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为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剧情比较受限制。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师在公海自己建设了一个平台,几经波折最后被意大利政府摧毁了的故事。
看完影片后我觉得,这部电影不是给我们简单讲述了一个有趣又离奇的故事,还引导了一场关于自由、法律、政府的哲学探讨,就像主人公父亲问道“你赚的钱是违法的吗”。
玫瑰岛代表了一种理念,一种反抗现有有边界、受约束“自由”的精神。
主人公试图建立一个完全自由的国度,这种做法无从评判,但无疑这部影片启示着每一位观影者跳出框架的束缚,怀揣着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
片子本身质量一般,况且是根据史实改编,剧情已经被大体框住了。
但这部电影(或者说是这段历史)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在资本主义视角下的反叛精神。
一定程度上,“玫瑰岛”是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对现行政治体制、民族国家、权力、自由的一次社会性哲学性反思与探讨。
即便是现代文明所谓的“自由民主”,在现行政治体制下,也是有边界的自由。
传播媒介对话语权的垄断在社会意识中赋予了政权以合法性。
“国家”的存在归根到底还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暴力机器。
资本主义制度在短时间内不会消亡,玫瑰岛当然会被炸毁,但小国寡民的绝对自由也并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但就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与认知水平而言,玫瑰岛出现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其本身挑战民主自由制度的实际价值。
在消费社会娱乐至死人们的思考能力被麻痹的当下,批判精神是每一个个体都不应该丧失的基本素养。
故事的创意来自于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它的发生恰好碰上了1968年欧洲动荡的时期,那些发自人类内心真实的想法,居然不可思议的实现了,虽然最后玫瑰岛难逃被摧毁的命运,但是至少它真实的存在于历史之中,这样就足够了!
故事的最后当五个人携手挡在意大利战列舰的炮口前守卫自己的小岛,谁又能不泪目呢?
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大概就是人生存在的意义吧。
故事的最后我多么希望那些曾经登岛的游客一起来守卫小岛,就像《海盗电台》中的大结局一样,不过最后终究玫瑰岛不复存在了,但是那曾经一起奋斗过的梦想,永远存在。
必须要记录一下,很神奇的是,我曾经去过一个海上的“玫瑰岛”,它长这样:
意大利的长这样:
因为它建设于1968年,我不由得怀疑位于马来西亚仙本娜的这个用石油钻井平台改造成的潜水店,灵感来自这部电影里包含的那个真实故事。
2016年四月,我跟随一个朋友组织的潜水旅行团出发前往那个在潜水圈小有名气的钻井平台。
从吉隆坡飞仙本娜,住一晚再坐船一个小时的路程。
远远的遥望,我就被它的宏观外形震撼了,跟电影里的场景一模一样—孤独的矗立在大海之上,钢铁身躯高出水面很多,与周围蓝天碧海的南洋形成鲜明反差。
超出了正常人对潜水度假村的认知。
上去平台是使用一个机械升降机,每天潜水都要用到这个升降机:登船,或者直接从升降机上跳下海,每天都会在升降过程中沾到一点石油。
钻井平台是一个真正的,四面无遮挡,八方来风的存在。
风那么大,但它宽阔和平稳到丝毫不会担心被吹走。
房间是用集装箱改造的,每一间开个小窗户,非常狭窄,双人住,连行李箱都放不下。
睡觉很容易被憋醒,因为通风不好,经常会有石油的灰烬飘进来。
房间里的水源是过滤海水,电影里那位公关先生刚上岛的时候喝了一口水说:近似淡水。
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接触到那种水,而你的生活中仅有这种灰浊色的水,用来洗脸刷牙洗水果洗澡的时候,就知道那种触感—是涩的,不滑的水,刷牙的时候满嘴都淡淡的咸味。
因为过滤海水卫生有问题,我们一共四十个人进来住,有一半得了胃肠感冒,上吐下泻还有人发烧。
我至今记得去潜水的时候,很想拉肚子,憋得非常尴尬的感受。
好在这个钻井平台上有一个医务室,里面有一种当地人的药,吃上就好了。
没耽误潜水。
这个钻井平台听说是从非常遥远的澳大利亚还是哪里运过来的,每天坐在那个平台中央的大桌子上吃自助餐,四面来风。
风非常非常大,这一点电影还原的不好,估计一切都只存在于导演的想象,一切拍摄都是在棚内完成,他应该先去马来西亚采风一下,人们在玫瑰岛上头发还能保持平整不被吹乱,简直不可能!
