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霞是个有革命热情和觉悟的,但她是个合格的党员吗?
应该不是。
首先高大霞没有学习的精神,几年下来还是个文盲;其次高大霞有贪污的行为,拿店里的钱,几集后都没有还,拿就不应该,不还就不仅是纪律问题,而是贪污了;再次高大霞竟然能去偷听组织会议,还不止一次,这是严重违反党纪!
再次高大霞好大喜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再次高大霞外行领导内行,这一点和她不注重学习有关,以至于外行领导内行而不自知;高大霞还有爱占便宜的习惯,任人唯亲,用私刑的情况,不细心,这个不细心直接导致把红肠里的名单切碎了。
这样的高大霞还不注重提高自己,怎么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党员呢!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革命者成长的剧,是部传播理想的剧,也是部引人重读《毛选》的剧。
(关于理解成长型角色参考了B站开心嘴炮10月14日那期;另外毛选真该好好读读)| 同时这也是一部让观众智商满满到想谩骂的爽剧(看的很开心,并有改剧本的冲动);还是角色颜值令人印象深刻的剧(剧中甄精细、刘有为颜值最“能打”,短脸高大霞很可爱,长脸方若愚有点正派)。
这里只简单说几点,自己记住的很少一部分,有机会重看时再补#剧照和#吐槽。
【主角方面】有一个事儿我不确定,似乎~额~女主是高大霞,可“真正的男主”却不是傅家庄而是“挽霞子”?
(第一幕是女主在马迭尔宾馆碰见特务挽霞子,最后一幕是被女主成功感化新生的方若愚。
)第一次看佟丽娅演的剧,感觉在处理高大霞这个角色上是比较成功的,表现了一种忠于革命事业且有主见(二者皆不动摇),彪乎乎却又可爱,往往是笨,但又粗中有细的喜剧形象(我简单看了一下,演员演过的剧有的是评分较低的,啊这)刘威饰演的方若愚也是可圈可点,我还真以为他是大连人,哈哈哈,有时候被高大霞欺负得太惨了,虽然可能不现实,但是效果拉满!
有一集特务麻苏苏骂方若愚还真是魏延,脑后生反骨!?
这个我简单看了一下,演员还真演过央视三国里的【魏延】,哈哈哈……
当激动的心情重新潜入【对剧集的回忆】许许多多大连的风物人言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衬衫叫挽霞子,吃饭叫逮饭,海麻线包子血受(血受,大连话好吃,这个海麻线简单查了一下,是一种海藻,好像挺好吃的)……甚至勾起了我对当年大连之行的回忆,买站票蜷坐在洗手台附近的我和父亲,海滩上升起巨大足球时的欢呼,不太会用闪光灯拍下的难看照片,寻找廉价旅店的窘迫,呛在鼻子里苦涩的土蓝色海水……或许是乔伊斯说的那种“鼻涕青”?
贯穿整部剧的其实还是作者【对大连的热爱】、【对苏联的回忆】、【对革命的热忱】,也许这是3种编剧最喜爱的要素吧。
(一)首先,大连丰饶的海产与得天独厚的历史社会资源,是他引以为傲的乡情(没查过这是小说改编还是直接照剧本拍的,我猜作者应该是大连人吧,或者与大连有过深刻的羁绊)(二)其次,大连与日俄的过往,也是作者对异国元素取舍的一把筛子。
对日本侵略者的恨,对苏联同志的欣赏,淡化了俄国殖民者的影响。
傅家庄多次使用的普希金的诗还有唱遍全剧的「莫斯科保卫者之歌」当属代表。
(三)最重要的是,作者对革命的理解。
其中有两大名场面:(1)高大霞蒙冤被关押在苏军警备司令部而又得不到牡丹江方面的证明时,她对傅家庄的倾诉;(1)误以为高大霞死后,方若愚对麻苏苏假革命的排山倒海般的批判。
此外话剧白毛女的slogan「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也奠定了革命故事发生发展的基调。
其中揭露【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名场面至少有这几个:(1)方若愚几次被以亲近的人要挟做任务,而在一次抱着翠玲上床,而放弃解开腰带坐在地上抱头痛哭时;(2)女特务大令怀着刘有为的孩子被追杀而与甄精细生死别离时;(3)在医院甄精细被他深爱的姐姐麻苏苏勒死留下遗言时…… 同时,【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是这部剧与高大霞并行的重要线索,方若愚对我党理念的逐步接受,既有拉力也有推力,革命者为人民事业的牺牲和奉献在把他拉向新中国,国民党特务的残暴行径在把他推向正义的高大霞,毛泽东思想和深沉的父爱在不断感召和催化方若愚的新生。
作为个体的人被七情六欲所支配是正常的,作为革命集体一份子激情澎湃、忘我奉献亦是合乎情感和理性需要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庸的,只有肩负家庭、民族和时代的使命才能【对抗虚无、超越平庸,进而走向伟大!
