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仔细想了一下 无论代入谁,我都不能接受再生一个救禾禾的这个举动。
代入方一诺,我接受不了怀上前任的孩子,有违人伦底线,感到很恶心。
代入董帆和谢天华,绝不会接受自己的现任去跟别人生孩子。
代入新出生的孩子,更是接受不了自己是作为药引子才被带来到这个世界上。
可以类比哈弗那个著名的火车撞人理论:火车因故失控,无法停下来。
前方铁轨上有四个小孩在玩耍,撞上必死。
这时右方有另一条铁轨,铁轨上只有一名工人在检修,而目前,你还有能力按下一个开关让火车线路切换轨道,你会做怎样的选择?
这个问题给了答者一种错觉“自己仿佛具有了拯救他人生命的能力”,我不认为任何人有权利按下那个开关改变他人命运既定的结果。
如果将“四个工人”替换成自己的母亲或小孩。
我的答案是一样的,我并没有那个勇气去按下开关,也不具备这个权利。
因此,不接受这个剧的三观。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先说演技,聂远,秦昊,女主都在线。
老一辈演员更是出彩。
我要说这剧情,真是稀碎!什么烂剧本?
电影版《左右》,那是伟大的母爱!女主为了救孩子,舍得一身剐!剧版女主是个傻缺,强势,幼稚,自私自利,专欺负老实人的绿茶。
不分青红皂白,骄傲地离婚了,连个解释机会都不给,仗着自己娘家条件好一点,高高在上的嘴脸。
但凡小三能找上门,自然是没能搞定你老公,小三要是搞定了你老公,就该是你老公亲自给你提离婚。
这个道理都不懂?
跟踪骨髓库主任,骚扰人家。
被明确告知“捐献者在备孕,如果捐骨髓,则三年不能怀孕,对于一个34岁的女性,耽误三年,那么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自己的孩子了”,她嘴巴上说明白了,可是行动依然没有停止。
只有你的孩子是孩子,别人就活该没孩子?
这还是人民教师?
所谓的爱禾禾?
杀死老二,怀老三(未必能怀上)救老大(50%能配型成功),这是一个人能做的吗?
配做人吗?
可劲欺负老谢一家子老实人是吗?
人家谢家娶你进门,是造了什么孽,活该谢家绝后?
老谢爱你,他就活该断子绝孙?
活该做顶缸爸爸?
如果你真有魄力离婚也行啊,别跟老谢说什么“可以人工”,说“我离不开你”,给老谢一丝幻想,转身又跟前夫说“要不,我们来真的吧?
”呸,无耻!如果你怀不上那也就罢了,偏偏你知道怀上了老谢的孩子,你当天晚上就去喝啤酒,你装什么左右摇摆,纠结难选?
当过妈了,你不知道怀孕不能喝酒?
当初怀禾禾可是连一点辣椒都不能碰。
一个孩子患白血病,第二个孩子更应该小心谨慎,祈求他健康,除非你根本没打算要这个孩子。
导演这样安排是什么意思?
喝酒=已经决定打掉老谢的孩子,藏着不让老谢知道,就=不打算要老谢的孩子。
别给我洗!老谢一家杀你父母了,该被你这样对待?
别跟我说女人自己决定生或不生,肚子是自己的。
对,没错,女性可以决定生或不生。
可是娶你过门的时候,你可曾告诉他们你是个不会下蛋的鸡?
结婚前你是否告诉他们娶你意味着绝后?
我这辈子可能都没有小孩了,但我决定:
非要把字数凑够,那就能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
这个故事在我心中反复酝酿打磨了大概8年,从2011年被电影《左右》打动买下改编权就开始了。
最大的转折点是2014年我做了父亲,女儿的出生与成长,带给我许多的感悟,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与家庭关系等等,都让我有了全新的认知。
肖路初为人父的体验就像我的个人体验——医生把她交给我,我不敢接,不会抱;医生告诉我一大堆喂养的资讯,那时候脑中一片混沌的我赶紧用手机录音。
我开始尝试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肖路与方一诺的关系。
一:当了父亲后,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我经常会想,我应该怎样去教育她?
