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21克

21 Grams,灵魂的重量,21克:生命可以有多重?,灵魂21克

主演:西恩·潘,娜奥米·沃茨,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夏洛特·甘斯布,梅丽莎·里奥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3

《21克》剧照

21克 剧照 NO.121克 剧照 NO.221克 剧照 NO.321克 剧照 NO.421克 剧照 NO.521克 剧照 NO.621克 剧照 NO.1321克 剧照 NO.1421克 剧照 NO.1521克 剧照 NO.1621克 剧照 NO.1721克 剧照 NO.1821克 剧照 NO.1921克 剧照 NO.20

《21克》剧情介绍

21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保罗(西恩•潘 饰),一位大学数学教授,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生命垂危,幸运的是,成功的心脏移植手术使他死里逃生,可是,他和妻子的关系并没有因此而重获新生。 杰克(本尼西奥•德•托罗 饰),曾经是酒鬼和犯罪分子,在一名牧师的帮助下,他重建了自己的生活,不仅成为青少年咨询顾问,还是正直善良的好父亲,可他的妻子有时候却暗暗期盼他能保留一点过去的性格。事实上,杰克对往事充满愧疚,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努力寻找新生活的希望。 克里斯汀(娜奥米•沃茨 饰),她曾经沉溺于毒品和派对,生活一塌糊涂。当她幡然悔悟,改过自新后,却因一起灾难性的事件,生活发生可怕的逆转,重新陷入了困顿。她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回到了过去,并且拒绝改变。 一桩交通意外将这三个人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随着而来的,是苦难、复仇,还有爱和救赎。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携父同游第五季红土天使的收音机恶灵之门爱情保镖情满四合院美女与男子鲁肯伯爵之谜九天因某些理由住在火星指名!盗狗小队艾米丽在巴黎第四季迷妄国度3迷路的花花公子共产党人刘少奇侠路相逢晚安,好运恋恋星辰超能小队纠正贵司的混乱!战地之狼矮仔多情私房钱幸福选择题爱到杀死你罗斌的烦恼虎与龙乘风破浪金汤匙

《21克》长篇影评

 1 ) 不得不简单问题复杂化

据说是得奥斯卡奖的,但我更是冲肖恩·潘去的。

看完以后的感觉,这是一部简单的电影,但导演不想别人看出来他很简单,所以要用几个噱头来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就肖恩·潘的行为,我觉得就我现在的环境来看,没资格追求了。

想要体面的死去(就是支持安乐死了),无法忍受不能亲自制造人类(认为试管婴儿是对自己的侮辱),面对罪犯却又亲手将他释放。

这些我感到惊奇。

但就手法来说,为了使故事显得不简单,用了那种片段式的倒叙(我不知道专业术语怎么说),这在之后的《memento(记忆碎片)》也用到了,但后者显然更理解这种手法的精髓(永远不能让观众由结果猜到过程),在《memento》中,时间每向前推进一段,都会让观众将先前的预测全盘否定,而在《21克》中,在肖恩·潘找到心脏的主人时,我已经可以知道这是个怎样的复仇故事!

这让故事趣味骤减,而他所要表达的主题却有无法触动我!

所以在我看来,本片就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被不成熟地复杂化后的结果!

这是最可恶的,有些片子要复杂,有些简单的故事最好简单点讲,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本片要简单的话,估计也没这么多人去看了(因为实在无趣)。

想起《Eternal Sunshine In Spotless Mind(暖暖内含光)》,简单温情的故事,略显混乱的叙事,感动却更深。

 2 ) 灵魂何止21克重

开篇没几分钟,我便看到《低俗小说》的影子,心中便怀着“看这部片子究竟讲什么”的心情看下去。

里面印象最深的不是西恩·潘,也不是娜奥米 沃茨,而是本尼西奥·德·托罗,他一出场就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咋看他就咋眼熟呢,以前绝对是看过他的。

总觉得他长的像约翰屈伏塔和布拉德彼特。

或许在电影中,他的灵魂不止21克重,而是22克(ps我最喜欢的数字就是22,包括2、22、222、2222.....),那是God多赐予他的1克,连同被他撞死的三个无辜人--那位父亲和两个女儿应该都在天堂了吧。

正如GOD既给予又收回,所以jack不枉来世上一趟。

因为他的灵魂是22克...