每一天白天风都很大,但也会觉得很清爽。
整个人像是被风吹透了,干爽又舒适。
到了夜里,有时候风会变小,平台上很安静,月光洒在海面上非常浪漫。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趴在平台的护栏上,就看得到下面有成群的鱼类,每次品种都不一样。
钻井平台上有个传奇潜导,一位当地的大叔,他熟悉这片海域每一个潜点和大型杰克鱼风暴在哪里找,他不需要任何科技设备,靠经验开船到海里,站在船头观察就知道从哪里跳下去可以看到绮丽的景观。
他组了一支乐队,白天带客人潜水赚钱,晚上唱歌喝酒,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世外桃源。
记得他会用中文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大家很惊讶。
离开平台前我想多给他小费,却找不到他人,说是又出海了。
另外一点魔幻的是,这个钻井平台上每天夜里都有人荷枪实弹把守,因为曾经在多年前遭遇海盗抢劫……
仙本娜地区有世界上最著名的峭壁潜水点诗巴丹,四周的海里景色非常宜人,能见度可以达到30-60米,“玻璃水”,峭壁,无数种类的鱼,构成独一无二世间罕见,语言描绘词库告急的美景。
有时候,我们会夜潜,直接从平台下海,围绕那些钢筋柱钻来钻去。
看了电影似乎了解到这些柱子是怎么立在海里的(但有点怀疑电影里技术的真实性)。
柱子间的水流非常大,新手被吹得漂来漂去,有很多狮子鱼静静停留在柱子间,可能在睡觉,大家都很紧张,因为狮子鱼有毒。
最浪漫的事,是清早5点多天刚亮就出海,附近海域里的隆头鹦哥是在早上排队出巡觅食的,有上百只,我们没睡醒也不洗脸,就背着潜水设备出发上船。
这时候天上会出现彩虹,随着日出,大家听着海浪与小船撞击的声音里,感受安静而幸福的气氛,终生难忘。
钻井平台的生活虽然非常艰苦,但是处处都是工业风的画面,每天去放置气瓶的地方都像电影布景,晾晒潜水服的过程因为太过电影感,居然乐此不疲。
再加上海里风景极美,致使我一直想再去一次。
5年后突然看到一部电影里出现一个“装置”,外型、气质、精神内核都与那个钻井平台太像了,赶紧分享一下。
看完电影,好多人都为自由被强权扼杀而叹息,对男主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而赞叹,也为男主和他朋友们的自由梦而敬佩!
但我来唱唱反调——首先自由并没有被扼杀,其次,男主和他的朋友其实很笨,根本就没弄懂什么是绝对的自由。。。
甚至可以说是男主的乱来吧自己推向了最危险的边缘。
下面说说我的观点:男主角其实是把建立国家想得太简单!
要知道世界上多少富豪,他们随便在公海建设个平台成立国家不是分分钟啊!
但为啥公海没人这么做??
原因太简单不过了!
如果你确认自己是一个国家,做了新国家总统,那你就要有本事保护自己新国家公民和领土安全!!
有国家来入侵你的“国家”,你能防守吗?
就算有些海盗来骚扰你,你有本事防守吗??
退一万步就算是几个小混混来玩喝醉了,把你的人都绑起来杀了,你有警察法院判他们吗?
你都没办法抓他们。。。。
(还有,你是总统了你就自动放弃了原有国家的国籍,你没有国家保护,也没有警察军队法院,你个光杆司令在公海当总统谁都可以杀你的)所以,这种做法相当于把这个新“国家”包括自己放到了弱肉强食的世界丛林中!
你当总统了有成就感,有了绝对自由和权力了,想怎么颁布法律都行,想怎么玩都行!
但。
但。
但。。。
绝对的自由是两面的,有纯粹来玩的自由,也有绝对来搞破坏的自由!
电影里面其实很理想化,都是描述的好的场景,就算意大利不派出军舰,这个“小国”也会很惨,时间越长,麻烦会越多,黑社会,或者海盗,无政府主义者就会过来占领你的国家,这也是他们的自由!
既然是绝对的自由,那就要面对包括好的和恶的自由。
无法无天的绝对自由其实是很可怕的!!
黑白两面都有!
所以为什么那些有钱人情愿买个海岛逍遥自在,都不自己建立一个平台建新国家?
因为海岛是有主权的,有国家管的,有国家管就有警察军队保护的,有人抢劫破坏你的海岛是有大国的法律制裁和撑腰的!
