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不如1。
故事内核是一样的,开始只为钱,后来被感动,醒悟后合力击败反派救胡巴。
但是故事比1单薄,1里有瘸子的成长,主角的相爱,坏妖王的野心,种种围绕胡巴召开的故事。
但是2里,主角的爱情翻不了新花样,朱老板和屠四谷的对手戏除了搞笑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换做屠四谷欠债太多走头无路看见传单抓胡巴,笨笨不满四谷就和胡巴捉弄四谷让小岚找到胡巴就可以了,出影院的时候都不太相信,这么一堆凑数的眼花缭乱的戏,也只撑了两小时。
胡巴个人的命运没有任何进步,它没有长大,没有安全,没有壮大势力,没有颠覆人妖两界,照这样下去,就像短评热门指出的,简直是要拍冰河世纪,可是观众不会在一个坑里栽两次,就2这样的水准,不足以在下一年春节把大家骗进影院再创观影奇迹。
开头的妖尬舞看着有点搞不懂了,主线不清晰。
梁朝伟的加入并没有给剧情加分。
李宇春讲的四川话我很喜欢啊,感觉挺逗的,第二个造型很好看呢。
之前一直以为胡巴还算个主角,现在已经沦为了只能卖萌的配角了。
井在里面的表现真的很一般,感觉没投入感情似的。
百白何的演技也就那样吧,感情上比井投入一点。
我还关心梁和李最终的结局是什么,结果根本没有讲到。。。。
整部电影搞笑的地方还是有一点的,感动的也就胡巴吹了蒲公英那一幕和见到爹娘的时候。
电影想讲的事情太多,时长太短什么也没讲解释清楚就这么结束了,略失望
今天早上去看了捉妖记2,最大的感受是这剧没有半点突破,吃老本,与第一部相比要差很多,而且最后的结尾没有说明白,隐约觉得是为了拍下一部留后路,剧情很敷衍,不知道卖点在哪?
原谅我只能给5分,真的不能再多了,希望捉妖记到此结束,不要再来骗观众的时间和金钱了!!
对了,如果它要是事先说明此剧适合15周岁一下观看,我我也许会原谅它,毕竟后排的小屁孩笑得挺开心的〔摊手〕。
有可能是因为我没存过什么期望,也有可能是反差造成的异常好感,这部电影我觉得挺惊喜的我本来是极不愿意无可奈何陪朋友去看的,结果居然朋友还好,我倒是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屠四谷歪打正着成了魔术表演的道具——老虎——被切开两半后,胡巴的痛哭真的有戳中我的泪点。
也如笨笨说的那句话,这世间能有多少个人为你真心掉眼泪呢?
人道妖本无情,可是终究无情的都是人。
我知道,这是一个被用得烂到不能再烂的梗。
可是从没有任何相同主旨的片段能如此打动我,不排除最近某些事情对我的影响,或者从小到大的经历。
现在的人多冷漠无情,值得信任的人也越来越少,并不是我阴谋论,这世间本是如此鲁迅也曾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中国人的”。
当然不止中国人,所有人都是。
明着脸上堆笑暗地插刀的人太多了。
有些人对你好,通常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人好,二是只是装装而已。
真正真心为你好的人已是不多见了,真心为你流泪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了吧我最近也常在想,如果有一天,我离开这个世界,会有人真心为我哭吗?
可我又不敢深想,怕得到一个不想得到的答案……再回到这部电影,听说小朱朱是李宇春?
还真没认出来呢哈哈。
另表白童年电影男神梁朝伟!
