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Jack的去世,岛上世外桃源般的home烧毁,rose离开小岛,在两年后安静的种花——作为一种work,眼泪早已流下了。
不单单是因为主人的乌托邦伴随着残酷的现实彻彻底底的消失了,也感慨这是不是意味人间唯一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无法在现实留存,只能随人类所谓的future,走去不复返。
这是我看过的很深刻的电影,男主人公的思想和我一致,他经营着他的乌托邦,而我们所有怀有他的理想——与自然共存、融为一体那样去生活的人在这个时代这个世界无法实现,最后的一块湿地小岛也要为人类所谓的comfortable的life而消亡,所有地方都是imitation般的房屋,人类的future彷佛一种destiny,就像Jack和Marty,只是taste不同,为了utilitarianism和pragmaticism,人类的path也就这样朝未来驰去,蹂躏、碾过一座座森林和湿地。
但是这是多么的可悲啊。
多么希望我能有绿皮草坪做屋顶的房子,可以躺在屋顶看天空的云一朵朵的飘,有搭在树上的小屋,我可以静静的坐在那里看书、听鸟儿的啾转,而不是城市中的嘈杂的喇叭声、灰色的天空,和望不到尽头的灰色的高楼大厦,很少有人能理解,自然带给我们的安宁和平和,作为人——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动物所得到的幸福吧。
电影的歌曲很动人,罗斯的白净的脸庞让人想到人性的纯真,随着最后的的乌托邦的消失,只能在心灵深处呼唤,某一天,整个人类能够回过头。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公社,自己的桃花岛。
远离尘世烦扰的生活似乎就是理想天堂。
脱离了尘世就真的没有烦恼吗?
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即便Rose成长在纯净的世界里,她同样有自己的烦恼。
她太爱她的父亲。
描写父女超越界线的爱有很多,但这部是描绘的比较美的。
因为是借的碟,看的时候断断续续,所以对片子没什么深的理解。
不过音乐和镜头都很好,好像闭上眼睛就能感到迎面吹过的风。
据说这是一部有关恋童辟和乱伦的片子,看完才发现写这个介绍的人真是误导。
这个片子的氛围很好,一切都是淡淡的、隐讳的,男主角不敢面对的挣扎与忏悔都隐藏在他那佝偻的背影中,而女主角深深凝视的眼神早已诉说了一切。
整部片子没有任何激烈的情绪,即使是嘶吼、争闹,都感觉很遥远,男女主角之间自有一个谁也进不去也无法理解的天地。
想起简媜那“遗世而独立的恋人”,不禁叹息,也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些说不出口的情结,也许是这样的,也许是那样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女主角很美,片子的配乐也不错。
结局很喜欢,烟雾弥漫的窗口,露丝爬了出来,然后是两年后,连眼神都已改变的露丝,一个带着永远无法抹煞的回忆与情感痕迹的露丝,可她毕竟是走出来了。
这故事再熟悉不过,又是一出因闭塞和自我封闭令外部世界变得不真实,长久以来既定的世间伦常变得遥远,他们在在自然中自然地相爱。
当他的女儿拿着枪对他床上的女人恶作剧的时候,他只是顽皮的笑,并不指责她的嫉妒和怪异,周遭的人无关痛痒,他们并不会爱他们,他们只专注在与对方的拉锯中,其实早已不新鲜,亦舒小说里的付于琛与七岁的周承钰便是在老宅中独处的时光中相爱。
但他或许会是最性感的父亲。
so,又是Bob dylan,美好自在的时光好像都有他的歌声。
这歌里有他的长腿粗布裤子,格子衬衣,烟灰色的短发,在早餐的时候侧着脸对女儿说你长出雀斑来了。
有他站在风中折床单的样子,戴金丝眼镜画图时候的神情,还有他睡觉的时候只穿短裤,当他在床沿坐起身背上的的脊骨一节一节那么触目,还有他温柔好看的的手,唯一表露他不再年轻的是他走路的样子。
