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The Other Boleyn Girl,鸠占鹊巢,美人心机,华丽孽缘,王室双姝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斯嘉丽·约翰逊,艾瑞克·巴纳,吉姆·斯特吉斯,马克·里朗斯,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大卫·莫瑞瑟,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埃迪·雷德梅恩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热门推荐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剧照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2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3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4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5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6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3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4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5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6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7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8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9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20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剧情介绍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玛丽•波琳(斯嘉丽•约翰逊 饰)与姐姐安妮(娜塔丽•波特曼 饰)美丽动人,如此优点却遭到了父亲与叔叔加以利用。为了提升自己家族的地位与权利,玛丽的父亲要把玛丽送进皇宫当中,成为了当时国王亨利八世(艾瑞克•巴纳 饰)的情妇。 玛丽后来怀上了国王的孩子,但她的姐姐安妮也在这个时候进入皇宫,她要勾引国王以得到宠爱。原来安妮早已对进入皇宫密谋已久,为的是得到国王的宠爱以得到皇后的位置,全然不顾自己妹妹玛丽早已对国王产生了真感情。 于是,同是波琳家族的一对姐妹为了各自的爱情与利益在皇宫中明争暗斗。姐妹俩争斗过后得到的结果到底如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妖怪人贝姆BEM~BECOMEHUMAN~入侵东游传歌曲物语CINEMAFIGHTERSproject继园台七号柳舟记天国的女儿第一季八角街未来有你女高怪谈3:狐狸阶梯秘境古兽天仙配她的双眼背后麦田守望的女孩武当少年绝境逃脱漫城兄弟们上秦时明月神秘使者:魔画疑云整编岁月冬雪暖阳爆燃战队奔奔者剧场BOON!约定·环形跑道四合院里的孙大圣失踪:他们存在过财阀复仇:致成为嫂子的前妻记忆的芬芳杀不了的他与死不了的她以父之名3分钟先生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长篇影评

 1 ) 野心就等于心机?

冲着这两位女主角去看的电影到头来想到了一个野心与心机的问题。

在故事演到一半之前,我并不觉得anne的做法和遭遇有任何的不妥,甚至让人心生怜悯。

包括她想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包括因为莽撞而冒犯了国王,包括她为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的男人结婚,甚至因为妹妹的一句话流亡,而之后又回来用自己的智慧获取国王的爱。

片子一半以前的她如果放到现代肯定会成为众多追捧学习、赞扬的对象。

只是笨拙的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已,即便有曲折还是努力的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这根本就没有错。

当然,如果说她的梦想是当女王生孩子的话,获得那些东西的时候的她不免有些野心过了头了。

这是一个度的问题,但本质的结果是一样的,她无论是当情妇还是变成了女王,结局都是惨烈的,抛弃或者死亡。

是因为她给自己的梦想定错了位,把自己给定错了位,是权利或者说是地位让她蒙蔽了,于是盲目开来,失去了一切。

野心驱使时,anne还能掌握局势,当心机占了上风,一切就都变了。

妹妹就是一个字纯,纯情让她获得了幸福,童话般的结局。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纯又有多少男人懂得珍惜呢?

她们没有野心,在现实中注定受到伤害,各方的伤害,于是她们的纯害了她们,不少从恶耍起了心机来保护自己。

于是又会被骂成又有野心又会耍心机的坏女人。

就这么受欺负,纯情的女孩有什么错啊?

所以,野心和心机的问题一点都不能画上等号,人们都只是想保护自己罢了。

 2 ) 拼凑在一起的好女孩

不管是不是历史正片,人们对于八卦是不可小视的,更何况是皇室八卦。

只要是关于历史的,都让人难以抗拒,真恨不得刨根问底。

但这也太过绝对牵强,如果把它当做爱情片看,我这种脑残儿童肯定是觉得善良的mary应该修得正果才是啊,可是历史的残酷让这对波琳姐妹最后都仓促收场了。

娜塔莉的演技很好,但是太过用力,或者说我觉得在这里面她缺少了点真的爱,她把一个女人该有的柔弱都隐藏了起来。

这个不能怪她,那是导演和编剧没弄好,没排这个戏。

而斯嘉丽,很清丽,很舒服。

那眼神里面的柔弱都化成水了,少了一点点的刚毅。

她们这对姐妹,性格迥异,却在内心住着另一个对方(两位女主角都并未有强烈的反应出来哦,我这种脑残对历史不了解只是乱评哦),正如mary最后要拯救anna时候的台词,因为她是另一个我啊。

