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人物都没讲清楚来龙去脉,太低级,靠人物自言自语,让人物自己说原因,比如二姐最后自己交代说了为什么不给钱,因为怕弟弟把钱糟蹋了,想留着大用,本昱的狠角色也是自己说自己的走向狠人和变态的原因,然后还是原生家庭,主人公也是自己说自己走向这一性格,归结于原生家庭,导演是不是原生家庭上瘾了,好像愤怒的海里面日本小仙女也是原生家庭。
这实在太老套,不光叙事老套,本质也老套,然后呢又搞了些荒诞巧合,但是功力显然不如宁浩,差了十万八千里。
再说演技,演技与年龄成绝对正比,小孩的演技简直糟糕透顶,很尴尬,年轻的两个男女角色还差一点能到及格线,配角猪肉小哥的演技稍强,再就是本昱齐溪和常远发挥正常,最好的是潘驼背和肥雪,肥雪排第一
曹保平的技法已經定型,從能力上來說他平庸得像是一枚乾癟的柿子,有味兒,難嚼,關鍵不嚼你也知道它是什麼味道,那幹嘛硬著頭皮嚼?
從情感表達來說,他濃烈,他憤怒,這是好的,但他駕馭不了,也許在文本層面它是好的,也許它應該停留在文本層面。
畢竟導演最難也最基本的是用畫面具象自己心中的滋味,並且說服觀眾,這是縈繞在你心中唯一的解法。
你可以不喜歡,可以不承認,但你不能否定它,不能否定那個畫面,那個人物的舉措,那句用眼神說出來的台詞,光從哪裡來,人物該如何在再不能往前一步的困境中全身而退?
這都需要導演來解答,而曹保平做不到,他縷不順,太多東西對他來說太重要了,以至於人物是可以被情緒吃掉的,他有一種年輕的漫畫式的敘事嗅覺,這說明什麼?
廉頗老矣。
我还是有点喜欢这个片子的,肯定不是大多数人喜欢的那种,剧情很乱又是光污染。
也抽象,但没到《涉过愤怒的海》那个程度。
算是没主线没暗线,没多线叙事的《追凶者也》吧,故事逻辑和幽默程度也逊色好多。
但是片子的天津方言很自然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是“外地人”的原因,反正听着是特别舒服的。
本煜说的是大同话吗?
也挺带劲,他那个角色是最带劲的,感觉也是他最好的一个角色。
常远的也是,他真的就很适合演那种带点小病态的人,这方面被开发出来了。
林雪的角色估计也是他近几年最出彩的一个,终于混成大哥了。
去电影院之前刷到有吐槽的帖子,说是曹保平最差电影(看完感觉不至于),差点把票退了。
最后还去看了的由头,是想看林雪说天津话,真的没见过,是这个片子对我来说最大的噱头。
也没失望,演的确实好,还好没退票。
这部跟曹保平导演很多电影一样,会塞点奇奇怪怪的东西进去,比如冒出几个gay或者有特殊癖好的人,这部也有。
他总喜欢那些比较抽象的事情,离谱,但是好像还真不是没发生过,只是觉的作为电影里表现的度,掌握得越来越不好了。
这部电影里的一家子人,基本上每个都有点大病。
而且拍小孩子还是有一手的,阴晴不定想一出是一出的。
最后大林剃那个寸头在大巴上,直接跳戏《落叶归根》,太像郭德纲了
不管咋说这片票房肯定拉了,晚上没什么场次,看的过零点的一个小厅,包场了。
不知道《蛮荒禁地》三边坡怎么样,看预告还行,又是他熟悉的“云南小镇”。
话说《她杀》赶紧上吧,感觉曹保平导演已经快疯了,精神状态越来越不稳定
荒诞背后的津味烟火与人性微光~天津的电影太少了,这些年在大银幕上看到的城市故事,不是上海的弄堂风情,就是北京的胡同烟火,偶尔有方言电影,也多是川渝、陕甘的调调。
而天津话的特色,那股子带着拐弯儿的幽默,那几句挂在嘴边的“嘛呀”“介似嘛”,还有老少爷们儿说话时那股不紧不慢的“逗哏”劲儿,明明是刻在DNA里的熟悉,却很少能在光影里找到共鸣。
影片开场,天津街头,混混马飞背井离乡多年后归来,却陷入了高利贷的泥沼。
走投无路之下,他竟想出“绑架”外甥李嘉文来勒索钱财的荒唐主意,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就此拉开帷幕。
