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十分大师-大提琴篇,十分钟后:提琴魅力,十分钟,年华老去(下)

主演:瓦莱丽亚·布鲁尼·泰德斯基,Amit Arroz,Mark Long,Alexandra Staden,多米尼克·韦斯特,毕碧安娜·贝格,伊尔姆·赫尔曼,鲁道夫·霍辛斯基,Jean-Luc Nancy,Ana Samardzija,阿莱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德国,法国语言:英语,匈牙利语,法语,德语年份:2002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热门推荐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剧照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2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3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4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5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6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3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4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5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6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7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8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9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20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剧情介绍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大师们的命题作文,八位电影大师用各自的手法为我们解读了时间的含义。 贝纳多•贝托鲁奇在印度寓言中寻找答案,10分钟恋爱、结婚、生子,生活如水;迈克尔•菲吉斯将屏幕分成四块,让灵魂回望10分钟,把楼梯作为生死通道;伊利•曼佐的镜头下,老去的电影明星回顾黑白电影的片段,10分钟,已是好几个人生;......最后,让•吕克•戈达尔选择了10个“最后的几分钟”,试图告诉人们时间的真相,也让人思索,时间的几分钟会是什么样子?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辣子曰飞机2025遗恨:明治十三年最后的复仇北斋结伴前行百鬼夜行抄陆战之王云上的云法医秦明食罪者我们这一天第四季别班格陵兰之旅阳光马达棒球场!包公生死劫特工008九里香值班警官巴尼的人生地球上的星星神秘的亨利·皮克陈真之拳镇山河恐怖电影院商女云洛溪李毅大帝我家有个狐仙大人。心之所向超凡跨次元鲜浪潮.语2021‎猫和老鼠之巨人大冒险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长篇影评

 1 ) 大提琴

贝纳多·贝托鲁奇《水的故事》4.2迈克·菲吉斯《关于时间》4.8伊利·曼佐《一瞬间》3.1伊斯特凡·萨伯《十分钟后》3.4克莱尔·丹尼斯《面对南希》2.7沃尔克·施隆多夫《启迪》4.6迈克尔·雷德福《沉溺于星》4.2让-吕克·戈达尔《在时间的……》4.1其中《水的故事》《关于时间》《启迪》《在时间的……》让我看了两遍。

终评:(4.2+4.8+3.1+3.4+2.7+4.6+4.2+4.1)÷8=4.012≈4(分)

 2 ) 单说《百花深处》

陈凯歌的一个短片子《百花深处》,英文译名“100 Flowers Hidden Deep”。

以前曾经在某个课堂上看过,今天看《十分钟年华老去》的短片集,又重温了一遍。

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翻天覆地的古城。

拆迁废弃的荒地上,只余一个留恋不去的“疯子”,还有一棵老树,在夕阳里,静静地孤独地见证时光老去。

一部非常不错的片子,短且深。

京片子、古乐、叫人苦笑的幽默,反映出变迁背后的深深无奈和痛惜。

最后用动画表现的一段幻影仿佛梦境一样唯美,梦里花落知多少,我们失去的又何止于此呢……恰好今天又看了上期《南》上写陈丹青的一篇文章,陈提到对北京、上海等城市建设的置疑,指出中国城市谈不上“建筑景观”,只有“行政景观”。

在高楼大厦堆积起来的“政绩”中,有多少是真正考虑城市本身的呢?

大概中国人是缺乏信仰的,也没有什么可敬畏的,不像日本人从什么东西上都造出个“神灵”,从这一点说,中国人确实是个非常之现实的民族。

但是,这种没有约束力的“无畏”不见得是件好事,极端之时,甚至可能转化为野蛮和反人性……说远了。

“百花深处”,是北京一个老胡同。

第一次看这个名字,就觉着奇。

前面两个字是艳俗的,后面两个字却又显得深沉,把前面的“艳”活生生地压回去了,留有一点余香,反倒别有一番韵味。

与它有关的,还有陈升的一首歌《北京一夜》,也是首老歌,女京腔和摩登的流行音放在一起,倒也有点意思。

那歌中写道——人说百花的深处,住着老情人,缝着绣花鞋,面容安详的老人,依旧等着那出征的归人北京一夜可别喝太多酒,走在地安门外,没有人不动真情北京一夜你会留下许多情,不要在午夜问路,怕触动了伤心的魂ps:在网上找了“百花深处”胡同的资料——“百花深处”的名字得自一个典故,明代万历年间,一对年轻张氏夫妇,勤俭刻苦,在北京新街口以南小巷内,买下20余亩土地,种菜为业。

