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行
春行,A Journey in Spring
导演:彭紫惠,王品文
主演:喜翔,杨贵媚,蓝苇华,陈佳穗,张书伟,高捷,蔡明修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闽南语年份:2023
简介:老夫老妻如怨偶,生活像那坏掉的水管,一下子就漏了一地水。丈夫钦福不解温柔,妻子秀缎刻苦耐劳,也会暗暗抱怨丈夫令她错过看瀑布的美好时光。人生无常,钦福始知自己对妻子恋恋不舍,在潮湿的春季,他把老伴身体悉心照顾,开展一段面对遗憾的生命旅程。超16米厘拍摄,刻意保留菲林毛边,呈现出老照片感觉,捕捉残缺的美。台词精简,触..详细 >
HIIFF2024 平平淡淡,且没感觉到爱
我总觉得现在这群台湾导演本身并没有什么表达欲,这电影就像是交了一份好看的作业。
乏善可陈。最佳导演奖的含金量还在持续走低。(btw所有的夜外戏都糊的没法看,数字后期没干预吗… 画框边缘全程胶片漏光痕迹严重… 这些都无关质感,这是技术硬伤哎
诗一样的电影,不是说潮湿的天气或者雨天朦胧的山路,这些跟诗没关系,想要说它的镜头承载词语的重量,编排组织的质地均匀,后面有一两处稍微泄气,可以说是提心吊胆看完的,好怕它泄气(露怯)了就刹不住车,但还好没有。
港影节大屏幕高座椅真爽,是好片子,开头稍显沉闷,如果是环境不好的影厅可能错过很多小细节。两个主角都演得好好,男主在车站接到女主后,女主那一笑,印象深刻
3.75/5 一部比《瀑布》更有資格叫自己《瀑布》的電影,同時也是另一個平行時空的《有生之年》,喜翔與楊貴媚仍舊是夫婦,16mm膠卷攝製,影像時而冷調,時而映照出潮濕的溫度,大男人主義的老夫老妻互動,在標準刀子嘴、豆腐心中措手不及地迎來死亡的別離,死亡後無法接受現實的藏屍,到最後來到瀑布前沉浸在震耳欲聾的流水聲,喜翔的內斂表演配上兩位導演克制的鏡頭語言,在一切盡在不言中烘托出了人物的情感,是不捨也是懊悔,面對老伴的死亡情緒終究難有接受的時刻,某方面來說本片也是更聚焦於喜翔與楊貴媚這對夫婦的《有生之年》,在聒噪鬥嘴中還是能透過幾個小動作看出彼此是有愛的。
(HKIFF48)非常感人的父母爱情故事,电影用16mm胶片拍摄,将我瞬间拉回了上世纪的时代,色调画面都还不错,有一种老回忆的感受,开头的瀑布长镜头与结尾父亲在瀑布边吹响口琴交相呼应,更多的表达对妻子锻仔的依依不舍,但是以往同类型的爱情故事片太多了,已经没有新意,加上电影节奏偏慢,中途好几次睡着,另外有一场火车的戏,镜头摇摇晃晃让人晕晕乎乎,所以我给6分,马马虎虎吧
【香港国际电影节】据说是真人真事改编。有点怀旧、有点浪漫、有点悲戚、有点惊悚,不过整体而言相当纯粹。涉及了一些社会议题(老年人的福利保障、两代人的家庭观念、同性恋等),似乎都值得作为切入点大书特书。然而,导演并不追求野心的创作,反而将这些议题置于叙事边缘,始终紧扣夫妻感情的核心主线,处理得细腻与含蓄。在16毫米胶片的质感下捕捉到生活细节,渲染出怀旧老照片的味道。不论是剧本还是表演,都让人有回味的时刻;几个无对白的镜头,更直叫人潸然泪下。凭女性的敏锐触觉,这部简单的小品立刻有了异乎寻常的感染力。
HKIFF2024 本届目前最爱……镜头语言太好了,非常细腻,剧本也很扎实……我后半段真的是爆哭……一开始看着以为只是老夫老妻的故事,看到去世➕同性恋儿子出现我才发现很有可能也是关于我的故事……真的不敢想我的妈妈爸爸怎么办。最后,两个女导演,真是太棒了!!!
