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很喜欢这个剧。
看第一季的感受是:哈哈哈哈哈哈哈你特么有病啊!!!
从第二季开始的感受是:我去,原来真的是有病。。。。
看着评论里清一色的“好虐,心疼女主”,我的唯一反应就是“别作了,有病就赶紧治”。
可能是我无法接受一个人以如此消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人生。
女主Gretchen 30岁了还没有一个“真正的事业”,没有所谓的“完美的家庭”,于是乎,我们的小女主的抑郁症犯了:每天半夜开着车到一个没人的地方边玩贪吃蛇边哭;无论爱她的朋友们和男友怎么努力帮她,她始终坚信自己的抑郁症“不会被治愈”;把自己目前的工作(公关)搁置一旁;到了第九集,竟然开始跟踪别人,假装过起了别人的生活:结了婚,有了孩子,养只狗,有个大房子,然后发现别人的“完美生活”并不完美的时候,崩溃了。
Come on, for Chris’s sake, this is called LIFE. What are you, five?你想要某种生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边玩贪吃蛇边哭不会带领你走向你的完美生活;人生可以有低谷,但请不要把每天都过成你的低谷。
更不要把你的负能量传播给那些爱你的人。
逃离并不能解决问题。
就像之前看到的MAD MAX的一个影评一样:真正的英雄不是寻找greenland的人,而是改变wasteland的人。
就像第十集最后Jimmy和Gretchen的对话:Gretchen: I can’t.Jimmy: ……..You mean you WON’T.————也许后面的集会有转机,希望如此—— ——2015.11.21 更感谢大家对有关抑郁症知识的分享。
当时写这篇影评的目的仅仅是带有强烈个人情感纯吐槽,且对抑郁症患者群体并没有太多的了解。
也请大家不要把讨论上升为人身攻击。
看十一集的时候,已经无法直视那欢乐带有幽默感的片头了。
很多人喜欢这部剧是因为欣赏Jimmy和Gretchen两人之间的爱情:在对方面前毫无掩饰,只做最真实的自己,包容对方的一切。
现在的问题是:当你认为的的真实的ta其实不是真实的ta的时候,当曾经能带给你快乐的一段感情关系现在只能给你带来痛苦的时候,你选择留下,还是全身而退?
无论最后Jimmy的选择如何,我都表示尊重。
(但根据历史规律和主角光环,他俩还会和好的。。。
)2015. 12. 4 更这一集好暖心, 竟让我有些不习惯。。。
琳赛经历生死斗殴之后,给所有人道了歉,下了决心离了婚。
不过结尾好像怀了Paul的娃,这中招率,这生命力。。。
冰冻然后被微波还这么活跃。。。。
暖男Edgar和女友准备住在一起;最后,险些出轨的Jimmy,最终还是没出轨(真的不是因为脚丑吗哈哈),留在了Gretchen身边,并再也没有试图改变她。
结尾:G:You stayed??
You stayed !!! (PS: 这篇影评为纯吐槽,底下好多人的评论其实更精彩,请大家移步评论区。。。
)
第二季刚出的时候看到格雷琴从小帐篷里出来看到吉米世界突然有了颜色,那时觉得只要乐观积极向上抑郁症是可以被治愈的,现在第二遍看才懂那种绝望都无法感受的绝望,有时候路上被人加塞了骂完过后不禁还是要感叹还保留着这些情绪真是太好了(140字才能发影评是什么垃圾规则????????????????????
