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bug太多。
熙珠那么大是怎么过得,没有监护人?
,那么多酒瓶子就没有一点线索?
熙珠妈妈死的有点不明不白(可能我理解不够),警察抓捕犯人,居然没人有人不知道罪犯样子,金起范“还好你没看见我的样子”我不知道翻译错了还是怎么了。
某些故事感觉不是很齐全,感觉关于金起范和郑秀民之间关于那个女的可以多叙述一点,连个正脸都没有。
关于两人如何变得暴戾,人之初,性本恶???
感觉郑秀民是不是没有神经系统啊(滑稽)大英感觉太一根筋了,可能是对南班长的尊重吧。
原本想给四星,但是突然就吐槽了这么多。
还行三星半(可惜不能给)
如果不看这部片子我甚至会以为这是一部将复仇计划演绎🉐️完美无缺的,或许它有点变态,有点偏激,甚至是让人有点反胃,情节上的一波三折,为女主惊人的思维以及作案手段直呼拍桌,但是看完之后,我整个人是懵的,没有任何的作案思维,结局很迷,细节根本没有做到位,编剧也没有给整个剧情一条能够连起来线,很混乱,并且主题也很模糊,难道不是介绍杀父仇人更多吗?
还有那句,能够战胜邪恶就是善良的人什么都不做,纳尼,编剧你是写剧本的时候怎么脑中就飞出来这句话?
真的很迷啊
在电影《大卫戈尔的一生》中,大卫戈尔呼吁废除死刑,因为司法系统难免误判好人死刑,毁了好人一生。
大卫戈尔本身也是被自己学生假造证据诬陷强奸的受害人。
所以和他志同道合但绝症在身的女性朋友康丝坦斯•哈拉维帮助他完成他的诉求。
他们先做爱,残留精液在哈拉维阴道内,然后哈拉维自己用头蒙塑料袋的方式窒息而死。
戈尔用摄像机拍摄了全过程,但只泄露哈拉维手反扣着,蒙在塑料袋内窒息而死的后半段录像带。
根据此证据,法庭认定戈尔有罪而判处他死刑。
在戈尔被处决后,记者才按图索骥找到前半段录像带,知道哈拉维是自杀,明白戈尔是被冤枉的。
两个人的死只为证明死刑有可能会错杀无辜的人。
两个密谋陷害法律的人想要法律因此废除死刑,和强奸法律有什么区别?
始作俑者掌握全部关键证据,故意泄露部分导致曲解,和披露部分事实试图煽动舆论,败坏行业道德的新闻媒体有什么区别?
我没有因为那部片觉得应该废除死刑,反而更倾向于保留死刑。
我的逻辑是,错杀无辜的人和释放有罪的人,前者的危害是破坏了一个人以及TA的家庭,后者的危害是,罪犯会去危害更多的人,破坏更多的人以及他们的家庭。
司法系统再完善也无法100%还原真相,确定真凶,因为真实事件不是电影,无法还原重现,只能是人根据证据尽可能保持客观地推理而得的。
统计学中,99%的正确率就已经很高了,可是仍然有1%的错误率。
怎么办呢?
你是为了降低误杀率,放过可能有罪的人?
还是为了不放过有罪的人,而更倾向于嫌疑人有罪?
简言之,你愿意为了降低false positive, 提高false negative;还是愿意为了降低false negative,提高false positive?
