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演艺派和方法派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概念吧,演艺派就是把自己活成即将演的人,而方法派更像是将角色和自身的点结合而演绎出来的角色,号称方法派的大叔,其实是个演艺派,而看似演绎派的爱豆最后俨然是一个方法派。
有时候感觉这两种方法其实在某一个点可以共通,出戏了是方法派,未出戏的话就是演绎派。
两位演员的演技都很优秀,大概会在N刷。
🤔🤔
很久没有写过影评了。
一个是懒,一个是仅有的才思好像也渐渐枯竭。
今天之所以能舔着脸来写上一写,也多半是昨夜的失眠导致的精神恍惚、头脑发热罢了,哈哈。
上周连续一周的熬夜加班让压力值骤增,急需一些那啥点的片子泄泄火(喂!
)这可是我自己在影单列表里扒拉好久才挑选出来的~看海报就超有感觉,一眼就能了解的老戏骨×鲜肉设定🌚起初只是在b站看的cut,OMG!
差点因为失血过多死掉,躺在屋子里一直大声傻笑,我妈以为我睡眠过度不足诱发了神经病233朴叔的演技自不必多说,小鲜肉的扮演者吴承勋演技也超乎我的预料。
进入爱情线后,大叔表演的核心是展现爱欲和理智的撕扯,是对入戏和现实间分寸的把握。
这部分没啥好评价的,因为prefect。
中年男子的欲望含蓄压抑,在年轻生命火一般的攻势下,溃不成军。
小哥哥虽然是新人演员,不过有不少的话剧基础,很多地方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纯情又性感,散漫却赤诚。
一个从少年时期就被禁锢自我的爱豆,内心焦躁着,渴望着,胸中犹有困兽。
前一秒还"老子管你"的玩世不恭,后一秒就在前辈method的炮轰下,顷刻入戏。
何谓真假?
戏剧和现实的界限又在哪里?
大幕拉开,我进入这个角色,体验他的情感;大幕落下,我回到我的躯壳,可心中暗涌为何久难平复?
此时此刻,我,是谁呢?
评论里很多老师说这是无数《霸王别姬》翻版中的又一部,无特色,也没学到精髓。
其实我觉得不然,《霸》的主题要比这一部深邃复杂的多。
那是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下,讲动荡历史对人的戕害。
那种人戏不分是被迫而无奈的。
程蝶衣的世界,没有自我,只有虞姬。
而《method》,怎么敢和这种庞大的作品比肩?
它的剧作定位就是小情节,甚至都不是讨论同性问题,只是对“方法派表演”对人精神和情感上的影响进行了一次探幽。
当然,影片剧作上的硬伤也不能忽略。
看过的人应该都能感觉到两人感情线进展的突兀。
我自己印象很深的有两点,第一个是英佑被前辈的演技shock,继而突然开始认真对待演戏。
这里实在转变的太硬,如果可以单独给英佑一个场景,铺垫些心理变化的过程肯定会舒服很多。
另外一个很明显的是两人从天台下来后,英佑很快变得不怕聚光灯并进入角色。
讲真,刚才还因为灯光过敏暴跳如雷,就因为哥哥的安慰马上万事OK,可可爱爱,这😂......从相对宏观的角度来说,两人感情升温的部分压缩的实在有点过头,连着四五个场景都是突突突骤升,如果有空间震荡一点会顺畅很多,也会让情感更有余韵。
上面提到的剧作问题,应该和制作周期也有很大关系。
看了相关的纪录片,这个片子前期才花了18天拍摄,估计预算不是特别够😂80分钟的片子确实很难做到起承转合都完美,成片里的每个场景也基本没有废笔了。
前期的压缩应该是为了最后的戏剧留下足够的时间,不得不说最后这场戏中戏太踏马过瘾辽!
朴叔不说了,小哥哥好生牛🍺!
不知道为何后来很少登陆大银幕了,年纪轻轻真的很赞的演技。
这场戏中戏,现实和戏剧两个层面上的冲突都达到顶点,宰夏不断的从戏剧中抽离出来,害怕英佑发疯杀了女友。
而英佑,却真的做到人戏不分,把自己揉碎,献祭上了灵魂。
绳子旁边的安全锁被锁空的时候,心也跟着空了。
是这样殒身的爱呢,执着到病态,热烈到自焚。
英佑或singer,这个表情极致痛苦的男孩,到底是谁呢?