我不想告诉八岁的她:未来的生活全是阳光明媚,没有一点风雨,我想告诉她:真实的生活里有甜就必有苦,你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我不想告诉她:未来的路会是一马平川,我想告诉她:未来的路,有时也会遇上荆棘和坎坷。
我不想告诉她:爱情里全是鲜花和美酒,未来总有一个霸道总裁等着你,我想告诉她:爱情里也会有伤心和失意,甚至会遇到错付和背叛……但我也会跟她说,不要依赖于任何人的爱,不管任何时候,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一定一定要爱自己!
生活本就有它最真实的样貌,在女儿面前,我既不想丑化它,也不想美化它。
至于恐惧,我一直认为,恐惧来自于未知,比如你回家要走一段夜路,经常走的你,还会恐惧么?
只有你知道并且清晰了,你才不会恐惧或者不再那么恐惧。
二:《亲爱的小孩》具备一个极致的故事核,每个人都因命运的无解与选择的两难,而陷入情感的纠结与挣扎。
这个题材本身就具备了一个无解的戏剧核心,拥有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
现实主义题材,相比类型片,格外有难度,但我从未放弃过坚持家庭论理、现实主义这个创作方向,这个坚持的过程却非常的不容易。
直到2020年中,我遇见了现在的平台和团队伙伴,大家在这个坚持点上不谋而合。
从创作想法到完成剧本,从剧本到影像呈现,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在践行这个创作初心,于是有了现在《亲爱的小孩》“出生后”的模样,或许仍有遗憾,但我知道,我们已竭尽全力,问心无愧了。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如同单行道上疾行的汽车,没有回头纠错的机会。
婚姻与爱,如此复杂,《亲爱的小孩》或许给不了一个标准答案,但我们希望每个人走过人生的沟沟坎坎,依然可以有力量,拥抱未来与自己所爱的人。
我最害怕的是不确定的事情。
任素汐演的女主 每天就是一个行走的混沌制造机 这简直就是灾难一样的东西。
男性思维中,把一件事做到、做成、做好,比把一件事做得符合心意更重要 但是任素汐(我不记得女主名字)不是 她强势的在输出自己的焦虑 我能理解她需要的叙事是什么 一个多金的、比他更强势、对他十分上心的男人 来呵护她脆弱的心灵 告诉她“宝宝别怕 一切有我在”这很奇怪。
女性一边在叫着权力 一边又躲起来要人保护 权责不对等下展现的是极度的个人主义世界 我们日常生活就已经很累了 回家还要面对这样一个混沌的世界 更可怕。
希望男女都能从这部剧中找到警醒。
我对国产剧最无语的就是,一定要用出轨来给渣男锤死,根本不会好好地讨论婚姻或者两性关系本身的问题。
用最偷懒的方式——男方出轨,免去一切争论的可能。
出轨当然不可原谅,没什么可讨论的。
所以这个剧,也就没什么可讨论的,因为他出轨了嘛,还讨论什么。
那如果重新写剧本,他没有出轨呢?
他们夫妻二人的关系还能维持下去吗?
这个女的不觉得让人窒息吗?
国产剧每次都是用“出轨”来阻塞一切讨论的空间真的非常无聊。
而且最让我觉得迷惑的是看评论区,我们是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国家,在我生活中遇到的不管同事也好朋友也好,朋友的朋友也好,80后几乎没有出轨的。
别说只是因为我不知道,我很知道。
因为70后的出轨的就明显比较多。
即使有少数几个遇到这种情况的,女方也会勇敢地选择离婚,并且正常工作。
(p.s.坐标小县城)说明一下,我生过孩子,也因为养育孩子郁闷过。
尽管孩子是我生出来的,但是我一点都不觉得我老公比我轻松,除了不能替我生,其他什么都做得比我好。
但就是这样,我们之前也会有矛盾。
不要那么咄咄逼人,真的非常让人窒息。
算了,就说这么多,不想再看到这个剧了,浪费时间和精力在这些事情上,可能很多人真的从里面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
但是艺术不应该仅仅是对生活的复制,而是要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比如如果在婚前擦亮眼睛,渣男不可能到你生完孩子那一刻才突然暴露出它的渣,自己没有考查清楚就贸贸然怀孕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比如婆婆本来就是别人的妈,没有义务对你好,即使是亲妈也好保持一定的界限感和距离感,更何况婆婆?