而你自己建立一个平台,啥都不健全,你搞毛啊。。。
就算是你有本事建设一个和游戏《合金装备》那种海上平台军事基地,还有大boss和自己的武装力量,也是搞不赢一个国家的军队的!
几个导弹就废了。
何况电影里面那个小平台。。。。
完全是作死,还好男主聪明,他还知道把他赚的钱都拿回意大利存着!!
(他靠旅游收入还有授权纪念品等等赚了不少钱),他也知道靠他自己的“平台国家”不行。。。
啥安全都没有,钱如果放他自己“国家”绝对被抢光或者被毁沉入海底啊!
自由,不是这么乱来的!!
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的自由,会导致绝对的危险!
再看看开头我说的那句话,是不是觉得很有道理了?
——首先自由并没有被扼杀,其次,男主和他的朋友其实很笨,根本没弄懂什么是绝对的自由。。。
甚至可以说是男主的乱来把自己推向了最危险的边缘。
“这里看起来终于不像是一个蹦迪场所了,但是他们说的都是真的吗,说你做这一切是为了我。
”然后他们接吻。
最近一直在思考两个人接吻是怎样的一回事。
毕竟,有的人为了快感也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去做,很难论证这样不应当,可内心的一点点来自人的骄傲又让我不愿认同。
从未因电影哭过的我看到这一幕眼眶湿润了。
他们两个分开了三年,也相爱了三年。
这一刻,我好像找到了有别于性欲的爱情的尊严。
后半段警笛、媒体和军舰喧闹的场景,让我想起《巴萨提的颜色》。
后者的现实意味更重,也更加残忍,相比之下,前者至可以说是礼貌而文明的。
而悲壮是近似的。
摧毁一座岛只需要军舰、炮弹和士兵,其实很简单。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你想不想去摧毁它。
这一念之差,是两个世界的区别。
“至今,摧毁玫瑰岛是意大利共和国做出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侵略。
”毫无疑问,意大利共和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
前半段一直在大笑,可越来越笑不出来。
本想看喜剧片开心一下,现在却愈发沉重了。
但这毫无疑问是一部喜剧电影,至少,把自己的政府跟纳粹作类比便是最让人尊敬的喜剧元素。
另外一处让人难以忘怀的是盖布里艾拉未婚夫看电影时发笑的镜头,他一定也是个“优秀”的人吧,可是在那一刻庸俗的活灵活现。
“乔治奥和盖布里艾拉从此共度余生。
”这很让人感到慰藉,却也让我心底凄凉。
可是我怎么比得了乔治奥呢?
比不了,想到这里,也就不敢嫉妒了。
这部电影真的把我迷倒了,既浪漫,又自由。
开场男主想要挽回女朋友,可是女朋友认为男主不切实际,但是对男主仍然难掩欣赏。
在男主载女主回家的时候,开的自己造的车,车子看着有点奇怪,跟平常的车子很不一样,但是女主说,很棒, 能够自己造一个车子出来,而且还能真正地载人开在路上。
也是这一段路,女主说,跟男主在一起太冒险了。
男主也是有一些疯癫的朋友的,那个有钱的朋友用很多的钱,买来材料,将男主的想法付诸实践并且还成功了,他们建好地基,找到地下水的那天,男主说:“我可能留下来。
”小岛建成的第一天晚上,呆在小岛上度过,在这空无一物的小岛过夜?