也不重要了,是吧。
难以控制,不可捉摸,人类的情感还真是有趣啊。
我想如果能再多给20分钟,把该铺垫该深入的都加上,这个片子一定能上好几个梯度。
这种主题,虽然不新,但讲好了却永远动人。
只做到现在这个程度稍微是有点可惜的呢。
写到最后,真的表白两位主演。
猥琐的本人承认,一开始就是见封滚来的。
给四星这个分数,确实有因为颜和题材的私心。
因为两位的表演太完美,第一遍除了鸡血竟然毫无思考🙂。
但是鸡血过后,内心的空虚感逐渐弥漫,后劲越来越足。
落下帷幕,丢掉断指,那场疯狂的情事,好像从未发生。
最后的最后,经过几天的了解,因为处在的人生阶段相似,所以稍稍能体会到承勋小哥哥一路走来的感受。
希望你得你所得,越来越好。
也捎带脚同祝又老了一岁的我自己。
写在生日前夜但拖了n天才写完的影评完
其实电影故事核心并不新颖,戏中戏,《霸王别姬》的走法,而且感情来的太突然总有种那个地方被cut了,我一开始也只是被BL剧情给吸引但是电影后期慢慢能开始察觉导演的视角并不是想单纯的拍一部BL,她甚至没想拍BL,她对准的就是电影名字method,表现的极为克制。
两个男性,在话剧的练习感情交融中,方法派演员内心的靠近,甚至超越了性别,人包括心慢慢都入戏,而最后被现实狠狠打击后,有出戏的可也有入戏情深的,留了余味给观众。
电影总体流畅,也有很多细节处理的很极致,比如眼神,初次见面后英佑对宰夏女朋友一眼又一眼的关注,看似充满兴趣,但细致观察会发现他是在试探在观察,后来阳台上,宰夏女朋友和宰夏讲诉两人的爱情故事时,他的眼神也一直锁定着宰夏女朋友,眼神看似深情,像对女友充满兴趣,但又仔细看英佑的表情,看微微的嘴角,有点嘲讽有点疑惑,他其实在侦查这个女人,疑惑这个女人有什么值得宰夏喜欢的,在第二天和宰夏女朋友对戏的时候他的眼神还是直愣愣锁定着这个女人,然后他重复了那句台词,“我讨厌孩子们和狗因为他们总是毫无理由的得到爱世界上的爱是有总量的”讲完眼神又立马盯着宰夏女朋友,走之前还摸了一下雕塑,从这开始英佑已经确定了想要得到宰夏的心。
女友的眼神也值得赞扬一开始就对宰夏和英佑的关注,一直看着两个人的互动,隐晦的点出了宰夏的过往。
还有可以提的细节就是这个雕塑,三个情感纠结的人都触摸过这个,英佑第一次去宰夏做客,看见宰夏摸了雕塑,英佑走之前摸的雕塑,最后摔碎的雕塑,都是心境的表达。
最后最赞的细节就是笔记本,宰夏的笔记本,女友翻其恐惧男友的爱情,英佑后面把这本笔记本带给宰夏叫了声“前辈”,绝望充满试探。
其实电影的海报也很有意思,英佑直视镜头,宰夏回避镜头,就像他们两个,英佑坦荡偏激,宰夏隐晦压抑。
看电影的过程中最后我内心真心希望两个人都死了,然而没有,也因为没有后面的结尾给电影更加添彩。
其实我最想聊的是他们两个的感情戏,借取了《霸王别姬》的核心。
英佑一开始是完全对宰夏戏剧没有兴趣的,而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个很明显,那场对戏,宰夏受不了英佑的散漫,猛地把英佑来出来,把英佑带入了情绪甚至流泪,然后潇洒走人。
让英佑对宰夏产生兴趣疑惑,也产生了对演戏的兴趣。
而英佑本身因为公司因为爱豆的身份压抑空虚,被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宰夏吸引,慢慢填补了生活,他也有可能喜欢上宰夏有入戏的一部分,但肯定是辅助,他也是先因为对宰夏感兴趣才接触演技。
而宰夏呢,他对英佑产生兴趣肯定有因为与宰夏相处的愉悦和宰夏的闪光点,但是还有个很重要的细节,在宰夏女友和宰夏在海边吵架的时候质问的那些话很有意思,“我了解你吗?
那些杂乱粗陋的事情吗”“每次一有作品,就完全投入进去”在回想一下连英佑都还没确定感情时,宰夏女友就在不停的关注宰夏和英佑的互动,仿佛在确认防止什么。
宰夏的感情很大一部分就是入戏吧。
两个人都入戏了,但正如海报一样两个人的性格不一样,他们的结局也不一样。
从英佑为了宰夏会熬夜把书背出来就可以看出他是个很偏执的人,英佑是真的义无反顾对宰夏投入爱意,他希望全世界都知道他的爱情,他热烈的像烟花,也正当他听到宰夏说了句这是演技,他真的差点奔溃了,他不信也不敢信,他拿着刀,他摔碎雕塑,他扔给宰夏笔记本试探地吓宰夏,他在话剧演戏中的那一句句台词那一段段的呐喊都在确定宰夏的心,可是看着宰夏出戏他高兴又不高兴,我想他没系安全带的时候是真的绝望到产生自杀的念头,而在话剧结束的那片黑暗中,他瘫在舞台上,没死,他应该是在那段黑暗时间里绝望了明白了出戏了,出戏,可是他现实中也早就爱的绝望。
他对宰夏说“我是完美的singer,你却不是好的walter”他可悲地在演技上超越了前辈,成为了真正的singer,但这并不是他要的,他要的人放弃了他,最后车上,他的眼神麻木。
而宰夏呢?
