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底北美电影颁奖季的日渐临近,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便开始着手一年一度的冲奥宣传造势,由《婚姻故事》《好莱坞往事》《爱尔兰人》《小丑》《乔乔兔》《灯塔》等影片组成的颁奖季基本参赛格局也已然明晰。
《婚姻故事》
《爱尔兰人》
《乔乔兔》在颁奖季期间,出于收视率上的考量,北美各电视台会在圣诞节前后停止更新电视剧集,进入电视剧的冬歇期,将电视荧幕退让给各大电影颁奖典礼、超级碗等运动赛事直播和节日活动的播出。
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几个月,各大电视平台的新剧都会受到颁奖季效应的影响而变得黯淡失色。
作为当下的两大电视流媒体巨头,网飞和亚马逊为了在明年必然爆发的流媒体大战(苹果、迪士尼等新流媒体平台上线)中拔得头筹,也在全力以赴地参与到颁奖季中来,暂时会将重心从电视剧集转向参赛电影的宣传上。
或许正是出于相同的考虑,网飞和亚马逊于近期上线的新剧均是偏向小格局的、基调轻快的作品,似乎是提前进入了“冬歇期”。
《悦纳新自我》相较于网飞出品的,由“蚁人”保罗·路德担任主演的概念化原创喜剧《悦纳新自我》在播出后出现逐渐下滑的走势;开局并不理想的亚马逊新剧《摩登情爱》(又名“现代爱情”)反而悄无声息地在各大评分网站上获得了不小的涨幅。
《摩登情爱》截至目前,《摩登情爱》的口碑已经上升至IMDb8.1分、豆瓣8.8分、烂番茄83%新鲜度和97%观众好评率,这个表现放在轻喜剧风格的爱情题材电视剧集当中可谓相当抢眼。
剧集《摩登情爱》(Modern Love)总共由8个发生在纽约的短片故事所组成,这些故事均改编自《纽约时报》的老牌人气专栏“Modern Love”上刊登的短文投稿,大多是以投稿者自身的真实经历写就的有趣故事。
尽管《摩登情爱》主打的是轻松治愈的城市奇遇故事,但导演和演员的配置依然非常讲究。
约翰·卡尼(John Carney)执导了其中的四部短片,这位爱尔兰导演早已凭借《曾经》《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等音乐爱情片证明了自己的才华。
他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对情感的细腻呈现,总是能轻而易举地突破观众的心理防线。
《曾经》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演员配置同样不乏惊喜:早已是顶级大明星的安妮·海瑟薇、前途一片光明的好莱坞新生代戴夫·帕特尔和奥利维亚·库克、凭借《伦敦生活》中“神父”一角被热议的安德鲁·斯科特、《广告狂人》的主演约翰·斯拉特里……可见《摩登情爱》聚拢了一批为观众熟悉和喜爱的面孔。
(注:下文有剧透)
01.当你最重要的男人是个门卫Maggie是初到纽约的单身女性,喜爱读书,渴望得到甜美的爱情,她与公寓年长的门卫Guzmin是一对忘年交。
Guzmin拥有丰富的社会历练,看人的眼光非常准确毒辣,他曾多次为Maggie把关身边的男性,对Maggie的关怀无微不至,像男友,像知己,像保镖,也像父亲,却又能保持恰当的距离。
Maggie向来重视Guzmin提出的建议,但由于让她心生好感的男人一再被Guzmin否决,她决定不听从Guzmin的意见放手去爱,最终却因交往不慎而意外怀孕。
男方在”做父亲”这件事上退缩,毫无心理准备的Maggie在Guzmin的疏导下,决定独自抚养孩子长大……
02.如果丘比特是个八卦的记者心思细腻的记者Julie在采访开发交友应用程序的Jushua时发掘了他身上不为人知的爱情往事:Jushua在多年前的一次工作应聘中遇到了此生的真爱Emma,俩人的相处模式达到完美的默契,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
可好景不长,女友在交往期间出轨前男友,Jushua气愤之下断然与Emma分了手。
而实际上,身为采访者的Julie也有一段以遗憾告终的爱情……
不久之后,从杂志上看到相关采访的Emma找到了Jushua。
与此同时,阔别几十年的旧情人也重新出现在了Julie的面前。
遭遇同样的情形,年轻有为的Jushua和已过激情年岁的Julie将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03.无论我是怎样的人,请接受我Lexi患有躁郁症,这使得她的状态阴晴不定,心情愉悦的时候,她是大家口中像极了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绝色女星丽塔·海华丝的迷人女性;而抑郁发作的时候,她的情绪极度低迷到谷底,像是感冒患者一样瘫软在床,甚至会崩溃大哭。
躁郁症是令Lexi难以启齿的困扰,她的职业和爱情注定会受到影响。
对自己的病症闭口不谈的Lexi最终将会何去何从?
04.你来我往,让游戏继续永恒地保持婚姻关系中的新鲜感,这是一件比登天还难实现的事。
最近,Sarah对丈夫Dennis产生了诸多的不满,而木讷的丈夫却无法回应妻子的这些抱怨。
熬过七年之痒的婚姻,就能够顺利地走到终点吗?