 3 ) 21克 伪科学的急先锋(无关电影内容,吐嘈题目而已)

介绍是这样说的,“不管你是否恐惧,他都会最终降临,在那一时刻,你的身体轻了21克”,“他们说,在人死亡的瞬间,人失去21克的重量”。

这部电影借鉴了灵魂重21克这个流行已久的说法。

而21克这部电影的大受好评也让这个说法流行起来。

21克,灵魂的重量!

多么朗朗上口,意义深重,装B必备阿。

这个浪漫的说法,在朦胧暧昧之中让我在唯心主义的天平上又加了一个砝码。

深究之后才发现,灵魂重21克是一个极其不严谨的实验得到的结论,伪科学级别直逼跳大神。

以下转载自百度百科(好了我承认我没咋深究)。

带着疑惑,我去查看了21克的来历。

这是美国麻省的大夫,邓肯.麦克道高(Dr. Duncan MacDougall)于1907年4月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在鬼魂网上有原文全篇。

题目是“关于灵魂是物质的假说并用实验证明灵魂物质的存在”。

作者为了验证灵魂是一种可以测量的物质,特殊设计了一种安装在一种很灵敏的秤上的床,试验方法是让快死的人躺上面,然后一直精确测量这个人的体重,看在死亡的瞬间体重的变化。

死亡的瞬间轻了部分就是因为死亡丢失的部分,作者称之为灵魂的重量。

作者一共测量了6个人,4个结核病人,1名糖尿病昏迷的病人,另一个不明原因。

21克的说法来自第一个病人,这是一个患结核病的垂死的男人,麦大夫选择这个病人的理由是,这个人死的时候基本上不动,因为这样才能保持秤的平衡,以便于准确测量。

这个人死亡前共观察了3小时4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这个人的重量缓慢地下降,速度是每小时1安士(28.3495克),作者估计是因为体液的蒸发所致。

然后作者把秤的平衡调到接近上限条,以期待死亡时候的下降,然后在死亡的瞬间,秤的指针快速下降到了秤的下限条,就再没有弹回来,这一瞬间重量下降了4分之3安士(3/4X28.3495=21.26克),这个著名的21克就诞生了。

其后的5例测量都无法重复这个结果,第2例,因为没有办法确认具体的死亡时间,结果不能用。

第3例,死亡的瞬间,重量下降了1.5安士,随后的几分钟,又下降了1安士。

第4例,因为秤没有调节好,尽管人死的时候重量下降了8 分之3到半安士,但这个结果也不能用。

第5例,因为死亡来的太突然,尽管重量下降了8分之3安士,但这个结果因为秤的原因,也不能算数。

第6例,也不能算,因为病人刚放到床上不到5分钟就死了,秤还没来得及调整。

所以一共测量了6例,也只有第一例是作者比较满意的,有意思的是第3例,重量居然下降了2次,按照作者的推理,就是说死的时候灵魂先走一部分,剩下依依不舍的在10几分钟以后才不得不离开。

随后的研究,作者集中精力研究狗,发现狗死的时候,重量没有任何变化,结论就是,狗是没有灵魂的。

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个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有几个方面,1)失误率太高,6例里有5例基本不能用,这样的失误率必须大量增加例数才能有统计学意义,但问题是以后的几乎100年里,没有人去重复这样的试验;2)既然考虑到体液的蒸发,就应该把这些蒸发的体液用一个罩子收集起来,把重量也算进去;3)作者说的死亡的精确时间并不可信,当时的条件,这个是很难确定的,4)他的精确的秤,太难调整,好像也不是那么精确。

但这个已经足够了,其新闻价值远远超过其实际的价值,纽约时报很快就有了报道,这样的研究很得当时宗教人士的喜爱。

几年以后,纽约时报再次采访麦大夫,卖大夫说,在死亡的瞬间如果能抓拍一张X光片,肯定能给灵魂照个相片,因为X光照的是人的阴影,一直躲在骨头阴影后面的灵魂,在出鞘的时候肯定就暴露原形了。

但遗憾的是,当时他那里还没有X 光机,要到费城去才行,又过了几年,麦大夫的也失去了他的21克,给灵魂拍照的工作就成了千古遗憾。

在麦大夫的文章里还提到,灵魂是比空气轻的物质,所以人死后,灵魂是向上飘的。

按照他的理论推断,人的灵魂必定会悬浮在大气层中,密度和灵魂类似的地方,估计全球变暖,是大气里灵魂物质堆积的太多的缘故,因为百万年来,死的人也太多了,那么多的21克,大气层也吃不消了。