】高大霞是久经考验的战士,是千千万万个成长蜕变的革命者的缩影。
我辈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降生,在日益强盛的国家中成长,在新时代吹响的号角声中立业,这样做一个幸福 的人,做一个为人类解放奉献的人,做一个永远年轻的革命者! 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人世间最美妙的情感都是革命者永葆青春、拥抱未来的法宝!
革命者永远年青!
最后,贴上剧中引用「茨维塔耶娃」诗的剧照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共享无尽的黄昏和绵绵不绝的钟声。
在这个小镇的旅店里——古老时钟敲出的微弱响声像时间轻轻滴落有时候,在黄昏,自顶楼某个房间传来笛声吹笛者倚著窗牖,而窗口大朵郁金香此刻你若不爱我,我也不会在意在房间中央,一个瓷砖砌成的炉子,每一块瓷砖上画著一幅画:一颗心,一艘帆船,一朵玫瑰。
而自我们唯一的窗户张望,雪,雪,雪你会躺成我喜欢的姿势:慵懒,淡然,冷漠一两回点燃火柴的刺耳声。
你香烟的火苗由旺转弱,烟的末梢颤抖著,颤抖著短小灰白的烟蒂——连灰烬你都懒得弹落——香烟遂飞舞进火中。
哈哈😃看了抖🎶的小视频,来追剧。
以为是像地下交通站一样的搞笑抗战剧呢。
但是吧,搞笑就是一段段的。
像编剧的水平,在及格线附近来回串游。
大霞同学经常给人一种脑壳有包的感觉。
对不起😃是又气又好笑。
老姨和老姨夫的交锋真的很精彩。
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对白上。
现在的主旋律片都会直观的植入共产主义观念。
剧里通过两人多次针锋相对的争执,探讨了国民党的兴衰、共产党之所以发展壮大的原因。
……也许编剧是想反映,无数个莽莽撞撞没有斗争经验的小人物,因为一个信念,坚持下来,打败了那些自认受过西方高等教育、有着先进理念的大人物🌵其实,我就是来看个乐呵的。
不必较真,快乐你我他!
😃
霞光这部片子,可以定义为喜剧谍战片。
不要动不动就骂,你也要理解它里面的自成逻辑。
编剧导演也是花了不少心思,作为下饭剧可以达到水准。
当然要和头部谍战剧相比,就过了。
事实上,它本来也不是这个定位。
综合起来,我觉得给个七分差不多。
然后非要我凑字数,就不对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哈哈哈哈哈哈
难道我们的谍报员一定要很精明、反侦察能力很强,就是成功?
像段迎九、高大霞这种的反而是最接近真实谍报员、情报员的生活、工作态度的,却被受质疑?
这说不通的。
我们看惯了燕双鹰、看惯了神剧,以为特工、情报员就该如此。
但是,要看到,能像戴笠、李士群这样的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毕竟是少数。
所以,这种剧有它可取的地方。
而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评论那个时代。
逃离学校的逼迫后,我就很少组织五百字以上的文章了,早前学习时,老师硬从一边耳朵塞进脑袋的作文技巧,早就从另一边耳朵出来,又统统还给学校了。
但《霞光》最后一集看完,关上手机,我舒展在床上,看着天花板,除了空落落的感觉以外,还生出些许悔意——如果我九年义务教育都用来写作文,那么我今天至少能写出更精彩的剧评,好好夸一夸《霞光》这部电视剧。
看到4.2的评分,我十分替导演鸣不平。
说实话,其实我也不必如此,因为能拍出这种剧的人大概深知自己的作品的优点,对于“神剧”之类的,不是意见而是诋毁的评论是不必在意的;我更是为时代而担忧,如果说是有些人暗地里压低评分那我还不觉痛心。
可是如果竟是大众不能欣赏这部剧,那我会觉得这实在是大众的悲哀——毕竟这是一部拍给人民群众,也就是普普通通的中国人,看的影视作品啊!
