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Mia madre,导尽我阿妈(港),妈妈教我爱的一切(台),马吉莉塔,My Mother
导演:南尼·莫莱蒂
主演:玛格丽塔·布伊,南尼·莫莱蒂,约翰·特托罗,朱利亚·拉扎里尼,雷纳托·斯卡帕,多梅尼科·迪耶莱,塔蒂亚娜·莱波雷,比阿特丽斯·曼奇尼,斯特凡诺·阿伯蒂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法国语言:意大利语,英语年份:2015
简介:玛格丽塔(马吉莉塔·贝 Margherita Buy 饰)是一位人到中年的导演,随着年岁的增长,她越来越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在逐渐脱离她的掌控。玛格丽塔最近正在拍摄一部新片,其中扮演男主角的巴里(约翰·特托罗 John Turturro 饰)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人,他的不受控制给玛格丽塔带来了非常多的麻烦,令她焦头烂额..详细 >
女主既是女儿,也是母亲,她的母亲病重,走在生命最后的边缘,她的女儿进入了青春期,不算叛逆,却也是个烦恼,事业上,作为导演的她要应付很多自己想法的摄影师,和大牌的美国演员,困难都堆在了一起,平淡却有一塌糊涂的人生...好无聊的电影。
第一次看莫莱蒂的作品。片中作为身兼多种角色的女主。银幕外的我们看到了她生活的不易。生活中的诸多磨难,情绪就像时刻都会爆发的火山。看到她声嘶力竭的怒吼,无助的哭泣,甚至最后得知了一个更加立体而全面的母亲后的凝视,我们都看见了一个演技炉火纯青的意大利女星。意大利式家庭剧拍得异常细腻。
哈尔的移动城堡
不怎么样 居然七点几的评分。。。
支线比较多,如玛格丽塔与维托里奥之间暧昧的语焉不详。就在与母亲相关的一切轰然倒塌后,她和我们才一起发现,原来自己从来都没有认真地聆听过母亲的教诲。顺带还戏谑了导演枯燥的工作。但是,这只是某种贵族之爱么?
简直就是在拍一个神经症的人,不是生活操了她,倒感觉是她一直在操生活还倒打一耙,难以忍受的电影,最后的结局莫名其妙发生了转折,难道就是因为一场简单的谈话?
7. 题材传统,处理的却克制。看的时候想要是贾樟柯这样的导演要是直面自己在创作上的困境会怎么样呢?他们似乎站在高处下不来了。另,又想到《八又二分之一》了。
“卢克莱修、塔西佗……这些关于他们的书以后该怎么办呢?它们占据了我母亲的一整面墙。这些年学习和工作的所得将会去哪里?花了那么多时间,每天……每一天!”看到这里终于崩溃了,我不知道那一面墙的书要怎么办,我也不知道当死亡阻隔在今天与明天之间时,我活过的每一天究竟意味着什么。
2024-05-08重看。人工痕迹太明显,举个例吧,母亲躺在病床上,监护仪没有上,但却开着机,上面没有任何数值,为何?我的母亲倒不如说借由母亲患病离世这个过程来写女导演自己。
糟烂戏中戏荒诞离奇与母亲临终关怀沉稳厚重的感情相互穿插,节奏很慢但切换时却利落如刀。叙事的不规整让片子有更多可供解读空间,母亲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变得愈发艰涩。开头游行示威转瞬变戏攫取眼球,地面蔓延的水擦也擦不干更是让人泄气。朴素如练的纪实影像风格真是戛纳系心头好,无奈略显无奇。
片场内外,现实梦境,回忆三重交叠,莫莱蒂借女性视角欲说还休,用自我怀疑,自我迷茫尽力去规避母亲这一主题,或许这该是每个人都会如此的做法,毕竟赐予我们生命的人如果有一天不见了,那会是多么黑暗啊!
双线叙事,之前以为海报上那就是母亲呢...还有第一次知道开车的戏竟然是这样拍的...
事业和家庭两条主线相关性太弱,几乎没有联系,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而对母亲的刻画也不深刻。
终于逐渐反应过来支撑着每个个体在外部世界中处于从容与平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代表着亲情的内部世界的安稳运转 而当内部世界开始脱离正轨之后 其巨大的余波便开始摧毁个体在外部世界中一整套固有的维系和生存法则 摧毁的方法被表现为回忆与梦境不间断地暴力侵入 将理性野蛮地撕扯开之后 便剩下毫无约束的情绪肆乱地被发泄出来 整部片都在拍摄个体对于如此具有普世性的创伤的漫长修复过程 并心怀悲悯地去阐述能够被修复完善的那一点可能性
作为导演的女主,不可避免的对生活中任何事都带有掌控一切的想法,并且这种想法牵连到了家人尤其是患病的母亲,最终自我走向崩溃之时拯救她的却恰恰是被她一直“掌控”着的母亲。剧情平常,情感表现的还可以,矛盾点设置的也够,但是整体看下来确实也很平淡……
恕我不懂莫莱蒂这一次配乐以外的巨大悲鸣。
扮演角色,同时游离于角色之外
剧本层面上依然高级,各种层次的涵义相互映射,有生活的平淡也有生活的起伏。但莫莱蒂的影像风格,这次并没有起到加分作用。
与原田真人《记我的母亲》有些类同,莫莱蒂风格的作品一如既往保持着应有的文艺质感。
回到《儿子的房间》路线和风格,佳句不断。上海电影节第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