三观不合就不要住在一起,不要一边要求别人帮忙一边要求被人没有任何脾气和个性;比如婚姻中经济财产的分割,家庭分工,没有弄清楚弄明白就自我感动地完全奉献给家庭,然后一副我都是为了这个家啊的自我感动的样子真的很烦。
贩卖焦虑吗?
并不秦昊、任素汐领衔主演的《亲爱的小孩》,改编自王小帅执导、曾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的《左右》。
电影讲述的是,一对离异的中年夫妇,因女儿罹患白血病,他们打算再生一个孩子,用新生儿的脐带血去救女儿。
此时的中年夫妻已各有家庭,人工授精失败,他们打算亲自上阵,可这时也不得不面对着伦理考验……剧版有34集,除了核心设定与电影相似,它在电影的基础上进行翔实的扩充,续写了它的“前传”。
一上来,这对夫妻,剧中叫肖路(秦昊 饰)和方一诺(任素汐 饰),他们即将成为爸爸妈妈,怀胎十月的方一诺临盆。
之后就是这对新手爸妈手忙脚乱地带娃;方一诺的婆婆和妈妈都抢着带娃,也就有了婆媳矛盾、婆婆和妈妈的矛盾,而裹挟在家庭矛盾中的肖路,酒后乱性,从而导致婚姻破裂……
方一诺(任素汐 饰)
肖路(秦昊 饰)接着就是几年时间过去了,方一诺与谢天华(聂远)、肖路与董帆(谢可寅 饰)各自组建了新家庭。
当双方都以为生活要步入正轨时,肖路和方一诺的女儿查出罹患白血病……也就是说,剧集是快到一半的时候才进入电影的剧情。
在此之前,《亲爱的小孩》的重点是呈现一个女性的生育之苦、带娃之苦,呈现一个女性成为妈妈的付出与牺牲。
肖路主要是以不称职、不用心的形象出现的。
为此,网友们正吵得不可开交。
大多数女性观众给予剧集好评,认为它终于关注到女性的困境;也有声音认为《亲爱的小孩》是在贩卖焦虑,它浑身上下散发着致郁的基调,太丧太压抑了。
《亲爱的小孩》真的是在贩卖焦虑吗?
事实上,在女性向时代,呈现女性生育困境的影视剧并不少见,但《亲爱的小孩》是少数能够引发群体共鸣的。
根源在于,此前不少创作者是主题先行、话题先行,缺乏细节支撑,看不到生活肌理;相形之下,《亲爱的小孩》要扎实细腻不少。
它不是通过那种大段大段台词的输出传递理念,而是通过普遍而真切的生活细节,将女性在生育过程中所遭际的种种不平呈现出来,把一些男性不自知的自私给暴露出来,直戳男性痛处。
譬如剧中有两处夫妻俩吃面的小细节。
一处是一开篇,怀胎十月的方一诺突然想吃辣椒面,肖路去买,他自己在外面大快朵颐了一碗辣椒面,然后打包两份没有放辣椒的面回来,理由是方一诺是孕妇吃辣不好——虽然方一诺就是想吃一碗辣椒面。
多打包一份,美其名是陪老婆一起吃,其实他早就吃过了。
肖路明明先吃了一碗辣椒面方一诺生育后,因为与月嫂有育儿观念有冲突,月嫂跑了,方一诺无人照料,肖路就给方一诺下了面条。
吃了两口,方一诺觉得不够咸,就放了辣椒,不小心呛到了,就先去上个厕所。
肖路问要不叫个外卖,方一诺说不用了,反正也不饿。
方一诺上完厕所回来,肖路已经把她那碗面大口大口吃掉了。
肖路真是把自己的嘴顾得紧紧的弹幕上一直有人说,肖路是个“好男人”,《亲爱的小孩》则以这类很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说:哪怕看起来对老婆挺好的男人,在很多细节上他们也是疏忽的,他们首先还是考虑到自己。
方一诺怀胎十月,肖路连陪妻子一起不吃辣椒的“苦”也不愿意同担;坐月子、需要补充营养的老婆说了句“也不饿”,他也顺理成章认为不饿就不用吃了,自顾自吃把面吃完了……现在物质这么丰富,很多生育女性并不匮乏吃的喝的,匮乏的是细致的关怀、温柔的体谅。
与吃面相对应的,两处喝水的细节也在印证这一点。
生育后的方一诺口渴得难受,想喝杯水,病房里的婆婆、小叔子等人焦点都在孩子身上,只有等亲妈进来才一眼发现方一诺要喝水。
喝个水得靠亲妈夜里方一诺喂夜奶,一旁的肖路睡得很沉,方一诺喉咙干涩想喝水,但叫不动肖路,最后还是月嫂给她倒来一杯温水。
肖路睡得死死的还有很典型的半夜带娃问题。
小婴儿半夜要吃奶,也经常闹觉,夫妻俩谁愿意牺牲睡眠呢?