这部电影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它对天津方言的巧妙运用。
当熟悉的词汇从角色嘴里蹦出来,就像一把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天津人记忆的大门。
郭麒麟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更是将天津话的幽默与俏皮发挥得淋漓尽致,他那带着拐弯儿的腔调,每一句台词都透着浓浓的“哏儿”味,让人忍俊不禁。
而一众配角,无论是林雪、刘亚津、常远等天津籍演员,还是努力说方言的其他演员,都让这津味对白毫无违和感,就像真的把观众拉进了天津的大街小巷,听着邻里之间的嬉笑怒骂。
剧情的荒诞更是《脱缰者也》的一大亮点。
马飞本以为“绑架”外甥是个简单的计划,却没想到状况百出。
“绑架小队”几个人各怀心思又状况不断,姐姐姐夫为了找回孩子也是各显神通,再加上债主的横插一脚,三方势力碰撞在一起,让整个故事彻底脱缰。
他们在天津的街头巷尾、废弃工厂、郊野荒地展开追逐与周旋,各种意外和反转接连不断,让人看得目不暇接,前一秒还在为他们的荒唐行为捧腹大笑,下一秒又被紧张的情节揪起了心。
但在这荒诞的剧情背后,影片也有着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洞察。
马飞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内心渴望着亲情与认可,他的荒诞行为不过是对命运的一种反抗。
而外甥李嘉文,年纪虽小,却在这场冒险中逐渐理解了舅舅,两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在荒诞的旅程中愈发紧密。
就像天津这座城市,表面上充满了幽默与诙谐,内里却藏着坚韧与温情,那些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都是天津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生活也许充满了荒诞与无奈,但只要我们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爱,就能在这脱缰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与方向。
【贤Movie观影团】
冲着《追凶者也》来的,但有些失望。
首先是剧情节奏,很多场戏明显拍拖了,朦朦的戏,在车场的戏,流产*2和屁子跑*3(是的竟然有3,事不过三的规矩完全抛开了……),节奏上来说,比边水都差远了;其次是剧情结构,拍散了,黑色幽默的多方参与者没有拧在一块,最后就变成了所有人在和所有人吵吵吵,涉及到这么多人物,该合并没什么不合并?
追债的人有什么必要有这么多拨?
想强调的内容怎么就做不到一场戏拍完?
二姐的戏前边没动机,末尾有什么必要硬洗白一下?
谁想在逃亡戏的时候听小六的原生家庭问题?
完全没必要嘛。
前面铺原生家庭有问题,后面反转其实没问题,小六就恶,就天生反社会,不是更有意思吗。
现在这个版本,感觉不是曹保平的水准。
再次是细节,刚淋完大雨大家头发为什么是干的?
在臭豆腐上滑倒的常远后背为什么是干净的?
小六刚耍完横就敢把小孩单独和小六丢一块?
屁子光着当舅舅的就不能脱件衣服给他?
扒下来的校服如果不再用就不该有那场戏那个镜头啊。
倒是朦朦,明明被下药撸来的,反而有衣服可以换。
这样没处理好的细节太多太多了,不是几个漂亮镜头能盖过去的。
最后,其实应该是6-7的样子,为啥还是给了8呢?