数年后,又在园中种牡丹芍药荷藕,春夏两季,香随风来,菊黄之秋,梅花映雪之日,也别具风光,可谓四时得宜。

当时文人墨客纷纷来赏花,于是这个地方被称为“百花深处”。

张氏夫妇死后,花园荒芜,遗迹无处可寻。

这个地方变成小胡同,但百花深处的名字,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据说真的是一条普通到了极点的胡同,那条胡同狭而长,两旁是用碎砖砌的墙,墙壁上可以看见一些泛着青绿色的青苔,阳光下千年的岁月在青石板的小巷中仿佛从未存在过。

http://watercolor.blogchina.com/4082509.html

 3 ) 十分钟,年华老去

大汗淋漓,十分钟年华老去。

因为突发事件,这个周末被毁了,平白无故多出的一天,不知该如何打发,做什么都心有不甘,只得看着它从指缝间溜走。

看《十分钟年华老去》,中途作罢,15位风格各异的导演讲述15个故事,每个故事10分钟,混杂着各种的语言,充斥着各种的画面,黑白的、鲜艳的、四格的、摇摆不定…… 今天我也同样摇摆不定,不知道到底该干些什么是好,一事无成,只是,相较于10分钟前,我已经老去……

 4 ) 十分钟年华老去之狗没有地狱

在十五位顶级导演的《十分钟年华老去》中,片首出现马可·奥利里乌斯的《冥想》:时间是一条河流。

一切创造物不可抵挡的浪潮。

事物一旦映入眼帘便瞬时消逝然后被取代。

它们的出现仅仅是为了被冲刷殆尽。

《狗没有地狱》只是其中一篇。

同其余十几篇一样,时间的隐喻贯穿其中。

除此之外,这部仅仅十分钟的短片,有人说他带着强烈的政治意象,指向个人命运在历史中的渺茫;也有人看到了这个“没有过去的男人”和他的情人分别多年之后于这10分钟相遇的动人,于冷冷的叙述中透出隐隐的热情;还有人将其看作一个长篇小说被截去的结尾,拿过来直接拍摄成电影,而其所留下的大段空白令人体味到想象的曼妙。

总之,导演考里斯马基带着他的老班底,创造了一部延续自己风格的短片。

以上其实都不是我想要说的,因为这短短的十分钟过去以后,我的头脑里只出现了一句话:欧洲人拍的电影真难懂。

于是倒回去,继续从头开始看。

终于,在结尾处两个已不再年轻的人儿望着窗外火车行驶的画面中,我找到了暑假坐车离家的场景。

影像的重叠,让我的感觉起来微妙的变化。

男人对女人说:“你看外面。

”“怎么了?

”女人用一直的平淡而略带紧张感的声音问道。

“漆黑一片。

”“那又如何?

”这时女人的脸在若隐若现的灯光下呈现出细密的皱纹。

“我们却在这里面。

”这段特别简短的对白结束以后,我越发清晰地回忆起那天的火车,当时外面如同短片里一样漆黑一片,我昏沉沉的想睡觉,因为刚刚离家怀有特殊的孤独感,也因为外面什么也看不见,车厢里却有暗淡的灯光而感到安全。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年龄,电影,没有过去的人,影像,现实,真实的我,因为这漆黑的夜空被交错起来,又绵延到一个玄妙的世界里。

到了这时我已经满足了。

我的体会也就到此为止。

缺乏对这部电影深厚背景的了解,我想我很难参透背后的所有深意。

估计这十五个“十分钟年华老去”的短片,也只有陈凯歌的我能看得比较清晰。

曾经有一个老师对我们说:“读任何文学作品而落泪,大约都是因为它触发了你本身的哀伤。

”我想电影也是如此。

现在打开百度,输入“狗没有地狱”或者“dogs have no hell”,都能出现一大堆网页,上面或相同或不同地告诉你影片的背景,导演的介绍及对电影的评论。

实不相瞒,我的演讲之前出现的“有人说”此类字眼,这个“有人”都来自于网络那头某个素不相识的人,他或者复制粘贴或者原创地表达了对“狗没有地狱”这部短片的感受,令我们不用看影片,就可以不偏不倚的直视电影的核心。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文字无一例外的影响着我们的思维。

带着评论去观看,我们或者努力地在其中寻找与政治相关的线索,而放弃了电影本身带来的快乐。

换句话说,我们渴望感知的心被蒙蔽了。

我们为什么看电影呢?