当他意识到与这女孩的关系是那样危险,他再一次软弱恐惧的哭了起来。
刘易斯本人的面目那么的复杂,眼神中有危险邪恶难以驯服但也有深深的温柔和脆弱。
难怪说他是悲剧,他是深渊。
情节并不出跳,也可以算是家庭伦理片,恋父情结和青春期成长之类的故事而已。
但是导演的镜头语言还是相当不落俗套的:一片长满自然植物和花卉的木屋,相依为命的父女,朦胧的感情;少女隐秘的感情被父亲带来的女人破坏了,她开始抗争、开始表现,包括和女人的儿子发生关系,她的目的达到了,父亲无奈、愤怒、痛苦,最后女人离开了木屋,但一切都回不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摄影相当不错,大量低角度拍摄的镜头,构图常常超出取景框,有点DV的感觉,但人物因此显得张力十足,浓丽丰满。
少女演员演绎得相当到位。
她把带着童贞痕迹的白色被单高高悬挂,看着父亲气急败坏的脸发出报复的笑声;她策划了古怪的聚会,让母亲和自己幼年的形象在四周的墙壁上循环放映,简直要让这个父亲发狂;她守着父亲变冷的身体,在熊熊火焰中跳窗,离开记载所有童年和青春记忆的木屋,她的少女时代彻底结束了。
The Bella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关于乌托邦与人类生存的某种寄托,或是父女情感中某种难以割舍的羁绊,亦或是外界同内心不安的纠缠难免,一切都如是这情歌中的只字片语,零星音律。
大片寂静草岭和木质房子,悠闲的父女生活是世外桃源般的情景。
而生死是必然,在生与死之间,乌托邦与人的联系也自然被外界干扰所切断。
Jack试图建立的东西,并以此来维持Rose在他心中所谓的纯洁,而终究是要同所谓侵入一道消灭殆尽。
而人在心里坚持的东西,亦或许也是这般一点点被磨去。
关于信仰,情感,或是一种执迷不悟。
只说是在Rose心里,或许Jack永远是难以割舍的一块。
而只是少女的冲动将这些原本美好的东西一点点撕裂。
一种方式的报复将自我推向无法回头的深渊,而同不同人以不同方式“倾诉”这样几近扭曲的情感,在Jack的庇护下,Rose内心偏激的涟漪愈激愈荡。
而无可厚非,终究是要被磨去。
Jack始终还是走了,同他的乌托邦一起,同他与Rose的感情一起。
却总是想起最后Rose的话。
她说。
你总是不够勇气。
而她呢。
那个曾经在树屋里嘤嘤而泣的女子。
淡入雏菊。
这是个定位在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的故事,像许多电影那样,给出了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局,却全然给不出你个挽回的方法。
故事讲一个父亲Jack,和女儿Rose两人是一片房地产开发商妻子语“没有开发”的湿地的唯一居民,父亲曾有“乌托邦公社”的梦想:一群人远离社会,在这片湿地里全靠自己生活起来,同时把对大自然的破坏降到最小。
但心脏病的发作迫使Jack开始考虑,在这片“孤岛”上如何安置自己11岁来就和外界没有联系的女儿。
他请来情人,情人带来两个儿子,原有的秩序遭到了破坏,Jack的乌托邦之梦在一栋栋拔地而起的白色塑板房中摇摇欲坠。
父亲说,让外人进来是个“实验”,女儿就以更凶猛的“实验”不间断地反抗,可在无数危险的行动下,Jack一次次融化在他珍贵的Rose的眉宇里。
Rose放昔日三口之家的影像,就好像我想象里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Jack意识到,只有眼前这个极致纯洁的女孩才是唯一深谙他脆弱的理想的,是他唯一的支持人。
Rose看出了他的不坚定、他的害怕。
在禁忌的轻吻后,巨大的负罪感使Jack的信仰崩塌了,他更希望,让一切终了,作为对自己的惩罚。
空灵的乐声在湛蓝的天际流响,鲜丽的花朵仍在草野摇曳,木屋的火焰终于冲破窗棂。
杰克、露丝,我们如此地熟稔这两个名字!