这也说明因为灵魂太轻,总是向上飘,也是不可能转回到地上来投生的。

我发现这个麦大夫真可爱啊真可爱。

 4 ) 灵魂的重量

  每个人的生命就像一条条的线,或曲或直,通向终点。

这些线有时也会相互交合,相互缠绕,构成一个又一个充满未知与神秘的交集,我们的生命,也就为之改变。

  他是一个病人,严重的心脏病令他时日无多。

在期待能有一个鲜活的心脏以便器官移植手术的过程中,他已经觉得,等死其实就是死。

他的妻子,因为之前的分居而选择了一次人工流产的妻子,这时又回到他身边,照料他,关心他,甚至想为他和她留下一个孩子。

  她是一个病人,年少轻狂的时候染上过毒瘾。

上天给了她一个体贴的丈夫和两个可爱的女儿,让她治愈毒瘾,她开始拥有自己简单的幸福,甚至开始在交流会上把自己的故事作为范本鼓励别人,坚强的挺过来,勇敢的走下去。

  他也是一个病人,在社会的最底层见识过最肮脏的灵魂,不过对上帝的信仰让他感到得到了救赎。

他告诉愤世嫉俗的孩子,上帝连你帽子下面的头发丝动一动都知道,你凭什么不信他?

他用彩票中了一部小皮卡,他觉得这是源自他的虔诚。

于是他越发虔诚了,虔诚得以至于他的妻子都开始埋怨他,有点失去了男人的野性。

  他们的病,或者痊愈,或者不治,却因为那辆上帝赐予的皮卡,发生了始料未及的变异。

  虔诚的他愉快的开着皮卡,却失手撞死了她晚餐归来的丈夫和女儿。

他的礼物变成了最可怖的祸害,他将再次面临牢狱之灾,而他的信仰,轰然崩塌,转瞬间最卑微的虔诚,就成了最无稽的荒谬。

她的幸福被陡然中断,生活就像突然破碎的瓷器,再也难以还原,悉心呵护的未来,刹那间荡然无存。

这突然降临的灾难,顿时让所有色彩都变得诡异,让所有哲学都显得荒诞。

  而原以为在等死的他,因此有了一颗鲜活的心脏,通过移植手术他又可以慢慢品味充满尼古丁味道的生命滋味。

但他拒绝了妻子,疾病的苦痛固然不是分居的理由,但同样,也不会是牵手的机会。

他开始探寻赋予他继续生存的恩典来自何方,他找到了真相,他找到了她。

她,抚摸着他的胸膛,里面依然跳动着她过去幸福生活的心脏,是不是和他上床,就能回到以往那梦一样美丽的地方?

不,等等,回不去了。

回不去了。

为什么?

是因为那辆上帝赐予的皮卡?

还是那个开皮卡的混蛋?

于是,他开始陪着她去寻找那个该死的混蛋。

混蛋?

是的,混蛋就是一枚混混沌沌没有方向没有力量的鸡蛋,哪怕他从监狱出来,他也无法再走进以往充满感恩的教堂,他只能用最苦最累的重体力劳动来消耗自己的精力,用最烈最辣的酒来折磨自己的残躯,让自己没有机会想起那痛苦的记忆。

  当他再次找到他的时候,他拔出了枪,换作是你,你会怎样?

  没有车祸,你哪儿来的心脏!

没有心脏,你哪儿来的希望!

你以为你站在正义的高处,就拥有拯救灵魂的力量?

杀了他,你谁也拯救不了,该悲伤的依然悲伤,该绝望的更加绝望。

  因为车祸,我失去了信仰!

因为车祸,我找不到方向!

我就是带来所有悲剧的源头,既然我自己都无法容忍自己,我又何求他人的原谅?

既然生命已经看不见阳光,那干脆,就让我死亡。

  饱受矛盾与苦痛的生命开始挣扎和搏斗,枪声一响,就是谢幕的时候,只是已经调转的枪口,血泊中低下的头,是那个刚刚做过手术获得重生的人。

  他驱车飞奔,想尽快去医院,看能不能救起这个致命的枪伤,他是杀人者,他是救人者。

她对警察说,这是一个事故,但她仍然残留着毒品的血将不能输进那颗正在消逝的心脏,她是无辜的,她是无力的。

这时候,医生告诉她,——她怀孕了。

原来,本已绝望的荒野依然会有希望,最沉重的苦难也会有新生的彼岸。

生命的线条在你我的往来穿梭、纠葛反复中,渐渐变成形成了一张网,身处其间,没有依靠的心灵难免惶恐,但是,承受苦难的张力却能使它异常坚韧,那时候,让我们能够备受煎熬而又始终不离不弃的,就是灵魂的重量。

  我们活过多少次?