又为了什么听音乐,看画展,读书?

因为那巨大的感染力吧,当然也不止如此。

而那些正经八百的评论们使我们的头脑准确而机械地指向某些角度,让我们无时不受到它的吞噬。

对这部“狗没有地狱”,大家一定有不同的感觉。

汇集起来,又是一卷色彩斑斓的图画。

我们的思想是我们自己的,它不受任何人左右。

自豪的宣称吧!

 5 ) 短暂的十分钟存放一生

喜欢看集锦片,就像吃一桌宴席,每道菜尝一口,好吃就多嚼一嚼,不好吃也没关系,接下来还有很多。

《十分钟年华老去》是一桌满汉全席,全球15位顶级导演,每人10分钟,主题是:时间。

自然每个大师都力图把自己的主题表现得深刻,所以在看的时候要准备好脑力,不停思考。

看片的历史不算太长,对15位大师的了解都不深刻,就片论片,别的就不赘述了。

大提琴篇1、《水的故事》 贝纳多·贝托鲁奇(意大利) 将一个男人的后半生的几个重要片断缩影在十分钟里面,水是线索:湖水、酒水、羊水、泪水……这些都是记录生命的标记。

当他经历过一切以后,又回到了来时候的树下,吹笛老人和骆驼依然在,老人早就知道他会回来,而骆驼的眼中流出了泪水。

感悟:人生起起落落,最后总是要回到原点,惟有恒河之水永远流淌,我们,是过客。

2、《关于时间2》 迈克·菲吉斯(美国)关于从孩子到老人的一些片断,很碎,画面是用四格漫画的形式表现的,也很碎,看得眼睛很累。

第三个格里的孩子,就是第一个格里的垂死老人,第四个格里还鲜活的生命,在第二个格里只能静静看着自己老去,对周围的一切无可奈何……感悟:最后,我们也将会像那两个老人一样,除了看着,毫无办法,曾经刻骨铭心大喜大悲的事也就那么回事儿了。

3、《瞬间》 伊利·曼佐(捷克)影片是用老演员鲁道夫从青年到老年各个时期在银幕上留下的影像剪辑成的一个关于一生的故事,鲁道夫就是《好兵帅克》的主演,可惜我们只熟悉他的这一部片子,否则看起来会更有感触地。

10分钟,镜头就在一个人的脸上雕琢出了沟壑。

感悟:我们都以为自己很年轻永远也不会老不会死是吗?

这10分钟就会让我们感到恐惧。

鲁道夫何其幸运,留在了那么多的电影胶片里,我们呢?

留下什么呢?

4、《十分钟后》 伊斯特凡·萨伯(匈牙利)10分钟前,妻子兴高采烈地筹备结婚纪念日的晚宴;10分钟后,她失手刺伤了酒醉归来的丈夫。

故事很平淡。

感悟:你现在的人生八成是因为某一个瞬间才变成这样的,将来也会是。

10分钟,足以改变一切。

5、《面对南希》 克莱尔·丹尼斯(法国)恐怕这是最枯燥的一节了。

在列车上,老教授对年轻的学生喋喋不休地说了十分钟话,内容小到如何学习,大到移民问题、独立性、存在性……好像要把一辈子的话在这十分钟说完。

可是这样又如何呢?

列车依然飞驰,大家依旧都是过客。

感悟:俺要是懂法语就好了。

6、《启迪》 沃尔克·施隆多夫(德国)最美丽、最独特的一节。

故事是对古代基督教神学大师奥里利乌斯关于时间的一段询问的诠释。

一家人野炊,10分钟的尘世欢乐被一起意外触电事故终止。

比故事表现的哲理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表现方式,镜头是随着一只苍蝇的视角推进的,最后苍蝇撞上了捕蝇灯,影片也戛然而止。

睡莲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的景象,很有印象派的感觉。

感悟:就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刻尽情欢乐吧,明天永远未知。

7、《沉溺于星》 迈克尔·雷德福(英国)记录的是一次10分钟的太空旅行,让主人公来到了80年后,这个题材太老掉牙了,可是当依然是老样子的主人公在80年后和已经成了垂暮老人的儿子相拥时,还是流泪了。

感悟:从小就常思考“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现在已经没啥特别的感觉了。

8、《在时间的黑暗中》 让-吕克·戈达尔(法国)青春的、勇气的、思想的、记忆的、长存的、爱情的、沉默的、故事的、恐惧的、永恒的、电影的,记录了11个生命的告别方式。

感悟:你我最后的瞬间会是什么样的呢?

