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弥留之际
As I Lay Dying,我弥留之际
导演:詹姆斯·弗兰科
主演:詹姆斯·弗兰科,罗根·马歇尔-格林,丹尼·麦克布莱德,蒂姆·布雷克·尼尔森,贝丝·格兰特,理查德·詹金斯,杰西·海曼,吉姆·帕拉克,阿娜·欧蕾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简介:影片讲述了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其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整整十天的行程灾难重重:大水差点把棺材冲走,后来拉车的骡子被淹死,大火将遗体焚化。结果长子失去了一条脚,老二发了疯,三子失去心爱的马,女儿打胎不成,反被药房伙计奸污,小儿子也没得到向往的小火车,而本德伦却装上了假牙并娶回了一..详细 >
好看,书中如何过河的细节,描绘的很好。书中没有看明白的,这里介绍的很详细。
越发觉得自己热爱电影,为什么我这么幸运,能译到我爱的演员的电影呢!?mua~爱爱爱爱James Franco~
兰兰真是太文艺了,分镜头开始觉得别扭,后来适应了觉得还挺不错;音乐也用得好,两段吉他曲很能烘托气氛。没看过原著,但并非晦涩难懂,导演兰兰掌控的功力已日益增强。他一定是很嫌弃自己的美貌,所以总想用才华来平衡它。
谁能理解我的南方恐惧
左屏是主线叙事,右屏突出个人声音。因为原著读过两遍,大致能看懂英文字幕。今天看了一半。贴一篇原来写的书评:http://book.douban.com/review/6149697/
1.分屏内敛又细腻,虽没看过原著但综合影评猜想应该是非常契合的表现方式,视角和剧情都隐合其中,看完后有些地方又回顾一遍,更觉得如此。2.对于演员,几乎都是三线,但电影质感不减,其中肯定有导演的功劳。3.故事本身简单却丰富,台词稍有些咬文嚼字,可能跟翻译有关。4.弗兰科作品,加一星
完全没有意思
改编原著也真有勇气,没有看过原著大概看这个电影会不知所云,电影信息给的不充分。但真的很有勇气了。
太文艺的果然不适合我...
无意义的分屏少点就好了,付兰兰作死的精神让人感动。今年看过最闷的片子,实在接受不能,还是看看原著就好了。
付兰兰现在简直分裂得可以。时而自毁三观令人大跌眼镜,时而佯装文艺青年,令人频频打哈欠。本片的表达方式值得鼓励,但完成度不太好,来来回回的不同人物视角讲述的同一件事,没有足够好看的细节支撑,只能沦为催眠良药。
看过并理解原著的观众会觉得是巨大惊喜,福克纳式的南方、宗教和罪孽感充斥全片,选角一流。但对没看过(或不理解不喜欢)原著的观众来说,分屏、独白、剪辑时间线不寻常的这些表现手法会带来巨大的观影噩梦。很能理解IMDB评分为什么那么低,也要给勇于表现意识流的福克纳的年轻导演兼演员举起大拇指
兰兰挺不容易的,我看小说的时候,完全无法想象要怎么改,勇气可嘉。其实片子的摄影,还有风格把握都挺不错,如果减少双屏,甚至不用的话,这片子我觉得反而会更好。三星半吧
能拍成这样不容易了
這剪辑。。不喜欢分屏。。本来就这么意识流了。。还整成这样。。
Too fragmental and experimental. It is wise of James Franco to use juxtaposition as a way of comparison and dramatization. However, the internal monologue part, which acts as a key element of Faulkner's masterpiece, is done by him very clumsily. Still, he's a brave director.
导演看着好熟悉。前面枯燥以为是文艺片甚至是纪录片,慢慢双画面有点不同步了开始体现出演员的演技来,人物内心的独白有点莫名其妙后面的还好点看着有点逻辑,到中间结构理清楚算是能继续看下去。最后大家都被老头耍了原来他才是最不爱的人包括观众。
意外的对劲儿!很还原读原著时的感受了,包括分屏的形式,电影固然无法再现意识流文本,但并行时间线上的不同视角还是很有意思,
我弥留之际 盛佳
在弗兰克自己的吐槽大会上,他已经很直白的说明了自己对各种文化艺术冲击下的迷茫与无助,搞艺术的都这样,总想留下点什么,但这次确实是失败了,人虽然有两个眼睛,但必须有一个焦点,所以这片子让人看起来非常不舒服,故事剪的又非常凌乱,期待下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