《亲爱的小孩》中,牺牲睡眠的是方一诺。
肖路睡得最早,睡得很死,理由是“你白天不还能补觉吗?
我白天得干活呢”。
方一诺说,“我没补,我一直睁着眼睛呢”。
肖路只会摆烂了,“行,那我错了,我熬不过你,我服了”。
肖路认为方一诺白天可补觉,就得负责晚上带娃,好像白天不用带娃似的所以他还是睡他的,妻子半夜换尿布、喂奶,他只会口头上来一句老婆你辛苦了,然后继续睡他的。
到了后来,他下班后能躲车里就躲车里,晚上能不回来就不回来。
产假结束后,方一诺白天要工作,夜里女儿闹觉,也都是方一诺在带。
睡眠不足真的会崩溃,就有了这么一幕:半夜女儿闹觉,方一诺被吵醒了,还得耐心慢慢哄娃,她情绪一度绷不住,忍不住就哭了起来。
半夜孩子闹觉有时真的会让大人情绪崩溃但凡深度参与过育儿,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的父母,对《亲爱的小孩》当中的这些细节无不感同身受。
《亲爱的小孩》不喊各种大的口号,也不声嘶力竭控诉,它摆事实、亮细节,戳穿那些自以为不错的男人的“假面”——你只是自我感觉良好,女性为生育付出更多、承受更多。
有观众为此给《亲爱的小孩》扣上帽子,认为它这是在渲染焦虑,会导致“恐婚恐育”等等。
可实际上,一些焦虑的呈现是必须的、也是有价值的,何况它们长期以来被熟视无睹——我们揭露得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身在漩涡里的人,有义务说出漩涡的样子,《亲爱的小孩》勇敢说出来了,却有人要怪它破坏了“现实安稳”——那是因为身在漩涡中的不是他。
说出漩涡的样子,不避讳现实沉重的一面,女性会有更多的心理准备;男性倘若真的害怕女性以后不婚不育了,解药恰恰在他们身上、而不是在女性身上:如果男性能够更多地分担,给予女性更多关怀与呵护,女性的生育意愿才有可能提升。
既不愿意付出,又要女性结婚生育,这样的话术如今行不通了。
不过也要看到,《亲爱的小孩》没有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个别情节上,强行制造戏剧冲突,将各种极端情况往方一诺身上堆,让方一诺整个生育过程只剩烦心,对育儿带来的快乐几乎没有呈现,这是有失客观的。
剧集也把一些育儿中颇为常见的打疫苗、小孩突然发烧等场景,营造出令人窒息的压抑感。
打个疫苗,三个大人就像打仗;孩子发烧送去医院,还得赶上下大雨,又打不到车,并让方一诺的妈妈抱着孩子摔一跤……极端化的情节处理,并不能揭示什么深刻现象,只是让观众觉得扑面而来的压抑,带来的是反效果——不仅让剧情有“编造”的痕迹、减损了细节营造真实感的良苦用心,也让观众看了心塞,情绪缺乏宣泄口。
对方一诺的刻画上,《亲爱的小孩》也略失去了克制,乃至于一些观众(甚至包括女性观众),虽然能够理解方一诺育儿的困难,却也觉得她的一些行为过于敏感极端,她处理问题的方法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如果说她是产后抑郁,剧集也应该说明下,但并没有。
任素汐在采访中分析方一诺时,就直言道,方一诺“这个人的缺点太明显,这人得理不饶人,就特想赢,就特想在某个事件里边占据一个高地”。
任素汐也认同方一诺“很不完美”比如婆媳矛盾,如果她不想婆婆来带娃,就要直接拒绝;她不拒绝,又受不了婆婆的一些带娃方法,对婆婆各种挑剔;剧中的婆婆并非完全不可理喻之人,方一诺和她妈各种不让她碰孩子,婆婆一直默默忍着,婆婆有不快也只是在背后跟肖路抱怨下,知道肖路难做就妥协了,反之,方一诺和她妈妈一直是得理不饶人……后来肖路出轨,方一诺壮士断腕,观众可以共情她的决定。