)
第一季乐呵呵的看完了。
第二季坚持看完,配角似乎更精彩,主角太悲催了。
当然不妨碍我对Jimmy和Gretchen颜值的喜爱。
今天下午刚看完途中得知老板加入了本来没有她的微信群,遂心碎。
论趣味性肯定不如第一季,毕竟第一季是很期待后面的剧情的。
而第二季看着苦逼Gretchen在忧郁症下面说着“I can't”. 真的是难受。
因为抑郁症就是真的can't而不是Jimmy说的“you won't”. 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是这样。
每个人多少在生活里会有这样的时刻,而一旦长时间这样,那就真的抑郁了。
第一季后面两集,Gretchen和闺蜜说要去纽约,被黑人客户呛声:I'm 21 and you‘re 30. 女主被征到的同时作为观众的我也吓到。
毕竟我是想到现任领导脸就会稍微抑郁一下的人。
年龄真的不能不在乎。
一把年纪还没个样子真的容易自我怀疑。
毕竟在反骨,不可能完全无视周围人的评价和眼光。
第一季Gretchen开始to figure out what to do with my life的时候,真是励志向上。
开始运动开始用food processer做健康的食物,虽然后来拉肚子。
但是从整理自己房间开始,从过好每天开始的确是全人类都认同的“好好爱自己”的开始。
第二季两人还是为了看起来cool勉强自己。
与其说拒绝长大,可能真的不知道如何长大吧!
Gretchen和Jimmy的原生家庭都是不利于儿童健康的家庭呀!
女主家太强势,男主家太土鳖。
Jimmy毒舌是因为他从小被毒舌家人伤害过。
所以长大后毒舌别人也是希望让别人尝尝被毒舌伤害的滋味。
女主过着完全不符合父母期待的生活也算对他们过度要求的反叛。
可是我还是觉得这两人很努力生活呀!
Jimmy在第二季里努力找灵感,尝试新的工作机会,放下要成为大作家的自尊,虽然最后也是自己不够努力,但还是有在改变吧!
而且第二季里居然能那么努力守身如玉还是真的令人意想不到。
而且还那么温柔,可能编剧是女生的关系吗?
Gretchen抑郁复发后,可能是看到曾经同样放荡不羁的姐妹过着normal的生活,而唯一还没改变的好友变成小偷,Gretchen既不希望自己的生活那么“normal”,又不希望像那个小偷朋友那么放荡不体面,这种矛盾下才造成抑郁复发吧!
但是努力自己扛,还让Jimmy过新的正常的生活。
最后you stayed治愈了Gretchen. 正是所以文学作品呼吁的“爱”才是一切。
有了爱才能活过来。
还有很感动的一幕是lindsay终于在鬼屋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打电话给修电的人。
那种终于能在真实社会里自己解决一件事的感觉太懂了。
自己一个人租房办理各种手续接触各种机构的人,理论上并不太难,但对从小养尊处优事事都不用自己处理的人来说,能办成这些生活琐事,对自己作为社会人的信心是很大的。
lindsay戏里那么bitch,看演员的私照感觉就是甜姐儿一个。
这剧里最正心理最没问题,应该说最没有什么太大心理阴影的就是Doroth了。
她就是正常的迷惘年轻人,把大部分的青春花在一个最后破碎的剧团,但是知道适时止损,明确知道自己的年纪浪费不起,而且EQ超高,对待男友完全成熟。
Edgor能碰上Doroth也算有救了。
喜欢看这部就是这里的年轻人很真实。
编剧从第一季到第二季风格的变化也是有野心的人啊!
虽然希望通过美剧学英文,但是大部分美剧真的接受无能。
这部是接地气的比较能接受。
加油啊!
我宁愿像第二季里不断的自我怀疑,即使压抑,千万不要第三季弄出个什么side bitch来,两个人自己出现的问题导致感情变化我非常能接受;要是有the other woman/man这种试图来促进双方的感觉就真的非常讨厌。
等到剧荒的时候再看这部剧,但是第二季慎看。
也是少数愿意重看的美剧。
not cardigan people, encroaching death区别传统主流爱情观:putting someone else's needs above yoursgirls' get-togetherfriends are for babiesE6 play snake while cryingThe only thing I need from you is to not make a big deal of it, and be okay with how I am, and the fact that you can't fix me.相对于普通人:She thought she tried so hard to fix me, but what she did only destroyed me worse.Sunday Funday, better than a Monday.New phone. Who dis?
