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这特别的日子,偶然回顾了老电影。
那年代是《蜡笔小新》剧场版的巅峰时期,前有《大人帝国反击战》拿下神作的头衔,继而有《战国大合战》那热血柔情的悲歌,可惜在这部《夕阳下的日春部男孩》后,《蜡笔小新》的剧场版也少有惊喜,甚至只在合格线边缘游走,嗯,又死了一个青春无疑。
2.本作有别于前两部树立在正常三观下展开的剧情,除了作为亮点的戏中戏拍摄,小新还第一次光明正大地谈起了恋爱,对象是比他大十岁左右的剧场版原创女主小椿,先不说幼儿园谈恋爱这种题材过不过审,小新居然喜欢不超过20岁的女性还是第一次见到,然而还是贼他妈认真的那种,虽然小新表现爱意的形式是小孩子才对“性”的想象极限,但也许越是童真,就越能让观众感觉到他的真心吧。
(娜娜子的绿头发果然是有含义的)3.结局其实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小新根本不可能和原创的角色走到一起,而且日本那边也不敢写一个幼儿园小孩有女朋友,但女主小椿的消失却是引起了不少共鸣,她有如少男心中假想的初恋,尽管剧本细节想象得都那么真实,依然逃不过剧终人散,她就是平白无故地消失了。
4.最后稍微说下剧情解读,小椿到底消失到哪里去了?
是如风间所说原本是电影角色所以回不来?
我觉得不一定,因为小椿有说过她自己也来自日春部,只是时间长了忘了一切(当然不排除是说谎,她的电影角色本来是个反派的手下),她对小新的真,让我觉得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那是赶来电影院迎接小新的忠犬小白?
这是我见过最蠢的想法,简直没用脑子想,剧中设定记忆是根据进入电影的时间而消逝的,若小白是小椿,它肯定是在小新进到电影后才接着进去,记忆不可能消失得那么快,而且小白性取向是正常的,没那么恶兴趣好吧?
更别说为什么狗穿越到电影要变成女生,唉,说多都是怒火。
所以个人看法是小椿原本应该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靠偶然进入到电影世界才得以生存,而电影结束就意味着她的生命也走到头了,她就算回到真实世界也只能等待死亡,所以只能留在电影里边了,证据就是广志最后离开电影院前曾经听到电影院内有声音,但回头看电影院却空无一人,应该就是小椿发出的声音吧。
5.当然结局是开放式的,时间也过去这么久了,答案什么的早就没有了,我倒很欣赏哔哩哔哩IP主“個人xi”的说法,知道她曾经来过,就够了。
电影的定格是因为一直都没有等到英雄的出现。
时间就此定格然后大家都在一个时间结点上生活也不会觉得奇怪,即使是长期忍受被压迫的生活也因为得过且过的心情而变得理所应当,人们对激情对自由的向往也因为骨子里懦弱而开始麻木不仁,难道真的只有怀着赤子之心的‘笨蛋’才会勇敢的捍卫那颗坚持梦想的决心吗?
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同化,在看电影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也被卷入了电影里小镇,那么究竟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是为了生存不惜出卖灵魂欺压同胞最终沦为恶势力的走狗,还是即便被打的遍体鳞伤也依然相信英雄并且等待英雄的博士,是早已忘记自己是谁,像牲口一样被动的应付着这个充满压迫的现实世界的普通人?
还是坐在小酒馆里悲观的唱着靡靡之音既不满足现状也不努力改变的酒家女?
如果住久了,我会不会也因此说服自己爱上那个不属于自己的城市,忘记最初的坚持,在每天不断的的应对疲劳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刷新自己忍耐的底线,不会去思考这些压力来源的合理性,只是如同行尸走肉般安于现状,按部就班的妥协于生活?
突然想到了一句话【生活就像一场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好好享受吧。
】这是只有成年人才会说的话,我们聪明的成年人为懦弱再一次找到了,漂亮的,自我成全的借口。
其实这个世界上缺乏的不是时刻懂得变通的‘聪明人’,而是一群天真执着坚持梦想的‘傻瓜’。
而他们,才是hero。
很多年前看的了,如今回忆才发现电影里陌生变得的风间妮妮正南不正是我们吗?孩童天真烂漫 ,步入社会后渐渐迷失自我,融入社会和周围趋同化异默默遵守社会的规矩。
想保持洁身自好也许只有像阿呆那样隐居,远离社会的侵蚀。
电影中的小新是位变革者,他打破了那个一成不变的圆。
那么我们身边的“小新”是谁呢?