男主的有钱胖朋友都觉得有点疯狂。
男主最后自己留下来。
他开着音响听着音乐,虽然大夜晚的,他坐在太阳伞下的躺椅上,微笑地看着夜晚的大海。
这一幕真的太浪漫了。
后来下起了雨,海上翻起了风浪,大浪大过来,太阳伞被吹走,躺椅被冲走,男主也倒在地上,好惊险。
这时候来了岛上第一个居民,一个流浪者,男主看到流浪者,眼睛都放光了。
因为有真是加入的岛民,自己的小岛更加真实了吧。
这种惊险中的浪漫,真的很特别。
男主真的好特别。
后来岛上来了很多游客,来者不拒,大家都来到玫瑰岛上开心地玩乐,享受岛上的派对,享受大海和阳光。
这是个多自由快乐的地方啊。
后来男主想要为小岛宣布独立,想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度,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海滩派对的场所。
他希望独立之后,小岛拥有更多的自由,而不受什么国家的管控,他想甩掉那些约束,建立一个自由的国度。
可是这个过程竟遇到了如此之多的困难,遇到了意大利的反对。
小岛竟然被炸毁了。
一个充满自由快乐的地方,因为政治,而被毁掉了,这太让人难过。
但是让人安慰的是,在结局,浪漫主义是胜利的,男主重新和女友在一起,男主所建造的玫瑰岛被女友认为是了不起的。
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建造是了不起的,很多人想要加入玫瑰岛这个国家。
虽然只是存在过,但它的影响如此之大,也是让人欣慰的,这就是我认为的浪漫主义的胜利。
曾经存在的玫瑰岛,梦想中的浪漫与自由。
一个人,从无到有建立一个国家,所有国内事务都能建立自己的规则,自己做主。
这么宏大而浪漫的想法,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有过。
和我们的只是想想不同,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片中动手能力超强的男主角,他真的做到了。
尽管他的“国家”最终被国际社会的“强权”毁灭,并导致国际法则的修订,但最起码,梦想成真的的那一段时间里,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他们六个人站在自己创建的“国家”领土上,在手拉着手共同面对“国家”即将倾覆的那一刻,是多么的伟大和自由。
个人的自由和梦想,最终都会受到社会规则的制约,但在规则之内追逐梦想的过程,永远值得鼓励和向往。
前言:最近一年左右时间,我都在为了适应社会在改变自己——怎么做个情商高的人,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尝试了很久,琢磨了这么久,反而从一个社牛变成一个唯唯诺诺的人。
这几周开始,大脑帮我反思,回想起之前看的一本书(打算近期再复习一遍)讲的一个道理——要遵从本性。
做我自己,有缺陷更有优点的自己。
在我学习成为一个social people的过程中,我开始变得浮躁,尴尬,看不进有深度的书,当然也更会保护自己了。
昨天有个喜欢的艺术博主问:生存还是艺术重要。
本想回复都重要,不过哪个更重要。
但因为我们人的属性,或者说大自然一部分的存在,我们首先得解决的问题是生存,幸而为人 我们还能感受思想上的幸福。
犹豫着没回复,以前的我太好为人师,自己也做不到,现在尽量少说。
这也是压抑我的一个点。
前言一堆😂。
我想表达的,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初心,做个随心快乐的人~一些感想启示,不探讨剧情(剧情平淡,诣在给人以启发):1.乔治奥是个非常优秀,智商高的人。
社会的条条框框束缚了这一类人,那么聪明的人就该被压抑自己的聪明才智吗?
不论是智商高,还是喜欢某一类事物的人应该找到和自己一样的小群体,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既能发展本性,又不与外界脱节。
2.百姓讨厌战争,百姓却也是无奈和脆弱的,生而为人,我们的生命和生活环境却有时不能由自己决定。
玫瑰岛便是大多数百姓所向往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避难所。
3.
面对政府的诱惑,乔治奥想要放弃,他开始动摇,遵从社会,在“许可”范围内办事,毕竟面对社会和政府,我们处于弱势,年轻的我们以为努力工作,社会也会同样地对等回报给我们好的生活。
乔治奥父亲五年前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就像考试一样,没人会考虑过程,只会看结果看你创造的价值。
这也不是让人感到沮丧的事情,这可能是最公平的一种方式,也只能提醒自己不要对工作等投入过多的感情,把感情放在身边人上,也让自己不会因为对任何事物都投入感情,而分身乏术,甚至一件事情都做不成。
看淡就好。
