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失眠了睡不着,随便写写吧。
疫情肆虐,不敢出门,就随手点开了这部高分剧。
一开始看的时候只觉得平淡和隐隐的不适,原以为看到后面会渐入佳境,但事实就是看到了二十二集,实在没了兴趣。
看剧的时候,弹幕里很多人说江德福宠了安杰一辈子,可我讨厌这个宠字。
这个字给我的感觉,是对方并没有把你当做一个值得尊重的平等的个体,而是一个不用讲道理的,哄哄就好了的玩物。
后来江德福的行为,也印证了我的感觉。
安杰与德华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从头到尾都在和稀泥,根本没想过了解前因后果,了解她们为什么生气。
是非对错根本不重要,只要哄好了就万事大吉。
安杰和江德福的所谓爱情,太特殊了。
特殊的年代打破了身份和三观的巨大鸿沟,避居海岛躲开了迫害,料理家务、照顾孩子的德华承担了大部分生活的琐碎。
安杰就像是童话里的公主,无论多大年纪都有人欣赏她的美貌,身边的女性没有一个过得比她好。
而江德福,除了相貌不佳,妥妥的就是童话里的骑士。
他在舞会上对公主一见钟情。
排除万难也要和她在一起,用一辈子保护她,宠着她。
这样的故事,即使是童话,我也不会讲给我的女儿。
因为在这个故事里,安杰最大的幸福,来源于嫁给了一个有权势的男人,最大的幸运,是这个男人愿意宠她一辈子。
大家只羡慕安杰是江德福的妻子,若是没了这一点,她的人生会剩下什么呢?
剧中的其她女性,似乎都是为了衬托安杰的幸运。
大嫂的势利,直接告诉她嫁给江德福多么幸运。
安欣和葛老师的磨难,告诉她没有江德福她的日子该是多么不幸。
她们存在的价值,只是直接或间接地反衬安杰幸福的婚姻。
相比之下,安欣和欧阳懿的爱情才令我动容。
他们的名字一起出现在请柬上,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自然就有了书香味。
欧阳懿给女儿起名安然和安诺,把安欣的姓藏在里面,带着岁月静好的浪漫。
欧阳懿被流放到了海岛,安欣没有多说一句话,收拾好行李就跟他走,满是生死相随的决心。
这样的爱情,远比安杰和江德福靠周围人的不幸强行衬托的爱情更动人,原因无他,真实而已。
他们一起面对了生活的琐碎,时代的压迫,却依旧不离不弃。
相比之下,安杰和江德福避开了这些的爱情,显得那样空洞无力。
我所理解的爱情,是两个灵魂之间的欣赏与契合,是两个人在互相的陪伴中度过那些或好或坏的日子,成为更完整,更优秀的自己,而不是男人充当保护者,给予宠爱,女人用自己的美貌吸引男人,然后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的烂俗的童话。
这样的意淫,不是爱情。
当时是跟父母一起看的,母亲说安杰太幸福了,父亲说老江怕老婆,太窝囊,那像个男人,但两个人还是会继续看,我想这就是这部剧的魅力,我也非常喜欢看,一点儿也不腻,两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原则,但都会维护家里人,只能我“欺负”家里人,其他人不行。
平常看着姑嫂两个人吵个没完,谁也看不上谁,但出了事,一家人的关系就体现出来了。
当江家乡下亲戚说德华是“克夫的寡妇扫把星”,惹怒了德华。
安杰说她是这个家的姑奶奶,没人可以欺负她。
那一刻的姑嫂同心,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感动,有这样的姑嫂情谊,真是几世修来的。
还有安杰跟孩子们的相处也非常的有意思,吵来吵去感情还在那里从未改变。
当安杰老了,趟在病床上,江德福那句“你妈要是有个好歹,我可怎么办啊?