显然现实并非如此,即便是磨合十几年的夫妇,也可能因一件小事而产生无法消化的矛盾。
Sarah和Dennis的这段婚姻出现的问题看似微小到不值一提,但如果不及时解决,便很可能崩溃瓦解。
05.在医院,一段苏醒的插曲Rob的第一次约会并不顺利,或者说直接搞砸了:在约会氛围达到最佳的时刻,他不慎被锋利的玻璃杯碎片划伤了手臂,而被送进医院治疗。
Rob很喜欢他的约会对象Yasmine,她性格开朗、自信而魅力四射,面对这样迷人的女人,Rob不敢袒露真实的自我:他是个典型的宅男,是别人眼里呆头呆脑、避之不及的怪人。
令Rob意外的是,Yasmine并没有在自己住院期间离开,反而悉心地守候在他的身边。
善良的Rob决定向Yasmine坦白,哪怕Yasmine会因此离开他……
06.他着像老爸,这只是单纯的晚餐吧从小缺失父爱的Maddy,在父辈上司Peter的身上找到了父亲的感觉,她对Peter的过分关注同时也引起了Peter对她的注意。
不久,Peter邀请Maddy共进晚餐,晚餐地点是在Peter家。
随着对彼此的了解不断加深,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单独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频繁。
在一次“约会”的过程中,Peter在非常融洽的氛围中亲吻Maddy,Maddy却突然一把将他推开,对他大发雷霆……
07.她自己就是一个世界Tobin和Andy是一对相爱相亲的同志夫夫,二人在做了充分的专业咨询后,决定进行开放性领养,即与意外怀孕却又无力抚养或不愿抚养孩子的女性达成协议,领养她即将出生的孩子。
挺着大肚子的年轻少女Karla通过领养机构与这对同志夫夫取得联系,Tobin和Andy经过Karla的一系列测试后获得抚养权,预计8周后将要生产的Karla随即住进他们的公寓……这集可以看作是对经典校园电影《朱诺》的另一种视角的呈现。
08.越是临近终点,马拉松变得越是甜蜜黄昏恋面临的最大阻碍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不同地域文化、不同个体认知的语境下有着截然不同的回答。
思想保守的高龄独身者会选择继续独自生活,无欲无求的单身老人早已不再相信爱情,而信爱且敢爱的老年人也面临着随时死亡的威胁。
Margot和Kenji相识于老年人竞跑活动,他们情投意合,有共同的爱好和话题。
相识一段时间后,Kenji邀请Margot和自己共同生活,他们都不想再多浪费一秒去摆弄年轻人无谓的矜持和犹豫,毕竟彼此所剩的时日不多。
但意外却打破了他们的美好期待:因为重病,Kenji先Margot一步离开人世……
剧集《摩登情爱》这一中文译名,实际并不能准确地描述整部剧的内涵,它不仅与爱情有关,还掺杂了其他的更丰富多元的情感和思考,英文中的“Love”本身,即囊括了不同性质和形式的“爱”:爱情是一种爱,亲情是一种爱,友情是一种爱,对某非人事物的迷恋也是一种爱……
在叙事风格上,《摩登情爱》其实极为接近伍迪·艾伦、鲍姆巴赫所拍摄的那些城市电影,背景在纽约市区,情景建构在聊天上,没有过于激烈的戏剧性的冲突对立。
但就像伍迪·艾伦的电影那样,这些短片尽管情节散漫,却有着一套足以令观众舒适的节奏,故事当中蕴含丰富的生活哲理与经验。
当年《纽约时报》的“Modern Love”专栏无疑是为纽约市民们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因此以专栏精选故事改编的《摩登情爱》显然也是一部以城市为主题的短片集合,是一部带有独特的城市记忆的作品。
这部作品的其中一个社会价值体现,便在于它向外界展现了纽约的城市风貌和城市文化,以及纽约人的情感价值观念。
通过8个短片故事的衔接和对照,《摩登情爱》的核心表达其实已经非常地明显,所谓的“Modern Love”要阐述的无非是现代社会下的个体情感观念的变迁。
诚如剧集片头的幻灯片所给出的画面信息:现代爱情是跨越年龄、性别、肤色、文化、身份、宗教信仰等问题的真正意义上的爱情。
一个真正的现代人不应以情感对象的外在属性作为他们的情感价值判断的核心依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首先尊重自己真实的情感需求。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是说安排一对基佬就摩登了,也不是得个精神疾病就摩登了,黄昏恋更不是什么摩登的事情。
爱情,是古已有之的人类情感,人的本性没有改变,所以爱情也不会因为时代不同而改变其本质,modern love这个名字就起得毫无逻辑。
1.门卫的爱——未婚妈妈的选择。
作为第一集,剧情太弱,不是人人都能住得起有门卫的公寓,很难让人有代入感,剧中门卫的角色更倾向于中世纪贵族大庄园中的管家,给我更多的感觉是忠诚。
2.未完成的爱——前任们的选择。
17年3个月后重拾旧爱,初看挺浪漫,结果重逢后女记者选择了离婚,男的选择了和原配重新努力挽回婚姻,就还挺滑稽的,有点女人感性,男人理性的刻板印象。
无论旁白如何饱经沧桑,配乐如何岁月静好,这一集说穿了就是白月光,拍这么小清新干嘛?