小号篇:1、《狗没有地狱》 阿基·郭利斯马基(芬兰)故事很简单,一个囚徒出狱后带着女友登上去莫斯科的列车。

据说这是一个政治意象,“狗没有地狱”这个词也是一个和政治有关的隐语。

而我能体会到的只是里面已经成为影片一部分的音乐很好听。

感悟:不懂不懂,不可救药。

2、《生命线》 维多·艾里斯(西班牙)最诗意的一节,可以用来回味。

一个宁静的小村庄的10分钟,下午,新生的孩子肚脐出血,而外面的世界依然宁静,钟在摆动,水滴在溅落,一个孩子在手腕上画表打发时间,有人在缝纫,有人在睡觉……终于孩子的母亲发现孩子出事,打破了世界的安宁。

最后是孩子甜美的笑容和母亲婉转的歌声,动荡的世界还是充满希望的啊。

感悟:我们所在的世界,要是真的像那个小村庄一样充满爱,即使动荡又有什么所谓呢?

单纯起来吧,抛弃所有的仇恨和怨气吧!

3、《几千年前》 沃纳·赫尔措格(德国)像纪录片,白人探险队在亚马逊河流域发现了一个原住民部落,于是给他们带去“文明”,但同时带去的是困惑,那个部落的后代开始渴望融入现代社会……这一切等于这个部落从此消失了。

人类征服自然的宏愿让我们的地球不堪重负,河流的萎缩,土地的沙化等等都是我们人类的节奏,自然的规则被无情践踏,种群的繁衍没有了生存的准则。

感悟:人们就不要自作聪明了吧!

我们幼稚的“文明”离看透自然的奥秘还远着呢,要对自然心存敬畏,停止入侵。

4、《国际组织·拖车·夜晚》 吉姆·贾木许(美国)车祸让一个女演员在救援车上滞留了10分钟,这是一个国际救援组织,10分钟里闪过了不同的肤色,并且他们夸张地展示了自己的文明。

总的来说挺无趣的,但亲切的是在里面出现了一盘中国快餐。

感悟:地球是个村落,ok?

5、《距离托那12英里》 维姆·温德斯(德国)最抓人的一节。

除了得益于情节,更是因为摄影的精致,音乐的搭配。

一个自驾车穿越荒野的人半路心脏病发,在10分钟里开着车寻求援助,最后一刻终于遇到了一个天使一般的女孩。

风景如同其他公路电影一样美,配乐用的是Eels的歌,post grunge风格,嗷嗷好。

感悟:奇迹终有一天会发生。

永远魔幻的蓝天,永远驱散那黑暗,嘿嘿。

6、《我们将被掠夺》 斯帕克·李(美国)用很多个访谈串起来的,是关于美国总统选举,实在没兴趣,于是……于是俺就跳过去了。

7、《百花深处》 陈凯歌(中国)我最喜欢的一节。

老北京腔调,老北京身段的冯先生把搬家公司的人带到“百花深处”胡同让他们给自己搬家,而曾经的“百花深处”除了写着“拆”字的残垣断壁,已经一无所有,原来冯先生是个疯子……据说在电影节展播的时候这一节评价最低,当然,那些老外无论如何也不会懂得我们中国人失去文明的这种辛酸的,在他们的眼里这部片子不过就是一群神经病搬家罢了。

冯先生的记忆是那样的刻骨铭心,自己家里每一件家具的位置,一个铃铛,家门口的坑……除了苍凉还是苍凉。

感悟:不是冯先生疯了,是整个世界疯了。

我们毁了自己的城市,毁了自己的文明,只剩下高架桥,高速路,和恶俗的歌声。

拥抱那一刻答应我,在我离去后好好生活这幸福的每一秒钟多残忍,短暂的十分钟存放一生拥抱那一刻微笑吧,我会珍藏着温暖笑容这幸福的每一秒钟匆匆流走,短暂的十分钟存放一生

 6 )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

1.生命如水贝托鲁奇的命题,意识流的讲述方式,行云流水地刻画了一个人生命的种种片段,逃难异乡,宗教与语言差异,偶遇的爱情和性,结婚与生子,出轨与不忠,子女的成长,家庭资本的增长与消减,用窥视的镜头展现出来的仿佛就是人生,随机发生的一切,幸福,悲伤,疑惑,以及隐藏着可以被猜测到的许多情绪与情节。