”那种主见老去的无可奈何,那种对安杰至死不渝毫不减弱的爱情,让所有儿女都心酸的感动。
《父母爱情》是一部轻喜剧,能让人放松神经,如果你想从中获得一些启迪,那恐怕要大失所望,因为该剧走的是温情理想主义的路子,并非写实。
女一号安杰只能用幸运来形容。
父母给了她美貌,资本家娇小姐出身给了她良好的修养,军人老公给了她避风港似的安稳生活。
在丈夫江德福的庇护下,她没有被打成右派,文革中也没遭到批斗。
剧情以她的视角展开,使得原本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彻底沦为了摆设,该剧也无可避免地走向了庸俗。
庸俗不一定浅薄,但在《父母爱情》中,你休想看到任何深刻的尝试。
安杰和江德福的爱情从头到尾一层不变,所有的戏份都是来自生活的烦恼,克服一个又来一个,源源不断,乐此不疲。
该剧作者始终没有上升到人性的高度,也许她本人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无法洞悉人性的真相。
所以她在剧中反复强调安杰很美,从年轻时候一直到老年,都有极高的回头率。
安杰唯一的一次精神出轨也是淡得不能再淡,作者借她的口解释为只不过是喜欢被人喜欢的感觉。
在时代的高压下,人性通常会有灿烂夺目的显现。
但在《父》剧中,观众看到的只有种种传统美德的标本。
尽管该剧跨越半个世纪,人物众多,但他们都是静止的,下一代只不过是上一代的翻版。
《父母爱情》是作者从西湖打来的一壶水,她的初衷是要让观众觉得美丽浪漫,但我们看到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而已。
本剧的优点太多,本人不是专业影评人无法准确作评,但有一点我必须要说明:许多电视剧都已经掉进了台词耍贫嘴的漩涡,所有演员都成了相声演员与脱口秀主持人,在这股风气刚兴起的时候,的确让观众着迷,可久了久了,这种做作、不接地气的台词风格让人厌烦,最起码让我厌烦。
而上述缺点,在本剧中荡然无存,让人心如甘泉。
总结一下打低分的原因大致是“动荡年代的特权故事”,“没有触及那个年代的核心”,“不能代表普遍的爱情”。。。
只想对这些观影者问一句,你确定看完这部戏了吗?
是从头看到尾的吗?
整部戏的故事非常流畅,从资本家的小姐在那个年代被欺负到被迫相亲,从不喜欢江德福到深受感动产生好感,从看不起到愿意一起去农村种地,能看到爱情产生的过程。
不可否认安杰幸运,人家女主在几十年后也跟自己的女儿骄傲滴说“你妈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一个女人比”,但在经历的过程中,安杰一直是惶恐、不安的,是她跟江德福的爱情或者说丈夫的保护让她度过了那段动荡的年代。
人家作为女主,导演总要选一个视角去讲故事吧?
有权利让她比别人幸运吧?
毕竟片名叫父母爱情而不是父母的艰苦岁月。
但是导演从这个幸运的女主眼里看到了听到了更多的苦难,从资产阶级家庭的受人欺负,到江德华保守思想的愚昧,到渔霸女儿的受人白眼,到穿旗袍高跟鞋就是资产阶级腐朽等等,这还没有触及那个年代的核心吗?
短评中所谓“避重就轻文革十年”,难道正面描写欧阳懿精神恍惚形同木偶,以及酒桌上压抑中爆发“我不是老欧,我是欧阳懿”,都不算“重”吗?
难道要导演像霸王别姬里直接展示游行和批斗才算正面描写吗?
本片是根据军旅作家刘静的第一部小说改编,写的就是她父母的故事(当然也会有融合,来自编剧的采访),还有海岛上的生活,她应该是江亚菲和江亚宁的原型(从作者自述的文章里看出来的,她的行文风格绝对是江亚菲,同时也做过话务连的通信兵),怀疑论者可以休矣。
可以说安欣和葛老师是安杰的两个分身,分别代表了嫁给了白马王子和未被军人选择的两种结局。
编剧事事周全,就是要告诉观众,安杰是幸运的,安杰的爱情是难得的。
本片最大的作用是告诉我们爱情和婚姻是有技巧的,要懂得忍让,要包容,要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至少我看过几遍以后是向往婚姻的。
一一一一一刷了好几遍了,发现刘琳演得真好,那就像我的姑姑,我的姨。
越到后来越感动,除了梅婷,就数她了。
不喜欢,我不喜欢这种没有任何思想深度一味讨好观众的作品。
我一这么说就有人骂我心理阴暗,我拜托,能看得见人间的苦难和生活的真谛就是心理阴暗?