做数据决策的人知道,低弃真和低存误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所以往往根据false negative导致的损失和false positive带来的成本来决定。
如果判断它是对的,实际是错的,我们花了更多的成本;如果判断它是错的,实际是对的,结果我们就损失了这个对的。
我认为,弃真(释放有罪的人)比存误(杀掉无罪的人)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看过《追击者》的观众都知道,为了降低错判的概率,警察需要有确凿的证据才有搜捕令,法官需要严密的证据才有判刑,不然嫌疑犯随时可以获释,然后继续犯案。
而无论是《追击者》还是《等着你》的杀人犯,他们的共性就是喜欢杀害陌生人,手法干净利落,警察无从明确知道他们的杀人动机,更无法顺藤摸瓜地推出下一个受害者,采取预防措施。
更可怕的是,他们深谙司法系统判刑的门道,他们擅长毁灭证据。
《追击者》里即使杀人犯在警察局里口述承认他杀了多名受害者,但是缺少证据,警察只能让他在外面大摇大摆继续为非作歹,直到皮条客忍无可忍要私刑了结。
更没有底线的,譬如《素媛》里那个强奸幼童的酗酒者,用木棍杵烂女童下体,只为清除自己精液的证据。
最后他因为醉酒只获刑几十年,而女童只能依靠人工肛门苟延残喘。
又由于韩国警察是出了名的无能,无论是司法系统对嫌犯的偏护,还是他们自身刑侦能力的薄弱(也许韩国电影夸大了警察的无用),导致连环凶杀案屡屡发生,凶手却总是抓不到,如《杀人回忆》里,也许那个残暴的家伙就在电影院里就在你我身边窃喜。
就算凶手被逮捕,证据不足也只能让他们获刑十几年,出来后又可以继续杀害无辜群众。
这部片诞生的大环境就是这样的。
影片中,即使金圣武出狱后又杀了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有人嫁祸),但他还是用不在场证据披露给报社,引导舆论给警察局更多的压力,并且他入狱前所制造的若干命案如果没有新的证据,他所造的孽依旧无法得到法律的制裁。
沈恩京为了复仇(不谈剧本多处逻辑bug),把警察和金圣武引导到秋千下,为的就是让警察清清楚楚以为“金圣武用常用作案工具狗链杀害自己”,从而得以把一直逍遥法外的罪人绳之于法。
和《大卫戈尔的一生》一样,这是充满悖论的。
警察清清楚楚看到沈恩京被狗链拴在秋千上窒息而死,也清清楚楚看到金圣武手揣利刃,身负搏斗导致的伤,站在沈恩京前面,于是就认定了这是证据确凿的犯罪,法律也最终判处其死刑(同样由于他杀死了旅馆里那对情侣)。
就算清清楚楚看到这个场景,其实正如《大卫戈尔的一生》里一样,只看到后半段,没看到前半段,他们还是无法确定金圣武对沈恩京的犯罪事实,如果凭此就逮捕金圣武,更是对他们之前一直坚持的无罪假设的严谨司法系统的讽刺。
一个人需要靠自杀来制造谋杀证据制裁罪犯。
司法系统根据虚伪的证据认定一起自杀为谋杀。
这真是司法系统的巨大无能,法律的巨大悲哀。
面对这样两难的困境,我更支持有可能错杀的强硬做法,不废除死刑,对嫌疑犯进行最大限度的拘留,即使侵害到人权和自由,为保护好更多无辜的人,也是在所不辞的,而且清白之人往往可以得到昭雪,但社会无法承受被放出来的杀人犯继续行凶带来的损失。
但是如果有人真的无辜被人陷害,请一定找最好的辩护律师来帮助自己洗脱冤屈。
美国电视剧《金牌律师》里有句话讲的特别好,有了最好的辩护律师,相当于有了最公平的司法系统。
虽然富人更可能用辩护律师来逃脱惩罚,比如辛普森案件,而且穷人根本不会有钱去申请辩护律师。
所以我呼吁有良知的精英律师能通过非盈利组织提供帮助,如果你们眼睛雪亮,如果你们推理清晰,无论你们作为辩护或诉讼律师,我们可以为你们贫穷的当事人捐钱。
司法系统永远不能完美,但是我们可以用系统外的手段惩奸除恶,请不要用自杀,也不要用私刑,这是我对这个司法困境的思考。
《等着你》。
8分。
毛弘镇编剧、导演,沈恩京、金成伍、尹宰文主演作品。
故事不错。
它的设定非常有意思,就是坏人很坏,而且手法非常隐秘以至于很难被抓到,即便抓到基于法律的漏洞而无法判死刑。
这就给了女主为父复仇的空间。
沈恩京饰演的女主熙珠等了15年,在金成伍饰演的罪犯基范出狱后实施复仇计划。
确实很多人质疑片中的漏洞,包括我在内。
也有人高度赞扬片子的高度,说可以比肩《杀人回忆》。
无论如何,这个故事是不错的。
特别提一下演员金成伍,他长得真的像萧敬腾啊。
不过演技,可比萧敬腾在线多了。
好久没看过这么烂的片子了,逻辑极其混乱,bug巨多,情节跳脱,简直和富春山居图有一拼,豆瓣居然有6.7分真是没想到,在我看来也就4分的水准。
应该算是我看过的最烂的韩国电影了。
逻辑混乱。
二号杀手死的简直就莫名其妙,女主嫁祸一号杀手的手法也太低劣了,而且我记得女主狠狠通过一号杀手一刀,怎么警察赶过来的时候一号杀手就彻底恢复了?
