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庭外》系列剧的预告片。
还是熟悉的味道:凶杀、侦探、悬疑、紧张、压迫、细节......
主演“男人帮”:罗晋、夏雨、李宗翰、李光洁,在预告里也都呈现了人物的各个侧面:有八面玲珑、有彷徨、有癫狂、有质疑、有果决。
不得不说,这些年这类型的剧制作都非常精良,就连以前不是悬疑剧爱好者的我,都被成功吸粉。
再说又是编剧指纹的大作,之前有爆火的《白夜追凶》《重生》,这一部的剧情相信一样令人期待。
《庭外·落水者》的故事也发生在津港市。
特征如下:海港城市、有江条小月河、有发达的公交系统......最主要的是津港市总是发生大案要案、还是一案接一案。
这也“催生”了津港市一波又一波的“神探”(有点神叨且破案如神)。
看过这几部的盆友,一旦发现这个“津港宇宙”,就会不由自主去探索每个故事和人物之间的暗中联动,7月14号晚8:00 新剧《庭外》即将“开庭”,来一起“连连看”吧!
关于《庭外》的一些看法 之前对《庭外》真的充满很多期待,因为《白夜追凶》制造的观剧惊喜,也因为相信国产剧会越来越好就充钱看。
结果,其过“硬”的剧情和剪辑,让人产生了想要喊优酷“RNM退钱”的心情,冉森在向鲁南讲述陈曼的过去的时候竟然像读文字一样(比如在介绍某人时讲到她叫xxx,她住在哪,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你硬念就很过分,你有镜头不用镜头,你有剪辑不用剪辑,观众平时都很辛苦了你还要给观众再念一遍,观众是你的冤种?
)还有“今晚月亮很美”这种离谱的陈词滥调的剧情,你TM要展现乔绍庭和他老婆的情感,他老婆就说了一句今晚月亮很美,乔绍庭就很直男的说了一句今晚没有月亮,这样的剧情国产影视就用了好多遍就硬尬你TM不会用镜头调情啊?
在老婆快要说情话的时候你为啥不可以把镜头微微往上拉不展现天空是否有月亮又拉回乔绍庭欲情故纵?
你就鼓捣要人物说台词,真正好的导演既把观众当上帝又把观众当情人不断在视觉和心理上挑逗观众,而这部剧纯纯把观众当冤种憨憨硬把剧情塞给观众,还认为所有观众都会接受??
再结合最近《人生若如初见》、《南海十三行》因为不良的价值观引导而下架的原因,开始对近几年除台湾省以外的国产电影提不起好感和期待,想想疫情前几年真的很喜欢国产影视。
《父母爱情》、《山海情》、《大江大河》等剧的年代感、服化道的考究,再加上镜头与人物表演相结合把那个艰难的时代环境下人物在苦难中的成长塑造的有血有肉导演对剧情的张弛有度节奏的把控很难不让人产生共鸣。
《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悬疑剧通过音乐、色彩等对人物危险、不安处境的烘托,剧本以人物为中心跌宕起伏真正把观众当成好情人让我们在观影观剧的时候不仅仅是被挑逗还获得了肉体深处的共情,可以看出导演并不仅仅是为了简单敷衍观众而是很爱他们所呈现给观众的很爱观众,而观众也在观剧观影中感受到了被尊重,那几年当好莱坞欧洲电影流行的时候也超级喜欢国产影视认为国产影视会越来越好,那几年因为被尊重和重视才有了更多包容而并不是一昧的去鼓吹外国影视那几年真的很希望能够推荐更多的国产影视让身边的人打破对国产影视剧的刻板印象,而现在感觉变了。
题外,反观《怪奇物语第四季》同为悬疑剧却有更加良好的观剧体验。
一、音乐 开头歌曲《加州梦》的引入对应十一来到加利福利亚的新生活,轻快的节奏与她努力掩饰并不美好的校园生活形成一种反节奏的效果。
同时,剧集在其他几个段落对六十年流行的引入不仅仅能够起到衬托剧情或是反衬剧情的作用,同时通过音乐与人物生活相联系更能够引起人们对时代的记忆对共同回忆的共情对人物的共情,流行音乐的引入不仅仅增强了剧集节奏与张力,更增强了剧集的观剧效果。
(ps:剧集对服化道的考究对时代的复原也是整部剧观众缘良好的原因之一。