这完全就是披着温情历史剧外衣的玛丽苏剧啊,编剧和导演太会讨好观众了,知道大家都喜欢美好的童话,就造一个不现实的童话给大家看,那个时代的几次运动的波及力估计都有所耳闻,安杰居然能毫发无伤。
其实这个布景服化道还有选角相比现在的国产剧还是用心了的,但我实在太不喜欢这个剧情了,其实拍一下安杰江德福在顺境中的恩爱和逆境中的不离不弃会更好,我觉得真正的爱情不是天天肉麻的甜言蜜语而是逆境中的不离不弃,但是那样就会很多人说压抑说看着闹心,所以编剧就很识趣的只写好的不写苦的,大家就觉得哎呀真美好啊,其实99%的人的人生都不会这么幸运的,这种爽剧看看也无妨,只是别真信这是那个年代的爱情OK?
周末闲来无事在电视上看了一集的《父母爱情》,本以为这种父辈年代的爱情故事,不会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没想到却深深被吸引。
郭涛和梅婷主演的这部剧,平实接地气的生活对白,让我耳目一新。
于是,上网搜来此剧,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看完此剧。
期间被感动无数次,又哭又笑的。
最后的20多集,几乎是一气呵成看完。
故事结束了,却还久久回味其中。
从50年代解放初期到21世纪,根红苗正大字不识几个的海军军官江德福和资本家大小姐安杰夫妻俩共同克服了出身的差异、文化程度的悬殊、生活环境的恶劣以及特殊时期的生存困境,抚养着五个孩子,共同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几十年…革命军人与资本家大小姐的婚姻,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必然要经受更多的磨难与考验,也是一开始不被大家所看好的婚姻。
江德福为了安杰,牺牲了本该有的平顺的仕途晋升,从无怨言;并一次次地包容“事多”的安杰的小脾气小性子;实属难得。
安杰,是一个喜欢读名著、喝咖啡、看外国电影的资本家小姐,是个具有“文艺情怀”的浪漫女性。
对于爱情和婚姻最初的憧憬,是希望找个有品位有格调的男人,可以一起畅谈人生和理想。
但为了哥哥嫂子及整个家庭的生存,从最开始的对“大好粗”江德福极其排斥,到慢慢地被他的用心、机智、幽默所打动。
即使心里仍有不甘,但是迫于现实的压力,安杰最后还是选择和江德福结婚了。
江德福对于安杰的爱情,是极其肯定和坚持的。
为了和她结婚,即使刚开始组织上不批准,并施压给他。
但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做好了“卸甲归田”的心理准备。
同在炮校学习的老丁问他,如果你为了她“卸甲归田”了,她却 没跟你一起回去,你怎么办。
他说我对她好、我对这份爱情坚持,是我的选择。
即使最后她没选择和我在一起,那也是正常的,我也不会有埋怨。
对待爱情如此执着并具有担当的江德福,令安杰很感动,并决定接受他。
江德福虽是一个“大老粗”,却也是个有勇有谋的男人,他最后说服了“首长”批准了他的婚事。
婚姻之初,安杰对于江德福的感动及欣赏大过爱情。
两个人的磕磕绊绊、小打小闹,都在最初的婚姻生活中磨合着。
一开始都试图去改造对方,江德福被安杰改造成 “三洗丈夫”;安杰被江德福改造得在他战友面前识大体、温柔贤惠;在被对方改造与自我坚持的博弈中互相融合,他们潜移默化地彼此影响。
五十多年的婚姻生活,安杰抚育大了五个孩子,从青岛大都市再到随夫来到一个小海岛,生活习惯的改变,小资情怀逐渐湮没在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中。
她的付出是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的。