可离婚后,她还办了桌酒席,把一众好友请了过去,当面告诉肖路:女儿你别想见了。
肖路说,他是孩子亲爸,有权利见,方一诺说了不算。
方一诺则语带威胁、冷笑着说:“你试试看,你试试看我说的算不算,你试试看你见不见得到她。
”
把方一诺写得太极端了这一刻的方一诺,的确让观众觉得难以亲近。
虽然肖路是过错方,方一诺也无权剥夺肖路作为父亲的权利。
编剧是想为后续剧情做铺垫:当女儿罹患重疾时,方一诺经过一番心理考验才告知肖路云云。
但从人物刻画角度看,方一诺太犟了,反而可能让观众失去对她的共情,并让一些男性观众抓住“把柄”,认为方一诺的性格缺陷是矛盾的根源。
《亲爱的小孩》对女性困境的揭示,有其价值和意义,也无所谓“贩卖焦虑”。
可就方一诺这个女性角色而言,编剧放大了她的极端,让这个伟大的母亲前期过于敏感、只剩强势,有些可惜。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剧集——尤其是适合推荐给男性同胞,作为既得利益者,我们有义务拉出漩涡中的人。
——首发澎湃新闻·有戏——
亲爱的小孩 这剧补完进度了,今天想聊聊高彩屏。
肖路和一诺要离婚,高彩屏给媳妇带来了土鸡汤土鸡蛋腌鱼干和一诺最喜欢的辣椒萝卜,乌泱泱一堆东西摆在一诺面前,一诺一开始以为她是来劝和的,一个“妈”字刚出口,高彩屏摆摆手制止了她,说:“我不是来劝你的……你这孩子性子倔,决定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肖路这么做伤了你的心,人这心那,怕伤的,树怕扒皮,疼啊,我懂。
我也没有教育好肖路,我知道你们要离婚,我也心疼你……”
肖路和一诺离婚,是必然的,但高彩屏这个婆婆,是让我意外的。
她一开始的出场很不讨喜,有些个不良嗜好,有时做事也不靠谱,对小儿子的溺爱养废了他等等都让观众对她喜欢不起来。
但多看几集就发现,她其实是个很直肠子的人,对媳妇也是真心的。
她嘴里总是叨叨着那些老观念,但她也不完全排斥接受新观念。
她愿意为抚养孙女出力,甚至戒断自己多年的烟瘾。
她维护大儿子的家庭,一惯被她溺爱的小儿子在哥哥家里行为不检点,她也提醒、批评。
被排斥在抚养、亲近唯一的小孙女之外,她虽有不满,也有小反抗,但仍然维护大儿子的小家庭。
即使在与外婆的“战争”中败下阵,她也没有记恨。
肖路出事,她也能站在媳妇的角度去体会到她的伤心和今后的难处。
她大包小兜的拎着这些东西上门,就是想着这应该是最后一次给一诺吃她做的辣椒萝卜,于是做了好多好多。
她希望一诺以后有用得上的地方就说话,但她也知道以一诺的脾气,离婚后也不会再找她帮忙,她流下的眼泪是真的不舍……
高彩屏这样一个形象很像我身边的有些长辈,他们小时候因为家庭原因读书不多,早早的工作,成家,然后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吃过苦,遭过罪,也心大,也洒脱,平时乐乐呵呵,可能一辈子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在遇到事儿的时候,他们是能明辨是非的。
所以看到高彩屏掉眼泪,我还看得挺难受的。
高彩屏对肖旭的溺爱,还是最难以让人理解的。
但今天她跟一诺说到肖旭十岁的时候没了父亲,肖路刚上大学,用钱的地方很多,一个女人独自带孩子,非常辛苦。
