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戏真不愧是实力的体现。
黄渤展现了一贯的表演水准,甚至在对戏的时候把徐静蕾的表演方式都带上一个了台阶。
松弛而又舒展的表演方式,把男主错综复杂的情感历程把握得很到位。
它融合了软科幻,惊悚,悬疑等元素,居然很有恐怖片的感觉。
看了比较畅快啊。
女主演技也在线。
由于类型的因素使得剧本线索过于复杂,终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在美术方面能看到想法,陈正道证明了自己是兼具艺术表现力的商业片导演。
观影中的乐趣,是发现创作者先用女权障眼后转男权的思想流露,算是本片在另一层面上的升华。
在豆瓣上竟然看到了一个《催眠大师2》的噱头,再一看导演,果然是《催眠大师》的导演,1981年的青年导演,或许,前途不可限量,还有其他“大师”出品的可能。
建议他去读读银教授的《诈骗师》,同样体量下,《诈骗大师》可操刀的地方很多,另外,还能有点喜剧效果。
这几年在豆瓣混,读一些脑洞大开的作品。
这种类型的小说我不是第一次见到,之前在《非正常人类》中读到一篇,类似的,也是记忆储存什么的,以至于给我一种印象就是,翻转才是这样的故事的终极目的,所以,毫无疑问,我认为老徐最后翻转是最大的可能。
(在女人的设定下不是不可能啊,甚至还有跟小哥是情人关系也有可能)不过,要是一部电影只为翻转而翻转,就难免有种特别不舒服的感觉。
《记忆大师》大概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吧。
它没有留给我们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人感到很遗憾。
最后的结局逃不脱它从前时代的电影套路——又是欢喜大结局,主角光环总那么闪耀,单身的人是最可怜的,以至于单身狗莫名其妙的被打死了,都没有人——连主角都不知道去关心一下。
也许是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不及讲那么多的事情,但是至少,至少要交代一下警官和大婶之间的关系对不对?
难道每一个从小看父亲家暴妈妈的男性都会爱上另一个被家暴的女性?
斯德哥尔蒙综合症还是咋的?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如果警官单纯是警官的话,他只是拯救这样的女性的愿望太过于迫切,而只是大婶一厢情愿的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
如果双方表演都到位的话,我更愿意相信一人的猜测——警官和大婶不但认识,而且有更深的羁绊。
比如,警官是大婶的侄子,是小女孩的哥哥。
这样,在屋里警官和小女孩的肢体接触以及女孩对警官的信任更符合逻辑,而刚失手把丈夫撞晕,奔到楼上和警官的拥抱就更自然。
不过问题又来了,在江丰的回忆中,李慧兰在花房中又比较生疏。
沈汉强在成为一名警察之前一定也是经过很多训练和考验的,何以对一个救助对象倾入如此多个人情感——当然非用小时候的情感记忆来做解释,又无不可。
那么,当时李藏起沈汉强,就有一种可能就是,他的丈夫根本就不认识妻子的侄子;另一种可能就是在后来审讯中,那个男人的脸部特写持续了好几秒,按照道理来说,这种配角何必给那么久的特写?
也许在这位家暴致死妻子的人渣看来,打妻子可以但是打死了就无所谓真正的凶手是谁了,他要为自己的在这里终生忏悔。
或许他的眼神是对沈汉强的交代,是不是他杀,一切都是因它而起,他注定为这个罪行下地狱。
只有在这里服刑,才能获得平静。
他根本就不在乎谁杀的。
联想到之前鄂尔多斯的杀妻案。
想一想相同的情境,也许人渣也是会有感觉的,毕竟,那是自己孩子的妈,枕边人,打伤和致死对于他们的心理来说还是不一样的。
不过对于普通人而言,是无法真正体会到杀妻者的心境的。
在多数人看来,人渣就是人渣。
连我也不认为他能够有几分悔改,只不过是后悔把人打死了而不是像每次一样打的要死还没死罢了。
而这样的人,终生被人唾弃,电影中此人是高官,一切都毁了,还不如躲在监狱里度残生呢。
凡是家暴者,不仅仅是对妻子,对孩子也是一样。
电影中虽然没有直接表现李慧兰的丈夫家暴自己的女儿,但是通过女儿对他的态度,也似乎可以推断的出,渣男总是全方位的渣。
比如,沈汉强的爹,年轻时是那么个人,年老了就成为了老不要脸,天天去麻烦自己的儿子。
还是应了以前我看《红龙》时的感悟——每个魔鬼身后都有另外一个魔鬼。
沈汉强如果是怪物,那么他爹就是另一个大怪物。
我难免跳戏的想到,女性真的不能逃脱家暴吗?