郭麒麟演得不错,比边水又好了。
天津背景,方言,都有意思。
加个人情分吧。
> 天津方言的幽默感也救不了的剧情漏洞,郭麒麟的观众缘也撑不起来的角色苍白,曹保平这次真的“脱缰”了。
《脱缰者也》这部影片,堪称2025年影坛一次令人唏嘘的“翻车”现场。
曹保平导演以往作品中的锋利与深刻,在这部影片中仿佛被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裹住了——外表看起来鼓鼓囊囊,一口咬下去却发现馅料稀疏。
影片讲述郭麒麟饰演的马飞因债务危机,打起了自家80万拆迁款的主意,进而策划了一起“舅舅绑架外甥”的荒诞闹剧。
这个本可深挖家庭矛盾与人性困境的设定,最终却沦为了一场逻辑混乱、动机不明的胡闹。
角色塑造:全员工具人,为剧情服务到失去自我马飞这个角色,仿佛是编剧用脚写出来的——嘴上喊着叛逆,行为却飘忽不定,一会儿不顾一切,一会儿又良心发现,变来变去想一出是一出。
他对原生家庭、成长创伤的探讨浮于口号,根本撑不起心理转变。
其他角色更是一言难尽。
齐溪饰演的二姐口中说为弟弟好,行动上充满控制欲,但剧本没给她足够的空间展现;张本煜饰演的杀手小六尤其生硬,一个人狠话不多的爆炸头杀手突然介入多方角力,没有任何背景交代,纯粹为了给追逃戏加把火;大姐夫用假癌症诊断骗钱买赛鸽,二姐夫跟踪偷拍前妻,这些支线都可以用来丰富故事和人物,结果只是潦草带过。
叙事逻辑:脱缰的野马,失去的方向影片自打马飞开着跑车从学校带走外甥之后,情节便一步步失控。
很多地方连刻意制造巧合都懒得弄,直接把人物降智或涂改性格来往下续。
看到一个多小时,观众忍不住会问:我是谁,我在哪儿,眼前这群人为什么非得走到这一步?
《脱缰者也》最致命的问题在于它在商业喜剧的迎合与作者表达的风格之间摇摆不定。
它既想保持曹保平作品一贯的批判性,又想要商业喜剧的热闹效果,结果两头不讨好,成为了一匹“没有方向的野马”。
强行和解:创伤与救赎的廉价处理影片前半段拼命渲染家庭关系的撕裂感,比如马飞对父亲的怨恨、姐妹间的算计,到了结尾却全都毫无理由地荡然无存,所有人毫无征兆地和解了。
之前争得你死我活的拆迁款矛盾,被轻飘飘地解决,仿佛那些激烈冲突从未发生。
这种强行大团圆的操作,让角色遭受的苦难显得毫无意义。
为钱争吵、为私心互相伤害的戏码,最终被一家人亲情浓浓去郊游的气氛抹平,透出一种强烈讽刺感——不是对现实人性的讽刺,而是对剧本偷懒的讽刺。
总结:一次失败的尝试《脱缰者也》证明了即使是有才华的导演,一旦失去了对故事的掌控力,也会生产出不及格的作品。
这部影片既不能让人相信它的故事,又不能让人共鸣它的情感,喜剧包袱抖得再卖力,也只能抖出一堆噪音。
综合评分:5分(不及格)。
建议观众可以选择重温曹保平的《追凶者也》或者《烈日灼心》,而不是在这部“脱缰”的作品上浪费宝贵的两个小时。
《脱缰者也》,片名脱缰,主角马飞,片如其名,这部电影主要讲的就是一个人似一匹马脱缰飞驰的故事,随着主角面临的艰难情境一步步逐渐升级恶化,由开局一切还算在控制范围以内,最终走向了脱缰失控。
要说当下看完这部电影的首要感受,一句话总结的话,它依然是非常明确,且在个人水准之上的曹保平导演作品。
同时,电影在喜剧/犯罪两大类型标签下,独属于曹导个人标签的黑色幽默风格也很突出。
这一风格化的创作最早可追溯至曹导早期的作品《光荣的愤怒》(2006),上一部同样入围上影节的《追凶者也》(2016),则是确立了“者也系列”方言+黑色喜剧的独有曹氏电影配方。
有黑色幽默风格的延续,当然在新作里也会有变奏。
相对于上部《追凶者也》的两位主角刘烨、张译的云南方言,以及荒蛮西部的粗野张狂,《脱缰者也》主角郭麒麟和一众角色的天津方言,地域自带的市井味道,让这部新片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荒诞与喜剧气质。