3.忽冷忽热的爱——躁郁症患者的选择。
歌舞剧式的开场巨浮夸,大概经费都用在这一集了,看得我差点pass,直到交代躁郁症才明白开场的浮夸是为了凸显发病时两极反转之强烈,行吧,略生硬。
至于love,更多是自爱,接纳自己,坦诚对待他人,就很平淡的一碗鸡汤。
4.被孩子捆绑的爱——老夫老妻的选择。
这集实在是一碗毒鸡汤,妻子在餐厅几句心里话就让极度自我中心的丈夫180度大转变?
I don't buy it!!! 早几年咋不说?
在咨询室的时候咋不说?
夫妻没有任何共同点,丈夫不尊重妻子,妻子没有自己的生活,而且妻子爱的是那个专注工作时的丈夫的样子,这不是爱,这只是崇拜。
5.屎尿屁的爱——焦虑症患者的选择。
看到这一集我已经不是怀疑,而是相信,各种各样的所谓精神疾病是制药公司发明出来让大家买药吃的阴谋,毕竟真爱可以治愈一切。
约会时的意外导致第二次约会的男女在医院里坦诚相见,屎尿屁相见,就觉得互为真爱了,我天。
看来以后测试对象合不合适也不用费钱一起旅游了,直接在厕所约会得了。
对了,女主躺在男主大腿上真的不合适,靠在肩上就够了。
6.大叔的爱——恋父女孩的选择。
这一集引起我的极度不适,那位大叔真是倒了血霉碰上这么一位needy的小姑娘,影响工作,还怀疑是不是自己人品太差。
我想告诉大叔,不要怀疑自己,你很正常。
妹子偷袜子闻真的很creepy。
7.基佬的爱——流浪者的选择。
政治倾向太明显,LGBTQ rule the wrold,如果是基佬couple,还必须是黑白配。
狗狗很可爱,遛狗捡屎的片段很亲切,哈哈。
8.年长者的爱——黄昏恋。
很水的一集,毕竟要留一半时间给整季ending。
写完影评改成了2星,这剧就是毒鸡汤,再清新脱俗的包装都不能掩盖它的毫无内涵。
总体三星半吧,鸡汤文。
爱上第一集的女孩。
第二集蛮喜欢那种一见钟情,也很赞同女作家说的我们的爱不需要用开房来证明。
但是我不喜欢男作家的女友,吃回头草上瘾吗?
可不可以留点白月光在心里。
第三集。
有双向经历的立马代入自己,觉得关注了这个群体,表现了他们的真实。
如果说觉得这集不好,就有人跳出来说因为你没有双向怎么会感同身受。
问题在于我有没有双向吗?
第四集挺无感的,一对失去共同语言和思想的夫妻,是如何重新找到一起生活的凭据的,非常浅没什么说服力。
第五集特别喜欢,yp约到对的人这种设定反复讲了不少还能拍出一点点新意算是突破了。
天一亮我们又成为我们。
第六集,去你俩妈的,什么比玩意儿。
第七集,选择领养的夫夫我给一个赞。
其实不一定需要真正血缘的联系,如果只是想成为家长,从小养大一个小孩就可以。
第八集,羡慕他俩加起来已经活了140岁,感觉挺难的,就单说活到这个年纪。
最后的混剪其实很刻意,貌似只有第七集做了梗,其他都是补拍硬凑。
人生就是过程,有时候一个故事不需要交代前因后果。
文/赫萝兹尼的城堡戏剧总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Modern Love 取材于《纽约时报》的同名专栏。
这世上人来人往,人潮汹涌,总有一些平凡人的故事是那么的动人心弦。
于是,在这个北半球的冬季,去看看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它就像是一个会讲故事的时间老人,用一种平静的语调,坐在树下,记录那些行色匆匆的行人,记录那些悲欢离合,记录那些沁人心脾的点点滴滴。
1 When the Doorman Is Your Main Man这是一个温情脉脉的故事。
房客和门房,两个人,看似毫不相干,却成了最温暖的羁绊。
米切尔是在纽约的独居客,博士学位,智慧型高知,用她自己的话说,就像是“长腿的百科全书”,一天可以读完一本书。
她以写书评为生,爱情却不顺利,一直在寻寻觅觅真爱的路上。
古思敏是她所住公寓楼下的门房,身世坎坷,父母是政治活动家后被捕去世,他在集中营长大,即便现在是个门卫,穿上制服那股冷峻的气质仍然让人有种错觉,他应该是个战时气场清冷的军人。
从米切尔父母那一辈,就租住在这栋公寓里面,所以租金仍旧是80年代的老样子。
米切尔几乎是古思敏看着长大的。
她每次跟男伴约会,都要踌躇一阵子,要求在距离公寓楼甚远的地方说再见。
男伴不解,她却明白,古思敏是她难以突破的一道防线。
他那双阅人无数的眼睛,总是能一眼看穿她约会的对象是圆是扁,毫不留情一针见血的指出来,他不会打给你电话,他不适合你。
而他每次的预判偏偏总是出奇地准。
他帮她过滤那些可能会给她带来伤害的男人,冷峻地,却能让她感到最大的善意。
米切尔还是掉进了爱情的陷阱,这个男人很帅,虽然他脑袋空空是个绣花枕头,虽然米切尔一天读完一本书,而这个男人一年都未必能读完一本,但她还是安慰自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英俊帅气的外表和智慧睿智的头脑她不能都要,而这次,作为资深颜控,她只想对他的缺点视而不见,当然,对古思敏的忠告也听而不闻。
于是,阳光正好,长椅上,是恬淡地读书的米切尔,虽然内心波澜起伏。
显然,好景不长,这位帅哥只把这一切当成露水情缘,米切尔得知自己怀孕的时候选择告诉他,理智上虽然知道此人像个逢场作戏的情场浪子,但还是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万一浪子回头金不换呢,万一他愿意与自己共筑爱巢一同抚养尚未出生的baby呢。