电影的结局大家都回过神,一起打败了机器人重返现实世界,小椿却不见了踪影。
明明是许多年前看的了,可小椿不见了的那股心底落寞还是那么使我动情。
可是难道小椿回来了结局就更好吗?对小新来说是的,可对我来说却不是,其实小椿这个名字我早早的就忘了,许多情节也是靠着剧照回忆起来的。
可是唯独那股落寞、小新环顾四周的迷茫、心里的空荡记忆尤新,甚至觉得像是亲身经历一样。
正是这不完美使我让我记住了这部电影。
也许这就是the beauty of sadness。
这使这部电影给我的印象,永远停留在夕阳。
如果忘记自己是谁的话,就没有办法回到真实的世界。
谨记自己到底是谁,为回到真实的世界而努力。
看到风间说出真实的想法,看到小葵几乎忘记了哥哥,看到小新快要画不出左卫门。
一次次的泪目。
最后在西部世界中,正义战胜了邪恶,全局结束。
再一次感受到《蜡笔小新》思想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
长大之后,才发现越来越明白他在讲什么了。
(ps.呆神最后变身的发型超萌)
2004年的剧场版《夕阳下的春日部男孩》,应该是和柯南剧场版《贝克街的亡灵》一样吧。
充满争议,注定不会太多人理解,就像盗梦空间一样。
电影中间,小新自己的独白,解说了作者创作这部动画的初衷。
我们每个人都想幻想一个世界,过自己想要的日子,做自己想做的人。
就像我们的梦境,能够自己去主宰,但大多时候,因为循规蹈矩的生活久了,即便在梦境中,也会顺着自己的意识过下去。
而不是想要去反抗,主控。
在这个电影的世界里,其实早就给了我们一个定义。
风间来到这个世界,就立即变成了警长?!
美伢居然也变成了一个大胸,明星一样的人。
其实只要你敢想,你能成为你想要的生活。
但大多数人,不敢去想。
因为他们不敢相信,这是不是梦境,或是这一定就是现实。
有些人怕回去,有些人怕回不去。
就像小时候的记忆,朋友,生活……终究会随着我们的长大,慢慢被遗忘,虽然有时候你竭力想要记起来,但还是想不起来。
有时候是真的不记得,会恐惧。
有时候是自己故意不想去想起,因为那时候太尴尬。
不想记起尴尬、弱小、卑微的自己……这部电影很深刻,不像一般电影一样,作者的思想,充斥整个电影,你不用自己去思考。
而这部电影,到底讲的是什么,ta讲了无数的道理,你能理解多少,就是多少。
一般人,真的理解不了。
就这样。
这个女孩的设置十分巧妙,我一开始也以为她只是一个曾经生活在春日部的胆小女孩,谁知道她却是电影中的人物。
大家可以说小新是英雄,因为他始终坚持着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自己熟悉而喜爱的生活中。
但小樁呢?