”我知道你会回来的,人生路漫漫,终究会有些不如意。

“ 最终归去的男人,在听到老人布鲁(开篇即是脱世者)的这句话,跪倒在地,似乎人间走了一遭,领悟了生命。

无论生命发生了任何事,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啊。

 7 ) 电影的最后一分钟:汇入恒久的命运一瞬是如何

1. Bernardo Bertolucci 贝纳多·贝托鲁奇 《水的故事》⭐⭐⭐黄粱一梦,数十年沧桑归来,吹笛人依旧。

只囿于篇幅,力道有些不足。

2. Mike figgis 迈克·菲吉斯 《关于时间2》⭐⭐⭐在屏幕整体上进行四象限分割,纵向时间被压扁在平面影像中,各象限又有互动和发展。

实验性强。

3. Jiri Menzel 伊利·曼佐 《一瞬间》⭐⭐⭐⭐回忆与现实交错,片段化的印象与记忆堆叠,升格画面加上音乐配合,犹如梦境一般。

观看少女骑车飞驰而过,头被落下的果实砸中。

恍然之感有如被时间击中,往昔的少年一瞬之内变成了果树下沉睡的老夫。

4. Istvan Szabo 伊斯特凡· 萨伯 《十分钟后》⭐⭐⭐⭐ 十分钟长镜头炫技。

十分钟有可能发生许多命运的转折。

5. Claire Denis 克莱尔·丹尼斯 《面对南茜》⭐⭐⭐火车到站前的十分钟对话,词汇和词汇填满了影像内容,画面展示较少,个人不太喜欢。

6. Volker Schlondorff 沃尔克·施隆多夫 《启迪》⭐⭐⭐⭐⭐关于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哲思(独白较多),展示性的扫摇画面让人眩晕,聚会上各人各事,只揭露冰山一角,无限遐思就被收纳其中。

7. Michael Radford 迈克尔·雷德福 《沉溺于星》⭐⭐⭐⭐⭐诗意的科幻片,故事叙述相对较为完整。

想起了诺兰和维纶纽瓦。

8. Jean-Luc·Godard 《在时间的......》⭐⭐⭐⭐分幕式,形态各异的最后一分钟。

看到“电影的最后一分钟”时泪目,银幕在风中飘飞。

献给电影的一生,这电影的最后一分钟,也应该是属于戈达尔的。

以及记下了一段话:我被引导着向上走那是光辉而灿烂之地我再次知道自己有新的欲望有什么在我心中升腾就像第一次上路却骄傲的那匹马与你作对,我会尝到苦果,有所了结新的方式噢,死亡她永远走了我知道,一个人死后便走了

 8 )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的影评

作为2002年戛纳电影节开幕礼,英国“10分钟,年华老去”有限公司投资,邀请世界上15位著名导演根据自己对“10分钟,年华老去”这一命题的理解,各自拍摄10分钟电影短片。

《十分钟年华老去》这部新千年对电影历史本身的一个缩影回顾,带着对时间与历史这个永恒的沉重的命题,却做出了一份可以载入历史的答卷。

而对于十分钟这个时间概念,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论语》中的一句至理名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而对于人与时间的关系,这或许是最好的诠释了。

在《十分钟年华老去》的大提琴篇中,浑厚的大提琴音乐贯彻整个电影的始末。

音乐作为人类生活文化不可抹灭的必需品,是对流逝了再也无法回头的时间做出的记忆式的奠定。

似水年华,悄然老去,我们会以怎样的期待面对我们的明天呢?

十分钟之后,看似只是漫长的生命中最短暂的瞬间,却也可以改变许多让人难以想象的东西。

十分钟的岁月又飞速般的消逝,一如朱自清的《匆匆》:“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十分钟年华老去》以光影与声乐作为时间最重要的元素,无可厚非地让人觉得这就是导演们对时间、对生命、对电影的尊重。

时间的思索是永无境止的路,生命是由无数个十分钟构成。

我们的生命不停止我们的人生便在过去和未来中徜徉。

大提琴篇中,八位导演拍出了八种不同的角度。

就让我们在前六位的短片中,先静静地思索人生。

第一部:《水的故事》 导演:(意大利)贝纳多·贝托鲁奇在黑白的画面中,一位偷渡来到意大利的印度人,由于一时的好奇心,看着同来的一个老者来到牛圈前,坐下休息吹笛。

帮老者打水时,听着笛声跟随着自己的心声走到湖水旁。

然后在这碰到了一个摩托车熄火的意大利女人。

他和姑娘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安定的幸福生活。

一天,他刚买的新车跌进了河里,所幸全家平安。

这时候,如当初听着笛声而去那样,听着笛声飘来,寻音而至。

在牛棚前的大树下遇到了老者。

似乎觉悟到了什么,他激动地跪下。

身边的景色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镜头一转,附近偷渡来时的路已通了铁轨,火车隆隆地驶过。