) 二、节奏 整个第一集都是在讲几个小孩、少年和大人的新生活,如果换成近几年国产剧,极有可能在不注重剪辑与节奏的通病下将其制作成平淡生活的流水帐。
而在网飞的大制作下平淡生活也因为在有逻辑的节奏剪辑的基础上充满强烈戏剧性与张力,营造出一种像是在电影院观看大电影的娱乐效果。
1、人物在讲话时镜头根据人物讲话的节奏运动,同时,镜头运动方式也并不单一结合旋转镜头、低角度镜头等制造出兴奋、悬疑、紧张一系列与情境相配合的效果,且人物多处于运动状态(不是在去学校的路上就是在篮球比赛的现场或是其他运动状态。
) 2、在切换镜头的时候通过有张力的动作接下一个不同镜头动作的收缩。
(另一种是从动作的收缩到张力)。
比如将霍金斯高中篮球场的现场啦啦队员手臂张开的动作与另一个不同空间加州的一所高中十一收缩性的动作相接,这样的剪辑既够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又能够将两个空间的朋友连接起来,属于是比较高效的剪辑。
或是将两个有动态感相关联的场景进行交叉剪辑,制造强烈的动感。
比如将小伙伴一起玩桌游的动作和篮球场的动作进行交叉切换再通过音乐的呼吸让这两个场景妙趣横生,使可能在生活中看起来平淡的动作变得具有戏剧性与强烈的视觉吸引力。
3、反节奏,使用反节奏能够产生比普通节奏更强烈的戏剧效果,对观众造成冲击。
比如母亲在收到一个从苏联寄来的俄罗斯套娃,她的怪咖朋友打电话让她解开俄罗斯套娃的秘密。
当重物落下快要砸向俄罗斯套娃的时候,镜头切换至怪咖朋友停顿了十几秒让人误以为快要爆炸,当镜头切回来的时候母亲的镜头并无波澜观众刚刚那几秒的紧张感得到缓解,同时产生新的期待,俄罗斯套娃里装得是什么,人物走进套娃,套娃里装得是一封信。
(信中交代了霍伯警长并没有死,警长在前几季营造出来的充满正义感的父亲的形象让观众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和反响,大家都希望他的故事能够继续,这样一个场景的设计在反节奏中让他的回归得到升华。
) 第二个场景,当十一因为在课堂上讲述父亲霍伯的故事,遭到其他同学的嘲讽音乐变得有些尖锐让观众以为十一又要使用超能力的时候镜头切到霍金斯小镇的同伴,当镜头切回来的时候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或是,十一遭到同学欺负,十一开始发力(这个时候观众开始回想起在《怪奇物语第一季》中霍金斯实验室发生的恐怖的事情),结果十一的超能力已经消失刚才提到嗓子眼的紧张变成了“一种惊喜”,观众开始担心十一接下来如何在失去超能力的生活中找到平衡或是如何找回超能力。
应该注意的是,在这一集中并没有过分使用反节奏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而是在可能引起接下来的重大事件的场景中吸引观众,让观众在视觉层面与心理层面受到震撼,使得他们想要深入到剧集探究接下来的人物发展。
综上,《怪奇物语第四季》的第一集观感并不比往季差,不仅仅在卖情怀,在小朋友逐渐成长为大朋友的养成计划的成就感中,更在于网飞真正把观众当成上帝,《怪奇》是剧集而不是文学艺术在具有内涵的基础上,网飞的制作在运镜视听的创意上制造节奏与张力真正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使整集充满了活力,让观众对人物的新生活产生期待想要继续参与到人物的成长中。
昨天看了6集,前边都能凑合看,让我绷不住了的是,脖子上扎着刀呢,后边还说扎到动脉了,去疑犯追踪玩碰碰车了吗,你是真嫌这个卧底活得长了。
还有复核主要是核实资料、程序、法律适用吧,这法官和律师冲一线了。
还有这主演乱七八糟的个人情绪掺杂在里边,也没推动剧情,也没交代明白,什么啊都是!
