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手机》 播放日期:5月10日-28日(北京卫视) 主演:王志文、陈道明、梅婷、刘蓓 读家:白小顶 推荐指数:★★★★★☆ 一句话评论:“王道组合”精彩演绎两个中年男人的友谊,两个人一直有话可说,让人寻味。
在《手机》里,严守一主持的《有一说一》某一期“朋友啊,朋友”特约嘉宾刘震云,一本正经地提出了判断朋友的两个标准,第一个是在你脑海中最先能想到毫无犹豫借钱的人,第二个是你愿意在凌晨一点还可以打电话骚扰的人,——前者是物质基础,后者是精神寄托,只有同时满足我们双重需求的人才是我们的朋友。
但是在他提出判断标准前,严守一已经在问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如果自己没有变,而朋友变了,那该怎么办?
这段内容和《非诚勿扰》中尤勇在跑马里哭着说,“钱赚的越多,朋友却越来越少”竟然有异曲同工的妙处。
见怪不怪的“婚外恋”话题,强烈对比的城乡差异和随处可见的讽刺现象,《手机》试图以小见大,折射出时代变迁对不同生活、不同人物的影响。
“中年危机”的复杂命题,相对于同期耳熟能详的《三国》群英传,对于八零后的我,还真的是一部有点距离的戏,结果却越看越喜欢。
最吸引我的是严守一和费墨的友情。
工作和生活的交织,让两个中年男人的友情,很有看头,究竟是惺惺相惜的交往还是利益互用的逢场作戏,其实是他们那个年龄的人最常遇到的问题,而发生上述这一幕之前,作为节目撰稿人的费墨,背着严守一参与了另一档节目《大家说给大家听》的录制,两个人正经历着一次对友谊最严峻的考验…… 严守一和费墨,表现上看起来相差很大,一个人前风光无比,有一说一,其实感情出轨,婚姻失败,满嘴都是谎言;另一个看似大智若愚,与世无争,其实虚伪无比,斤斤计较。
一个“假”,一个“装”,都被生活和工作折磨的体无完肤的人,还不能痛痛快快的说一句“男人真累”,只能藏着,掖着,自己给自己找罪受,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就是这个道理。
比起费墨知识分子式的迂腐,严守一则更显得老奸巨猾,八面玲珑。
关于他在于文娟,伍月和沈雪,三个女人之间的感情经历暂且不提,他把自己形容成一只牧羊犬,既可以小心翼翼的与狼和平共处,又可以无所顾忌的得到羊的信任,在领导、朋友面前,保持中庸、平衡、保险的态度,而这也是他自己一贯的为人处世之道。
不仅仅是严守一和费墨这两个角色的身份和行为可以影射到很多,整部戏都充满了对现代社会、娱乐圈和文化界善意的嘲弄:第五代导演选演员、酷似芙蓉姐姐的表演、选秀的潜规则,这些让我们会心一笑心知肚明的内容,有点温柔一刀的感觉;而毒奶粉、套电话号码诈钱这些内容,无疑为电视剧增添了更多的现实成分,可以说,一部《手机》,折射出的是我们整个时代的怪现状,虽然看起来有的时候既好笑有气人,但是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他们的影子,都可能经历过这些荒唐事。
于是,不管是严守一糟糕的婚姻和情感经历,还是费墨背着朋友上节目的行为,都不能简单的用对与错来形容,他们的善于伪装和自我保护,只是这个浮躁社会适者生存的哲学之道,正因如此,严守一和费墨历经了很多考验,结果依然是好朋友,——不管朋友变不变,重要的是自己依然把对方当朋友,像朋友那样对他,学会睁只眼闭只眼,正是朋友长期相处的关键。
不过我不满意关于农村戏的那部分,我虽然能明白要通过对比深化主题,但是为什么非要以一种夸张而戏谑的方式演绎呢,尤其是严守一的大哥承包了所有搞笑的内容,甚至除了知书达理的奶奶,每一个农村人物都有点神经质的疯癫,道貌岸然的城市和夸张到牙齿的农村,多多少少总会让我觉得有点莫名的炫耀和优越。
闹腾了一圈,严守一去国外休养生活,梳理心情;费墨回校园老老实实地做学问,每个人最终都回归了生活的本质。
当看到两年后的一个夜晚,费墨从书桌前抬起头,拿出手机,写下“想念守一”发送出去,这一幕很感人,严守一和费墨依然坦诚相见,他们依然是朋友,而我也想起那些我可以深夜骚扰并想念的朋友们。
前十集经典。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通过于文海和黑砖头把严守一这个著名主持人名头立起来了。
一场节目,严守一的人情世故滴水不漏。
费墨好为人师又感官敏锐的文人形象,也通过后台对话表露。
李文燕的俗、费墨的清高,或许是他们感情维持的关键。
严守一自知与妻子感情越加淡漠,面对妻子的真情吐露,却只是逃避。
一句“守一,你变了”,其实是成年人都得尽历的坎。
有些人喜欢原来的自己,可人都会改变。
吕桂花爱的知青已经回不来了,成了镇长。
镇长又爱现在的吕桂花吗?