本片用舒緩、優美的鏡頭細膩地刻畫一對老夫妻的日常生活,長鏡頭完全不覺乏味,充滿濃濃的生活氣息又兼具懷舊的美感。電影用膠片的形式去拍攝這樣一對即將被時代淘汰,即將活在人們記憶中的老人是無比合適的選擇。從電影開場的大瀑布開始,我就完全被卷進電影塑造的時空裡,看著他們走路,一個總是走在前,一個總是跟在後,不用太多的對白,就已經足夠令人信服。導演用不加任何批判視角、不帶任何優越感的鏡頭平視這對貧賤夫妻的辛酸無奈,是一種更高級的選擇。//HKIFF48大銀幕太棒了,金馬61最佳劇情片預定!!!
秀缎的每个微笑,都能让人会心一笑;令人恐惧的是,怎么能在这种苦日子里尝出甜来?批判叙事角度的众声,不是不能理解这样的相处方式,因为它们显然切实地藏在我们的生活里;只是时至今日,人们已然不愿接受,并且竭尽全力地想要逃离的,正是这样一种畸形的、抖M式的爱意,而这种施受虐的情感,不仅是双向的,还是以女性生命的逝去为代价的。观众可以允许导演不带价值判断,自己却没法不带情绪地去看,这或许是被诟病的缘由吗?不知道是不是我期待值太高,只留下一些「联动」印象:我的《牡丹》cp又一起开车兜风了呢,但另一方面说,被杀的怎么终究还是提供情绪价值的女方;儿子的男友发型太陶喆;对比《出走的决心》。之前还以为是个短片,竟然有90min吗? | 好漫长,等得我开小差很多次➕想睡了💤
2.5/5长镜头真的有点长,总感觉“喜翔”的角色有一种孩子死了他来奶了的感觉。他们住在山里,唯有一条长长的路连接。杨贵媚的表演浑然天成,影片更是以杨贵媚饰演的角色去世为分界线,前后差距蛮大的。但是长片首作搞成这样也很棒了!
這個文本完全不行啊,全靠喜翔和楊貴媚撐著。
非常成熟的长片首作,由一对导演搭档共同完成了一部已形成自身视听系统,甚至具有美学哲思意味的影片。剧情简介看起来就像一部已经拍了无数遍的华人家庭故事,会有一种老套、冗长、沉闷的观影预期,但是作者依然交出了不一样的答卷。需要强调的是,《春行》的优越审美背后不是作者对于美感本身的技术迷恋,而是将这些外部形式手段统融地包裹进了这个看似很小的故事里,创作团队的工作风格类似于以一种工匠精神在做一件小工艺品。此外,影片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华语电影终于可以将性少数群体以日常化的方式置入影像的可能,不再是一种议题导向的伦理讨论,也不再是奇观式的形象呈现,更不是作为某种正确性要求的数量配额而出现,他们仅仅作为一个人自然地融入故事中,他们呼吸,他们存在,他们就像在现实中一样过生活。
真情实感落泪了。但,不论是作为晚辈、女性……何种角色,都不想身处于这样的生活状态或模式中。最后,作为人的话,陪伴、思念、爱都如此珍贵有力,别再总是留到以后、话里有话地说了。(特别是下午看过了《新活日常》,我决定把「以后是以后,现在是现在」刻在脑门上。(联动达成!😺#HKIFF48
有点欣赏不来,过于平淡和冗长的镜头,太压抑了。
第48届香港电影节第26部。71届圣塞最佳导演。两个老人住在山上为伴,忽而吵嘴,忽而打闹,没有邻居,唯一与外界的连接是那条下山的路,一个走了,另一个不再和世界相融,剩下的只有和时间消耗,时而被回忆填充。
+/最近电影感受,之前过度依赖于评分体系-来判断/验证这是口碑好电影,这是主流的认可,或者是普通观众与电影节评委存在价值断裂-但忽略了两种感受,1个人经历有多少被投入其中,有多少的自我被照见2 多多去了解创作背后的故事,才能去验证创作者的诚意与真心。(没错,作为电影,它需要观众与评价体系,因为有着学术标准和商业维度/但从创作者角度看,观众或许不存在,有些想法是从心里溢出的,它们只需要借助媒介表达出来,外界的评价没那么重要的)
画面还不错,老登看得我🙄
3.3 整部电影给人传递的美感就像是精加工包装的平庸小作坊产品。其对家庭关系与社会人文与自然环境仅仅停留在自我对周围身边发生的事最表面的观察而后予以呈现,没有任何的社会文化议题的洞察、讨论与进一步的反思。像热评说的,这既不春行也不台湾。另外就是电影表达上丝毫没有章法,镜头意图不明确,人物扁平、情绪单一而毫无character development,故事无结构无张力,换做是任何类型的观众来欣赏都是枯燥无味的。总体来说是看到了一部挺不够格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