结论就是无脑看吧,不细想还可以看。
万茜和罗晋的对手戏还是挺有逗的。
一口气追了《庭外》三集,太和我胃口了,强烈安利给喜欢悬疑、破案推理的小伙伴去看,它的每一集都留下了很多大坑,而我也非常期待导演后续会怎样来填坑!
影片一开场,在一座大桥上发生了连续6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最诡异的是在发生6车相撞之后不久,又来了一辆黑色轿车硬生生的撞了上来……按理说在一条大直道,视线无遮挡的情况下不可能看不见前面的交通事故,而从黑色轿车上救出来的人也伤势特别严重,浑身是血耐人寻味……没有前因没有结果的一次交通事故给后续故事埋下了伏笔……这段交通事故中,盲区的男主角鲁南出场了,在复核死刑案件的会议中被强制拉去接手一件9年前的杀人分尸案,故事也由此展开……
因为喜欢这种悬疑推理剧,所以我深知解谜的重要性,这里就不过多的做剧情介绍,希望小伙伴们自己来感受,不得不说前三集中,最让我紧张、感觉到刺激的还属第3集……双男主出场,鲁南和乔律之间的对手戏了,一明一暗,“点到为止”的暗语,互相信任的依托,都让人直呼过瘾!
尤其是第三集结尾中那通拨打给姐姐的电话……更是让你不敢呼吸……导演实在太会拿捏节奏了!
好了不多说了,小伙伴们快来追剧找答案吧。
👌
反转、反转、再反转!
刚刚一口气追完6集系列剧《庭外·盲区》,太过瘾了!
(悬疑剧《庭外》分为两个单元盲区、落水者,共20集。
所谓盲区,就是指被遗漏的可以导致案情反转的重大细节!
)
本剧在画面上追求真实还原抓捕场景,车祸、碎shi、飞车、泥石流,各种抓人眼球的画面层出不穷。
在有限的16个小时中,主角们针锋相对、向死而生,金牌编剧指纹在剧作设计上颇为用心。
从开始的迷雾重重,鲁南甚至无从下手到后来的处处留心、抽丝剥茧,真相反转反转再反转,可谓精彩至极。
本是临时加入的鲁南,却在责任心驱使下成为查案主力。
鲁南探案深入虎穴差点遭遇不测,差点交代之际意外发现对方头目竟是自己人。
疑点重重的乔政委,动机成疑问。
同时出现在凶杀现在的探案人竟难以自证清白。
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乔绍廷刚一出场就差点凉凉,斗智斗勇之间从容不迫,让所有观众捏一把汗。
斯斯文文的不起眼角色,最后竟是探案最大盲区,幕后真凶居然是他,确实让人出乎意料!
被网友称为“失踪影帝”的夏雨,诙谐幽默又勇于担当,查案过程中能够利用周边资源帮助自己获得线索,在遭遇生死危机时还可以临危不乱,每次紧张到不行的场景都被他一一化解,完美诠释了鲁南智勇双全的人物形象。
一句话:鲁南挺好的,就是有点废队友哈哈哈!
(刘白、乔绍廷、江啸表示赞同!
)
本单元的导演张黎曾执导《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人间正道是沧桑》等等高分电视剧,这些作品在众多苛刻的电视迷中早已封神,至今仍被不少的观众反复找出观看品咂其中滋味,导演功力之深厚可见一斑。
这次张导执导的这个单元并不长,只有6集,即便在如此小的篇幅上,张导仍然高质量地拍出了一部今夏必看的悬疑好剧,让人不得不为其喝彩,甘愿做自来水。
万茜这次自我挑战,出演冷酷走私大佬,确实让大家印象深刻。
罗晋在本单元险象环生,演技发挥极佳,有气场有魅力,期待他在落水者单元的精彩表现!