我这样子评论,还是觉得她们两个人绝对是姐妹,就是一个人。

但是纠结的人性让人迷失自我,最后只能自我放逐了。

女人啊,到底是追求平淡幸福好,如同mary。

还是追求自我价值好,如同anna。

性格决定一切,如若两者互补,又能碰上懂自己爱自己支持自己的爱人,那也暂且圆满了。

 3 ) 宦海浮沉,英国的政治斗争、宫廷争斗,真的是非常残酷和血腥

对都铎王朝的认知是从纪录片“亨利八世和他的6位妻子”开始的,纪录片有两个版本:Lucy Worsley的《亨利八世的六位王后》Secrets of the Six Wives with Lucy Worsley,和BBC的《亨利八世和他的六个妻子》Henry VIII and His Six Wives。

前者更生动有趣,Lucy Worsley真的是非常有意思的历史学家。

如果要理解本影片的历史正史,可以看一下这两部纪录片的其中一部。

在正史中,Mary Boleyn只是一个背景的存在,说她成为亨利八世的情妇,生下私生子后,被抛弃。

她的姐姐Anne Boleyn,吸取了她的教训,坚持成为王后,生下合法的子女。

亨利八世为了能够和第一位妻子Katherine离婚,不惜脱离罗马教廷,确立新教在英国的地位。

这也就是为什么,第一位妻子Katherine的女儿玛丽女王,后来残酷镇压新教教徒,被称为“血腥玛丽”。

英国的宗教改革和新教,并非为了反抗罗马教廷的贪婪和残暴,不过是出于一个国王的私欲。

影片和正史有出入的地方:Mary Boleyn并不是影片中所描述的傻白甜;Anne Boleyn 并未和Mary争宠,Anne在成为亨利八世的情妇之前,Mary已经被抛弃。

另外一个小细节是:Anne Boleyn被砍头,应该是把脖子放在行刑台上,并不像电影中,跪在那里,直接一刀下去。

亨利八世的6位妻子中,有两位被砍头。

除了 Anne Boleyn,还有他的第5任妻子 Catherine Howard。

Anne的舅舅是Catherine的伯伯,第三代诺福克公爵Thomas Howard。

她俩是表姐妹,都嫁给了亨利八世,都以通奸的罪名被砍头。

影片最后提到,第三代诺福克公爵Thomas Howard 的儿子、孙子以及曾孙子都以叛国罪被处决。

其实,第三代诺福克公爵和儿子是同时被判叛国罪的,他儿子被处决,在他计划被处决的前一天,亨利八世死了,内阁认为新王即位时处决犯人不是好兆头,他才免于一死,后来被玛丽女王释放。

他的孙子继承爵位,成为第四代诺福克公爵,后因参于策划反对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也以叛国罪被处决。

至于他的曾孙子是怎么被处决的,没有查到。

宦海浮沉,英国的政治斗争、宫廷争斗,真的是非常残酷和血腥。

关于都铎王朝,除了上面提到的两部纪录片(算是正史),相关的影视剧的顺序是《日月精忠》,《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本片),《九日女王》,《伊丽莎白》1和2,电视剧《都铎王朝》。

本片剧情一般,但服饰华美、演员阵容强大。

两大美女,Scarlett Johansson 明艳动人,相比之下,Natalie Portman有点黯然失色。

卷福Benedict Cumberbatch和小雀斑Eddie Redmayne居然在里面跑龙套。

 4 ) the other boleyn girl

这片子是bbc film投钱/或者参与制作的,结果效果跟所有bbc参与投钱和制作的电视电影一样:廉价。

历史剧要制作的廉价,是很容易的,只要做到三点:1.空间感的缺失经常看到好莱坞的片子里,在某个场景的开场,有个接近长镜头的镜头:角色从大楼外进入建筑,一路穿过走廊上楼等等,最后来到场景:某房间。