在几十年的融合中,最后他越来越像个“资本家”,穿睡衣、戴洋帽;她越来越像个“农村老太太”,大嗓门、偶尔爆粗口、对儿女婚姻看法更现实。
这就是爱的力量吧,在各自坚持与妥协的过程中,却互相靠近。
最后,你变成了我的样子,我变成了你的样子。
他们最喜欢的大女儿江亚菲最后嫁给了青梅竹马的邻居家儿子,一个离婚有子的海归大学教授。
为了这份感情也为了自己想要的幸福,亚菲心甘情愿地决定不再要自己的孩子,不当后妈、给丈夫的儿子最完整的爱…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江德福和安杰的婚姻也经历了一些小坎坷,但大体是幸运和平顺的。
也正是安杰的文化和见识、江德福的能力和智慧让他们携手共同度过了这些磨难。
而江德华和老丁的婚姻、葛老师和王政委的婚姻,都多多少少存在着一定的缺憾,只有稳定平淡而没有夫妻间的精神共鸣。
而江德福和安杰的婚姻,从一开始的双方差距悬殊,到慢慢靠近对方,最后都成了自己喜欢的人的样子。
生活的平顺加之精神的相依相偎,才能达到幸福的最高境界吧。
郭涛、梅婷、刘琳等演员对这部剧的精彩演绎,不做作、不矫情贴近现实生活的真实对白,就像我们父母一样的磕磕绊绊的吵吵闹闹。
让我们了解婚姻的平淡、琐碎与真实。
但正是这种平淡琐碎,让人更踏实,更能感受到幸福。
对于爱情、亲情、友情、邻里同事情的细腻刻画,从剧本到演员,都是一部难得的好剧。
是适合父辈人看的电视剧,更适合我们这代人看。
在浮躁的轻视感情的现今,静心理解爱的真谛。
两个人从有些喜欢走到一起,再到经历几十年的生活,从一开始的犹豫和不确定,到互相磨合与改造,再到最后的彼此融合、谁也离不开谁。
经过时间和岁月沉淀的感情,才能称之为“爱”吧!
在这不断付出与得到的过程中,“幸福”也油然而生。
相互的付出与包容,是支撑这份“幸福”根深蒂固、不断成长的养分吧。
整部剧,坚信爱、敢于自我牺牲、持续包容和付出,都值得我们深深反思。
是否我们对爱要求的太高了,又是否是我们都不敢深爱了,又是否是我们太计较爱的得失了…
孔笙的影片节奏固然好,但三观跟不上时代了,虽然剧中人物思想受时代影响,但创作者的思想与人物思想是相互独立的,不能用歌颂的手法去拍不符合当今价值观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部分观众特别是女权意识觉醒的观众会觉得“不对劲”。
这种电视剧只会加重当代年轻人的恐婚情绪。
遇见想扯证的年轻人时,只用说“恭喜你马上要过上豆瓣评分9.5的《父母爱情》里面的爱情生活”,劝退率大抵百分之百。
这个让无数人想嫁的江德福是什么样子呢?
他会和别人比谁生儿子多,让安杰生了五胎,特别是二胎时为了躲避妹妹与安杰的矛盾而离家,让安杰处于生育危险境地,事后非但没有心疼,反而在与安杰拌嘴时以此事道安杰的不是。
安杰并非家庭主妇,但依然要揽下一日三餐(后有保姆事件),依然被认为丈夫调走后需要放弃工作而从军,依然要丧偶式育儿。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恐怕是第30集时,面对突然跳出来的冒牌儿子,江德福为了面子而默认是己出,气走了安杰仍不知悔改,因安杰不姓江而让妹妹帮忙瞒住安杰,才知他从未把安杰当一家人看待;安杰愤而离家,江德福还带着儿女(除亚菲外)其乐融融地去拍了两次全家福。
许多人无法理解前文所言“创作者的思想与人物思想是相互独立”,以第30集安杰出走来举例:不关心出走母亲而体谅父亲的俩兄弟在这片段被以正面的“懂事”“成熟”等形象塑造,而不是以“想要升官所以粘着江德福而忽视安杰”这种不良形象来塑造,而后者是“创作者的思想与人物思想是相互独立”的体现,也就是说人物展现了这种思想而创作者是不支持这种思想的,怎么通过影片表现呢,方法之一是安杰出走,江德福与双儿谈心那不要营造得这么煽情,而营造得暗波汹涌。
安杰常说谢谢江德福让她这么幸福,这真的是幸福吗?