  我们死了多少次?

  他们说我们在死去的那一刻   体重都会减轻21克   所有的人   21克能有多重?

  又失去多少?

  我们什么时候会失去21克?

  随这21克消失的又有多少?

  又得到多少?

  21克   五个镍币的重量   一只蜂鸟   一块巧克力   21克有多重?

 5 ) 剪辑的力量

毫无例外地,在看完一部有意思的电影后,我急忙上网寻找评论。

但这次我发现,在我看来是闪光点的,在许多评论中竟成为了短板和缺陷,那就是这部电影的剪辑。

剪辑,其实不仅仅是将剪下的不同胶卷的排序,不是简单的排序,而是构建新的结构,书本告诉我们:“产品中各种材料的互相联系和作用方式称为结构”,同样的,在电影中,被重组的各个情节模块,不是简单的重排序列,而是在新的顺序中,相互间发生了更奇妙的作用关系。

观影的目的之一,是享受电影逐步推进时的情节的冲击感,以及相应的情绪起伏。

一马平川的记叙,可以让平躺在沙发的人安然地吃着薯片,随性地观看;富于变化的顺序与节奏,则更能抓住人心。

这样的错落有致,诡谲的布置,像德尼尔森的声东击西的盘带,像加百利在《I grieve》中的变调。

如果把看电影比做读文章,那看这部电影首先不要先入为主,它不是普通的小学生总分总的三段式记叙文,它也不是典型的倒金字塔式的新闻稿,姑且把它看做散文或者小说,则心态会更平静些。

 6 ) 不操就呻吟

看了通天塔和爱情是狗娘后,我又去找来这导演的另一部片子,21克。

看完我觉得,这是一部烂片,可让我觉得更烂的,是豆瓣上的影评。

先说片子吧,简单说影片介绍了被一场车祸连系在一起的三个家庭在车祸前后的遭遇,故事本身并无稀奇之处,可令一众小青年狂喜的是影片的剪辑方式,导演把这三个家庭(abc)的故事各分成三段,影片里先演了a3,b3,c3,当你一头雾水之时又演了c2,b2,a2,最后演的b1,a1,c1才让你把整个故事情节穿在一起,达到恍然大悟的效果。

这种多线索、多角度发展,最后汇聚于一点的情节推进手法,以及倒叙插叙闪回并用的叙事方法都是导演伊纳里图常用的,只是,有必要搞的这么花里胡梢么,好好的把一个故事讲完不行么,通天塔和爱情是狗娘里这些手法运用的恰到好处,为正常的叙事增色不少,可这回简直是太过了。

导演基本上把abc这一共9个故事段落当拼图用了,无论是a3b3c3还是b3a3c3根本都没有任何区别,这种剪片子的手法纯粹是人为的给观众带来理解障碍,除了添堵外毫无用处。

如果说这样就算新潮的话,那老子我以后去饭店点菜也就是“来杯氢氧原子按2:1排列组合的化合物,再来一盘盐渍乳黄瓜色拉配油醋汁及蒜醋汁,记得,要8分熟”,你信不信,女服务员骂你“不就是来杯白开水和拍老黄瓜么,爱吃不吃,不吃就滚”这都是轻的,你要是再敢皱一眉头,这菜盘子就得扣你脸上。

在说说豆瓣上的影评,其实现在大家都清楚豆瓣是个装逼犯聚集的地方,只是都老大不小了,偶尔装装文艺的逼,摆摆青春的范儿就够了,何苦看到屎之后都要尝尝再感叹下世事无常生命轮回,难道都达到庄子说的道在屎尿中的境界了?

看看这些影评吧...●梦呓 人,是一个人吗?

.........● 21克有多重?