10年代,铁达尼号上是贵族露丝与穷小子杰克的极致理想的爱情,然而冰海沉船、天人永隔,世事承载不了这份爱情。
50年代,革命之路上的爱普鲁。
威勒也是个理想主义者,然而巴黎不在万水千山处,却终似蜃楼海市埋葬在了失败的尝试中,世事承载不了这场突围。
80年代,杰克与露丝依偎在屋顶上,然而损毁已在这片宁静下潜伏,终于我们毕生的努力竟显得如此微薄,在时间的滚滚大浪里消隐不见,叫世事如何承载得了这样的理想?
电影说,Innocent people are just dangerous。
还有多少纯真年代的人,怀抱着和这个钢筋森林格格不入的理想?
他们是最勇敢的人,也的确,他们是最危险的人。
这部片子中文译名叫《杰克和罗丝的情歌》,封面介绍不喜欢是因为有点故弄玄虚了,打出父亲恋童癖和乱伦之说,因为我知道这是一部有着触动人内心柔软的好片所以没被这个介绍吓住,在网页上搜索,找到一篇描写比较属实和中肯的简介(见上述故事内容)。
影片的镜头真的如简介上说了,带有DV的感觉,画面跳跃不拘泥于形式,但是十分细致,将小岛室外桃源的感觉完全呈现在我的眼前,在这样一个漆黑夜空下,这么一个全是自然风光的地方,满屏幕的绿色和红的黄的花所带来的视觉冲击让人很震撼。
影片初放的时候我是抱有一点怀疑和紧张的,因为故事的情节及其将达到的效果我完全没有准备,像过着自己的人生一样不知道结局也不敢猜测。
Jack和Rose是一对父女,流淌相同的血液怀揣相同的梦想。
Rose的母亲在她五岁的时候离开了他们,离开了这个她和Jack共同创建的社区(我从其他博客网页http://fengs828.bokee.com/2799909.html上看到叫作乌托邦公社,还没弄明白什么意思,按照我自己的揣测是,原先这个小岛是无人居住的,土地也是私人购买的,然后土地的主人们共同创造一个生活社区,估计是这样)。
Rose和Jack共同相依为命,生活在这个无人打扰的小岛上,Jack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他坚决反对小岛的开发,在他们居住的小屋里甚至没有电视机等现代化的生活家具,屋子里全是木头的搭建。
Rose像是生活在童话中的公主,像是在另外一个世界中,丝毫没有受到任何世俗的影响而长大。
一切就像每个人梦中向往的生活一样,无忧无虑。
但这一切美好纯真的生活在Jack得知自己得了重病之后发生了改变。
Jack所忧虑的是等自己离开人世的时候Rose该怎么活怎么融入这个从未涉足的污浊的世界。
于是他想改变,让Rose慢慢适应与外人一起生活,他把自己的前女友和她的儿子们邀请到自己的小屋里来共同生活。
Rose原本平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闯入者打破了,她表现出极度地反抗,像小女孩的任性一样她保卫着自己的原来所有。
她制造了很多事故甚至付出自己的童贞来向Jack示威,当白色的床单在艳阳下飘扬,当JacK发狂痛哭而Rose躲在窗后发出胜利的微笑。
她反复地制造麻烦离家出走。
最后,Rose胜利了,Jack终于妥协把女友和她的儿子们送走,生活回到原来。
但是Jack的生命将要终止,他唯一的希望就是Rose不要在他死后自杀,虽然他们彼此明白没有了对方生存将无意义,但是Jack还是在最后请求Rose答应他要继续自己的生活。