于文娟喜欢能言幽默的严守一,严守一又喜欢现在的语文海吗?
我们总是盯着别人的不一样,却忘了自己也在改变。
比起电影,剧版多了河南老家的线。
这里的乡村,像极了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里的河南乡村。
乡村这一段实在太出彩了,与之相比,五月出场后的都市戏份味如嚼蜡。
黑砖头和老路可以说是丐版严守一和费墨。
不同的选择,相反的结局。
严守一的成功并没有像剧中的人那样让人羡慕。
反而他的成功我更觉悟得是在衬托其它人的幸福。
费墨虽和李燕天天吵吵闹闹,偶尔还会被李燕挠伤。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吵闹才能使他们的婚姻继续经营下去。
至少像他所说,他对李燕没撒过谎,就算撒谎也会被李样逼的实话实说,有一说一。
费墨说知音难觅,知已难寻,而李燕只是他的伴儿。
这人啊,没知音没知已都能活,但没了伴儿,这可不好活。
所以,吵吧闹吧,都没关系,至少这样还能沟通,至少这样才能知道彼此的感受,至少这样才能过的下去。
于文娟贤惠,孝顺,善良,识大体,事儿少且懂事。
也正是她的这种心知肚明而不说才使得严守一谎言越说越习惯,越说越爱说,越说越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导致严守一不再是她以前认识的严守一,导致婚姻破裂。
不管怎么说,严守一虽做事圆滑,但为人较为低调,对谁都是一副谦虚的模样。
关爱自己的家人,虽对妻子撒谎但也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对妻子还是很疼爱的。
只是沟通出现了偏差,从一开始的一点点到越偏越远。
黑砖头的戏确实让我们眼前一亮,让我们笑语连连。
他的风头完全盖住了主角。
我都跟着学会了河南话,纯朴的农民形象,高端的娱乐精神,让我们爱上老路他们这一伙人。
牛三斤和吕桂花,其实开始挺幸福的。
如果牛三斤不是因为下岗,吕桂花不是因为心气那么高,那么也能现世安稳的过活。
牛三斤牛三斤,你的媳妇叫吕桂花,她打电话问问你,最近你还回来么。。。
那时多纯啊。
我相信他们没离婚的原因不是因为牛三斤中风而可怜他,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爱。
于文海和牛彩云活在自己充景的生活下,虽有些不着调,但他们的这种不着调至少让自己生活的快乐。
我是羡慕她们这种快乐的。
特别是牛彩云,活成她那样挺好的。
像于文海说的那样,跟你在一起不累。
能让人和你在一起不累真的挺不容易的。
奶奶是严守一的精神支柱。
奶奶的戏份不多,话不多,可她的一句话顶一万句,每一句都是在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她一辈子活的不容易,带大两个孙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她爱他们,她想他们,想着他们好,想着他们的事业,家人,想着不让自己成为他们的累赘,而到临终前还想着不能给他们添麻烦,没能见到自己的孙子最后一眼。
奶奶最后临终的话,每一个字都朴实的暖人心。
让人泪流不止。
严守一喜欢回忆,回忆自己的小时候,回忆严家庄。
虽然那时候的生活苦,可他觉得那是他最幸福的生活。
没有表里不一,有一说一。
纯净的天空,纯净的大山,纯净的人们。
让人活的不累,活的轻松。
在北京虽有事业,有大房子,有车子,有地位,可是他发现那不是自己。
他不停的在回忆,回忆自己第一次打电话,回忆第一封信,回忆那时的吕桂花,那是他心中第一次喜欢姑娘的标准。
当伍月去找吕桂花拿钥匙时,吕桂花看到伍月时有一种恍惚的表情,文海解释了她的这种恍惚,对彩云说,你没发现你妈和她有点像么。
那时突然明白严守一对伍月那心存的一点爱意也只不过是因为他想极了过去。
把伍月当成过去的吕桂花。
如今的这个社会让我们都有点找不到自己。