还有很抱歉我以前居然不喜欢胡巴,现在觉得胡巴超可爱啊
此前的《捉妖记》还算是颇具野心,初步的构建了一个人妖世界,为了讨喜,设立胡巴这样一个角色来卖萌也无可厚非。
但到了第二部,开始只拿胡巴主打卖萌,还加入了一个笨笨来打配合,就很可耻了。
弃宏伟的人妖世界设定于不顾,有的只是像上集一样的剧情:某某妖王又派人来抓胡巴,然后理所当然的又失败了。
妖界如今什么形势没有说,梁朝伟与李宇春的爱情拍着拍着突然就没了,过气小妖王胡巴到底如何颠覆人妖两界,天师阁怎么回事没有讲清楚,找爹又找到中途放弃。
故事低幼,逻辑不可推,散乱无章,又胡凑剧情。
中间有一大段严重偏离主线,到最后导演估计一拍脑袋想起来了开头抓胡巴这事,就让云青画风突变变成了妖怪,来了场仓促的收尾大战。
每个人物都单薄得像个符号,只会讲笑话抖机灵的傀儡,到处装疯卖傻,片子还时不时地来个胡巴的深情眼神特写,实在审美疲劳。
故事讲了近两个小时,看似讲了很多,但其实什么都没有讲。
人物没有什么发展,世界观也没有怎么拓充。
说是续集,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加长版的番外。
在这竞争如此激烈的春节档,《捉妖记2》势必被口碑更好的《唐人街探案2》和《红海行动》双双逆袭,重蹈去年《西游伏妖篇》高开低走的覆辙。
PS:一开始的歌舞贼尴尬,导演你是想不到怎么开场吗?
第二部感觉确实没有第一部拍得好。
第二部相比第一部增加了梁朝伟饰演的屠四谷卖胡巴这一故事线,加上延续上一部剧情的井柏然饰演的宋天荫和白百何饰演的霍小姐寻找胡巴这一条故事线,两条线互相交集,却又都缺乏完整性。
这次吸引了更多演员明星们倾情出演,总的来说全员演技都在线,但彼此之间的表现却都缺乏亮点,极其平淡枯燥。
胡巴也再次成为了影片的搞笑担当,依旧是如此地可爱!
抱着以身试片的原则,昨天下午去影院看了我并不喜欢的《捉妖记2》。
全片弘扬的家庭与爱确实适合春节合家欢,票房高企也在情理之中。
但,剧情只适合低幼儿童,对于成年的我来说,实在是伐善可陈。
但全片还是有亮点,不是影帝梁朝伟,不是井柏然白百合,而是女配李宇春。
李宇春饰演的是一个追求梁朝伟的富婆,为了爱可以不管不顾,被欺骗多次也无所谓。
这样一个角色现实中很少有,演得不好就会很尴尬。
但李宇春很好地完成了这个角色要承担的任务,不仅成了全片的笑点担当,满口的四川话更是为角色加分不少。
昨晚回到家,看到了“孟大明白”一篇文章《李宇春参加超女的那天,一定想不到她能和梁朝伟成为情侣》,她写了一些关于李宇春的事,得出的结论是,李宇春的自知能力是天赋异禀,这么多年,极少有负面新闻,成为这个大染缸的一股清流,最后她说:如果说偶像的人生有励志温暖,她会是一篇。
这篇文章写得很让人动容,尤其是对于我这样一个经历过2005年超女时代的人,所以,今天,我就写写李宇春,于我而言,李宇春在娱乐圈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2005年,吸引我看第一场超女比赛的是周笔畅,广州赛区的笔笔以一首《解脱》吸粉无数,最终成为该赛区的冠军,进入总决赛。
为了了解整个比赛过程,我把其他四个赛区也看了,于是,我看到了那个穿着一身黑衣,脸庞轮廓分明,高个短发的李宇春。
李宇春在海选时的参赛曲目是《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她》,但我并无太多感觉,可能对于很多男生而言,都很少会第一眼就喜欢上李宇春这样的选手。
对于整个成都赛区,张靓颖的男性粉丝明显就多于李宇春,但李宇春还是拿到了成都赛区的第一名,与周笔畅、纪敏佳、叶一茜、何洁、张靓颖、黄雅莉等十五位选手会师决赛。
随着总决赛拉开序幕,整个比赛趋近白热化,几个高人气选手的粉丝掀起了一股拉票风,弥漫全国。
而我那个时候,因为科尔沁夫老师的一句“内心纯洁的人前途无量”,成为标准的盒饭(何洁粉丝),也因为何洁,我顺带喜欢上了成都小吃团(盒饭、凉粉、玉米),我们对抗的自然是同样拥有超高人气的周笔畅,尽管,我对周笔畅并无敌意。
2005年的8月19日,总决赛四进三,何洁PK张靓颖,作为成都赛区的一份子,李宇春的内心充满了矛盾。
最终,何洁PK失败,张靓颖晋级三强,李宇春奔溃在后台。
那一刻,她压抑许久的情感爆发,她率真坦诚的个性显露,我也在那一刻,重新认识了李宇春。
一周后的8月26日,那一晚可以说是万人空巷,我守在电脑前边看PPS网络直播,边看天涯直播贴,直到最后,李宇春以3528308票成为全国总冠军,我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很奇怪的是,我明明是盒饭,何洁都淘汰了,她们三人谁得冠军不是一样吗?