都未来的未来了,女性还这么纤弱、无奈,感觉时间又过会去了,历史倒退了。
比如老徐,自己能写书,自己有能力,却甘愿在家打针生孩子。
就算在家打针生孩子,难道能耽误她写书吗?
难道丈夫写了书卖了版权有了钱她就甘愿成为生子机器?
还有婆婆的那句话,未来的未来的婆婆还如此八卦,未来还将是个重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这不免让未来的历史中的我们,有些绝望。
所以,活在当下还是好的,如果未来是那个样子。
这大概是让我看这个电影最不爽的事情,不爽程度要超越一些硬bug。
为了将这个手术放在合理的时空之内,生硬地创造了一个时代背景,可是这个时代发生的事情,竟然一点科幻的色彩都没有,完完全全是历史的倒退,这让人情何以堪?
不过,家暴这个问题似乎从来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那些卷宗之外的大量女性,她们到底怎么生活着。
她们人生之外的大多数人都无从得知。
不能离开无外乎几个原因:经济不自主、为了孩子、渣男扬言要杀她全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渣男的感情。
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事情,死结还就在这儿。
沈汉强的妈妈以及李慧兰都会说丈夫是个好人,她们似乎有一个虚妄的梦想,那就是那个人能变好。
任何戳破这个梦的人,是比那个家暴者更恐怖的人。
在我看了鄂尔多斯家暴致死案之后,我曾经为这样的女人设计过无数的解决办法,比如,把家里的钱卷走去另外一个城市生活,然而自己的家人都在那里,孩子也在,工作也不能丢。
如果女人能完全无视自己亲人的利益只顾自己的话,我觉得也不会遇到这样的渣男。
这样的女人是有通病的,她们是忍者神龟中的忍者神龟,她们的忍术助长了对方的气焰,或者说,是她们的纵容,逼出了更大的恶。
很可惜,这就是一部商业电影,就算家暴是内容,也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甚至有一个解决的方向。
在未来,我希望女性都是《饥饿游戏》中佩戴高科技武器的辣妹,当她们自身足够强的时候,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我认为那些所谓的让人变得更好更愉悦的手术纯属扯淡,甚至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不过是用技术在做一些不肯面对现实的事情。
现实也许很糟糕,就像有的人长得不好看,有些人的记忆令自己很受伤。
然而,作为一个被上帝选为人类的动物而言,机会稀缺,如果每个人都一样,上帝还有必要任性吗?
上帝既然不是定律,无法被规定,人又怎么可能千人一面。
这世界上有快乐就一定也有悲伤,如果切割悲伤,那么快乐又怎么知道自己是快乐的呢?
DNA被研究的下一个新纪元,也许就是人类浩瀚的精神世界了吧。
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但是记忆一定是一个人的组成部分,一定是“你不是他也不是我”最鲜明的标识。
即便是真有这样的技术,也一定不是人类的福祉。
扯了太多之后,突然想到自己在豆瓣阅读上写过一个中篇是关于记忆出售的故事,时代和这部电影一样让我不爽——也是发生在未来,然而并没有科幻的味道。
在人类现有的想象力里,要么未来还和现在一样,至少在人性思考的方面,要么就是直接奔入硬科技时代,各种科幻电影中那些眼花缭乱的高科技。
《黑客帝国》应该是结合的比较好的,想当有深度,不过比起老鼻祖《攻壳机动队》在思想上可能还逊一筹。
PS,我根本不喜欢《黑客帝国》,也许当时太年轻,反正是我最不喜欢的高分电影之一,但是对押井守,没毛病。
《星球大战》系列应该是看得最舒服的未来科幻系列电影了吧,虽然有些逻辑硬伤,但是至少未来是女性从政,女性也是半边天啊。
如果未来,女性还是《记忆大师》中的形态,那就什么大师也拯救不了世界了。
PS,今天又想起来个细节,花房中的全家福是母女三人,没有人质疑父亲去哪了吗?