多多少少大家都会回忆当年的青葱岁月与当年的纯真。
当我们做着不是我们想象的自己,当我们发现曾经的伙伴也变得让我们不认识,当我们知道无法改变而不得不向生活妥协时,才发现原来我们都是严守一。
“做人要虚,做事要实”。
听来直指人心,听到的一刻,幡然醒悟自己前三十年人生的失败之处就是恰恰相反的去做了。
做人要虚,要有余量,有弹性的空间,有余地,给自己的也是给别人的。
你表达感情充分了,别人不一定能接受,此时能接受,以后如何相对,以后还要日久见人心的走下去,一股脑的冲动表达了,以后靠什么支撑。
要有容忍,有忍耐,有包容,有体谅。
要制怒,制欲,不要让人从脸上就能看出你在想什么,太肤浅幼稚了,没有器度。
做事要实,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实力,自己的热情,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可靠踏实的态度。
---这部戏,还在看。
每个演员都很出彩,有些话,值得慢慢去品,不失为前车之鉴,人生教材。
当王志文遇上陈道明,两位深邃而决绝的至高艺术家将本剧的魅力尽显且无限绵延,回味绕梁,内心之感触回荡翻转……剧中有社会之浮华,江湖之身不由己,亲情之深切,爱情之真挚,人性之转变,可笑,可叹,可回味,可深思。
严守一的哥哥黑转头一口河南腔的自大而滑稽的幽默,严守一深谙生存之道而后的醒悟我心,费老的睿智以及在关键时刻的怅然把握,于文娟深远而无声的爱,奶奶深明大义,真挚朴实将此剧搭建成一个充满魔力的巧克力盒。
不同的人,看到的不同,得到的感悟自然也不同。
本剧的最后一集让我哭了很久,源于奶奶的叮嘱,那是发自心底最真挚的召唤,那是对一颗赤子之心在尘埃中翻滚太久最温心的洗涤。
奶奶说:“想让老路喊丧,别人给两盒烟,咱给四盒。
石头,不要哭,没用。
让严实7岁上学,因为石头就是6岁上的学,总受人欺负。
砖头,在北京呆腻了就回来,怕你在外受欺负。
最后说,文娟,无论你在哪,都是奶奶的孙女。
”为了生存,优越的生存,严守一八面玲珑,深谙世事,久了,看不到自己,也听不见自己了。
当我看到严守一和儿时一起偷瓜的张小柱喝醉,道出自己儿时的三个理想“1.想当厨子,冬天可以守在炉子边,暖和。
2.想当戏中敲锣的,声音能穿过整个村,过瘾。
3.想当乡村教师,讲完课,就让他们都自习去。
”其实这些,都是他想留在奶奶身边,因为奶奶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石头可以娶个媳妇,起着自重的自行车带着奶奶去赶集。
只是,严守一做了中央电视台首屈一指的主持人后,整日的公司内部调整和收视率都已淹没了奶奶的召唤和自己内心最纯净的声音,稀少的电话和不多的回家,即便是最后,他也没有及时陪伴。
人么,没钱忽然有钱了总是会飘的,是不是头晕目眩,目中无人似乎也不由自己了。
可是吧,出了事情,解决不了了,才能看得见自己,听得见自己的心声。
想起自己往日最惦记的人,最深爱却亏欠最多的人。
所以,无论以后是多么巅峰,都别忘了自己最真诚的初衷,是想让谁幸福,多多陪在谁的身边。
权衡自己,也成全自己。
感谢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因为其中的“你”也如同费墨般和我是最至诚的朋友和知己。
我想和费老一样,安静的推一推眼睛,目光凝视无人的一旁,道一声:谢了。
我区分一部好片子的标准是:至少能让我看完,再好一点就是:让我不快进。
而这部电视剧就是一部让你不忍心快进的片子。
总的来说,片子有两条主线,北京和严家庄,一边是都市人的疲于奔命,暗涌不断,一边是乡村朴实无华和诙谐。
当都市里的人累了倦了,想逃离的时候,严家庄就成了他们最后的乌托邦。
36集的长度,总共回了三次严家庄,第一次是为了做那期《电话》,多年前,严守一还是个懵懂的小孩,心里想的只有他的朋友张小柱和那盏已经不亮的矿灯,打完电话回来,人没找到,心里却多了一些东西,多了一个人,这,便是初恋吧?