在这个故事里,水,音乐,人,贯彻了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成为了这个故事最重要的元素。

.导演用暗喻的手法,以故事中各种各样的水:清澈的湖水,香甜的酒水,洗澡时的自来水,孕含新生的羊水,车跌进去的河水,暗喻了主人公人生的各个阶段。

而其中,还有两处性器官与水的暗示,而两次都以成长变化紧密相关。

一次在刚到意大利姑娘家的印度男子洗澡时沿着水搓澡的肥皂碰到了内裤,镜头一转,他和她喝着喜酒结婚了。

第二次在婚礼的喜庆中,新娘子羊水破了,镜头一转,他们的小孩长大了。

音乐,在影片中,参杂了大量的音乐来烘托故事的氛围。

老者的笛声,男子对女子求爱的歌声,结婚时欢快的舞曲,小孩唱的印度歌,男子驾车时的印度曲,最后又是老者的笛声。

在影片中,所有的音乐都是时间流逝的一种象征。

最后是人。

人作为消费时间的载体,这也是比不可少的。

印度男子,神秘老者,意大利姑娘,还有姑娘的妹妹和小孩,都是不同的社会与不同的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

而对于时间,对于历史,这是最直白也是最隐性的关系了。

虽然说这是一个“水的故事”,但我更觉得这就是一个“黄粱一梦”的翻版。

印度男子在最后一刻的大彻大悟隐含了东方独有的哲思,让人记忆犹新。

第二部:《关于时间2》 导演:(英国)迈克·菲吉斯这个片子的银幕分成平均分成了4块,同时间里演绎着四分钟的人生片段。

在四个块面中,一开始各自都没有联系。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物关系渐渐呈现。

也渐渐让人不禁赞叹导演拍摄手法的高超。

一个男人的一生是如何与其父母紧密相关联的。

但其中,两位来人的镜头让人不由的思索他们的一生就这样的结束了,有着怎样的含义在其中?

最后两位老人坦然的面对生命中的重大事件,脸上即使从容也是无奈。

第三部:《一瞬间》 导演:(捷克)伊利·曼佐“它印象般地传达了一种关于回忆的情绪,并缅怀了流逝的美好时光。

”(豆瓣影评)导演像是一位画家,生动地描绘出了捷克著名演员鲁道夫的一生。

有人评论,鲁道夫是幸运的。

他被缪斯女神眷顾着,能让他的一生通过他所扮演的角色长存在胶片和视野里。

我们可以跟随镜头目睹着岁月在鲁道夫脸上凿出的印痕。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鲁道夫在晚年时期仍对自然和美丽生命的钟爱让人不禁觉得,这也是时间给予他的一种伤痛,让人惋惜而无奈。

十分钟的回忆是美丽的,同时也是残酷的。

无奈与珍惜并存,至少,在此刻是让人留恋的。

最后的片段是这样的清新与美丽:“拿着球拍,蹬着单车的清纯女孩从果园外掠过,老人羡慕地注视着,惊鸿一瞥间,他被栏杆铁丝挂了一下,熟透地了的苹果从树上坠下,打到了他的头。

‘十分钟,我们的生命并不更为漫长......’”就如影片最后的字幕那样写道,“时间摧毁一切,回忆挽救一切。

”第四部:《十分钟后》 导演:(匈牙利)伊斯特凡·萨伯在这个影片中,很好的诠释了在十分钟里,一个家庭的破裂,一个瞬间是怎样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从故事一出场,乏味枯燥的英文教学节目就一直持续这发出令人心烦的单词声。

影片中的女主人一脸兴致勃勃地跟随着节目边念单词边布置与丈夫结婚周年的烛光晚餐。

其间,女主人曾换过节目,出现她与丈夫以前的烛光晚餐录像。

这不禁让人思索,丈夫与她的关系到底是怎样。

随着丈夫喝酒归来,这层关系就一目明了了,辛辛苦苦地布置的晚餐被丈夫很随意的破坏掉,看到这些反而大发脾气。

伴随着英文节目又开始持续念着枯燥的单词,丈夫吵闹,对妻子拳打脚踢,可妻子却一如既往地好脾气,努力地安抚喝醉酒还发酒疯的男人。

其实从影片中可以找到丈夫与妻子感情破裂很深的根源所在。

如果没有这个根源,就很难会有现在这种局面:妻子与丈夫结婚多年一直保持着重复的单调、枯燥的生活方式,或许从表面上看妻子是想要改变些什么——重新做蛋糕,学习当时最流行的英语。