一开始我也以为宰夏只是入戏,可是在戏剧结束后他看到地上的手指低身下去在要碰到的时候又不敢捡,在电影的最后看着女友的木然,眼神中丝毫没有了生气,被女友木然的牵走,不反抗也没回应,我知道宰夏其实也早就爱了,他戏中戏外都已经爱上了,这次和之前都不一样了,但他不敢承认 害怕确定 懦弱...singer爱walter爱得变态。
英佑爱宰夏爱到偏执绝望。
宰夏爱英佑晦涩压抑。
观众散场,英佑被欢呼恭喜出剧场,宰夏被女友牵出剧场,话剧落幕,singer和walter永远留在舞台,而英佑和宰夏只剩躯壳。
我讨厌孩子们和狗因为他们总是毫无理由的得到爱世界上的爱是有总量的。
一开场,整个话剧剧组的人都在等小鲜肉偶像英佑。
而他独自倚着楼上的栏杆,不想接经纪人的电话,默默看着楼下如热锅上蚂蚁、如无头苍蝇一般找他的经纪人,以及追着他盲目跑来又跑去的那些少女粉丝……他也并不是调皮,故意恶作剧,或者能从中得到快感,仿佛都不是。
他只是想置身事外。
一脸的冷漠。
你看,那些热闹都是他的,但其实热闹都是看热闹的人认为的,与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一刻可能是他这一天中最不被打扰的一刻了。
下一刻就被扔进新的剧组了。
有了流量的就想要得到演技上的肯定,有了演技的也希望自己可以更红,这是娱乐圈的明规则。
吴亦凡挤破了头要去演王家卫的《繁花》,范冰冰抢角色也要演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同样的,刘烨金马影帝之后也还是眼红陈坤、周迅拍电视剧有那么多粉丝,于是演了海岩的《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都是各有打算,各取所需。
偶像小鲜肉英佑就算粉丝无数,也要“屈尊纡贵”来演话剧,而实力男演员李宰夏就算在舞台上演技再好,也要“屈尊纡贵”和小鲜肉同台竞技。
大家起先都看不上对方。
演话剧对英佑来说不过也是众多走过场的工作中的一件而已,他并不会因此更用心。
所以一开始他一切演绎都流于表面,总是进入不了角色Singer的内心。
这也让李宰夏越发看不上他。
但是就算看不上也还是要一起对戏。
甚至,在这出叫做《Unchain》的戏里最亲密地相爱。
突破来自李宰夏的突然爆发,他突然之间Walter上身,给予了英佑刺激,让英佑在莫名其妙之下居然流下泪来。
让英佑如醍醐灌顶突然明白了舞台真正的魅力,李宰夏真正的魅力。
那也是英佑走进李宰夏的开始,从那一刻开始,小傲娇就这样要慢慢变成一个小忠犬了。
李宰夏是方法派演员,所谓方法派就是演谁那就先成为谁。
就像罗伯特·德·尼罗要演《出租车司机》,他就真的去开了一段时间出租车。
而这一次,李宰夏要和英佑在舞台上演一对同性恋人。
或者起先是李宰夏主动接近英佑的。
和他一起去市场挑道具,在他的手上比划……两个人深夜喝酒聊天……当大家都对小鲜肉初演舞台剧表露出自然的看不上(虽然前不久李宰夏也是这样的态度),李宰夏去安慰英佑,帮第一次上舞台的他适应灯光……然而真的走到爱情那一步,一定是两个人的相互配合,彼此合拍。
英佑也开始对李宰夏主动起来,比如拍宣传照时主动要求光着身子合影,在他耳边说:“结束了一起走”……在李宰夏深夜难眠回到剧场时,发现英佑竟在台上等着他,对他说:“我有多期望你能来。
”……在李宰夏跑步的地方等他……所以车库中的那一吻我倒不觉得突兀。
吻之前,李宰夏还问英佑:“你是Gay吗?