加之林雪的加盟出演,绝对堪称这个项目选角工作的绝妙一笔。
从杜琪峰电影里的香港黑社会,转身一变成了天津娱乐城里的收债大哥,本身就是天津人,操着一口流利天津话的林雪,让身份切换过程表现的十分丝滑。
而作为喜欢曹保平和香港黑帮片的观众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双厨狂喜。
可以这样说,整个《脱缰者也》正好是沿着曹保平导演个人的黑色幽默风格,在“者也”系列品牌的基础上,玩起了一些之前未曾见过的喜剧元素融合,将天津话和这座城市的市井气与喜剧/犯罪的黑色幽默类型片做了类型融合,成就了一套全新津味儿喜剧的独门配方。
而这样的创新和融合,也是这部电影在观感上给到我最大新鲜感与最多观影乐趣的地方。
同样,对于当下低迷的国产电影市场而言,也需要更多导演像曹保平这样敢于突破性的大胆尝试,才能给观众持续带来观影新意。
也是十分值得鼓励和肯定的。
而入围上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恰恰说明影展的选片部门也意识到《脱缰》在类型创新上展现出来的可贵之处。
回到故事性上,电影主要依托于曹保平的黑色幽默的叙事风格,剧情通过因果律不断展开深入,故事沿着“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问题没解决)出现更大问题”的叙事脉络不断滚雪球,逐渐“脱缰”失控。
场景在城内马家、娱乐城、郊外修车厂三地来回切换,虽然是喜剧,但作为犯罪类型片环环相扣,有着很强的叙事逻辑。
作为电影核心的“笨贼三人组”,郭麒麟、甘昀宸和张本煜饰演的三个角色个性迥异,角色的价值立场摇摆不定,不断在正邪之间转换,正所谓“一念神魔”,加之电影对破庙、断头佛陀的符号隐喻,令角色的命运走向又充满了一种宿命论的神秘主义色彩。
此外,作为一部黑色幽默的喜剧/犯罪类型电影,要求演员在一部戏里既演喜剧,又演正剧,对他们的演技要求极高。
但无论是郭麒麟饰演的马飞游走于家人、黑帮、兄弟、女友之间,还是三个笨贼之间的互动,都拍得热闹、生动有趣、同时又紧张、扣人心弦,展现了几位演员对角色的塑造能力。
当然,曹保平导演对演员的调教、控制能力一直很有名,相信这也为几位演员的角色塑造带来了很大帮助。
一、金钱悬浮罪:90年代80万像“印钞机产物”•数据:1999年天津人均可支配收入8140元(《天津统计年鉴2000》),80万=普通家庭攒98年;水上公园房价3000元/㎡,可买266㎡大平层。
•吐槽:怕不是把“8万”多写个零?
这拆迁款,拆的是天津卫龙王庙吧!
二、逻辑分裂罪:二姐“护弟”=“掐脖子喂饭”•剧情:喊“为你好”却拒给救命钱,马飞被追砍时,她攥80万说“别乱花”。
•吐槽:当代PUA天花板——你饿了?
我锁馒头防你噎;你快死了?
我藏钱防你浪费!
三、天赋诈骗罪:作文一等奖只写“爸爸夹肉”•细节:反复提马飞拿作文奖,却只输出“肉夹给我”,获奖作文、文笔全没影。
•吐槽:90年代作文竞赛黑幕?
怕不是“流水账大师”走错片场!
四、犯罪儿戏罪:绑架案=人质逃跑大赛•对比:现实绑架控人质,马飞绑外甥——人家跳窗、装打电话、跟着黑帮跑,绑匪全程摸鱼。
•吐槽:防绑架教程更新:遇马飞这样的,跑!
他们比你怕被抓!
五、时空错乱罪:90年代用上05年后针灸仪•考证:家用电子针灸仪2005年后普及(《医疗器械年鉴》),90年代只有银针。
•吐槽:道具组拼夕夕买的“复古款”?
二姐面瘫是被未来科技电懵了!
六、工具人罪:全家都是“剧情推进器”•剧情:大姐夫骗钱、外甥逃跑、黑帮炸车,角色无背景,全靠“一句话闪回”糊弄。
•吐槽:这家庭像临时剧组——工具人集合,除了姐弟互撕,全员打酱油!