其实途中她应该已经明白自己是不能和大家一起去到那个大家口中的故乡的,她不是莽撞的少女,她阻止过小新去帮助博士,也拒绝过小新邀请她和他们一起生活的提议,她其实很清醒。
从剧情中可以看出,她应该是派到他们中间监视他们的间谍,不然她又怎么会编造听起来那么真实的谎言。
但正是这份清醒让我更怜爱她后来为了小新他们背叛了镇长,她始终生活在镇长的强权之下,她深知背叛他的下场,在剧中小新他们其实处境危险,不是那种明显会胜利的一方,但是她在镇长的逼迫下也没有真的骗这群人他们要去的地方不是希望。
本就坚强的人不稀奇,变成坚强的人才让人动容。
如果没有她,没有内部人员的消息,他们的反抗必然会失败。
这让我想到的是大概率能改变战况的不是压迫者,而正是帮助压迫者的受害者才有力量与立场去做这些事。
最后我不知小樁最后会如何,她永远留在那个电影里,但是我会记得她。
有些回忆,总是让人兴奋;有些回忆,总是让人徜徉于曾经的光阴。
那个“屁股”曾经伴随这我们的童年,那个“小新”层陪伴着我们成长。
如今,《蜡笔小新》电影剧场版24年来首次登陆内地大银幕,让多少人兴奋不已,那个曾经陪伴了一代观众的“小新”跃然于大银幕上,那就是我们的童年记忆。
再次,看到那些熟悉的桥段、熟悉的画面,那都是我们成长的记忆,依旧轻松搞笑,让长大的我们忍俊不禁,岁月的磨练,磨平了我们的棱角,但却磨不掉我们的童年。
尽管预感到了小椿也许原本就是电影中的人物,可还是没想到编剧真的给了小新一个悲情的结局。
还好他只是个孩子,回到现实以后可能没两天就把这些事给忘了,不会困在“还是留在电影中好了”这种情绪中太久。
如果是一个成年人在虚幻之中找到了这种至真至纯的爱情,那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来了吧。
所以我觉得虽然剧情很无厘头,它的象征性却还是很强的,尤其是电影中会渐渐忘掉现实中的一切的设定,这不就是我们真实的人生吗?
感觉蜡笔小新的剧场版好像都是“设定系”而且氛围都做得很阴森恐怖,这个电影院看着就不能进去的好嘛!
后面所经历的一切都像场噩梦一样,还好不是小时候看的要不一定会留下童年阴影。
剧情设计真的好离谱,但是越离谱也越好看,那个超大号木偶型机器人的功能性真的绝了。
五个人最后团结协作喊口号那段儿多么幼稚多么简单又是多么燃,再结合上五个人开场玩游戏的样子,我才发现原来自己对小新的生活是这么羡慕啊,最纯粹的友谊,最纯粹的快乐。
对阿呆的看法转变很大,他和小新一起努力不忘记现实世界的情景莫名很打动人;妮妮的人设在电影世界中被放大了以后更酷了,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就该是这个样子嘛!
真的超可爱啊!
正男的人设也是始终如一哈哈哈,不过我真的没想到他和妮妮会是CP又搭又不搭的感觉;风间永远都那么具有代表性,莫名很理解他,谁愿意一直强迫自己当一个好孩子啊!
哪怕被人讨厌,至少在这里,我是自由的;最后,无论在什么情境下,小新都是一个好哥哥。
有趣的是每个人对“身在电影中”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人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想回去(妮妮),有的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正南),而风间(如我上面所说的理由)也一样想永远留在这里(不过他沉浸其中的不过是虚幻的权力),还有的人在努力不忘记曾经所拥有的一切(阿呆),有的人因为不想放弃自己的热爱坚持不懈地找着回去的路(米口),有的人只是想捍卫自己的生活(小新)。
我觉得“电影中”的指向也许在于我们想选择怎样的生活,而无论我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一定会有自己的理由、自己的取舍——我们总要放弃些什么,才能留住些什么。
所以妮妮、正南和风间都没有错,哪怕小新,在发现小椿没有跟着自己回到现实中的时候,不也是后悔回来了吗?
人生没有,也不会有标准答案,所以电影在大家一起走出电影院的一刻就戛然而止了,只留下无尽失落在空气中独自回荡。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有缺憾,才是人生的常态啊。
还好,我们都有自己的“肥嘟嘟左卫门”,那是让我们在生活的奔波与困苦之中得以支撑下去的东西,它可以是米口的电影,也可以是正南的“honey”;可以是掌握在手中的实体,也可以是虚无缥缈的回忆;它可以是万物,只要它能让我们成为我们自己。
希望,我永远都能画出自己的“肥嘟嘟左卫门”。
Never forget!
蜡笔小新剧场版里最喜欢的一部!
这个剧情拍成真人电影也不会差!
所有看电影的人都会被吸入电影里的世界,并且会逐渐失去所有关于现实世界的记忆,过着电影里时代的生活,这个剧情我太喜欢了!