乔绍廷出场是不可一世的。
一个律师,走出了黑帮老大的步子,大剌剌坐到拆迁队的沙发上,翘着二郎腿,不耐烦地赶着苍蝇,看似随意却又自带三分威胁三分倨傲地问拆迁队曹总,维护自己客户的权益。
曹总居然在一个律师面前卑躬屈膝,小心翼翼,赶紧吼着手下把人从乔绍廷客户家门口撤了。
一场戏就把乔绍廷的气势做足,然而你还不知道为什么,下场戏就告诉你。
原来乔绍廷同时也是曹总儿子的辩护律师。
在庭上,乔绍廷“义正词严”地钻着法律空子,搞着狡辩,下得庭来,对公诉人点头哈腰,笑脸相迎,完全另一幅样子。
对着赶来的曹总,又变了脸,不再是庭上为他儿子想尽办法脱罪的维护者,变成了非常现实冷峻的法律人:知道自己在钻空子,也知道自己只能钻多大空子,再顺便居高临下教育曹总要管教好儿子。
拿钱办事归拿钱办事,看不过去的事情,还是该教育就教育。
几分钟戏下来,乔绍廷的脸至少变了三变,别急,一切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看一场乔绍廷分身应对两个案子的好戏:性骚扰案件的被告人律师气急败坏地来找到他理论,他却一边发着信息远程指导着同事的金融案件,一边漫不经心却又刀刀见血地回怼对方,不得不说,那种看一眼手机又看一眼被告律师的感觉,透出三分轻慢,但又让人不得不佩服他敏捷严整的思路,所谓好整以暇,所谓碾压众人,不过如此。
然而,这并不是乔绍廷的全部,等到他急匆匆赶到幼儿园准备看孩子演出,却被妻子告知演出结束了,并且跟他提出了离婚的时候,乔绍廷又变了衣衫开始不整,面容带着憔悴和疲惫,着急向妻子解释来晚的原因,着急想剖白自己是爱家人的,着急想安慰妻子,然而,一切却都已经晚了。
此时,那个在事业上所向披靡,无往不利的乔绍廷受挫了:他以为凭他的能力可以搞定一切,他幻想自己的爱,妻儿都接收到了,然而只能被现实打脸。
这大概是剧中第一次,不可一世的乔绍廷被挫败了。
他教育曹总的,好好教育你儿子,这时候想起来都有那么点讽刺意味。
接下来就是亲临了帮他办事的发小的死亡,急促的呼吸,慌乱的动作,以及表面镇定的报警。
乔绍廷啊乔绍廷,原来你也有怕的时候。
然后就被当成嫌疑人,莫名被羁押。
玩儿了一辈子鹰,到头来被鹰啄了眼。
羁押的戏,其实只有三段,乔绍廷眼神状态变化层次很明显:第一段还带着精英律师的范儿,正襟危坐,对着强光,还小心地遮着眼睛。
接下来穿着号衣囚服的他,眼神越来越焦急惶惑,甚至后来无力涣散,这还是那个乔绍廷吗?
那个所向披靡,那个无往不利,那个傲视群雄的乔绍廷?