也许在这样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很难逃脱家庭对自己深层次的影响,所以沈的母亲选择忍受,而她的母亲默认忍受。
那么,李慧兰还是有可能是小姨的,因为她也受了这种影响,如果真是这样,那真是一门忠烈,倒霉的要死啊,姐俩都被家暴,都被一个人杀。
对了,经过一晚上的做梦,我想到了一个好的对付家暴的办法。
从被对方家暴的第一天开始起就去练跆拳道,各种武术,强身健体是必由之路啊。
不过,外在的强大是拯救不了内心的怯懦的,祝福每一个被男人打过的女人都成为武林高手,当你把他打得满地找牙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问一句:这样打你,特么的疼不疼?
能把一个很棒的题材拍成这么一个烂东西,还挺有水平的为了结尾的反转,全剧各种误导,努力制造线索让大家猜凶手是女医生,结果最后一看凶手是警察,强行解释,没有推理过程,只靠着男主时不时涌现的记忆片断。
结尾强行挽尊,看的生气吐槽:还没离婚删你🐴的记忆2025年了,记忆中心装潢的那么高科技,市里的高楼大厦也显得很现代化,警局外部是欧式风格,结果你告诉警局内部变成了80年代的牛仔风?
拘留间还是透明玻璃?
真尼玛违和警察办案跟个混混一样?
有人报案,在有明显不错的逻辑下,上演了一出“我不信,我不信”的脑残戏码。
凭什么提供线索的人要被关押?
为什么对老婆不有话直说?
记忆中在车后座尿裤子,明显是个男的,很难推断吗?
男主在怀疑凶手是杨珊珊的情况下,不和老婆直说,反而拉着她狂奔,你怕个鸡儿,你一个男的打不过她?
就算逃,你不会直说“这个女的是杀人犯,我们现在去警局报警”?
反而说【我是你老公你不信我?
】废话,是个正常人都不会信到后面全程误导观众,杨珊珊就是凶手,就是她,就是她!
更是借推断闺蜜之情炒了一波拉拉氛围。
结果反转之后原理是警察啊,🌿,除了尿湿裤子外,一点有用的线索都没有给。
只是通过小女孩坐车把矛头指向警察,再借由老头找到凶案现场。
这反转太生硬了,看得我恶心。
搞笑的是结尾那段犯罪计划独白,就像生怕观众看不明白似的最tm傻波一的是凶手因为一段记忆“爱上了”男主老婆,不忍对她下手,哈哈哈,智障剧本
总体3.5,中上水平吧1.最失望的是导演强行反转反套路,把段奕宏设置为真凶,说真的如果杨子珊是凶手感觉带感多了吧——女受害者着对杨子珊说我根本不爱你你让我觉得恶心比对着段奕宏说有意思多了吧2.感叹一下导演选的女演员都!
好!
棒!
之前一直get不到老徐的美,但在回忆片段中打着高光在纷飞的纸页下微笑的老徐真是so charming,想弯||杨子珊光洁的脸蛋儿以及笑起来时候的两个酒窝超甜_(:з」∠)_ 【所以现在为什么想不开要去整容???
||许玮宁手捧金鱼那段……如果我会剪视频这大概会是美人群像的保留片段_(:з」∠)_ 3.总觉得老徐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的,只演这点儿戏份感觉有些浪费。
不过最喜欢这个人物的一场戏是最后对着段奕宏说你不会开枪的时候,这里的情绪好复杂,有相信老公的爱的孤注一掷、对自身安全的不确定、有保护孩子的本能……要是能多给她半分钟再呈现得更细致些就更好了||相比之下berger这次肯定过足戏瘾了4.berger吞刀片那儿真是让人感到生理性不适,刀片应该是包了透明胶的吧……不然后续还能说话简直神迹了||然后突然就想起咽是重点然而自己啥都记不到……5.这次布景还挺不错,本来就是架空的空间很多布景也挺脱离的,比如隔离室什么的……不过真是被老屋花房里面那个巨大的雕塑人头吓到了……一眼看过去瘆得慌……
【友情提示:内文有剧透,建议看片后阅读!!!