风间,正男,阿呆,妮妮都被吸进电影里了,我以为风间完全忘记小新了,后来才知道原来只有风间是一直记得小新的……现在我为什么这么容易被感动啊……风间为了利益与地位当上警长,一直装作不认识小新,在酒馆时还那么重的打了小新一拳,哎呀风间你怎么能这样,下手太狠了吧。
在脱轨的火车上,小新没有接住风间,但后来在风间快被杀的时刻救下了风间那瞬间,我又泪目了……真爱啊,绝对真爱,给我锁死!!
风间一直没忘记小新,是有伏笔的,当小新说“我们做过那么多事,我们这个那个,这个那个……”时,风间他脸红了,(话说,这个那个都是哪个啊,我不差这点流量啊。
)而且小新吹风间耳朵时风间你又脸红了,哇哦果然身体最诚实了……但是小新你喜欢小椿干什么啊,小椿是这个电影的人物啊,她的画风和你们都不一样,虽然她温柔也喜欢你,但是……小新你不应该喜欢她的,你已经有风间了。
电影结束了,小椿会消失的,所有的电影角色都会消失的,对他们来说这就意味着死亡吧,所以小椿才会想在火车上自杀来以此结束这个电影……这也是那个镇长为什么要百般阻止小新他们发现剧情结束电影。
镇长说自己是主角,但他是不折不扣的坏人啊,在这个电影里,坏人是不可能成为主角的,小新他们一行人才是好人……所以剧情才会因为他们的打斗而推动。
最后我得吐槽小新他们的红内裤,穿就穿吧,为什么里面不穿裤子……还有美伢的歌声,别人唱歌要钱,她唱歌要命啊……西部的生活太野蛮了,动不动就甩鞭子掏枪的,真是野蛮。
在蜡笔小新的世界里,有友情,爱情,家庭,正义,英雄主义。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男人都看重的东西。
当然,应该不只是男人。
蜡笔小新活泼开朗,美伢勤俭持家,野原广志也是成熟,懂得保护家庭的男人。
在蜡笔小新的世界里没有坏的结局,好的结局是它的一贯传统。
可是在现实中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在我们看蜡笔小新系列的时候,这些烦恼都会被我们忘得一干二净。
在我这个年龄看完一部蜡笔小新就好像是一个老人走到我面前说:“你长大了孩子,好久不见啊。
我知道你长大了,但是我们依然能给你想要的,你想要的一切都在这里,他给了我安慰也给了我希望。
也许野原新之助永远不会长大,我也不希望他会长大。
我希望他永远不会完结。
就像我永远不希望我的快乐会完结一样。
看完后,有一种失落感
楚门的世界+西部片,美伢真是一个可爱的女人呀!
其实我们的童年都有一个大梦想,就像这五个小朋友一样,扮演不同的角色,看影片时有一丝悲伤,或许这是真的,在未来某个时候我们就要分离。
没有之前的那么好笑 不知道为什么有点心疼他们呢
还不错,只是最后的p结局让人有些意外
这部评价一直很高,但我实在是不喜欢进入电影世界后几个人性格的改变
蜡笔小新版西部世界
西部片、科幻片片场版「开罗紫玫瑰」+「银河护卫队」。电影肥宅的人物刻画对豆瓣er们很有教育意义。
失望
结尾有趣
3.5⭐给阿呆的发型
这一部的设定非常好 大家误入了一部未完成的电影 不过剧情互动还是少了 有15分钟的废话片段 要是进入之后开启狼人杀的模式就完美了
当你进入电影,你会慢慢忘记现实。而当你回到现实,你又会慢慢忘记电影。。。。
这部我没看下去…感觉好没劲…
好厌女
、
大决战是拍了个什么东西啊……
小新西部版的立意很棒,和以往的感觉不同。我很纳闷,小椿究竟是片中人,还是根本就是小白呢...
好时髦的剧本设定,电影世界与现实世界颇有开罗紫玫瑰的浪漫,故事若更残忍一点可能是个大悲剧,不过依旧做了正面的处理,不会动的太阳、停止的时间、逐渐遗忘的记忆,得过且过的日子都很细思极恐,最后镜头一转在影院渐渐散场的人群,广志关门时的那一瞬间犹豫戳到心坎上了。
哈哈哈。小孩子就是容易见异思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