精英被彻底打到尘埃里,成了尘土的一部分。
然而,妙就妙在,出狱后,虽然头发依旧蓬乱,穿着秋衣秋裤,眼神仍然呆滞,他却在行动上一秒恢复了职业功能,甚至一眼从卷宗上留意到事务所的名字,明确了要来接自己的萧臻的身份。
‘一个胡子拉碴,头发蓬乱,穿着秋衣秋裤的男人,一边看着手机,一边还不忘伸出手来跟萧臻握手对刚来所里的新人表示欢迎。
合伙人礼节的DNA大概是刻到他骨子里了,只是他不知道此时他已经不是合伙人。
车上利索地换衣服,用瓶装水对着塑料袋洗头,全然不顾及自己在年轻女孩中的形象,只是迫不及待地要找回,那个从前的自己。
洗头,也许对他来说的意义,远不止形象,他想洗掉的,也许是这段不堪的记忆。
当他终于把头伸出窗外,感受着速度带来的自由的风,我想,对他来说,世界开始有了全新的意义。
当不可一世的乔绍廷被贬谪到凡间,一切才刚刚开始。
让人惊叹的是,罗晋把乔绍廷这么多副面孔的转变都表现得如此流畅,又如此生动,如此贴切。
更让人惊叹的是,罗晋同样把握了这样一个拥有多面人生的人物最本质最稳定的东西:他的超强的专业能力,坚定的职业追求,对自己能力高度的自信以及因此而来的一些不经意的傲慢和气定神闲。
我特别喜欢他边看手机边和人说话的这个细节,观察过很多事业有成的大忙人,他们可能也并不是有意要不尊重人,然而他心中所谓重要的事情太多,他觉得自己能够做成的事情太多,他觉得太多地方需要他,于是眼前人,往往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我还喜欢当他被告知曹总解除委托后,他几乎完全没有波澜接着处理手头事务的反应,也许对他来说,解除委托,就像吃面包掉了一颗屑一样无足轻重,然而在开庭的时候,在做事的时候,他却是那么全力以赴,这就是一种职业的态度和精神。
罗晋这次台词处理,完全是乔绍廷式的,你不仅完全看不到前后脚拍的关涛律师的儒雅,温和甚至软糯的感觉,你也看不到几年前同为业界精英毒舌霸道的制作人淳于乔的影子,大段的逻辑严密的话,轻重有序,摇曳生姿,却又十分冷峻。
挑一个特别喜欢的小地方说,他出狱后跟薛冬通电话的那段台词,当薛冬说要做他的辩护律师,他说你价钱我付不起,能力我不认可,为人我信不过,免了吧。
三句话,三个方面全盘否定,节奏语调都一样,一气呵成,感觉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想清楚了完整的三个逻辑严密的角度回怼,而且不带任何情绪,毫不费力全盘碾压,哪怕落魄,该看不起谁还看不起谁,这就是乔绍廷。
接下来的乔律,又会给我们什么惊喜呢?
期待着。
真心从第七集开始饮用最佳!
落水者才是庭外的正餐,盲区看来只是眼花缭乱也还挺好吃的下午茶。
落水者写了人,写了律政生态,写了法理人情,还有悬疑感。
王博雷小坤不知道死没死,邹亮不知道怎么死的,还有乔绍廷的相对公平。
目前只看到16集,也就是落水者大10集,信息量巨大,没有人是绝对的好人,有英雄主义、也有精彩群像,几乎没人拉胯,觉得自己的智商被好好尊重了。
落水者节奏根本不慢,习惯两倍速看国剧的我,真心觉得看庭外最理想的倍速是0.8。
剧粉苦苦等着《白夜追凶2》却一直等不到,这5年来,倒是看了不少相关作品,带着期待去追,往往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刚开播的短剧《庭外·盲区》,正是《白夜追凶》编剧指纹的新作,只有6集,男主角是影帝夏雨,由赫赫有名的张黎执导,阵容还是挺强的。
但这部剧开播后热度远不及预期,最大的硬伤,竟来自编剧。
(为方便理解,下文用夏雨、罗晋、万茜的真名代替角色名)剧情上,其实《盲区》还挺精彩,讲的是最高法院的法官夏雨怎么协调律师、刑侦支队、海关各方,在16小时内通过各种“极限操作”化解了一个个难题,取得了走私大佬万茜的信任,最终成功破了一个9年前的凶杀案的故事。
9年前,一人被杀,几年后警方通过DNA比对锁定了嫌疑人田洋,田洋只承认是帮凶,指认同伙李梦琪才是真凶,可是李梦琪已经消失多年,在田洋的辩护律师冉森的提醒(误导?