想到要再一次见到表嫂吕桂花,他心里有种期待,但更多是惶恐,三十年了,当年的少女已经成了昨日黄花,见,还是不见,这是个问题。
男人和女人不同,男人对初恋大多怀有一种惧怕的心理,怕梦想破灭,而女人则对初恋多有不舍,所以旧情复燃的大多是女人。
第一次回严家庄,费老,李燕儿,于文娟都跟着过来了,奶奶心理欢喜呀,这大概是三次里面奶奶最开心的一次了,有个讨人喜欢的孙媳妇儿,有个一见投缘的费教授,虽然还有个不大喜欢的李燕儿,但奶奶心理满足呀,如果还有一点不圆满,那就是没抱上他们的孩子。
严守一终于见到阔别多年的初恋,时间是残酷的,昔日明眸皓齿的少女已经成了中年大妈,他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初恋很美好,再见总是杯具。
第二次回来,只有一个人,严守一连遭打击,离婚,工作压力,跟费老的友情,终于扛不住了,于是想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奶奶,连夜驱车回到严家庄,每个人都有些事闷在心里,不吐不快,想对人说,可是你想了一遍身边所有人,却发现没有那样的人,这时你才发现自己心灵是孤独的,严守一是幸福的,他至少还有奶奶,而我们呢,我们能有很多手机,却未必有一个奶奶。
严守一回来还有一层意思大概是请求奶奶原谅,跟奶奶谈了一晚,奶奶终于原谅了他,而奶奶讲起她年轻时那个戒指的故事的时候,是整部剧里面最感人的桥段,老人的故事,讲起来风轻云淡,但听懂的人却泪流满面。
第三次回来,队伍浩浩荡荡,严守一,费老,沈雪,于文海,砖头。
人多了,奶奶心理却总感觉空了什么,沈雪听了李燕儿的嘱咐,装模作样的学起了文娟,奶奶看在眼里,心里却总想起文娟。
深夜,严守一跟奶奶说起他要娶沈雪,问奶奶的意见,奶奶只说,你已经伤了一个,别再伤第二个了。
当于文海把孩子的照片给奶奶看的时候,一向云淡风轻的老人手都颤抖了。
这是戏里她第一次这么激动,他给孩子想了个小名,叫诚诚,多半是希望他以后比他父亲做得好吧。
其实还有第四次回严家庄,可是这时庄里已经没有奶奶了,没有奶奶的严家庄没有任何归属感,这一次,不叫回归,而是逃离。
由动作,至语言,至山歌,至书信,至电话。
后来又有了手机。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由难转易,现如今,又似乎由易转难了。
这难,大约有两种原因,一是无话可说,二是说的太多。
电视剧的前几集里,于文娟追着严守一想跟他聊聊他工作上的事情,他百般推托,看得人为之气结。
夫妻本是世上最紧密的关系,怎落得话也不愿多讲几句?