世界上的人都是这么生活的......●[21 gram]--生命的重量 一场车祸让三个人遭遇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不能承受之重 某周末晚上去看这出电影, 落幕之后忍不住一口把剩下的巧克力全都塞进嘴里, 以解剧中的种种苦涩................●《21克》:灵魂的秘密 电影里说,人一死,就会减轻21克,都不例外.................这帮文艺青年们,张口闭口什么人死失去灵魂体重会少21克,其实我还可以再教他们几招,如果你们把鼻孔堵上肛门缩紧一仰脖灌下半瓶八四,保证你增加的不止21克,或者把鼻孔打开肛门通开吃下2斤巴豆,我保证你失去的也不止21克,包你扁桃体都能拉出来。

写这些满篇死亡、救赎、轮回字眼的影评,你就以为自己文艺了?

难道鼻子插上大葱就认为自己是大象了?

难道把小JJ割掉拿个绣花针就以为自己是东方不败了?

这种让人各应的感受就彷佛你去找小姐,碰都没碰一下,她就已经开始嗯啊打迈以跌的叫起来,这就是典型的——不操就呻吟。

 7 ) 亚利桑德罗真是个天才导演

《21克》。

自然是不可多得的经典。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那里图的叙事水平基本无人能及了。

想起07年我还在一家影碟铺租《巴别塔》,还碟时跟老板说这是一个了不得的电影,旁边的人问什么电影?

我啰啰嗦嗦从国家到民族再到信仰再到多条线索多个故事交叉讲了一大堆,结果那人说我最怕复杂的电影拒绝了。

《21克》是个不能再朴素的剧情片,而其实故事本身很简单,只不过伊那里图刻意从三个人的视角展开交叉讲述。

人生中的很多事都不仅仅发生于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会在社交圈乃至全社会中引发蝴蝶效应,《巴别塔》就是在全球引发了效应。

晃动的镜头,充满颗粒感的画面,朴素但感人的台词,独特的视角,一流!

西恩·潘在《21克》中的表演自然经典到动人,而片中任何一个演员都像来自于群众演员一般,富有生活趣味,没有刻意和做作的表演。

保罗说:一个人吃饭据说会损伤肾脏。

(他追克里斯蒂安的时候说)杰克说:我的责任不仅在于家庭,我的责任在于上帝。

(他跟妻子商量准备自首前的对话) 吉勒莫·阿里加是一个天才的编剧。

《21克》、《通天塔》、《爱情是狗娘》都出自于他的手。

他导演的片子同样精彩。

虽然查理兹·塞隆仅仅相当于在里面客串了一把。

但丝毫不影响片子多线条的叙述所带来的光彩夺目。

他真是天才。

是难得的天才。

 8 ) 这世上有一种鸟,名字叫装b。

导演在故事里给我们交代,有一种说法,叫做人死去灵魂的重量有21克。

看的时候还不觉得什么,但看完之后,给我的感觉却好像张国荣在一部电影中的台词:这世上有一种鸟生来没有脚,生来就要不停的飞啊飞,飞累了就睡到风里,他落下来的时候,就是它死的时候。

嗯,对,就是那个味儿。

当21克的灵魂这种概念在电影最后被旁白说出来的时候,的的确确就好像张国荣无病呻吟的时候那么装b。

刚才我还在影评区看到一个评论:垃圾电影,你绕什么绕。

我日,这句话真说出来这部电影的精髓所在,那就是绕啊绕啊。

咱不是文艺青年,也不是资深电影评论家,咱就是一看电影的,电影不就是讲故事的,nngx你不停的绕来绕去叫人看到一半才明白故事的背景和前后关系很有意思么?

难道好好的讲故事,就不能给观众留下让人思考的余地又或者说曾经思考过的痕迹么?

或者说,这是导演刻意这样弄,以表示自己剪辑功夫天下无双么?

靠,我相信,大多数人,大多数看电影的人,是并不在乎导演的牛逼水平的,他们在乎的,是这个导演说出来的与众不同的故事,而对于越著名的导演,便越是如此。

哪怕是这些日子在大家都扎堆儿去看三枪,那也不是说很多人都对老谋子暗恋不已恨不得以身相许了,而是说,大家都相信这货讲出来的故事让人视觉听觉神经得到某种的触动(当然,三枪到底让人视觉震撼听觉难受或者是味觉反刍灵魂受虐,这是另外一个课题,这里只是借此说明一个道理)。

看完故事,某个地方被触动了,这tmd的就够了,还想怎么着?

真的很有必要把一个现实又残酷而最重要是现实的故事说的这么云里雾里么?