)下,夏雨觉得走私大佬万茜很可能是整容后的李梦琪,开始调查她。
夏雨擅自冒名去调查万茜的仓库,结果身份暴露,连累警方的卧底也暴露了,卧底警察被迫放倒了两个小喽啰。
小喽啰的消失,引起主管怀疑,卧底警察又放倒了主管,正不知道该怎么收场的时候,夏雨施妙计,成功把主管转移出现场。
万茜的接头律师因车祸身亡,情急之下,夏雨让相熟的律师罗晋假扮是接头律师的合伙人,帮万茜办事。
万茜多疑,还出现了一些突发状况,夏雨和罗晋通过十分巧妙的沟通方式默契合作,还让警方、海关、检疫站等部门配合演了一出大戏,才取得了万茜的信任。
整体来看,剧情还是挺精彩的,但却很难让人相信,很难入戏。
《盲区》最大的问题,是男主夏雨的职位、职责跟剧情是完全不匹配的。
众所周知,司法系统里每个机构、每个职位的分工是很明确的,警方负责接警、立案、侦查、取证;检察院负责审查案件并决定是否批捕、提起公诉;法院负责审判。
而在《盲区》里,夏雨这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几乎参与了案件的方方面面,越俎代庖做了很多应该是警方来做的工作,他深入犯罪集团去查案,跟各方周旋,还非常能打,设定更像一个刑警。
而现实中本该负责查案的刑警,在戏里变成了负责协助男主查案,成了男主角的陪衬。
戏里夏雨虽然不是负责该案的法官,但毕竟已经参与了查案的方方面面,他还跟嫌疑人的律师走得那么近,这是有很大问题的。
现实中真发生这样的事的话,会严重损害整个案件的公正性、合法性。
其实《盲区》只要把夏雨设定成刑警,整部剧就合理多了,也不知道为什么非要设定成法官,还非要编那么多不合理的剧情来突出男主,让稍微有点常识的人看了都觉得别扭。
让人觉得别扭的还有张龄心饰演的地方刑警支队队长,现实中她的职位是比最高法院来的庭长和夏雨都低1-2级的,但剧里并没有把这种明显的上下级关系呈现出来,反而把她塑造得谁都管不了的样子。
此外,《盲区》的一些剧情非常扯。
夏雨太儿戏,明知道罗晋差点被勒死了,他自认为万茜不会真的下毒手就让警方不要管,警方还真的就不管罗晋的死活了,这不是拿人命开玩笑吗?
夏雨对取证的合法性不当回事,刑警队长让他按正当流程来,还被他怼了。
一个法官,不懂得取证合法合规的重要性吗?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戏里的卧底警察打晕走私集团的主管后,为避免打草惊蛇,竟不顾上级反对,想要杀掉主管。
哪个警察会这么无组织无纪律?
哪个警察会把杀人想得那么轻松?
而且就算杀了人,其实也没有解决问题,打死跟打晕,不是差不多吗?