可是,我为什么要,又凭什么能,为这些大众而悲哀?
他们是否能够,又是否愿意,理解我这悲哀呢?
那么,好吧,我就只说一说我看到的霞光吧。
1. 人物塑造《霞光》人物形象丰满而立体,扎根生活。
在这部剧里,人物不是为情节,中心思想服务的符号,而是现实生活的提炼。
高大霞、方若愚、杨欢、袁飞燕、刘曼丽、刘有为等等,都是个性鲜明的形象。
我们就用高大霞来举例吧。
爱情方面,作为一个三十岁的单身妇女,干了很久革命但是“个人问题还没有解决”于是高大霞有些“恨嫁” 。
对于爱情她有质朴,实际且成熟的认识。
当遇到喜欢的傅家庄时,她大方的表示可以和他在一起。
这种坦然的表达体现出勇敢和踏实的特质 ;面对老战友万德福的追求,她同样也有“找个人踏踏实实过日子”的考虑。
这种非常写实的情感描写在我看来是一个突破。
当过包子铺掌柜,参加过放火团革命,使高大霞成为一个“混得开”的社会人。
她面对社会,有着很成熟的接触方式。
这体现在她同其他人物的交流上。
对于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社会关系和性格特点,高大霞都有着自己的应对方法。
看着她和麻苏苏家长里短,看着她初次到文工团发表演讲,在台上落落大方的讲话,看着她对方若愚敲山震虎的威慑,我产生了一种佩服的感觉。
我在想,工作中,生活中,如果碰到这样的女孩,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
她有乐观开朗的性格。
她很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总是开心地,有干劲地生活。
在厨房忙上忙下时她能和大家有说有笑地干活。
在文工团当指导员时,给大家讲故事,调动大家的工作情绪。
她果敢且坚定。
盯上了方若愚,她就毫不松懈,敢于正面和敌人对峙。
试图拆穿特务方若愚的行动中,即便多次被狡猾的方若愚蒙混过关,对于自己的判断仍然十分坚定。
她的性格中有着十足的韧劲,即便被内奸陷害,被组织冤枉,没有组织上的任务,仍然为了革命的信念,坚持盯住方若愚。
面对身份证明政治材料被调包的困境仍然表现得很积极。
走出迷惘后,仍然保留住了自己的信念、初心。
在经历了生死考验后,她领悟到,她“干革命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
”她重义气,容易冲动,有些马虎,这些性格弱点让她数次造成危机,陷身危险。
比如出于情义安排刘曼丽和刘有为进组织,结果被国民党利用。
或者当方若愚露出马脚,就急冲冲地上去对质,结果没能抓到现形。
可也正是这些特点,让这个形象更加接近于生活中的人而不是一个英雄符号,也更能让人共情。
2.人物形成社会关系本剧不单单描画了饱满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聚集在一起,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社会关系。
《霞光》的一大特色,在我看来,就是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将不同人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表现得极为生动。
从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观察到。
比如观察麻苏苏对二姨、老姨夫、大姨、大令、甄精细的不同态度,就能大概知道,大连的地下国民党的组织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比如看文工团团长老邢。
对于不同首长到文工团视察,老邢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这就体现出了共产党内部等级关系的不同。
又如,当杨欢表演出错时,老邢说“你能演就演不能演就滚蛋!