我脑海里突然就有画面感了……她这样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女人,在那个年代要供大儿子上大学,小儿子虽然还在义务教育阶段,但十岁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她可能会做很多工作,可能早出晚归,可能即便这样,也不能给肖旭很好的生活条件。
也可能因为这样,肖旭身体没有长好,第一集里才会有要孙女tp给肖旭进补的离谱做法。
她可能觉得自己亏欠肖旭,所以才会任他这么大了还在家里啃老,一事无成,还觉得自己被需要很好。
一辈子养着他,可能是这个女人能想到的弥补他的办法。
就像她觉得自己没有教育好肖路,让他伤了一诺的心,自己有责任,也只能把她觉得最好的土鸡汤土鸡蛋,一诺最喜欢的辣椒萝卜给她带去一样,她知道那些东西弥补不了什么,但那是她能想到的能做到的,最好的了。
高彩屏这个人,越看越觉得,她真的不是那种恶婆婆,她只是一个,没什么文化,想用自己的方式对别人好,但如果发现做错了,也会去纠正自己的人。
剧中有一段,她被排斥后,和肖路在楼下母子相依,在高大黑暗的楼体映衬下,母子显得渺小无奈。
她是一个底层母亲,与一诺的文化母亲相对,她活得不够精致、不够现代,教育孩子上,她也不够严格,但她是善良、达观的,假如肖路能够为她在自己的小家庭里构建沟通的桥梁,也许夫妻关系也不会渐行渐远,让一诺发现她的优点,也许婆媳关系会更融洽。
但愿这两个儿子之后能让高彩屏少操点心,这样一个女性,我真心希望她能够继续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最后必须夸赞一下演员李勤勤老师,演得自然又生动,拿捏住了高彩屏的气质,综合粗放滑头豪爽骄傲于一体,在抖机灵、卑微和淳朴间切换自如,特别的棒
在肖路出轨前,弹幕上充斥着“这样的老公不错了”“方一诺太作太事儿”这样的评论,肖路出轨后,仍然还有“还不是女的作出来”这样的受害者有罪论。
但我认为,就算不出轨,肖路这个男人也不行,且听我分析:一、胎盘事件:不尊重伴侣的决策权!
肖路未经妻子同意擅自将胎盘给了高彩屏,原则上,胎盘归属于方一诺,就算归属夫妻俩,如何处理,是扔是送是埋,必须经过方一诺的同意。
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小事,后来的方一诺对肖路越发冷漠和对抗,就是因为长日小事累积损毁了两人之间信任的基石。
同性质的事还有肖路和方一诺达成一致就让婆婆来家照顾月子。
二、月嫂事件:不信任伴侣,反而信任外人。
我不懂为什么月嫂擅自冲奶粉,还有人说方一诺事儿,毫无疑问,这个月嫂水准极差,未经主家同意外出,擅自冲奶粉,出了问题一走了之,还有方一诺怀疑孩子黄疸严重的时候,她一概“没事的”,哪个月嫂敢这么说话,出了问题你担责啊,起码也该说“我以往带过的好多都一样,过个把月就好了,你要实在担心,我们就去医院检查一下”,放在这个年代,这些行为是可以让这个月嫂在行业里混不下去的。
而肖路,在方一诺反馈月嫂可能虐待孩子,私自给孩子喂奶粉时,未经查实一概否决,反而把问题推到方一诺身上:你太焦虑了,你想太多了........这些话听起来好声好气,实质却是肖路对方一诺的不信任,搁谁都得对肖路失望。
三、婆婆抽烟事件:欺骗伴侣。
我个人行事有一个铁的准则:就是可以略微夸张,但绝不能欺骗,不管大事小事,而对伴侣的硬性要求也有“无论如何不可欺骗”,哪怕你出轨了,直白告诉我我来面对,但欺骗绝不能容忍。
而肖路,在面对高彩屏抽烟的事实,还一个劲儿地告诉方一诺没抽没抽,方一诺能不失望吗?