可是,作为一位家庭主妇,所选择的生活方式若是单调,枯燥,令人乏味,那想必然的丈夫是绝对会远离她的。

并且,从影片中还可以看出,结婚多年,却膝下无子。

这是一个家庭破裂的必然因了。

所以,十分钟演绎的一个场景,其实也就是她一生的写照。

杯具也必然成为了悲剧——丈夫偶然被妻子不小心刺中去了医院,妻子被带到警局。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美国恐怖经典作品——《闪灵》,故事中的男主人因为女主人的生活逼压之下而发疯要砍死自己的妻儿。

一个好的家庭,一定要一个好的女主人来维持生活。

时间在生活当中,可以改变很多,也可以维持很多。

第五部:面对南希 导演:(法国)克莱尔·丹尼斯在这一段落的影片中,对于那些如果不是对哲学很感兴趣的观众来说,这是可以直接跳过去的一个段落。

这个段落描写的是相遇欧洲的哲学家,斯特拉斯堡大学的政治哲学教授Jean-Luc Nancy,在一列告诉列车上和他的学生之间关于意识形态的话语。

同听这位教授讲课的还有一位站在车厢外,凝望着窗外风景的黑人。

在这里,并没有交代黑人与教授还有那位女学生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对于黑人而言,南希教授所传达的哲学思想是十分枯燥,乏味的,他的面部表情冷漠,毫不在乎教授的话,而对于具备了一定专业知识的女学生来说,南希哲学性的思考,可能会给她带来莫大的启发。

在火车上,看似很随意的谈话中,隐含了严肃深刻的哲学命题:在十分钟的时间里,南希教授作为唯一的哲学阐述者,他所面对的受众其实不仅仅只是女学生和黑人,还有影像机前的观众。

《面对南希》其实更进一步的层次来说就是——面对哲学,面对文化,或者面对历史。

每位观众面对南希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而作为“同样的人,都在同一辆的列车上,寻找着自己的终点。

”列车作为时间,穿越了十分钟里能够穿越的空间,承载的看似时候生活中最普通的一件事,导演却十分用心地把它作为电影的题材严肃的表现出来,其实就是这一段落影片的精彩之处。

在列车最后的时间里,黑人进来了,说:“快到站了!

”南希与女学生的谈话也就结束。

“时间结束了一切。

”第六部:启迪 导演:(德国)沃尔克·施隆多夫“时间是什么?

”电影一开始,就将德国古代基督教神学大师奥利利乌斯关于时间的询问搬到屏幕上,以苍蝇的视角来展开对时间的理解:“过去和未来根本不存在,如果有一个时间,就只有现在的时间,分为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和未来的现在。

”与此同时,镜头也巧妙地符合着画外音,让观众能感受到哲人观念里这种时间的确切存在。

作为一位观众,随着音乐的深入,漫长的镜头里出现着如印象派画家笔下的斑斓的湖泊景象,随后就是一家人来湖边野营时发生的一些事儿了。

在这样如画的镜头中,旁白的内容逐渐深入主题:“过去的现在就是回忆,现在的现在就是沉思,未来的现在就是展望。

”苍蝇就像是一位哲学家,关注着这一家人,也影响着这一家人。

在最后,因一位年迈的老者触电而死结束了故事,同样触电死去的还有这只苍蝇。

时间的戛然而止,让人思索着最后的旁白:“这一切发生在一天里,却像在我们一生的事情一样。

向上帝坦白,我还不知道时间为何物,渴求上帝给我指引,给我启迪。

 9 ) 十分钟,我回不去的北京

没了干活的心思。

想起柜子里头压箱底还有几张dvd,翻出来看打发时间。

韩国小电影实在没有看的心情,月亮小丑太长需要认真看显然我不能。

十分钟年华老去。

这个似乎适合。

10分钟而已。

前头的断断续续看了,不甚懂得。

或者懂的只是我的自以为是。

看了半天,生涩的各类语言,意大利西班牙荷兰还有些杂七杂八。

陈凯歌的名字忽然出现。

100 flowers hidden deep百花深处百花深处……宽街奔西 地安门街奔北 在这鼓楼左手的一条胡同就是 冯远征说其实故事挺恶搞一个傻呵呵的黑眼圈冯远征整一前朝遗老非常认真的玩笑一把搬家公司耿乐青瓷花瓶雕花屋檐铜铃紫檀木衣橱相声般的饶舌音看见那些没看见的没看见那些应该看见的以前的过去了就过去了过去的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十分钟年华老去十分钟的年华我就老去了承认我不认识的平安大道承认我不认识的北京在我把北京的地图量踱出来之后我却丢了北京当我编辑了北京小青年常用词语手册我发现没人和我边说边笑关机。