”对袁飞燕却一直很好。
观众就不禁会想袁飞燕是文工团的台柱子而杨欢则是个可有可无的“受气包” 。
再入高大霞,刘曼丽,刘有为,高守平等家人之间复杂的亲情友情。
高大霞和傅家庄之间有趣微妙的上下级关系和友情、爱情。
仔细品味这些人物间的互动,这些“人情世故”,我们可以很明白地体会到社会关系的样貌。
而通过一些事件的安排,波折的情节就可以在这些人物关系中自然而然地发生。
3.多样的主题成就作品的高价值在我看来,有了以上两点,足以创作出成熟的表达。
但是,一个电视剧真正的价值体现在所表达的思想。
就像我们看郭敬明们的小说。
描写手法再高超,用词再丰富,书再精美,传达的却是拜金、谋利等等负面的思想。
那对我们的心灵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部剧的思想非常的平易近人且积极。
在这里,我不想重复地说有关闹革命的思想了。
因为同类作品都有提及。
我想说的是,这部电视剧,拆分来看,同样是多个充满意义的小故事:例如,袁飞燕和方若愚的父女情节 ;大令、刘有为、甄精细之间的爱情虐恋;甄精细和麻苏苏之间“报恩”故事;苏联革命者安德烈在中国的爱恨遭遇等等,能把这些小故事成功地融为大故事,或者说,讲好大故事里的小故事,且每一个故事都有,接地气又深刻的主题思想。
我觉得这太厉害了。
在这里我想着重说杨欢和刘曼丽的故事。
它让我十分动容。
刘曼丽是一个寡妇,很命苦。
娘家死了,嫁入高家。
公公、丈夫杳无音信,小姑子高大霞去闹革命,于是她拉扯大了小叔子。
终于等来了丈夫的死讯。
这既是悲痛,又是解脱。
后来她邂逅了杨欢,这个文工团帅小伙突然出现在她的生命中,给了她从不曾有过的爱情体验。
让这个操劳的,有些世故的,不很见过世面的小妇人的心中点燃了火焰。
她仿佛获得了新的生命,她开始看爱情小说,沉浸在主人公的爱情中,对未来充满憧憬。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那将多好。
但是杨欢竟然是国民党特务。
他做的一切不过是逢场作戏。
甜梦,碎了。
而刘曼丽心中充斥着爱与恨,推动她找到杨欢当面对质。
她想骗杨欢饮下毒酒,和他同归于尽,但是却眼睁睁看着这个可恨的偷心贼将锋利的匕首插入自己的胸膛。
生命的痕迹从她的眼中消逝了,她最后一句话是“你一直都在骗我,根本就不爱我”。
是啊,爱的追寻与幻灭……我看到这里时,思绪万千。
被这个女人的爱与恨感染了。
但是表达能力有限,无法言尽我的想法。
谍战题材是市场上司空见惯的,但是这部剧也保有了自己的特色,我在上文已经讨论过了。
而且,讲述的又是熟悉的东北生活,东北战争历史。
我其实也希望国内的电视剧在题材方面能推陈出新。
在拍摄方法能有所创新。
不过能看到这样的剧我已经很满意了。
总的来说《霞光》这44集,人物塑造丰满,复杂的人物关系被描写得明晰,情节波折起伏扣人心弦,有感染力。
也用充足的时间表达、探讨了深刻的问题。
我很喜欢这部剧。
为了拉高分数,我给它打10分。
在我的心里它应该是8.5分或者8分,至少7.5,不能再少了。
我认为,导演和演员们都出色地完成了工作。
十分希望能更多地看到这样的电视剧。
我觉得4.2的评分说明大多数人没有能发现这部剧优秀的一面,或者明确地说,就是大家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可悲么?
我不想为别人感到可悲而同时自己仍然是可悲的人而不自知。
可悲只是一种情感罢了,也许人人都是可悲的。
那么,就这样吧,通过这部剧,我了解了一些历史;理解了一些人际关系,社会属性;受到了一些高尚品格的感染;看到了一些虚构的又真实的爱与恨。
那么,就这样把。
本来是作为谍战剧看的,看着看着就跑题了,谍战剧的惊险刺激与这部戏无关,东北的诙谐幽默慢慢占屏,这整个一乡村爱情,全剧的人除了副政委不搞对象,其他男女几乎都在搞,甚至连反派大boss大姨都苦追女主大侠,女主则活脱脱一个女版谢广坤,就是一个混作死磕。
而反方的丁嘉丽和刘威,这对儿活宝则演绎着谢大脚和长贵的地头儿炕上笑话,兼有精细鬼的打诨儿,精细的出场笑死了,开始以为是星爷的无厘头,后来变成了特务版的刘能,大小配角搞笑火力全开,什么玉田刘英香秀宋青莲东北F4们开始粉墨登场,开始前十几集低智商看的怒火中烧,从17集开始渐入搞笑的佳境,基本就是看一段笑一笑,如果真闲的蛋疼的话,这部戏还可以一看,至少还可以填充屏幕喜剧的空窗期,至于什么谍战逻辑之类的就不要渴望了,而独具大连特色的风土民情是这部戏的亮点,炒闷子,海麻线包子,要是还有鲅鱼馅儿饺子卤皮皮虾一起歹,这舌尖上的大连算是齐活儿了,作为曾经在大连生活过的本人来说,对大连喜欢的不要不要的,这部剧看的很亲切,女主可千万别再说大连话了,听得耳根发红,那叫一尴尬。
电视剧霞光就是烂剧!