OMG 之前看的时候完全没注意细节,只关注了感情线,但是这一集Gretchen抑郁症发然后被困在屋子里焦虑的不行,我在看的时候第一次感受到了压抑和难受。
这演技是真不错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为什么还要多于140字。。。。
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
讲真的,我在A站观影的时候,一群人说这一季一点都不好笑,天哪,太无聊了,我要弃坑了……而我却默默的在深夜刷完了整部剧,心里想着什么时候第三季才出……看完这一季,我的内心及其复杂,因为当人生和主角有一点重叠的时候,你是真的笑不出来,而电视剧里面的他们就算再绝望,在糟糕,旁边还有个懂你,爱你,哪怕是损你的人,在你身边陪着你……最喜欢第一季里面,当男主说他讨厌考试会烧掉学校的时候,女主说太聪明了,你是个天才……有一种就算全世界否定你有一个人肯定就够了…那种被懂得的欣喜感,哪个人不喜欢?
如果说第一部就是比较成人喜剧的风格,顺便插科打诨的穿插点人生哲理…那么第二部真的是致郁向的片子…甚至有时候会有在看马男波杰克的即视感…就像女主她说自己有抑郁症,不可能好,那就是自己。
有种事实存在却无法改变的无力感…为什么说第二部对我感触挺深的呢,有一集女主在办party把她年轻时候的朋友全部请过来了,然后他发现她的朋友都结婚生子,过着觉得女主,觉得很无聊的生活…女主开始说一些年轻时候,大家一起做过的疯狂的事情,而原来的闺蜜觉得,这些事情很蠢,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了…于是冷落了女主。
正好我有闺蜜要结婚,而我还是吊儿郎当的状态,突然幡然醒悟,会不会等他们满嘴妈妈经,聊些家庭琐事的时候,我还是这样子,渐渐的,我无法参与到他们的生活…友情也因此就变淡了…会不会就跟女主和她的前闺蜜一样,对此我有深深的焦虑感…还有一集女主角偷窥自己邻居的生活,模仿邻居的生活,各种的神经病似得视奸,还把人家的狗抱走了……并且对男主说如果选择不一样,会不会现在的生活不一样……,我才突然想到,女主可能非常羡慕邻居夫妇的状态,女主也想有一份稳定的感情,结婚生子,养只自己喜欢的狗,安静的度过自己的一生…然后呢,女主假装拾到了,邻居家的狗,去拜访人家,结果大失所望…所有的美好完美的家庭,只是女主想象罢了…对啊,所以我一直在想,你看起来都完美的人,真的完美吗…我们其实都是掩饰自己的美化自己的人…仅此而已…当然结局我也很喜欢,但是未免落于俗套,女主和男主终于表达自己的心意说出了我爱你,而不是一味的回避…反而是琳达那一对让我感触更深,琳达以为跟保罗重修旧好,结果保罗跟他介绍了一个他的新的爱好…是的,琳达只能坐在,摩托车的旁边,而不是骑着摩托车…在这之前,这是琳达最讨厌的事情…所以有些人不合适终究不合适,看起来的重修旧好,只是重蹈覆辙的开始…
第九集压抑到了极点,其实grethe这么“奇葩”的人平时是不相信这种normal love thing or family thing的,身处压抑状态是自己内心催生了一个向往,认为邻居那对夫妻一家四口十分幸福、就是能让自己产生切实感受的生活,但其实自己说到底还是不相信的,最后男的对于他们生活的抱怨既验证了自己深处悲观的想法,又摧残了表面上生出的希望。
说不理解gretche为什么这么抑郁的,就积极点正面生活好了嘛,就是这种想当然、满满道德制高点的印象才会拉大了抑郁症与正常社会的间隙,感受都是个人的,凭什么要用你的是非来强加别人呢?