拿出碟子放回原地。

再掏出来,开机,再看一次。

继续被段子逗乐继续被自己潮湿

 10 ) 如果我来拍

如果我来拍,我就拍一个住在村子里的人,看着老年人死去,新生儿出生,婚丧嫁娶,立业成人等过程。

并且要让这个绵延不断的过程持续上千年、上万年,直到地球形成,宇宙爆炸,并且最后把这一切缩归为一个学生的出神片刻。

各位导演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时间,有的是从南柯一梦的角度,有的是从个体的非常事件的时间感角度,有的是从个体的成长衰亡角度,有的是从时空倒置的角度,有的是从旅行中的时间角度,有的是从时间的过去未来无联系的角度,有的是从老人的回忆的角度,有的是从不同事物结局的角度。

就像是宗教带给人的不同体验。

所以我觉得自己的时间观念就是:时间均匀流逝。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短评

你要问我,时间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我只能回答:过去不可说,现在不可说,未来不可说。

6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黑白不是我欣赏得来的。

9分钟前
  • 博格达梦落
  • 还行

为“大师”的名号走火入魔

14分钟前
  • Truman
  • 较差

真的看不下去了

18分钟前
  • 雪沙
  • 较差

看不懂~

23分钟前
  • XA™
  • 较差

Ten Minutes Older是部生硬难懂的艺术品. 直到伊斯达芬•沙波的"十分钟后"时才渐渐进入了情绪和状态,在悲剧的高潮转折以及人物的悲欢离合里,在这充斥着情感的生活。让-吕克•戈达尔的"在时间的黑暗之中"算是作了极佳的结尾,片段式的记录只如水中波澜,窥探了些所谓的人生。还需重温 No.600 M

26分钟前
  • Soo Yung
  • 推荐

终于在考试前的最后一天看完了这部电影,完全功利性质。加油,加油,加油。

31分钟前
  • 平平无奇奇怪怪
  • 推荐

【2009.7.2-2010.2.13】第一届VENSER特别奖

34分钟前
  • 井谷射鲋
  • 力荐

老年人 还是艺术家 他们每天都在思考些什么呢

39分钟前
  • 杨欢喜Metiche
  • 推荐

日哦 看得人真心累 时间还真是熬人啊 八大导演各自诠释时间这个虚无抽象的命题 真心考验人 但是我没有看到惊喜 诶 一个个大师们的短片集合也真心让人失望 想拍好一个短片似乎比长片更难

44分钟前
  • HsvEvnX
  • 推荐

看了半天没看懂。恩。其实就没想看。。。一边杀人一边看电影。现在的习惯。就是挑战电影对我的吸引力

46分钟前
  • Accardo
  • 很差

黑白片很美,最后那段太难堪了。。。

50分钟前
  • Sugarfree 🪁
  • 推荐

最后两个片段还满喜欢的 还好喜欢或者讨厌都只有10分钟

52分钟前
  • 篍篍
  • 还行

6/10。每个导演用十分钟尝试实验性的电影语言,有一镜到底、有实时对话、有广角分屏技术、也有把人一生的影像叠化放映、更有对自己昔日作品的混剪,但以短片的时长所限还想表达生死时间类的命题就太仓促了,整体的每个故事要理解起来都很费劲,大量多维度的场景切换会令人头昏脑胀,总之看得比较沉睡。 @2014-07-18 20:02:32

55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2009-05-06 22:44:12   来自: R  看到70分钟的时候我觉悟了  我实在不适合看这么有深度的东西。闷坏了。 =0=

58分钟前
  • 月光剩女
  • 还行

没看完。。想睡觉

1小时前
  • SweeSon
  • 较差

果然还是不喜欢命题作文

1小时前
  • nighteye
  • 较差

妈的艺术。

1小时前
  • 鬼鬼
  • 还行

sorry 实在看不懂

1小时前
  • 南小拖
  • 较差

没有巴黎我爱你和每个人有自己的电影好看

1小时前
  • Yolanda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