后来离婚后严守一孤身一人回严家庄见他奶奶时,与他奶奶袒露道,他们心里明白,结婚多年,其实已经没有话说了。
那一刻的他孤独,疲惫,显得分外可怜。
半生中他凭着一张妙口想讨所有人的好,到了最后也只有承认,原来越亲的人与他变得越远,别人累,他自己也累。
要说开始把人分成“说得上话的”和“说不上话的”两种,或许是人一种长大的标志。
小时候看谁都一样,顶多分成个对自己好的和不好的,大了之后开始有想法有坚持有自己的思维体系,就开始觉出自己与别人的隔阂,和有些人或许相谈甚欢,和有些则言不投机。
现代社会人长大学会的第一个词是“应酬”。
和那些原本说不上话和没话可说的人没话找话,说出来的话还要周到得体,这便是应酬。
说到应酬,严守一该是其中翘楚。
然而生活里应酬的多了,就难免成习惯,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于是面对着一些本不应该应酬的人,也不禁生了些应酬的态度,哪怕在亲人朋友面前,也开始分不清究竟几分真情,几分应酬。
严守一与费墨的友情乍看敦厚,从某种意义上却是建立在严守一一句逢人便说的应酬之言上——所谓“我在电视上说的那点话,其实都是费老教的”。
至于后来费墨地位提升,面对严守一又自觉有愧,友情方显重量,这里便不再多言。
生活里太习惯了言浮于表,口不过心,回了家便有些不知如何自处了。
语言搭起的是生活的架子,这其中的内容,总习惯自己钻研摸索,不会与人交心。
便难怪牛彩云转述她父母闹离婚时判官的一句评论,这年头,谁和谁有共同语言啊。
所以严守一一生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回了家也不改四处逢迎八面玲珑的作风,一口一个“你好好休息,多注意身体”。
可应酬毕竟成不了生活,体面话的背后便是刺耳的空空荡荡。
无话可说,也是自然。
无话可说便不说话,或许在牛三斤和吕桂花家里还能勉强施行个二三十年,在城市里,却是一刻也行不通的。
城市里终日熙熙攘攘,尽是你言我语的往来。
而这部电视剧,便是活脱脱的一部关于说话的百科全书,人与人之间各种谈话,从巧言令色,空言大义,到言简意长,欲说还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这其中手机的角色最是耐人寻味。
它不仅是某种载体与象征,更是种催化剂,催化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矛盾。
严守一第一次到伍月家时,手机不合时宜的响起,本还算自然的场合,严守一随口撒的一个谎,却俨然把它升级成了一次精神出轨,空气里本是些微的暧昧因素,因为一次手机的查岗而变成明晃晃的刺眼。
这是沟通的便捷与廉价给现代人增添的负累,沟通的太多,才有了秘密,实时的联系,才更有了隔阂。
于是用手机联系起来的一对夫妻,总是丈夫心虚,妻子心慌。
这个问题往大了说,便是现社会的信任危机,是这个时代的孤独命题。
然而问题归根结底,总不是手机的,而是人的。
隔阂也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更是人与自己的。
孤傲如费墨,圆滑如严守一,都免不了自己和自己较劲,用刘震云的话说,就是活得拧巴。
人要对别人真诚,就要先对自己真诚。
口乃心之门户,先有心才有口,口浮于心的关系,总难禁起人事的变迁,岁月的考验。
于是剧末时伍月出走,把手机留在了桌上,妙口生花的严守一,选择了一个语言不通的水边国家,寻求心灵的暂时安宁。
电视剧的最后,编剧给了一个称不上答案的答案,那就是沈雪结婚时,新郎用手语说的“让我们用心灵沟通”。
这个答案有些俗套,也有些大,相比之下,大结局的几组镜头给出的例子似乎更加鲜活。
牛三斤中风后给吕桂花煮的面条里下了两个鸡蛋,几十年前是两个鸡蛋让吕桂花决定嫁给他,几十年后又是两个鸡蛋让这对半辈子没有共同语言的夫妻决定相守到老。
这是全剧最让我热泪盈眶的镜头。
严家庄里于文娟最后给严守一披上了一件外套,费墨在春节里发了一条“想念守一”的短信,那一刻的真情经过了岁月的淘洗,是不假言辞的真心。
前些天和朋友打牌,不知谁的手机响起,铃声酷似往昔。
在那一霎那往事袭来,猛然想起了从前接起某些电话的某些心情,恍神间依稀仿佛得到了些什么,又失去了些什么。
