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人人影视的资源简介说是绩熔炉之后的又一现实的电影,满怀欣喜的下了,剧情我就不说了,整体真的很拖沓,本来几场很好的戏份不知道为什么拍出那种气氛,看到最后我真的很窝火,然后就想说没准后面有个反转有个高潮,可是没有,就这样你胸内的一股气慢慢的消散,社会现实也没怎么体现,剧情的bug就不说了,毕竟是真实故事改变。
本身应该是个好电影,可是让你看完欲罢不能。
只能说跟熔炉比,差远了。
整部电影有浓烈的沉重感,让人真是除了流眼泪没办法表达其它的发泄方法。
没有看过太多犯罪题材的影片,所以这部真是有先入为主的优势。
不管别人评价如何,我只能说是真的进到我心里了。
起初柳琳母亲刚和丈夫离婚,依然和女儿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很多时候一些单亲家庭就再也做不到这样了。
整部影片给我最强大的影响就是几个施暴人事后的态度。
站在不同的角度,人生观确实也就因此不同了。
一直从小没受过多大挫折的我来看后面他们依旧嚣张不知悔改还能作出第二次的性施暴,真是足够颠覆三观。
韩国给人往往以光鲜亮丽的舞台还有精致的明星。
可看了许多数据才知道,在韩国未成年性施暴的次数逐年增加。
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韩国民众和社会记者总结为是因为法制对未成年人的管束不够。
杀人偿命这种事情在中国应该是理所应当的,可正视因为韩国法律这些看似是‘人性化’的设置(未成年人接受法律轻判)导致了未成年人的一贯嚣张。
秉着做错了事,做大了事也不用受罚的庇护一直胡作非为。
我看电影一只有个习惯就是要查清楚演员和事实背景才能看下去。
最让我吃惊的是一条,因为本剧是根据事实事件改编的,所以网上关于原事实也有许多描写。
一些列这些年在现实中发生的未成年强暴时间。
最让人吃惊的莫过于那一条,四十四个学生轮奸初中女学生致其死亡的。
这条新闻一出引起了众多韩国人的关注。
有的是不敢相信。
可我想更多的是羞愧。
真让人胆战心惊,一个光鲜让所有韩饭向往已久的国家。
其实也并非是美好的国度。
不能说这样的事情在中国从未发生过,我十分相信一定有,并且一定不会报出来。
一个国家就像个肥胖过度的少女,不停的安慰自己,你很好你不胖。
让后依旧吃脂肪高的食物一样。
网上有很多评论在咒骂电影中犯罪人的行为同时也在深深自省,我们的国家会如何对待这种问题。
我想结果一定是失望的,起码在现在是这样。
中国对于揭示真相的事情一向不忠于。
回归正题,这篇字废话太多了。
微博上的标题是:一定会哭。
因为这几天眼睛的不舒服,我尽量憋住感情让自己别流泪。
可是在女孩第二次被性施暴的时候我惊崩溃了。
心里有不停的骂她:你是傻子么!
有危险还去。
可是更多的是少女被捂着嘴绝望可是不流泪的眼睛。
(南宝拉不愧是童星出身,演技很到位)。
第二个泪点那段视频在女生死后母亲在其手机里发现了。
赤裸的女主角抱着大提琴,鼻青脸肿拉一段她初见心爱男生的曲子(结果那男生是怂恿者)。
母亲几乎是哭到失声,然后我这边眼泪就不受控制的留下来了。
脑袋里反复都是第一次被性施暴之后她在浴池里问她母亲说:为什么还是这么脏。
这个画面。
电影是一个故事贯穿到结尾。
有些人说这样没有情节,为此电影的评价并不是特别高。
可是我觉得能把一个事情每个细节都处理好并且能打动人心的导演就是好导演。
后来就是母亲为了报仇杀死了那三个混蛋!!!
(该死,我去了,看电影的时候恨不得冲进去把他们几个一刀一刀剁了!!!!!
