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的感觉
The Sense of an Ending,谜情日记(港),回忆的余烬(台)
导演:赖舒·彼查
主演:吉姆·布劳德本特,夏洛特·兰普林,哈丽特·瓦尔特,米歇尔·道克瑞,马修·古迪,艾米莉·莫迪默,詹姆斯·维尔比,爱德华·霍尔克罗夫特,比利·豪尔,弗雷娅·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简介:本片改编自英国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的同名小说,该小说曾获2011年布克奖。 上世纪六十年代,高中生托尼有两个好友,三人爱读书也热衷于谈论性,常聚在一起调侃戏谑。后来博学睿智的艾德里安也加入了他们,他的加入让这个小圈子发生了悄然的改变。 成年后的托尼结婚又离婚,退休后他的生活平静无扰..详细 >
在原著小说中,只能通过对历史的哲学解构搅混真相,而在电影中通过几个特写就暗示了刻意掩饰起来的真相,这一点电影艺术完爆了文学艺术。事实上,行为并不必然导致结果,某些负载于人的一生的心结并无必要,每个人都只需和只应承担各自行为的责任。
不怎么好看,拖着看的。
恋母情结,哈哈
1.想多给半星,因为回忆起自己看原著的状态:整个人特别假装想提醒自己要保持对“文学作品”的热爱,但事实上那时候根本就在焦虑的状态中什么书都看不进去(直到现在);2.演员阵容还算有点意思了,导演也很用心,真相大白时的剪辑也点到为止;3.那些保留下来的原文还是在看的时候很感动;4.很英国
弟弟
中产的局限性一览无余。
猜想真的是小说比较好。光看电影不管怎么回忆交错都觉得主人公是个很令我讨厌的人。
本来很喜欢这种治愈系碎碎念的电影,只是这个悬念太弱鸡了,我还以为男主记忆中隐藏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惊天大秘密。
为了卡司给四星
故事很尴尬…前后脱节,夏洛特演技不错
沒看懂男主的過去跟他們到底發生什麼事,安德里安跟薇若妮卡是兄妹?那兩位朋友怎麼會說是透過男主介紹認識?男主是跟薇若妮卡的媽媽有一腿?
谁能告诉我,男主到维罗妮卡家度假结束后返程时,沙拉站在紫藤花下送行时的那个手势到底在表达什么?被男主反复叨叨过
必须吐槽一下,这可是布克奖得奖作品啊!拍得这叫个啥,是不是剪了很多内容啊?!不能这么糟蹋文学啊!没读过这本原著,再没有弹幕帮助,根本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意思!一堆好演员啊,没有好剧本,也算是白搭了!
不知道说啥好,为演员们点个赞吧。
不禁wondering如果裘秃子早生20年会不会被霉霉攻略【。
电影明显有刻意地剪切,从音乐的戛然而止与镜头突兀地切出、切入就能看出来,但并不妨碍电影叙事谜团的迷人——是迷人的,对确定性和秩序感的渴望迫使我切入谜团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与判断。这也是托尼的本性。他爱慕一切坚固且有序的自我,尽管他的自我里充斥着自卑、局促和试探,以及与此同源却表现矛盾的偏执,因此他能与萨拉达成温柔的依恋与平和的交流,并常在维罗妮卡与阿德里安那耀眼和不可知的自我里晕眩(也包括托尼的前妻),于是他试图摹仿以了解那些不可知的自我(却以失败和感情的结束告终)。最后时刻,托尼放弃了挣扎,也迎来的生活中难得的平和、宽容与温柔。这种放弃让我挺感动。“那些查无对证的事情就像手腕内侧的时间,只能凭靠感觉。如果真相永远无法抵达,就用所能付出的爱平衡此刻的已知。过去的,便不再追问。”
“自杀是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哲学问题”——影片本身在尽力做的故弄玄虚与晦涩,而我对这并不反感;毕竟这个故事看起来真的是一片泥潭。记忆固然不可信,但其中就没有其他人的助力吗?不都是大家协力的产物?所以不如自行了断,将晦涩留给别人。暗线的乱伦,同性的隐喻让所有人都不是受害者,fair enough
For liberal arts intellectuals
那些能让我们move on的回忆
变成了一首温婉的眷歌,苦涩的味道都被爱中和了。她送了他人生中第一个徕卡相机,他便开了一间徕卡相机的维修店。前妻虽然说着you’re on your own now却并没有放开他。艾德里安磨人的哲学问题被擦去了。最后他在怀旧的忆思里tie up loose 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