现实很残酷,这位脑袋空空的帅锅人品也空空,含情脉脉地感谢米切尔不会束缚他的自由。
一个单身姑娘,不是不焦虑,不是不彷徨。
古思敏成了她最好的倾诉对象,他告诉她,没人可以judge你,你想做什么做什么。
让她明白了她的自我,真正做自己想做的决定。
她决定自己把孩子生下来,他便尊重她的决定。
她的第一张宝宝B超照片给他,他贴心地给怀孕的她打开房门,搞笑的是,后面的那位可是抱着几个大纸袋在艰难地推门哦。
他帮她搬重物,帮她布置婴儿房,在baby出生后,帮着忙碌的她照看baby,看着宝宝从襁褓中的婴儿变成一个蹦蹦跳跳的小姑娘,一如当年他看着米切尔长大一样。
本以为日子就这样平淡无奇地一天天过下去,结果有一天,米切尔告诉他,在LA有一份文学编辑的工作等着她。
他仍旧鼓励她去勇敢地拥抱新生活,是时候让人们见识一下你的才华了,一切皆有可能,他这样说。
她说,女儿会想念这座城市,想念这幢楼,也会想念你。
她只是想借着女儿的名义说出自己的舍不得。
可是,没人看见,他一个人落寞站在街角的背影,很孤单。
也许,泪水,只在无人看见的时候流。
她终究是拥抱了新生活,时隔多年,重回纽约那栋公寓,不过是氤氲了岁月,身边早已另有良人做伴。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男友忐忑不安,听说我还需要通过什么test?
但古思敏的回答让他们惊奇,你通过了,你什么都没做,我看她的眼睛就知道了。
是的,我看你的眼睛就知道了。
知道你心中有没有慌乱不安,心底深处有没有对未来的恐惧,对这个人潜在的不信任,有没有归属感和幸福感。
我判断的依据不是别人,只需要看你的状态就知道了。
心安处即是吾乡,如果和这个人在一起,让你感到安心,让你放松和安全,那么,他就是你的良人。
我也就安心了。
这是爱情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这是爱,超脱了俗世意义上的爱。
有奉献,有无私,有殷切的照顾,有日复一日的陪伴,有萦绕于怀却不宣之于口的挂念,可是没有束缚,只有鼓励你做你想做的事,鼓励你成为更好的自己,鼓励你拥抱更美好的明天,给你勇气面对不可知的未来,以及,放手。
放手让你飞得更高更远。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赫萝兹尼的城堡)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不够善良的我们》,我没有看,暂时也不打算看,但热评都在说台湾电视剧已经在next level了。
我已经很久不看电视了(我是说打开电视机看着各个卫视播放的电视剧),当我今天下午再次“浏览”了一遍各个卫视播放的电视剧时,再回想这部剧,不禁感慨,美剧确实处于next level了。
电视剧用了modern love这个名字,但其实8个故事(我其实只认真看了5个)看来下,modern对应的也只是越来越现代的生存环境,人类对情感的需求与理解似乎和几百年前,几千年前差异不大,依旧原始。
我喜欢第三个故事。
安妮海瑟薇真美,演技也出色。
最近两年,我特别能共情那种会突然陷入抑郁状态的角色。
比如德国电视剧《我们》里面的Annika,菲律宾电视剧《伴我入眠》里的Luna,还有《绅士杰克》里的小黄鸭,等等。
或许她们的脆弱反向证明了我平日里的积极快乐,让我有种可以保护她们的力量感;或许她们的脆弱激发了更内在的那个悲观又无力但向往爱情的我,希望可以有个人接纳不够好的我;或许她们的“作”满足了我(人类)对虐恋这种反反复复折磨他人也折磨自己以此验证爱情确实存在的癖好,总之,我喜欢这种脆弱感。
当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女主从亢奋的巅峰一瞬间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即将滑落时,那种焦急、无助、痛苦、愤怒的表情和状态,真的是极具冲击力。
我们生存在一个文明的国度,我们被灌输乐观、积极、充满活力才是正确的,当然这确实是正确的。
但我们的自我控制系统似乎还没有先进到可以和“现代”所匹配。
我们的情绪会突然地跌落谷底,我们会抱怨、会打不起任何精神,目前科学似乎还无法解释(或者治愈),但它确实发生了,于是这成了病。
病,自然不是好东西,我们怕这个病会影响工作、影响生活,影响交友,于是我们藏着,我们压抑着,我们欺骗着,但病还是不会好啊。
故事最后告诉我们,或许接受它的存在,接受它确实很难治愈,才是最摩登的选择。
喜欢第七个故事。
karla这种“奇葩”应该短期内都不会出现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吧(如果有请告诉我)。
她的理念简直太原始了,就像Tobin所说,她是生错了时代的人,一个狩猎采集时期的灵魂在21世纪闯荡,似乎还生活的不错。
多么勇敢的叛逆者,有没有一刻,我们也被她洒脱不羁的生活所吸引,被她离经叛道的理论所震慑,然后扪心自问目前我们所经历的推崇的引以为傲的文明就真的高于一切,是人类可以经历的最至高无上的体验了么?