)结局是母亲也一起离开了。
有个帖子是这样自述的,以母亲的口吻:我活在这个世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可是我还要做的就是不让别人受到这样的侵害。
一个母亲的决绝。
电影里有几个镜头让人看着不知所措。
一个是母亲抱着伤痕斑斑已经没有呼吸的女儿在医院里。
还有就是她亲眼看见女儿火化的全过程。
人没了其实是很简单的事,你看着她活在过你身边的痕迹,只不过再也不会回到你身边了。
很多人被戳中泪点的是母亲火化了女儿之后回到家看见冰箱里女儿临终前留下给她庆祝生日的蛋糕,上面几个字:别哭妈妈。
我到那里几乎是双手冰凉,眼睛除了盯着屏幕看,其它什么都不知道了。
以上是侃侃只谈,好久没写东西了,连个重点都住不住,真让人恼火!
下面是很多个人感受:1.片中的一位检察官大骂韩国是狗屎国家,想平平安安养个孩子都他妈那么难。
(我想这种情节在中国的电影一定不会出现)一直听闻韩国的战争片拍的特别好。
很多人妈他们是棒槌国家,除了人人顶一张假脸会拍臭袜子一样的连续剧之外并无什么特点。
可是个人一直认为,人这一生最大的修行就是能接受残缺甚至破烂不堪的自己。
看完这部剧之后上网搜索,也是下一个观影目标《熔炉》孔侑大叔的剧。
我想拍一部电影能让韩国国民看到自己国家黑暗这是好事。
让我动容的一个地方,据说因为《熔炉》的上映使韩国会立法成功,改变了对于青少年在法律面前从轻处理,甚至不处理的决策。
人做错事情就应该受惩罚,古往今来,官僚主义比比皆是,邪恶压过正派这种事也是发生过的。
可是能让人依然相信正义,这就是成功的。
让我兴奋的是,《熔炉》的原作作家是孔枝泳。
最近好巧正好在看她的散文集(就是刘大宝你说你看不懂那个啊,起初我也没看懂,可越看越发现不错呀。
)借用她借用过的一句话:这大概就是我们死后生活的天堂吧!
(希望被侵害过的人,能去往那里)3. 作为中国国民,期待着我们国家能有这样的影片出现,并影响社会。
而不是很多电影因为什么太黑暗,太没有光明引导就不批准拍摄。
难道要一直让观众只知道我们国家如何如何繁荣强大么?
有落伍才有前进的动力啊。
最后,我要去复习了。
抱着看了一个这么好的电影花掉了这些时间没关系的心里。
可是到现在还是好痛心,我单词还没有背,作业还没有写,学习内容还有好多没有复习啊!!!
我下周就要考试啊。
赶快去写东西。
我认为这是一部值得深思,处处虐心的教育性十分强烈的电影。
客观地说它很适合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观看。
我一直觉得,无论是一本好书还是一部好电影,它必须适用于群众并富含深意,否则它根本无法将一些优秀的思想和智慧放大和扩张。
从整体上看剧情,前一小段写了母女平静而温馨的生活,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后一大段则画风一转,气氛越来越压抑和严肃。
这种如同先抑后扬般的转折扣人心弦,让观众的情感随着情节波动而上下起伏。
未成年人犯罪,究竟是谁的悲哀?
它尖锐而坚定地将矛头指向一个悲惨却人人避而不谈的社会问题,讽刺法律的不公。
它指责人性的伪善,暴露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真的很有深意。
近来新闻频频出现猥亵幼童,青少年性教育之类的文章,就来看看。
这部电影,蛋糕那里真是感人,不哭,妈妈,母亲却哭的歇斯底里。
虽然母亲复仇计划看起来很傻逼,但是在那种情况下,拿刀去杀显得异常真实,精心筹备的复仇计划不是平凡母亲做的,她都够绝望了,只想杀光那些滚蛋为女儿报仇。
女孩子一次次被伤害,虽然看起来也很傻逼,但已经被伤害的情境下,她只想秘密不被揭穿,尽可能保留可能的自尊,不告诉任何人,此时理性并不能主导她,只有担忧和恐惧。
唯有那个什么用都没有的警察,让人不得不吐槽。
总得来说,整个影片有些傻逼,但给人的真实感却很高。
有评论在指点这对母女的反抗如此无力愚蠢,试想当下又有多少妇孺会用拉琴的手拿刀反抗呢?