而且一号杀手逃脱的过程中杀的那个女的是什么情况?
班长在房间床底下发现的尸体又是谁的?
毫无交代。
最后凶手抓女主的动机居然是想证明自己无罪,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且不说凶手在逃脱二号凶手死亡现场时杀的一男一女,光在逃跑过程中刺伤的警员,就够凶手坐牢了,看翻译凶手居然说是正当防卫,这简直是什么鬼逻辑。
女主最后死得也莫名其妙,莫名其妙的自杀,这难道能嫁祸给凶手吗?
且不说狗链是女主自己买的,而且女主上吊的狗链上也没有杀手的指纹,这如何嫁祸?
最好一号杀手莫名其妙的背了七条人命,证据从哪找到的?
有找到这些证据的能力,女主需要自杀吗?
15年前,熙朱的父亲死在了连环杀人犯基范的屠刀之下。
那天是熙朱的七岁生日,她的父亲,那位为了抓到连环杀人犯的刑警却死在了家门口。
同年,虽然在熙朱父亲同僚的努力下抓到了杀人犯基范,可在法庭上却因为只有一件被举报的案件有证据可以证明基范是凶手,因此法庭判决了基范入狱15年。
这让法庭上被连环杀人犯杀害的受害者的家属们绝望和无助,刑警大英也忍不住在法庭上企图狠揍基范。
只有熙朱静静的站在那里默默的注视着这名凶手,这一刻她把他深深的印刻在了心里。
当年的小女孩熙朱逐渐长大,孤儿熙朱一直由其父亲所在刑警组的刑警抚养,她作为警察局的编外人员在刑警组工作。
转眼15年过去了,基范刑期已满重获自由,在被关了15年后他终于出狱了,刑警大英第一时间来到监狱门口迎接基范,告诉他:“我会一直盯着你,直到找到你其他的杀人证据,再次把你送上法庭!
” 当年的刑警组长被杀,15年后刑警同僚的执着让人觉得理所当然,可极度的执着有的时候也会蒙蔽人的眼睛。
基范出狱后,和当年相似的连环杀人案件再度发生,围绕在基范身边又接二连三的有人被杀。
刑警组长英子认为基范终于忍不住又犯案了,再次把基范抓回了警局进行调查,可最后仍然是因为没有证据,只能将他放走。
可即使放走了基范,刑警仍然紧盯着他,誓要找到他杀人的证据。
这个时候的刑警英子已经被“仇恨”蒙蔽了眼睛。
其实基范出狱后,发生在他身边的杀人事件,还真不是他所为。
围绕在他身边的案件,是一个叫敏秀的人做的。
15年前,基范之所以被抓,是因为被人举报杀了一个女人,现场证据充分,这是连环杀人事件中唯一一件基范被抓到证据的案件,当年的举报人就是敏秀。
基范和敏秀是儿时的伙伴,一同从孤儿院出来,两个人都存在杀戮的心理问题,从小一起杀狗,而敏秀一直作为基范的助手存在,直到基范杀了这个女人。
被杀的女人是敏秀爱慕的对象,出于报复他举报了基范。
心爱女人被杀的阴影一直刻在敏秀的心里,因此15年后当基范出狱后,敏秀又开始了他的报复行动,在敏秀心里认为,15年的牢狱远远还不能抵消基范杀死他心爱女人的罪孽。
所以,他要在基范身边不停的杀人,把这些案件嫁祸在基范的身上。
简单的嫁祸远远无法满足敏秀的复仇之心,借着夜色他潜入基范所在酒店的房间想借机杀了基范,可没有想到的是基范异常警惕,隔着一扇门,两个心理极度扭曲的人彼此用刀进行了对话。
对于基范来说,莫名其妙的杀人事件围绕在自己身边,使他一直无法摆脱刑警的关注,屡屡遭到怀疑和调查。
这一次的对决,让他决心找出那个幕后黑手。
与此同时,熙朱也开始了她的复仇计划,她决心手刃仇人替父亲报仇。
然而,基范天性邪恶狡诈,缺乏经验的熙朱很可能复仇不成,反而成为其手下冤魂。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当年柔弱的一个小女孩,长大后竟然拥有如此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柔弱的外表下缺隐藏着一颗强大的心。
15年的证据收集和分析,熙朱慢慢的找到了蛛丝马迹。
原来当年的连环杀人事件并不是一个人所为,而是两个人。
一个善于用刀刺,一个善于用刀砍。
一层一层的抽丝剥茧,让她发现了在基范的身后还有一个敏秀,她要展开针对这两个人的复仇。
基范通过调查终于找到了敏秀的踪迹,出于心理上的优越感他并没有杀死敏秀,只是做了威胁。
而这个时候,其实熙朱一直隐藏在背后,其实是她引导基范找到了敏秀,然后在一个深夜把深夜归来的敏秀杀死在他家中,至此她完成了复仇的第一步。