幸福如果可以被量化,那我们(至少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人民)确实处于人类最幸福的时期,便利的交通,发达的通讯,数以万计的美食, 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产品让我们体验了从不曾拥有了物质富足。
但,精神呢,幸福真的可以被衡量吗?
便利的交通更多是push我们为赚更多的钱而奔走;发达的通讯让远方的思念更快抵达,也让情感如网速般来得快消失的更快;美食,美食,美食,挪威的三文鱼真的比家附近农地里长出的西红柿更令人感到幸福吗?
我不是反科技进步者,也不是有胆量对抗摩登的勇士,我只是被Karla绝对的叛逆所刺激到了,然后陷入沉思,内心有一个声音在提问,我是不是在过一种被完全规训的生活,没有自己的选择,有的只是接受,接受,接受!
而这种想法又很危险,因为它既不勇敢,也不成熟,只是躁动。
但我同时又感到很开心,因为即使没有改变自己,我也有那么一瞬间被感动过,有一个摩登社会的叛逆者过着还不错的生活。
写在最后,Andrew演技真好,这部电视剧可真是众星云集呢
S1E1.When the Doorman Is Your Main Man.古兹明,绅士。
岁月漫长,时间短暂,只两刻钟,泛起涟漪。
S1E2.When Cupid Is a Prying Journalist.遇见与别离,青年与老年,可以来得浓情,到后来的平淡,再到后来的相识,也可以历经十七年零三个月的曲折,留下个句话。
这篇轻佻且动情。
S1E3.Take Me as I Am,Whoever I Am.最有趣的人,非恋爱体质。
没有爱情的灵药,但我有漂亮的各色胶囊。
那只是一种情绪,并不能改变什么,所以现在的我也开始尝试新生活。
“This is me,if this doesn't scare you off,then feel free to leave me a message.”期待你的回复。
最爱。
S1E4.Rallying to Keep the Game Alive.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会以这样的生活方式生活?为什么开始了就一定要有这样的结局?
为什么过程世事难料,结局却早以注定?
为什么用尽一世我们还是不懂爱?
可为什么在最后又能继续生活?
为什么?
为什么?
哪有什么为什么啊,一切都是未知的,走一步看一步又有什么好呢?
闯一回拼一把又有什么用呢?
S1E5.At the Hospital,an Interlude of Clarity.你依偎在我的臂弯里,我任思绪任意飘飞,停在了雨里棚下的第一次约会。
S1E6.So He Looked Like Dad,It Was Just Dinner,Right?你应该成熟了,要做个真正的年轻女人,在你的想法里,到那时候,多少人会以你为豪,也有人会在雨中桥下与你碰面。
S1E7.Hers Was a World of One.最受不了这种外表躁动,内心深处温柔似水,有独立想法的人。
他们两个不知道怎么说,是那种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嗯哼撒娇,白头到老,必不可少的一道雨下彩虹。
有趣。
S1E8.The Race Grows Sweeter Near Its Final Lap.走过纽约,跑到最后,希望墓志铭上能如此写到。
THE ENDING————————期待下一场雨希望是在雨季
看完了全八集之后,我觉得中文翻译成「现代之爱」或许更贴切一些。
相信和我一样看完整部剧的人都能够感觉到这部剧想要详细阐释的modern love并不是狭隘地仅指「爱情」这一种吧。
第1集里门卫和女主之间拥有一种似朋友、似父女的情份,想想也只有发生在纽约才足够合情理了。
PS:女主是我很喜欢的sitcom之一《老爸老妈浪漫史》(How I Met Your Mother)中的老妈,之前还出演了《黑镜》第四季第一集。
】(不由得脑洞大开了一番,如果把女主的遭遇放置到当下的国内环境,父母亲说不定先要找到男方痛骂一番,再双双泪眼婆娑地乞求女儿把孩子打掉回到家乡,更不用提周围的邻居、朋友甚至是亲戚们在背后的指指点点。
哈哈哈哈哈哈!
)
S01E01的女主,也是《寻妈记》里的老妈。
S01E01第2集的两段爱情故事我都很喜欢,男主Dev Patel也是我比较欣赏的男演员之一。
PS:我还能清晰地记得当年还是愣头青的他在英剧《皮囊》(Skins)里面光屁股的样子。
(我在说什么我不知道……😷)之后他出演的美剧《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和电影《雄狮》(LION)都很不错,小伙子接戏眼光nice。
S01E02,男主Dev Patel个高腿长,讲话还很温柔。
S01E02,男主和女友在一起时的各种互动看着好温馨。
第3集里的Anne Hathaway演技很不错,所以最后还是没有和Jeff在一起吗?