电视剧霞光就是烂剧!
电视剧霞光就是烂剧!
电视剧霞光就是烂剧!
电视剧霞光就是烂剧!
电视剧霞光就是烂剧!
电视剧霞光就是烂剧!
电视剧霞光就是烂剧!
电视剧霞光就是烂剧!
电视剧霞光就是烂剧!
电视剧霞光就是烂剧!
电视剧霞光就是烂剧!
电视剧霞光就是烂剧!
电视剧霞光就是烂剧!
电视剧霞光就是烂剧!
这部原名叫做《高大霞的火红年代》的电视剧,重新命名为《霞光》在中央八套播出。
一开始真没觉得怎么样,越看越砸出味儿来了。
什么味儿?
纯正的海蛎子味!
各种大连街非常熟悉的地名,例如寺儿沟、桃源街、西岗,还有电车、海麻线包子,许许多多的大连元素太熟悉了,太亲切了。
尤其是昨天的剧情反复提到一个地点桃源街连胜巷39号。
我好事用高德地图上网一查,还真有这么个地方,一模一样的街巷名儿。
赶快上网查查这是哪位编剧,这么写实,这么了解大连!
哎呦我去,不查不知道,一查原来是他。
谁呀?
原大连晚报icon的文娱部首席编辑,《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编剧郝岩。
要不我说这部剧的男主角怎么叫付家庄呢!
就在我家附近,这海滨浴场老有名了,从小就在这洗海澡。
和电视剧《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中的男主角夏家河有一拼,属于一个系列的,都是大连知名海滨浴场的名儿。
说回昨天的剧情,这高大霞真的是一个女中豪杰,真是大侠,自己一个人就来实地探访连胜巷39号。
结果就被戏称为方若驴的特务头子,代号“大姨夫”盯上了,摸黑把她打晕就拖进了一个房子里。
并且拿个袋子把她套上头,还弄个破布头把她嘴塞住了。
在这千钧一发之时,这屋子里的主人带着两个人来看房了。
这把方若驴吓得赶快出来装着也是来看房的。
在这个节骨眼儿被打晕的高大侠醒了,跌跌撞撞的逃出了院子。
方若驴发现高大侠跑了,赶快回去和他的上级麻苏苏汇报,瞅瞅这个名起的多么具有大连味儿。
丁嘉丽演的这个女特务,平常看着挺搞笑并不狠,没想到这里完全黑化了,立刻来到了刚刚那个房子,敲开房门一刀就把房主给扎死了,灭口了,那凌厉的眼神和狠辣果决的动作,真的令人齿冷,不过咋看都有一种想笑的感觉,要不很多人说这不是谍战剧而是搞笑剧,确实挺好笑。
今天午休好事,特意来这里实地探访来很容易就找到了连胜巷,没找到39号,找到了41号现在是楼房。
顺着连胜巷与桃源街交叉口往坡上走,里面豁然开朗,上坡里边是成片的居民楼,如图2与图3所示。
而图四是我昨天查地图的截图所示。
我觉着好看特意到网上去回看第一集,方若驴“老姨夫”在火车上不经意的骂了两句,“丧门,倒霉旋!
”我一听这两句啊,哎呀妈呀,太生活化了,太写实了,太好笑了,太真切了,无法形容了,立刻就get到我的笑点了,反正我作为大连人,爱看~乐意看~想看。
要不是我这屋电视现在收不到大连台,去年就应该能看到了,真是可惜了了看晚了,去年的时候播出了在大连台。
大连电视台二套还专门做了专题的介绍,如图6所示。
最近这部剧在头条刷屏了,你看了吗?