七、编剧偷懒罪:失忆=解决所有问题•法律:犯罪后失忆不免责,但马飞炸成孩童智商,直接跳过审判。
•吐槽:矛盾解决新方法:吵架?
撞墙失忆;犯事?
撞墙失忆!
八、风格割裂罪:悲剧裹着“恶俗笑点”•分析:用二姐面瘫、马飞狼狈博笑,却建立在家庭创伤上,冲淡悲剧感。
•吐槽:黑色幽默像撒糖黄连——甜是坏的,苦是真的,把悲伤演成小品!
九、逻辑留白罪:80万拆迁款“从天而降”•疑问:拆迁按户口+面积算,老房多大?
为啥二姐独得?
关键信息全没说。
•吐槽:这拆迁款怕不是老房底下有金矿?
建议拍前传《我家拆出印钞机》!
十、深度不足罪:创伤靠“失忆”收尾•主题:想讲原生家庭困局,却让马飞失忆逃避,等于“创伤不用治,忘了就行”。
•吐槽:主题像没写完的作文——开头难,中间乱,结尾“我忘了”,老师给不及格!
碎碎念:本是扎心好题材,却被悬浮数据、儿戏剧情、摆烂结局拖了后腿——像碗好面煮糊了,吃着噎人,想想可惜。
《脱缰者也》电影,演员们一口天津话,以荒诞的津味喜剧外壳,包裹着深刻的人性探讨与原生家庭之殇。
郭麒麟饰演的马飞,在“绑架”外甥小屁子的闹剧中,完成了从叛逆到救赎的成长,好在结局是好的。
整部影片通过幽默解构现实困境,人生不容易,让人在笑声中感触于那份挣脱束缚、传递温暖的勇气。
(六哥其实也是个可怜人)
德云少班主的表演能不露怯,整体美术风格的年代感和整体胶片质感的黄色通调画面色温极舒适。
故事果然荒腔走板,想做齐溪人物复杂性,有想法但执行层面没平衡好,想黑色幽默又搞得不够狠,越到后面越扯淡,全员降智没脑子基本等于侮辱观众。
剪成个二十分钟短片当个荒诞小品凑合看,作为大电影这水平真是丢人现眼,曹保平出来挨骂。
脱缰者也:4.5分。
影片氛围塑造很特别,天津的街巷、市井和油田都成了黑色幽默的背景板。荒诞桥段层层递进,但情感是真实的。尤其是马飞和外甥的互动,既有反常识的搞笑,又透出一丝保护欲。
曹保平嘛时候变这傻贝儿贝儿了(
学昆汀没学到位呀 摄影还挺好的
很一般,很旧,很雄。唯二亮点是小孩儿和矇矇。矇矇太漂亮了,硬朗大方的美,开车发疯那段我终于爽了一会儿。
曹保平的“者也”犯罪喜剧第二部,但同样是黑色幽默,本片和前作《追凶者也》风评差距有些大。郭麒麟表现如常,操着年轻一代已算浓重的天津口音,演着有些京味小市民气质的混子;齐溪则又是一位看似操持一家实则心里没谱的坚强女性;最大惊喜可能是香港老戏骨林雪的天津话,毕竟人家就是老天津人。本片剧情正如片名所讲,一切都犹如脱缰野马一样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但恐怕主创人员也都放飞了自我。幽默却不够黑色,脱缰但不够搞笑,似乎小人物的“愤怒”刻画也不够,最后还是个大团圆结局。也许拍摄过程中主创们都玩得很开心吧。
孙安可太美了😭
2025.08.24@保利万和影城with大猫&帮主。片如其名。开篇还不错,越往后面越失控,全方位的。本年度第二次在电影院里觉得怎么那么长还没有结束,同样两部都是大爹电影……被某位嗜隐喻成瘾的导演整ptsd了,搁这阴阳什么呢,有本事先把面上的故事讲明白讲精彩吧!观众只会先为好故事好剧作埋单。作为天津人给这纯正津味儿的电影加一星,听到那些日常俚语俗语怪亲切的,林雪的天津话怎么那么地道!不能理解矇矇为什么死心塌地地把感情投入到马飞身上,因其懦弱自私没担当而致残后依然初心不改,再缺爱的姑娘也不至如此乱了心性和智商。女性角色如此刻板陈旧才能凸显“耀祖”的恶吗?我不相信的故事、情感和人物没办法打动我。男人最后都成为了自己痛恨的父亲,只有这点写实。白瞎了张本煜这么好的演员。
好喜欢老舅和侄子的组合,马飞教侄子写作文的情节难得地展现了片子温情的部分,怎么不算一种相互救赎呢。
差得我覺得中國犯罪電影徹底完蛋了