剧里虽然巧妙地把主管转移走了,但是并没有解决三个员工消失会引起走私集团怀疑的难题。
冉律师隔着很远、隔着门窗,竟然能通过唇语看清洗衣店店员说了什么,这就更离谱了。
《盲区》最让八先生感到惊喜的,竟然是罗晋的演技,他把假冒身份跟万茜周旋时那种内心紧张、警惕、镇定,外表故作淡定的状态把握得非常到位,能把这么复杂的状态都表现出来,不容易。
综上所述,《庭外·盲区》最大的硬伤反而是编剧指纹造成的,角色设定就存在很大的问题,让人出戏,剧情也有不小的漏洞,有负众望了。
重生不也是津海的吗?。。。。。。。。。。。。。。。。。。。。。。。。。。。。。。。。。。。。。。。。。。。。。。。。。。。。。。。。。。。。。。。。。。。。。。。。。。。。。。。。。。。。。。。。。。。。。。。。。。。。。。。。。。。。。。。。。。。。。。。。。。。。。。。。。。。。。。。
严秋,拒绝了乔绍廷,却喜欢吸毒品的,嫁给了既吸毒品,赌博还家暴的人。
并且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创造了这些故事的开端。
她才是大BOSS呀,而且这看男人眼光绝了。
剧情,好多逻辑漏洞。
鲁南和乔绍廷,一个敢只身闯走私地方,一个敢只身闯贩毒地方。
法官干警察的活,律师干法官的活。
他俩就这性格,还能活这么久,还有这么多追随者,全靠主角光环。
还有,反派杀人太没有逻辑了,一个当过兵的,好兄弟是业内律师大佬的人。
他对诈死吸毒赌博家暴的女婿,第一反应竟然是帮忙还钱,安置然后才是杀人,这逻辑反了吧。
要不就黑到底,第一反应是灭口,要不就白到底,让律师兄弟帮忙打官司。
就这样的女婿,他这样的身份,还能一直如此过日子,直到女婿出事吗。
按照他后面处事的性格,这女婿应该早就离婚或者被杀了。
还有这旷北平,没逻辑这么帮这个兄弟。
他可以出钱帮忙还赌债,出人打官司,但是他没必要威胁去弄假的银行单据。
就算要如此手段,他可以让别人去做,自己全程不出面。
这么叱咤风云,剧里一直强调如何厉害的人,就如此蠢呀。
一个连女儿都不管的人,能如此用命帮兄弟吗…可能是我不了解男人吧,觉得很假。
兄弟情义可以展现旷北平人性的一面,但是太假了,不符合逻辑。
他要是真这么上心,自己兄弟女儿被家暴的第一次,他早就应该帮忙协议离婚了。
毕竟连他兄弟几百块钱的官司他都能出面,侄女被打了他能看着吗。
他要是早出手,那个朱宏怎么可能一直好好活到,严老爷子杀死他。
每个角色都有闪光的一面,但是逻辑漏洞百出。
可是国产剧能拍这种尺度的,也是难得了。
盲区中他昏倒前,血泊中,拿出那枚特殊含义的戒指,已经是这段同性恋,最隐晦的表达了。
一般 剧情不紧凑
3.5星。剧情是好的,脉络有些混乱,是为了过审掩人耳目吗?
实在没想到6集的短剧最后还是有点儿烂尾,本来节奏快是优点,但很大的一个问题在于,这部剧设置的情景让观众很陌生,并不是传统的警察办案,而是拉进来了公检法系统的其他主角,让男主一个法官去做了不少看起来已经越权的事情,如果不是夏雨来演,可能根本撑不住角色,但即使有夏雨,只在回忆部分简单交代他曾经做过法警这一背景,也不足以说服观众他有高超的侦查推理技巧,而且《盲区》和《落水者》相互嵌套的模式,为了形成联系,硬加入罗晋忽悠万茜这条支线,可最终对实际案件没有太大影响,就显得有些废线。有点怀疑这两部是短篇小说改的,虽然在白夜宇宙里,可是细碎不好延展,指纹别忙着开新坑了,赶紧把《白夜追凶》填一填吧。
被第一集法官上班自己去现场卧底查案的设定惊呆了 但是考虑到韩剧也这么扯 重新捞回来看完了 这部的内核真的很像韩剧再次我的人生 男主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战胜大Boss 但手段不禁让人感到新的凛冬将至 历史的车轮一遍遍碾过同一片废墟 所有曾经以为将拯救世界的人最终都成了另一个枭雄的假想敌 人是会变的
在我心里7.5分,两单元相比较,第一个单元节奏偏快,看着更过瘾,落水者单元又有点拖沓,部分情节让人失去兴趣。但整体来说,这部剧观感舒服,两位男主的演技舒服,前后两单元在一些细节上的设置和呼应,觉得还挺巧妙的。但很多地方还是令人忍不住吐槽的,比如第一单元的女性角色人设,竟然除了万茜饰演的反派,没有一个女性角色是讨喜的?严重怀疑编剧厌女吧,本该正面的警察和政委形象,竟然没有一点角色魅力,真的是无语了,结尾政委给的理由,也完全不能接受,她还不如说我想找到她,因为她父母是我抓的,然后啥也不说扭头离去,拍个背影,那种无声胜有声,更能让人回味呢。还有就是令人无语的闪回恐怖镜头,搂着钢管扭动大笑的万茜、忽然跳出的流血眼睛,既不承前也不启后,莫名其妙的穿插,故弄玄虚。第二单元喜欢焦俊艳的穿搭。字数不够了。
节奏挺好,紧张带感,人设也立得住。检察官飞天遁地无所不能。出钱的文宣部门真的能相信这样的剧本吗?