】【友情提示:内文有剧透,建议看片后阅读!!!
】【友情提示:内文有剧透,建议看片后阅读!!!
】前言:此文写于北影节闭幕式结束。
当天放映后许多并未看懂剧情的观众在豆瓣给出了两星或一星的评论,笔者见状深感遗憾,故取此标题。
并非意指此片必给五星,只希望一部用心的作品能够与更多用心的观众相遇。
笔者个人给这部影片4星的分数,外加1星给导演以资鼓励 ————————————————分割线 下面进入原文 —————————————————北影节闭幕式二刷,第一次看是前几天在电影学院的放映,当时映前导演巨焦虑,感觉今天再看到导演已经没那么紧张了,只是...嗓子哑了二刷换了个视角看电影,看得我整个过程爽到飞起!
牛逼大了,完全是不一样的观影体验,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这遍全get到,觉得比第一遍的观影体验还要好得多!
每个演员都巨准确,特别棒!
第一遍觉得比较冗长不带入的感情线,这一次都有被触动到,太神奇了。
导演的野心还是太大了,这片子如果他原本就只是想观众看一遍完事啥都明白了,那这片子是有点失败。
但如果他预想的是观众会看两遍,那绝对是个牛逼好片!
能解决你认为的大部分bug问题的线索逻辑分析文: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498041/然而最扫兴的是,现场映后交流,这两次都没有什么干货,憋着几个问题一直捞不到问...不知道发个帖能不能把嗓子哑了的导演勾出来。
片子的瑕疵还是有的,比如有些部分过于猛烈的音效,看了两次都有点略出戏。
另一个,两个受害的女性,在黑白画面里,类似的发型和受伤的妆,第一遍看的时候真心脸盲分不清谁是谁啊!!!
想问陈正道导演一个问题,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催眠大师被吐槽解密部分过于冗长,然后导演这次就特别克制?
最后的反转之后,只留了很少的篇幅来给观众接受沈汉强是凶手的这个事实,结尾收的的确有点猛了,有些观众看完第一感觉是——不接受这个反转。
因为在第一遍观影的时候,受导演的误导,的确有大量细节被忽略。
我在第一次看片之后跟电影学院的同学交流,会有这样的现象——他们很肯定的说逻辑上一定有问题,然后仔细推敲,实际上是没有问题的。
我觉得这样处理好的一点是,可以为中国电影培养更多的优质观众。
不好的一点就是,对于有些懒得思考又不打算二刷的观众,他们会很武断的说沈汉强这个人物有问题、反转生硬。
很想问问导演,作为这种类型片的导演,什么时候给观众解密多少,这个分寸感是否很难把握?
还一个问题,在大影厅观影的时候,结尾反转以后,张代晨挺身而出挡枪,沈汉强载入江丰的记忆,跟徐静蕾老师那几个比较浪漫的镜头……满天飞手稿之后露出老段的脸,两场都有很明显的笑场反应,这个效果是您之前就预料到的吗?
我觉得段奕宏老师这部分的表演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所以您觉得问题出在哪里?
【这个笑场问题,笔者现在找到答案,大体由于前后衔接镜头画风转变过大。
上一个镜头还是沈汉强和张代晨举枪相对泪眼朦胧以命博弈,下一个镜头就是巨帅无比满含深情的老段上演一见钟情的偶像剧画风。。。
着实有点反差过大。
加上观众之前对黄渤老师演这个镜头的先前印象...so】最后一个问题,找段奕宏老师出演这个角色是考虑到他之前的警察形象太深入人心,给大家已经留下固有印象,更不容易被怀疑吗?
再来说说沈汉强这个终极boss……这个角色仔细回味起来,真的是太!
难!
演!
了!
某种意义上讲,沈汉强其实是黄渤老师和段奕宏老师携手共同完成的人物塑造。
从童年的心理创伤,到同情李晓芸,杀死李慧兰,再到在警局碰见江丰后开始的运筹帷幄,整个人物把时间线捋顺以后非常丰富、立体,这在这种类型片中是极难做到的!
要知道,这种悬疑烧脑片,剧情吃掉人物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
黄渤老师的江丰在明,所有人都能够第一时间get到黄渤影帝级的精湛演技,演技好得没的说。
段奕宏老师的沈汉强在暗,他自己和导演携手把凶手身份藏得堪称完美。
然而老段这个角色,又是整部电影中心理活动最复杂,最后又要承受最多观众评判的角色!