就是因为你说的那些鸡汤文、正能量文失效了,所以很是无解。
事件只是感受的载体,在别人看来很主观的一些feeiling似乎可有可无十分缥缈的,在当事人本身就是切实的存在。
客观上他产生了消极的情绪,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真实的存在了,最烦有的人这时探讨的是他的这个情绪产生的事情是矛盾的,完全没道理,因此他不应该产生这个情绪,这个情绪是错误的,通过跟他讲道理、指出其不合理性就可以消除他的这个情绪。
南方公园token和stan有一集关于黑人被冒犯最后得出的结论是stan对token说,im sorry, acutually i dont get you, and i'll never get you。
其实不止是对于黑人,美帝什么时候能上升自己的思想层次,对于我们东方人或者其他人种,都有这个意识,改掉自己道德优越、资本主义优良感就哈好了。
对于抑郁者或任其他任何人,很多时候我们说我们理解。
其实我们不理解,我们读了很多书、去过很多地方,以为自己境界很高了,但其实是你还没遇到事,真要将他的情景、感受代入到你身上,也许你还不如他的表现。
所以最让人火大的不是你不理解我,而是你完全不理解但确一直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认为可以fix我,认为通过你的努力、你的正能量行为的感染我就一定会好起来的,否则就是我太懒了,完全没有做任何努力。
所以我们平日提倡的相互理解,是说我理解你这种感受会让你很不好受以及我认同站在你的视角下,会产生这种情绪很正常,并不是你自己在作,最后我会一直陪着你wont leave。
L最后的镜头大赞。
在paul与她起初分手时,L自己的舒适圈被打破了,生活的无助以及孤独让她不舍得paul,回忆的都是paul各种好的方面。
在经过自己的挣扎准备好以全新的心态面对新生活时,paul却要复合了。
但L会答应,因为她觉得自己已经变了,很阳光,可以与paul开启一段全新的生活了。
但下一秒,见到电动车,以前被封印的与paul不好的方面都回来了,并且会更有冲击力,立刻生活又被拽回到以前琐碎枯燥的状态,而且还是自己主动选择的。
刚刚在豆瓣上看到一个观点,“中国小孩为什么比外国小孩感觉幼稚的多,成熟的晚,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竞争压力太大,容错率太低,不敢让孩子做决定。
感觉很多老外,年轻时各种疯,疯到你觉得TA此生彻底完蛋了,过了几件,到35岁了,一脸岁月静好非常主流的回归了。
中国小孩要像他们那么疯,早就被扔出竞技圈了。
”看You Are The Worst,这个剧真是让人竖起两只大拇指。
这就是上面提到的“年轻的时候疯到让你觉得这个人这辈子完蛋了”的典型,不过——很诚恳,很真挚,不将就生活,诚实地面对自己,不骗自己,不从生活里获取任何优越感,不会太快的奔向一个大家都认同的life path,从此在安全感和优越感里躺下来——我不是说他们厉害在和别人不一样,很酷很个性。
而是厉害在诚实,他们看不起循规蹈矩的生活,是诚实的,但他们向往那些生活里的稳定,责任,幸福,也是诚实的——他们承认这一点,并且敢于向这个方向改变。
这是最打动我的地方,我觉得人的生活需要这样的诚恳和勇气。
世界上完美的人有很多,糟糕的人也有很多。
但是能槽糕得如此完美的一对,实在凤毛麟角。
你也许向往过衣冠楚楚的生活,即使知道自己需要尽力迎合。
但迎合和爱无关,总有一天会让你心生疲惫。
你也许披着厚厚的铠甲,以为高高在上的自己不会看得起谁,犟嘴不承认寂寞。
但那恰到好处的心有灵犀和同流合污的快感是那样明显,让你不自觉地咧开嘴角。
爱需要权衡利弊,是的。
爱需要磨合、试探、挑战,是的。
爱教会了你很多本领,让你理智地甄选最后留在你身边的人。
但是,爱也会让你丧失理智,因为你除了知道不能失去这个人以外,再不管别的原因。
你不快乐,我想让你快乐。
你再也快乐不起来了,好吧,我陪你就是了。
我们每个人都很自私,而这个世界让爱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抵抗这种自私,从而得到幸福。
「你要留下?