”如果这只是李宰夏表演的方法派,他不会问出这么“出戏”的一个问题。
然而爱情的魅力不就是出戏,就是失控,就像之前李宰夏和英佑对戏不小心弄伤了他,老戏骨的他也已经不能自如控制自己,这便是感情的吸引人之处啊。
而英佑的回答是:“不是,我只是喜欢哥而已。
”这个回答成为压垮两人之间试探、矜持与压抑的最后一根稻草。
之后的走向自然开始遭到现实的打击。
正当红的小鲜肉,英佑身边的人怎么可能允许他沉浸于和一个大叔谈同性恋情?
而李宰夏是有婚姻的。
方法派的问题在于就算再深入体验角色人生,然而戏总是要落幕的,角色死在戏里,演员的人生却那么长。
就像同性恋情,开始时如梦似幻,没人想到在现实世界会有多么难以为继?
收尾又会是如何的仓皇狼狈?
记者会前,英佑去找李宰夏,他本以为李宰夏会和他站在一起共同承担这段恋情,这或者是他想到最好的方法了。
然而李宰夏选择了在记者会上表示一切都只是演员的“方法派”而已,就是一次演技的演习,否认自己的真心。
是两个演员业务的切磋,而不是相爱。
这样的否定成为对英佑最大的伤害。
好了,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感觉到被骗被伤害的英佑因爱生恨,亦或者是一种顺水推舟的成全,制造了现实里和舞台剧中一样的情形(假象)——你李宰夏不是讲究体验的方法派么?
那就让你完全沉浸于和舞台上角色Walter一样的人生,让李宰夏以为英佑绑架了自己的妻子,于是受到刺激,迸发出最厉害的演技,两人都在舞台上献出一段最激烈和最完美的表演。
说起来也是讽刺啊!
真心无法得到成全,只能假意(表演)不留遗憾。
你用方法派赢得了我的爱情,那我只能用爱情赢得你的方法派。
公平吗?
我们都有得到和失去。
只不过,你想得到一出好戏,结果得到的却是畸恋;而我想得到爱情的,结果却只得到一场演技。
没有人能分出轻重输赢,因为戏里也是人生啊,而人生亦如戏。
我们的对手戏就此演完了,我回到我的生活里,你回到你的生活。
就像爱情逝去,只能分手,别过,相忘于人海。
只是,不知道有一天李宰夏看到那一截手指的道具,会不会想到曾经切肤地、人戏不分地爱过英佑那样一个男孩……
翻了很多评论,发现想法都很小女生,幼稚天真,说他俩是爱情,还要为他们伤感。
在我眼里电影里的他俩不过是一时被欲望和冲动蒙蔽了双眼,说白了就是出轨的刺激,根本没有谁爱上谁。
还有人不理解怎么就突然互相爱上了?
我跟你讲,这根本不是爱,这叫欲望。
因为那种被勾引的欲望根本不需要铺垫,都是有魅力的人,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者一次身体接触就会来感觉。
没错,就是性冲动的感觉。
只不过一个被吸引,一个被勾引。
本能和性欲在作祟罢了。
谁都喜欢那种背德的新鲜感和刺激感官的心动,无非是荷尔蒙在发出指令让身体行动,他俩其实谁也不爱谁,只是想拥有那种热烈的、新鲜的、强烈的两个人在刚认识时互相感兴趣互相吸引的初始欲望罢了。
你让他俩自由自在爱上一年试试,这种新鲜感的欲望也会消耗殆尽,不过是女友的遭遇罢了。
说到底还是欲望而已,没必要讴歌成悲壮的爱情。
电影唯一的亮点也就是让我发现朴叔真的很会吻,演技吻技过于牛批罢了。
就算我是朴叔铁杆疯狂迷妹我也不想给高分,这电影剧情衔接太一般了,三星给演员演技和那段性张力极强的吻戏。
看片段的时候让人内心翻涌,但整剧有点赶,感情培养的太快,又结束的太快,只痛那么一下,好像没有痛过一样。
爱上了就是爱上了,谁能怎么样。
不知道女友在海边是把宰夏点醒了,让他分清什么是戏什么是生活,还是把宰夏抛掷在众人视野之中,用社会压力去阻止他,阻止他和英佑,这些都取决于宰夏大叔到底有没有爱英佑。
我确定英佑真的入戏了,或者说是在排练中渐渐对大叔着迷,因角色的关系便一直都在角色中,还能更好的接近大叔,可是他也没说他是方法派。
他对大叔十足的爱没有得到他要的回应,内心伤痛却也无可奈何。
话剧结束后两不相干了,英佑把道具断指留在了地上,因为在剧中singer说我爱你,我喜欢和你牵手,所以我要把你的手指留下。
英佑在话剧结束后,马上出戏,也把手指留下了,这只是一段极短暂的情感,他准备好奋不顾身的,可是用不上,没人在乎,或者宰夏不敢在乎,好像一片真心被人甩在地上踩。
剧后二人可能再也没有交流,各去各的归宿,落寞难过表现在脸上,一切的答案都写在了脸上。
英佑偏执的爱,偏执的放手,偏执的离开,可是一起去海边的时候那么开心,在车上拥抱而眠的时候那么幸福,那不是假的。
可真的又是什么?