不过是被PUA的女性为了维持心理平衡而对自己的欺骗罢了。
许多人说是因为爱情,这起始于一场见色起意的“爱情”啊,让没有任何精神共鸣的人因这时代规则而绑在了一起。
让一些女性观众喜欢的点大概在于江德福运用特权保护安杰,让安杰在乱世中安了一个家,奶奶辈看着这种情节取个乐还行,但于当今女性而言,与其沦为大男子主义者传宗接代的工具,还的不如保持知识分子的清高然后被打成右派死了算了。
把“幸福”仅仅寄托于“婚姻幸福”的女性的确算恋爱脑,而恋爱脑的主要形成原因仍是“懒惰”(其中有社会环境带来的惯性思维影响),而真正获取幸福的明智之举是要懂得分散风险,事业上放一点,精神学识上放一点,亲情友情上放一点,爱情上放一点。
不能以这要求那个时代资产阶级出身的女性,所以我说安杰是个悲剧人物。
男性观众喜欢的点可多了,说起来这算男性向大爽剧,江福德虽立战功,但没有他打战的片段,因为他在战场上超乎常人的表现会让普通男性观众远离对江福德的代入,连讲他事迹都是默音处理,男性观众便更好代入角色了。
看电视的毕竟是现代观众,一个农民出身没啥文化的人,沾了时代的光,娶到有钱人家有才有貌的大小姐,乐死代入自己的男性观众了。
更别说男二二婚娶的四十三岁的老婆还是处女这种让男性观众乐开花的情节。
有的男性观众可能要反驳了,说“江福德因为安杰才几次升迁不成呀”,但问题是剧中没有展现因此给江德福带来困扰呀,剧中人人赏识江德福,道他不升迁是受家庭影响,没人否认他的能力,而实际上应该展现的是他久升不上而带来的舆论压力,例如有人认为他江郎才尽,有人以官高而行羞辱之举……为何不展现这些方面呢,这些方面绝对存在,但被刻意忽视,只是为了男性观众的“爽感”。
话说全片最为动人的戏大概是欧阳懿说自己是“老欧”而不是“欧阳”那段,把知识分子的悲哀刻画得入木三分。
当然,片子有优异的地方,但这不阻碍它成为一部不适合当今价值观的剧集。
仍然强调一点:不是不能拍人物的局限性,但要用批判的手法而不是歌颂的手法拍。
很无聊的剧 很难想象是2014年拍出来的 竟然九点几分 不可思议 网上很多网友推荐 特意和妈妈一起看的这部豆瓣“神片”电视剧 一开始就觉得很一般 以为会渐入佳境 结果居然高开低走 越来越不好看 通篇对女性的不尊重和对特权的崇拜 虽然理解是那个时代的烙印记录 但主旋律电视剧这样拍 真的可怕
最近闹剧荒,又重温了1、2、3、4遍《父母爱情》。
不得不说,一部电视剧要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真的是要祛除那些狗血淋头的剧情,把精力放在打磨剧本上。
而每当自己看到,兄妹几个一起偷吃桃酥的情节,便会跟着嘴馋。
虽然打心底,会和安杰一样说出“没出息”,不过还是想买一斤尝尝。
[捂脸]如果这部电视剧要出周边的话,那一定要弄个“父母爱情版桃酥”,销量一定不会亚于日漫手办。
除了让人念念不忘的桃酥外,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剧中的三顿饭。
安杰一家人的故事,基本上都在这三次聚餐里了,道出了各种人情世故,几十年的辛酸苦辣。
第一顿饭(6集)安欣和欧阳懿,邀请安杰和江德福一起吃西餐。
此时的安泰夫妇,好不容易攀上江德福这个军官。
所以对他毕恭毕敬,一见面就是各种夸,还制止安杰各种出格的话语。
当江德福叫欧阳懿“老欧”的时候,安泰就自作主张说可以,殷勤献得都有点过分了。
不过私底下,安泰夫妇却对江德福进行各种点评,还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学着吧唧嘴,典型的市侩嘴脸。
反观安欣,当她看到自己的哥哥在献殷勤的时候,撇了下嘴,表示一脸无语和蔑视。
旁边的欧阳懿,虽然对江德福也很客气,但还保持着自己的一贯作风。
当其他人照顾江德福,重新加工牛排的时候,自己则像往常一样照吃不误。
此时的安泰夫妇看上去很好,却是个表里不一的人。
安欣和欧阳懿心里想什么,就表现什么,这种态度就比安泰好很多。
第二顿饭(22集)这顿饭并没有凑齐全家人,而是分两次吃的:一次是跟安泰,另一次是跟安欣。