我相信,这电影在豆瓣被打的这么高的分,而打高分的人,除了电影学院的学徒,其他的,并不是因为内心仰慕导演剪刀厉害而给高分的吧。

故事,故事啊故事,故事才是重要的。

我始终认为,电影就是一部寓言。

上古的时候人们口头相传着一些寓言,以便警示听众,后来人们学会画画了,就用岩画壁画来讲述一些寓言,以便警示观众,后来有了系统的文字了,人们就用文字来讲述一些寓言,以便警示读者,再再后来,发明了电影了,就用电影讲述一些寓言,以便警示观众。

这才是一部电影被称之为经典电影的精华所在。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跟咱们小时候听过的大灰狼之类的故事没什么两样,都是给你一些东西,让你看到之后有所得,这就tmd够了。

没必要玩些花花肠子让人看半天还不明白以显示你讲述的故事是多么的牛逼哄哄意义深远。

21克的故事就是张国荣嘴里的鸟。

这种鸟生下来没有脚,它落下来就死定了,而这种鸟,通常有一个名字,叫装b。

用这个故事骗取小女孩纯洁爱情的,通常叫做装b犯。

而我们始终相信,装b犯无论怎么装,都不会有春天。

 9 ) 浅谈《21克》电影中的非传统结构主义

看《21克》前三十分钟,我的感觉是凌乱的。

它没有按照传统电影结构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结构电影整体,而是采用零碎的镜头、片段的组合,插叙与倒叙的交叉,人物关系的错综纠缠,戏剧性情节的展现等连缀一起,最终朝向同一主题。

对于观众来说,去寻找把这三个人联系起来的线索和原因也成为解谜般的游戏。

而我们看传统电影情节,结构样式是比较单一的。

一般人们谈电影剧作的结构,似乎就是戏剧式的一种,以外部冲突为基础,着力写冲突的发展、深化与解决,以及所造成的电影情节、段落之间的依赖关系。

因此,相比于传统结构的电影,电影《21克》的结构建立算是非传统结构。

据我所看的电影以及阅读的相关书籍来看,电影的非传统结构日益多样化。

比如,有的剧作结构不以外部冲突为依据,而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依据,类似于西方的意识流小说;有的剧作不以冲突的直线发展安排情节,而以生活的的几个横切面着去写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细微过程;有的剧作,在段与段之间几乎毫无联系,总体结构零散不讲究,却如散文搬“形散而神不散”,讲究内在的联系.电影《21克》应属于第三种。

下面将具体分析《21克》的非传统结构的特点。

一、打破传统结构电影中固有的逻辑叙事,利用逆向、零碎或非客观的逻辑叙事,表现出后现代叙事中非线性叙述的风格。

苏联电影工作者库里肖夫试验让我们第一次了解了电影的语言;电影语言就是以镜头为最小单位的逻辑性拼接。

单个的镜头是不能引起人们任何反应与思考的,但是经过镜头组接(蒙太奇),就“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可见只有镜头与镜头间发生逻辑关系才能引起观者的反应。

而非线性叙事则是打破镜头间固有的逻辑关系,利用一种逆向的,抑或是非客观的逻辑(思维逻辑)结构叙事。

电影《21》克在开头是保罗与克里斯汀躺在床上,接着是克里斯汀的丈夫与女儿在餐厅的愉快场景,然后是杰克教育一位青年的内景......画面的转换毫无逻辑联系,甚至让人觉得无厘头。

按传统叙事风格,理应围绕男主角保罗和女主角克里斯汀两人之间发生一段长故事。

导演伊那里多大胆突破传统电影结构线性叙事的方法,用镜头的拼接组成整体。

恰恰是这种非传统逻辑的叙事给人的凌乱、飘忽不定的感觉,吻合了电影主题“21克”生命之轻的内涵。

二、倒叙与插叙交叉的方法使电影远离传统结构的固定模式,实现了一种新的突破。

《21克》开头男女主角躺床上,两人发生了关系,应属于电影的结尾部分,却放在开头,引起影片追溯故事的发展,这是倒叙的手法。

电影中间不停的插入三个家庭的生活片段,属于插叙。

两种叙事手法的交叉别出心裁,虽有些散乱,但是却紧扣着“十字路口”为中心,使人物、情节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故事得以完整。