真的被否认,假的便成真的了。
爱真的很珍贵,没有勇气去得到它,再回首它已消逝不见。
情感真的很复杂,越长大越发现不能只考虑爱,活着是一件麻烦事。
不知道大叔和英佑如何克服方法派表演的后遗症,谁会更潇洒谁会更痛苦。
真是虐,倒是很现实。
这部电影不是耽美电影,不是耽美电影,不是耽美电影。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大家都在猜测“大叔到底爱不爱英友”,但是窃以为这没有抓住重点。
因为电影主题远远超过了“同性爱”的范畴,导演讲述的是一个“虚幻的爱”的故事。
看过韩国耽美电影的朋友都知道,韩国的耽美电影并不忌讳有“床戏”,“床戏”甚至成为耽美电影的一个标志。
但是在《方法派》里,大叔和英友在仓库里“偷情”居然仅仅是接吻而已,形成对比的,在两个人拍海报的时候,大叔和英友都是脱了上衣的,而耽美电影里所谓“床戏”往往也只能看到两个男人的上半身而已。
从这一点推测,导演之所以没有安排两个人在仓库里“床戏”并不是因为导演或者演员保守,而是导演有意的淡化“同性爱”的意思。
我们从头开始梳理整个剧情:大叔和英友一起彩排话剧,但是英友本身是偶像派小鲜肉,对于话剧完全就是应付,大叔作为著名的演技派演员,对于他这种态度极端不爽,终于和英友有了正面冲突,并且用自己饱含感情的演出深深的震撼了英友,英友醒悟了,对这位前辈肃然起敬,态度也认真起来。
当天晚上,为了沟通感情,在导演的安排下,英友到大叔家和大叔两口子共进晚餐。
大叔送给英友一本教材,大叔所信奉的“方法派演技”的教材。
作为偶像派小鲜肉,英友每天面对的都是没完没了的通告,经纪人小心翼翼的伺候,粉丝疯狂的尖叫和经纪公司老板的严厉管束——经纪人其实就是经纪公司派来管理自己的,就像套在自己脖子上的枷锁;粉丝们只会尖叫和拍照,迫使自己假笑;经纪公司老板眼里自己就是赚钱的东西,给自己安排下无数无聊的工作。
就连这个戏剧的导演也不敢对英友说教,只有大叔给了英友教导和尊重,毫无疑问,这位前辈对于英友实极为特殊的。
这就构成了两人感情发展的第一个要素——大叔对英友而言确实特殊。
方法派讲究在生活中融入角色,感知角色的灵魂,避免单纯的肤浅的模仿,而戏剧中大叔和英友饰演的是Walter和singer是一对恋人,一旦入戏太深,会发生什么事情,恐怕大家都能猜到。
这就构成了两人感情发展的第二个要素——方法派的演技容易导致入戏太深、假戏真做。
出于对大叔的崇敬和好感,英友很认真的学习了方法派的演技,很认真的研究了剧本的角色,并且如愿得到了大叔的夸奖,大叔对于英友的成长也很满意,对英友也生出好感,开始真的把英友看做和自己一样的演员看待。
于是两个人也就很自然的亲近起来,两个人一起买道具(这对于英友实很新鲜的,难道道具不是应该由剧务准备吗,原来前辈对于演戏的态度这么认真啊,连道具也必需符合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才行。
厉害了我的哥);英友还经常出入大叔家探讨演技。
两个人的感情迅速升温。
现实中的感情升温,加上方法派演技,两个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此时此刻,话剧里的恋爱在肆意向现实生活蔓延、传染。
尽管英友可能没有发觉,但是作为一个老演员,而且是方法派的老演员,大叔意识到两人有假戏真做的倾向,最起码,在他们第一次舞台彩排的时候他就意识到了。
那时在聚光灯下,当英友深情款款的讲出台词,大叔情不自禁的靠近英友的时候,大叔电光火石间想起女友就在台下,他也就瞬间明白自己刚才面对英友时迸发出了不该有的感情,也就意识到了自己陷进了感情漩涡中,因为眼前这个男孩陷进了漩涡。
起初,大叔表现的很较冷静,他尽力克制对英友的感情,尽量用“正常”的态度对待英友,但是就像网上说的那样,“咳嗽与爱是藏不住的”,尤其是拍海报的时候,两个人脱了上衣,赤膊相对,大叔显得有点尴尬——你要是对他没感情,尴尬什么,又不是女的。
于此同时,大叔的女友也敏锐的察觉到大叔对英友的感情似乎由话剧内蔓延到话剧外了。
大叔终于开始恐慌,想隐藏却又情不自禁,想公开又自觉不对,大叔开始焦虑,烦躁,对周围的人乱发脾气,有意的要避免与英友的接触,结果反而弄得生活一团糟。
在一个辗转难眠的夜晚,大叔一个人游荡到剧场,却在那里和英友不期而遇。
显然,英友也在为相同的事情烦恼,否则没有理由大半夜的跑到剧场。
深夜,安静的剧场,只有彼此的舞台,这些要素无疑激发了两人的感情,大叔彻底沉沦了。
结果被大叔的女友撞个正着!
