特立独行的反商业模式,特别受戛纳电影节评委的欢迎要知道,戛纳电影节一向遵从“艺术至上”这个大原则。
再加上,今年好莱坞选送了昆汀的新片《好莱坞往事》到戛纳,戛纳必须给好莱坞一个下马威啊!
那意思就是你看,我们喜欢的是贾木许这样的,不是你昆汀那样的。
《好莱坞往事》还有一个月……就上了 虽然今年戛纳的金棕榈大奖给了韩国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但是你千万别以为戛纳评委的内心已经向亚洲倾斜。
奉俊昊努力了这么多年才入围戛纳获了大奖,而今年66岁的贾木许已经是第六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了,如果算上其他单元,贾木许已经十几次入围戛纳。
对于贾木许来说,戛纳真的就像自家后花园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啊!
至于说贾木许为什么没有获奖,那更好理解了:这位来自美国的独立电影导演,既有文化自信又有艺术自信又不缺钱,他要奖干啥?
还是留给那些苦哈哈拍电影的后辈导演们去吧。
看到这里你就会释然,至于影片结尾的情节如何,还那么重要吗?
就算小镇上的居民一个一个变成丧尸,最后的两名警察也已经是岌岌可危,这一点也不重要了,因为贾木许的电影和他本人一样,注重过程,不在乎结果。
友情提示一句,影片结尾非常荒诞且超现实,不喜欢的人一定会拍桌子大喊:我靠什么玩意儿。
没错我就是拍桌子的人之一。
希望你喜欢那样的结尾!
微信搜索公众号:“hangkongqumovie”(航空曲电影)关注我们,一起拍桌子!
虽是独立于好莱坞大厂的艺术片导演,但吉姆·贾木许这些年一直都在主流娱乐(或者说是吸收亚文化的流行文化)中寻找灵感,从《唯爱永生》里的吸血鬼到《丧尸未逝》里的僵尸,都成了他借机嘲讽的载体。
这次,贾木许调侃的不只是早已侵蚀所有人的消费主义,还有电影作为“虚构创作”内在的逻辑。
因为地球的自转轴偏移,所以死去的人都复活了,成了僵尸攻击人类,这本就是个简单到粗暴的理由,却要求演员们忠实地“照剧本”演下去,完全不顾此种类型片必须的恐怖、血腥元素。
领衔的比尔·莫瑞让人想起他年轻时的代表作《捉鬼敢死队》,可如今他已成为黑色幽默的代言人,只能用最原始的美国方式来抵御僵尸,毫无效率可言。
与埃德加·莱特的那部《僵尸肖恩》的格局相似,《丧尸未逝》同样触及到了僵尸的社会性,他们复活后依然在追求咖啡、Wifi等强势消费品,可贾木许只是在枪爆头,刀斩首的过程中,轻描淡写地触及到了种族主义等社会弊端,大部分时间都陷入了游戏式的漫无目的之中,不够犀利,也不够恶搞。
片中真正有趣的角色,并非的依仗暴力的警察和“外星女煞星”,而是那个主动逃离现代文明的流浪汉,只有他能在”The Dead don't die“中坚定的存在,在怀旧的歌声中冷眼旁观。
Not a typical zombie comedy. Jim Jarmusch knows his hipster audience well. I would watch a whole movie about a Scottish samurai alien though.
60/100,明明那么多有趣的亚文化元素出现,但怎么能拍的一点意思都没有啊。。。完全平平无奇的电影,风格上还是贾木许那套慢慢悠悠的闷骚系。
比较平缓缓慢。有些地方很幽默,有些地方蛮讽刺的。本来是很喜欢丧尸片的,但是说不上什么就是不想给三星,可能是因为导演太自以为是了吧。观感平平。
太戳我笑点了,笑到头掉,无厘头中略带些小调皮,贾木许是真正玩电影的人,他可能知道很多影迷都曾经痴迷过丧尸电影,所以他把吐槽写进剧本里,把品味塞进歌曲里,真的是私心喜欢这个调调,四星半。
"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僵尸。”“活死人今天还不想灭亡。”说的是我们么→_→
靠无脑点题的桥段撑场
闷得一逼
黑色不足,后期乏力!感觉拍的有点失败。
就丧尸而言,这就是我心目中最喜欢的丧尸,慢慢的、带有生前特质。就电影来说,每一帧都很喜欢。
【7】#Cannes72# 主竞赛第一场。解锁人生第一场开幕红毯场。数百人晚礼服看外星人大战僵尸。戛纳真天堂!
别挂着羊头卖狗肉 该拍自己擅长的就拍自己擅长的 这么弄除了铁粉之外没人会开心 尤其是恐怖片迷
多年不看贾木许,做好心理准备看完只想说,对不起,打扰了…
贾木许的影像魅力并非简单来自对亚流行文化的引经据典和调侃考据,而是在于当这一切构成一套不言自明的独特封闭话语体系后,伴随着对各种icon身份属性的一体化,在吉姆独有的悠哉闲逛节奏的排列组合下渗透出的“休息”或“间歇”的禅意趣味与智慧,然而随着创作步入瓶颈,刻意迎合观众的“展览”色彩愈加反扑过来,并最终在本片中动用那个自我放弃的收尾将一切未曾到来的缓释吞噬,这出关乎存在意义的荒诞闹剧以“编不下去”做结,在这个迷失的当下,倒也失败得贴切。
也就比「唯爱永生」差十个「帕特森」吧,整个片就跟海报一样粗制滥造,除了满足贾木许和一众演员们的丧尸趣味,啥也没了
一个个评论吹的飞上天了,搞得导演牛逼到不行,牛逼的导演就不会拍垃圾片?张艺谋陈凯歌曾经也是大师级的。本来就屎一样的剧情加上不知道哪里来的屎一样的字幕。
是什么时候觉得自己老了?是当我青春期爱的导演都开始没完没了没完没了地致敬自己的时候
感觉老贾假装把自己勒死又开了个追悼会
3星加一点。简单,但却是第一次看贾木许真诚爽朗地笑出声来,而不再是假笑,他也学会放松。
如果你把它当僵尸片,它肯定是烂片。然而它不是。结局不够精彩。
这结局,真是不喜欢,的确是贾木许的恶趣味小玩意,晕吞吞慢悠悠的以为要放大招,结果就这么gameov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