安泰来岛上找安杰,主要是为自己的女儿谋前途来的,所以也带了很多礼物。
他们人前小心翼翼,说话也十分客气。
背后还是和以前没什么区别,更教育女儿不要像安欣一样,嫁了个那样的人。
从江德福的口中也能得知,安泰夫妇应该是怕惹上事儿,所以和安欣并没有什么来往。
而安杰无意中的一句玩笑话,则道出了第一顿饭中,欧阳懿对安泰“不像大舅子,像小舅子”的评价。
安欣一家来找安杰,主要是因为欧阳懿平反了,要回青岛,所以来道谢和道别。
这段剧情,明显能感觉到,欧阳懿一愣一愣的,主要是被生活折磨得没脾气了。
江德福也怕他敏感,所以改口将“老欧”唤成“欧阳”。
不过在醉酒之后,大家都放开了。
欧阳懿那段关于“老欧”还是“欧阳”的剧情,让人看得很心酸。
也因此,安杰和江德福决定帮一下安欣,所以让两个双胞胎外甥女去广州当兵。
欧阳懿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帮助,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让女儿多多感谢江德福。
此时的安欣一家是受人尊敬的,虽然经历了很多事情,也还是值得信赖的。
而对于安泰一家,安欣和安杰都是有看法的。
第三顿饭(33集)这顿饭其实是分两顿来吃的,上午在安泰家吃,晚上由欧阳懿请客吃西餐。
两家在江德福那里都得了很多好处,所以都要急着感谢请吃饭。
不过此时,大家的状态明显都轻松了很多。
从欧阳懿的口中得知,安欣的嫂子还是和以前一样,对江德福各种献殷勤。
但是在中午的饭桌上,安泰夫妇也表现出了发自心底的感激。
晚上吃西餐的时候,大哥又重新提了“吧唧嘴”的事情,欧阳懿调侃了江德福“吃西餐”。
此时,大家都是抱着开玩笑的心情说的,气氛也很和谐。
不过,安杰显然还是跟安欣比较亲。
因为当天晚上,安杰和江德福住在了安欣的家里。
其实,每次看完《父母爱情》后,有一个问题始终会冒出来,那就是安杰和江德福之间到底有没有爱情。
纵观两个人的一生,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在江德福创造的优质环境中,安杰生活得很舒服。
既能吃到很好的伙食,也能享受军官家属特权,孩子们的工作也可以安排,安杰“资本家小姐”的属性,在江德福那里得到了延续。
而江德福虽然上过高级炮校,但改变不了其作为一个大老粗的本质,他被安杰改造的很好。
想必也是因为“懂得不多”,才能容忍安杰的小姐脾气,凑合过日子。
如果把江德福换成欧阳懿,安杰不一定能坚持得下来。
安杰和江德福的生活,就像电视剧开头的那场舞一样,是大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让人看起来很魔幻,现实中很难有这样的例子。
相比之下,葛老师和安欣的「爱情」,则很接地气,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
作为渔霸的女儿,葛老师受尽了各种人情冷暖。
在结识安杰之后,她也曾经幻想这样的生活,所以看上了老丁。
在现实面前碰了一鼻子灰后,她只能放弃这样的念头。
过了大半辈子,才勉为其难任由命运的摆布,嫁给了当初反对自己和老丁婚事的老王。
此时,作为介绍人的安杰,和当初的杨主任没什么区别。
葛老师奋斗了大半生,才能和安杰坐在一起喝咖啡。
不过她并不怎么喜欢喝咖啡,只是喜欢喝咖啡的感觉。
正如同咖啡一样,她和老王之间,即便加再多的糖,也还是苦的。
在这部电视剧里面,唯一真正患难与共的就是,估计就是安欣和欧阳懿了。
在欧阳懿落难的时候,安欣毅然决然地辞掉工作,陪他去岛上生活。
虽然看不惯他的书生脾气,安欣还是会耐心劝导。
一起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在吃西餐的时候,欧阳懿还是会唤安欣一声“达令”,他们年轻时候的爱情想必也是浪漫的。
记得在两个人的晚年,欧阳懿在网上交了个好友,让安欣很吃醋,像极了年轻时候的恋爱。
这样的关系,也引得安杰的小女儿发问,有姨夫这样的男人,是不是很有意思。
此时的安欣,表面上叹了一口气,但内心应该是喜悦甜蜜的吧。