」「 是的。
」
恋人也是朋友也是,每次看到我的喜怒无常,感受到我的不可理喻,一次两次就走掉了。
每次犯病也只会推开全世界,但伤及无辜并不是我的本意。
可就是会有那么一颗心,感受到你所有的无助,理解你所有的不可理喻,去拥抱你糟糕的样子,去温暖你支离破碎的心,让你一转身就看到我在呢。
“you stayed”“you're not leaved”
这一季不是you're the worst,是the worst part of you,太沉重了,总是想起《请喜欢我》里的一段台词:“我想把最好的我和最坏的我都给你。”“我为什么要接受最坏的你啊?”
这季不是那么逗。小黑哥还挺有趣。Edgar和Dorothy这对儿不错。Jimmy和Gretchen最后也挺萌。“New phone, who dis?”哈哈哈回短信新技能get。
女主闺蜜实在是让人受不鸟,弃!
甜蜜小情歌以后就烦了起来。relation sucks.
泪目啊吉米没走的那里。
太喜欢了,尤其是吉米看到格雷琴半夜开车出去哭而不是去偷情时轻松离开甚至微笑的场景,还有第9集片尾格雷琴对“表面看上去酷的不行但背后仍是平庸的那对夫妻生活”感到绝望的哭泣,不知道,这一刻我觉得自己跟女主好像。哪怕找到一个跟自己契合的灵魂伴侣,但偶尔看看身边那个人,真的好害怕,生活不会就这样了吧?那不是对对方不满意,不是对生活不满意,是一种突然的恐惧。突然觉得好想笑,生活大概就是这样,自己过好每一天就行了,哪怕这一天并不是那么好。开心!吉米的家人太精彩了。不晓得该说些什么,我总是问别人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其实我自己压根都不知道啊,今天的我想要的和明天的根本不一样。感觉这一家人拯救了我,吉米和格雷琴在他们面前的表现,我太喜欢了。家里每个人都是奇葩,吉米和格雷琴简直太合适了。
第一季俩人一直在较劲,不想谈恋爱,但最后不仅谈恋爱了而且同居了。第二季讲男女主同居后的生活,吸毒、逛夜店、宿醉……感觉马上就要猝死了。这就告诉我们,谈什么恋爱啊,恋爱使人腐朽、使人消沉、使人堕落,还是单身让人清醒。
比第一季又更深入一些。男主有时候真的好暖好可爱啊,特别是在客厅给女主支了个帐篷。还有他心疼的眼神!hakuna matata!两个不愿也不敢相信真实情感的人走在了一起,表面宣告自己是最酷不需要爱情的,但慢慢两个人相互扶持依偎在一起,就是过普通平凡的生活,好甜。哈哈哈有时候觉得他们动手能力好强,像是给老鼠做的飞向天堂盒子、party上的装饰。
第二季完全没有第一季好看,就算要讨论比较沉重的话题,导演的调度还是没有掌握好,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相比第一季质量有下滑,快要变成my friends are the worst了…
比第一季差远了
最后一幕甜死我了!!!妈妈呀爆炸期待第三季好吗!!!
这季平庸
虽然编剧想表现男主对女主的不离不弃 但是一部喜剧片用好几集来讲述女主的抑郁是不是过了点 而且女二和女二姐姐的神经质有时实在是不太好笑
酒吧女老板低配桑德拉布洛克.. 我以为女主是唱all about that bass那女的,结果不是..
看到第五集实在看不下去了。感觉像是猥琐男的YY,一看果然编剧导演全是男的。女的不讨论男的就无话可聊。除了大兵之外没有一个角色能让人喜欢起来。尽管很多片段很逗,但是屌味太冲了。
谁能告诉我真实的美国人就是这样生活吗……
看到第三集就决定弃了……
“你留下来了吗?” “是啊”
"Love is putting someone else's feelings above your ow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