一般,流畅的叙事,二流的剧本,情节设置潦草,明明是个亲情拉扯的故事,但没拉上劲,也没疯起来,庙里的设计虽然有点意思但不多,最后的结局还特别雷。和着马飞的所有委屈和一生的屈辱都没有人愿意为此承担责任,也没人出来道歉,直接安排马飞得了失心疯,失忆到他人生被毁的前一刻重活一遍,和家人就这么和解了,什么破烂玩意啊……不过他去接孩子的时候和老师的对话让我还挺喜欢的,很有我家长的感觉。我小时候被欺负了,我妈和我姨也是这么问我的,有没有打赢,没有的话,你明天就去怎么怎么反击他,要是再被欺负,就撸胳膊挽袖要去学校替我出头。希望天下的家长都可以这样信任支持自己的孩子,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扔掉背背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6分哇,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七夕节诶每年七夕我都去看电影,今年也不例外特别巧的是每年看的电影评分都差不多,都是六分左右,前三年我都喜欢,今年这个真的很一般曹保平是国内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犯罪片导演光荣的愤怒,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都广受好评前年愤怒的海上映,虽然很多人不太喜欢,但我还是很喜欢所以知道这电影是他拍的,我特期待结果看了发现,这就是一坨平庸至极,全TM乱剪乱编属于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电影,毫无创意从美术到编剧,再到电影质感乃至于调色滤镜没有一个出彩的,全片看下来毫无优点,又要挑特色的话,那就是影片中的天津腔调我个人感觉是他生涯里最差的一部票房同样很不好,目前只有1千万左右,估计回本都困难
当一个普通商业片看还行,曹导及格水准吧。
乱成一锅粥,都趁热喝了吧。编剧先出来挨一巴掌,导演再出来挨一巴掌好嘛。21世纪讲述一个上世纪末不入流的三流小说,影像很混乱,剧作也很混乱,各有各的风格。如果做不到创新,不让回归平实。莫名其妙的主角,莫名其妙的家庭,莫名其妙的小孩子倒霉之旅。中国电影别沉迷自己表达了好嘛,醒醒吧。
疯疯癫癫。#SIFF2025
不好看
乱七八糟的。每次忍不住琢磨导演是不是埋了什么深意,结果只是寡淡到极致的流水账,越看越没劲。男主的二姐在父亲坟前说心怀愧疚,愿意把拆迁款给男主,可自己儿子都被绑架了,都到这份上了还死咬着钱不松口,真不明白一家人是有什么仇要闹成这样。
📍27th siff|一切都和预料的一样发展,来点黑色再来点幽默,挺适合春节档的
本来不抱期待的郭麒麟反而成了最大惊喜。天津话,浑不吝,如鱼得水!角色又是一个不被父亲信任而错失青春的“孩子”,所以他在这样浓墨重彩的类型片里演得“真”,选角是成的第一步。曹保平一直在做家庭控制与反控制的主题,亲情和占有,理解与背叛,代际之间的冲突伤痕总由下一代承担。不在场的“父”会听到什么呢?和解最终是孩子自己内心的和解,长大了,伤也就结疤了。
没想到曹保平退步这么多,纯闹剧,太闹腾,看得人闹心。
#SIFF 世界首映场 曹保平一贯的创造思路 把人物放在极端环境中 但是比《涉过愤怒的海》力度有所收敛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摩登背景和大量地道的天津方言对白部分消解了犯罪的严肃性 结构轻巧 津味黑色幽默观感还是很和谐的个人最喜欢破庙的对峙戏 恰到好处的魔幻和抓马 "天上的星星掉进了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