基范在威胁完敏秀后回到了酒店,让他深感意外的是,在他房间的床上发现了全身被包裹,脖子上拴着狗链的敏秀的尸体。
面对敏秀的尸体基范一时失神,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熙朱从后面用刀捅倒在床上,渐渐失去意识......熙朱将基范的手放在了狗链的牵绳上,报警后离开了酒店。
这个嫁祸还是很致命的,如果被警察现场抓到,估计基范就百口莫辩了,再串联前不久和15年前相同手法的杀人事件,那一个死刑肯定是逃不掉了。
一直以来,熙朱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杀掉基范,她就是想让这个杀父仇人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让法律判决他死刑。
原本以为这样的布局能够让警察人赃俱获,而基范也会因为现场被抓而无法狡辩。
可人算不如天算,没成想当警察赶到的时候,基范已苏醒,虽然被警察堵在了酒店,可最后还是让狡诈的他成功脱逃。
脱逃后的基范开始进行调查,他要找出这个背后捅他的女人,通过一点一点的线索,那个当年被他杀害的刑警的女儿浮出了水面。
熙朱以为终于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可在警局无意中看到了潜入警局调查自己的基范,她意识到之前的计划失败了,她将被迫再次策划复仇计划,而这个复仇计划也许将会失去所有。
基范从警局查到了熙朱,晚上他来到熙朱家中,想抓住熙朱以便证明自己的“清白”,可早有防范的熙朱对基范进行了反击。
一路的追逐,熙朱一边给刑警英子打电话,一边把基范引到了公园,当着基范的面用狗链将自己吊死在公园的秋千上,与此同时赶到的警察正好目睹了基范吊死熙朱的现场。
对于熙朱来说,从七岁那年失去父亲后,心理的创伤已经深深刻下,而因为证据不足没能把凶手绳之以法,让她小小的心灵极度的绝望。
自此在心底深处将那个造成这一切的男人深深的刻在了心上。
为了复仇,她早已不顾一切,一个弱小的女孩最后用自己的生命终于将这个连环凶手送上了断头台。
15年前,基范缜密的手法让连环杀人案件一直找不到突破口,要不是敏秀的临时倒戈,也许永远都找不到他的杀人证据。
为了凶手能够得到应有的制裁,女孩从受害者逐渐变成了罪犯,最后她用自己的生命结束了这个15年的债,同时也对自己所犯的罪行做出了审判。
电影《等着你》从一开始就告诉你基范是凶手,可随着剧情的发展,屏幕前的我一度以为这个凶手真的只是杀了那一个女人,可能不是连环凶手,随着剧情推进到15年后不断出现在他身边的案件,过于明显的嫁祸更让人觉得基范不是连环凶手。
一度以为是不是会有反转,可剧情到了中期,当追诉期过了后,基范得意的向刑警英子承认当年的事件时,那种当事刑警的愤怒和无力感可以让屏幕前的人获得共鸣。
最后的结局让人有些意想不到,起初我简单的认为熙朱可能会最终杀死这个凶手。
可当熙朱一边笑,一边荡着秋千,一边和基范对面对说话的时候,让我突然意识到之前剧情中熙朱的素描画,那上面是一个秋千上垂着一条狗链,这才明白原来她是要用自己的生命作为送基范上断头台的最后一个筹码。
这样的结局让人很感慨,可也无法认同。
也许作为旁观者只能很浅显的就事论事,无法理解那种当人绝望的时候不顾一切的心。
在此向读这篇影评的各位道个歉,在电影台词翻译错误的情况下对于作品自我意淫的解读。
这篇影评是几年前写的,偶尔上豆瓣的时候看到对于翻译问题提出质疑,以不顺畅的台词自圆其说,还说得头头是道,毫无自觉,近期反应越来越多,我也觉得应该是要出来道歉。
但是我不会去修改,所以在此跟未来看这篇影评的各位提前说一下:本影评是建立在错误的翻译下写成的,请各位慎重观看。
————————————————————悲剧的诞生,绝望的衍生看完后深深的震撼了我,很久没一部让我这么震撼的电影了,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我对于为了正义的勇气想了很多,战胜邪恶的方法只有一个那是什么善良的人什么都不做作为女主角对于一个刚刚懂事的小女孩来说,遭遇了父母离异,父亲被杀,她还剩下些什么?