把握起来难度系数要比江丰有过之而无不及。
今天二刷之后,get到了好多第一遍没有get到的小表情、小眼神、小动作,我觉得老段真正做到了“不露痕迹而线索尽在”这几个字!
也是很厉害。
沈汉强的内心戏在我看来是影片画面中呈现出来的至少3倍,后面再慢慢写文细说。
先举个例子,比如沈汉强说他要去记忆大师那里一趟,我理解,他实际上是要去载入江丰的记忆,从中寻找江丰的心理破绽,利用这个破绽好来想办法对付江丰,劝他第二次去删除记忆……这些在片中全部都是没有具体展现的。
还有更多的人物行为、动机同样是需要观众自己去梳理甚至脑补的。
我猜测,段奕宏老师在准备角色的时候是会对沈汉强这72小时每一步的行为、心理进行设置的。
前期要藏,反向又要经得起推敲,这中间分寸感的把握真的太难。
给老段演这个角色的勇气点个赞。
另友情提示一句:只看了一遍的朋友们,欢迎阅读线索逻辑分析文: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498041/。
虽然导演的确不应该让大家一遍看完觉得云里雾里,但衷心希望大家别只看了一遍,就轻率的给这部4星及以上的国产佳作,打了3星以下的分数!!!
故事一开始的设定就是和现实不太关联的另外一个国度,我感觉抽取记忆出来的技术就像未来一段时间或许可以发生的,但是后面很多场景又让自己感觉这个又是很接地气的画面,可能是交错未来与现在的交错吧,一些场景选的还是很不错的。
在电影里,可以感觉一个人的记忆对一个人性格影响太大了,在江丰记忆弄错之后,一些举动就变得怪异许多,一个植入的记忆对于一个人的行为的影响是否过大?
这个需要推敲一下。
朋友们有的说这部电影是比较烧脑的,一路猜测,最后回归到自己第一感觉,沈警官。
故事从零碎的记忆开始,穿插了两段故事,在现实中江丰与妻子有矛盾起冲突,慢慢铺展开来,这一部电影感觉又带有对家暴现象的评价,沈警官对于保护那些避免到家暴女性的态度太过于偏执,最开始怀疑他的原因,来自于去警察局找他的男子他一直不愿意去面对,另外就是去找那个女孩调查时,女孩对他的态度和对他徒弟的态度有点差异。
高潮大概是从被设计之后的江丰怀疑陈姗姗开始,故事开始紧张起来,这里相对来讲精彩了,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这个凶手可能是女性,又有一点疑问,就是录像中从背影看挺像一个女子,但是从电话到最后,都未再提及这个。
最后是一个美好结局,算是一部烧脑的但又不能细究的悬疑电影吧,还是推荐看看的。
对于记忆是否影响人的行为,通过记忆找出凶手,还是保持一个探究之心。
陈正道被问起为什么选择黄渤饰演江丰时,开玩笑的表示他发现自从黄渤《101次求婚》跟林志玲合作过后,就特别适合演感情受挫的角色。
很久没有演戏的徐静蕾她笑称自己被《记忆大师》的剧本所打动并表示这是她近几年看到的最好的剧本,于是接下这部戏。
杨子珊透露有一场特别的戏,与黄渤扮演的角色起争执,需要黄渤掐她的脖子。
开拍前黄渤频频嘱咐,担心她受伤。
杨子姗却打趣道:这些我都不在意,麻烦黄渤老师你掐我脖子的时候不要露出我的双下巴。
王真儿表示在这场楼梯拍摄的戏份,自己在一天之内被无数次推下楼后被重击,拍完之后直接懵掉。
本来看得挺震撼的,拍的挺好的,挺多闪光点,但是整体来看,作为一个电影,我只能打3星,还行。
这次是自己去看的电影,提前几分钟入场,空空如也,让我感慨这片是公关是做好还是电影院本身萧条没生意啊,后来陆续来了两对情侣和一个小孩。。。
没错是一个小孩(7,8岁的小孩为什么要进来看这个?