当Jack停止了最后的呼吸时,整个影片达到了高潮,Rose很平静地从小屋外面摘了很多美丽的鲜花,一朵朵放在Jack的身上,她把他们的照片从小屋的底层铺到二楼Jack的床边,记录了一个个鲜活画面的照片整整铺出一条路来,沿着照片铺出来的路浇满了汽油,Rose用棉绳引了一盏酒精灯,她平静地趴在Jack冰冷的身体旁边轻轻地牵引了棉绳,火光沿着照片慢慢燃烧到两个人躺的床上。
刹那间,曾经共同生活的小屋就淹没在火和烟中......故事到此时我已经泣不成声了,当以为就这样结束了时候,画面切到了小屋浓烟滚滚的窗口,Rose从窗子里面跳了出来...最后的镜头停留在Rose在社区里种植盆栽的场景,她脸上已经没有了小女孩青涩和任性,有的只有恬静和美丽的微笑,阳光灿烂无比...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长这么有耐心的陈述一个故事了,因为实在是一部好片。
看完对于故事中Jack和Rose的爱不敢胡乱评论,到底是女儿对父亲的依恋和父亲对女儿舐犊之情,还是真的相互的爱,很难辨别,想了很久也没敢下定论。
但是能说的就一点,他们之间的感情很圣洁。
看到网页上有一篇评说:“父亲是女儿前世的爱人,为了保护自己所爱的人便追随到今生,谁说这一定不是真的呢?
”渐渐觉得好片不一定是声名远扬的,只要有一个故事一副画面或者一段音乐能触及到心的深处并似乎能够引起一点心绪上波澜的,就已经算是好片了。
不是因为电影的深度及表达水平在下降,而是因为现在的生活已经太丰富,我们也不是能够轻易触及自己内心能够轻易就能落泪的年代了,我们的心已经太坚固。
整部影片的亮点(情节的转点):1、当Rose向第一个男孩发出要求的时候,胖男孩憨厚地拒绝了,反而帮Rose剪去了长发。
(在紧张后有一种舒心的感觉,会长舒一口气,PS:这个男孩很可爱。
他帮Rose剪了一个很好的发型。
)2、当Rose把象征童贞的白色窗单高高悬挂在风中,Jack发狂痛哭的表情,而Rose在窗后观察父亲的反应后发出报复后的笑声。
3、当Rose策划了一个古怪的聚会,把父亲和母亲初期共同创建乌托邦社区时的照片用幻灯在四面墙壁上反复地播放,看着父亲疯狂地痛哭。
4、当帮Rose剪头发的男孩临走时,Rose说她做过很多坏事,男孩说那是因为她太纯真,所有人都没有她纯真。
(这里,我哭得很厉害。
)5、当Jack在吻了Rose的嘴唇后,他像是罪犯一样跳离Rose的身边,惊讶瞠目结舌的样子。
6、当Rose很平静地铺鲜花照片浇汽油,然后轻轻躺在Jack身旁引燃火的时候,阳光照进了整个屋子,金灿灿的。
7、当Rose从浓烟滚滚的窗子里跳出来的一瞬间,天依旧像影片开始的时候一样湛蓝,屋子外面依旧是满山的绿色。
凭着间断的记忆把影片的重要情节重新回忆了一遍,已经很模糊了,看完就忘记是我的习惯回忆很吃力。
脑子的内存实在有限。
写也是断断续续,很多词语就在嘴边就是无法形容。
一篇评要写好久,洋洋洒洒,也懒得再修修弄弄,全当是记个梗概罢了。
磨磨蹭蹭,不觉中现在已经是11月26日的00:40分了,很久没有熬到凌晨写东西的日子了,好象又回到读书年代。
终于写完松了一口气可以入睡了。
于2006/11/24 12:06
太压抑了!
最近这样的电影怎么这么多啊?