好可惜噢。
S01E03,Anne Hathaway饰演的Lexi和Jeff。
第4集我个人挺喜欢的,很意外查了一下imdb居然只有6.6分?
但我感觉真的精准地捕捉到了情感里那些令人窒息的细节,具有一种生活化的真实。
丈夫不仅无法意识到自己太以自我为中心,而且每次回答妻子的问题都是封闭式回答,换了谁都会觉得窒息到无法沟通吧。
当然妻子也有不太好的地方,有时候气劲一上来说话太过分,打网球一定要按照规矩来打这一点有点太刻板。
但是又有哪段亲密关系里的一方是完美的呢?
给我的思考就是健康的亲密关系需要善于和对方沟通,从而相互成就吧。
S01E04,他俩要是拍个衍生的Sitcom就好了!
第5集感觉无功无过的一集。
第6集看完了非常不舒服,这到底是哪种modern love?
就是一个还未摆脱daddy issue的20岁女生在中年成熟男人身上寻找父爱,结果对方会错了意,最后搞得双方都很尴尬……当然电视剧最后的结局是一种理想化的善意解读,个人看完了真的觉得非常weird。
第7集是一对gay couple和代孕母亲之间的似朋友、似亲人的情份。
这集真的太好玩了哈哈哈哈哈!
代孕母亲养了一只体积庞大的金毛,而情侣则养了一只很嗲很可爱的小型狐狸犬?
(抱歉狗狗的种类我不太分得清楚)。
剧情发展到一半,代孕母亲的公金毛xx了可爱的小狐狸犬,莫娘悲愤交加的小表情笑死我了哈哈哈哈哈哈!
最喜欢第8集,从讨论组里看到了原文,可以说是一位真正爱过、宽恕过并经历过的女性才能写出的文字。
如果出自20岁左右的女性的手笔,难免令人觉得生活经验不够从而不太具有说服力。
但是原文作者本人已经70岁,由此可想而知生活给予的各种经历以及由此沉淀的智识和思考,让人不得不心生动容。
S01E08
S01E08改编的英文原文里有些细节部分和剧版里的稍微不太一样,摘取了几个我喜欢的段落:I could slow down and let him beat me, but that would be patronizing to him and make me resentful. Then I thought, "If he gets annoyed that I ran faster, he's not the man for me." So I sped up, patted him on the behind, and said, "Come on!" I ran on to the finish and, as it happened, he couldn't keep up. But I needn't have worried. Sam didn't get upset — in fact, he seemed pleased I had run well. And so we grew together.One evening at the movies, after we had been seeing each other for several weeks, I felt his hand on mine. If I close my eyes and concentrate, I can recapture the moment: the dark of the theater, the warmth of his hand, my happiness. One might not expect an old grandmother to feel a surge of romance, but I did, and I knew that his reaching out was a brave gesture.There was a complication: I could feel that Sam was conflicted about our budding relationship because of his loyalty to his wife, Betty, who had died six years before. In my younger years I would have felt competitive, as if his love for her meant less for me. Now I knew differently, and one night I spoke my mind. "I know that you loved Betty very much, and I have great respect for your marriage," I began. "But I think you have room in your heart for me, too."On the flight home, Sam declared, "We must never travel separately again."OLD LOVE is different. In our 70s and 80s, we had been through enough of life's ups and downs to know who we were, and we had learned to compromise. We knew something about death because we had seen loved ones die. The finish line was drawing closer. Why not have one last blossoming of the heart? I was no longer so pretty, but I was not so neurotic either. I had survived loss and mistakes and ill-consdiered decision; if this relationship failed, I'd survived that too. Not only was I happy during my short years with Sam, I knew I was happy. I had one of the most precious blessings available to human beings — REAL LOVE. I went for it and I found it. I yearn desperately for Sam. But the current pain is very worth it. He and I often told each other, "We are so lucky." And we were. Young love, even for old people, can be surprisingly bountiful.