这种镜头,除了要展示环境细节外,还要使观众建立起对场景的空间感——让观众感受到真实建筑的格局,场景的位置。

这种拍法场景调度相对麻烦,并且需要实景拍摄。

但好处显而易见,建立事件发生的真实感。

例子是zodiac片头报社的一个长镜头;the aviator制作空战片时那个长镜头。

而要使空间感缺失,就按这个bbc拍法:上个镜头给个城堡外形,下个镜头立刻切到室内几人谈话。

这种拍法屡屡在本片中出现,简直让人怀疑所有的室内镜头都是棚里面拍的。

在摄影棚里拍摄,其实有它的优势,比如电影中常见的警局内审讯嫌疑犯的场景,有的片子就会给出审讯室里对警察和嫌疑人的俯拍镜头,这种需要悬臂的镜头,由于高度关系,真实房间就无法拍摄。

这种拍法费时费力,虽然画面漂亮,但对情节无太大影响,所以通常只有好莱坞商业片才会这么搞。

而在这bbc片子里你就别想看到任何这种镜头。

本片里废除西班牙出身的王后一场,先是个电脑制作的空中俯视大全景,城堡和喧嚣的人群,然后下一个镜头又是切到室内王后演讲。

这个要是好莱坞拍,为了显示空间关系,会让镜头从空中俯冲而下(电脑制作),直到城堡的窗口,然后从窗口进入室内。

所以大家骂好莱坞诗史/历史剧拍的烂,那是因为你们没看过bbc拍的历史剧。

2.细节的缺失这个片子可能因为主要场景都是在城堡内的关系,打光非常暗,背景的细节往往缺失(偷工减料);另外,因为几个主要natalie portman,scarlett johannson,eric bana都是现在当红演员的关系,镜头使劲往他们脸上招呼,特写极多,导致背景景深过浅,细节进一步缺失。

除了演员的服装做足功夫外,其它场景布置偷工减料太多。

对历史剧来说,这种细节的缺失大大减低了历史真实感。

3.时间感的缺失这片子历史跨度不算短,从mary boleyn受宠,到anne被斩首,至少过去了5,6年。

通常展现时间流逝,需要把各个场景安排在不同季节。

在典型商业片里,如果故事主要发生在春秋,即使只过去一年,也要安排两个短暂的雪景或者盛夏的场景。

而安排雪景需要人造假雪,又是费时费力的事。

这片子里几年时间的事情全部发生在春秋,顶多有点大雨。

虽然片子里孩子生了一个又一个,片子看完,你几乎以为这些事都发生在一个春天。

这片子导演是个第八流电视剧导演,完全做到了以上三点,把好端端一电影完全搞成了室内剧。

小钱拍大片完全可以做到,李安就说过自己可以把2000万以下的片子拍出8000万片子的效果。

而这导演是把2000万片子拍出了500万片子的感觉。

看后面花絮,这导演又分析了一通角色,片子置景只字未提。

估计这哥们跟国内导演和欧洲导演一个类型:拍个片子直奔主题去了,对这种起码真实感的制造,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

结果搞出来得片子就是室内剧水平。

刚才看到国内两个电影青年的对话,没把人笑死:A:“……或许也是对森叔期望过高的缘故,总是希望能看到国人制作的历史题材巨作,总希望能够出现一位能够超越黑泽明和大卫里恩的时代剧巨匠……”B:“国人超越黑泽明和大卫里恩……真是连想都不敢想。

先冲一下斯皮堡这个堡垒吧。

”这位电影青年B,分析起电影来也是头头是道,据说是拍记录片的,也算是从业人员,结果一张嘴就是“先冲一下斯皮堡这个堡垒吧”。

如果大陆电影工作者都是这种牛×心态,中国电影只会一如既往的烂。

附:我也觉得演员演的也还行,三个主演还有那个Kristin scott thomas表现都算可以。

服装做工颇精良。

有评论说这片子沦为了历史言情剧,其实这片子里根本没什么感情,基本都是赤裸裸的出卖。

无奈布景太偷懒了,片头片尾三个孩子在同一片草地上奔跑,不但季节相同,连用光/虑光镜都完全一样,黄乎乎的一片,搞不同季节雪景可能没钱,起码换个虑镜,换个主色调也行啊。