非常一般,矫情,陈词滥调,而且表演太油腻。很多没必要的戏份导演还拍的乐此不疲,不如2009年同类题材的《王贵与安娜》,2014年孔笙团队这部粉饰颇多的戏却火了令人不可思议,正如某位豆友所说「带有一点为了和谐而和谐的虚伪」。中弃
这样的剧高评分并被奉为经典完全反映了社会的畸形价值观和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男本位爹味十足,大男子主义漠视且异化女性苦难,从头到尾都在吃女人。
德华和老丁演得很好,看到一片五星,觉得现在仍然是一个羡慕特权腐败的社会
我妈妈在这部剧里寄托着她的梦想,而我仍然在这部剧里看到绝望。这就是我特别害怕变成她的原因。
1.注册豆瓣九周年 & 建军节特别看剧,军人家庭题材,故事里刚好也有“过建军节”的情节,这个选择又应景又不错;2.观感渐入佳境,不过有些剧情会让我产生不快的情绪,但电视剧不是思想品德课,情节台词也不是迎合普世三观刻意去编排,这种有棱有角、有矛盾有冲突、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故事才比较现实,也因此才引我入胜,能使我跟着剧情而喜怒哀乐;3.泪点:第22集“…我不是老欧,我是欧阳懿…”,第25集江德华喜极而泣地边哭边走路回家,第44集“…你妈要是有个好歹,我怎么办哪?”…… 4.虽然用44集来讲述漫长父母爱情人生故事,但叙事上还是不时有跳跃脱节之感,涉及文革的部分还是难免有避重就轻之感,…… 5.虽然豆瓣评分目前电视剧《父母爱情》更胜一筹,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联想到的电影《芙蓉镇》《活着》……
你笑啥?我笑了吗? 我没笑从此,孔笙多了一个脑残粉
家庭吵架还挺有意思的 没人真生气 吵得还倍儿有劲
故事情节设置合理,矛盾制造的恰到好处,画面具有时代感,人物冲突点到为止,是一部可用来慢慢观赏的民国家庭剧。江德福和安杰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因为时代背景原因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学识、见识、阅历、学历、爱好及习惯都完全不同,但是他们却一起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连他们自己可能都不会想到吧!
安杰比安然幸运很多,遇到了能够保护自己一生的男人,在这个男人的庇护下一直过的很幸福。
“你喜欢的未必适合你,久处不厌才是真情,和一个人在一起 ,如果他给你的能量是让你每天都能高兴得起床,每夜都能安心得入睡 ,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动力 ,对未来满怀期待 ,那你就没有爱错人 ,最合适的感情 ,永远都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 ,而是彼此陪伴 ,成为对方的阳光 。”
德福的苦难,姐姐家的苦难男女主家的生活更像童话
两星给演员,这么差的剧本台词和莫名其妙的特权观。丑陋的生活中审出美来也是奇葩
性别观念挺陈旧的,在此情况下的呈现和还原缺乏质疑。
张延比她妹有气质,语调温文尔雅,行事是大姐的做派,宽容忍让顾全大局。此剧巧妙避开各种政治的残酷,但细节处处有逗漏,细看精巧有味
妈妈很喜欢
梅婷年纪一大把了,怎么还是少女心啊
算是还行,但通篇透露着中式封建糟粕,女性自行pua甘愿做牛做马,没有矛盾冲突当然看起来好像很“幸福”
他们爸是军队的头儿,戏里他们家这些军二代们无论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当上军官。
抵制恶意打分的坏风气
过年的几天在家里看了几集,发现梅婷的脸型变大了,记得几年前看新结婚时代的时候,她的脸整容了蛮好看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