四、抓不准问题的核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其一,老婆都破了羊水进了产房,竟然还在家看球赛,导致睡过去没接到电话,除了说脑子有毛病我找不到别的话说了。
其二,婆婆和丈母娘谁适合照顾媳妇做月子一目了然,却非要把一堆人凑在一起,还把弟弟弄过来激化矛盾。
其三,带孩子不能抽烟的原因是“二手烟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增加婴儿患上恶性肿瘤、白血病的机率,以及支气管炎、肺炎以及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也会增加......”,说服长辈请往严重了说,而不是翻来覆去的“不要抽不能抽”。
其四,月嫂事件,是不是虐待孩子,是不是私自给孩子喂奶粉,你要让方一诺放心,请先查证。
......五、逃避家庭责任剧中,肖路几次在家门口不愿进家门,甚至开车走人。
不想回家是因为“家里硝烟四起,让人感受不到温暖”,能够理解,需要倾吐发泄去喝酒找朋友,能够理解,但逃避问题,却只能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与此同时,我们来看看在育儿中承担了大部分责任的方一诺,已经改掉了许多对抗心态,主动约肖路回家吃饭,而肖路呢,却把仅余的一点时间留给别的女性了。
六、主动性出轨:背刺伴侣女性总会说“生孩子才能看清男人”,以及“月子之仇不共戴天”,为什么?
首先,女性直到生下孩子,婚育的沉没成本才达到空前的一个峰值。
其次,产后是女性身心俱虚,最脆弱的时期,这也是《司藤》里丘山挑准白英生孩子契机去杀灭她的原因。
根据数据,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约为5917/1,也就是每5917个孕产妇里,就会死亡1个。
死亡情况包括产科出血死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死亡,羊水栓塞死亡,产褥感染死亡,肝病死亡。
(产后忧郁致死,未送至医院抢救,落后高死亡率地区等无法计入其中。
)并且,生育会为女性身体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
所以女性生育,无异于上前线。
而丈夫理应在后方提供保障,包含身体上需要的物资,心理上需要的关怀。
肖路的主动性出轨行为,包含前期的主动接近朱珠,对其动情后并未及时喊停远离,导致后来的身体出轨,无亦于对方一诺的背刺行为!
如果肖路出轨时期未选择在方一诺产后虚弱不堪之时,那么肖出轨仅仅是背叛,无非撕毁契约,大家散伙就好,但现在,这场出轨变成了无耻的背刺行为,意思是,我不仅要捣毁你的后方,还要从背后趁你反抗能力低下给你致命一刀,无怪乎方一诺恨肖路到骨子里。
七、认错弥补的方式可谓之LOW爆出轨门暴露后,其实方一诺及其娘家的处理已经比较体面了,高彩屏作为婆婆的诚意也没什么好挑剔的,原本可以弥补的关系,最终还是被肖路搅得支离破碎。
究其原因,还是肖路处理问题的能力欠缺,完全不具备客观分析事态的水准。
早在暴露问题后,肖路就应该和朱珠断绝一切往来,诚意求得原谅,再不济,选择在楼下坐三天三夜的笨办法,就能把方一诺追回来,而在民政局,也有挽回的机会,肖路自始至终,都不了解自己的妻子,看不到她内心的需求,让一次次机会从眼前溜走。
那么,再婚后的肖路又有多少长进呢?