几百部国产刑侦剧,公检法凑不出10个不装逼的办案人…好好说话怎么这么难…
谁给你的本事让你这样污名化女性😅
如果只有前六集必须四星,后面的十四集亮点是萧臻,败笔是薛冬,无所不在的旷北平是怎么没有发现薛冬的那些小动作?
有趣的双线平行叙事模式,以及别出心裁的单元架构(还有几乎没有任何拉胯的演员);无论怎样,开局的感觉还是很凛冽。因为《盲区》更大的作用是向观众引入这个“险象环生”、也充斥着诸多可能与暗涌的叙事世界,所以六集内非常紧凑地设置了在固定时间范围内需要破解的悬念,以及彼此交错的角色联系。至于是否又是“首周观众看完骗下去”的原形毕露,抑或高开低走,重任自然落在了占据更大篇幅的《落水者》身上;对罗晋有信心,但仍需时日检验。【2022.8.10 Update:《落水者》没有想象中好看,彩蛋吃相难看+作茧自缚,但冲着高叶和焦俊艳,还是保留四星吧】
人全靠关系,破案全靠巧合
前六集盲区太劝退了,我差点就弃剧。幸好坚持到了落水者,逻辑线才完整。到底是谁编排成这样。韩彬这个法外狂徒竟然换人演真是遗憾。津港这个城市充满魅力,因为有这些鲜活有意思的能人们。
编剧的墨水有限,到了上价值的阶段,跟垫复写纸了一样重复白夜的台词……无外乎反抗大反派的私域规则、正义,巧立名目确立“相对公平”,但从律师和法官视角拍悬疑刑侦,越轨了,太牵强……冲着韩彬来的,结果这个韩彬完全没有白夜里的神秘感和战力,被纯粹塑造成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法二代,整个人扁平太多。浅浅期待一个刀锋上的救赎
节奏紧凑,镜头清晰,摄影出色。但太重视外在了,故事很不立体不饱满,就像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去写一篇跑题的文章。罗晋挺有魅力,与白夜的联动自然让人欣喜。但说实话,指纹编剧要真就是这个水准,《白夜追凶2》也没必要期待了。
乔律师和他老婆太好嗑了
前半部的法官太料事如神了,感觉不合理。后半部太拖沓,看不进去。演员还不错
人设很离谱,法官探案,这直接是超级英雄的路子啊。故事推进也没啥说服力。如此强悍的阵容拍得如此糟糕,算事故了。
每个人都好像很有背景的样子,最后发现不过都是端着而已。
一上来节奏就很快,主角密集的对话带来的信息量让人应接不暇,夏雨也很贴角色,这种机灵老练的人设让他演非常合适,他有很稳当的把节奏拿捏住
想一集弃的又怕对不起营销号,看了第二集实在忍不住了。一个支队政委,被一个支队下面副大队长吆喝,这两人见了最高法的感觉见了自己下属,可笑!短短两集就两个冒充身份的桥段。最可笑的是卧底,为了破走私案,准备自己杀人去坐牢!牛逼牛逼,这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