 5 ) 只看演员 还是可以值回票价

大概很多人都好期待这部电影如此养眼的演员阵容OSCAR获奖编剧优秀原著保底所以大概很多人也会失望的电影就是英国历史版的金枝欲孽其实故事还算完整但就是太完整完全没有中心导致导演就像在讲故事一样一个有丰富命题 复杂人性的故事但是导演手忙脚乱 控制不了全局最后我们可以依稀记得故事的大概但是其中有什么道理有什么思想则完全不得其解说导演不如说是编剧问题吧当然要说演员--NATALIE的角色应该是最出彩的戏剧冲突最强的NATALIE应该是还不错的完成了一次表演的磨练但是由于编剧把这个角色框在了 野心 里面再没有更多的挖掘所以也就仅此而已--SCARLETT 是我非常喜欢的女演员集性感美貌智慧成熟于一身的年轻女人对于这个天真纯情的角色就有点水土不服了与其说是她演不好这个角色不如说是这个过于简单平面的角色掩盖不了SCARLETT的丰富所以不管怎么看都SCARLETT有点被抑制的感觉--然后是ERIC BANA那么帅的一个王啊!!是要比 金枝欲孽 里面的皇帝来的养眼来的有说服力不过编剧也把这个角色框在了"占有欲"里面过于平面的描述让ERIC成为该片最大最好看的花瓶电影的确是让人失望的它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好但是至少它让很多影迷饱了一次眼福个人觉得看SCARLETT和ERIC的床戏看NATALIE使坏玩心计还是能值回票价的

 6 ) 亨利八世的训辞-Coeur Loyal(忠贞的心)

之所以想看这部电影,有两个原因。

一是片中的两个女演员:Natalie Portman和Scarlett Johansson,她们两个都是外形与演技并具的好莱坞新生代女星。

二就是关于英格兰最有争议的Henry VIII国王的传奇情史。

所以,对于阅读这部电影,我本来就没有在电影语言等技术层面上有所期待,这也就避免了很多人在看完这部电影以后的失望心情。

本身像好莱坞的一个电视剧导演去讲一个关于英国王室的私密情史,能把一些胡编乱造的煽情故事讲顺也就不错了。

不过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个电影的画面。

在人物造型上,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做足了功课。

电影中的三个主人翁Anne Boleyn,Mary Boleyn和Henry VIII都有油画肖像留存于世,并且都出自德国大画家Hans Holbein的手笔。

他的这几幅肖像画在西方的绘画史里是不朽的名作,这也给电影的美术设计有了很大的参照空间。

所以,当一进入剧情,让我最先惊讶的是片中的人物竟然如此接近Holbein的肖像,当然并不是三个演员的五官形象和她们有多相似,只是配合这些服装和造型上的设计,让人觉得她们有种从油画中走出来的感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摄影,因为要还原那种油画的质感,只靠服装造型是不够的。

这个摄影师在用光和用色上的处理也抓到了Holbein的一些特点,但又并不像《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那样只是一味追求油画效果而使画面变得很腻。

这个摄影师在处理外景的画面里很注重对自然光的运用,几场外景戏都拍的相当有质感。

尤其是在几个镜头中出现的太阳的眩光,非常有气氛。

其实我一直觉得用摄影的技巧来还原油画质感是比较无谓的一种做法。

因为毕竟这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媒介,也没有必要用摄影机去刻意追求画笔的效果。

摄影机有它所具有的独特美感,如果你要追求古典的意境,只要在气氛上做足就够了,太过分的话反而让人觉得腻。

另外就是摄影的一些运动技巧,在这部电影中,摄影师常用前景的一些遮挡来配合运动产生画面气氛,其实这在开头的几场戏里处理的相当不错,比如在草地里嬉戏的小孩,但是这种技巧在这部电影里被反复的使用,这就让人觉得相当乏味,反而起了破坏气氛的作用。