恕我直言,这个人并没有太多长进。
首先 ,为肖路安排一个像大海一样极度包容的年轻漂亮伴侣,就对比不出来肖路的改变。
且在肖路弟弟被骗钱的事,以及女儿生病卖房子的处理方法,他仍然还在老错成犯。
今天看完最后一集,很仓促,结局怪怪,和当初看隐蔽的角落结局一样的感觉,细细想来,结论就是最后的电话只是幻想,或者说为了过审而营造出的理想大团圆结局,禾禾应该还是遗憾的变成了星星。
理由有如下几点:1.这个剧其实现实生活中是有原型的,小孩没救活;2.禾禾老老苏的对对话、以及和小影的对话,明显是在告别,对话中,禾禾说,难道不说真话,我就不会死吗,包括外婆去打水也打太久了吧,其实就是导演借禾禾口讲述结局3.方一诺最后的背影出现在无菌病房,背影落寞,应该是最后的抢救,如果是有骨髓移植的,完全可以直接表现出来,没必要这么不清不白的结局;4.最后的电话只有声音,没有禾禾的画面,补上的现实小演员的镜头却没有声音,说明现实与剧情的割裂(这可能是过度解读,但结尾的怪异不得不这样联想)5.方一诺说禾禾委婉的婉写错了,错别字千千万,独提委婉,其实就是导演委婉的在表达。
6.谢天华卖房时出现了一直cg蓝鸟,表示要后面就不是现实了;7.两白血病小孩单独在户外看星星,周围没有看护人员,极不合理。
欢迎大家积极理性讨论
后半段太拖沓,无关紧要的旁支情节也太多了
家里老人喜欢看,就一起追了,荐片app免费看,已经追完了。的确是刻意制造狗血和矛盾,贩卖焦虑。前面节奏很快,小孩生病后节奏就开始拖沓了,最后也就是个狗血结局猜也能猜到,就是小孩的病好了,男主的前老板那个老头子捐了骨髓,完事。
剧情真的挺致郁的,男主太渣没责任心,我真的恐婚恐育了,剧情明显是为了冲突而冲突,就是很糊弄观众的感觉,两位主角给我的感觉就是,我要开始起范儿啦我要开始表演了,尔等快看我演的牛不牛,这都是你们平时看不着的,我是施舍给你们大师级别的表演呢。我是看剧不是找虐不是找被教育,谢谢
希望全天下的小孩们都健健康康的吧
我非常不喜欢这部剧,已婚妇女所经历的我不知道,但是平时看到的听到的,远不止这些,已婚妇女为了平衡事业家庭所付出的不是这么表层的。但是生活也没有那么狗血,起码大多数人的生活不是这样。反正我不喜欢为了狗血而狗血的剧。
放弃 焦虑制造片
前面十来集还行,但剧情从离婚后就开始一路崩,后面都是啥啊?
弃剧了,后面剧情的走向越来越离谱
编剧适可而止,为了融合热点制作冲突,基本人设逻辑都不要了。。。
太焦虑了,拍得太阴暗了。我的生活已经够惨了,不想再看这种
看了几集就看不下去了。没意思,把各种各样的倒霉事安排在一个生小孩的女性头上,开心的事全都没有。这顶多是极端个例,绝大多数人的真正生活不是这样的,这就是贩卖焦虑,没意思,真的没意思,果断弃剧。
挺真实的 看着窒息 说矫情的大男子主义吧……
极度舒适了家人们 演技全员在线 倍速都没开
刚开始看新手妈妈演的确实很真实、可是越到后面方一诺就感觉疯魔了一样、 跟抑郁症无关,只要她跟肖路在一起就会变得自私自利、后面又剥夺了孩子的父爱、 现在为了救禾禾要打掉跟天华的孩子,要跟前夫生孩子、 这三观毁一地的剧怎么也让播、 太e心了、 直接知三当三、
想知道为什么出轨男有好结局
节奏太慢了,1.25倍速觉得慢、1.5倍还觉得快🤣秦昊和那个月嫂演的挺好的,着实把我气到了。任素汐那个妈妈的角色的分寸感掌握的不太好,不如让谭卓来演这个剧是《左右》的改编,说实话,没有《左右》看的舒服。
看了两集跑了,焦虑、致郁、恐婚恐育这些其实都没啥问题,但太刻意了,不是强加戏剧冲突就是现实主义的。希望是真的看到了女性处境的不易,不是当作一部作品的题材,看看隔壁《82年生的金智英》怎么拍的吧。
任素汐实在太像冯巩了。。跟秦昊毫无CP感,演技也挂不上档,流于表面,念经式表演。女主如果不是任素汐,也许还能再多一颗星。
以纪实之名行性别对立之实!不知道此剧受何方势力支配?!妄图洗脑中国观众继续搞男女性别对立,其心可诛!
制造焦虑的一部剧,看的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