三、错综的人物关系以及戏剧性的情节使《21克》非传统结构别有特色,匠心独具。

男主角保罗和女主角克里斯汀原本不相识,一个是濒临死亡等待心脏捐献的患者,一个是丈夫、女儿双亡的鳏寡女人。

心脏成了保罗与克里斯汀联系的纽带。

另外,杰克一家看似与中心偏离,却也是主角之一。

正是他的错误使得罪恶产生,他的醉驾是故事的源头。

这样错综的人物、情节安排,使整个电影演员都成为了主角,他们绕着一个点上演了三个故事,紊乱而统一。

综合上述特点来看,电影《21克》体现了大胆的反传统结构主义,也正是导演这大胆的创新反叛让电影在结构中出奇制胜。

在看似凌乱不堪的片段中,观众看到了故事的交叉——车祸的十字路口。

三个家庭的命运开始相连,对命运、灵魂逐一审视。

三个人在自己的灵魂中挣扎,那比蜂鸟还轻的21克重量成了一生的苦难。

影片的结构建架以零乱、琐碎、非逻辑的叙事等特点正好切合导演欲把人生、命运、灵魂的终极思索展现给观众的意图。

《21克》的非传统结构主义是一种对电影结构艺术的反叛与革新。

 10 ) 生活还得继续

我一直认为生命是由一长串的巧合或意外组成的,而且是悲伤而严肃的。

这部片子就是对我的思想的一个注解。

生命中的悲伤,绝望,迷惘,痛苦,矛盾,不安,拒绝,信仰,救赎,宽容……都在影片中交织体现,一次次地让你悸动。

悲凉凄呛的肖恩潘,延续着神秘河中的悲情角色,心脏衰竭而垂死的他在等着一个新的心脏,他的妻子则希望与他生一个试管婴儿,他们的关系并不和谐。

Watts曾沉缅于夜店,当她正回归正常甜蜜的生活时,丈夫与两个孩子被车撞死了(后来丈夫的心脏捐给了肖恩潘)。

痛不欲生的Watts从此变本加厉地沉沦,又开始沉缅夜店,磕药。

开车撞死Watts一家的是德托罗,一个改过自新的流氓恶棍、盗窃犯。

他无限虔诚地敬仰着耶稣,甚至在车上摆置耶稣的塑像和十字架,听着讲圣经的广播。

他帮教会干活,对社区的不良少年进行教育,带家里人每周去教堂,以圣经来教导儿女……以一种偏执的态度去做他觉得是上帝要求他做的事情,以期得到救赎。

他去找工作,因为身上有纹身而被拒绝,他年老色衰的妻子则在一个小酒吧里做女招待,他们有一对儿女,生活清贫。

德托罗在撞了Watts一家后逃离现场,后来在得知他们全都死了时才去自首,在狱中他深感罪孽深重,曾企图自杀,后来也不愿见卖掉车子付律师费将他弄出监狱的妻子……回家后,在一个深夜,他悄然离家,后来在一个汽车旅馆打工,过着自我放逐的生活。

肖恩潘通过关系查到了心脏的主人,并尽力与Watts交往,肖恩潘想报答Watts,Watts觉得得到了一种久违的关怀……两个对生活失去了热情的人,走在了一起。

后来他们在汽车旅馆找到了德托罗,肖恩潘狠狠喝斥了德托罗后叫他离开汽车旅馆——他原谅了德托罗。

德托罗却在夜里到了肖恩潘和Watts的房间,企求他们杀了他……在惊乱中,肖恩潘自杀了……在生命的最后,他说出了人的生命只有21克,一枚硬币的重量,一只蜂鸟的重量……故事起于一起意外事故,三个家庭的命运从此开始悲伤,三个人物也走上各自不同的命运道路,换了心脏的肖恩潘依然落寞,Watts又开始堕落,德托罗则在自责中走向了自我放逐。

每个人都活在悲伤中,承受着生活所给予的不幸,最后三个人发生了激烈冲突,肖恩潘的生命结束了,剩下的人,就像电影中出现了好几次的那句台词:“生活还得继续”,于是德托罗剪掉长发,刮清胡子,容光焕发地出现在家人面前……生活还得继续,即使生活中还会有意外,生命中还是充满着悲伤与严肃。