次日早晨,大叔的女友想要和大叔亲热,这是她用来确认大叔是否真的对一个男人动了情的手段,结果让她很失望,大叔无动于衷,但是对英友玩真的了!
大叔起床晨跑,遇到了等他的英友,两个人就在仓库里“偷情”,当然,只是接吻而已,大叔早晨被女友撩拨过,所以在英友的脖子上啃了啃算是发泄。
接下来两个人就跑去“蜜月”去了。
对于大叔非常了解的女友很容易就猜到了大叔的去处,她叫经济公司的人带走了英友,自己也跑去找大叔,两人争执时女友说出:“你每次演戏都出不来,这次还是跟一个男人”。
这一句话对于大叔无异于醍醐灌顶!
大叔起先是知道自己和英友的感情是由于剧本角色的影响的,因此是有心想要克制的;但是,后来实在是克制不住,决定放纵感情的洪流将自己吞没,这才有这一段“蜜月”,女友现在跟他说“你每次演戏都出不来”等于是告诉大叔,“醒醒吧,你只是入戏太深了,那种爱不是真的。
”大叔和英友在仓库里“偷情”的时候,大叔问“你是GAY?
”,英友答“不是的,我只是喜欢你。
”我相信英友的回答是真的,他也只是入戏太深。
大叔开始怀疑了,什么是真?
什么是假?
这份感情真的是爱吗?
假如这是爱,那么当话剧演出结束之后,这份爱还会延续吗?
换言之,这种“爱”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
英友的态度很坚决,但是大叔却在这种怀疑中沉默,甚至退却了。
这不能简单的归罪给大叔,因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假如这份爱是虚假的,那么话剧结束之后,大叔就会在另一出戏中爱上另一个演员;而英友呢,不再演话剧之后,同样可能走出方法派的陷阱,对大叔不再有爱意。
我们常说,为了爱可以舍弃一切,可是,假如这份爱的真实性可疑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英友并没有这样想过,毕竟,他没有像大叔那样因为演戏而爱上一个又一个人的经历,所以他非常笃定这就是爱,而不可能怀疑这是受到话剧的影响产生的假象。
英友在舞台剧的正式演出中,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份真假难辨的爱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当真做出了上吊自缢的过激举动,却又在演出结束时,从容的向观众鞠躬致意,而傍边的大叔还一脸的茫然。
“我不知道这份爱到底是真是假,我也不在乎,我爱了就是爱了,认认真真的用全部生命去爱了。
入戏太深也好,假戏真做也罢,如果这份爱注定了只能存在于舞台上这短短的时间里,那就让我完美的演出,从容的谢幕”,英友如是说。
想必这也是导演想跟我们说的吧。
这部电影,其实是探讨了爱的真实与虚幻、短暂和长久以及我们应当怎样对待爱。
之所以要采用“同性爱”这样的方式表现,只是用直男爱上同性来象征虚幻的爱而已。
看这部剧首先就要抛掉三观跟道德,单纯看男主的爱情线。
(因为里面有出轨情节应该很多有接受不了的)影帝级别的演员大人物宰夏跟人气超高的爱豆演员英佑一起排话剧。
一开始英佑很不喜欢演戏所以对排练很随意态度不认真,宰夏很讨厌这样态度不认真的演员。
但后来被宰夏带着入戏,让英佑爱上了演戏,两个人在排练中双双入戏,爱上了对方。
对,话剧里演的就是他们同性相爱的故事。
宰夏后来以为自己只是入戏了并不是真的动心,在英佑已经把两人的吻照发网上时自己站出来澄清只是在对戏,并没有其他的任何感情掺杂。
这深深地伤害了英佑。
所以英佑在话剧表演时试探了宰夏,宰夏后来在剧结束后才意识到自己是动心不是入戏。
这剧看第一遍的时候不是很好懂(我没怎么看懂),小部分拍得有点阴深恐怖。
结局两个人各自分开了没有在一起(是be),但确实是互相真的动心与喜欢。
两处吻戏,第一处吻戏是宰夏大半夜睡不着跑出去到了话剧场,没想到英佑也在,两个人在对着台词又好像是真的在说话一样,然后吻上了。
第二段是,宰夏早晨清醒跑步结果英佑在路上等他,大叔拉着他躲进了绘画室,问他你是同性恋吗,英佑说不是,只是喜欢你。
两个人试探的吻了一下,接着无法自拔的深吻在了一起。
这一段吻戏太欲太撩了!