我为什么会紧张呢?
事实上,由于我高度关注超女比赛,不仅看比赛,看论坛,更看各种周边,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这些选手的个性,我已经被李宇春吸粉,上述李宇春在后台的崩溃只是确认了我的判断而已。
在将近三个月的比赛中,周笔畅是低调单纯被动的,她对未来并不确定,几乎是被推着往前走,个性塑造相对模糊;张靓颖是家庭苦难,性格敏感,舞台经验丰富,急于通过比赛再上一个台阶的,有时候想掩盖一些想法,却拙于掩饰,又被人一眼洞穿;何洁大大咧咧,内心有极为强大的一面,但过于外露的性格也容易刺伤别人……唯独李宇春,她低调不张扬,又有一点冷幽默,情商高却并不复杂,重情重义,似乎谁都愿意和她做朋友,在众超女中一站,明显就是核心人物。
所以,不知不觉中,我成了一个不是玉米的玉米。
而我的周边,女玉米相当多,甚至包括我妈。
比赛结束后的不到一个月,9月14日的《三联生活周刊》推出封面人物,帅气的李宇春当仁不让,三联主笔王晓峰老师的几篇文章多角度还原了李宇春及玉米们过去几个月发生的故事,进一步让我加深了对李宇春的判断和印象。
这本杂志当年卖断货,我迄今还保存着这期。
事实上,当时的几乎各大杂志的封面都是李宇春,这也再次证明超女的魔力和冠军的光环,国人追捧的,永远只是第一名。
但这样的追捧对于后来的超女、快男、快女,甚至于好声音都不太适用,当各大冠军渐渐被人遗忘,唯独李宇春红到了现在。
比赛结束后,大多都有负面,而李宇春干干净净,几乎与负面绝缘。
比赛结束后,大多与天娱闹得不甚愉快,而李宇春安安心心履行合约,音乐之路未断。
比赛结束后,有的求转型,有的改造型,各自找着各自的路,星途坦荡,没有波折,如今依旧可以当做一线的,只有李宇春和张靓颖但张靓颖毕竟只在歌坛发展,而李宇春影视歌多栖:音乐专辑九张;大片若干(陈德森陈可辛的《十月围城》、王晶刘伟强的《澳门风云3》、徐克的《龙门飞甲》、许诚毅的《捉妖记2》、王家卫张嘉佳的《摆渡人》);主演赖声川的话剧《如梦之梦》;上春晚、写歌曲、导演MV、登上各大时尚杂志,并为多个品牌代言……这样的成绩在娱乐圈着实亮眼。
为什么?
为什么那么红?
为什么成绩那么好?
为什么可以一心一意做自己专注的事?
为什么不仅粉丝喜欢她,各大导演、各大品牌、各大名流都喜欢她?