导演在这部片子里注入了太多生命与人文思考,且精心安排了剧情,很多一闪而过的镜头都有其特定含意,使得对这部影片的解读变得繁杂与多样(这个以后我们可以继续讨论)。

影片大量运用拼接手法,把整个故事情节打散,再重新拼凑,制造一种悬疑,从而很好地起到了渲染情绪的作用,也提高了影片的观赏性。

这是一部每一个角色都让人心酸的电影,导演对人物的形象表现及内心刻画下足了工夫,使得几乎每个人的表现都很精彩(这当然也归功于演员的表演),即使是镜头不多的肖恩潘的妻子和德托罗的妻子,她们的每一次出现都会让人看到,这是一个内心酸楚的女人。

尤其是Watts,她的每一个动作与神情还有言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个悲伤绝望的女人的茫然无助与歇斯底里。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英格玛鲍曼的《呼喊与细语》,二者在对人物内心的深刻解构方面同样成功。

还有德托罗,这个长得有点像约翰屈伏塔,甚至还有点像布拉德彼特的人,在剧中所表现的惊慌,镇定,自责,偏执,内心的极度矛盾,以及一种自我主义的救赎,同样令人感到震撼悲呛。

一个好导演,一群好演员,一个好剧本,一部好电影。

《21克》短评

在这么好的故事前面,再玩弄叙事剪辑手法貌似有点多余!

6分钟前
  • 露小缝
  • 推荐

这剪的~要看不懂了.

9分钟前
  • 1零一一
  • 还行

采用交替递进的方法倒叙两条最后相交的主线。生活,还在继续,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要面对——记得,单独用餐对肾不好

13分钟前
  • 内触妙乐
  • 还行

真没觉得这片子有什么意思

18分钟前
  • 不羁の雲
  • 较差

对我来说如果这部电影是一块蛋糕,从形式上它被切得太碎了而且排列过于混乱,从内容上它的奶油实在太多了,多得超出了面点部分的承重。

20分钟前
  • Arrhyth
  • 还行

本来就有文化差异,还搞深沉,真把人搞蒙了。3段情节分开进行并且还打乱前后顺序,加上两个主人公前后形象都有很大变化,西方人的脸孔在我们看来本来就区别不大。完了,简直没法看了其实到后面都能看懂,但这个时候已经觉得索然无味了,结局猜出来大半,无所谓了

25分钟前
  • Alpha
  • 很差

看这种片子真的需要耐性,真有必要这么剪辑吗?!这样绕的拼图,我想谁都能拼吧。 PS:我承认21克,标题的诱惑力大大超过了影片的吸引力,当我们离开时,21克究竟带走了什么?

30分钟前
  • 大魔王
  • 较差

非常棒的作品

3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还行吧……

33分钟前
  • 书中仙
  • 还行

电影最基本的是什么让观众看懂,你他娘的剪得乱七八糟的觉得自己很牛逼么?要不是为了看娜奥米沃茨的咪咪谁TM的想看你这二逼电影

35分钟前
  • 电影门外汉
  • 较差

内容已经够矫情的了,形式比内容还要矫情。

40分钟前
  • 高玉宝
  • 很差

how much is 21 gram?

43分钟前
  • 弗洛格
  • 推荐

节奏慢得吓死人。。。欣赏不来。。。

44分钟前
  • 斧头帮
  • 还行

导演有病吧?拼图剪辑,为了显示自己牛逼?

47分钟前
  • 傻子
  • 很差

没赶上小津影展,就近看了这个…男主有点像尹刚老师…然后这片很有“国际学生影展”的味道…

48分钟前
  • 橙步堂
  • 很差

其实,我有一点不懂:一,是不是一定要用这种手法拍摄才能体现影片的主题,或者说才嫩讲好这个故事?曾经有个人说过,电影就是要好好讲好一个故事,不是么?二,换心的男人是因为怜悯才和女猪脚在一起的?或者为了报恩?只是无法自吃的想做点什么?三,女人呢?她有又何必要接受这个男人?只因为

51分钟前
  • Vivian
  • 较差

首先對電影敘事方式上就沒好感,其次,電影里的每個角色,我都不喜歡,在愛的天平中,糾結、搖擺不定,最後,結尾道出的本就輕如鴻毛的21克,木有分量感。

54分钟前
  • Echo
  • 较差

时间上被剪切的支离破碎,错乱的情节却带来不断的冲击,最后的独白发人深省,谁能对得起那21克?

57分钟前
  • Louis
  • 力荐

60分钟前
  • SonicDe
  • 推荐

看不懂,没看完。。。

1小时前
  • 流 苏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