绝望?
她能干什么?
等待,等待复仇的那一天?
或许对于她来说,活着就是为了复仇,支撑活下去的也只有复仇,然而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她认识了事物的美好,甚至有了别的希望,她喜欢音乐,喜欢小提琴,在她那个眼神,在她每天戴着耳机可以看出来,“没有音乐的人生是错误的人生”,她还喜欢哲学,崇拜哲学家尼采,她甚至还希望跟母亲生活,但是仇恨却始终在她心中,已经生根,越来越深。
她装傻充愣,自小混迹在警察局里,认认真真,勤勤奋奋的干些小活,警察们因为内疚而总是在维护着她,她自小就很聪明,在最后影片中回忆可以看出来,她慢慢的计划着,漫长的等待着,其实她也不是没有想过,想一直这样装傻充愣的生活下去,善良的人什么都不做。
绝望在杀父仇人出狱那天渐渐的,渐渐的衍生了,在杀人犯出狱那天,女主给警局的每一个人发了蝴蝶结,隐喻着不忘初心。
女主同时也在关注着母亲,看着所谓继父对自己母亲的虐待,这也是一种等待,等待杀死这所谓的继父,然后诬陷给杀人犯,和母亲一起生活,一石二鸟,一切重新开始。
本来的计划是杀死杀人犯身边的人,还有继父的,却被别的杀人者捷足先登了,替她完成了作业,困惑了她好一阵子,于是,杀了她母亲的男人后,站在天台忐忑不安的她,很激动,终于可以见到自己的母亲了,按耐不住却又激动的心情,她战战兢兢的按了门铃,一下,两下,没反应,她害怕了,门没有关,地上装了药的瓶子,酒瓶,桌上摆放着,母亲手里握着的女主的照片,她哭了,绝望的哭了“又不说话就走了”,以为在救母亲的她却间接杀了自己的母亲,绝望正在一步一步的吞噬着女主。
接下来她杀了辅助者喜欢砍的人,伤了杀人犯,可是为什么不直接杀了对方呢?
因为不能成为靶子,不能变成警察的女儿为了复仇而杀人,同时,她想让杀人犯充分体会悲剧而死,“瞬间是事故,长时间是悲剧,你也会充分体会悲剧死吧”,活着的人是痛苦的,而背负着死去的人而活着的人更痛苦,一切看似结束了,女主买了某场音乐剧的票,拿出了漂亮的衣服,抹了唇膏,露出了笑容,暗示着新生活的开始,但是这一切只会衍生出更深层的绝望。
当她看到报纸的那一刻起,或许她早就有觉悟,在这十五年计划了无数的计划,自杀是最迫不得已的计划。
她内心是无比挣扎的。
“我对于为了正义的勇气想了很多,战胜恶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善良的人什么都不做”对,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就什么都不会发生,她或许会永远傻傻的过着另外一种人生,她是有选择的,但是她放弃了这个选择,复仇已经是她的一切了,和怪物作战的人,要小心自己成为怪物,她变成了怪物,或许她有那么一丝丝希望警察叔叔能够察觉,阻止她,挽救她,她陷入挣扎中“爸爸,最后的作业有点难啊,那也没关系,我是第一女儿不是么?
”女主告别了一切,把漂亮的衣服收了起来,所有东西依依不舍的都收了起来,就等于把希望封印起来,走向死亡,直到最后都在控诉“上帝不是死了么?