孟老师有一个观点:艺人往往被身边的人保护的很好,于是就自以为真的很好,当面对公共舆论时,就非常不适应。
但很多艺人不会因此自省,而会反抗,这是人的本能。
能够战胜本能的人很少,但比一般艺人被保护得更好的李宇春居然对自己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这是天赋异禀。
确实如此。
娱乐圈永远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比赛或者一个契机让你走红,而未来的路都靠你自己,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在这里体现的尤为明显。
前阵子的李小璐洗头事件让人记起了她良好的资源,年纪轻轻拿了金马影后,然后一路糊到了现在;杜海涛和吴昕在一个王牌节目待了十几年,如今的专业能力依旧饱受诟病,负面缠身;还珠三姐妹,林心如并不比另外两个差,近20年过去,成了最落寞的一个……而李宇春的性格让她学会了自知和自省。
人最重要的就是自知和自省,很多人随着地位和声望的变化,会越来越难听到真话,此时需要的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自知和自省,这么多年来,李宇春一直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坚持着对音乐的品味,尝试着对表演的涉足,分析着自身的利弊,反思着周围的变化,慢慢走到了现在,成为了这样的一个在大染缸的一股清流,成为了一个神奇的存在所以说,李宇春就是胜在性格,一开始因为性格吸粉,然后因为性格能够不断反思,而这样的性格又能使她在这个圈子没有攻击性,能够很好地立足。
这样的偶像少之又少,这样的明星屈指可数,我不能打包票未来的李宇春绝对会怎样,但我判断,大概率李宇春会一直这样红下去,成为一代偶像,最终成为一代神话。
至于如何自知和自省,我把我党的法宝送给大家:每年开一次组织生活会,多多自我批评……
谈吐电影:操之过急的套现,粗制滥造的剧情文 | 执麦者2018年2月17日《捉妖记》第一部出品不易,在换角风波之后,依靠强大的网路宣传能力,博得24亿的惊人票房。
可以这么说,尽管第一部《捉妖记》缺点明显,但是它制作的诚意满满,营造的人妖的世界观架构是相当有趣的。
而且,第一部的主角里,井柏然的呆,白百何的灵,胡巴的萌,都相当有电影“人设”。
第一部《捉妖记》大卖,续集是板上钉钉的。
实际上,任何电影,续作制作的难度,远远要大过首部曲。
因为第一部,你有足够的时间和需求,去讲述交代电影世界里的构成,妖是什么,人是什么,为什么争斗……这些问题,在第一部也很快以各式的方法解决。
而往往第二部要讲述的,其实是人物成长的故事。
比较起世界上经典的三部曲电影,像《黑客帝国》,《教父》,之所以第二部仍然有相当高的水准,原因就是基于这样的剧情延续。
我无需交代过多的剧情需求,可以把笔墨完全着墨于人物的成长,和新的悬疑的产生。
但是,这样的阐述方式,对于剧情的夯实程度,就有了更高的标准。
因为你一旦开始讲第二部的剧情,就一定要上衔接第一部的设定,下要链接第三部完结,甚至像《哈利波特》这种连番电影,需要层层衔接,有可能第一部的伏笔,最后一部才呈现结局。
实际上,这种剧情的设定,就是连载电影的魅力。
而粉丝群体庞大如《变形金刚》,为什么续集口碑一再崩盘,直到第五部续作票房扑街,实际就是迈克尔贝过于信任他的视觉打造,完全无视剧情的BUG。
不论是什么类型电影,科幻也好,奇幻也好,童话神话也好,脑洞可以再大,一定要有基本有序的剧情走向。
悬疑,反转,也是需要在出乎意外,又意料之中来设定,才是佳作。
前几日看《妖猫传》,因为原著本身思维的缜密,虽然是基于一个奇“幻”的剧情,但是异常合情合理的展现了电影的主题。
这种设定,才是一部优秀电影需求的前提。
当然,陈凯歌导演对于《妖猫传》原著如此极佳的剧情还原,只做到了形式上的美绝,故事上,还颇有累赘和遗憾。
《捉妖记2》在第一部大获全胜的前提下,野心勃勃,不仅拿下浙江卫视春晚,央视春晚等多家媒体的硬广,更是联合了诸多明星和媒体平台,大肆的做预热。
我曾经说过:“<捉妖记>是中国病毒营销最好的一部电影作品。
”可以这样说,这部品质中等的电影,完全是依托营销的价值,推动了网络发酵,最终赚得盆满钵满。
它本身的营销方式,可以说值得所有有一定资本的文化背景产品的金主和企宣团队好好研究一下。
中国电影,在电影周边产品的售卖上,一向贫瘠。