而且名字都一样:给鲍比朗的情歌:)都是描述那些抗拒社会和文明的边缘人类,不工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然而外来的力量还是不可阻挡地要侵入,直到毁坏伊甸园。
很久没看过Daniel Day-Lewis了,他天生的忧郁和深沉,仍然是本片最大的看点之一,英国的阴霾,就象永远写在他的脸上。
这还是一部夫妻档的影片,导演Rebecca Miller,是Daniel Day-Lewis的妻子,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的女儿,江湖谣传他们的结合伤透了伊莎贝尔阿佳妮的心。
Rose的演员Camilla Belle,今年才不到19岁,是7岁就登上荧屏的美国童星,觉得她长得很欧洲,不象是LA一带盛产的那种傻乎乎的阳光少女。
作为一位新人,Rebecca Miller的表现也算是不错了,在这样一部情绪极为错综复杂的剧情片里,能把情感线索从容铺开,难能可贵。
喜欢一个地方:女儿把失去童贞时用的床单向旗帜一样地挂出来,迎风招展中,导演用一点点高速和变速结合地手法,把父亲的茫然失措与内心哀痛全都解剖一般地亮出来了......
刘大大的片子都格外喜欢,除了这部。如果刘大大的演出值四星,却要因为他丧心病狂的“恶妻”导演和arbitrary selfish spoiled“daughter” 各扣一星。竟然还有一个版本的译名叫做“不伦恋曲”🙄“If you don’t like your situation, then change it. If you can’t change it, then leave it. It’s your fucking life.”
不知是不是分几次看的缘故..除了节奏都五星
最近总是梦见这部片子里的女主···· 而且梦到最后她总是会长得越来越像阿汤哥······hhhh刚才搜了一下 她现在的确越长越像阿汤哥了
整个观影过程比较拧巴,虽说用小清新式的方式来表达一个家庭里的扭曲对我来说很有趣,但越看到后面越不舒服,父女间的关系虽然十分明了,但我实在不好理解,到头来搞的什么感受都没有。但像男孩给露丝剃发、破处和蛇出洞这两段还是挺有意思的,但结尾实在不尽人意,以共赴死或删去两年后的那段其实更好。
原声也太好听了吧 浅浅淡淡的
这是继Hugo之后看过最喜欢的电影了。越是畸形的感情,拍出来越是动人,越能扣人心弦。一个导演能有 Daniel Day-Lewis 真的是太幸运了,另外Camilla Belle 演的恋父女孩也恰到好处。强烈推荐。
day-lewis瘦得太可怕了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是女儿也即将要有女儿的缘故 看得不是很舒服。。。
乌托邦,成长,公社,风景漂亮
房地产商人没有乘人之危买下Jack的土地;送花人和胖子也没有乘人之危夺走Rose的贞操。他们所一意要隔绝的那个社会,其实也存在着善良和美好。而他们自身也同样存在着人性丑陋的一面,Jack自私的让Kathleen搬来照顾他,因偏见而愤怒的开枪驱赶建筑工人;Rose贪婪着父爱,因嫉妒而仇恨Kathleen。
无才又自恋的小女人不甘心作名人之女名人之妻的野心之作,居然还是靠丈夫和老爸的名气招摇撞骗。
看完了,就是乱伦,没有什么可解释的!
有Daniel.Day-Lewis 这样的老爸,你有一万个恋父的理由,就像想欣赏残酷,生活会给你全面的展示.从电影本身来说Daniel.表演堪称完美。Camile技巧不足,但那份innocent弥补了。剧情本身结尾并不精巧,让他们齐齐葬身火海,也许是更美更自然的方式。
Forgive me.我不知道,这是爱情么?
诗意,唯美,残忍.一支逝去的嬉皮士的挽歌,一段父女的不伦之恋,一首凄美的田园牧歌
天真的人或许是危险的。
阻止我成为DDL粉……
Innocent people are dangerouse. Nice OST, try "Boots of Spanish Leather" ,by Bob Dylan- http://www.xiami.com/song/1024684
其它都不重要了。我多爱你。
爱情是怎么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