关于电影的故事,可以说又是一个好莱坞常见的大俗套。

其实关于Henry VIII和Anne Boleyn的故事本身就具有非常大的戏剧性,在英国可谓家喻户晓,也被人反复改编过,包括莎翁。

而编剧(电影的原著小说作者)和导演却刻意的把Anne Boleyn的妹妹Mary Boleyn做为中心人物大肆渲染,这从电影的名字《The Other Boleyn Girl》就能看出。

当然,这么做也有意思,因为Mary Boleyn的历史相对Anne Boleyn和Henry VIII更容易杜撰一些,而且她们两人的姐妹关系也容易处理的更具有戏剧冲突。

不过,错也就错在他们太渲染这种姐妹关系的戏剧性,而把她们两人跟Henry VIII的感情变得有如儿戏。

在整部电影里,Henry VIII几乎没有任何的人物性格,他的角色安排完全是为了更突出这对姐妹关系的戏剧性而设。

这位曾经影响过英格兰命运的国王Henry VIII像一个智商不超过18岁的孩子一样被各种女人愚弄。

要知道,你可以改编历史人物,使他更具有戏剧感,但一定要尊重这个历史人物的性格,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何必要拍历史人物的电影呢?

比如在历史里Anne Boleyn是在法国长大的,但在故事中却把Anne Boleyn去法国的剧情改编到她和Henry Percy订婚之后。

这种改编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样更突出了姐妹之间的矛盾,也更强化了Anne Boleyn的人物性格。

但本身这部电影的核心在于姐妹两人各自跟Henry VIII的感情,也是这种感情的纠结才更能加强创作者要表达的姐妹之间的矛盾,那就一定要在这种感情事件上做到位。

但恰恰是这个问题充分暴露了剧作的单薄。

在历史上,Henry VIII虽然不能说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君主,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暴君,但他绝不是一个智力低下的人。

是他通过离婚的借口和罗马教廷分崩离析,并创立了英国的新教“圣工会”,这种宗教上的独立也使得英格兰从欧洲偏远蛮荒的小国发展成为有影响的大国。

他在外交和内政上都有很强的政治手腕,虽然多数是暴力武断解决,但也可以看的出他的性格是一个非常强而硬的人。

他一生的结婚的妻子就有六个,情人不计其数,所以他的情感相对也是非常复杂的。

再说Mary Boleyn这个人,她在历史中也是一个狠角色,她也是在法国受的教育,并不像电影里所表现的那样是一个单纯的“乡村女孩”,她在法国的时候就和法国的皇家有过许多风流韵事。

所以可想而知,这样两个人的感情其实是非常复杂的。

但电影里却用了一种想当然的方式处理两人的关系,你可以改编两人的经历变得更类型化,像对Anne Boleyn的处理一样。

但最起码的是,一定要合乎自己创造的人物的情感逻辑,这种情感本身的逻辑来源于对这两个人物改编处理后的性格发展,一个乡村女孩和国王之间的故事连童话书里都常有,怎么可能会处理的如此幼稚呢?

当然这些史实肯定导演和编剧比一个中国人更加了解,只是我觉得很值得去深思的是,为什么最后会把故事处理成这样?

我觉得是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就是抓错了重点。

片子一直想突出的是这种姐妹关系中的矛盾冲突,但殊不知,这种关系是怎样造成的,正是这对姐妹和国王之间的感情!

不去重点表现情感的细节,怎么可能让观众去理解你想表达的这种戏剧冲突呢?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在片中还有几对人物的关系比这对姐妹的故事更有戏剧性。

比如Henry VIII的第一个妻子,西班牙的公主Catherine of Aragon,她起初是Henry VIII的哥哥Arthur的妻子。

这也是一桩典型的欧洲政治婚姻,所以当Arthur去逝以后,她嫁给了比自己小八岁的Henry VIII。

另外还有Catherine的女儿,也就是英国历史上以残忍出名的Mary I,她从小就被Anne Boleyn虐待,被迫去服侍Anne Boleyn的女儿,就连她的父亲Henry VIII也对她非常残忍。