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二十年,也不过是产生了“长江七号”、“大圣归来”、“喜洋洋和灰太狼”等周边玩偶或者手办。
比如美日动则数十亿的周边产品售卖,的确,中国在电影周边产品研究的路,还有很长。
但是和“长江七号”里的“小七”大热一样,胡巴曾经也是在电影热映后享用了极高的玩偶售卖价值。
看得出来,在《捉妖记2》预热的前几个月,微博上就有为每一个单独的“妖”开通微博,其目的除了对电影做营销之外,也是在营造虚拟角色的价值,为周边产品做着良好的铺垫。
可以这么说,《捉妖记》系列可以成为一部有着极度商业用心,和运作渠道的商业系列作品。
可惜的是,第一部花费6年打造,第二部2年匆匆出炉的电影续作,败在的也是投资者急不可耐,急功近利的欲望上。
《捉妖记2》的剧情,可以说是毫无逻辑,槽点满满,梁朝伟的加入,不仅没有为电影带来他影帝级别的演技,浮夸的表演,和毫无意义的戏剧冲突,反而让这个觉得孤立于系列电影之间。
极其不容易打造出来的白百何和井柏然的组合,第一部尽管起初有一些违和感,但是逐渐在电影中建立默契,也在这一部重新归零。
我们可以理解电影在第二部要加入新的角色,但是李宇春饰演的角色,同样是完全独立的存在。
为了避免李宇春普通话表演过于出戏,以四川话的形式巧妙规避,也不是在藏拙的同时,让整个角色突兀。
而杨佑宁饰演的大反派,黑化过程看似有伏笔,也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但是毫无线索,也毫无交代。
这种拍摄进度,就好像是为了凑齐每个角色的功能,而强行粘合的方式。
就好像你单独烹煮排骨,姜,藕片,调料……然后寄托合并就是一锅美汤一般。
这种强行融合的方式,只会让剧情拖沓,毫无意义,且不知所云。
而那些刻意增设的笑点,萌点,也因为剧情的跳脱显得无比的刻意,出戏。
诚然,《捉妖记》是一部儿童向的电影,但是如果只是瞄准儿童,那么,大量的成人台词,成人剧情就不应该出现。
事实上,《捉妖记》第一部,是一部相当老少咸宜的合家欢电影。
所以说,萌可以,有趣也可以,一定要恰如其分。
那些突兀的笑点,莫名其妙的煽情,只会让本身就支离破碎的剧情显得更加的浅薄,苍白。
不过不说,这部原本极具IP像,极具连番潜质的喜剧奇幻电影,完成可以成为一部集票房,口碑,营销研究价值为一体的现象作品,在第二部就颓势明显。
想在两年前赚到饱,匆匆的规划而来,希望用营销再次复制票房奇迹。
尽管在《捉妖记2》已经打破了春节档票房首日的记录,但是,你必须要明白,观众对于电影的需求,不仅仅只是消费,还有许多理性的观众,会依据电影表现,口碑,专业网站评分给出的意见选择观影。
即便《捉妖记2》复制第一部的票房奇迹,这种厮混出来的价值,也丝毫无法给电影本身带去半点专业评价的荣光。
而这些评价,反而是电影票房之外最重要的价值。
艺术之所以是艺术,是因为它既要卖得出好价钱,还获得更好的口碑。
希望《捉妖记2》的这种操之过急,粗制滥造,在伏笔仍然存留的第三部,可以好好给与恢复吧。
该笑的都能笑了,所以就还是鼓励一下吧。
捉妖记2讲述的是,胡巴寻亲,遇见并感动了梁朝伟,终极大boss没有出现还(所以我猜还会有3),大boss是一个卧底天师的妖怪,还有几个孕妇妖,都卧底在天师堂里,为的是听从了开始终极大boss的命令,带回去胡巴,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小妖,可以让人妖颠覆。
So…然后…就这样了……这一部的问题我觉得是,目的性都不大明确,立不住脚,所以一切剧情笑完了之后就太表面了。
本来柳霍二人是去天师堂找父亲,但是因为霍一天晚上看到了胡巴的踪迹,就变成找胡巴了,之后父亲就没再出现过了。
后面柳的那把剑,我以为和大boss大战的时候,会有妖来认个亲之类的呢,结果都没有。
反正父亲就没再出现了。
梁朝伟和笨笨有cp笑点,梁朝伟和李宇春有cp笑点,霍和大鹏有笑点,然后,笑点就仅仅是笑点而已。
还有,一个天师堂,卧底了那么多妖怪,期中还包括一个大boss,感觉天师堂好像没啥人了,只有妖了。
而且大boss云天师,给人感觉,一会儿是有善心明辨是非的(对待刺妖),一会儿又盲目听从军令(硬抓胡巴)。
所以,这些细想,都觉得解释不大通。
然后第一部,在想的问题是,人妖能不能共存,最终暂时答案是不能,所以让胡巴走了。
这一部考虑的问题,是妖能不能生活在人间,答案又是能了。
就因为,看到刺妖女子在牢里都很快乐。
so……?