回过神来继续打牌,说不出什么感慨,脊背竟些些发麻。
这或许便是手机的力量。
它象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交流,沟通——有些时候它意味着麻烦,更多时候它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无限种可能,以及生活之所以为生活并值得热爱的全部理由。
而千言万语褪色后,无论留下的是碗里的两个鸡蛋,是节日欢聚时斯人远矣的空空落落,抑或只是偶然想起往事时脊背间的隐隐发麻,总都是珍贵。
王志文与陈道明是我最喜欢的两位演员,就算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我也会认为他俩的演技是最棒的。
我有过演戏的经历,出于对两位戏骨级演员的喜爱,很想使自己的表演有他们的感觉。
但事实却是,东施效颦,一塌糊涂,于是乎才更加深刻地体悟到——演戏是难事,而演戏能演到像二老这样炉火纯青,信手拈来的地步,其间的经历和是非,更是难以去想象。
粉丝好意淫,但往往也仅限于意淫。
但是,这个世界之所以有“心想事成”之类的词,有时你也不得不承认意念和希望这样的东西是有意义的。
王道组合,幻想已久,今成事实,怎能不喜?
诚如楼下仁兄所言,看二位的演出就是人生一大享受
电视剧《手机》看完了。
每当品味完一部好的作品,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书籍、音乐,在你合上它、或者看到“剧终”的一刹那,首先袭来的感觉不是作品带给你的快乐,不是悲伤,也不是思考,而是巨大的空虚和失落。
因为带给自己愉悦,让自己心灵上借以依赖的几个小时、几天的时间就这么完结了,就像结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这段感情里有过的所有感觉在结束的刹那你都忘记了,你有的只是心被掏去的空空荡荡。
这个时候就想拿起电话,找出那个最想说话,也最能说上几句话的人一吐为快。
当心中的块垒都吐完了,才开始回味和思考。
这是一种倾诉的欲望。
《手机》看完的好一阵子,我也被这种欲望占据着。
于是就想,谁能是我倾诉的对象,我能在凌晨一点肆无忌惮地给谁打电话,并且还能真正地说上几句话,甚至还能碰撞出自己都意想不到的火花?
还好,还有两个人,能让我像费墨在大年夜给严守一发去“想念守一”淡淡四个字那样,半夜把他们叫起来,淡淡地说些不着边际的话。
《手机》里刚开始的感情都是不牢靠的(石头对于奶奶的亲情除外),爱情不牢靠,友情也不牢靠。
欺骗、世俗、谎言、虚伪本是病态,可是人类在进化中却作茧自缚让这些都成为了生活的常态。
电视剧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将这些由病态篡位为常态的行为和情感娓娓道来,当这些恶渐渐笼罩了电视剧中的人物,也笼罩了观众,让人们对于这些东西产生厌恶,转而无比期待能有一点点善一点点真迸发出来。
这时,那点真诚的东西再渐渐地凸现、放大,在那么一瞬间集中释放,于是,文娟的母性和善良,守一的孝顺和真实,费墨的义气和睿智才有了教化人心的力量;真诚、勇敢、正义这些美好的词汇才散发出那么令人向往的光芒。
如果说李燕是一个世俗的凡间的女人,是当下流行的《爱情买卖》,那么于文娟就是一个凡间的天使,是一首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天籁之音。
当然她也和普通女人一样关心丈夫的工作和私生活,和朋友聊家中的琐事,但她在关键时刻显现出来的善良和执着已经足以让她出尘脱俗。
当她要和严守一离婚时,她没有说“我们离婚吧”,而是说“我们分开吧”;她安静地以恋爱的热情对待着自己的婚姻,她对感情上的洁癖更胜于生活中洁癖。
她不能容忍不忠和欺骗。
严守一也是太傻了,本来清清白白,却硬是被自己一个个本能的谎言把文娟的感情逼上了绝路。
严守一已经习惯了左右逢源避实就虚。
主持人的工作和公众人物的身份,已经让他丧失了本能说真话的能力。
当路之信那句“起丧”在山谷回响,文娟撕心裂肺的一声“奶奶”足可让日月无光。