可是为什么不变成怪物,因为上帝死了,所以需要怪物的啊”上帝死了这个理论来自尼采,大概就是说上帝死了,但是他的影子永远存在,活在大家心中,所以必须战胜他,看清事物的本质,我们要完完全全的活出自己的生活,不要在上帝的阴影下活着,杀死上帝,成为上帝。
这刚好暗喻着父亲就是上帝,父亲就是阴影,活在她心中,一方面她对人生有追求,有梦想,所以她成不了真正的怪物,可是父亲死了,需要怪物的啊!
所以她不得已变成了怪物,最终选择杀死自己,而不是杀死上帝,直到最后死去那一刻那滴下的泪仿佛在诉说着她的人生。
一个少女,没有童年,没有爱情,一生只为复仇活着,一步一步的成为怪物,很多的希望逐渐演变成绝望,最终悲剧的死去,一生承受太多,或许死去就是最好的解脱作为杀人犯活着就是为了优越感,这就如飞蛾,“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而飞蛾为什么要扑火呢?
因为火是美丽的,片刻的欢愉和与美丽一同燃尽要好过活得很久却一直处在无聊之中,哪怕一瞬灰飞烟灭,也好过永远存在却不能美丽绽放。
凶手以杀人为乐,这或许与小时候的遭遇有关,但这不重要,已无从考证,只知道两人少年时就已经在杀人,而且还同时喜欢上同一个女人,最终因为这个女人,杀人犯终于进入监狱,出狱的时候,因为害怕,喜欢砍的人开始诬陷他,甚至亲自出手杀他,都没成功,真正的杀人者,喜欢砍的人被女主杀了后,杀父仇人很愤怒但同时也很兴奋,因为竞争,因为优越感,女主自杀那一刻,他完全呆住了,他栽在了这个女人手里,他没有亲手杀了她,失去了优越感等同于死去,彻彻底底的败给了女主,算也是充分体会悲剧而死。
对于复仇最大的定义就是让对方痛苦的活着,而不是痛快的死去。
最后赠上印度某位诗人写的一首诗我正和一只飞蛾说话在不久前的一个晚上他想要闯入电灯泡里拥抱电线将自己燃烧我问他,为什么你们做这种危险的特技?
因为这是飞蛾的本性,没有别的什么原因如果那是没有遮挡的烛火,而不是电灯泡你现在早已成为一小撮灰烬难道你丧失理智了吗?
我很理智,他这样回答但是有时我们厌倦了理智,厌倦了常规而是渴望兴奋,渴望美丽火是美丽的,我们知道如果靠得太近他会杀死我们,但是那又怎么样?
片刻的欢愉和与美丽一同燃尽要好过活得很久,却一直处在无聊之中所以我们将自己的生命揉成一个小卷扔出去,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作为美丽的一部分哪怕一瞬灰飞烟灭也好过永远存在却不能美丽绽放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是来去匆匆了无牵挂我们和过去的人类一样在他们变得太过文明而无法快乐之前没等我开口争辩让他抛却自己的哲学他便转身离去,献祭自己于打火机的火焰之上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宁愿拥有一半快乐,两倍寿命但是,我同时希望也能有种东西让我如此渴望就像它对死亡的渴望一样
一部五年前的韩国电影,对我这个不甚了解韩国演员的人来说,看的不是演员而是剧情。
韩国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敢说敢演,剧情的安排绝对不在你的思想之中。
巨大的反转和浮夸的表情,是韩国电影的特色之一。
剧情是每部电影的灵魂,再好的演员也抵挡不了一个好的故事带来的效应。
韩剧在这些年越来越风靡,也不得不说是优秀的剧情背景做了强大的后盾。
本片虽然是千篇一律的复仇题材,但是剧情安排上还是有很多精彩之处。
多处以尼采的经典语录做为画龙点睛之笔,不乏文艺的感觉。
个人感觉评分6.2,片长108分钟。
想要去做一件事,一定要不计后果、全力以赴,当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的时候,就算是先天不足,那也一定能在其他方面补充。
头脑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运用头脑比拳头更有效果。
没有什么激烈场景,大多都是日常设计。
在看过了太多吸引眼球的商业大作之后,来个清淡的花茶品一品,也不乏是另一番滋味。
拍的还凑合,但是剧情BUG硬伤太多。
1:民秀起范这对发小的三角恋一带而过看的云里雾里:2:南班长明显是被民秀割动脉。
3:熙珠就死咬着起范不放(即使后期明知道起范只用突刺,民秀使用割脉),显得很莫名其妙,她这是打算守护地球捍卫宇宙正义?