第六集:这个故事站在女主的角度上来讲,主要是关于创伤,童年失去父亲的创伤。
虽然有点奇怪的是女主的记忆里好像不只没有父亲,连母亲也没有😂 女主迷恋上了一个年长而有地位的同事,主要原因是他很像自己过世的父亲。
然而女主只是在他身上寻找失去的父爱,一起去动物园,吃棉花糖。
马桶堵了找他通,出车祸了找他接。
看到有公众号提恋父,真的莫名其妙。
女主就是单纯的不觉得自己在和大叔谈恋爱。
所以大叔试图亲她的时候她吓了一跳马上推开。
而到了这个时候大叔才意识到,女主对他并没有恋爱的想法。
而大叔没有丧女,他只是想要一段普普通通的恋爱关系。
两个人的欲望完全错位。
女主也有想过努力在她的脑海里把大叔变成恋人而不是替代爸爸,但是都失败了。
两个人失去了联系,而大叔的痛苦远远超出了女主。
一般人们会觉得,年纪越大的人越有经验,不会那么在意一个突然出现又消失的潜在对象。
而大叔在女主面前落泪,决定辞职来疗愈自己。
女主只在意会不会被辞退。
大叔的眼泪再一次吓到了女主。
也有一点吓到了我。
才意识到我们对上了年纪的人,尤其男性都有很多刻板印象,比如我们几乎从来不会看到他们哭。
而他们当然也可能会哭,还是为了一个20出头莫名其妙,可爱又残酷的小女孩。
第七集:一个在街头流浪,全美游荡的嬉皮女孩,把自己即将诞生的孩子交给纽约的一对男同伴侣领养。
其实看这一集才明确知道open adoption😂。
就是完全公开亲生母亲是谁,并且亲生母亲有权找领养父母探望孩子。
这一集过了大半才终于揭示女孩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流浪汉。
在洛杉矶厌倦了都市白领生活,突然想要到处流浪,过上远古人类一样的游牧生活。
去用自己的双眼看看这个国家。
而这对男同伴侣其实完全可以理解她的选择,并且从理论上支持她。
但他们永远不会像她一样去流浪,这样彻底的去反叛他们口中令人异化的当代资本主义生活。
其中“莫娘”饰演的角色对女孩严厉刻薄的说道,她这种所谓的反叛只不过是一个人在瞎闹,没有给别人带来任何益处。
最终女孩也哭着承认了这一点。
两边都开始反思自己的虚伪。
“莫娘”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只是一个虚伪的香槟左派。
女孩反思自己是不是无法带来任何价值,只是在任性的玩离家出走。
最终双方终于相拥而泣,达成了和解。
结尾时“莫娘”目睹了女主完整的(拒绝无痛)分娩过程后,开始对她作为母亲的勇气和顽强产生敬佩。
我并没有看过医生,也不觉得自己有bipolar。
只是看到剧中的情节,女主窝在被子里动不了,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能够深深地理解,有“她正穿着我的鞋子”的感觉。
剧中的女主是chemical imbalance导致的器质性的疾病,而我想说的只是一个普通人在压力之下的mood swing。
开头女主角情绪高昂的时候,就有点替她捏把汗,后来她低潮的按钮被打开,我自己的久远的回忆也被打开,那些许久没有经历过的关着房门痛哭流涕的日子,都从沉睡中被唤醒,一个一个地跳了出来。
我状况最糟糕的时候,是刚毕业出来做审计那会儿。
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在公司里资历最低,我又是外地人,要讲非母语,和同事之间隔着一层文化差异。
每天上班,看着周围的人,怎么都如此神采奕奕,有用不完的精力,我也只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表现得若无其事,和别人没什么差别。
下班回到家里,就觉得整个人都被抽空了,不想讲话,不想见人,闷头在房里吃外卖,自闭。
对一切都毫不关心,冷漠,拒绝沟通和交流,把自己关在门里,把整个世界挡在外面。
遇到一些很小很小的挫折,就会整个都人垮下来,所有的自信都荡然无存,完全没有一个客观评估和认可自己价值的能力。
周期性地意志低沉,积累一段时间,爆发一次,很像女主躺在厕所地板上的那一幕。
哭完发泄出来,然后继续积累,循环往复。
再加上暴饮暴食、熬夜、不运动,脸上长满痘,谈恋爱也是无门,自己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吸引力。
而孤独又给情绪低潮加上一个更重的砝码。
就这样熬了几年,换了工作,搬了城市,歪打正着地好了起来。
环境轻松,压力变小,情绪崩溃的次数越来越少,连痘痘也开始好转,打扮更得体,多了时间和精力出去玩,交朋友。
回头看那几年的生活,我的结论是,自己不适合当时的工作和高压力的环境。
鸡汤文会说,压力越大成就越大,但每个人适合的风格真的不一样,有人可以在压力下超水平发挥,而我在相对宽松的氛围里,才会有更好的创造力和工作状态。
有的时候勉强坚持并不是美德,承认做不到,放自己一马,找一条更适合的路。
另一个让我越来越好转的原因是,我找到了那个可以在他面前坦诚一切的人。
不用装作自己很牛或是很懂,可以暴露自己的无知、愚蠢、冷漠,可以承认自己的缺点,并且仍然被接受。
就像片中的女主角,向前同事说出自己的病症之后,得到她完全的接受,自己也得到解脱。
这种感觉,无与伦比。
当年那些神采奕奕的同事们,我在后来回去看他们的时候,听到一件小事,说是隔壁组一个看着很光鲜的同级的帅哥,有的时候中午不吃饭,一个人走上楼顶散心发呆。
我想,要是那时我就知道了这件事,对当时的我来说肯定是莫大的安慰。
几十年前,《当莎莉遇见哈利》(艾玛啊希望我没写错),《西雅图不眠夜》,《诺丁山》,《神秘花园》……所有的爱情片都是完整的电影,2个小时。
现代爱情变短了,每集只有30几分钟。
但幸好爱情还在。
前几天我看那些老电影的时候,我还在想,这种类型的电影,怎么现在一部都没有了呢。
幸好还在。
虽然它变短了。
这也许是我对现代爱情的最直接理解。
——纽约也许是展现现代爱情的最佳场所。
住在这座城市的人都是那么的……时髦也许不对,精致也许不对……是那么的有领先感。
他们的爱情也经常有这种特质。
但纽约也是一座有历史的城市,所以爱情也同样,它有着自己的历史,它是一种继承。
它不是凭空盛开的花朵。
爱情就是这座城市的动物园,这座城市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这座城市的公寓,地铁,公园。
它无处不在,陈旧,但永远新鲜。
我说不上是因为纽约而憧憬这里的爱情,还是因为爱情而更加喜欢纽约。
——要说故事本身,我最喜欢哪一个?