你觉得这部剧怎么样呢?
欢迎来评论区一起说道说道。
非常好玩!
包袱摔得噼里啪啦的,佟亚丽这东北姑娘内心细腻表面‘彪呵儿’的,尤其是装傻充愣演得到位。
其他演员也选的挺棒的,丁嘉丽、刘威,不愧是老戏骨驾驭这种诙谐剧照样游刃有余。
佩服!
很喜欢,开头时候以为是谐剧就没太上心,因为也没别的剧,就多看了两集,没想到越看越好玩,因为刷新速度的原因,看完一遍又看一遍,一遍比一遍好看。
呵呵!
甄精细装窃听器这一段儿让我笑屁了。
这包袱做的多好!
要不然老姨就漏了,结果让甄精细这一发‘彪’,结果偷听了火烧店夫妻俩的悄悄话哈哈,好玩。
这部电视剧从改编,导演到演员真是绝了👍️👍️真的达到了‘剧、导、演’三位合一。
高大霞本来是个没文化,彪呵儿的,还有点偏执的东北老娘们儿,给佟丽娅这么一演又别有一种味道,说不出来,却又那样的,唉!
有句俚语叫:狗揽八泡屎。
好像就是这个样子。
编剧把她写的像只八爪鱼,到处都有她,有她就有事儿,哈哈,这真叫一个绝了!
好,好,好!!!
总体感觉是部韩剧。
很好看。
结尾也不松。
万德福是大姨还真没看出来,成功!
👍️44集高大霞、麻酥酥、大姨、晚霞子嘴斗也不错,条理清楚交代的不局促,看着也不牵强,不容易。
👍️
一部诙谐的谍战片.虽然有点搞笑.但可能更贴近生活.其实搞谍战还不是像躲猫猫差不多.世间那有那么多高大上.还行.可以去看一下.
毛卫宁你怎么拍神剧?
有点……神经兮兮的。说好的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抛头颅洒热血呢?就这……好儿戏!
还行 主题曲很有意思 交响乐mix民乐唢呐 很适合高大霞 将理想落地到柴米油盐中
三星给佟丽娅。
後面幾集劇情進行的有點不合乎實際,沒有起到整劇高潮的效果。佟麗婭飾演的角色缺少深入敵後應有的淡定。
虽然很没有逻辑,很没有智商的样子,但意外上头,太搞笑了,妥妥的喜剧没跑了
剧情有点偏喜剧了,高大霞有点二,刘威和丁嘉丽演的有点夸张
共产党员如果这样 新中国就没法成立了
佟丽娅演戏也是只会瞪着大眼睛,强行喜剧,不伦不类。以前没觉得佟丽娅演技这么烂,可是这两年主演的剧也是一部不如一部,爱的厘米4.6分,完美关系3.9分,明天我们好好过3.9分,这演技是真的辣眼睛。
佟丽娅为啥最近老演这种类型的角色呢
这是我看过的最东北的谍战剧,里面每一个人物都带有浓郁的东北式虎劲,一各个都彪的不行,作为地地道道的东北人,我表示里面的情节确实有可能会发生,东北人很多人真就这么虎
总的感觉比较满意,不过特务基本靠失误才暴露,每次暴露都让我公安大吃一惊。有些搞笑,当然,这是喜剧片。
大女主抗日神剧,佟丽娅你缺钱吗?
辛苦一些黑子了,红专剧也有人跟来黑。。。
我妈说挺好的
还可以的,搞笑谍战,能看下去,这两年疫情,大家特别需要多笑笑
还可以
高大霞的其实就是一个平凡的邻家大虎妞,但她对革命信仰的坚定又让她成为了不平凡的人,平时对自己糊里糊涂的,但只要遇到和革命有关的事情一点都不含糊,第一个冲上去,就算遭到质疑也没有一刻动摇自己的内心,这就是小人物的不平凡吧
虽然五毛特效➕离谱儿的服化道(过于现代了甚至感觉就是现在商场卖的羊绒衫),但是不得不说差片子才能凸显好演员,比如刘威丁嘉丽,对于台词节奏,情感表达,都非常到位,剩下几个配角也不错,基本都在线,相比之下,两个男女主角反而显得拉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