这是因为你们柳霍二人,自己思念胡巴呀,并不是因为有什么改变。
妖界发生了什么?
没交代。
人间发生了什么?
没交代。
所以感觉,一切都是凭柳霍的情感波动而定的,有点点飘。
好啦,我去吃水饺啦,先写到这,以后再想到继续写,欢迎大家补充。
我给五颗星,就因为我喜欢,喜欢就是喜欢呗。
为了李宇春去看捉妖记2,之前从未看过,李宇春的演技非常好!
说话的时候,主要和梁先生的对手戏,举重若轻,力度刚刚好,最后那一句,换点贵的纸,重新开始!
然后扇子一开,太美了!
那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美哭了!
爱死李宇春啦!
过段时间再请同事看!
胡巴真的好可爱的!
我都被笑岔气了😂整个影院的观众都笑的好开心!
适合带着家人小孩一起看!!
两星都给胡巴,然后,没有了,感觉就是明星大杂烩春节圈钱的。
双线故事,一条线是空巢老人和北上广漂孩子的亲情故事。一条线是孩子闯荡江湖,遇上了社会我屠哥的伙伴故事。妖二号笨笨俘虏了我的小心心,他憨憨的说“你要多吃一点”的时候,我想和他私奔来的。
胡巴可爱吗?!还没有奔奔可爱呀,尤其片尾刻意卖萌看的人尴尬症都犯了。白百合演技也是尬,井柏然也是战五渣,剧情也是无聊拖沓,梁朝伟为啥要接这样一部戏?希望该系列赶快完结吧。
充其量就是件做工精美的工艺品
给的期望值太高了,炒剩饭,用老梗
你还别说,真正的、也是唯一的亮点还就是李宇春。
2.5。一盘散沙,第一集送走,第二集接回,大boss都是同样隐藏在人间的妖,能不能有点新意?既然作恶的都是妖,妖还想着和谐共处干嘛?春春是这个片子里最大的亮点~希望她和梁朝伟结婚。囍
梁朝伟何必来趟这趟浑水。从头到尾除了恶意卖丑卖萌,就不知道这个电影讲了个啥。如果说第一部是残次品,这一部就是包装袋的水平了。
我爱我的朋友。我想着,这可能就是我最好的时光。
还可以的电影,除了结尾emmmm有点尬,适合春节档的片子,带小孩看挺好的
1至少是精心烹饪的一份快餐,2就是一锅乱炖,明明很炫目,吃完却很寡淡。
大年初一看捉妖记2,果然是合家欢喜剧,开场歌舞欢腾,太适合过年看!最喜欢的还是胡巴,撒娇简直萌出血!李宇春怒刷存在感,四川话好亲切,承包不少笑点,梁朝伟演技无可挑剔,井柏然的表演越来越自然了。整体有笑有泪,特效还有进步空间,总的来说很不错啦!
胡巴一哭,我就跟着哭。
依旧适合一家人喜乐团圆过节看的影片。胡巴还是那么可爱,这三口还是负责亲情线😄李宇春影片中的造型很惊艳(尤其金色那套,第二次出场的片段剧情是持续的笑点,笑到嗓子有点干😂)ps.编剧,小朱朱和小屠屠的昵称!有点肉麻啊哈哈。对手戏很喜欢。黄老师万没想到说的“哑语”!四星半。
很惊艳的电影!比想象中的好多了。全程都是笑点剧情也很ok!最大的惊喜居然是李宇春~👍👍👍
想象中的好看,美中不足是胡巴和爸妈在一起时间短了点,屠四谷反转有点突兀,整体还不错,喜欢胡巴和笨笨
大早上看了个满座的电影,很欢乐。还有点小感人。梁朝伟和李宇春cp感十足啊,李宇春那个角色名字太拗口了,不过真的是傻白甜本甜了。
剧情太差了,梁朝伟最近几年是被下蛊了吗接这种片?
孩子被绑匪绑架索要千两白银,好心帮你付了赎金要把孩子送回来处,于是父母和绑匪联手杀了付赎金的人。
除了胡巴,每个角色都多余!你说说厉害不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