4.并不想责怪社会,社会也给予了我们很多。
处于社会,也需要花心思,努力的。
社会也可以不断被细分,每个城市也能分为不同的小社会,这些小社会也有不同的“规矩”,可以选择自己更适应的小社会。
5.电影目的给人思考:如何平衡社会与逾矩外个人精神世界这篇小作文,很多道理边写边想出来的 却能给我以启发,更多是写给我自己看,也希望可以和小部分人产生共鸣。
不想好为人师,以后希望写一些更有深度,文笔优秀的文章(๑Ő௰Ő๑)
玫瑰岛的故事,我一定之前在哪本书上读过相关介绍,所以才会对这部电影产生好奇。
只是到底是哪本书,实在想不起来了。
乔治奥·罗萨,一个充满奇思妙想又善于将想法付诸行动的年轻人,在好友毛里奇奥的协助下,在距离里米尼海域500米之外的海面上,建起了一个400平米的平台,并将它命名“玫瑰岛”。
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度”,在这里,人们不受任何约束,可以任意狂欢,放浪形骸。
一时间,玫瑰岛成为欧洲许多青年人向往的度假圣地,而罗萨也成为这里的“总统”,接受人们的致意。
但年轻人的胡闹终归有个限度,大家长出面来干预了——意大利政府先是用钱来收买罗萨的几个朋友,又让罗萨的父亲失去干了30年的工作,也用两个海滩俱乐部来收买罗萨。
父亲的一句“拒绝他们”,坚定了罗萨与政府斗争到底的决心,为此驱车到斯特堪斯堡欧洲委员会递交申请,请求裁决。
影片在展现这一段时是很有趣的,从只有一个官员与罗萨面对面,到官员身边多了个翻译,再到他俩身后多了几个人,又到换了间会议室,里面坐满了因好奇来听故事的人,可见这个凭几人之力与一个国家抗衡的故事魅力之大。
当然,以卵击石的下场可想而知——尽管六个年轻人鼓足勇气手挽手站在小岛上抗争,大炮依然毫不留情地在他们面前发射,溅起的巨浪把他们掀翻在地,冲上岛来的士兵把他们押解离岛,再回头看时,他们的小小王国已在炮火中化为乌有。
一个乌托邦的梦想,也在那一瞬间陨落。
影片最后的文字介绍就更有趣了。
说炸毁玫瑰岛,是意大利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侵略行动。
那当然了,玫瑰岛的主人,不过是罗萨和他的几个朋友,他们手无寸铁,更不要谈军火武器,在强大的国家势力面前,他们可以轻易被打败甚至被绞杀。
但罗萨的故事依然值得被讲述,被更多人看见和知道,告诉我们,在习以为常循规蹈矩的生活之外,还有另一种可能,对自由和美好生活追求的另一种可能。
挺好的历史事件,本可以大胆地改编,可实际上拍出来的效果很平淡。还不如直接拍一个荒诞的故事,喧嚣之后让一切归于几发炮弹,生得平凡,死的伟大。
最厉害的是真人真事,风格是《海盗电台》+《不要抬头》,人造海岛跟狂轰滥炸的好听配乐,黑意大利政府好笑。#sfm
男主太像德尼罗了
自由浪漫的玫瑰岛应该是更不普通的历史记忆。
感觉没有拍出那种追逐自由的反叛精神,就最后手拉手有点感觉,前面都很平淡
讨厌落脚爱情上价值
1968年西方国家的先锋传奇,竟然还有这一出盛开在海上的大浪漫实验。绝对的无拘无束总是当事人的心头肉,以及局外人的眼中钉,冲突之下的毁灭,把逍遥恒久定性为逆反,这才是可一不可再所遗留下的悲叹。虽说透过费里尼电影,见识过彼时意大利影院的极度不文明,不过看到新片再次还原,还是觉得想打男主。Wlaschiha还是很耐看。三星半。
封闭的Country追求自由,半封闭的Country也在追求自由,而几乎是自由的Country 还是在追求自由,看完以后,我心中不免失落,自由或许就像光速,我们只能无限接近,却永远无法达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为何欧洲国家要如此惧怕共产主义。现在看这种自由高过一切的西方电影开始有点看不下去了。虽然干着最离经叛道的事,但却无比符合他们西方核心价值观哈哈~
片尾的真实历史资料照片和视频还是让人觉得挺震撼的,电影蛮好看的,启智。
倒叙,以现在引出过去的那个主体事件——造岛国。记得这个真实事件当时就很火,原来还有电影。意大利,就像《红猪》里的海贼海上平台
我以为的玫瑰岛:一个浪漫美好的小岛实际的玫瑰岛:一个海上蹦迪平台
男人想当总统,竟跑到公海建了个国家,结果两年就给炸了
闹呢,多给一星是原著的分标准意大利逻辑的喜剧。但不出彩
用写实的方法描述造梦者的天才,结果就是乏味,和片中“本来不支持你做梦但是最终回心转意的初恋女友”一样刻板无聊,把新意讲得土气,是视听表达和主题结解构的双重失败。
很传奇的故事但乌托邦和反政府主义确实爱不起来电影也中规中矩
这个故事最牛逼的地方在于:这竟然是真实事件改编。
乔治奥·罗萨(Giorgio Rosa)去世前,潜水员从海底捞上一块玫瑰岛的砖头,送给他,上面刻了一行字:“里米尼的潜水员们很荣幸把梦的碎片还给做梦的人。”——有梦想并为之而努力过,就是无憾的人生啊!
拍法不大有趣,故事和主角是真好玩!
这电影 题材可以 片子本身中规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