),不说这个了。
前半部分让我真的一会儿不想错过,很紧凑的剧情,实话说剧中演员都拿出了自己的实力表演,当然同样是实力表演,演员和演员呈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个大家各自有体会。
不过故事的发展不是演员自己能左右的,这就要看编剧和导演的套路了。
可惜不知道为什么导演拍的好好的前半部分,在主角的徒弟提出闺蜜说之后突然来了几个快闪镜头,难道是提醒观众你们的智商不足了我来给你们充点?
虽然最后表明这个不是最后的结局,但是这种靠闪镜推动情节的跳转而不是让观众自己琢磨体会的做法真是无解,国产片的很多剧情片导演都学会了这一手。
好的地方在于对于不熟悉剧情片的观众不提供提示确实难以理解透过表面情节能看到的事实。
然而,这对于希望故事自然发展不喜欢被额外跳出的镜头打扰的观众群体来说,这绝对是一个败笔。
后面的情节感觉一下子垮掉而且似乎导演还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一直在撑着,这就导致电影显得揭露真相的过程有点生硬。
到了最后观众也震惊,同时产生了一种“一定要这么拍?
”的疑惑。
医生为什么只是想帮助受害者就可以顺从而巧合地出现在凶手的活跃线路上?
小跟班徒弟为什么智商突然上线?
黄渤演的主角为什么面对妻子突然失去表达能力只会蛮干?
徒弟跟班在知道了杨的身份后怎么还能淡定的跟小女孩交流而没有去跟领导汇报,而且当时黄渤激动跑出去了,他就当没事发生?
在记忆大师那发现真相为什么不通知旁边的警察而是私自行动?
花房里为什么不等黄渤杀了陈医生而是突然从背后袭击?
当然剧情的不完美并不能影响一个电影的成功,对电影有影响的是很多不必要的添加物,比如最后时刻的车内暧昧,突如其来的背景音乐,都让我突然跳戏了,有点尴尬,暗示的过于明显。
除了这些外,片子其实很精彩,只不过让片子更成功的方法应该是用镜头和人物的表演来向观众表达,而不是增加一些刻意的提示或转折。
对于这个题材的电影,可以有很多想象可以发挥,本片已经表现的很好,如果还有下部,希望能看到一部精干的不过多无谓渲染的精彩悬疑片。
相比起同系列的《催眠大师》,《记忆大师》则显得不够精彩,反转其实比较少,片子前半段在非常极力的让大家怀疑杨子珊的时候,杨子珊的嫌疑其实就已经洗清了。
黄渤在回忆里看到沈母的那段,看的时候我一直在纠结黄渤拿走的记忆到底是谁的,这个人在沈母和老公吵架的时候可以非常自然的坐在沈母的娘家,又能跟着沈母跟着家暴老公一起走,还坐在车后座,还吓得尿裤子了。
拿药的时候踩凳子是感觉身高不够。
最开始我怀疑杨子珊,以为杨子珊是沈母的妹妹或者什么的。
但后面一直引导观众怀疑杨子珊,那就肯定不是她了……最后揭秘他是沈母的儿子时,这一切都说的通了。
杨子珊真的超级倒霉,什么都没做就便当了。
最后段奕宏带着黄渤的记忆,回忆与徐静蕾的过往,看着还是很感动的。
片尾的主题曲一如既往的好听,配着整部片子,特别感慨。
《催眠大师》讲了酒驾,《记忆大师》讲了家暴,不知还会不会有下一部。
这个片子本来是我4月份最期待的一部国产片了,冲着黄渤、段奕宏这样的演技派,再加上导演陈正道之前的《催眠大师》也还不错,本来觉得这部片怎么也能达到及格线,看完之后只能说很失望。
这片豆瓣上能得7.4分,恐怕是不少人看在国产片的面子上给的鼓励分吧。
(提示:本文有剧透)国产片在科幻、悬疑题材上本来就是比较空白的,很难驾驭好,论科幻元素肯定和好莱坞特效大片没法比,所以就要看剧本。
但是《记忆大师》的剧情很没劲,表面上借了科幻的壳,实际上还是很俗套的家庭伦理剧。
悬疑片最大的看点就是剧情的层层解密、推理和反转。
最好的效果是让观众看完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回味的时候也觉得这是唯一合理、唯一能说得过去的结局。
但《记忆大师》显然没做到这点,后面完全是为反转而反转,段奕宏的角色黑化的很突兀,黄渤和段奕宏两人互换记忆的前因后果也交代的很不清楚,剪辑的不够巧妙,甚至有些混乱。
当然影片之前已经有一些细节伏笔,段的黑化在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其实作为悬疑片,说得通仅仅是最基本的一个层次,剧本的解释权在编剧手里,如果连说得通都做不到,那编剧趁早别干了。
一部好的悬疑片最大的优点在于结局不仅说得通,更能让观众感觉到这才是唯一合理的解释(或者是开放式结局,留给观众自己去思考)。
在《记忆大师》里,段饰演的警察黑化显得非常不合理。
他有童年阴影,所以看到受家暴的女人而伸出援手,甚至想要占有对方,在被拒绝后痛下杀手。
黄渤的童年闪回片段也有交代这些细节,那如果是段杀了受家暴的女人,他为何还要在审问家暴丈夫的时候故意问:“到底是你杀了你妻子吗?