正是由于在少女时代所受的各种迫害,Mary I在长大以后性格也变得极度扭曲。

在她成为英格兰的女王后,曾为了把英国从新教恢复到罗马天主教而处决了三百多个反对者,“Bloody Mary”(血腥马莉,又称女巫)的称号也由此而来。

而继她之后成为英格兰女王的正是Anne Boleyn唯一的女儿,也就是Mary I小时候服侍过的公主,伟大的Elizabeth I。

 7 ) 稍弱的英国宫斗

影片讲述伊丽莎白上一辈的故事,也不知该算历史还是传奇。

英国的宫斗题材,怎么看都比金枝欲孽或甄嬛传弱了些,一句话概括就是:智商是硬伤。

回头仔细想想,又有多少人能在虚荣和诱惑的夹击下维持高于猪的智商呢?

超脱出来,就算圣人了吧。

也许不管处在什么阶层,每个人所要面临的考验和抉择都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得不同罢了。

其实欲望这个词很虚,因为当你静下来对它抽丝剥茧,就会发现其实什么也没有。

爱情应该纯粹,不要夹杂任何其他东西在里面,但事实是,不论何时何地,爱情都多少被绑架着。

真爱到底是什么,根本厘不清。

要是厘清了,人类大概也就没有未来了吧……本来是冲着两位女主演看的,结果发现影片并没有拍出她们各自的美,有点失望。

 8 ) 任人打扮的小女孩

真是枉费我长达半年的期待,《博林家的另一个女孩》未免对历史也太戏说了吧。

对童贞女王伊丽莎白的母亲安妮·博林的丑化也好,美化也好,都是一种解读,但是我尤其受不了对她的轻蔑和侮辱,她在里面颠来颠去的简直像个手段不高明的白痴,可是从历史上看,她是改变了整个英国,甚至欧洲政治面貌的导火索啊,想想看她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敌人,她面对着国内忠贞的基督信仰,国际上她对面的是被欧洲君主称之为“Papa”的罗马教皇,就是这样的的一个女子,利用自身魅力,使得亨利改变国家信仰,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先驱性国家,从而国家力量日趋独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整个欧洲面貌为之一新。

这就是安妮·博林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安妮·博林是什么样的人?

她是英国伟大君主伊丽莎白的母亲,女儿日后的政治手腕和高明的治理如果说没有一丝安妮·博林的影子和遗传,那也未免太说不过去了吧。

所以这样的一个女人,在剧中却如同一个白痴,利用处女这样低级卑劣的伎俩来诱惑亨利,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我相信当时亨利对她动了真情,不是基于肉体,而是精神上的契合,要么亨利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违不惜和西班牙公主离婚。

尽管亨利和安妮·博林当时这样做纯粹出于私心,但是却无疑开启了历史进步的钥匙。

电影对这样的一个历史大背景视而不见,却将主题局限于一个男人和两姐妹之间,唧唧歪歪,显得忒小家子气,真是浪费了三个好演员!

更可恨的是,如果站在小格局下将三人感情戏演绎的真挚可信也算,可是竟然连这点也做不到。

如果不了解英国都铎王朝这段历史的观众也许会有些许感动,然而他们竟不知亨利在砍了安妮·博林的头之后,搬开了罗马教廷这个绊脚石后,日益轻松随性,先后又娶了四个老婆,只有最后一个得到善终。

然而此电影编剧对此基本常识视而不见,甘愿将自己当成睁眼瞎,我亦为他不幸!

所以,咱们嘲笑张艺谋、陈凯歌的人也可以得到心理平衡了,拿着大把钱不干正事,浪费好演员的事情不是独咱们一家,国外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博林家的另一个女孩》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女孩,但是打扮到这个地步,小女孩未免会哭吧?!