对人物评价的话,一个是爱得痴狂可以牺牲一切,一个是爱了但现实让他害怕感觉这份爱脱离了轨道所以拒绝接受企图洗脑自己只是入戏。
说英佑爱得痴狂,一是他说了网上那些流传出去的他们的亲吻照是他放的,因为他想让全世界知道他们是相爱的。
英佑是人气爱豆的身份,这样的事情公开相当于是重传自己的事业,但他不怕牺牲什么。
二是在海边两人被迫分开然后大叔在长椅上坐着的时候,英佑打来电话跟大叔说不要担心不要担心结果被(应该是经纪人之类的)挂断了。
在那样的情况下,他想的不是外界对他什么言论,害不害怕自己受影响,他只想到了安慰大叔,第一件事就是要安慰他。
而宰夏,动心了觉得自己情绪开始被影响,一开始就把气撒在了英佑身上(在排戏的时候),后来带着英佑跑进了绘画室先吻了他,带着他去了秘密基地,结果一句入戏就让他分不清是不是爱。
最后没有捡起来的断指,是看清了自己的心了吧。
戏里戏外,观众看着以为真相是假,只有他们内心才知道真相是真。
处于娱乐圈的英佑可能早已看淡了真情,所以比任何人都渴望被爱,渴望真挚而热烈的感情。
当宰夏用自己精湛的演技告诉他应该怎么演戏时,就已经陷进去了。
在舞台上,他想要证明宰夏是爱他的,增加了剧本上没有的亲吻,差一点真的上吊自杀。
表演结束后,他对宰夏说“我才是真正的singer”。
只有我才像singer那样,炽烈而疯狂的爱你。
特别喜欢英佑弹唱的那首歌,“曾经冰冷的内心正在融化,在你的怀中,在体温之中。
”宰夏动心了,拍照时的不自然,在一旁偷偷地看他弹吉他的样子,不知道这种感情是演技的需要,还是真情流露。
宰夏特别熟练这种Mathod Acting 演绎方法,所以他能够很快的从戏中脱离出来,最后和女友牵手。
剧已谢幕,人去楼空,道具手指被随意扔在化妆间里......意味着两人的故事也就结束,当宰夏重新牵起熙媛的手时,藕断丝连的东西也就这样被切断了。
这段感情,会被永远封存在这部剧中当回忆,当作不可告人的爱情;亦或是,只作两位方法派实力颇高的演员,为投入其中的实战伎俩罢了。
看到这部影片预告时真真激动了一阵!
很特别的构思,情节上也有不少冲突和悬疑,到底是真情还是假意,引人遐想。
影片以老演员不满小爱豆的表现开场,对比敬业的老演员,小爱豆的消极怠工和不配合立即引起的剧情上的第一波冲突。
老演员用自身精湛的演技和丰富的舞台经验控诉小爱豆的无能,就差在脸上大写“你弱爆了!”,小爱豆当即落泪。
应该是这一刻的羞辱感,让小爱豆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一定要演好这部戏”是自己和自己的约定。
认真的小爱豆还是很有看点的,首先颜值不用说了,再者能一晚上读完老演员送给他的书,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剧本台词进行修改和再创作。
超出寻常的努力和非凡表现,没用多久就赢得了创作团队一致的认可,这当中也必然包括了老演员。
爱情是什么?
无论他表现如何,结局如何,都是从那心动的一瞬开始。
也许是那认真对视的一眼,或者那低声吟唱的歌声,又或者是那一天强似一天的存在感。
爱情剧的排练让心动的感觉发展蔓延得理所应当。
深情的对白,轻柔的耳语,热切的凝望,温热的触摸,连谎言重复一百遍都能让人信以为真,更何况是那炙热而美丽的爱情!
这份感情有几分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又有几分是自我放纵的沉迷,到底是你知我也知?
还是你不知我也不知?
在记者提出了感情真假的疑问时,老演员的回答是“方法派”的表演。
何为方法派呢?
就拿老演员说,一个直男要演gay,就会把对手演员想象成女性,同时把自己对女性的喜爱之情加注到对手演员的身上。
小爱豆听闻如遭雷击,一句方法派就等于否定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一切只是演戏。
那么他是在演戏吗?
也许一开始是的。
可是他会演戏吗?
明显是不会的,所以为了完成自己的约定,他投入了十二分的心神去催眠自己(勾引他),“明天开始喜欢你!