影片并没有与实际相差太大,而只是我们的思想太理所当然了,没有遭遇到,怕受到牵连,周围的所有人都是麻木不仁的,麻木的不只是国人,但永远麻木的也许会是。
不合力构造一个敢于对邪恶说不的环境,谁都会是共犯,谁都可能是被害者
如果把它当做复仇片看大概很多人都会失望,但是往往大家都是冲着复仇二字来的,至少我是,女性复仇题材更是很多人喜欢的。
我对影片的理解是,这其实是个伤痛片,受害者和家庭成员对事件的伤痛表达,但是有点刻意放大这份伤痛,可能没有看过新闻的童鞋就会感觉电影很多败笔,故事重点没有,一直都是平诉,没有高潮,有泪点,当然我泪点低,就算到了结尾也是感觉没有高潮,反正我是感觉没有。
我印象中女主演妈妈的好像没有当过母亲,所以开始一直有点感觉不是母女的感觉,亲密不足,演戏有余,母亲给人感觉看完了还是没有定性,不知道妈妈的性格,其中跟游泳馆教练的交往多余,没有作用,去找前夫的小三打官司也感觉毫无作用,总之无关的镜头情节很多,但是要让导演刻画的情节又太少,很多不给人镜头的情节到最后又给了个结果式画面,感觉特别让人莫名其妙,女主后面女儿死了后倒是有了那么点妈妈的感觉,但是警察还有三个混混的bug又开始出现,大概我有点吹毛求疵,黑色,黄色混混说来说去就一句脏话,表演生硬,另外个大boss看似纯良,演技白痴,或者压根没有演技,警察也是很生硬,警察女儿打电话的情节我都笑了,太生硬了,饶是我不懂演戏的都感觉很假。
大概就女儿在面对心目中的王子时的微笑还让人感觉是很真实的羞涩,大概我做整形业的关系,双眼皮割的……职业习惯啊,主演真的都是吐槽点,优点极少。
但是有的评论说第二次女儿去真的很傻13,我觉得有点苛刻,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心思大概就只是要拿回视频吧,我们那么大的时候不也只相信世界只有黑白,哪里知道还有灰色地带。
而且演女儿的演员给我演出的感觉就是个天真的少女,所以被骗,再被骗从而要挟也是无可厚非,就是母亲对女儿生前的关心那么少,让我有点感觉脱离母女关系。
但是韩国电影的题材真的可谓百无禁忌啊,这样的题材在天国大概只能被审核得面目全非,或者压根夭折都有可能。
熬夜看完,写的也乱七八糟,纯粹吐槽,一吐为快而已,元旦放假的第一部安排电影,有点失望,但是习惯推荐。
这是第一次写影评,我文笔也不是很好,主观表达自己想法,不喜勿喷。
我不去评价导演怎么样,情节怎么样,故事线怎么样,我关注的是我看完电影的内心想法。
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一个真实的故事,看完我觉得很虐心,结局没有大快人心,像大家说的一直憋屈着。
可是了解了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后,我才觉得,电影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好的结局,妈妈去找了他们复仇,妈妈也是个爱孩子的好妈妈,真实案件中,3个孩子遭受的是电影里的百倍折磨,这里我就不说了,详细情况在百度词条电影《韩公主》下面有写。
孩子们的家长也只是选择拿了钱息事宁人,既然真实情况如此,还要去看一部很精心设计很有故事线的电影吗,故事再打动人也不如这个事件最真实的处理情况,我看完我是很憋屈,我是难以忘怀的,因为坏人没有受到惩罚,故事并没有完结,如果我是位妈妈应该怎样去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如果看完心里不舒服我推荐大家去看日本电影《告白》,那是部情节非常好的电影,但是试问有几个父母能做到里面那样有逻辑,计划那么邹密呢,父母能做到的到底是什么,而且让韩国人自己反思的是什么,以及这部电影给当初那些犯罪者的讽刺,或许你继续做个普通人,但凡进电影院的人们都会看到你的罪行,没有好的结局让人们对你们的行为发指,这也是个不错的惩罚吧。
感觉自己文笔真的好差,逃了。
六一快到了,偶尔微信翻到家长如何教育子女性知识,突然就想看一直存着的《熔炉》,结果没找到片源,就看了这部,唯一的感受就是编剧不咋滴,再加上大笔墨渲染的韩式苦情戏,社会性,人性,哪怕教育性都差了点。
妈妈离异,和女儿的关系非常好,家庭的变化并未影响到女儿,不知道是这个家庭,这位母亲把女儿保护的太好,还是如何,看到妈妈和女儿轻松得交谈关于离婚,关于交朋友,关于开咖啡店的稀松平常的欢乐场景,以为是一部玛丽苏式的电影,以为这是个天然乐观,不惧未来的小家庭。