那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对自己最敬重的长辈无限的哀思和悼念,是人世间最真实性情的最无助最绝望的表达,是这部电视剧所积蓄情感的最集中的爆发。
我能够切身体会到那一声呼喊里蕴含的真情和悲痛。
那一瞬间,我无法承受这种善良对我心灵的撞击,更无法承受我对已经逝去的爷爷奶奶的思念,于是我涕泗横流,抱头痛哭。
严守一不是一个真诚的男人,感情上迅速的一再的转移让我很怀疑他对于文娟的爱情还剩下多少,或者真如他对沈雪所说,心里已经完全没有了这个昔日的结发之妻。
但对于儿子的慈爱,对奶奶的孝顺,对于文海的帮助,让我相信他是一个可靠的男人。
尤其最后在镜头前揭露选秀的真相,更让我对他的勇敢钦佩不已。
我有理由相信,这些都是得益于奶奶——整个剧中唯一的明白人的教化和熏陶。
正如奶奶所说:一个孝顺的人,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而守一和费墨的感情,虽几经波折,但关键时刻为朋友的担当,还有费墨那简单的“想念守一”四个字,已足以令人唏嘘击节而叹,真是羡煞观众。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我对于人性一向是悲观的,可又固执地认为人们心中总有一些东西隐隐地闪闪发亮。
冷酷的现实已经让我们太疲惫了,就放下警惕的眼神冷峻的内心,细细享受电视剧带给我们的一丝温情吧。
对爱人好一点,对亲人多关爱一点,对朋友多担当一点,仔细地把人性中的假恶丑像剥鸡蛋皮一样一点点剥离掉,那么真善美就会像白石头在严家庄上空夜晚的天幕上写下的“奶想你说话”一样,熠熠生辉。
“一时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当费墨站在严家庄,眺望着寂寂群山,发出这样的感叹时,似乎已经忘记了曾经的气从何来。
费墨,著名学府的美学教授,工作和生活讲究的都是形而上,最不识人间烟火。
因为没有抵挡住软红十丈的诱惑,踏上了市场经济的大潮,来到尚品传媒搭档严守一,两人共同成就了《有一说一》的栏目。
没有费墨,就没有《有一说一》的质量和口碑,人文精神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够坚持更加难得。
没有严守一,《有一说一》的形象就没有依托。
英雄惜英雄,好汉识好汉,两个人惺惺相惜,一块儿上班,一块儿回家,一块儿出去泡饭局、打掩护,几乎达到了费墨夫人林燕儿所说的“狼狈为奸”的境界。
“不”,费墨反对说,“狼和狈虽然经常在一起,但是它们去的方向不同,目的就不同,意味着质量不同。
”的确,在工作上如此默契、生活上如此亲密的两个人,毕竟还是两个人,没有合二为一,不可避免地在立场和行动上都表达不一样的意见。
费墨是《有一说一》节目的灵魂,至少原来是这样。
他主持选题会,坚持原则不媚俗,不唯收视率论,甘居幕后,在大学和片场进退自如。
相比起来,同样是成熟、成功男人的严守一,在理想主义的色彩下,多了些事故、圆滑,也拍领导的马屁,也拉拢和费墨有不同意见的下属,也和漂亮的异性玩暧昧。
他尊重费墨。
这种尊重是真诚的,不是装出来的。
他会向恭维者解释自己贪费墨之功,会顶住领导的压力支持费墨的地位。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费墨有气,只是因为他和严守一同在江湖。
他的气,不仅是因为那次在沸腾渔乡直面饭店老板分别奉上钻石卡和金卡的势利。
这样的事肯定发生过很多次。
和严守一这样的名人在一起,想不被忽视都难。
他的气,也不仅是因为段大可改他的策划题目,很多东西都要忍,不差这一件。
五十岁的人生也有很多无奈,郁闷就像春天的青草一样,渐长渐疯,最终促使着他由幕后走到原本为内心所抗拒和排斥的前台。
对某些人来说,放弃是最难的事情。
《恋爱的犀牛》里的马路就说过:“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
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
”对于费墨来说,忘不掉的是理想,放不下的是操守。
“跳梁小丑”!