 9 ) 一部比想象中厚重的电影

自从看了黑天鹅,走近这位新奥斯卡女主角,我更强烈的关注娜塔莉波特曼。

不知因为电影而喜欢她,还是因为奥斯卡。

总之,对这个魅力非凡的女人,我是爱的媚俗,爱的虚荣。

但无论如何,看了她的电影后,便无法再模糊对她的记忆。

美丽的大眼睛,坚挺的鼻梁,性感的嘴唇,还有一颗标志性的痣。

她抚媚和诱人,同时又高傲和霸气。

黑天鹅中,她淋漓尽致的诠释了正义和邪恶,保守和放纵,压抑和宣泄。

她矜持又纵情,清澈又神秘,演绎了全然不同的姐妹同体。

而在这部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中,她是一个纯粹的野心勃勃的女人,是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自己欲望的女人,她现实的一览无余。

最后,她的野心和残酷都遭遇到了冷暴力,未能如愿以偿地享受这些显赫的光环,但最终却成就后世成为历史上的一代女王。

波林家的三个孩子成为权力争夺的牺牲品,他们没有选择爱的权利,只有为角逐权力而献身的权利。

在父亲和舅舅的一手安排下,姐妹两人都为诱惑国王而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并由原本的亲密无间产生了残酷的争斗。

妹妹无欲无求,原本已婚准备在乡间度过安然自乐的生活。

然而,无意间被国王看中,她在父亲的劝说和丈夫的妥协中无奈进入王宫,开始了全然不同的生活,接触这个全然不同的男人。

丈夫为权力和势力的妥协,令她心碎,伤痛那种背弃婚姻誓言和爱情理想的转变。

她是个善良而温柔的女人,在诱惑国王中她轻易地被国王的爱所俘虏,全身心的去爱。

而姐姐野心勃勃,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欲望,不惜牺牲妹妹的幸福,残酷至极地把国王从妹妹身边夺走。

国王为了得到姐姐,对刚刚给他生下儿子并怀抱儿子轻轻呼唤他到身边去的妹妹只转头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便无情的走开了。

那一瞬间,国王是那样的傲慢和无情,又是那样的卑微和无奈,只为得到一段他想要的新感情。

令人悲愤而又无法指责地喜新厌旧,因为他是王。

姐姐野心勃勃的一切努力,铲除了她所有的对手,除掉了她完全征服国王并能真正得到一切的重重障碍。

然而,却也消磨掉了国王对她的爱和温存,最终她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皇后,却也只得到了皇上粗鲁的对待和发泄。

国王已然爱她,但在付出太多之后,又分明感觉一切已然不值。

他付出了太多代价,他对她只剩下了厌恶和报复。

冰冷之中,她一步步地走上绝境,最终被处以极刑。

她幸福的地方在于,伴随她最后日子的,是与妹妹和弟弟之间,最终未曾玷污的手足之情,是她在皇后的位置上,虽然自己一无所获,悔恨不已,但却留下了替她实现一切的后世——一代女王伊丽莎白。

那必然是一种性格和基因的继续。

最后,妹妹也回归乡间,过上了最初向往的生活。

可怜的是弟弟,无辜的被牵连和姐姐同样被处死,背叛他去揭发他的正是他为权力而妥协所娶到的妻子,他们之间也一直没有爱。

这是一个赤裸裸的残酷权力斗争的故事,是一个讲述因果报应、各得其命的故事。

但我想,这孰是孰非,还是说不清楚的。

生命以不同方式绽放,以不同方式凋谢,又最终以不同方式得以延续。

 10 ) 女人

You think you are smart, You think you are the centre of attentions. You think you are beautiful, And you think you are in charge What a pitty for a beautiful life like you had To end with a beheaded body Vanishing with the cold wind And with the curse of the public Lonely must be you, Desparate for the power and position, Forgetful must be you, Ignore the true love you may have been entitled to Bewitched man like the Majesty Will not be bewitched forever When the glory subsides, He can see the demon behind your beautiful torso. But can all decent men see through the physical beauty, To cherish their true love, not the just vanity? 女人如果为权利而做到这种地步,真是可怜至极.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短评

亏我期待了这么久?就是个这?扒了宫廷的外衣,随便换个晋江小说都比这好,想要悲剧喜剧宫斗言情要什么有什么。两位女卡怎么看上这个剧本的???