可能是第一个吧。
每个爱情故事都有其极端的一面,第一个似乎也不例外。
但它似乎又是最普通的一个。
但也可能只是因为它是第一个。
我在凌晨四点看完了第一个故事。
和很多人一样,我喜欢上了那个看门人。
我喜欢他最后的那几句话,“我没有关注到那些男孩子啊,我看的只是你的眼睛。
” ——结尾的大融合,老套是老套,但并不让人讨厌。
为什么呢。
也许是因为下了雨。
也许是因为纽约下了雨。
我也无法忘记下雨的纽约。
尤其是在一个秋天的时候。
我还记得那一年下雨的时候,一位陌生NYer和我打招呼:“今天很冷,对不对?
”但她脸上明明写着温暖。
——最后的雨,让我想起苏打绿的那首小情歌。
它就是这么唱的: 你知道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我会给你怀抱受不了看着你背影来到写下我度秒如年难捱的离骚……这多少有些颠倒错乱。
误把台北当纽约的错乱。
但谁知道呢。
一座下雨的城市,永远会滋生爱情。
好像美国版读者文摘…人物扁平剧情发展莫名其妙…看第一集还觉得或许个例,看完前三集实在坚持不下去😂
最后一集太棒啦。一直没舍得看今天终于看了,只要还有爱。
第一个好出彩 其他的嘛....
第二集记者和CEO的两个穿插故事拍的太好了,当被问到你是不是真的in love过时,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个难题。巴黎之约,一张黑白照片,一本被偷的书,一张写着电话的过去的机票,一个彻夜长谈的夜晚,像一首诗。有缺憾的过往让你成为了现在的自己,有的时候我们不是真的放下了,而是暂时忘记了。
啥问题也解决不了, 让你白high一下, 像极了躁郁症的感觉
看了两集多,实在实在实在看不下去了。。。一集比一集烂。。。奇了怪了啊。。。。。。按理说这种爱情小故事绝对是我的菜啊,真爱至上、巴黎我爱你都是我特别特别爱到爆的。然后看评分也还不错,故事发生地在纽约。我观影状态也还行,结果真的很恶心啊被恶心到了。。。怎么会这么难看啊。。我对这剧完全没有一点点化学反应。。。。第一个故事还算ok了,除了最后找了个老公明显是为了zzzq。。。。。。。。。怎么就you pass it了呃。。。。。。第二集太扯淡了啊。。。完全没搞明白在说啥啊完全激不起一丝我内心的波澜啊。。。第三集我更是十分钟没看到就弃剧了太恶心了。。。女神安妮海瑟薇也救不了。。。。干啥玩意呢搁这。。。怎么会有这么烂这么sb这么恶心的一部剧啊。。我还很少这么早就弃剧的还是这种单独的小故事。。。恶心死了。
害,看几集,乏味速食。
好多熟脸!第一集又给我看哭了。暖暖的细碎的,木质颜色的纽约,就像喝着一杯热可可的秋日午后。秋日高分剧预定!
耶茨写过《十一种孤独》,这套剧有点像是情感专栏版的“八种爱”,很鸡汤,但不失真实,真实的街景与真实的人物状态,纽约这种在两个方向上都能延展的真实性,是值得注意的。我也总是想到索尔贝娄说的,我们的生活只有出现转机才有意义。这八个故事都是如此,见到了失散已久的人,向某个对象袒露了某种真实,发现了自己要的是什么,诸如此类,一些plots仿佛勾勒了人生全景,这种“我有个朋友”式叙事最适合私密社交,实际上这剧就是在和我们社交,用八次掏心窝子触发我们触类旁通的个人记忆,用共情抵达理解。我完全相信有古斯敏这样的人,但在半小时里完成他与她的故事,始终会丢失某些更重要的侧面,which是人与人相处的质料,在一段情感关系里,总有那些无聊,无意义的东西会被赋予意义,我相对来说更喜欢e5,也是因为此。
fxxking reality
除了第六集都很好看
EP1,看人很准的doorman。2,the one本季最佳. 3,接受无能。4.人生如relay。5. 真实无设防。6.本季最低无下限。7.莫名拔高有点刚,8还洗了一下。平均下来3.5吧
秋天真是一个适合遇见和分开的季节。
第一集Ffs, cringy得要死
gimme a break
质量良莠不齐。就像扩容版的巴黎爱情故事。
一般,剧中的“爱情”让人无法信服,何谈触动。
第二集😭😭😭😭😭😭😭
e1看哭,剧作设计值得学习;e2平庸;e3直观认识躁郁症;e4演儿子的小哥好好看,帅且年轻版本的司机,能出来!e6恋父、e7基佬couple领养孩子、e8夕阳恋
最后又纽约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