很快,女儿的悲剧上演了,好友轻描淡写的劝阻没法浇灭女儿眼里无知的小心心,甚至最后警察爸爸在视频中看到了自己女儿时,我还一度以为导演要放大招了,要把人性的恶直接推演到女儿这位好朋友身上了,结果剧情佷单薄就带过了,也许还不能理解是否17岁的女孩会因为害怕而退缩至此。
策划者从头至尾的呈现出水面,在母亲一句:你不是喜欢恩雅嘛,让镜头前的我实在忍不住骂这位母亲,女儿没脑子,妈妈也是没脑子,经历婚姻,经历离异,怎么还能沉浸在男欢女爱时的甜言蜜语,相信那些多巴胺下的一时冲动,甚至还是快成年男女的那种懵懂感情。
女儿的自尊让她没法忍受痞子们的挑性,感情用事再度烧脑烧到零智商,带把刀独自前行,17岁是花季懵懂的年纪,真的让我心痛。
然后编剧让妈妈,一路对法律对警察失去信心,决定自己寻找凶手,可依然单枪匹马,依然不带脑子只带感情得为女报仇,依然用道德审判去面对这群人兽,这群看似生活在小康水平以下,歇斯底里没理没心无所谓的人渣父母面前,恶魔的行为不能用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为常识去认知,一群社会混混原本就自带恶的基因去生存,他们无所谓法律,蔑视他人乃至自己的尊严,他们不需要尊严,他们想偷就偷,想嘲弄就嘲弄,想作恶就作恶,玩世不恭的态度,让善良的人以为真善美救世主一定会惩罚他们。
然而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复杂往往事与愿违,撇开单薄的剧情和苦情,我想在这个六一来临特别的感慨一下,也自勉下,女孩们,曾经是女孩的妈妈们,女人有着天真,纯真,善良和爱,请给你们值得给的家人,朋友,爱人。
而面对那些伪善,虚伪,自私,黑暗,阴郁的恶魔们,请用逆鳞亮瞎他们的眼睛,请用十足的强大、智慧与勇敢来面对令人作呕满目疮痍但又无比令人热爱的世界。
又是一个虐心的韩国电影,看之前必须要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
《不哭妈妈》讲述的是某14岁女生在被多人性侵和威胁后自杀身亡,悲痛的母亲在法律无法提供绝对帮助的时候无助地走上复仇之路的故事。
听听剧情,似曾相识。
不错,韩国有很多类似的电影,《熔炉》应该算是口碑最好的一个。
未成年保护法的本意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但却成为了法律的漏洞和某些犯罪分子利用的工具。
日本电影《告白》也是一样,女教师的女儿被人恶意杀害,法律却因为嫌疑人是未成年人而给予宽待。
并不只有韩国日本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会被这样的问题困扰,未成年人犯罪就真的不用承担任何罪责吗?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疏忽只是其一,另一方面电影也反应了法律的疏漏和缺失。
丧女的母亲为什么最后会走上杀人的道路,这点可想而知。
警察的不负责和冷漠让这位痛失爱女的母亲寒了心,尤其当警官说出“自己和解,免得人财两空”时,母亲更是濒临崩溃。
《告白》、《素媛》等等一系列和法律有关的作品似乎都在传达着这样一个主题,法律的漏洞是必然存在的,这一点需要引起重视!
第三,性侵事件在日韩也是极其普遍的,很多电影反应类似的问题。
尤其是校园题材的电影,同学之间欺辱、性侵似乎已是家常便饭。
《熔炉》是校长性侵学生,《素媛》是儿童被性侵导致残疾,《追击者》是强奸杀人案件,《公正社会》也是儿童(10岁)性侵。
这些案件的被害者都是女人,从某种程度体现了韩国女性地位的危机。
这些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无疑是在扩大这些案件的影响力,每一部都十分震撼。
法律应该是人民的保护伞,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无法达到绝对的公平。
因为被告都是未成年人而无法实现合理的判决,这在一方面是对未成年人的庇佑,另一方面也是对被害人的打击。
电影充斥了沉痛感,但不管怎样被害人也有罪责,母亲的处理方式也有欠妥当。
她选择了最危险和最不恰当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杀人!