”也许他是在确认自己是安全的,没有嫌疑,但万一对方想起什么呢?
这完全是在给自己找麻烦,或者说这段剧情很多余。
并且,一个家暴杀人的丈夫,会这么淡定的认罪而不是给自己开脱,这个家暴丈夫的角色塑造的也太单薄了。
我觉得如果是一个长期家暴、酗酒的无赖,这种时候应该不会放弃任何脱罪、求生的机会。
个人觉得电影中途的一个反转就已经很好了,一个有拉拉性取向的女医生,不断地寻找受家暴的女人当恋人,为了帮助和占有受家暴的女人,走进受害者的生活,对女性受害者的强烈占有欲导致因爱生恨,最后杀死对方。
可是最后又一个反转,把凶手换成了男警察。
试想一个受家暴的女人,当一个长相如段奕宏,并且很强壮的男警察声称要保护她,她拒绝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帮助者换成是一个女人,虽然受害者被家暴,但是强行掰弯自己的性取向,受害者肯定还是接受不了的,甚至说出“很恶心”这种话也不难理解,并且影片酝酿了很久的女医生和徐静蕾的拉拉氛围,最后又推翻了,纯粹是为了误导观众,这样的剧情有什么意义?
作为很少见的国产科幻悬疑片,《记忆大师》模仿国外电影的痕迹还是挺多的,比如两面镜子对在一起的空间效果,以及螺旋状的楼梯、文字,似乎有了这些镜头就能显得很烧脑,但其实对剧情一点作用也没有。
再加上那个像噪音一样吵的bgm,在影院里听真的是很受罪的一种观影体验。
最后结局时徐静蕾依偎在黄渤身上的那段结尾曲倒挺好听,不过那个画面加上那个曲风,分分钟跳戏的节奏,以为徐静蕾又和黄立行演什么爱情剧了。
黄渤和段奕宏两大影帝,在片中的表现和他们的巅峰之作相比真的是差远了。
黄渤饰演一个面临离婚的丈夫,没有表现出阴郁,也没有在推理时表现出作家的睿智。
段奕宏演警察也比不上《烈日灼心》,作为反派他为掩盖事实设计了什么巧妙的阴谋?
没有,最后开枪打死女医生还不忘强行解说一下自己的“原本计划”,唯恐观众看不懂,难道就不能在黄渤醒来前把证人都解决掉?
其实那里我只能感觉到剧情实在是太扯了。
目前豆瓣上这片7.4分,我觉得根本不值,甚至不如同天上映的《拆弹专家》(豆瓣7.0分)好看。
有些人可能觉得是国产,又是很少见的科幻悬疑题材,所以要给点友情分、照顾分什么的。
我觉得豆瓣上不应该继续这个风气了。
打个比方,这就和国家把大把资金补贴一些半死不活的国有企业一样,商业电影就去按照商业竞争规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温室里培育不出能抗衡国外大作的国产影片。
如果说因为制度或者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真的无法拍出像样的国产悬疑片、恐怖片,那我们就不要拍、不要看,而不是降低自己的标准,给一些原本不值这个分数的片子打高分。
政策可以阉割导演和编剧的创作,但观众不应该阉割自己的审美。
其他影评推荐:主旋律但是不跪舔,吴京的《战狼2》站着把钱挣了!