”。
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心只想入戏的小爱豆估计没想过出戏这回事。
明明知道开始就是假的,却跟随感觉越走越深难以自拔。
当听到老演员否定他们之间的爱情时,顿时情殇难抑。
一切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有小爱豆自己和自己的约定,演好这出戏。
不疯魔不成活,为了演出最完美的singer,小爱豆遵循剧中剧的情节,感受人物的情感。
甚至制造了假象,把老演员也推进了剧中剧的情节里,让他本能的演出了剧中的情节。
最终满堂喝彩,最终曲终人散,最终两人都半死不活。
其实看完之后我是觉得有些遗憾。
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导演的处理上,都让人觉得不够。
老演员和小爱豆相爱的时候感情不够,该激情的时候火花不够,该伤情的时候感动不够。
演员的演技统统在线,但就是没有火花。
导演在内容的进程中过于平缓,没有张驰度,悬疑的铺设也表现得过于一般。
但瑕不掩瑜,还是一部值得推崇的好片。
演戏和咨询有很多相似之处,是体验还是方法?体验就是用咨询师的人格和生命去影响另外一个人,而方法是用已经学会的套路,,嵌套给每一个人,然后看个人的领悟力。如何取得中间的平衡?也是那本《诊疗椅上的谎言》想要探讨的吧。
「我讨厌狗和孩子,因为他们总是能轻易地获得爱,而爱的总量是有限的。」前半部分节奏火急火燎,好似只存活在小说里的不真实。后二十分钟的戏中戏拯救了整部电影。一切的不真实好像找到了一个理由,一个出口。终于找到的断指,承受不起的错误,再也点燃不了的爱。
谁不是在出戏入戏之间挣扎徘徊咧,只是有的人出得来,有的人出不来~~无论多么强大的方法派,还是抵不住那诱惑无处不在。PS:哈哈哈哈哈唤醒了我那颗沉睡多日的腐女之心……小受和大叔,请来一打可好!
还以为会有真人的断指…小失望?(情欲有的
到底是入戏太深还是真情流露,最后靠一场戏剧的谢幕来掩盖自己的心
如果是HE结局,估计就四星了。大叔的感情开始的十分唐突,确实就好像入戏一样,反之,另一位的感情线就十分细腻,一点一点的,越陷越深。所以更令人痛心。
额,剧情尴尬,真的好尴尬😅
有点弱。只给最后一场戏加一星。
正片剧情很一般,比之前放出的片段差了不止一点。看的过程情绪几乎没有波动,可见此片的效果。
一直在出戏笑场翻白眼,两人也真是毫无cp感,噱头大于实际内容吧,配乐滥用。。。 好奇现实中会有爱豆敢这个diao样子么hhh
故事有点刻意,制作又很粗糙。两位演员毫无cp感,无法让人相信。就像看戏一样,且入不了戏。
ew...
单独把它看成爱情片的标准。色彩,镜头,节奏感,还有演员的演技,尤其是那一段戏中戏,真的无可挑剔,甚至可以说国内没有任何一部男女爱情便可以比得上。一个简单的故事,能表达成这样真的不容易。本来说这个故事打九分,但是看着老演员的妻子拉着他的手走出了剧院的那一刻大灯一盏盏关上,10分。
前半部分进展太快太跳跃 最精彩的是结尾话剧部分 新人吴承勋小哥在话剧中的演技真的绝了 上吊部分他真的演出了人戏合一震撼人心的感觉 在他身上说明演员这个职业需要天赋 不仅是表演情绪 而是感同身受的天赋 所谓完美的演技 都是以牺牲自己入戏那一刻的灵魂为代价的
真的只有吻戏能看。。。其他的。。。。。
情起的缘由交代不明,导致两个角色之间无论各自演技再好也难有火花。意乱情迷的是我,画地为牢的也是我,看看我们为了成全这场演出都走到什么样的地步。
戏剧与真实生活的巧妙互文,镜头内外的神情交互,情感的细微变化,是戏如人生还是人生如戏?一场无法重演的话剧,一段难以拆解的人生。程蝶衣说“不疯魔不成活”,可他还是不可救药的爱上了段小楼。
这个世界对同性恋的恶意太大了,爱情无关乎性别,我喜欢你,只是你刚好跟我是相同的性别,仅此而已。在爱情的世界,不该有歧视的…
假戏真做,意乱情迷,戏终落幕人散场,梦醒情犹记。爱情究其实质,是特定场景下的临时状态,与性别、对象、记忆无关。丨叙事节奏失衡怕是为了与戏中戏一一对应,但双男主的表演着实有说服力。就凭能跟《啐啄同时》厨房play比肩的一段吻戏,就足以进我年度十佳了。想去大学路看《Unchain》
比想象的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