为什么?
这是一位母亲的绝望啊!
面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被告只能判处几年的有期徒刑,而自己的女儿已经自杀身亡,她无奈之下才做出如此极端的举动。
刑法虽然有适当的保护,但对当事人审问的时候却也造成了另外一种精神上的伤害。
拿《素媛》举例,刚刚失去肛门的小素媛躺在床上,警察为了确认真相反复询问素媛当时的情形以及反复辨认凶手的长相。
孩子才只有8岁,如此的精神折磨的确能有助于尽快破案,但何尝不是另一种伤害呢?
《不哭妈妈》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虽然在电影中审问的场景寥寥无几,但真实的案件中警察却在审判时一再让女生辨认性侵对象,反复地问:“有他吗?
他插进去了吗?
”等等问题。
对于一个刚刚遭遇了如此恶劣事情的高中女生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羞辱。
恩雅选择自杀虽然并不是警察的过错,但也来源于视频的羞辱。
伤害一个人的自尊是有致命危害的,即便影片规避了这一原因,但它依旧存在。
当看到妈妈发现不良少年威胁恩雅的短信,忍不住眼泪,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印度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这两部影片都是着重讲了复仇的部分,但是我觉得《妈妈别哭》更加符合现实中人的反应,那一种无力恐惧,但又想让那三个不良少年为自己的女儿赎罪,通过法律但却无果,因为没有证据(之后警察通过不良少年找到了),才不得不选择走上了复仇这条路。
但导演并没有将影片好好的去刻画,有些地方太过啰嗦平淡,让人很想跳过...虽说是继《熔炉》之后又一部韩国现实力作,却很多方面无法和《熔炉》比拟...
复仇。改编。
好感人,妈妈为了帮女儿报仇,杀死了那些强奸她女儿的人,我觉得这些人都死的好!也体现出了母亲的伟大啊,为了自己儿女会不惜一切去做!不过最后结局蛮悲的,哎主谋那个没有死到,恩雅妈妈也被警察制止了。很多人说女儿笨但是我觉得童真女孩看到视频肯定就会想尽办法拿回来!希望世界不会再有这种发生
妈的警察是傻逼么?!拿枪阻止不是打手或者打刀就行了么?!哪有一刀毙命的?!不过为了题材5分!里面的人太恶心了!妈的看了都想砍死他们!!
陷入韩式苦情剧的泥沼
故事是很惨 但是拍的太没意思了 而 而且看的人心里难受
1.谁叫你喜欢小混混2.谁叫你没有常识3.谁叫你自己蠢第二次还去4.谁叫你妈是离婚家教肯定不好。(啊,所以三观是个好东西
不可原谅。
智商低的大烂片
结果没有揭晓前因后果啊亲。烦不烦
都吐槽复仇过程太简单粗暴不好看不过瘾,然而一个普通的女性在自己女儿被害后怎么可能突然智商暴涨到完成一场完美的复仇。片子一般,但这才是现实啊!
每次看到电影前写着由真实事情改编都觉得特别心寒
从头到尾,最震撼的画面是女儿裸体拉大提琴的画面……心疼源自真实事件改编,片子本身真的没有打动我。
剧本导演都不行
看之前期待满满,看完后很失望。演技一般,情节智障,毫无爽点。死得不痛快,活得折磨。软弱得竟然要求迫害者道歉?呵呵→_→,我可去你的吧。不建议观看。
小女孩都喜欢那种爱装酷的小男生呢
剧情,人物,情节,没有一点亮点。烂片。
很多人说蠢,其实就是太天真,太善良,这个世界上,善良是有罪的,特别是女人,所以女人都该有颗黑心肠~才能让这个世界如愿。黑心肠……别人会怕,就算你再好,再好的女人,都是一样的评价,为什么我们还要好?电影里妈妈的反应很正常,先相信了法律,后来相信人性,最后,到死,她才什么都不信。
作为妈妈,看的我真是心里憋屈死了,是谁都会采取这种做法吧。
作为一部复仇电影 口味太轻! 主角太蠢!
一直哭一直哭一直哭一直被打一直被打一直被打一直头破血流一直头破血流一直头破血流一直慢镜头一直慢镜头一直慢镜头……心力交瘁,漏洞百出,槽点好多,毫不解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