4:干掉民秀大仇已报还不收手偏偏还去惹起范,为什么?
5:民秀在饭店割脉嫁祸,人哪死的那么快,割一下1秒就倒了,话说日熙也被割,还能坚持走回家……6:起范刑满出狱孤儿一个,脱离社会15年特么还天天住酒店……我一正儿八经上班族自费住3天酒店就心疼钱钱了他还24小时被警察盯梢……钱哪来的?
7:熙珠的母亲,是智障还是受虐狂?
一天不挨打浑身难受就想喝药去死?
8:熙珠从小在警局长大,后爹即使家暴抛弃了自己的母亲,她就忍不住要杀人,这亲情来的太突兀了吧?
手段也太夸张了吧?
如果为了嫁祸起范,那她才是恶魔了吧?
8:大英那帮警察被民秀,熙珠2人的嫁祸手段耍的团团转不说,抓捕起范居然还不认识起范……9:熙珠老实在家等着被起范干掉不就行了吗?
费那么大劲就为了搞个隆重的自杀仪式嫁祸?
万一跑的半路就被起范干掉呢?
她真就有那么有把握自己买的狗链能用上?
10 :起范杀了自己的前女友,为此坐了15年牢,日熙等一棒子人都不是他杀的,偏偏大家都不看证据,凭感觉断案……这是一群逗比警察吗?
逼的起范只能不断反抗,反抗,反抗……一个人就被一群正义使者逼上犯罪的道路了……也许他不是什么好人,也许他以前身背命案,但是不能以这种不停的嫁祸方式让他绳之以法。
PS:起范民秀1V1挺精彩的,可惜就那么一小段……还被逗比大英给破坏了……
一开始我是为了女主去看的 看到后面就发现吸引我的并不是女主了 剧情方面都很赞1小时48分钟的电影看完之后感觉只过了一个小时剧情连接的非常紧凑 许多拍摄的角度都很不错 尤其是在人物刻画方面这也与人物表演与导演选角方面有关 不会想我国部分的为了票房放弃口碑选用当好小生赚取票房 真心推荐大家观看
“和怪物作战的人,要小心自己变成怪物。”
邪恶能取胜的唯一原因,在于善良的人无所作为。
这剧本放到现在重拍妥妥的爆火
比起韩国电影复仇的前辈们,这部真的差一点火候
整个故事总觉得很多bug,这样的杀人手法,作案方式,明显不能让凶手落网啊。当jc都是白痴吗?
当然了,染上邪恶的血,自己也成了怪物。故事对国际机器无能的讽刺,对正义缺席对个人寻求正义手段的释义是正面的。作为犯罪故事,少女的能力是不是需需要更多的突出,但是没有太多的呈现,只看到她能这么做,但是她哪里来的能力呢,不是没有源头的。
一般吧…没有什么高潮 女主的发型…看着真难受…最后的那几分钟还给颗星 ⭐️注:这部电影喜欢用刀 杀
真的不是萧敬腾吗???
完美犯罪。
用极端对抗极端,不能再悲。韩国电影的暴力成分已经做到了惊心动魄的份儿上了,每次杀戮都有些许的极致感,事实上这也是让该片能看下去的理由。
体育时间结束。。
邪恶能胜利的唯一理由,是善良的人们无所作为。这部片子充分说明了找对字幕组是多么重要……
就是结局有点难以释怀,或许一直以来都是复仇支撑着女主
这剧本有病
从大叔的冷血毒贩到秘密花园的可爱金秘书再到等着你的变态杀手,金圣武演什么像什么,可是瘦得都不成人样了,着实令人心疼,用生命在诠释表演,早晚你会发光发热,迎接属于你的全盛时期
最夸张的可能是金圣武的体脂率
记住了金圣武
演员选得很棒,故事也精彩,不落俗套,分镜稍微差了些,高分处女作
结局我不服,女主为什么要自杀
创意和风格不错,开篇挺带感。接下来的情节太走顺序,故意摆酷,其实酷不是人物摆出来的,而是人物的行为体现出来的。这种重视悬疑的片子应该注意隐藏信息,否则流水账把悬疑点都给糟蹋光了。人物的浅薄暴露了深度思考的主题就那么一丁点,毕竟女主最终也只是个心理受伤的孩子,而不是思考透彻的杀人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