他以前就是这么形容的。
然而,他现在要自己去做这个“跳梁小丑”了。
正是这一段“跳梁小丑”的经历让他“火”了,“红”了,成了名人,顺带着把自己从前一手打造的《有一说一》推下深渊,把自己的朋友和战友严守一拉下了马。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生活就是这样。
当费墨又一次来到严家庄,有很多个问题他要思考。
比如什么是朋友?
比如怎么看待名利?
此时的他,不仅是在单位里被尊敬的费老,在荧屏内外更是风头一时无两的费教授,走到哪儿都要冒被粉丝和媒体围追堵截的风险。
恰若横槊赋诗的曹阿瞒,正是人生得意时。
人生得意,面对笑脸、鲜花、奉承、崇拜,一洗心中块垒,对于过去不如意的种种,难免都看得淡了。
“一时负气成今日”用在这里,既没有“一步行来错,回首已百年”的沉痛,也没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轻薄,恰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虽然难免有“得了便宜又卖乖”的意味。
山中无岁月,人尽不知年。
费墨说:“怪不得守一一到了这儿就不愿回去,这儿的时间过得真慢啊。
”北京是一个大名利场,严家庄是个小名利场,大名利场的人来到小名利场,就不需要再争名利,这里是理想的江湖归宿。
只是,名利在身,还放得下,抛得开,回得去吗?
费墨纵横捭阖,严守一却是左支右绌。
费墨尊重严守一,他知道,能从河南的大山里走出来闯下这番事业,严守一自有过人之处。
他们在很多地方都很像,有很多共同话题,或许境界有高低,但品位殊相似。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严守一的坚守,有些甚至是超出费墨期望之外的。
不想当英雄的男人不是好男人。
费墨帮不了严守一。
严守一也不需要费墨来帮。
朋友如果只关系功利,那就俗了。
有一天,严守一孤独地离开,费墨孤独地留下。
是以,想念守一。
节奏实在是拖沓,语言有些还很精彩
3.5星。严守礼是绝对的亮点,亮过了费墨和严守一。前面大半部分是非常有意思的,后面小半部分比较牵强,为的是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剧里的“严家庄”是个美丽淳朴的地方,无疑是剧中每个人心灵的栖息地。
补录
砖头哥亮了!!!下载的1080i
五颗星:砖头哥,文海,砖头老婆四颗星:陈道明,王志文,梅婷,刘蓓,彩云,路之信,张小柱等配角一颗星:柯蓝(她演得挺好,可怎么那么招人讨厌)最差:伍月最讨厌:刘丹
和女人不能交心,因为交心到后面就会变成交代,交代再到后面就成了无法交代……
黑砖头是亮点。
一旦翻拍总是不尽如人意
结尾可真文艺啊
牛彩云(曾美慧孜 饰演)
我觉得不错 最起码我每天7点半踏踏实实的开始坐在电视机前老老实实的看完每天的两集 不带播台的
[ 补標 ]才注意陈道明和刘蓓的夫妻【2022-11-高清在线再看一遍】
看了原作以后再难直视王志文和陈道明了。人物实在太猥琐。
看到第五集,这讲的啥,前面他俩联合欺骗老婆,被发现还不解释,而且这俩男人老是互相推卸责任……
结尾让我怅然若失,不是很满意
现实中夹杂一丁点正义
能够看这两位对戏实在是享受。
嗯,党的高度统领一切,于老师,您可以解脱了,差序格局还好着呢。因而剧中大体都安排该在一起的在一起,即使没在一起,也有明确方向,我觉得,这样很好,希望只有放在笼子里才能被人们看到。
我怎么就看不下去
你们敢找个靠谱点的人演范冰冰那角色么?