5分钟前
  • 小芜
  • 很差

斯嘉丽嫁了个农村男,波特曼准备把自己进贡给king,几番勾引未果,king倒看上了斯嘉丽,把她召进宫,把农村男发配出疆;于是斯嘉丽把自己进贡给king并成功搞大肚子,同时波特曼和一个屌丝爵士秘密结婚,事情被斯嘉丽暴露,被贬法国;为了防止大肚子被搞,波特曼成功法国“留学归来”,把king玩弄股掌;

6分钟前
  • 緥儗遽摦
  • 还行

约翰逊的大胸都没看到

9分钟前
  • 飞天神猪*将提
  • 较差

无历史无宫廷无阴谋,两姐妹之间情感交织简单到一定程度,整个篇幅都用来展示正确的小三上位方法了。。演员表现空间小,人物单一,娜塔丽为啥要接啊。。

12分钟前
  • =。=
  • 还行

又一出宫廷美人心计大戏!还是两位女神级女主出演,彪英音各种让我出戏。波特曼演毒妇斯嘉丽演傻妞好不习惯!艾瑞克巴纳帅气国王昏倒了!还有BC Sherlock大马脸!《一天》的男主吉姆·斯特吉斯大萌货卖萌!还有《和玛丽莲的一周》里那个雀斑男Eddie!还有Andrew加菲大萌!各种英国人彩蛋!

15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即使是我这种对情节几乎没要求的人也觉得···情节太弱了吧摔!即使快进,理解剧情也完全无压力啊>﹏<!!!!不过对于一个聚集了娜塔莉和斯嘉丽两大美人的电影···你还能有神马更多的要求啊!!!看美人都应该满足了啊(╯3╰)!

16分钟前
  • whisper,
  • 还行

服装造型精致华丽,配角更是群星云集。英国皇室的风流史就像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为后世的戏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Scarlett和Natalie两朵姐妹花宫廷争宠,美艳温婉自然不是魅惑野心的对手,只可惜这位千日王后虽然改变了英国甚至整个欧洲的宗教和政治版图,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7分钟前
  • Bastet
  • 推荐

腐国淫民这么二逼,原来是有渊源的。当然我们现在管这个叫欢乐。

18分钟前
  • 猱困困
  • 很差

不知道是电影翻拍,还是电视局翻拍。就是冲着两个女主角去看的

21分钟前
  • 大魔王
  • 较差

可惜了美女了,俩都是我喜欢的

26分钟前
  • 殳禾
  • 较差

宫廷大戏,视觉效果不错,服装设计也出彩,并非只有男人才可以统治,伊丽莎白

31分钟前
  • hc9910
  • 较差

原来是伊丽莎白女王出生记。哈哈。够无趣的。唯有斯嘉丽的演技可看。波曼演不要演这种古装片了,忒不靠谱。

32分钟前
  • 左加菲
  • 较差

很喜欢SCARLETT和PORTMAN,但是这部戏,确实一般,没有真正地拍出宫廷片的味道。

37分钟前
  • AshEly
  • 还行

非常非常想看,非常非常想看,非常非常想看,非常非常想看......

38分钟前
  • 珍珠大爷
  • 推荐

虽然我不想同那个电视剧the Tudors比,但实在没得比。这个Anne Boleyn选角失败。。。

39分钟前
  • 塑料树
  • 较差

剧情给三星,还有一颗星给Natalie Portman 。我真的很不待见Scarlett!! 她的每部电影我都不喜欢她,sexy只是空有身材,气质完全出不来。 还是Natalie耐看,有气质就是不一样=w=

42分钟前
  • ANNXXNA
  • 推荐

看的有些跳跃,不过大致跟上了剧情。只能说源于历史,改编于历史吧。从女性的视角来阐述亨利八世惊于世界的做法,尽管有些夸张,但还是有可取的地方。

46分钟前
  • momo在想什么
  • 还行

Natalie和Scarlett的角色设定是不是反了。。。总觉得Natalie有张无辜的脸,女人的嫉妒真可怕

48分钟前
  • 哦哦
  • 推荐

那个国王是动物阿..?Scarlett和natalie果然很好。不过总觉得凯拉奈特丽也应该近来演个什么。。

53分钟前
  • 金钱猪储蓄罐
  • 较差

一部1/4时间都在分娩或者流产的电影。

55分钟前
  • 【半注销】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