《权力的游戏》第七季口碑逆袭,剧情终于不再拖沓混乱大厦将倾、修罗战场,细数《绣春刀2》的阴谋与伏笔《冈仁波齐》:朝圣并非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落后愚昧同样是周迅,《明月几时有》到底比《风声》差在哪?
总觉得导演是当年高考作文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那代人......中间女医生那段有点污名化 LGBT (
结尾为了出人意料而刻意反转,反而不好,显得突兀,不合逻辑。还不如就是第一个疑犯是真凶来得精彩。
陈正道肯定哭晕在厕所:《催眠大师》我解释半天你们嫌多余,这部不解释了你们又说我敷衍观众。
复杂的人物动机,情节一直在凶手是谁的推理上,人物的情感和成长没了,情节太多以致于情感的力度达不到,加上大反派是缺失的,因此这个故事也不可能是高智商,只是在各种绕,拖到最后一秒的大招显得有点刻意。不过小格局的片子很精致,记忆改变人的行为,在人物身份互换的细节上很下功夫,值得二刷。
完全沦为猜真凶的游戏,所有情节只为了这一个目的服务,其它诸如逻辑、情感都不闻不问。这样还看什么电影,不如都去玩杀人游戏好了。另外想单独吐槽一下黄渤看案宗时电视里在放的《科学怪人》,我猜陈正道估计也不知道怎么安这个梗就随便找了个地方插进去了吧。
明明段比黄帅,可为啥看到段撞徐一见钟倩却那么喜感呢?被虐者习惯被家暴却在喜欢自己的人面前包庇施害者不可一世,杀施害者可能还会使受害者伤心,杀被害者才是帮其解脱,唉,可怜之心扶不起可悲之人(来自一个心理变态的解释(我)).悬疑气氛足,只是背景都设立在NationT的超时代未来,那警车还是摇窗的实在尴尬
不知所云还很牵强做作
这部电影算是全面乱套,美学风格、剧情逻辑、人物性格,都陷入到一种无法挽救的境地,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设定了,这个设定很好,“记忆是塑造一个人的性格的决定因素”,但是如同《时间规划局》一样,好的设定理念,瘫痪无力的执行力。
真烂啊
有黄渤演技派,很符合心中所想。不错的电影
能看出来陈正道真的很努力,但是想放的东西太多,导致故事失控。每一次反转都没有让人惊呼的快感,只是觉得看得累。而且为什么里面受家暴的女性都是那么无力,我知道可能电影里拍的就是现实状况,那好吧。
没怎么关注真凶的情感变化,不知道有没有拍出来。场景有点over了。
反转有点刻意,但整体观感还行。陈正道老师的类型片尝试还是值得鼓励的。
《催眠大师》的阴影太大!所以这一部一直不敢看。在看完解说后再看本片,一点都不吓人,还看睡着了…设定很牛b,但剧情很烂,节奏太慢,徐静蕾杨子珊那条线根本就是莫名其妙。为什么段奕宏要栽赃嫁祸给杨子珊???而杨子珊就这么听话地无条件配合???俩男主演得都很卖力。
按照大陆标准好像应该给四星,但是槽点太多。时间设定之类的槽就不提了,为了节省成本规避漏洞全员一直推大特写也罢了,里解答根本强行反转(表解答虽然太浅显但是更合理),但考虑到是电影不是小说也忍了,可是多处人物智力强行下线有点过分。看了感慨“烧脑”的人,大概看悬疑类故事脑子真的有点慢
“当然是选择原谅他啦!”
為自己的勇氣與野心點贊!
三年前看《催眠大师》,后面真的睡着了;昨晚上看《记忆大师》,全程一脸懵逼。这种片子真的不适合我,太累了,出影院的电梯里全都在叽叽喳喳的讨论剧情,我很羡慕他们。
这是啥玩意啊,想搞一个科幻悬疑心理大片?编剧还是好好理理思路吧。越看越蹦,傻乎乎的快进片。除黄渤外,演员也都没有什么发挥。
让你觉得“这么拍就有希望了”的国产类型片,虽然让我一度出现Identity一样结局的期望,想起了当年看催眠大师的感受:更进一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